具有头枕组件的座位布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83 评论:0

具有头枕组件的座位布置
1.本专利申请为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02月05日,申请号为201680009104.6,发明名称为“具有头枕组件的座位布置”。原申请是国际申请,其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6/016797,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02月05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为2017年08月07日。
技术领域
2.各种实施例涉及一种座位布置,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头枕组件的办公室椅子组件,该头枕组件具有一对可分别枢转的枢轴调节装置和垂直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位布置包含:座部组件,该座部组件适配成支撑用户;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部组件并且适配成支撑用户;以及头枕组件,该头枕组件耦合到靠背组件。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以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头枕件,该头枕件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将头枕件耦合到支撑装置,以允许沿着弧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垂直滑动调节头枕件。
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头枕组件适配成耦合到座位布置,该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构造成可枢转地耦合到座位布置的靠背组件,以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头枕件,该头枕件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使头枕件耦合到支撑装置,并且该滑动装置构造成允许沿着弧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垂直滑动调节头枕件。
5.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座位布置包含:座部组件,该座部组件适配成支撑用户;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部组件并且适配成支撑用户;以及头枕组件,该头枕组件耦合到靠背组件。该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耦合到靠背组件;头枕件,该头枕件具有弧状轨道部;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使头枕件的轨道部可滑动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使得相对于支撑装置滑动调节头枕件导致头枕件沿着弧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行进。
6.在再又一个实施例中,头枕组件适配成耦合到座位布置,该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构造成可操作地耦合到座位布置的靠背组件;头枕件,该头枕件具有弧状支撑部;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使头枕件的支撑部可滑动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使得相对于支撑部滑动调节头枕件导致头枕件沿着弧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行进。
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座位布置包含:座部组件,该座部组件适配成支撑用户;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部组件并且适配成支撑用户;以及头枕组件,该头枕组件耦合到靠背组件。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以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头枕件,该头枕件构造成支撑用户并且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其中允许头枕件绕第二枢轴线的枢转独立于
支撑装置绕第一枢轴线的枢转;以及耦合装置,该耦合装置使头枕件可操作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使得头枕件可以绕与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隔开的枢轴区枢转。
8.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头枕组件适配成耦合到座位布置,该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构造成可枢转地耦合到座位布置的靠背组件,以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头枕件,该头枕件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其中允许头枕件绕第二枢轴线的枢转独立于支撑装置绕第一枢轴线的枢转;以及耦合装置,该耦合装置构造成使头枕件可操作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使得头枕件可以绕与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隔开的枢轴区枢转。
9.在再又一个实施例中,座位布置包含:座部组件,该座部组件适配成支撑用户;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部组件并且适配成支撑用户;以及头枕组件,该头枕组件耦合到靠背组件。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以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其中支撑装置当头枕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基本上位于靠背组件的前面,而当头枕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基本上位于靠背组件的后面;头枕件,该头枕件包含适配成支撑用户的支撑面并且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其中支撑面当头枕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基本上面向前而当头枕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基本上面向后,并且其中头枕件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包含上缘和下缘;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使头枕件耦合到支撑装置,以允许相对于支撑装置垂直地调节头枕件,并且其中当头枕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头枕件的上缘接近支撑装置,而当头枕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头枕件的下缘接近支撑装置。
10.另一个实施例包含座位布置,该座位布置包含:座部组件,该座部组件适配成支撑用户;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部组件并且适配成支撑用户;以及头枕组件。头枕组件包含:头枕件,该头枕件适配成支撑用户;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使头枕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靠背组件,使得可相对于靠背组件垂直地调节头枕件,其中头枕件和支撑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含第一多个锁销和第二多个锁销,其中第一多个锁销中的锁销将第二多个锁销中的锁销偏移;以及接合件,当垂直地调节头枕时,该接合件交替地与第一多个锁销和第二多个锁销接合。
11.又一个实施例包含头枕组件装置,该头枕组件装置适配成耦合到座位布置,该头枕组件装置包含:头枕件,该头枕件适配成支撑用户;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构造成使头枕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位布置的靠背组件,使得可相对于靠背组件垂直调节头枕件,其中头枕件和支撑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含第一多个锁销和第二多个锁销,其中第一多个锁销中的锁销将第二多个锁销中的锁销偏移;以及接合件,当垂直地调节头枕时,该接合件交替地与第一多个锁销和第二多个锁销接合。
12.再又一个实施例包含座位布置,该座位布置包含:座部支撑结构,该座部支撑结构包含构造成支撑坐在上面的用户的座部支撑面;靠背支撑结构,该靠背支撑结构包含:向上延伸部,该向上延伸部适配成在直立位置与后倾位置之间移动,控制联接件,该控制联接件耦合到座部支撑结构的后部,以及第二端,该第二端耦合到靠背支撑结构的后部;靠背支撑面,该靠背支撑面通常面朝前并且构造成支撑落座的用户的背部,并且具有下部和耦合到靠背支撑的向上延伸部的上部;以及靠背联接件,该靠背联接件耦合到靠背支撑面的下部并且耦合到座部支撑结构,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向后倾位置移动时,靠背联接
件使靠背支撑面相对于靠背支撑结构的向上延伸部向前移动。座位布置还包含头枕组件,该头枕组件耦合到靠背支撑结构,该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从而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头枕件,该头枕件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使头枕件耦合到支撑装置,从而允许相对于靠背支撑结构垂直滑动调节头枕件。
13.这些和其它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参考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附图说明
14.图1是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15.图2是椅子组件的后透视图;
16.图3是椅子组件的侧视图,其示出椅子组件在降低的位置,并以虚线示出升高的位置,以及示出座部组件在缩回的位置和以虚线示出展开的位置;
17.图4是椅子组件的侧视图,其示出椅子组件在直立位置,并以虚线示出后倾位置;
18.图5a是座部组件的分解图;
19.图5b是椅子组件的放大透视图,其中座部组件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弹簧支撑组件;
20.图6是座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21.图7是座部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22.图8是座部组件的底部透视图;
23.图9是套组件和座部组件的分解底部透视图;
24.图10是套组件的截面图;
25.图11是座部组件的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26.图11a是座部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27.图12是座部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顶部透视图;
28.图13是座部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底部透视图;
29.图14是座部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分解底部透视图;
30.图15是座部组件的第二替代实施例的顶部透视图;
31.图16是座部组件的第二替代实施例沿图15的xvi-xvi线的截面图;
32.图17是座部组件的第二替代实施例沿图15的xvii-xvii线的截面图;
33.图18是靠背组件的前透视图;
34.图19是靠背组件的侧视图;
35.图20a是靠背组件的分解前透视图;
36.图20b是靠背组件的分解后部透视图;
37.图21是图20a的区域xxi的放大透视图;
38.图22是图2的区域xxii的放大透视图;
39.图23是上部靠背枢轴组件沿图18的xxiii-xxiii线的截面图;
40.图24a是上部靠背枢轴组件的分解后部透视图;
41.图24b是上部靠背枢轴组件的分解前部透视图;
42.图25是图20b的区域xxv的放大透视图;
43.图26a是一舒适部件和一靠腰组件的放大透视图;
44.图26b是舒适部件和靠腰组件的后透视图;
45.图27a是一棘爪部件的前透视图;
46.图27b是棘爪部件的后透视图;
47.图28是沿图26b的线xxviii-xxviii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48.图29a是靠背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所述舒适部件的一部分被切去;
49.图29b是靠背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50.图30是靠腰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
51.图31是靠背组件和一外饰组件的截面图;
52.图32a-32d是靠背组件与外饰组件的分步骤组装视图;
53.图33是图32a的区域xxxiii的放大透视图;
54.图34a-34h是一系柱和一拉绳固定在其上的顺序步骤的一系列的后部正视图;
55.图35a和35b是将拉绳固定到系柱上的替代顺序步骤;
56.图36是靠背组件的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图;
57.图37是靠背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一顶部部分的截面侧视图;
58.图38是靠背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一侧部部分的截面侧视图;
59.图39是保持部件的前正视图;
60.图40是保持部件在一将内部翻出外的定向的前正视图;
61.图41是缝合到套部件的保持部件的局部前正视图;
62.图42是支撑着座位支撑板在其上的控制输入组件的透视图;
63.图43是控制输入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某些元件被移除以显示其内部;
64.图44是控制输入组件的分解图;
65.图45是控制输入组件的侧视图;
66.图46a是一靠背支撑结构的前透视图;
67.图46b是靠背支撑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68.图47是椅子组件的侧视图,其示出其多个枢转点;
69.图48是控制组件的侧面透视图,其示出与之相关联的多个枢转点;
70.图49是椅子的截面图,其示出靠背于直立位置,其中靠腰调节被设定在一中性设定;
71.图50是椅子的截面图,其示出靠背于直立位置,其中靠腰部分设定至一平直构形;
72.图51是椅子的截面图,其示出靠背后倾,其中靠腰被调节至一中性位置;
73.图52是于后倾位置的椅子的截面图,其中靠腰被调节至一平直构形;
74.图52a是椅子的截面图,其示出靠背后倾,其中壳部的靠腰部分被设定至最大弧度;
75.图53是一力矩臂移位组件的分解图;
76.图54是力矩臂移位组件沿图43的liv-liv线的截面透视图;
77.图55是多个控制连杆的俯视平面图;
78.图56是一控制联接组件的分解图;
79.图57a是控制组件的侧透视图,其中力矩臂移位件在低张力位置,而椅子组件在直立位置;
80.图57b是控制组件的侧透视图,其中力矩臂移位件在低张力位置,而椅子组件在后倾位置;
81.图58a是控制组件的侧透视图,其中力矩臂移位件在高张力位置,而椅子组件在直立位置;
82.图58b是控制组件的侧透视图,其中力矩臂移位件在高张力位置,而椅子组件在后倾位置;
83.图59是在低和高张力设定下的扭矩对应后倾度的图表;
84.图60是一直接驱动组件的透视图,其中座位支撑板从其分解;
85.图61是直接驱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86.图62是一垂直高度控制组件的透视图;
87.图63是垂直高度控制组件的透视图;
88.图64是垂直高度控制组件的侧视图;
89.图65是第一输入控制组件沿着图42的lxv-lxv线的截面透视图;
90.图66a是控制输入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91.图66b是第一控制输入组件的离合器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92.图66c是控制输入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93.图67是可变靠背控制组件沿图42的lxvii-lxvii线的截面侧视图;
94.图68是包括头枕组件的椅子组件的一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
95.图69是头枕组件的后透视图;
96.图70a是头枕组件的分解后部透视图;
97.图70b是头枕组件的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后部透视图;
98.图71是靠背壳体的一替代实施例的构件的分解图;
99.图72是头枕组件沿图69的lxxii-lxxii线的截面图;
100.图73是织物构件与头枕组件的子框架件结合后的后透视图;
101.图74是头枕组件的截面图;
102.图75是头枕组件的放大图;
103.图76是头枕组件的后透视图,其中套被移除;
104.图77是头枕组件的后透视图,其中套部件和导向件被移除;
105.图78a-78k是头枕组件在各种构形和定向的侧视图;
106.图79是一椅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107.图80是图79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前正视图;
108.图81是图79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一侧视图;
109.图82是图79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二侧视图;
110.图83是图79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后侧视图;
111.图84是图79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
112.图85是图79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仰视平面图;
113.图86是椅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的透视图;
114.图87是图86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前正视图;
115.图88是图86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一侧视图;
116.图89是图86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第二侧视图;
117.图90是图86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后侧视图;
118.图91是图86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而
119.图92是图86的椅子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仰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0.为了本文中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和它们的衍生词应涉及如图1般定向的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各种实施例可以采取各种替代的定向和步骤顺序,除非明确地有相反的规定。也应理解,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的设备和工艺,是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维度和其它物理特性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如是。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元件可以被描述为彼此可操作地耦合,其中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彼此耦合的元件。此外,这里所使用的“椅子”一词涵盖办公椅、汽车座位、家居座位、体育场座位、影院座位等各种座位安排。
121.参考标号10(图1和2)总体地标示一椅子组件的实施例。在图示的例子中,椅子组件10包括抵接支撑的地板表面13的带脚轮的基座组件12、由带脚轮的基座组件12支撑的控制或支撑组件14、各自可操作地与控制组件14耦合的座部组件16和靠背组件18,以及一对臂组件20。控制组件14(图3)可操作地与基座组件12耦合,以致该座部组件16、靠背组件18与臂组件20可于完全降低的位置a和完全升起的位置b之间垂直地被调节,并绕垂直的轴线21以方向22被枢转。座部组件16是可操作地与控制组件14耦合的,以致该座部组件16相对于该控制组件14可于完全缩回位置c和完全展开位置d之间被纵向调节。座部组件16(图4)和靠背组件18可操作地与控制组件14及与彼此耦合,以使靠背组件18是可于一完全直立位置e和一完全后倾位置f之间被移动,并且进一步地使座部组件16可于一完全直立位置g和一完全后倾位置h之间被移动,其各自对应于靠背组件18的完全直立位置e和完全后倾位置f。
122.基座组件12包括多个台座臂24,其径向延伸并绕中空中央柱26彼此相隔,中央柱接收气动缸28在其中。每个台座臂24由一个相关的脚轮组件30支撑在地板表面13的上方。虽然该基座组件12被示为包括一多臂台座组件,这里注明,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支撑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固定的柱、多脚的安排、车辆的座位支撑组件、体育场座位安排、家居座位安排、影院的座位安排,等等。
123.所述的座部组件16(图5a)包括相对刚性的座位支撑板32,其具有前缘34、后缘36,以及一对c形导轨38,其限定了座位支撑板32的侧缘(图5b),并于前缘34和后缘36之间延伸。座部组件16还包括一易弯的弹性座位外壳体40,其具有一对向上翻的侧部部分42和一个向上翻的后部部分44,其相互配合以形成一向上设置的大致凹入的形状,以及一前缘45。在图示的例子中,座位壳体40由相对易弯的材料如热塑性弹性体(tpe)构成。在组装中,座位外壳体40被固定并且夹于座位支撑板32和一塑料、易弯的弹性座位盘46之间,座位盘通过多个机械紧固件被固定至座位支撑板32。座位盘46包括前缘48、后缘50、于前缘48和后缘
50之间延伸的侧缘52以及配合成一向上设置的大致凹入的形状的顶表面54和底表面56。在图示的例子中,座位盘46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槽58,其从后缘50向前延伸。槽58在其之间互相配合以限定多个指状件60,每个指状件60为个别地易弯的、弹性的。座位盘46还包括多个横向定向的长孔隙62,其位于前缘48附近。孔隙62互相配合以于其区域增加座位盘46的整体易弯性,并特别允许座位盘46的一前部部分64相对于座位盘46的后向部分68于垂直方向66弯曲,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座部组件16还包括泡沫软垫部件70,其具有上表面76,并且搁在座位盘46的顶表面54上并被陷入座位外壳体40内。座部组件16还包括织物座位套72,其具有前缘73、后缘75以及一对于前缘73和后缘75之间延伸的侧缘77。一弹簧支撑组件78(图5a和5b)被固定至座部组件16,并适于易弯地支撑座位盘46的前部部分64,以在垂直方向66弯曲。在图示的例子中,弹簧支撑组件78包括一个支撑壳体80,其包含泡沫,并具有限定了一向上凹入的弧形形状的侧部部分82。弹簧支撑组件78还包括一个相对刚性的附接部件84,其于支撑壳体80的侧部部分82之间横向延伸,并位于支撑壳体80和座位盘46的前部部分64之间。多个机械紧固件86将支撑壳体80和附接部件84固定至座位盘46的前部部分64。弹簧支撑组件78还包括一对悬臂弹簧88,其各自具有通过附接部件84的相应的孔隙92接收的一远端90,以及固定至座位支撑板32的近端94,以使每个悬臂弹簧88的远端90可以在垂直方向66弯曲。一对线性轴承96被固定地附接至附接部件84并与其孔隙92对准,以使每一个线性轴承96可滑动地接收一相应的悬臂弹簧88的远端90。在操作中,当就座的使用者于座部组件16上向前转动并向其前缘施加向下的力时,悬臂弹簧88互相配合以允许座位盘46的前部64,和更普遍地座部组件16的整个前部部分,以垂直方向66弯曲。
124.参考标号16a(图6)总体地标示座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座部组件16a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座部组件16,所以分别出现在图5a和图6-10的类似的部分由相同的、对应的参考标号代表,除了示出的例子中在后者的标号中有后缀“a”。座部组件16a包括相对刚性的座位支撑板32a,其具有前缘34a、后缘36a,以及一对c形导轨38a,其限定了座位支撑板32a的侧缘,并于前缘34a和后缘36a之间延伸。座部组件16a还包括一易弯的弹性座位外壳体40a(图6和7),其具有一对向上翻的侧部部分42a,其各自于一侧缘43a终止,以及前缘45a,以及向上翻的后部部分44a,其终止于一后缘47a并包括一瓣部分49a,其中侧部部分42a和后部部分44a配合以形成一个三维地向上布置的大致凹入的形状。座位壳体40a由相对易弯的材料,如热塑性弹性体(tpe)构成,并被模制为单一整体件。在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组装中,座位外壳体40a被固定并且夹于座位支撑板32a和一塑料、易弯的弹性座位盘46a之间,座位盘通过多个机械紧固件被固定至座位支撑板32a。座位盘46a包括一前缘48a、后缘50a、于前缘48a和后缘50a之间延伸的侧缘52a、配合成一向上设置的大致凹入的形状的顶表面54a和底表面56a。在图示的例子中,座位盘46a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槽58a,其从后缘50a向前延伸。槽58a在其之间互相配合以限定多个指状件60a,每个指状件60a为个别地易弯的、弹性的。座位盘46a还包括多个横向定向的长孔隙62a,其位于前缘48a附近。孔隙62a互相配合以于其区域增加座位盘46a的整体易弯性,并特别允许座位盘46a的一前部部分64a相对于座位盘46a的后向部分68a于垂直方向66a弯曲,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座部组件16a还包括泡沫软垫部件70a,其具有上表面76a,并且搁在座位盘46a的顶表面54a上并被陷入座位外壳体40a内。座部组件16a还包括织物座位套72a,其具有前缘73a、后缘75a以及于两者之间延伸的一对侧缘77a。座部组件16a由弹簧支撑组件78a支撑(图6),它在结构和操作上和
前面所述的弹簧支撑组件78类似。
125.如图7和8中最清楚显示的,易弯的弹性座位壳体40a和织物座位套72a配合以形成外饰套组件或套100a。具体地,座位壳体40a的侧缘43a和座位套72a的侧缘77a、座位壳体40a的前缘45a和座位套72a的前缘73a,以及座位壳体40a的后缘47a和座位套72a的后缘75a分别彼此附接以形成套100a和在其中限定内部空间102a。
126.座位壳体40a的瓣部分49a包括一对角缘104a,其各自沿座位壳体40a的位于后部部分44a和相应的侧部部分42a之间的角106a延伸,以使该瓣部分49a可于开启位置i和闭合位置j之间移动。在图示的例子中,瓣部分49a的每个角缘104a包括多个沿着角缘104a彼此分隔的凸片108a,每个凸片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孔隙110a。角缘104a的凸片108a与多个沿各侧部部分42a的角缘114a彼此分隔的凸片112a相互分隔。每个凸片112a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孔隙116a。座位壳体40a还包括绕座位壳体40a的内缘121a彼此分隔的多个一体模制的耦合凸片118a,其各自具有z形的、截面的构形。
127.在组装中,外饰套组件100a(图9)从座位壳体40a和座位套72a如上所述地构建。然后座位盘46a、软垫部件70a和弹簧支撑组件78a相对彼此地被布置,与外饰套组件100a组装,这是通过将瓣49a置于开启位置i,将座位盘46a、软垫部件70a和弹簧支撑组件78a定位于内部空间102a内,然后将瓣49a移到关闭位置j。一对快速连接紧固件120a各自包括沿一l形的主体部分124a的长度彼此分隔的多个卡扣耦合件122a。在组装时,卡扣耦合件122a被延伸穿过凸片108a、112a的孔隙110a、116a,并且被卡扣地接收于座位盘46a相应的孔隙126a内,从而将角缘104a、114a固定至座位盘46a并将瓣部分49a固定于关闭位置j。
128.之后在组装中,耦合凸片118a(图10)被定位于座位盘46a的对应的孔隙130a中,以致该套组件100a被暂时地固定至座位盘46a,由此允许在组装过程中进一步操纵套座部组件16a,同时保持套组件100a与座位盘46a连接和对准。在本文中,“暂时地固定”被定义为一种固定,其不被期望被单独用以于整个椅子组件的正常可用寿命期间在正常使用椅子组件时保持所述套组件100a固定至座位盘46a。支撑板32a之后通过多个螺钉132a被固定至座位盘46a的下侧,由此将耦合凸片118a夹在支撑板32a和座位盘46a之间,并将套组件100a永久地固定至座位盘46a。在本文中,“永久地固定”被定义为一种固定,其被期望于整个椅子组件的正常可用寿命期间在正常使用椅子组件时保持所述套组件固定至座位盘46a。
129.参考标号16b(图11)总体地标示座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座部组件16b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座部组件16和/或座部组件16a,所以分别出现在图5a-10和图11-17的类似的部分由相同的、对应的参考标号标示,除了在后者的标号中的后缀“b”。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部组件16b在配置和结构上与座部组件16和座部组件16a相似,最显着的例外是一个被替代地配置和构造的座位外壳体40b和外饰套100b。
130.座部组件16b(图11)包括一易弯的弹性座位外壳体40b,其具有一对各自于一侧缘43b终止的向上翻的侧部部分42b、前缘45b,以及终止于一后缘47b的向上翻的后部部分44b,其中侧部部分42b和后部部分44b配合以形成一个三维地向上布置的大致凹入的形状。座位壳体40b由相对易弯的材料,如热塑性弹性体(tpe)构成,并被模制为单一整体件。在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组装中,座位外壳体40b被固定并且夹于座位支撑板32b、一塑料、易弯的弹性座位盘46b和一塑料、实质上为刚性的外覆51b之间,其各自通过多个机械紧固件被固定至座位支撑板32b。外覆51b具有一个向上的弧形形状,并包括后壁53b和一对向前延
伸的侧壁55b,其各自包括一最前缘57b,并且其中所述后壁53b和侧壁55b配合以形成最上缘59b。座位盘46b包括一前缘48b、后缘50b、于前缘48b和后缘50b之间延伸的侧缘52b、配合成一向上设置的大致凹入的形状的顶表面54b和底表面56b。
131.如图12和13中最清楚显示的,易弯的弹性座位壳体40b、织物座位套72b和外覆51b配合以形成外饰套组件或套100b。在图示的例子中,座位壳体40b的侧缘43b和座位套72b的侧缘77b、座位壳体40b的前缘45b和座位套72b的前缘73b,以及座位壳体40b的后缘47b和座位套72b的后缘75b分别彼此附接,以致座位壳体40b和织物座位套72b与外覆51b配合以形成套100b和在其中限定内部空间102b。座位壳体40b还包括绕座位壳体40b的内缘121b彼此分隔的多个一体模制的耦合凸片118b,其各自具有z形的、截面的构形。
132.在组装中,将外饰套组件100b(图9)的座位壳体40b和座位套72b如上所述地彼此耦合。如图15和16中最清楚显示的,座位壳体40b的侧部部分42b被耦合到织物座位套72b,以于两者之间限定一角79b。这里注明,同时使用织物座位套72b的织物材料和座位壳体40b的tpe提供90
°
或更小的鲜明、美观的角角度β,同时提供一个柔软的、弹性的、可变形的触感给使用者。然后座位盘46b、软垫部件70b和弹簧支撑组件78b相对彼此被布置并被定位于套100b的内部空间102b内。随后,壳40b由多个一体的钩形耦合件123b在横向方向位移方面被固定至座位盘46b,该些钩形耦合件绕壳40b的周边彼此分隔,并接合绕座位盘46b的侧部和后部周边延伸的向下延伸的修边部分125b。壳40b(图17)还包括多个与壳40b一体的z形耦合件127b,其被接收于座位盘46b的相应的孔隙129b内,由此在垂直位移方面将壳体40b暂时地固定至座位盘46b。
133.之后在组装中,外覆51b(图17)包括多个一体地形成的l形钩131b,它们是沿着侧壁55b彼此分隔的,并且可滑动地接合相应的多个与座位盘46b一体地形成的成角度的耦合件133b。具体地,当外覆51b相对于座位盘46b被向前滑动时,钩131b与耦合件133b接合。然后外覆51b通过一对螺钉135b固定就位,其中螺钉通过外覆51b相应的孔隙137b延伸,并在座位盘46b的相应的套筒139b中被容纳于螺纹中,由此将耦合件127b困于孔隙129b内。然后通过多个螺钉132b将支撑板32b固定至座位盘46b的下侧,从而将与外覆51b一体的多个彼此分隔的耦合凸片141b夹于支撑板32b和座位盘46b之间,并将套组件100b永久地固定至座位盘46b。这里注明,术语“暂时地固定”和“永久地固定”于前文有所定义。
134.靠背组件18(图18-20b)包括靠背框架组件200和由其支撑的背部支撑组件202。靠背框架组件200大致上包含一基本上为刚性的材料,例如金属,并包括一横向延伸的顶部框架部分204,一横向延伸的底部框架部分206,和一对弯曲的侧部框架部分208,它们于顶部框架部分204和底部框架部分206之间延伸,并与其配合以限定开口210,其具有相对大的上部维度212和相对狭窄的下部维度214。
135.靠背组件18还包括一个易弯地弹性的塑料靠背壳体216,其具有上部部分218、下部部分220,一对于上部部分218和下部部分220之间延伸的侧缘222、一向前的表面224和一向后的表面226,其中上部部分218的宽度大体上比下部部分220的宽度大,并且下部部分220向下缩小以大体上依循框架组件200的后部正视方面的构形。一下部加强部件228(图29a)附接至靠背壳体216的下部部分220的钩230。加强部件228包括多个突起232,其接合靠背壳体216的多个加强肋条250,以防止下部加强部件228相对靠背壳体216的一侧到另一侧的移动,而加强部件228于枢转点或轴线590将靠背控制联接236和靠背壳体216的下部部分
220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以上皆如下所述。
136.靠背壳体216还包括多个一体模制的、向前和向上延伸的钩240(图21),它们于靠背壳体的上部部分218的周边彼此分隔。中间或靠腰部分242垂直地位于靠背壳体216的上部部分218和下部部分220之间,并包括多个横向延伸的槽244,其配合以形成位于其之间的多个横向延伸的肋条246。槽244互相协作以于其位置为靠背壳体216提供额外的易弯性。一对对的横向肋条246与垂直延伸的肋条248配合,后者与前者一体形成的,并设于前者的大约的横向中间点。在靠背组件18从直立位置e被如下所述般移到后倾位置f时,在靠背壳体216于其中间位置242被弯曲时,垂直肋条248作用以将横向肋条246联系在一起并减小后者之间的垂直扩展。所述多个横向彼此分隔的加强肋条250于下部部分220和中间部分242之间沿靠背壳体216的垂直长度纵向延伸。这里注明,每条肋条250的深度沿每条肋条250从中间部分242往下部部分220加深,以致靠背壳体216的整体刚性沿肋条250的长度增加。
137.靠背壳体216(图20a和20b)还包括一对向后延伸的,一体模制的枢轴凸台252,其形成一上靠背枢轴组件254的一部分。靠背枢轴组件254(图22-24b)包括靠背壳体216的枢轴凸台252、一对环绕各自的枢轴凸台252的罩部件256、轨道部件258和一机械紧固组件260。每个枢轴凸台252包括一对侧壁262和一向后的凹形座位表面264,其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垂直地延长的枢轴槽266。每个罩部件256被成形以紧密地容纳相应的枢轴凸台252,并包括对应于侧壁262的多个侧壁268,和一向后的凹形的轴承表面270,其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一垂直地延长的枢轴槽272,并且其适于与相应的枢轴凸台252的槽266对准。轨道部件258包括沿靠背框架组件200的顶部框架部分204横向延伸和与其抵接的中心部分274,和位于其端部的一对弧形的轴承表面276。具体地,中心部分274包括第一部分278和第二部分280,其中第一部分278抵接顶部框架部分204的前表面,而第二部分280抵接顶部框架部分204的顶表面。每个轴承表面276包括一个延伸穿过其中的孔隙282,其对准与靠背框架组件200一体的相应的套筒部件284。
138.在组装中,将罩部件256绕靠背壳体216的相应的枢轴凸台252定位和可操作地定位于靠背壳体216和轨道部件258之间,以致轴承表面270被夹于对应的枢轴凸台252的座位表面264和一轴承表面276之间。机械紧固组件260各包括一螺栓286,其将轴承垫圈290的圆形抵接表面288固定于与相应的枢轴凸台252的内表面292的滑动接合,并与靠背壳体216的相应的套筒部件284的螺纹接合。在操作中,上靠背枢轴组件254允许背部支撑组件202相对于靠背框架组件绕枢轴线296(图18)以方向294(图19)枢转。
139.背部支撑组件202(图20a和20b)还包括易弯地弹性的舒适部件298(图26a和26b),其附接到靠背壳体216和可滑动地支撑一靠腰组件300。舒适部件298包括上部部分302、下部部分304、一对侧部部分306、前表面308和后表面310,其中上部部分302、下部部分304和侧部部分306配合以形成孔隙312,其接收靠腰组件300于其中。如图20b和25中最清楚显示的,舒适部件298包括绕上部302的周边彼此分隔的多个盒形耦合件314,它们从后表面310向后延伸。每个盒形耦合件314包括一对侧壁316和一顶壁318,它们配合以形成一内部空间320。一条杆322在侧壁316之间延伸,并且从后表面310分隔。在组装时,舒适部件298被固定至靠背壳体216,这是通过将靠背壳体216的钩240(图23)对准和垂直地插入到各盒形耦合件314的内部空间320中,直到钩240接合相应的杆322。这里注明,靠背壳体216的前表面224和舒适部件298的后表面310在靠近所述钩240和盒形耦合件314之处是没有洞或孔隙的,从
而提供平滑的前表面308和增加就座的使用者的舒适感。
140.舒适部件298(图26a和26b)包括一体模制的,纵向延伸的套管324,其从后表面310向后延伸,并具有矩形的截面构形。靠腰组件300包括一向前侧向为凹面和向前垂直为凸面的、易弯的、弹性的主体部分326和从主体部分326向上延伸的与其一体的支撑部分328。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部分326被成形以致该主体部分垂直地沿其高度缩小以致其大体上依循舒适部件298的孔隙312的轮廓和形状。支撑部分328可滑动地被接收于舒适部件298的套管324内,以致靠腰组件300相对于背部支撑组件202的余下部分是垂直可调于完全降低的位置i和完全升起的位置j之间。棘爪部件330选择性地接合沿着支撑部分328的长度彼此分隔的多个孔隙332,从而可释放地固定靠腰组件300在完全降低的位置i和完全升起的位置j之间选定的垂直位置上。棘爪部件330(图27a和27b)包括一个壳体部分334,其具有位于其端部和从壳体部分334的外表面338向后偏移的接合凸片336。一易弯地弹性的指状件340被居中地置于壳体部分334内,并包括一向后延伸的棘爪342。
141.在组装时,棘爪部件330(图28)被定位于舒适部件298的上部部分302内的孔隙344内,以致棘爪部件330的壳体部分334的外表面338与舒适部件298的前表面308共面,并且以致壳体部分334的接合凸片336抵接舒适部件298的后表面310。然后将靠腰组件300的支撑部分328定位于舒适部件298的套管324内,以致套管324可滑动于其中,并且棘爪342是选择性地可与孔隙332接合,由此允许用户优化靠腰组件300相对于整体的背部支撑组件202的位置。具体地,靠腰组件300的主体部分326包括一对向外延伸的、与其一体的手柄部分346(图29a和29b),其各自具有c形截面构形,其限定沟道348于其中,其包围靠背壳体216的侧缘222和舒适部件298的相应的侧缘306并沿其导向。可替代地,提供靠腰组件300c(图30),其中主体部分326c和支撑部分328c一体地成形,并且手柄346c与主体部分326c分开地成形并被附接于其上。在替代的实施例中,每个手柄346c包括一对叶片350c,其被接收于主体部分326c的相应的口袋352c中。每个叶片350c包括一对沿其长度彼此分隔的卡合凸片354c,其与主体部分326c内的多个孔隙356c中的其中一个孔隙的一边缘卡扣地接合。
142.在操作中,使用者通过抓住手柄部分346、346c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并沿着舒适部件298和靠背壳体216以垂直方向滑动手柄组件346、346c以调整靠腰组件300、300c相对于靠背壳体216的相对垂直位置。止动凸片358与其一体地形成于远端360内,并从其偏移以接合舒适部件298的套管324的端壁,从而限制了靠腰组件300的支撑部分328相对于舒适部件298的套管324的垂直向下的行程。
143.靠背组件202(图20a和20b)还包括具有上部部分364和下部部分366的软垫部件362,其中下部部分366沿其垂直长度缩小以对应靠背壳体216和舒适部件298的整体形状和缩小。
144.背部支撑组件202还包括一外饰套组件400(图31),其容纳舒适部件298、腰部支撑组件300和软垫部件362于其中。在图示的例子中,套组件400包含织物材料,并包括前侧402(图32a)和后侧404,它们沿其相应的侧缘缝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口袋406,其具有第一内部或内空间408,其接收舒适部件298和软垫部件362于其中,以及瓣部分410,它被缝到后侧404和与其相配合以形成第二口袋412,其具有第二内部或内空间413(图32d),其接收腰部支撑组件300于其中。
145.在组装中,通过将前侧402和后侧404的相应侧缘彼此附接(例如通过缝合或其他
适合于组成套组件400的材料的方法)以形成第一口袋406(图32a),并以限定第一内部空间408。然后将瓣部分410的一个边缘固定至后侧404的下端。之后,在图示的例子中,靠背壳体216和软垫部件362的组合经由后侧404(图32b)的孔隙415被插入第一口袋406的内部空间408中。外饰套组件400被拉伸过软垫部件362和舒适部件298周围,并通过将向上延伸的钩部件424(图33)穿过其中地接收的多个孔隙420被固定至舒适部件298。可替代地,套组件400可被配置以致孔隙420被定位以同时接收穿过其中的t形附连部件422。在图示的例子中,附接部件422和钩部件424与舒适部件298一体地形成。每个附接部件422被提供一t形截面或系柱构形,其具有第一部分428,它从舒适部件298的后表面310的凹入部429内成直角地向后延伸,以及一对第二部分430,其位于第一部分428的远端并彼此相反地从该远端向外延伸。第二部分430的其中一个与第一部分428配合以形成一个成角度的接合表面432。凹入部429于其周边限定了边缘434。
146.套组件400通过拉绳436进一步固定至舒适部件298,其中拉绳通过套组件400的拉绳通道438延伸,并且被固定至附接部件422。具体地,并如在图34a-34h中最清楚显示的,拉绳436的每个自由端以一不打结并不使用独立于舒适部件298的机械紧固件的方式被固定至相关联的附接部件422。在组装时,拉绳436和拉绳通道438绕多个引导钩439(图26b)引导,引导钩绕舒适部件298的周边布置并与其一体地形成。拉绳436被缠绕在相关的附接部件422上,以致拉绳436绕附接部件422的张力迫使拉绳436靠着弯向凹入部429的那面的接合表面432,从而迫使拉绳436的一部分进入凹入部429,并使其与凹入部429的边缘434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以达致拉绳436和舒适部件298之间增加的摩擦接合。图35a和35b分别示出了相对图34g和34h所示的步骤中拉绳436可绕附接部件422而行的替代路径。
147.然后,靠腰组件300(图32c)与套组件400、软垫部件362和舒适部件298的组装件对准,以致靠腰组件300的主体部分326位于套组件400的中段414附近,而靠腰组件300的支撑部分328和舒适部件298如上所述地耦合。然后瓣部分410(图32d)被摺过靠腰组件300,从而产生具有内部空间413的第二口袋412。瓣部分410的一位于远端的边缘442由在瓣部分410内的、让钩424穿过其中以接收钩424的多个孔隙444附接至舒适部件298。远端边缘442也可以被缝上套组件400的后侧404。在图示的例子中,瓣部分410的侧缘446并没有附接至套组件400的剩余部分,这样侧缘446与套组件400的剩余部分配合以形成多个槽448,靠腰组件300的手柄部分346通过该些槽延伸。第二口袋412被配置以使靠腰组件300于其中垂直可调。套组件400、软垫部件362、舒适部件298和靠腰组件300的组装件然后被附接至靠背壳体216。
148.参考标号18d(图36)总体地标示靠背组件的一替代实施例。靠背组件18d类似于先前描述的靠背组件18,所以出现在图20a和图20b和图36-41的类似的部分由相同的、对应的参考标号分别代表,除了在后者的标号中有后缀“d”。靠背组件18d包括靠背框架组件200d、靠背壳体216d,和一个外饰套组件400d。在图示的例子中,靠背壳体216d包括一个大体上易弯的外周边部分450d(图37和38),以及显著地易弯性较低的后部部分452d,周边部分450d被附接于其上。后部部分452d包括多个横向延伸的,彼此垂直地分隔的槽454d,其互相配合以限定板条456d于其之间。周边部分450d和后部部分452d配合以形成一面向外的开口458d,其绕靠背壳体216d的周边延伸。后部部分452d包括多个肋条460d,它们绕开口458d彼此分隔和被用作如下所述地将套组件400d固定至靠背壳体216d。
149.该套组件400d包括织物套462d和绕织物套462d的周边边缘466d延伸的一保持部件464d。织物套462d包括前表面468d和后表面470d,并优选地包含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之至少一方面可弯曲的材料。如图39中最清楚显示的,保持部件464d是环形的,并包括多个各自具有矩形截面构形的加宽部分472d,加宽部分与各自具有圆形截面构形的多个收窄的拐角部分474d彼此分隔。每个加宽部分472d包括多个沿其长度彼此分隔的孔隙476d,该些孔隙适于如下所述地与靠背壳体216d的肋条460d接合。保持部件464d是由一相对易弯的塑料构成,以致可以将保持部件464d的内部翻出外,如图40所示。
150.在组装时,保持部件464d被固定至套462d的后表面470d,以致套462d以加宽部分472d在转动方面被固定,并且以致套462d并不以收窄的拐角部分474d沿着相切于收窄的拐角部分474d的纵轴的线在转动方面被固定。在本例子中,保持部件464d(图41)绕套462d的周边边缘466d被缝上,其中缝合的缝法是穿过加宽部分472d和绕过收窄的拐角部分474d的。将保持部件464d和套462d的套组件400d与靠背壳体216d对准,并且将套462d的周边边缘466d包围靠背壳体216d,以致保持部件464d的内部被翻出外。然后将保持部件464d插入开口或槽458d,以致被拉伸过靠背壳体216d周围的织物套462d的张力使保持部件464d保持明确地接合于槽458d内。靠背壳体216d的肋条460d接合保持部件464d的相应的孔隙476d,从而进一步将保持部件464d固定于槽458d内。这里注明,附接套462d至保持部件464d的缝法允许保持部件464d的收窄的拐角部分474d相对于套462d自由转动,从而减少了邻近套462d的角附近的在美观上的异常现象,如织物图案的群聚或过度伸展。
151.座部组件16和靠背组件18可操作地耦合至控制组件14(图42)和控制输入组件500,并由它们控制。控制组件14(图43-45)包括壳体或基座结构或地结构502,其包括前壁504、后壁506、一对侧壁508和底壁510,它们彼此一体地形成并配合以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内部空间512。底壁510包括一孔隙514置于其中央,如下所述。基座结构502进一步限定了在上方和前方的枢转点516、在下方和前方的枢转点518和在上方和后方的枢转点540,其中控制组件14还包括支撑座部组件16的座位支撑结构522。在图示的例子中,座位支撑结构522具有大体上u形的平面构形,其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臂部分524,其各自包括一位于前方的枢轴孔隙526,其通过枢轴轴杆528被可枢转地固定至基座结构502,以绕上方和前方的枢转点516枢转运动。座位支撑结构522还包括后部部分530,它在臂部分524之间横向延伸并与其配合以形成内部空间532,基座结构502被接收于其内。后部部分530包括一对向后延伸的臂安装部分534,臂组件20如下所述地被附接其上。座位支撑结构522还包括控制输入组件安装部分536,控制输入组件500被安装于其上。座位支撑结构522还包括一对衬套组件538,它们配合以限定枢转点540。
152.控制组件14还包括一靠背支撑结构542,其具有大体上u形的平面构形并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臂部分544,其各自包括一枢轴孔隙546并通过枢轴轴杆548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502,以致靠背支撑结构542绕在下方和前方的枢转点518枢转。靠背支撑结构542包括后部部分550,它与臂部分544配合以限定内部空间552,其接收基座结构502于其中。靠背支撑结构542还包括沿其长度布置的一对枢轴孔隙554,它们配合以限定枢转点556。这里注明,在某些情况下,靠背框架组件2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包括为靠背支撑结构542的一部分。
153.控制组件14还包括多个控制联接558,它们各具有由一对枢轴销562可枢转地耦合
至座位支撑结构522以绕枢转点540枢转的第一端560,和由一对枢轴销566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542的相应的枢轴孔隙554以绕枢转点556枢转的第二端564。在操作中,当椅子组件被移往后倾位置时,控制联接558控制座位支撑结构522相对于靠背支撑结构542的运动,具体地控制其后倾速率,如下所述。
154.如图46a和46b中最清楚显示的,靠背框架组件200的底部框架部分206被配置以经由一个快速连接装置568连接到靠背支撑结构542。靠背支撑结构542的每个臂部分544包括位于其近端572的一安装孔隙570。在图示的例子中,快速连接装置568包含靠背框架组件200的底部框架部分206的配置,其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耦合件部分574,耦合件部分574配合以限定它们之间的沟道576,沟道576接收臂部分544的近端572以及后部部分550于其内。每个耦合件部分574包括一向下延伸的套筒578,其对准一相应的孔隙570和被接收于其中。然后将机械紧固件(例如螺钉580)拧入套筒578的螺纹中,由此允许靠背框架组件200快速连接至控制组件14。
155.如图47中最清楚显示的,基座结构502、座位支撑结构522、靠背支撑结构542和控制联接558配合以形成一四连杆组件,其支撑座部组件16、靠背组件18和臂组件20(图1)。为了便于参考,与控制组件14的四连杆组件关联的相关枢轴组件如下地被称呼:基座结构502和基座支撑结构522之间的在上方和前方的枢转点516称为第一枢转点516;于基座结构502和靠背支撑结构542之间的在下方和前方的枢转点518称为第二枢转点518;于控制联接558的第一端560和座位支撑结构522之间的枢转点540称为第三枢转点540;而,于控制联接558的第二端564和靠背支撑结构542之间的枢转点556称为第四枢转点556。此外,图47以虚线示出处于后倾位置中的椅子组件10的构件,其中在后倾位置的椅子的参考标号以
“‘”
标示。
156.在操作中,控制组件14的四连杆组件配合以在靠背组件18从直立位置e被移动至后倾位置f时将座部组件16从直立位置g后倾至后倾位置h,其中位置e和f在图47中的上部和下部表示示出了的是,靠背组件18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作为单一件地后倾。具体地,控制联接558被配置并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522和靠背支撑结构542,以致当靠背支撑结构542绕第二枢转点518枢转时,座位支撑结构522绕第一枢转点516枢转。优选地,座位支撑结构522绕第一枢转点516被转动的速率为靠背支撑结构542绕第二枢转点518转动的速率的约1/3至约2/3之间,更优选地座位支撑结构522绕第一枢转点516转动的速率为靠背支撑结构542绕第二枢转点518转动的速率的约一半,而最优选的是,当靠背组件18从完全直立位置e后倾至角度γ,其为约18
°
,至完全后倾位置f时,座部组件16从完全直立位置g后倾至角度β,其为约9
°
,至完全后倾位置h。
157.如图47中最清楚显示的,无论当椅子组件10处于完全直立位置还是完全后倾的位置时,第一枢转点516皆是位于第二枢转点518的上方和前方,因为当座位组件10被后倾时,基座结构502相对于支撑的地板表面13保持固定。在椅子组件10的整个后倾运动的过程中,第三枢转点540保持在第一枢转点516的后面和其相对垂直高度的下面。这里进一步注明,在椅子组件10的整个后倾运动中,第一枢转点516和第二枢转点518之间的距离保持大于第三枢转点540和第四枢转点556之间的距离。如图48中最清楚显示的,当椅子组件10处于完全直立位置时,控制联接558的一纵向延伸的中心轴线582与座位支撑结构522形成锐角α,而当椅子组件10处于完全后倾的位置时,它们则形成锐角α’。这里注明,当椅子组件10于其完全直立和完全后倾位置之间被移动时,控制联接558的中心轴线582不会转动超过与座位
支撑结构522正交的对准。
158.进一步参照图49,靠背控制联接584包括前端585,它于第五枢转点586被可枢转地耦合或连接至座位支撑结构522。靠背控制联接584的后端588于第六枢转点590被连接至靠背壳体216的下部220。第六枢转点590是可选的,靠背控制联接584和靠背壳体216也可被刚性地彼此固定。此外,枢转点590可以包括一止动件,其限制靠背控制联接584相对靠背壳体216在第一和/或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例如,参照图49,枢转点590可以包括止动件592,其允许靠背壳体216的下部部分220相对于控制联接584顺时针旋转。如果趋于减小维度d1的向后/水平力被施加至靠背壳体216的靠腰部,上述配置允许靠腰变得较平。然而,止动件592可被配置以防止靠背壳体216的下部部分220相对于控制联接584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图49)。这导致当使用者通过推压靠背组件18的上部部分在椅子中后倾时,联接控制584和靠背壳体216的下部部分220以相同的角速率转动。
159.一凸轮联接594也被可枢转地耦合或连接至座位支撑结构522以绕枢转点或轴586转动。凸轮联接594具有一弯曲的下凸轮表面596,其可滑动地接合形成在靠背支撑结构542中的朝上的凸轮表面598。一对扭力弹簧600(也参见图29a)以趋于增大角度(图49)的方式可转动地将靠背控制联接584和凸轮联接594偏压。该些扭力弹簧600产生趋向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控制联接584及同时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凸轮联接594的力。因此,该些扭力弹簧600趋于增加靠背控制联接584和凸轮联接594之间的角度在座位支撑结构522上的止动件592限制靠背控制联接584的逆时针旋转至图49中所示的位置。此力也可将控制联接584以逆时针方向偏压进止动件592中。
160.如上所论述的,靠背壳体216是易弯的,特别是相比于刚性的靠背框架结构200。同样如上所论述的,靠背框架结构200被刚性地连接至靠背支撑结构542,并因此与靠背支撑结构542枢转。由扭力弹簧600产生的力向上推压着靠背壳体216的下部部分220。同样如上所论述的,靠背壳体结构216中的该些槽244在靠背壳体216的靠腰支撑部分或区域242产生额外的易弯性。由扭力弹簧600产生的力还趋于引致靠背壳体2126的靠腰部分242向前弯曲,以致靠腰部分242比相邻扭力弹簧600的区域具有更大的弧度。
161.如上所论述的,靠腰组件300的位置是垂直可调的。靠腰组件300的垂直调整也调整在椅子靠背18后倾期间靠背壳体216的弯曲/变弯的方式。例如,当靠腰组件300被调到一中间或中性位置时,靠背壳体216的靠腰部分242(图49)的弧度也是中间或中性的。如果靠腰组件300的垂直位置被调节,角度(图50)被减小,并且靠腰部分242的弧度被减小。如图50所示,这也导致角度变大,以及靠背壳体216的整体形状成为相对地平直。
162.进一步参照图51,如果靠腰组件300的高度被设定在中间水平(即,如同图49),而一个使用者往后靠,那么由联接和结构502、522、542、558和枢转点516、518、540、556所限定的四连杆将从图49的配置移至图51的配置(如上所述)。这进而导致枢转点586和凸轮表面598之间的距离增加。这导致角度从约49.5
°
(图49)增加至约59.9
°
(图51)。当弹簧朝向开启的位置转动,部分储存于弹簧中的能量被转移至靠背壳体216中,从而使靠背壳体216的靠腰部分220的弧度变得更大。就这样,在使用者于椅子中往后靠时,靠背控制联接584、凸轮联接594和扭力弹簧600为靠腰部分242提供更大的弧度,以减低使用者背部的弧度。
163.此外,当椅子从图49的位置倾斜至图51的位置时,靠腰区域或部分242和座位16之间的距离d从174毫米增加至234毫米。当靠背18从图49中的位置倾斜至图51的位置时,靠背
壳体216的靠腰部分242和靠背框架结构200之间的维度d1也增加。因此,于后倾期间,虽然距离d有点增加,维度d1的增加减小了维度d的增加,因为靠背壳体216的靠腰部分242相对于靠背框架200被向前移位。
164.再次参照图49,当使用者606就座于直立位置时,就座的使用者606的脊柱604于腰部区域608倾向以第一量向前弯。当使用者606从图49的位置往后靠至图51的位置时,腰部区域608的弧度趋于增加,而使用者的脊柱604也将绕髋关节610相对于使用者的股骨612转动一点。维度d的增加以及靠背壳体216的靠腰部分242的弧度的增加保证使用者的髋关节610和股骨612不会在的座位16上滑动,同时还适应使用者的脊柱604的腰部区域608的弧度。
165.如上所论述的,图50示出了椅子的靠背18于直立位置,其中靠背壳体216的靠腰部分242被调至平直的位置。如果椅子靠背18从图50的位置被倾斜至图52的位置,那么靠背控制联接584和凸轮联接594皆以顺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凸轮联接594以稍高速率转动,角度因此从31.4
°
变为35.9
°
。距离d从202毫米变为265毫米,而角度从24.2
°
变为24.1
°

166.进一步参照图52a,如果将椅子靠背18后倾,而靠腰调节被设置为高,那么角度就是93.6
°
,距离d则是202毫米。
167.因此,当将椅子靠背18向后倾斜时,靠背壳体216弯曲。然而,如果弧度最初被调整到一较高的水平,那么靠腰部分242从直立至后倾位置所增加的弧度是显著地更大的。这是考虑以下事实作出的安排:如果使用者当直立地就座时背部最初是在一相对平直的状态,那么当使用者后倾时,使用者的背部的弧度不会增加那么多。重述:如果在直立位置时使用者的背部是相对地直的,那么使用者的背部即使后倾时也会保持相对地平直,虽然从直立位置到后倾位置时弧度会稍为增加。反之,如果使用者的背部在直立位置时是显著地弯曲的,那么当该使用者后倾时腰部区域的弧度增加将高于其背部最初为相对地平直的使用者。
168.一对弹簧组件614(图43和图44)将靠背组件18(图4)从后倾位置f往直立位置e偏压。如图45中最清楚显示的,每个弹簧组件614包括具有第一端618和第二端620的圆筒形壳体616。每个弹簧组件614还包括一个压缩螺旋弹簧622、第一耦合件624和第二耦合件626。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耦合件624被固定至壳体616的第一端618,而第二耦合件626被固定至通过螺旋弹簧622延伸的杆部件628。垫圈630被固定至杆部件628的远端,并抵接螺旋弹簧622的一端,而螺旋弹簧622的另一端抵接壳体616的第二端620。第一耦合件624由一枢轴销632可枢转地固定至靠背支撑结构542,以绕枢转点634枢转地移动,其中枢轴销632被接收于靠背支撑结构542的枢轴孔隙636内,而第二耦合件626则是通过轴杆640可枢转地耦合至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图53-55),以绕枢转点642枢转。力矩臂移位组件638适于从一个低张力设定(图57a)将偏压或弹簧组件614移至高张力设定(图58a),在高张力设定中偏压组件614施加在靠背组件18的力相对于低张力设定有所增加。
169.如示于图53-56,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包括:调节组件644;力矩臂移位连杆组件646,其将控制输入组件500可操作地耦合至调节组件644并允许操作者将偏压组件614移动于低和高张力设定之间;以及调节辅助组件648,其适于如下文所述地减少使用者将力矩臂移位组件638从低张力设定移动至高张力设定所需的施加于控制输入组件500上的输入力的幅度。
170.调节组件644包含枢轴销650,其包括一个带螺纹的孔隙,其接收带螺纹的调节轴杆652于其中。调节轴杆652包括第一端654和第二端656,其中第一端654延伸通过基座结构502的孔隙514,并由轴承组件660引导以绕一纵轴线枢转。枢轴销650通过一连杆组件662由基座结构502支撑(图44),连杆组件662包括:一对连杆臂664,连杆臂664各自具有:第一端666,它由枢轴销632可枢转地耦合至第二耦合件626;和第二端668,它由一可枢转地被接收于基座结构502的枢轴孔隙672中的枢轴销670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502以绕枢转点674枢转;以及一个孔隙675,其接收枢轴销650的相应端。枢轴销650沿其长度可枢转地与连杆臂664耦合。
171.该力矩臂移位连杆组件638包括于控制输入组件500和第一斜齿轮组件678之间延伸的第一驱动轴676,以及于第一斜齿轮组件678与第二斜齿轮组件682之间延伸并将两者可操作地耦合的第二驱动轴680,其中第二斜齿轮组件682被连接至调节轴杆652。第一驱动轴676包括第一端684,它由第一万向接头组件686可操作地耦合至控制输入组件500,而第一驱动轴676的第二端688是通过第二万向接头组件690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一斜齿轮组件678。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驱动轴676的第一端684包括第一万向接头组件686的一母头耦合部分692,而第一驱动轴676的第二端688包括第二万向接头组件690的一母头耦合部分694。第一斜齿轮组件678包括壳体组件696,其容纳第一斜齿轮698和第二斜齿轮700于其中。如图所示,第一斜齿轮698包括与第二万向接头组件690一体的公头耦合部分702。第二驱动轴680的第一端706通过第三万向接头组件704被耦合至第一斜齿轮组件678。第二驱动轴680的第一端706包括第三万向接头组件704的一母头耦合部分708。第二斜齿轮700包括第三万向接头组件704与其一体的公头耦合部分710。第二驱动轴680的第二端712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花键714,其与一耦合器部件716的相应的纵向延伸的花键(未示出)相配合。耦合器部件716通过第四万向接头组件718将第二驱动轴680的第二端712与第二斜齿轮组件682耦合。第四万向接头组件718包括壳体组件720,其容纳:通过第四万向节组件718耦合至耦合器部件716的第一斜齿轮722,和固定至调节轴杆652的第二端656的第二斜齿轮724。耦合器部件716包括母头耦合件部分726,其接收与第一斜齿轮722一体的公头耦合件部分728。
172.在组装时,力矩臂移位组件638的调节组件644(图53和54)由基座结构502可操作地支撑,而控制输入组件500(图42)被座位支撑结构522的控制输入组件安装部分536(图44)可操作地支撑。其结果是,当座位支撑结构522于完全直立位置g与完全后倾位置h之间被移动时,控制输入组件500和力矩臂移位组件638的调节组件644之间的相对角度和距离改变。第三和第四万向接头组件704、718和花键714与耦合器716的布置配合,以为这些角度和距离的相对变化作补偿。
173.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图53和54)作用在于在低张力和高张力的设定(图57a-58b)之间调整偏压组件614。具体来说,图57a示出偏压组件614于低张力设定与椅子组件10于直立的位置,图57b示出偏压组件于低张力设定与椅子组件10于后倾的位置,图58a示出偏压组件614于高张力设定与椅子组件10于直立的位置,而图58b示出偏压组件于高张力设定与椅子组件10于后倾的位置。以枢转点642和弹簧组件614的壳体616的第二端620之间测量所得的距离730作为当力矩臂移位组件638被置于低张力设置而椅子组件10处于直立位置时,施加于弹簧组件614的压缩量的参考。距离730'(图58a)相比地示出当力矩臂移位组件638
处于高张力设置而椅子组件10处于直立位置时,施加于弹簧组件614的增量的压缩力。使用者通过将力矩臂移位组件638从低张力设定移至高张力设定以调节由偏压组件614施加于靠背支撑结构542上的力的量。具体地,操作者以对控制输入组件500的输入通过力矩臂移位连杆组件646驱动调节组件644的调节轴杆652转动,从而使枢轴轴杆650沿调节轴杆654的长度行进,从而于枢轴轴杆650相对于基座结构502被节整期间改变施加在弹簧组件614上的压缩力。枢轴轴杆650于置于附接至基座结构502的相关联的侧壁508的侧板部件734内的槽732内行进。这里注明,当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处于高张力设定而椅子组件10处于直立位置时的距离730'是大于当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处于低张力设定而椅子组件10处于直立位置时的距离730,由此示出,当力矩臂移位件处于高张力设定时,施加在弹簧组件614上的压缩力比于低张力设定时为大。类似地,距离736'(图58b)是大于距离736(图57b),导致偏压组件614所施加的偏压力增加,并将靠背组件18从后倾位置迫往直立位置。这里注明,由偏压组件614所施加的偏压力的变化对应于绕第二枢转点518施加的偏压扭力的改变,并且在某些配置中,不改变偏压组件614的长度或偏压力也可改变偏压扭力。
174.图59是当靠背支撑结构542在后倾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间被移动时绕第二枢转点518施加的扭力量的图表,该扭力将靠背支撑结构542从后倾位置迫往直立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当靠背支撑结构542是在直立位置而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处于低张力设定时,偏压组件614绕第二枢转点518施加约652英寸-磅的扭力,而当靠背支撑结构542处于后倾位置而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处于低张力设置时则为约933英寸-磅,导致约43%的变化。类似地,当靠背支撑结构542是在直立位置而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处于高张力设定时,偏压组件614绕第二枢转点518施加约1.47e+03英寸-磅的扭力,而当靠背支撑结构542处于后倾位置而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处于高张力设置时则为约2.58e+03英寸-磅,导致约75%的变化。在靠背支撑结构542于直立和后倾位置之间被移动时,在力矩臂移位组件638设于低张力设定和的高张力设定之间,偏压组件614施加的扭力量产生可观的变化,这容许整体的椅子组件10为不同高度、重量的使用者提供恰当的向前的背部支撑。
175.调节辅助组件648(图53和54)辅助操作者将力矩臂移位组件638从高张力设定移动至低张力设定。调节辅助组件648包括螺旋弹簧738,其以安装结构740被固定至基座结构502的前壁504,和卡扣部件742,它绕与连杆臂664固定的轴杆632延伸,并且包括一卡扣部分744,其限定捕捉螺旋弹簧738的自由端748的孔隙746。螺旋弹簧738以向上垂直方向施加力f于卡扣部件742和轴杆632上,以及于附接至连杆臂664的轴杆632上,从而减少了使用者要将力矩臂移位组件638从低张力设定移至高张力设定时必须施加在控制输入组件500上的输入力量。
176.如上所述,座部组件16(图3)相对于控制组件14是可于缩回的位置c和展开的位置d之间纵向移动的。如图60和61中最清楚显示的,直接驱动组件1562包括驱动组件1564和连杆组件1566,后者将控制输入组件500与驱动组件1564耦合,由此允许使用者调节座部组件16相对于控制组件14的线性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座位支撑板32(图42)包括c形导轨38,其包过和可滑动地接合控制组件14的控制板1572的相应的导引凸缘1570。一对c形的,纵向延伸的连接轨1574被定位于相应的导轨38内,并且被耦合至座位支撑板32。一对c形的衬套部件1576于连接轨1574内纵向延伸并被定位在连接轨1574和导引凸缘1570之间。驱动组件1564包括具有多个向下延伸的齿1580的齿条部件1578。驱动组件1564还包括具有c形截面
构形的齿条导引件1582,其限定沟道1584,它可滑动地接收齿条部件1578于其中。齿条导引件1582包括沿其长度而置的一隙槽1586,其相配合地接收轴承部件1588于其中,其中如虚线所示的轴承部件1588示出了轴承部件1588和齿条导引件1582的隙槽1586之间的组装对准,而另外,以实线示出的轴承部件示出轴承部件1588和齿条部件1578之间的组装对准。替代地,轴承部件1588可以被形成为与齿条导引件1582一整体部分。驱动组件1564还包括驱动轴1590,其具有与控制输入组件500万向地耦合的第一端1592和具有多个径向地彼此分隔的齿1596的第二端1594。在组装中,座位支撑板32与控制板1572如上所述地可滑动地耦合,其中齿条部件1578被固定至座位支撑板32的下侧,而齿条导引件1582被固定于控制板1572的一个向上开口的沟道1598内。在操作中,由使用者对控制输入组件500施加的输入力通过连杆组件1566传送至驱动组件1564,从而将驱动轴1590的齿1596驱动以抵住齿条部件1578的齿1580和导致齿条部件1578和座位支撑板32相对于齿条导引件1582和控制板1572滑动。
177.进一步参照图62-64,椅子组件10包括一个高度调节组件1600,其允许座位16和靠背18相对于基座组件12的垂直调节。高度调节组件1600包括以已知的方式被垂直地布置在基座组件12的中央柱26中的气动缸28。
178.一种支架结构1602被固定至壳体或基座结构502,而气动缸28的上端部分1604以已知的方式被接收在基座结构502的一开口1606中(图64)。气动缸28包括一个调节阀1608,其可被向下移动以释放气动缸28,以提供高度的调节。钟形曲柄1610具有向上延伸的臂1630和水平延伸的臂1640,后者被配置以接合气动缸28的释放阀1608。钟形曲柄1610可转动地安装至支架1602。缆组件1612可操作地将钟形曲柄1610与调节轮/杆1620互相连接。缆组件1612包括内缆1614和外缆或鞘1616。外鞘1616包括一圆球配件1618,其于形成在支架1602中的球形插座1622中可旋转地被接收。第二球配件1624被连接至内缆1614的一端1626。第二球配件1624是在钟形曲柄1610的向上延伸的臂1630的第二球形插座1628中可旋转地被接收,以在高度调整期间允许缆端的旋转运动。
179.内缆1614的第二端或外端部分1632包过轮1620,而端部配件1634被连接至内缆1614。张力弹簧1636于1638这点被连接至端部配件1634和座位结构。弹簧1636以一方向在内缆1614上产生张力,而当阀1608被释放时,缆1614也以同一方向移位以将钟形曲柄1610转动。弹簧1636不产生足够的力以致动阀1608,但弹簧1636产生足够的力以将钟形曲柄1610的臂1640偏压以致与阀1608接触。就这样,由于构件存在公差而引起的虚动或松动被消除。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者手动转动调节轮1620,从而于内缆1614上产生张力。这使得钟形曲柄1610旋转,从而导致钟形曲柄1610的臂1640压靠和致动气动缸28的阀1608。气压缸28的一内部弹簧(未示出)将阀1608向上偏压,在调节轮1620被释放后使阀1608移至一非致动位置。
180.控制输入组件500(图42和65-67)包含第一控制输入组件1700和第二控制输入组件1702,它们各自被适配以将从使用者而来的输入传达至与它们耦合的椅子构件和功能件,椅子构件和功能件被容纳在壳体组件1704内。控制输入组件500包括反回驱组件1706,过载离合器组件1708,以及旋钮1710。反回驱机制或组件1706,其防止直接驱动组件1562(图60和61)和座部组件16在没有来自控制组件1700的输入的情况下于缩回的和展开的位置c、d之间被驱动。反回驱组件1706被接收于壳体组件1704的内部1712中,并包括适配器
1714,其在一端包括耦合至驱动轴1590(图61)的第二端1594的万向适配器的公头部分1716,并在另一端包括花键连接器1717。凸轮部件1718通过离合器部件1720与适配器1714耦合。具体而言,凸轮部件1718包括花键端1722,其被耦合以随旋钮1710转动,以及具有外凸轮表面1726的凸轮端1724。离合器部件1720(图66b)包括一对向内布置的花键1723,它们可滑动地接合具有凸轮表面1730的花键连接器1717,所述凸轮表面如下所述地与凸轮部件1718的外凸轮表面1726凸轮地接合。离合器部件1720具有与其接合地被锁紧环1732接收的圆锥形离合器表面1719,锁紧环于相对壳体组件1704转动方面被锁定,并包括对应离合器部件1720的离合器表面1719的圆锥形离合器表面1721,它们配合以形成一圆锥离合器。螺旋弹簧1734将离合器部件1720往与锁紧环1732接合的方向偏压。
181.没有输入时,偏压弹簧1734迫使离合器部件1720的圆锥形表面与锁紧环1732的圆锥形表面接合,从而防止“回驱”,或是在没有从第一控制输入组件1700输入的情况下只通过对座部组件16施加向后或向前的力,将座部组件16于缩回和展开的位置c、d之间调节。在操作中,操作者经第一控制输入组件1700致动直接驱动组件1562,以将座部组件16于缩回与展开的位置c、d之间移动。具体地说,使用者施加于旋钮1710的旋转力是从旋钮1710传送至凸轮部件1718。当凸轮部件1718转动时,凸轮部件1718的外凸轮表面1726作用于离合器部件1720的凸轮表面1730上,从而克服弹簧1734的偏压力并迫使离合器部件1720离开接合位置,其中离合器部件1720脱离锁紧环1732。然后,旋转力从凸轮部件1718被传达至离合器部件1720以至适配器1714,后者经连杆组件1566耦合至直接驱动组件1562。
182.这里注明,第一控制输入组件1700中的小量公差,在离合器部件1720于接合和脱离位置之间被移动时,允许凸轮部件1718于直线方向和旋转方向轻微移动(或“晃动”)。包含热塑性弹性体(tpe)的旋转环状阻尼器元件1736位于壳体1704的内部1712内,并且被附接至离合器部件1720。在图示的例子中,阻尼元件1736被靠着壳体组件1704的内壁压迫并与其摩擦地接合。
183.第一控制输入组件1700还包括第二旋扭1738,其被适配以如下所述地允许使用者于降低的位置a和升高的位置b之间调节椅子组件的垂直位置。
184.第二控制输入组件1702被适配以调节在后倾时施加于靠背组件18上的张力,并且控制所述靠背组件18的后倾度。第一旋钮1740被力矩臂移位连杆组件646可操作地耦合至力矩臂移位组件638。具体地,第二控制输入组件1702包括公头耦合部分1742,其与力矩臂移位连杆组件646的轴676的母头万向耦合部分692(图53和55)耦合。
185.第二旋钮1760被适配以经缆组件1762调节靠背组件18的后倾度,缆组件将第二旋钮1760可操作地耦合至可变靠背止动组件1764(图67)。缆组件1762包括第一导缆结构1766、第二导缆结构1768以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缆管1770,其可滑动地容纳致动缆1772于其中。缆1772包括远端1774,其相对于基座结构502被固定,并由螺旋弹簧1778往1776的方向偏压。可变靠背止动组件1764包括具有多个垂直分级的台阶1782的止动件1780、相对于座部组件16被固定地支撑的支撑支架1784,和滑动部件1786,其可滑动地耦合至该支撑支架1784以于前后方向1788中滑动,并由一对螺钉1790固定地耦合至该止动部件1780。缆1772被夹持在止动部件1780和滑动部件1786之间,以使缆1772的纵向移动导致止动部件1780在前后方向1788移动。在操作中,使用者通过对第二旋钮1760的输入调节止动部件1780的位置,以调节可能的靠背后倾度。当靠背组件18从直立位置往后倾位置移动时,止动
部件1780的多个台阶1782中选定的台阶接触基座结构502的后缘1792,以限制可用的靠背后倾度。
186.参考编号10e(图68)泛指椅子组件或者座位布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由于该座位布置10e与前面描述的座位布置或者椅子组件10类似,所以与图1和2及图68中出现的零件类似的零件由相同的对应参考编号表示,只是在后者的编号中有后缀“e”。在所示的示例中,座位布置10e包含与靠背组件18e可枢转地耦合的头枕组件2000。头枕组件2000包含支撑组件2002和头枕件2004。如在图69和70a中最佳示出的,支撑组件2002包含通过第一铰接装置2008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18e的支撑件2006。支撑件2006具有大致u形构造,包含横向延伸的基底部2010和一对向上延伸的臂部2012。每个臂部包含垂直部2014和末端部2016,该末端部2016从关联的垂直部2014向上并且稍许向前延伸。第一铰接装置2008包含一对铰接件2018,该铰接件2018使支撑件2006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18e,从而以方向2022,绕横向延伸的第一枢轴线2020旋转。每个铰接件2018包括摩擦锁紧型铰接件,其中支撑件2006相对于靠背组件18e的旋转位置由铰接件2018内的摩擦力保持于适当位置。具体地说,铰接件2018使支撑件2006耦合到靠背壳体216e的上部218e(图71)。在所示的示例中,靠背壳体216e包含凹槽2021,并且舒适件298e包含凹槽2023,各凹槽用于容纳基底部2010于其中。支撑组件2002还包含支撑盖2025,用于覆盖基底部2010的前面,而后盖2027遮蔽靠背壳体216e的背面。在调节中,铰接件2018内的摩擦力被用户对头枕组件2000施加的足够大的力克服。在调节后,用户施加的力解除,并且铰接件2018中的摩擦力使支撑件2006保持在所选择的旋转位置。请注意,没有外部的或者独立的可释放的锁紧组件使支撑件2006相对于靠背组件18e保持于或者固定于旋转位置。
187.支撑组件2000还包含第二铰接装置2024,该第二铰接装置2024包含导向件2026,该导向件2026具有扁平体部2028和一对管状端部2030,该对管状端部2030中的每端部各自具有向外开口的孔径2032。第二铰接装置2024还包含一对摩擦锁紧型铰接装置2033(图72),该对摩擦锁紧型铰接装置2033使头枕件2004可旋转地耦合到支撑件2006,以方向2036绕横向延伸的第二枢轴线2034旋转(图69)。每个铰接装置2033(图72)包含铰接件2038,该铰接件2038包含:第一端2040,该第一端2040压力装配于导向件2026的端部2030中的一个的关联的孔径2032内,并被固定成不能旋转;以及第二端2042,该第二端2042压力装配于支撑件2006的臂部2012的末端部2016中的一个的孔径2044内并被固定成不能旋转。铰接装置2033允许头枕件2004绕第二枢轴线2034相对于支撑件2006枢转。如上所述,每个铰接装置2033包括摩擦锁紧型铰接件,其中头枕件2004的旋转位置由铰接装置2033内的摩擦力保持在适当位置。在调节中,铰接装置2033内的摩擦力被用户对头枕件2004施加的足够大的力克服。在调节后,用户施加的力解除,并且铰接装置2033内的摩擦力使头枕件2004保持在所选择的旋转位置。请注意,没有外部的或者独立的可释放的锁紧组件使头枕件2004相对于支撑件2006保持或者固定于旋转位置。端帽2046位于孔径2044的端部内。允许头枕件2004和支撑件2006绕第一枢轴线2020和第二枢轴线2034枢转并且重新定位的双重枢转调节允许头枕相对于靠背组件18e和坐在座位布置10e内的人重新定位于各众多的位置和方位,如下所做的进一步描述。作为一种选择,头枕组件可以包含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单个臂部和/或者用于使支撑件耦合到靠背组件的单个铰接件和/或者用于使头枕件耦合到支撑件的单个铰接件。
188.头枕件2004还由支撑件2006可垂直调节地支撑,以在方向2047进行调节。在第一实施例中,头枕件2004(图70a)包含:框架件2048;子框架件2050,该子框架件2050可释放地耦合到框架件2048;以及网状织物套2052,该网状织物套2052由子框架件2050装接到框架件2048。尽管网状织物套2052包含于本示例中,但是请注意,也可以采用非网状织物和其他材料。套2052包含:面朝前支撑面2054,该面朝前支撑面2054构造成支撑落座的用户的头部和/或者颈部;以及包缘2056,该包缘2056从支撑面2054向后延伸。一对水平框条或者装接条2058沿着包缘2056的顶和底安置并且固定,而一对垂直框条或者装接条2059沿着包缘2056的侧面安置并且固定。在组装中,套2052的包缘2056(图73)包裹子框架件2050的外周缘,并且装接条2058耦合到子框架件2050的后表面。如在图73-75中最佳示出的,水平装接条2058分别具有包含扩大头部2061的箭状截面构造,该扩大头部2061接合沿着子框架2050的上缘和下缘隔开的多个平凸头2063和多个构形凸头2065接合,而垂直装接条2059接合沿着子框架2058的侧面隔开的多个平凸头2065。网状织物套2052中的张力使垂直装接条2059与平凸头2065保持接合,并且可以使其保持于凸头2065与外壁2049之间。然后,子框架2050可释放地咬接耦合到框架件2048,使得包缘2056和装接条2058夹在并且隐藏在子框架件2050与框架件2048之间。
189.在第二实施例中,图70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子框架2050和网状织物套2052可以由装饰环2051(图70b)、泡沫件2053和外织物套2055代替。在组装中,在泡沫件2053夹在套2055与环2051之间的情况下,多个装接条2057将织物套2055固定到装饰环2051。然后,将环2051装接到框架2048,使得装接条2057和织物套2052的边缘夹在装饰环2051与框架2048之间。
190.框架件2048包含:外周延伸框架部2060,子框架件2050装接到该外周延伸框架部2060;以及垂直延伸、前凸的弧状中心部2062。中心部2062(图70)包含:垂直延伸长槽2070;第一组面朝后、垂直隔开的凸头2072;以及第二组面朝后、垂直隔开的凸头2074,该第二组面朝后、垂直隔开的凸头2074相对于第一组凸头2072位于槽2070的对侧。请注意,第一组凸头2072的各凸头在垂直方向上将第二组凸头2074的各凸头偏移。位于其端部的一对紧固部2078将一对片弹簧2076固定到导向件2026的平面部2028。每个弹簧2076还包含接合部2080,该接合部2080位于紧固部2078之间并且朝着第一组凸头2072和第二组凸头2074偏压。装接件2082由一对螺钉2086装接到导向件2026,使得中心部2062可滑动地夹在导向件2026与装接件2082之间,并且滑动运动由利用槽2070定位的垫片2085导向。套2083咬接并且包封中心部2062的背面。
191.在调节中,用户通过对头枕件2004施加向上的或者向下的力来相对于支撑组件2002调节头枕件2004,从而在垂直方向2047上垂直地调节头枕件2004并且使头枕件2004绕与头枕件2004和支撑组件2002隔开的枢轴区2079枢转。通过使片弹簧2028中的一个的接合部2080与一组关联的凸头2072、2074接合,头枕件2004保持于所选择的垂直位置。如上所述,第一组凸头2072和第二组凸头2074中的凸头在垂直方向上互相偏移,使得仅一组凸头被弹簧2076接合,从而提高头枕件2004的有效垂直调节性。作为一种选择,在凸头2072、2074互相对齐时,通过使弹簧2076在垂直方向上互相偏移,可以提供如在垂直方向上偏移的凸头2072、2074提供的头枕件2004的增量式偏移可调节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凸头2072、2074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互相偏移,并且弹簧2076在垂直方向上互相偏移。
192.头枕组件2000的双重枢转调节和可垂直调节性允许头枕组件2000位于多种多样点位之间并且假定许多构造以图78a-78k所示的方式适应多类不同的用户。例如,可以在诸如图78i所示的向前位置与诸如图78j所示的向后位置之间调节头枕组件2000,在该向前位置,支撑组件2002相对于靠背组件18e旋转到向前位置,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将头枕件2004调节到相对于支撑组件2002降低的位置,在该向后位置,在垂直方向上,将头枕件2004调节到相对于支撑组件2002最尽升高的位置,并且使支撑组件2002相对于靠背组件18e旋转到向后位置。在这些以及其他实施例中,头枕件2004可以绕支撑组件2002旋转,使得其与支撑组件2002或者靠背组件18e产生物理接触。例如,在图78i所示的位置,头枕件2004的下缘(如所定位的)可以与靠背组件18e的前表面产生接触,而在图78k所示的位置,头枕组件2004的下缘(如所定位的)可以与靠背组件18e或者支撑组件2002的后表面产生接触。
193.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挡块可以置于靠背组件18e、支撑组件2002和/或者头枕组件2000内,以限制特定位置。例如,可以设置挡块2100(图78k),以防止支撑组件2002旋转到超过向后水平方位。类似地,可以设置挡块2102(图78g),以防止支撑组件2002旋转到所选择的位置之前方。
194.在前面的说明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不脱离所公开的构思也可对本发明的各构件和元件作各种替代性的组合、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如将本文所公开的发明概念应用于车辆座位、体育场座位、家居座位、影院座位和类似物。这样的修改都要被视作包括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除非这些权利要求通过其文字明确地说明并非如此。

技术特征:
1.一种椅子,其具有位于所述椅子靠背顶部的头枕件,包括:具有顶端和底端的支撑件;所述顶端可枢转且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头枕件的背部,使得所述头枕件能够在所述顶端上垂直滑动;其中所述底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椅子的靠背的顶部,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绕着所述枢轴朝着所述椅子的背部摆动,以避开坐于该椅子中的使用者倚靠在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头枕件的背部绕着水平轴线是弧形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支撑件被构造成绕着所述椅子背部和所述椅子的前部之间的所述枢轴摆动18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当所述头枕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顶端垂直滑动时,所述头枕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支撑件的顶端绕着第一轴线枢转,并且所述底端绕着第二轴线枢转,并且其中所述头枕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和所述头枕件之间的所述枢轴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和所述椅子背部之间的所述枢轴的前方,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和所述头枕件之间的所述枢轴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和所述椅子背部之间的所述枢轴的后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和所述头枕件之间的可滑动连接是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头枕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滑动时,所述头枕件绕着与所述头枕件和所述支撑件两者中的至少一个隔开的枢转区枢转。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和所述头枕件之间的可滑动连接是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头枕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滑动时,所述头枕件绕着与所述头枕件和所述支撑件隔开的枢转区枢转。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当所述头枕件相对于所述靠背垂直调节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头枕件之间的枢轴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靠背之间的枢轴之间的距离保持基本恒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支撑件的底端通过第一摩擦铰链可枢转地耦合到所述靠背。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头枕件通过第二摩擦铰接可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支撑件的顶端。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还包括:弹簧偏压的接合件,所述弹簧偏压的接合件利用摩擦力接合所述头枕件,使得可在相对于所述靠背的多个垂直位置之间选择性地调节所述头枕件。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头枕件包含多个锁销,所述多个锁销互相隔开并且能够由所述弹簧偏压的接合件选择性地接合,从而使所述头枕件保持于所述垂直位置处。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多个锁销是一对的多个锁销中之一,所述一对的多个锁销包含第一多个锁销和第二多个锁销,所述第一多个锁销中的所述锁销从所述第二多个锁销中的所述锁销偏离,使得当垂直地调节所述头枕件时,所述接合件交替地与所述第一多个锁销和所述第二多个锁销接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头枕件具有向前凸出的弧形支撑表面。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滑动所述头枕件,使得所述头枕件相对于支撑件沿着弧形路径行进。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头枕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枢转,该枢转独立于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靠背的枢转。

技术总结
一种座位布置包含:座部组件;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可操作地耦合到座部组件;以及头枕组件,该头枕组件耦合到靠背组件。头枕组件包含: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枢转地耦合到靠背组件,以绕第一枢轴线枢转运动;头枕件,该头枕件可枢转地耦合到支撑装置,以绕与第一枢轴线隔开的第二枢轴线枢转运动;以及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将头枕件耦合到支撑装置,以允许沿着弧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垂直滑动调节头枕件。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垂直滑动调节头枕件。形路径相对于支撑装置垂直滑动调节头枕件。


技术研发人员:G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斯迪尔科斯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2.05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