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5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2.开关电源是电能转换设备的一种,包括变压器、驱动芯片以及开关管等元器件,通过驱动芯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以使得开关管对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开关电源可以实现不同电压级别之间的转换和输出。
3.相关技术中,驱动芯片一般通过设置变压器的辅助线圈进行供电,然而,由于变压器存在线圈间的耦合关系所以辅助线圈输出的供电电压会受到变压器副边线圈的影响,使得通过辅助线圈提供的供电电压不够稳定,从而使得开关的驱动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对开关电源进行驱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包括启动电路以及与启动电路连接的后级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包括储能单元、第一充电支路、充电调节支路以及并联于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二充电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支路连接于所述储能单元以及充电电压之间,用于在所述充电电压和所述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差大于预设导通电压时导通,以对所述储能单元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电压来源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所述充电调节支路,与所述储能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充电支路连接,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生成基准信号,获取充电采样信号,并基于所述充电采样信号和所述基准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充电支路通断的充电控制信号,以便于对所述储能单元的进行充电控制;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向所述后级电路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所述后级电路。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关电源中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上电瞬间时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为零,此时充电电压和所述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差大于预设导通电压,储能单元通过第一充电支路充电,在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生成基准信号,充电调节支路开始工作,获取充电采样信号并基于充电采样信号和基准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充电支路的通断,通过对第二充电支路的控制实现对储能单元充电的控制,并利用储能单元向后级电路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后级电路,从而实现了便于对开关电源的驱动效果。
7.可选的,所述第一充电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阻器r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压连接、阳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压器上电提供充电电压,且此时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为零,第一二极管d1两端电压大于预设导通电压,使得第一二极管d1反向导通,充电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阻器r1输入至储能单元,以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随着储能单元电压的升高,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之间的电压差小于预设导通电压,使得第一二极管d1截止,即切断了充电电压向储能单元的供电,从而通过第一二极管d1能够自动根据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控制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之间的通断。
9.可选的,所述第二充电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阻器r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充电调节支路连接、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电压通过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阻器r2向储能单元进行充电,在第一充电电路切断后,利用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器r2提供了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之间的另一通路,便于在第一充电支路切断后通过充电调节支路对储能单元的充电进行控制。
11.可选的,所述充电采样信号包括所述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以及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电流;所述基准信号包括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电流基准信号iref;所述充电调节支路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电流采样器cs、电流比较器icmp、电压比较器vcmp、与门and以及电子开关k1;其中,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与储能单元连接,用于当所述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达到所述预设启动值时输出所述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所述电流基准信号iref;所述电流采样器cs的采样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串联、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比较器icmp连接;所述电流比较器icmp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器cs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流基准信号iref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vcmp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压基准信号vref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and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k1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串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在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输出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电流基准信号iref,以使电流采样器cs对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电流输入至电流比较器icmp的第一输入端,便于采样电流与电流基准信号iref进行比较,将第二充电支路第一输入端,便于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与电压基准信号vref进行比较,再将电压比较器vcmp和电流比较器icmp的比较结果输入至与门and,通过与门and的逻辑判断输出用于控制电子开关k1的电平信号,从而实现了通过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和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对第二充电支路的通断进行控制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供电电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充电支路和第二充电支路设置不同的供电电压,使得在变压器刚上电时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使储能单元启动后级电路,同时也便于通过第二充电支路对储能单元的充电进行较为准确的控制。
15.可选的,还包括状态切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后级电路包括信号生成电路;所述信号生成电路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所述状态切换电路以及所述储能单元连接,响应于所述储能电压启动,对所述原边线圈的蓄能电流进行采样,并根据所述蓄能电流生成状态切换信号;所述状态切换电路与所述原边线圈、所述第一充电支路以及所述充电调节支路连接,所述状态切换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以及蓄能状态,响应于所述状态切换信号对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以在充电状态下提供充电电压、在蓄能状态下输出蓄能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状态切换电路的初始工作状态是充电状态;控制电路,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连接,响应于所述蓄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原边线圈的通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能单元向信号生成电路供电,使信号生成电路启动,以对原边线圈的蓄能电流进行采样并根据蓄能电流生成状态切换信号,状态切换电路响应于状态切换电路以切换自身的工作状态,一方面,当状态切换电路处于充电状态下时,为储能单元提供充电电压,以对储能单元进行补电。另一方面,生成蓄能控制信号对控制电路进行驱动,使得控制电路对原边线圈的通断进行控制,实现对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状态切换电路包括ldmos结构;其中,ldmos结构包括耗尽型jeft管q1以及第一晶体管m1;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连接、源极与所述控制电路以及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m1漏极与所述原边线圈以及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以及所述充电调节支路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ldmos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电路集成,并且能够同时满足提供稳定的充电电压以及蓄能控制信号的要求。当状态切换电路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一晶体管m1截止,耗尽型jeft管q1导通,原边线圈的电压经过耗尽型jeft管q1的源极漏极向第一充电支路以及充电调节支路提供充电电压;当状态切换电路处于蓄能状态时,第一晶体管m1导通,且由于第一晶体管m1导通后耗尽型jeft管q1的漏极和栅极等电位,使得耗尽型jeft管q1截止,此时第一晶体管m1向控制电路输出蓄能控制信号,以便控制电路对原边线圈的通断进行控制。
19.可选的,所述信号生成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1以及电流检测子电路osc;所述电流检测子电路osc与所述原边线圈连接,以对所述原边线圈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基于电流检测结果输出检测信号;所述驱动芯片u1的接收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子电路osc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响应于检测信号以输出所述状态切换信号。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电流检测子电路osc对原边线圈的电流进行检测,以对原边线圈的蓄能情况进行获取,并根据原边线圈的蓄能情况电流检测子电路osc输出检
测信号,以控制驱动芯片u1相应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对状态切换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21.可选的,还包括非门not以及第二晶体管m2;所述非门not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所述非门not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以及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非门not对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状态切换信号进行反向,使得在状态切换信号处于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晶体管m2导通,将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下拉到地,使得耗尽型jeft管q1导通以提供充电电压,在状态切换信号高电平信号切换至低电平信号,对输出至控制电路的蓄能控制信号进行放电,以便实现快速对控制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以及如上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启动电路的第一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启动电路的第二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第一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第二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启动电路;11、第一充电支路;12、第二充电支路;13、充电调节支路;131、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14、储能单元;2、信号生成电路;3、状态切换电路;4、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参照图1,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包括:启动电路1以及与启动电路1连接的后级电路,启动电路1包括储能单元14、第一充电支路11、充电调节支路13以及并联于第一充电支路11的第二充电支路12。
31.第一充电支路11连接于储能单元14以及充电电压之间,用于在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差大于预设导通电压时导通,以对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电压来源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且充电电压大于预设导通电压。参照图1、2,图中信号va即为充电电压。
32.充电调节支路13与储能单元14以及第二充电支路12连接,用于在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生成基准信号,获取充电采样信号,并基于充电采样信号和基准信号输出用于控制第二充电支路12通断的充电控制信号,以便于对储能单元14的进行充电控制。
33.储能单元14用于向后级电路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后级电路;其中,后级电路用于
在上电后驱动开关电源运转。
34.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开关电源中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上电瞬间时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为零,此时充电电压和所述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差大于预设导通电压,储能单元14通过第一充电支路11充电,然后在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生成基准信号,充电调节支路13开始工作,获取充电采样信号并基于充电采样信号和基准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充电支路12的通断,然后通过对第二充电支路12的控制实现对储能单元14充电的控制,并利用储能单元14向后级电路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后级电路,从而实现了对开关电源的驱动。
35.作为第一充电支路11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充电支路11包括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阻器r1;下面对第一充电支路11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36.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充电电压连接、阳极与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储能单元14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且预设导通电压可以是第一二极管d1的反向导通电压阈值,根据所需的预设导通电压不同第一二极管d1可以选择其他合适规格的二极管。
37.上述实施方式中,变压器上电以提供充电电压,且此时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为零,第一二极管d1两端电压大于预设导通电压,使得第一二极管d1反向导通,充电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阻器r1输入至储能单元14,以对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随着储能单元14电压的升高,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14之间的电压差小于预设导通电压,使得第一二极管d1截止,即切断了充电电压向储能单元14的供电,从而通过第一二极管d1能够自动根据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控制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14之间的通断。
38.作为第二充电支路12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充电支路12包括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阻器r2,下面对第二充电支路12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39.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充电调节支路13连接、阴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储能单元14连接。并且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阻器r1的阻值大于第二电阻器r2的阻值,使得第一充电支路11的供电电压大于第二充电支路12的供电电压,通过第一充电支路11和第二充电支路12设置不同的供电电压,使得在变压器刚上电时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充电支路11的充电使储能单元14启动后级电路,同时也便于通过第二充电支路12对储能单元14的充电进行较为准确的控制;另外,若持续用充电电压较高的第一充电支路11对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长期容易影响储能单元14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所以通过充电电压较低第二充电支路12不断对储能单元14进行补电,从一定程度上对储能单元14进行了保护。
40.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电压通过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阻器r2向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在第一充电电路切断后,利用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器r2提供了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14之间的另一通路,便于在第一充电支路11切断后通过充电调节支路13对储能单元14的充电进行控制。
41.参照图2,作为储能单元14的一种实施方式,储能单元14中的储能元件包括电容器c,电容器c的一端与充电调节支路13、第一充电支路11连接以及第二充电支路12、另一端接地。
42.作为充电调节支路13的一种实施方式,充电调节支路13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
131、电流采样器cs、电流比较器icmp、电压比较器vcmp、与门and以及电子开关k1,充电采样信号包括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以及第二充电支路12的电流,基准信号包括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电流基准信号iref。下面对充电调节支路13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43.其中,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131与储能单元14连接,用于当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输出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电流基准信号iref;预设启动值即为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131的工作电压。
44.电流采样器cs的采样端与第二充电支路12串联、输出端与电流比较器icmp连接。
45.电流比较器icmp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流采样器cs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流基准信号iref连接、输出端与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46.电压比较器vcmp的第一输入端与储能单元14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压基准信号vref连接、输出端与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47.与门and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电子开关k1与第二充电支路12串接。
48.应当理解,当电流基准信号iref以及电压基准信号vref生成后,此时的第二充电支路12的电流为零,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小于电压基准信号vref,所以电流比较器icmp和电压比较器vcmp均输出高电平信号,然后通过与门and输出高电平信号至电子开关k1,以控制电子开关k1导通,使得充电电压经由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阻器r2向储能单元14进行继续充电。当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大于电压基准信号vref时,说明储能单元14充电完成,电压比较器vcmp输出低电平信号,然后通过与门and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电子开关k1以控制电子开关k1关断,切断对储能单元14的充电。
49.另外,当储能单元14的储能元件为电容器c时,由电容器c的充电特性曲线可知,随着电容器c的不断充电,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会越来越大,电流会越来越小。即当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越大,说明储能单元14储存的电量越多,当第二充电支路12的充电电流越大时,说明储能单元14中储存的电量越低,可能存在缺电的情况。
50.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出现第二充电支路12的电流大于电流基准信号iref时,说明此时储能单元14可能出现了缺电,但是仍然在用供电电压较小的第二充电支路12对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所以此时电流比较器icmp输出低电平信号,与门and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电子开关k1关断,以便供电电压通过第一充电支路11向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
51.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131在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输出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电流基准信号iref,以使电流采样器cs对第二充电支路12的充电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电流输入至电流比较器icmp的第一输入端,便于采样电流与电流基准信号iref进行比较,将第二充电支路12第一输入端,便于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与电压基准信号vref进行比较,再将电压比较器vcmp和电流比较器icmp的比较结果输入至与门and,通过与门and的逻辑判断输出用于控制电子开关k1的电平信号,从而实现了通过第二充电支路12的电流和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对第二充电支路12的通断进行控制的效果。
52.参照图3、4,作为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状态切换电路3以及控制电路4,后级电路包括信号生成电路2。下面对状态切换的电路3的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53.信号生成电路2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状态切换电路3以及储能单元14连接,响应于储能电压启动,对原边线圈的蓄能电流进行采样,并根据蓄能电流生成状态切换信号。应当理解,信号生成电路2由储能单元14进行供电,当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信号生成电路2的工作电压后,即能够向信号生成电路2供电,以使得信号生成电路2启动。
54.状态切换电路3与原边线圈、第一充电支路11以及充电调节支路13连接,状态切换电路3的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以及蓄能状态,响应于状态切换信号对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以在充电状态下提供充电电压、在蓄能状态下输出蓄能控制信号;其中,状态切换电路3的初始工作状态是充电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信号生成电路2没有启动时,状态切换电路3为初始工作状态;信号生成电路2启动后,当状态切换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状态切换电路3的工作状态为蓄能状态;当状态切换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状态切换电路3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
55.控制电路4与状态切换电路3连接,响应于蓄能控制信号以控制原边线圈的通断。结合图4,变压器t1可以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并联于副边线圈的输出电容器c0以及输出二极管d0,输出电容器c0的两端用于连接负载,输出二极管d0的阴极与输出电容器c0连接、阳极与副边线圈连接,以防止输出电容器c0向副边线圈方向的情况出现。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相互耦合感应。当原边线圈导通时,原边线圈的电流上升,此时原边线圈开始储能,副边线圈不工作;而当原边线圈断电时,原边线圈储存的能量转换到副边线圈为负载提供电压vout。
56.上述实施方式中,储能单元14向信号生成电路2供电,使信号生成电路2启动,以对原边线圈的蓄能电流进行采样并根据蓄能电流生成状态切换信号,状态切换电路3响应于状态切换信号以切换自身的工作状态,一方面,当状态切换电路3处于充电状态下时,为储能单元14提供充电电压,为储能单元14进行补电。另一方面,生成蓄能控制信号对控制电路4进行驱动,使得控制电路4对原边线圈的通断进行控制,实现对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的效果。
57.参照图4,作为状态切换电路3的一种实施方式,状态切换电路3包括ldmos结构;其中,ldmos结构,即lateral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是一种特殊的mosfet结构,具有高耐压能力,这是由于ldmos结构在设计上使得漏栅极之间具有较大的电压容忍能力,使其能够承受高压而不发生击穿,以实现阻断高压并实现稳压和电压钳位;同时ldmos结构又具有开关管特性,能够实现高频率的开关控制。基于此,选用ldmos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状态切换电路3结构简单便于电路集成,并且能够同时满足提供稳定的充电电压以及蓄能控制信号的要求。下面结合ldmos结构的具体组成对ldmos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58.ldmos结构包括耗尽型jeft管q1以及第一晶体管m1。其中,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信号生成电路2连接、源极与控制电路4以及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原边线圈以及耗尽型jeft管q1的漏极连接;耗尽型jeft管q1的源极与第一充电支路11以及充电调节支路13连接。其中,在一种可替代的示例中,耗尽型jeft管q1以及第一晶体管m1的耐压可选为700v,耗尽型jeft管q1的夹断电压可选为20v-30v之间,使得耗尽型jeft管q1提供的充电电压小于耗尽型jeft管q1的夹断电压。
59.应当理解,当信号生成电路2未启动以及信号生成电路2启动后输出的状态切换电路3为低电平时,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此时耗尽型jeft管q1导通以提供充电电压,第一晶体管m1截止不输出蓄能控制信号。当信号生成电路2启动后输出的状态切换电路3为高电平时,第一晶体管m1导通以输出蓄能控制信号,并且由于第一晶体管m1导通后耗尽型jeft管q1的漏极和栅极等电位,耗尽型jeft管q1截止以停止提供充电电压。
60.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状态切换电路3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一晶体管m1截止,耗尽型jeft管q1导通,原边线圈的电压经过耗尽型jeft管q1的源极漏极向第一充电支路11以及充电调节支路13提供充电电压;当状态切换电路3处于蓄能状态时,第一晶体管m1导通,且由于第一晶体管m1导通后耗尽型jeft管q1的漏极和栅极等电位,使得耗尽型jeft管q1截止,此时第一晶体管m1向控制电路4输出蓄能控制信号,以便控制电路4对原边线圈的通断进行控制。
61.作为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非门not以及第二晶体管m2;非门not的输入端连接于信号生成电路2,非门not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于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以及控制电路4,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
62.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非门not对信号生成电路2生成的状态切换信号进行反向,使得在状态切换信号处于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晶体管m2导通,将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下拉到地,使得耗尽型jeft管q1导通以提供充电电压,在状态切换信号高电平信号切换至低电平信号,对输出至控制电路4的蓄能控制信号进行放电,以便实现快速对控制电路4的通断进行控制。
63.作为信号生成电路2的一种实施方式,信号生成电路2包括驱动芯片u1以及电流检测子电路osc,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64.电流检测子电路osc与所述原边线圈连接,以对原边线圈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基于电流检测结果输出检测信号。具体地,原边线圈上串联有采样电阻器rs,采样电阻器rs的一端与控制电路4以及电流检测子电路osc连接,另一端接地。
65.驱动芯片u1的接收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子电路osc连接、输出端与状态切换电路3连接,驱动芯片u1响应于检测信号以输出状态切换信号。
66.应当理解,根据检测信号是否达到预设值,驱动芯片u1输出状态切换信号。具体地,若检测信号达到预设值,说明此时原边线圈的蓄能已完成,驱动芯片u1输出的状态切换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4断开;若检测信号未达到预设值,说明原边线圈还需要继续蓄能,此时驱动芯片u1输出的状态切换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4导通。
67.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电流检测子电路osc对原边线圈的电流进行检测,以对原边线圈的蓄能情况进行获取,并根据原边线圈的蓄能情况电流检测子电路osc输出检测信号,以控制驱动芯片u1相应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对状态切换电路3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68.参照图2,作为控制电路4的一种实施方式,控制电路4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以及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集电极与原边线圈连接,发射极接地。其中,三极管q2可以采用耐高压三极管。
69.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晶体管m1导通后将三极管q2与原边线圈之间导
通,即用于控制三极管q2导通的驱动电流是由原边线圈提供;一方面,由于驱动芯片u1输出较小的电压即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m1导通,导通后由原边线圈向三极管q2提供驱动电流,而无需驱动芯片u1提供三极管q2的驱动电流,减小了驱动芯片的功耗,避免了由于驱动芯片u1的功耗过大而引起的储能单元14电量消耗过快、电压不稳定等情况发生,不利于较大容性负载条件下的可靠启动。另一方面,来源于原边线圈的驱动电流能够使得三极管q2开通后充分饱和导通,不受储能单元14中电流的影响,使得三极管q2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
70.还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2需要过饱和驱动,此时会在三极管q2的基级聚集大量的电荷,使得三极管q2关断速度较慢,此时通过导通第二晶体管m2能够使三极管q2的基级聚集的电荷放电至地,从而使三极管q2能够快速关断,进而有助于提高三极管q2的开关频率。
71.此外,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芯片,包括上述的启动电路1以及状态切换电路3。
72.同时,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以及如上所述的驱动电路。
7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包括启动电路(1)以及与启动电路(1)连接的后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1)包括储能单元(14)、第一充电支路(11)、充电调节支路(13)以及并联于第一充电支路(11)的第二充电支路(12);所述第一充电支路(11)连接于所述储能单元(14)以及充电电压之间,用于在所述充电电压和所述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差大于预设导通电压时导通,以对所述储能单元(14)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电压来源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所述充电调节支路(13),与所述储能单元(14)以及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连接,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生成基准信号,获取充电采样信号,并基于所述充电采样信号和所述基准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通断的充电控制信号,以便于对所述储能单元(14)的进行充电控制;所述储能单元(14)用于向所述后级电路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所述后级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11)包括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阻器r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压连接、阳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14)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包括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阻器r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充电调节支路(13)连接、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采样信号包括所述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以及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的电流;所述基准信号包括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电流基准信号iref;所述充电调节支路(13)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131)、电流采样器cs、电流比较器icmp、电压比较器vcmp、与门and以及电子开关k1;其中,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子电路(131)与储能单元(14)连接,用于当所述储能单元(14)的储能电压达到所述预设启动值时输出所述电压基准信号vref以及所述电流基准信号iref;所述电流采样器cs的采样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串联、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比较器icmp连接;所述电流比较器icmp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器cs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流基准信号iref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vcmp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单元(14)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压基准信号vref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and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k1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串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11)的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充电支路(12)的供电电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状态切换电路
(3)以及控制电路(4);所述后级电路包括信号生成电路(2);所述信号生成电路(2)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以及所述储能单元(14)连接,响应于所述储能电压启动,对所述原边线圈的蓄能电流进行采样,并根据所述蓄能电流生成状态切换信号;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与所述原边线圈、所述第一充电支路(11)以及所述充电调节支路(13)连接,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的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以及蓄能状态,响应于所述状态切换信号对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以在充电状态下提供充电电压、在蓄能状态下输出蓄能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的初始工作状态是充电状态;控制电路(4),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连接,响应于所述蓄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原边线圈的通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包括ldmos结构;其中,ldmos结构包括耗尽型jeft管q1以及第一晶体管m1;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2)连接、源极与所述控制电路(4)以及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m1漏极与所述原边线圈以及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11)以及所述充电调节支路(13)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2)包括驱动芯片u1以及电流检测子电路osc;所述电流检测子电路osc与所述原边线圈连接,以对所述原边线圈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基于电流检测结果输出检测信号;所述驱动芯片u1的接收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子电路osc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3)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响应于检测信号以输出所述状态切换信号。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门not以及第二晶体管m2;所述非门not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2),所述非门not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所述耗尽型jeft管q1的栅极以及所述控制电路(4),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10.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详细地,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包括启动电路以及与启动电路连接的后级电路,启动电路包括储能单元、第一充电支路、充电调节支路以及并联于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二充电支路;第一充电支路在充电电压和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差大于预设导通电压时导通,以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充电调节支路,在储能单元的储能电压达到预设启动值时生成基准信号,获取充电采样信号,并基于充电采样信号和基准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充电支路通断的充电控制信号,再通过储能单元用于向后级电路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后级电路。实现了便于对开关电源的驱动的效果。开关电源的驱动的效果。开关电源的驱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汤少鳞 朱敏 仲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