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作为包类中的带或绳使用的转动钩等连结件。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一种合成树脂制的转动钩(龙虾扣),其具有:具有与d环等卡合环卡合的钩部的主体部;和安装于带或绳等上的安装体部(参见专利文献1)。
3.安装体部具有从其基部向下方延伸的颈部、和与颈部连续的大致球状的鼓出部。
4.主体部具有:基部,钩部从该基部向下方连续;和从该基部向上方延伸出的一对卡定体。在一对卡定体上分别形成有沿横向贯穿的圆形的贯穿孔。主体部通过在前述的贯穿孔中配置安装体部的鼓出部并在一对卡定体之间配置安装体部的颈部,从而与安装体部连结。该主体部相对于装配体部在绕颈部的轴旋转的旋转方向、和沿着在一对卡定体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摆动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可动。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4-351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此外,在如前所述于主体部及安装体部的两部件结构中主体部在两个方向上可动的转动钩中,在安装体部的鼓出部的上部形成有沿着与颈部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平坦面,另一方面,在主体部的卡定体的上部形成有划定贯穿孔的圆弧面。因此,当对转动钩施加了上下方向的拉拽力时,仅仅是主体部中的上述平坦面的缘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安装体部中的上述圆弧面接触,因此难以提高转动钩的抗拉性。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拉性的转动钩等的连结件。
10.本发明的连结件具备连结件主体及安装体,上述连结件主体及上述安装体中的一方具有一对连结孔部,上述连结件主体及上述安装体中的另一方具有配置于上述一对连结孔部之间且与该一对连结孔部连结的连结轴部,上述连结件主体配置为相对于上述安装体在绕上述连结轴部的轴旋转的旋转方向以及沿着上述一对连结孔部之间的间隙的摆动方向上可动,在上述一对连结孔部形成有连结孔,在上述连结轴部形成有配置于上述连结孔的鼓出部,在上述连结孔部及上述鼓出部形成有在上述连结件主体及上述安装体的拉拽方向上彼此面接触的抵接平坦面。
11.根据本发明的连结件,在连结件的使用时对连结件主体及安装体施加了拉拽力的情况下,由于连结孔部的抵接平坦面与鼓出部的抵接平坦面彼此面接触,所以能够耐受大的拉拽力。
12.在本发明的连结件中,也可以是,上述抵接平坦面在与上述拉拽方向正交且沿着上述一对连结孔部之间的间隙的方向上连续地彼此面接触。
13.在本发明的连结件中,也可以是,上述连结件主体具有上述一对连结孔部,上述安
装体具有上述连结轴部。
14.在本发明的连结件中,也可以是,上述连结轴部具有轴部,该轴部的端部与上述鼓出部连续且该轴部配置于上述一对连结孔部之间的间隙,从上述轴部的周面到上述鼓出部的抵接平坦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缘部为止的尺寸大于从上述一对连结孔部之间的间隙尺寸减去上述轴部的直径尺寸而得到的尺寸。
15.在本发明的连结件中,也可以是,上述抵接平坦面(连结件主体的抵接平坦面)以能够与上述抵接平坦面(安装体的抵接平坦面)面接触的方式向该抵接平坦面(安装体的抵接平坦面)侧突出而配置。
16.在本发明的连结件中,也可以是,在上述一对连结孔部形成有与该连结孔部的上述抵接平坦面和上述连结孔部的外侧面连续的倾斜面。
17.在本发明的连结件中,也可以是,上述连结件主体具有相对于上述一对连结孔部设于下方的钩部,上述安装体具有相对于上述连结轴部设于上方的安装环部,上述一对连结孔部的抵接平坦面及上述鼓出部的抵接平坦面形成于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内。
1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拉性的转动钩等的连结件。
附图说明
19.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主视图。
20.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侧视图。
21.图3是从侧方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22.图4是从上方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23.图5是从上方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0025]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6]
在图1及图5中,本实施方式的连结件1用作例如在具有肩带的单肩包(shoulder bag)等中安装肩带的转动钩等,具有合成树脂制的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
[0027]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x轴方向设为连结件1的上下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设为连结件1的左右方向,将与x、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设为连结件1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
[0028]
连结件主体10具有钩挂安装到包类上的d环等卡合环的钩部11、和相对于钩部11设于上方的一对连结孔部15、15,连结孔部15、15与安装体30的后述的连结轴部35连结。
[0029]
钩部11具有从其基部12向下方延伸的钩片13及防脱片14。防脱片14能够在y轴方向上摆动,其顶端通过上述摆动而相对于钩片13的顶端抵接及分离。通过使前述的卡合环穿过钩片13的顶端与防脱片14的顶端之间,从而该卡合环钩挂于钩部11。
[0030]
连结孔部15、15在z轴方向上隔开间隙16而彼此相对地配置,且彼此大致同样地形成。连结孔部15具有从基部12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片部17、17、和与侧片部17、17连续的抵接片部18,由侧片部17、17及抵接片部18形成具有圆形开口191的连结孔19。连结孔19
在z轴方向上贯穿。此外,圆形开口191不限于正圆,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片部18如后所述被厚壁化,因此并非完美的圆形状。另外,连结孔19的开口也可以不是圆形开口191,也可以是多边形状等各种开口形状。
[0031]
如图3所示,抵接片部18向下方侧(抵接平坦面41侧、钩部11侧)突出。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片部18与侧片部17、17相比为厚壁,因此,抵接平坦面21以能够与后述的抵接平坦面41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向钩部11侧突出而配置。抵接片部18中的形成连结孔19的面由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矩形面状的抵接平坦面21、和与抵接平坦面21的z轴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及连结孔部15的外侧面151连续的倾斜面22形成。倾斜面22从抵接平坦面21朝向外侧面151而向斜上方倾斜。
[0032]
安装体30具有供带或绳等安装的安装环部31、和从安装环部31的基部32向下方延伸的连结轴部35。连结轴部35具有与基部32连续的沿着x轴方向的大致椭圆柱状的轴部36、和与轴部36的下端部(端部)连续的大致球状的鼓出部37。
[0033]
如图4所示,轴部36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抵接片部18的x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大。另外,轴部36的从轴心c通过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d(直径尺寸)比间隙16的z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w(间隙尺寸)小。该轴部36配置于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1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尺寸w是间隙16的最大宽度部分处的尺寸。
[0034]
鼓出部37以相对于连结孔部15、15具有上下左右的游隙(间隙)的方式配置于连结孔19。在鼓出部37的上部形成有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抵接平坦面41,抵接平坦面41相对于抵接片部18的抵接平坦面21在x轴方向上相对。
[0035]
抵接平坦面41如图4所示配设于轴部36的周围,具有四个角部42而形成为带圆角四边形状。位于抵接平坦面41的对角线上的角部42之间的尺寸比间隙16的宽度尺寸w大。因此,相对于轴部36位于z轴方向上的两侧的状态下的角部42配置于抵接片部18的下方,如图3所示相对于抵接平坦面21在x轴方向上相对。因此,当对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施加了拉拽方向(x轴方向)的拉拽力时,抵接平坦面41与抵接平坦面21在y轴方向(与x轴方向正交且沿着一对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16的方向)上连续地面接触,通过该面接触抑制连结件主体10相对于安装体30的分离。
[0036]
从轴部36的周面到抵接平坦面41的角部42(突部)的缘部为止的尺寸s(从轴心c通过的直线上的尺寸)大于从间隙16的宽度尺寸w减去轴部36的尺寸d而得到的尺寸。因此,例如如图5所示,即使成为轴部36在z轴方向上移动而偏向连结孔部15、15的一方侧的状态,相对于轴部36位于z轴方向上的两侧的角部42也维持能够与连结孔部15、15的抵接平坦面21面接触的配置。另外,即使连结件主体10相对于安装体30在绕轴部36的轴旋转的旋转方向r上旋转,处于抵接平坦面41的对角线上的角部42也持续与连结孔部15、15的抵接平坦面21相对。
[0037]
如前所述,连结件1由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这两个部件构成,连结件主体10配置为相对于安装体30在旋转方向r及沿着间隙16的摆动方向a这两个方向上可动。
[0038]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0039]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结件1,在对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施加了拉拽力的情况下,形成于连结孔部15、15的抵接平坦面21与形成于鼓出部37的抵接平坦面41在y轴方向上连续地彼此面接触,因此,例如与抵接平坦面21由圆弧面形成的情况相比,接触区域变大,
与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力也难以产生,因此能够恰当地保持连结孔部15、15与连结轴部35的连结状态,能够提高连结件1的抗拉性。
[0040]
连结轴部35具有轴部36,该轴部36的端部与鼓出部37连续且该轴部36配置于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16,从轴部36的周面到鼓出部37的抵接平坦面41的至少一部分(角部42)的缘部为止的尺寸s大于从间隙16的宽度尺寸w减去轴部36的尺寸d而得到的尺寸。因此,即使在间隙16中轴部36在z轴方向上移动,上述一部分也成为能够与抵接平坦面21面接触的配置,从而能够抑制连结件主体10与安装体30的分离。
[0041]
抵接平坦面21以能够与抵接平坦面41面接触的方式向该抵接平坦面41侧(钩部11侧)突出而配置。
[0042]
在连结孔部15、15形成有与其抵接平坦面21和连结孔部15、15的外侧面151连续的倾斜面22。像这样,即使在连结孔部15、15形成有抵接平坦面21,由于使倾斜面22而非抵接平坦面21与外侧面151连续,所以也能够将连结孔19的外侧面151中的开口设为圆形状的圆形开口191,另外能够设为对于其他开口形状也能够应对,能够谋求外观的提高。
[0043]
连结孔部15、15及鼓出部37的抵接平坦面21、41形成于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内。因此,能够构成即使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在x轴方向上被拉拽而抵接平坦面21、41压接,也难以产生与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力的连结件1。
[0044]
[变形例]
[004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件主体10具有连结孔部15、15且安装体30具有连结轴部35,但也可以与此相反,连结件主体10具有连结轴部35且安装体30具有连结孔部15、15。
[004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接平坦面41形成为具有四个角部42的带圆角四边形状,但不限于此。抵接平坦面41只要是能够与抵接平坦面21进行面接触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多边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圆形。
[004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抵接平坦面21与外侧面151之间形成有倾斜面22,但也可以省略该倾斜面22而使抵接平坦面21与外侧面151连续。
[004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接平坦面21、41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但不限于此。抵接平坦面21、41只要是能够彼此面接触的平坦面即可,因此,也可以沿着与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
[004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连结件主体10配置于下方且将安装体30配置于上方而进行了说明,但实际使用的连结件1不限于前述的配置,也存在上下颠倒使用的情况。
[0050]
附图标记说明
[0051]
1:连结件,10:连结件主体,11:钩部,12,32:基部,13:钩片,14:防脱片,15:连结孔部,151:外侧面,16:间隙,17:侧片部,18:抵接片部,19:连结孔,191:圆形开口,21,41:抵接平坦面,22:倾斜面,30:安装体,31:安装环部,35:连结轴部,36:轴部,37:鼓出部,42:角部,a:摆动方向,c:轴心,d、s:尺寸,r:旋转方向,w:宽度尺寸。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结件,其中,具备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所述连结件主体(10)及所述安装体(30)中的一方具有一对连结孔部(15、15),所述连结件主体(10)及所述安装体(30)中的另一方具有连结轴部(35),该连结轴部(35)配置于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之间并与该一对连结孔部(15、15)连结,所述连结件主体(10)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体(30)在绕所述连结轴部(35)的轴旋转的旋转方向(r)以及沿着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16)的摆动方向(a)上可动,在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形成有连结孔(19),在所述连结轴部(35)形成有配置于所述连结孔(19)的鼓出部(37),在所述连结孔部(15、15)及所述鼓出部(37)形成有在所述连结件主体(10)及所述安装体(30)的拉拽方向上彼此面接触的抵接平坦面(2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件,其中,所述抵接平坦面(21、41)在与所述拉拽方向正交且沿着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16)的方向上连续地彼此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件,其中,所述连结件主体(10)具有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所述安装体(30)具有所述连结轴部(3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所述连结轴部(35)具有轴部(36),该轴部(36)的端部与所述鼓出部(37)连续并且该轴部(36)配置于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16),从所述轴部(36)的周面到所述鼓出部(37)的抵接平坦面(41)的至少一部分(42)的缘部为止的尺寸大于从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之间的间隙尺寸(w)减去所述轴部(36)的直径尺寸(d)而得到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所述抵接平坦面(21)以能够与所述抵接平坦面(41)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向该抵接平坦面(41)侧突出而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在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形成有与该连结孔部(15、15)的所述抵接平坦面(21)和所述连结孔部(15、15)的外侧面(151)连续的倾斜面(22)。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所述连结件主体(10)具有相对于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设于下方的钩部(11),所述安装体(30)具有相对于所述连结轴部(35)设于上方的安装环部(31),所述一对连结孔部(15、15)及所述鼓出部(37)的抵接平坦面(21、41)形成于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内。
技术总结
连结件(1)具备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连结件主体(10)具有一对连结孔部(15、15),安装体(30)具有连结轴部(35)。在连结孔部(15、15)形成有连结孔(19),在连结轴部(35)形成有配置于连结孔(19)的鼓出部(37)。在连结孔部(15、15)及鼓出部(37)形成有在连结件主体(10)及安装体(30)的拉拽方向上彼此面接触的抵接平坦面(21、41)。41)。41)。
技术研发人员:堺朝比古 吉江谦一 伊藤直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YKK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1.29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