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5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手推车。


背景技术:

2.在携婴幼儿或宠物外出时,使用婴儿车或宠物推车等手推车(例如jp2018-114796a)。为了使手推车顺畅地越过行走面的台阶,使位于行走方向上的前方的车轮浮起是有效的。并且,为了使车轮浮起,在将脚搁置在位于手推车的行走方向后方的车轮附近的横跨部件上的状态下,将手推车的握把向后方并向下方拉动是有效的。在此,横跨部件是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件,例如可例示连结一对后腿的部件。
3.然而,大多数手推车具有设置在下方的筐部件。并且,筐部件通过将绳状的安装部件卷绕在横跨部件上等而安装于手推车。但是,若在横跨部件上卷绕安装部件,则存在难以在横跨部件上搁置脚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考虑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安装有筐部件的横跨部件上稳定地搁置脚。
5.本发明的手推车具备:
6.推车主体,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一对腿、保持在所述一对腿的各自的下端部分的车轮、在所述一对腿之间或所述一对车轮之间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横跨部件上的搁脚部件;
7.筐部件,安装于所述推车主体,
8.所述筐部件具有:形成容纳部的筐主体部、从所述筐主体部延伸出并将所述筐主体部安装于所述推车主体的安装部件,
9.在所述横跨部件与所述搁脚部件之间形成有所述安装部件的通过路径。
10.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安装有筐部件的横跨部件上稳定地搁置脚。
附图说明
11.图1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图,也是示出婴儿车的一例的立体图。
12.图2是从后方示出图1的婴儿车的局部立体图。
13.图3是将图1的婴儿车以拆下一部分的构成元件的状态示出的侧视图。
14.图4a是从宽度方向示出图1的婴儿车的横跨部件及搁脚部件的侧视图。
15.图4b是从宽度方向示出图4a的横跨部件及搁脚部件的剖视图,并且是以沿着图7的b-b线的剖面将搁脚部件与横跨部件共同示出的图。
16.图4c是从宽度方向示出图4a的横跨部件及搁脚部件的剖视图,并且是以沿着图7的c-c线的剖面将搁脚部件与横跨部件共同示出的图。
17.图5是示出图4a的横跨部件及搁脚部件的立体图。
18.图6是示出图5的搁脚部件的立体图。
19.图7是示出图6的搁脚部件的俯视图。
20.图8是以沿着图7的xiii-xiii线的剖面示出搁脚部件的剖视图。
21.图9是用于说明婴儿车的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例示在携婴幼儿外出时使用的婴儿车作为手推车的一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婴儿车,能够广泛用于例如构成为使宠物移动时使用的宠物推车的手推车等构成为经由使用者的手推动的推车。
23.图1~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在图1~图4中示出了作为手推车的一具体例的婴儿车的整体构成、或作为推车主体的一具体例的婴儿车主体的整体构成。此外,图4a~图5示出婴儿车主体(推车主体)所包含的横跨部件及搁脚部件,图6~图8示出搁脚部件。另外,一部分的附图所示的构成有时也在其它附图中省略。
24.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手推车)10具有婴儿车主体(推车主体)15、被婴儿车主体15支承的筐部件70。此外,如从后方示出婴儿车10的图2所示,婴儿车主体15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25、设置在横跨部件25上的搁脚部件40。在以下所说明的婴儿车10中,进行了如下设计:能够在安装有筐部件70的横跨部件25上稳定地搁置脚。
25.以下,依次对婴儿车10的各构成元件进行说明。另外,如图1所示,图示的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5整体性地具有以位于横向方向中心且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面为中心而呈大致对称的构成。
26.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相对于婴儿车(手推车)及其构成元件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用语表示以乘坐在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以及其构成元件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更具体地,“前后方向”是指连结图1及图2中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且相当于图3中纸面的左右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是指乘坐的婴幼儿所朝向的一侧,图1中的纸面的左下侧、图2中的纸面的右上侧及图3中的纸面的左侧为前侧。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与婴儿车的行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行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竖直方向。另外,“横向方向”是指宽度方向,且为垂直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个的方向。
27.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婴儿车10除了婴儿车主体15及筐部件70之外,进一步具有被婴儿车主体15支承的座椅60。座椅60成为婴幼儿就座或横卧的部位。
28.接着,参照图1~图4对婴儿车主体15进行说明。该婴儿车主体15构成为可折叠。婴儿车主体15具有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前腿21与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后腿23。婴儿车主体15还具有分别配置在左右的第1连杆l1、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前腿21、后腿23及第1~第4连杆l1~l4作为使婴儿车主体15构成为可折叠及可展开的连杆发挥功能。
29.如图1及图2所示,前腿21在其下端部分将前轮22保持为可旋转。前轮22构成脚轮,可旋转且可回转。后腿23在其下端部分将后轮24保持为可旋转。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而构成前腿21及后腿23。
30.如图1及图2所示,前腿21的上端部分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
右侧)的第1连杆l1的前方部分连接。后腿23的上端部分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第1连杆l1的前方部分连接。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成形物而构成第1连杆l1。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连杆l1能够作为扶把发挥功能。
31.根据图3可理解第2连杆l2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第1连杆l1的后端部分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连杆l2构成为握把30的一部分。握把30整体上具有u字状的形状。握把30具有一对轴部31与将一对轴部31连结的连结部32。各轴部31构成第2连杆l2。连结部32将一对轴部31的上端部分连结。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而构成握把30。
32.如图2清晰所示,第3连杆l3与配置于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后腿23可转动地连接。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或者树脂成形物而构成第3连杆l3。在图示的例子中,第3连杆l3在其下端部分与后腿23的中间部分可转动地连接。
33.如图2及图3所示,第4连杆l4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前腿21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第4连杆l4在其前端部分可转动地与前腿21的中间部分连接。第4连杆l4构成支承座椅60的座椅支承组件的一部分。
34.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侧(左侧或右侧)的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使用同一轴部件35(参照图3)相互可转动地连接。该轴部件35贯通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根据该构成,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能够以与轴部件35的中心轴线一致的轴线为中心相互转动。
35.作为用于支承座椅60的构成,婴儿车主体15具有座椅支承组件38。如图3所示,座椅支承组件38具有座部支承体38a及背部支承体38b。背部支承体38b相对于座部支承体38a可摆动。座部支承体38a包含一对侧部框架元件39a、将一对侧部框架元件39a连结的前框架件39b及后框架件39c(参照图2)。一对侧部框架元件39a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各侧部框架元件39a沿前后方向延伸,构成上述第4连杆l4。前框架件39b沿宽度方向延伸,将一对侧部框架元件39a的前端部分连结。后框架件39c沿宽度方向延伸,将一对侧部框架元件39a的后端部分连结。
36.进而,婴儿车主体15具有在一对腿之间或一对车轮之间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图示的婴儿车主体15具有连结一对前腿21间的前方连结件26(参照图1)、连结一对后腿23间的后方连结件27(参照图2)。前方连结件26作为脚踏发挥功能。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或树脂成形物而构成前方连结件26及后方连结件27。此外,在一对第1连杆l1之间可卸下地设置有具有挠性的保护部件28。
37.在此,如图2清晰所示,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由后方连结件27构成的横跨部件25上设置有搁脚部件40。关于该搁脚部件40将在下文详述。
38.具有以上的构成的婴儿车主体15能够通过使各构成部件相对转动而折叠。具体而言,将构成第2连杆l2的握把30暂时向后上方提起然后向下方下压,由此使第3连杆l3相对于后腿23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操作,第1连杆l1及第4连杆l4相对于第2连杆l2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样的操作,在侧视观察下握把30与前腿21在维持大致平行的关系的同时相互靠近,握把30的位置降低。如上所述,能够将婴儿车主体15折叠。在折叠后的状态下,能够将婴儿车10的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将婴儿车主体15从折叠状态展开只要执行与上述折叠操作相反的步骤即可。
39.另外,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的座椅60及筐部件70具有柔软性。因此,座椅60及筐部件70在婴儿车主体15的折叠动作及展开动作中变形,不会妨碍婴儿车主体15的这些动作。
40.接下来,对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的筐部件70进行说明。
41.筐部件70提供作为收纳空间发挥功能的收纳部。收纳于筐部件70的收纳部的物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筐部件70的构成所允许的各种物品,例如盖膝毯或玩具等。筐部件70具有形成容纳部的筐主体部71与从筐主体部71延伸出的安装部件72。筐主体部71能够构成为缝制品。安装部件72是用于将筐主体部71安装于婴儿车主体(推车主体)15的部件。
42.安装部件72可以采用各种构成。例如,安装部件72可以构成为细长的绳状或带状的部件,这些绳状或带状的部件可以进一步具有粘扣带、纽扣、夹子等固定件,或者也可以仅由固定件构成。
43.如图2所示,图示的安装部件72a通过将由缝制品构成的带材在远离筐主体部71的前端部折回而构成,可以作为整体称为带状的部件。仅在带状的部件的前端缝制作为原材料的带材,维持作为原材料的带材折回的状态。因此,带材的前端以从相对的带材稍许分开的方式折回,带状部件的前端部分能够具有朝向前端形成锥形的锥状的外形。根据该安装部件72a,在使带材折回的部分通过设置于婴儿车主体15的保持孔16的情况下,带材的前端扩展而限制其从保持孔16自由脱出。另一方面,通过按压带材的前端,能够将安装部件72a从婴儿车主体15的保持孔16拔出。
44.作为一例,图2所示的筐部件70具有从筐主体部71向上方延伸出的四个第1安装部件72a、从筐主体部71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出的三个安装部件72b、72c。从筐主体部71向上方延伸出的第1安装部件72a通过设置于一对第3连杆l3的保持孔16及设置于一对第4连杆l4的保持孔16,由此被保持在婴儿车主体15。通过使用第1安装部件72a,以从婴儿车主体15悬挂的方式保持筐部件70。
45.从筐主体部71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出的三个安装部件72b、72c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位于两侧方的第2安装部件72b分别通过设置于后方连结部件27或后轮24的保持孔16,由此被保持在婴儿车主体15。另一方面,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安装部件72c具有与其他安装部件72a不同的构成。第3安装部件72c构成为具有粘扣带等固定件的带状的部件。如图4a~图4c所示,第3安装部件72c围绕横跨部件25且利用固定件(未图示)形成供横跨部件25通过的轮状部,由此安装于横跨部件25。
46.根据向下方延伸出的三个安装部件72b、72c,特别是根据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第3安装部件72c,能够使从婴儿车主体15悬挂的筐部件70的位置稳定。由此,能够抑制容纳有物品等的筐主体部71晃动,能够有效地避免婴儿车10的行走随着筐主体部71的晃动而变得不稳定。
47.进而,根据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第3安装部件72c,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容纳在筐主体部71中的物品为重物等造成筐主体部71的底面变形而与行走面接触。特别是在图3所示的筐部件70中,筐主体部71的底面以朝向后方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在这样的筐主体部71的婴儿车主体15的安装中,第3安装部件72c的上述的作用效果变得更为显著。
48.接下来,对设置于横跨部件25的搁脚部件40进行详述。搁脚部件40成为婴儿车(手推车)10的使用者的脚所搁置的部分。在构成为婴儿车10的手推车中,作为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监护人的使用者,在操纵婴儿车10时搁置脚。
49.在手推车10行走的行走面tp(参照图3)中,有时存在台阶。为了顺畅地越过该台阶,使位于行走中的手推车的行走方向前方的车轮浮起是有效的。如果不这样做,则行走方向前方的车轮与台阶碰撞,使得婴儿车无法行走。此外,例如,有时如横穿道口的情况那样,在行走面tp设置有槽等凹部,在这种状况下,使位于行走中的手推车的行走方向前方的车轮浮起也是有效的。如果不这样做,则行走方向前方的车轮会嵌入凹部,使得婴儿车无法行走。
50.如图3中粗箭头所示,为了使行走方向前方的车轮22浮起,使用者将握把30向下方并向后方拉动。此时,使用者将脚搁置在搁脚部件40,由此能够防止手推车10自身向后移动。通过预先将脚搁置在搁脚部件40,促使手推车10整体以位于行走方向后方的车轮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按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能够使行走方向前方的车轮22浮起。
51.如图2所示,搁脚部件40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仅设置于由后方连结部件27构成的横跨部件25的全长的一部分上。此外,如图4a所示,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仅设置于横跨部件25的整周的一部分上。即,搁脚部件40不环绕横跨部件25。根据该具体例,看到搁脚部件40的使用者能够在视觉上感知到搁脚部件40是搁置脚的部位这一点,可由使用者有效地使用搁脚部件40。即,在越过台阶或凹部时,使用者将脚搁置于搁脚部件40,能够使被保持于行进方向前方的前腿21的前轮22浮起。结果为,能够稳定地进行台阶或凹部等凹凸的跨越。
52.特别地,在图示的例子中,搁脚部件40位于包含横跨部件25的宽度方向中心的横跨部件25的一部分上。因此,通过使脚搁置于搁脚部件40,能够限制婴儿车10向左右晃动,从而稳定地使前轮22浮起。
53.此外,如图4a~图4c所示,搁脚部件40以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从上方覆盖横跨部件25的上下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横跨部件25。根据该具体例,横跨部件25能够从下方稳定地支承搁脚部件40。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将脚搁置在搁脚部件40时,搁脚部件40从横跨部件25脱离。
54.在此,图4b及图4c在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剖面中、即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示出横跨部件25及搁脚部件40。图4b及图4c示出在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剖面。更具体而言,图4b以沿着图7的b-b线的剖面将搁脚部件40与横跨部件25共同示出、图4c以沿着图7的c-c线的剖面将搁脚部件40与横跨部件25共同示出。
55.然而,这样的搁脚部件40在横跨部件25的设置位置与为了稳定地保持上述的筐主体部71而至关重要的第3安装部件72c在横跨部件25的安装位置重叠。若将第3安装部件72c与横跨部件25一起卷绕至搁脚部件40上,则无法稳定地将脚搁置在搁脚部件40,并且由于本就存在弄脏第3安装部件72c的可能性,因此可能对将脚搁置于搁脚部件40这件事本身犹豫不决。
56.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b及图4c所示,在横跨部件25与搁脚部件40之间形成有第3安装部件72c的通过路径pw。因此,第3安装部件72c能够在不通过搁脚部件40的外表面上的情况下通过搁脚部件40的内表面与横跨部件25之间的通过路径pw。因此,能够避免第3安装部件72c进入搁脚部件40与脚之间。此外,搁脚部件40以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从上方覆盖横跨部件25的上下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横跨部件25,因此能够经由搁脚部件40对横跨部件25稳定地施加力。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被保持于行进方向前方的脚
21的前轮22浮起。结果为,能够稳定地进行形成于行走面tp(参照图3)的凹凸的跨越。
57.此外,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第3安装部件72c被放置在搁脚部件40的鞋等弄脏的情况。进而,由于第3安装部件72c配置于在搁脚部件40与横跨部件25之间形成的通过路径pw,因此能够抑制第3安装部件72c的位置在横跨部件25上偏移,进而能够抑制第3安装部件72c从横跨部件25脱离。由此,能够使利用第3安装部件72c对筐主体部71的保持更为稳定。
58.进而,对搁脚部件40进行说明。如图4a~图4c所示,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搁脚部件40覆盖横跨部件25的整周的大致一半。在图示的例子中,构成横跨部件25的后方连结件27具有外表面成为平面的平面部25a与外表面成为曲面的曲面部25b。特别地,在图示的横跨部件25中,一个曲面部25b的外表面成为半圆形状。并且,在两个曲面部25b的端部间连结有一对平面部25a。结果为,横跨部件25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具有平行于一对平面部25a延伸的方向的长轴线la、平行于一对平面部25a相对的方向的短轴线sa。长轴线la及短轴线sa正交。长轴线la沿着设置有横跨部件25(后方连结部件27)的后腿23的中心轴线延伸,以在上方位于前方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59.搁脚部件40覆盖由横跨部件25的长轴线la划分的后方且稍许为上方的一半。特别地,图示的搁脚部件40覆盖越过由横跨部件25的长轴线la划分的后方且稍许为上方的一半的区域。这样的搁脚部件40能够容易地进行向横跨部件25的安装及固定,并且能够覆盖横跨部件25的必要的范围。
60.如图4b及图4c所示,通过路径pw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在平面部25a上以直线状延伸,并且在曲面部25b上以曲线状延伸。并且,如图5所示,通过路径pw在其两端向前方且稍许向下方开口。如此,由于通过路径pw具有一对开口,因此在搁脚部件40被固定在横跨部件25的状态下,能够使第3安装部件72c相对于横跨部件25安装以及卸下。
61.更详细的说明为,在安装时,将第3安装部件72c从任一个开口插入至通过路径pw内,使得第3安装部件72c通过通过路径pw。并且,例如使用粘扣带、纽扣、夹子等固定件,将通过了通过路径pw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前端部与第3安装部件72c中的位于通过路径pw与筐主体部71之间的部分固定。由此,能够将从筐主体部71延伸出的第3安装部件72c安装至横跨部件25。在卸下时,将第3安装部件72c中的通过了通过路径pw的部分拉入通过路径pw内,进而,从通过路径pw内拉出第3安装部件72c。通过使筐部件70可从婴儿车主体15拆下,能够对筐部件70进行洗涤等而维持清洁。
62.进而,还利用图5~图8,对搁脚部件40进行详述。图5是从前方示出安装于横跨部件25的搁脚部件40的图。此外,图6是去除图5所示的横跨部件25而仅示出搁脚部件40的立体图。图7是从与横跨部件25相对的一侧示出搁脚部件40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63.如根据图5及图7可理解的那样,搁脚部件40包含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而安装于横跨部件25的一对第1部分(第1区域)41、位于宽度方向的一对第1部分41之间的第2部分(第2区域)42。并且,在第2部分42中,搁脚部件40在与横跨部件25之间形成有通过路径pw。如图2所示,搁脚部件40在第1部分41中使用螺钉或铆钉等固定件安装至横跨部件25。根据这样的具体例,通过安装于横跨部件25的第1部分41,限制第3安装部件72c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偏移。由此,能够防止第3安装部件72c意外地从横跨部件25脱离,并且能够将第3安装
部件72c稳定地保持在横跨部件25上。
64.如根据图2和图8可理解的那样,搁脚部件40在第2部分42比第1部分41更为从横跨部件25隆起。即,搁脚部件在位于一对第1部分41之间的第2部分42处隆起。进而换言之,搁脚部件40的厚度在第2部分42中比在第1部分41中厚。根据这样的搁脚部件40的外形,使用者更容易将脚放置在第2部分42。并且,通过将脚放置在以成为搁脚部件4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第2部分42为中心的区域,能够经由搁脚部件40更加稳定地向横跨部件25施加力。
65.特别地,搁脚部件40的第2部分(第2区域)42也可以位于横跨部件25的宽度方向中心上。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经由搁脚部件40对横跨部件25更稳定地施加力。此外,第3安装部件72c位于宽度方向中心,能够更稳定地安装筐主体部71。
66.特别地,如图2和图8所示,搁脚部件40从横跨部件25隆起的高度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两端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逐渐变高。换言之,搁脚部件40的厚度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两端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逐渐变厚。根据这样的搁脚部件40的外形,能够容易地将脚放置在第2部分42,并且能够经由搁脚部件40向横跨部件25更加稳定地施加力。
67.如图6所示,搁脚部件40具有覆盖横跨部件25的板状部45、在第1部分41从板状部45向横跨部件25突出的第1肋51。
68.板状部45是具有面状的延展的板状的部分。但是,也可以在板状部45设置孔等。图2所示的板状部45呈曲板状。如图2所示,板状部45在朝向横跨部件25的相反侧的外表面具有外肋46。多个外肋46(图示的例子中为三个肋)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外肋46相对于配置在搁脚部件40上的鞋(脚)作为防滑件而发挥功能。该外肋46能够通过视觉向使用者传达脚应搁置的位置。
69.如图4b和图5所示,在第1部分41中从板状部45延伸出的第1肋51在离板状部45最远的其前端处与横跨部件25接触。根据这样的第1肋51,能够使具有充分的刚性的搁脚部件40小型轻量化。此外,通过将第1肋51维持在与横跨部件25接触的状态,能够将搁脚部件40稳定地配置于横跨部件25上。此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第3安装部件72c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偏移。
70.如图6及图8所示,第1肋51包含第1纵肋51a及第1横肋51b。如图4b及图4c所示,第1纵肋51a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延伸。第1横肋51b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具有充分的刚性的搁脚部件40充分地小型轻量化。
71.特别地,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4b及图4c所示,第1纵肋51a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以曲线状延伸。如图6~图8所示,在第1部分41,多个第1纵肋51a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第1横肋51b在宽度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在第1部分41,多个第1横肋51b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如根据图6可理解的那样,多个第1横肋51b沿着从宽度方向观察下的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分开。如图4b、图4c及图7所示,第1纵肋51a及第1横肋51b沿着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面从板状部45延伸出。此外,在第1部分41设置有供用于将搁脚部件40安装至横跨部件25的螺钉或铆钉等固定件通过的贯通孔51c。
72.如图6所示,搁脚部件40具有第2肋52,该第2肋52在第2部分42从板状部45向横跨部件25突出。如图6所示,第2肋52从板状部45突出的高度与第1肋51从板状部45突出的高度相比较低。由此,如图4b、图4c及图5所示,第2肋52在离板状部45最远的其前端从横跨部件25分开。并且,在第2肋52的前端与横跨部件25之间形成有通过路径pw。因此,第1肋51从板
状部45突出的高度与第2肋52从板状部45突出的高度之差与通过路径pw的厚度大致相同,为通过通过路径pw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厚度以上。
73.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自第2肋52的前端至横跨部件25为止的距离大致恒定。由此,与第2肋52相对的位置的通过路径pw的厚度大致恒定。根据这样的构成,特别是在安装第3安装部件72c时,能够抑制在将第3安装部件72c的前端插入至通过路径pw时,第3安装部件72c被堵在通过路径pw内的情况。
74.如图6及图8所示,第2肋52包含第2纵肋52a及第2横肋52b。如图4b及图4c所示,第2纵肋52a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延伸。第2横肋52b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具有充分的刚性的搁脚部件40充分地轻量化。如图4b、图4c及图7所示,第2纵肋52a及第2横肋52b沿着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面从板状部45延伸出。
75.如图4b及图4c所示,第2纵肋52a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从横跨部件25分开,并且以曲线状延伸。根据这样的具体例,在将第3安装部件72c相对于横跨部件25安装时及卸下时,能够由第2纵肋52a引导第3安装部件72c在横跨部件25与搁脚部件40之间的通过路径pw中的行进。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了第3安装部件72c的筐部件70向婴儿车主体15的安装。
76.在图示的例子中,自第2纵肋52a的前端至横跨部件25为止的距离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的各位置处大致恒定。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第3安装部件72c相对于横跨部件25安装时及卸下时,能够使第3安装部件72c顺畅地在通过路径pw内行进。
77.但是,如图4b及图4c所示,第2纵肋52a从板状部45突出的高度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在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的两端部分随着朝向两端52ae而逐渐变低。根据这样的具体例,能够利用第2纵肋52a的高度变化而顺畅引导将第3安装部件72c插入至横跨部件25与搁脚部件40之间的通过路径pw。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了第3安装部件72c的筐部件70向婴儿车主体15的安装。
78.如图6~图8所示,在搁脚部件40的第2部分42设置有多个第2纵肋52a。多个第2纵肋52a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并且,如图7及图8所示,多个第2纵肋52a的排列间距p2小于多个第1纵肋51a的排列间距p1。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充分地维持从横跨部件25分开的搁脚部件40在第2部分42处的强度。由此,能够将施加于搁脚部件40的力高效地传递至横跨部件25。此外,能够由二个以上的第2纵肋52a在横跨部件25与搁脚部件40之间的通过路径pw内更容易地支承第3安装部件72c。在该情况下,第3安装部件72c在通过路径pw内的状态稳定,能够由筐部件70稳定地保持物品等。此外,在将第3安装部件72c相对于横跨部件25安装时及卸下时,能够由二个以上的第2纵肋52a稳定地引导第3安装部件72c在横跨部件25与搁脚部件40之间的通过路径pw中的行进。
79.更优选为,多个第2纵肋52a的排列间距p2小于图7及图8中分别以双点划线示出的带状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宽度w。根据这样的具体例,能够由二个以上的第2纵肋52a在横跨部件25与搁脚部件40之间的通过路径pw内支承第3安装部件72c。因此,能够使筐部件70的支承状态稳定,还能够在通过路径pw内稳定地引导第3安装部件72c。
80.此外,第2肋52还包含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横肋52b。该第2横肋52b也能够有助于在通过路径pw内对带状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引导。即,在使带状的第3安装部件72c在通过路径pw内移动时,第3安装部件72c的前端与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横肋52b接触,由此能够
抑制第3安装部件72c相对于通过路径pw斜着行进。即,第2横肋52b与带状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前端接触从而调整第3安装部件72c的朝向。更具体而言,能够对第3安装部件72c的朝向进行调整,以使第3安装部件72c的前端向与通过路径pw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由此,在使用了第3安装部件72c的筐部件70的安装时及卸下时,能够利用第2横肋52b在通过路径pw内稳定地引导第3安装部件72c。
81.特别地,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4c所示,横跨部件25在被搁脚部件40覆盖的区域包含外表面成为平面的平面部25a与外表面成为曲面的曲面部25b。并且,第2横肋52b的前端面对平面部25a和曲面部25b的连接部25c。如根据图5可理解的那样,该连接部25c以线状、特别是沿着宽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横肋52b的前端面对连接部25c并且沿连接部25c延伸。根据这样的具体例,在使第3安装部件72c在通过路径pw内变换朝向的区域设置有第2横肋52b。因此,在使第3安装部件72c相对于横跨部件25安装时及卸下时,在使第3安装部件72c在通过路径pw内变换朝向时,第3安装部件72c的前端变得容易与第2横肋52b接触。即,在第3安装部件72c容易堵住的通过路径pw内的区域设置第2横肋52b,能够有效地促进沿着通过路径pw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移动。
82.如图4c所示,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横跨部件2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2横肋52b。此外,在通过路径pw内存在两处连接部25c。相对于各连接部25c,一个第2横肋52b相向配置。因此,根据图示的构成,能够使通过路径pw内的第3安装部件72c的移动更为顺畅。
83.并且,如图7所示,板状部45包含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成对的侧缘部45c与连结一对侧缘部45c之间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缘部45a及第2缘部45b。侧缘部45c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上述的各第1纵肋51a从第1缘部45a延伸至第2缘部45b。如图5所示,第1缘部45a到第2缘部45b在第2部分42和第1部分41中的至少包含与第2部分42相邻的部分的区域中从横跨部件25分开。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1缘部45a及第2缘部45b在其宽度方向两端以外或者遍及其全长从横跨部件25分开。如此,通过在横跨部件25与板状部45的第1缘部45a或第2缘部45b之间形成有间隙,使用者容易注意到通过路径pw的存在,进而容易掌握通过路径pw的入口。此外,在婴儿车10的使用中,能够抑制从第3安装部件72c向板状部45施加将仿佛要将搁脚部件40从横跨部件25剥离这样大的力。进而,能够使搁脚部件40从横跨部件25大幅扩张,从而容易将脚稳定地搁置在搁脚部件40。
84.进而,如图5及图7所示,第1缘部45a及第2缘部45b在第2部分42形成有凹部47。通过该凹部47,使用者更加容易地注意到通过路径pw的存在,进而更容易掌握通过路径pw的入口。此外,在筐部件70的安装时及卸下时,能够容易地将第3安装部件72c向通过路径pw插入,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第3安装部件72c从通过路径pw拉出。进而,在婴儿车10的使用中,能够抑制从第3安装部件72c向板状部45施加将仿佛要将搁脚部件40从横跨部件25剥离这样大的力。
85.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手推车(婴儿车)10具有推车主体(婴儿车主体)15与安装于推车主体15的筐部件70。推车主体15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一对腿23、保持在一对腿23的各自的下端部分的车轮24、在一对腿23之间或一对车轮24之间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25、设置于横跨部件25上的搁脚部件40;筐部件70具有形成容纳部的筐主体部71、将从筐主体部71延伸出且将筐部件70安装至推车主体15的第3安装部件72c。
86.根据这样的一实施方式,在横跨部件25与设置于横跨部件25上的搁脚部件40之间
形成有安装部件72c的通过路径pw。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将安装部件72c配置于搁脚部件40上的情况,能够稳定地将脚搁置于搁脚部件40。由此,能够经由搁脚部件40稳定地对横跨部件25施加力,能够使被保持于行进方向前方的脚21的车轮22浮起。结果为,能够稳定地进行台阶或凹部的跨越。此外,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安装部件72c被放置在搁脚部件40的鞋等弄脏的情况。
87.虽然参照图示的具体例对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具体例并不旨在限定一实施方式。上述的一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具体例实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追加等。
88.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及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于与上述的具体例同样地构成的部分,使用与对于上述的具体例中的对应的部分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89.上述婴儿车主体15、搁脚部件40、筐部件70仅为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进而,在上述的一具体例中,示出了在位于一对后腿23之间的横跨部件25设置有搁脚部件40的例子,但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在设置于一对后轮24之间的横跨部件25设置有搁脚部件40。进而,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使握把30可摆动的婴儿车10中,在一对前腿21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25(例如,上述前方连结件26)、或者在一对前轮22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25安装搁脚部件40。
90.进而,如已所说明的那样,上述的横跨部件25、搁脚部件40及筐部件70并不限定于应用在婴儿车10中,例如还能够用于作为在携宠物外出时使用的宠物车的手推车、作为在物品搬运中使用的台车的手推车等。
91.附图标记说明
92.10婴儿车
93.15婴儿车主体
94.21前腿
95.22前轮
96.23后腿
97.24后轮
98.25横跨部件
99.25a平面部
100.25b曲面部
101.25c连接部
102.30握把
103.40搁脚部件
104.41第1部分
105.42第2部分
106.45板状部
107.45a第1缘部
108.45b第2缘部
109.45c侧缘部
110.46外肋
111.47凹部
112.51第1肋
113.51a第1纵肋
114.52第2肋
115.52a第2纵肋
116.52ae端
117.52b第2横肋
118.70筐部件
119.71筐主体部
120.72安装部件
121.72c第3安装部件
122.pw通过路径
123.l1第1连杆
124.l2第2连杆
125.l3第3连杆
126.l4第4连杆。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推车主体,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一对腿、保持在所述一对腿的各自的下端部分的车轮、在所述一对腿之间或所述一对车轮之间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横跨部件上的搁脚部件;筐部件,安装于所述推车主体,所述筐部件具有:形成容纳部的筐主体部、从所述筐主体部延伸出并将所述筐主体部安装于所述推车主体的安装部件,在所述横跨部件与所述搁脚部件之间形成有所述安装部件的通过路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横跨部件的全长的一部分上,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设置于所述横跨部件的整周的一部分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从上方覆盖所述横跨部件的最高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包含:一对第1部分,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而安装于所述横跨部件;第2部分,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一对第1部分之间而在与所述横跨部件之间形成所述通过路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在所述第2部分比所述第1部分更为从所述横跨部件隆起。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具有覆盖所述横跨部件的板状部、在所述第1部分从所述板状部向所述横跨部件突出的第1肋,所述第1肋在其前端与所述横跨部件接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肋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横肋、以及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向所述横跨部件突出的第1肋,所述第1肋在其前端与所述横跨部件接触。8.如权利要求4~7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具有覆盖所述横跨部件的板状部、以及在所述第2部分从所述板状部向所述横跨部件突出的第2肋,所述第2肋包含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沿所述横跨部件的外表面而从所述横跨部件分开并延伸的第2纵肋。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纵肋从所述板状部突出的高度在沿所述横跨部件的所述外表面的两端部分随着朝向两端而逐渐变低。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分开地设置有多个第2纵肋,所述多个第2纵肋的排列间距小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宽度。11.如权利要求8~10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部件还具有在所述第1部分从所述板状部向所述横跨部件突出的第1肋,所述第1肋包含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所述横跨部件的外表面延伸的多个第1纵肋,所述多个第1纵肋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分开地设置有多个第2纵肋,
所述多个第2纵肋的排列间距小于所述多个第1纵肋的排列间距。12.如权利要求8~11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肋还包含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横肋。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跨部件在设置有所述板状部的区域包含外表面成为平面的平面部与外表面成为曲面的曲面部,所述第2横肋的前端沿着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曲面部的线状的连接部而延伸。14.如权利要求6~13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包含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成对的侧缘部、与连结一对所述侧缘部之间的第1缘部及第2缘部,在所述第1缘部及所述第2缘部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2部分设置有凹部。15.如权利要求6~14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包含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成对的侧缘部、与连结一对所述侧缘部之间的第1缘部及第2缘部,所述第1缘部及第2缘部在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第1部分中的至少包含与所述第2部分相邻的部分的区域中从所述横跨部件分开。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手推车(10),其具有推车主体(15)与安装于推车主体(15)的筐部件(70)。推车主体(15)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一对腿(23)、保持在一对腿(23)的各自的下端部分的车轮(24)、在一对腿(23)之间或一对车轮(24)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跨部件(25)、以及设置于横跨部件(25)上的搁脚部件(40)。筐部件(70)具有形成容纳部的筐主体部(71)、从筐主体部(71)延伸出且将筐部件(70)安装至推车主体(15)的第3安装部件(72C)。安装部件(72C)。安装部件(72C)。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勇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贝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