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栓系统。


背景技术:

2.急性脑卒中是当今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急性脑卒中的85%。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较大血管(直径》2mm)栓塞导致,其致死率在53%~92%。目前,针对栓塞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机械取栓和药物溶栓。
3.机械取栓则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通过血管内到达血管闭塞的位置,通过取栓的器械或抽栓的导管把血栓取出,从而达到使血管血流得以恢复的目的。与药物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明显提高了血管再通率。
4.但是,目前取栓支架的设计通常为在管状材料上切割出镂空结构,利用支架的波杆对血栓进行切割,同时嵌入血栓内部,回撤取栓支架达到去除血栓的目的。现有的取栓支架为整体同一直径,无法与血管完全匹配,极易造成在血管中释放的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导致损伤血管内壁或者无法去除血栓。而且现有取栓支架为管状结构,切割形成的碎栓无法得到有效清除,容易向远端血管逃逸,造成二次栓塞。
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取栓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系统,以解决如何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以及血栓逃逸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系统,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
8.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子支架内沿轴向设置有弹性件;
9.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制丝和推送杆;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制丝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及所述子支架内的所述弹性件并向近端延伸,所述控制丝可控制所述子支架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转变。
10.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子支架的相对两端通过定位件固定,所述定位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
11.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定位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架。
12.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支架由编织丝一体编织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架之间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子支架端部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
13.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定位件为线圈或管体。
14.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有所述子支架内均沿轴向设置有所述弹性件。
15.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有所述子支架内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相同或部分不同。
16.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有所述子支架由所述收缩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小至大的顺序。
17.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有所述子支架由所述膨胀状态转为所述收缩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大至小的顺序。
18.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有所述子支架的材质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个所述子支架的材质不同。
19.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位于所述支架的远端的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之和最小。
20.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21.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显影标记,且所述支架的近端通过所述显影标记固定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
22.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套管,套设于所述显影标记的外表面。
23.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远端连接件,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相接。
24.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显影标记。
25.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显影标记为显影弹簧或显影套。
26.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
27.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推送杆内设有通道,所述控制丝的近端穿设于所述通道中;或者,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推送杆的外部。
28.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连接;其中,所述手柄上设有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连接,所述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控制丝向近端或向远端移动。
29.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控制元件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手柄上。
3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是通过在所述子支架中设置弹性件,利用所述控制丝改变所述子支架的收缩状态或膨胀状态,并使得所述弹性件发生形变,则基于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来影响所述子支架收缩程度或膨胀程度,进而实现对所述子支架的收缩程度或膨胀程度的控制,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进一步的,改变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和/或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以控制不同所述子支架的膨胀和收缩的顺序。不仅能够适应具有不同直径的血管段,还可以利用最后收缩的所述子支架的膨起状态,来回收逃逸的血栓,增加血管再通率。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够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实现控制支架的膨胀和收缩的程度,还可以防止血栓逃逸,提高取栓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取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子支架经滑块拉动膨起的运动示意图;
3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为:
34.101-子支架;102弹性件;103-定位件;
35.201-推送杆;202-控制丝;203-远端连接件;204-显影标记;205-手柄;206-控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37.本文中“近端”和“远端”的定义为:“远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而“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3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系统,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101,所述子支架101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子支架101内沿轴向设置有弹性件102;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送杆201和控制丝202;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201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制丝202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及所述子支架101内的所述弹性件102并向近端延伸,所述控制丝202可控制所述子支架101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转变。
39.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是通过在所述子支架101中设置弹性件102,利用所述控制丝202改变所述子支架101的收缩状态或膨胀状态,并使得所述弹性件102发生形变,则基于所述弹性件102的形变,来影响所述子支架101收缩程度或膨胀程度,进而实现对所述子支架101的收缩程度或膨胀程度的控制,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进一步的,改变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和/或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还可以控制不同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和收缩的顺序。不仅能够适应具有不同直径的血管段,还可以利用最后收缩的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起状态,来回收逃逸的血栓,增加血管再通率。因此,本实施例不仅能够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实现控制支架的膨胀和收缩的程度,还可以防止血栓逃逸,提高取栓效果。
40.以下结合附图1-8具体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
4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支架为具有多个节段的网状结构,且每一节段为一个所述子支架101。所述子支架101具有良好的柔顺度和弹性,可经受力发生形变,则所述子支架101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所述支架的多个所述子支架101可以由编织丝一体编织成型,也可以是每个所述子支架101独立编织成型,并沿轴向依次相接,以形成所述支架。因而,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部分不同,或者均不相同。其目的在于使得不同的材质的所述子支架101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以便于控制不同的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或收缩的顺序,提高所述支架对于具有不同直径的血管段的适应能力。其中,所述子支架10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镍钛合金、钴铬合金、dft材料或钽合金。进一步
的,所述支架的结构可以为单层一压一、二压一或二压二,可以为双层,还可以为多层或几种结构的复合结构。如图1中示例的所述子支架101的数量为3,还可以为2个、4个、5个或6个等,本实施例不对所述子支架101的具体数量做限定,同时也不对所述子支架101的轴向长度做限定,各子支架101的轴向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不同的病灶情况选择不同长度的所述支架。
42.所述支架中至少一个所述子支架101内沿轴向设置有弹性件102。所述弹性件102用于约束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或压缩程度,避免所述子支架101因膨胀过度或压缩过度受损,以及避免所述子支架101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优选的,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内均设置有弹性件102,以便于能够控制每一个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程度。其中,所述弹性件10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子支架101的相对两端相接,一方面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102的位置,另一方面用于在所述弹性件102受力压缩或复原的时候,能够带动所述子支架101发生膨胀或压缩的状态改变。或者,所述弹性件102仅由所述控制丝202的穿设来限定位置。换言之,所述弹性件102的相对两端不与对应的所述子支架101的相对两端相接,则在所述子支架101受力发生膨胀或收缩时,会对所述弹性件102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弹性件102发生形变,并向所述子支架101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实现对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程度和收缩程度的影响,避免所述子支架101因膨胀过度或压缩过度受损,以及避免所述子支架101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
4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102的相对两端不与对应的所述子支架101的相对两端相接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102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子支架101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也可以小于所述子支架101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所述弹性件102在压缩到最短时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子支架101在扩张状态下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弹性件102为弹簧,可进行弹性形变。
44.所述子支架101的相对两端通过定位件103固定,所述定位件103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202穿过的通道。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架101的相接处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定位件103来实现连接即可。且当所述弹性件102与所述子支架101的相对两端连接时,所述子支架101内的所述弹性件102的相对两端也可以与所述定位件103相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103为线圈或管体。可选的,所述定位件103为金属丝缠绕形成的线圈,例如用铂钨丝缠绕形成一圆环,或者是薄壁管体。当然所述定位件103的材质还可以采用显影材料,例如黄金、铂金或者钽等不透射线金属,亦或者为不透射线的高分子材料。所述定位件103还可以由内外两层管构成,所述子支架101的端部以及所述弹性件102的端部可以固定连接于内管和外管之间,且其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焊接、热熔或粘接等。
45.因此,所述定位件103不仅使得各子支架101之间实现连接,还能够将所述子支架101和所述子支架101内的所述弹性件102相连,进而在所述弹性件102压缩或复原时,能够影响所述子支架101的相对两端靠近或远离,实现控制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或压缩。以及,所述定位件103还可以保证所述控制丝202的圆柱副自由度,即保证所述控制丝202在所述定位件103及所述子支架101内可以自由的轴向移动和扭转,提高了所述取栓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所述定位件103固定束缚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以牵制所述子支架101,避免过度形变。
46.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送杆201、控制丝202和远端连接件203。所述
推送杆201主要起推送作用,用于传递近端的推送力。因而,所述推送杆201可选的为刚度较大的金属管,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钴铬合金或镍钛合金等。所述推送杆201还可以为封闭管或者切割海波管。其中,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推送杆201和所述远端连接件203之间。即,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201的远端连接,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3相接。可选的,所述支架的远端和近端直接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3和所述推送杆201相接。或者,在所述支架的远端和近端均连接有所述定位件103,则经所述定位件103以连接所述远端连接件203和所述推送杆201。进一步的,当通过所述定位件103连接所述远端连接件203时,所述定位件103的外径小于所述远端连接件203的外径,用于保证所述控制丝202的拉力稳定性,避免因所述定位件103外径过大,所述远端连接件203脱离原位置,嵌入所述定位件103中,破环取栓系统。
47.进一步的,为了掌控输送的情况,所述推送杆201的远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显影标记204,以及所述远端连接件203的外表面也设置有显影标记。所述显影标记包括但不限定为显影弹簧或显影套。其中,所述支架的近端通过所述推送杆201的远端的所述显影标记204固定于所述推送杆201的远端。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套管(未图示),以套设于所述推送杆201的外表面的所述显影标记上,用于保护所述显影标记204。同时,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还能够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得该输送装置在微导管中能够使较小力即可推送,增强所述输送装置的过弯能力。
48.所述控制丝202用于控制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或压缩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其中,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3固定连接,以通过拉动所述控制丝202,来缩小或扩大所述远端连接件203和所述推送杆201之间的间距,即实现对所述支架的压缩或膨胀状态的改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可以与所述支架的远端直接相连,或者,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与支架远端的定位件103相连接。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及所述子支架101内的所述弹性件102并向近端延伸。其中,所述推送杆201中设置有通道,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可穿设于所述推送杆201的内部;或者,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推送杆201的外部,即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不延伸至所述推送杆201的内部,仅从所述支架的近端伸出至外部。
49.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205和控制元件206。所述手柄205设置于所述推送杆201的近端,以方便操作者握持操作。其中,所述手柄205上设有控制元件206,所述控制元件206与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连接,所述控制元件206控制所述控制丝202向近端或向远端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手柄205上还分布有沿轴向设置的导轨,所述控制元件206为滑块,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因此,操作者可通过滑动所述滑块,来拉拽所述控制丝202,进而实现对所述子支架101和所述弹性件102的形态改变。
50.进一步的,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内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相同或部分不同。同样,根据材料的特征,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也是相同或部分不同。则在不考虑其他作用力的情况下,拉动所述滑块时,所述子支架101和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是影响所述子支架101膨胀或收缩的直接原因。因此,根据所述子支架101和所述弹性件102的并联连接关系以及f=kx可知,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由所述收缩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小至大的顺序。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由所述膨胀状态转为所述收缩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
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大至小的顺序。
51.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种情况下,当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内均设置有所述弹性件102,且所述弹性件102的两端与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相接时,拉动所述滑块,每一所述子支架101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作为一个整体受到相同的拉力。且所述子支架101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产生相同的形变位移,则整体的弹性系数为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与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之和。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整体弹性系数越小越容易发生形变。反之,相反的作用力下,整体弹性系数越大越容易恢复形变。
52.同理,在第二情况下,当所述弹性件102的两端与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相接,且部分所述子支架101内设置有所述弹性件102时,部分所述子支架101内没有设置所述弹性件102时,拉动所述滑块,没有设置所述弹性件102的所述子支架101相当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为0,则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系数之和为所述子支架101自身的弹性系数。即,将没有设置所述弹性件102的所述子支架101自身的弹性系数与设置有所述弹性件102的所述子支架101的整体弹性系数进行比较,仍然是弹性系数越小越容易发生形变,弹性系数越大越容易恢复形变。
53.在第三种情况下,当所述弹性件102不与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连接,且所述弹性件102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子支架101在收缩状态下的轴向长度时,无论所述子支架101内是否设置有所述弹性件102,拉动所述滑块,均是所述子支架101先单独发生形变,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不受到作用力影响。在所述子支架101单独受到拉力的阶段中,相当于所述子支架101内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为0,则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系数之和为所述子支架101自身的弹性系数。因此,比较所述子支架101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整体弹性系数,即为比较各个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其中,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由所述收缩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时,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各个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越小越容易发生形变。当所述子支架101膨胀至于所述弹性件102相接触时,所述子支架101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能够同步发生形变,可参见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同样,所述子支架101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整体弹性系数越小,越容易发生形变。相反,当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由所述膨胀状态转为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子支架101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仍旧是同步发生形变,则所述子支架101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整体弹性系数越大,越容易恢复。
54.在第四种情况下,当所述弹性件102不与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连接,且所述弹性件102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子支架101在收缩状态下的轴向长度时,所述弹性件102抵靠在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内侧,则所述子支架101的形变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相同,对此可参见上述介绍。
55.综上可见,在上述四种情况均满足如下规律: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由所述收缩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小至大的顺序。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由所述膨胀状态转为所述收缩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大至小的顺序。因此,本实施例即利用该原理,实现对不同子支架101膨胀程度的控制,以及对膨胀或收缩时间的控制,进而实现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的问题。基于此,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和所有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可以均相等,也可以部分相等或部分
不相等,亦或者全部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
56.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装置,本实施例以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相同,且所有所述弹性件102均连接于对应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的情况为例,分为所有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均不同,部分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相同,以及所有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均相同这三种情况具体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
57.请参阅图1-4,所述子支架101a、所述子支架101b和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分别为k1、k2和k3,且k1《k2《k3。如图2所示,当沿v方向拉动所述控制元件206时,不考虑其他作用力,三个所述弹性件102受到相同的拉力,且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相同,因所述子支架101a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1最小,则所述子支架101a中的弹性件102最先收缩,则所述子支架101a也随之膨胀。当进一步加大拉力时,如图3所示,因所述子支架101b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2比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3小,故所述子支架101b中的弹性件102先收缩,则所述子支架101b也随之膨胀。当继续加大拉力时,如图4所示,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弹性件102收缩,则所述子支架101c也随之膨胀。可见,弹性系数越小的弹性件102越先开始收缩,弹性系数越大的弹性件102越后收缩。因此,可通过控制弹性系数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顺序,以适应不同的血管区域。
58.可以理解的是,弹性系数越小的弹性件102越容易形变,形变量也会比弹性系数大的弹性件102要大。相应地,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形变越大,对应的子支架101的膨胀程度越大。基于此,通过调整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可以控制子支架101的径向膨胀尺寸,相较于一次性膨胀开支架,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能够很好地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对血管的伤害,以及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的问题。
59.同理,在所述控制元件206朝向v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时,即所述弹性件102的受力方向相反,经压缩的弹性件102开始复原。则弹性系数最小的所述弹性件102最后复原,弹性系数最大的所述弹性件102最先复原。则所述子支架101c最先复原,随之是所述子支架101b,最后是所述子支架101a。其复原的过程为图4至图3至图2至图1。其中,最远端的所述子支架101a最后复原,则其膨起的编织网能够起到拦截逃逸的血栓的作用,以避免取栓过程中支架远端的血栓掉落,造成碎栓堵塞的问题。因此,优选的,位于所述支架的远端的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之和最小。
60.请参阅图1和5-6,所述子支架101a、所述子支架101b和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分别为k1、k2和k3,且k2《k1=k3。如图5所示,当沿v方向拉动所述控制元件206时,不考虑其他作用力,三个所述弹性件102受到相同的拉力,因所述子支架101b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2最小,则所述子支架101b中的弹性件102最先收缩,则所述子支架101b也随之膨胀。因所述子支架101a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1与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3相同,且均大于所述子支架101b中的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k2,故所述子支架101a和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弹性件102会同时发生轻微收缩,或者不收缩。当进一步加大拉力时,如图6所示,所述子支架101a和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弹性件102同时收缩,则所述子支架101a和所述子支架101c也随之同时膨胀。因此,在术中,可以通过所述子支架101b实现嵌栓,然后过一段时间,约5分钟,再拉动所述控制元件206,使得所述子支架101a和所述子支架101c膨胀,以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同理,在所述控制元件206朝向v方
向的相反方向滑动时,即所述弹性件102的受力方向相反,经压缩的弹性件102开始复原。弹性系数最大的所述弹性件102最先开始复原,弹性系数最小的所述弹性件102最后复原,则两端的所述子支架101a和101c先复原,中间的子支架101b最后复原。其复原的过程为图6至图5至图1。
61.请参阅图1和7-8,所述子支架101a、所述子支架101b和所述子支架101c中的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分别为k1、k2和k3,且k1=k2=k3。如图7-8所示,当沿v方向拉动所述控制元件206时,不考虑其他作用力,三个所述弹性件102受到相同的拉力,因三个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均相同,故三个所述弹性件102同时收缩,则所述子支架101a、所述子支架101b和所述子支架101c也随之同时逐渐膨胀。同理,在所述控制元件206朝向v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时,即所述弹性件102的受力方向相反,经压缩的弹性件102开始复原。因三个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相同,故三个所述弹性件102同时开始复原,则所述子支架101a、所述子支架101b和所述子支架101c也同时开始复原。
62.进一步的,为避免所述弹性件102所受的拉力过大,导致形变量超过所述弹性件102的最大形变量,造成弹性件102的损坏,则沿所述支架的轴向上,所有所述弹性件102的形变极限量大于所述滑块204的最大滑动距离。且由于所述弹性件102压缩至最小值后对应的子支架101将不再发生形变,即不再进行扩张,可以避免支架扩张过大对于血管造成损伤。以及,在所述控制元件206朝向v方向滑动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所有所述弹性件102不发生弹性形变,以避免在初始位置时各子支架101膨起,不利于支架输送。
63.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系统。通过在所述子支架101中设置弹性件102,且当所述控制元件206滑动时,所述控制丝202能够使得所述子支架101和所述弹性件102产生形变,并在所述弹性件102的弹力影响下,实现控制所述子支架102的膨胀和收缩的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并且,通过改变所述弹性件102的弹性系数和/或所述子支架101的弹性系数,还可以控制不同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和收缩的顺序,不但能够适应具有不同直径的血管段,而且可以利用最后收缩的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起状态,来回收逃逸的血栓,增加血管再通率。此外,所述定位件103还可以保证所述控制丝202的圆柱副自由度,即保证所述控制丝202在所述定位件103及所述子支架101内可以自由的轴向移动和扭转,提高了所述取栓系统的可实施性。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不仅能够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实现控制支架的释放和收缩,还可以防止血栓逃逸,提高取栓效果。
64.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子支架内沿轴向设置有弹性件;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制丝和推送杆;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制丝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及所述子支架内的所述弹性件并向近端延伸,所述控制丝可控制所述子支架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转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支架的相对两端通过定位件固定,所述定位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编织丝一体编织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架之间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子支架端部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线圈或管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子支架内均沿轴向设置有所述弹性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子支架内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相同或部分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子支架由所述收缩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小至大的顺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子支架由所述膨胀状态转为所述收缩状态的顺序为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之和由大至小的顺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子支架的材质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个所述子支架的材质不同。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架的远端的所述子支架的弹性系数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之和最小。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显影标记,且所述支架的近端通过所述显影标记固定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套管,套设于所述显影标记的外表面。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远端连接件,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相接。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显影标记。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为显影弹簧或显
影套。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内设有通道,所述控制丝的近端穿设于所述通道中;或者,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推送杆的外部。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连接;其中,所述手柄上设有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连接,所述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控制丝向近端或向远端移动。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手柄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系统,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至少一个子支架内沿轴向设置有弹性件;输送装置包括控制丝和推送杆;支架的近端与推送杆的远端连接;控制丝依次穿过所有子支架及子支架内的弹性件并向近端延伸,控制丝可控制子支架在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之间转变。则本发明是利用弹性件的收缩或复原对子支架的收缩状态或膨胀状态的影响,实现控制子支架的收缩或膨胀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且改变弹性件的弹性系数,还能控制不同子支架的膨胀和收缩的顺序,可利用最后收缩的子支架来回收逃逸的血栓,增加血管再通率。增加血管再通率。增加血管再通率。


技术研发人员:候娟 张涵 扈昕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