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4 阅读:6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壳体,壳体具有开放腔体,检测组件位于开放腔体。理想状态下,检测组件只有在待测气体出现的情况下才发出信号。但是,实际上,检测组件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外界环境温度急剧变化时,检测组件可能在没有待测气体的情况下也发出信号。因此,需要对检测组件进行温度补偿。相关技术中,用于对检测组件进行温度补偿的组件和检测组件均处于完全对外开放的环境。受外界环境影响,用于温度补偿的组件和检测组件的检测环境相差较大,导致对检测组件的温度补偿不够准确,导致检测组件的检测精度较低。
3.因此,需要对检测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和壳体,
6.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
7.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位于相同的所述第一腔之内。
8.在本技术中,第一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第二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均位于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的第一腔之内。如此,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从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提高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精度。
9.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电路板和壳体,
10.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为气体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部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部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电路;
11.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腔。
12.在本技术中,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均位于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的第一腔,第一检测部电性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检测部电性连接气体检测电路。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如此本技术的检测装置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从而提高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精度。
13.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通过第一检测电路获取第一检测值,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部;
15.通过第二检测电路获取第二检测值,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为气体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均位于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外界流体连通;
16.利用所述第一检测值对所述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检测结果;或者,对所述第一检测值和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若所述第一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第三检测值,并且输出所述第三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
17.在本技术的检测方法中,通过第一检测电路获取第一检测值,通过第二检测电路获取第二检测值,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温度补偿,从而能够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第二检测值的干扰,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第一检测电路图;
22.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第一检测电路图;
23.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第二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5.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部,检测部包括检测元件。当检测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时,可以利用热敏电阻对气体热导率敏感的特性对气体进行检测。但是,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不仅源自气体热导率的变化,还源自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就是说,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为了使检测组件能够对气体进行准确的检测,可以对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进行温度补偿。此时,需要检测元件和用于进行温度补偿的元件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否则温度补偿元件无法对气体检测元件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
27.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例如图1~3所示,包括检测组件3和壳体2,检测组件3包括第一检测组件31和第二检测组件32。第一检测组件31包括第一检测部11,第一检测部11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第二检测组件32包括第二检测部12,第二检测部12包括气体检测元件。壳体2具有第一腔21,第一腔2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位于相同的第一腔21之内。将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的检测环
境限制在第一腔21的空间内,如此,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从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提高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元件和气体检测元件均为热敏电阻,例如ntc热敏电阻。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组件31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导电部310,第一导电部310与第一检测部11连接,第二检测组件32包括至少一对第二导电部320,第二导电部320与第二检测部12连接。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3,第一壳体23包括第一盖体231和第一底座232,第一盖体231与第一底座232连接,第一盖体231具有第一容腔233和第一开口234,第一容腔233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一腔21,第一开口234流体连通第一腔21和检测装置的外界,第一盖体231和第一底座232均位于第一腔21的外围。第一导电部310和第二导电部320均与第一底座232连接,并且第一导电部310和第二导电部320均贯穿第一底座232设置,例如图1所示。如此,便于第一检测组件31和第二检测组件32的安装。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组件3包括第三检测组件33和第四检测组件34。第三检测组件33包括第三检测部13,第三检测部13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第四检测组件34包括第四检测部14,第四检测部14包括气体检测元件。壳体2具有第二腔22,第二腔22为封闭腔体,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位于相同的第二腔22之内,例如图1~3所示。第四检测部14作为第二检测部12的参比元件,第三检测部13用于对第四检测部14进行温度补偿,能够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检测组件33包括至少一对第三导电部330,第三导电部330与第三检测部13连接,第四检测组件34包括至少一对第四导电部340,第四导电部340与第四检测部14连接。壳体2包括第二壳体24,第二壳体24包括第二盖体241和第二底座242,第二盖体241与第二底座242连接,第二盖体241具有第二容腔243,第二容腔243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二腔22,第二盖体241和第二底座242均位于第二腔22的外围。第三导电部330和第四导电部340均与第二底座242连接,并且第三导电部330和第四导电部340均贯穿第二底座242设置,例如图1~3所示。如此,便于第三检测组件33和第四检测组件34的安装。
31.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例如图1~3所示,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1、壳体2和电路板8。检测部1包括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第一检测部11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第二检测部12包括气体检测元件,电路板8设置有第一检测电路c1和第二检测电路c2,第一检测电路c1为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c2为气体检测电路,第一检测部11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电路c1,第二检测部12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电路c2。壳体2具有第一腔21,第一腔2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第一腔21。
32.在本技术中,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的第一腔21,第一检测部11电性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检测部12电性连接气体检测电路。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如此本技术的检测装置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12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从而提高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精度。
33.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参比组件和壳体。壳体具有开放腔体和封闭腔体。检测组件位于开放腔体,参比组件位于封闭腔体。理想状态下,检测组件与参比组件的环境温度相同,参比组件对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减少环境温度对
检测结果的干扰。但是,实际上检测组件与参比组件之间的环境温度存在差异。特别是当外界环境温度急剧变化时,由于开放腔体与外界换热较快,而封闭腔体与外界换热较慢,检测组件与参比组件之间环境温度的差异更加明显。此时,参比检测组件无法准确地对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导致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无法满足需求。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包括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第三检测部13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第四检测部14包括气体检测元件,第三检测部13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电路c1,第四检测部14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电路c2,壳体具有第二腔22,第二腔22为封闭腔体,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均位于第二腔22。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包括第一检测部11、第二检测部12、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均连接于第一检测电路c1,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均连接于第二检测电路c2;壳体2具有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第一腔2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第二腔22为封闭腔体;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第一腔21,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均位于所述第二腔22。
36.在本技术中,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的第一腔21,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均位于封闭的第二腔22,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均连接于用于温度检测的第一检测电路c1,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均连接于用于气体检测的第二检测电路c2。如此,本技术的检测装置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进行温度补偿,从而提高检测装置的气体检测精度。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分别连接于不同的第一检测电路c1。例如图5所示,第一检测电路c1包括第三检测电路c3和第四检测电路c4,第一检测部11连接于第三检测电路c3,第三检测部13连接于第四检测电路c4。在检测过程中,第一检测部11对第一腔21内的温度(也即第三检测组件33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记录第一检测部11的检测信号为第一电信号;第三检测部13对第二腔22内的温度(也即第四检测组件34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记录第三检测部13的检测信号为第二电信号。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连接于同一个第一检测电路c1,例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检测部11位于第一腔21内,第三检测部13位于第二腔22内,在检测过程中,当第一腔21内的温度与第二腔22内的温度存在差异时,第一检测电路c1输出第三电信号,第三电信号是第一检测部11在第一腔21内进行温度检测和第三检测部13在第二腔22内进行温度检测的共同结果。利用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进行补偿的方式,可以是利用上述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分别对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进行补偿,也可以是利用上述第三电信号对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进行补偿。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图6所示,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连接于相同的第二检测电路c2,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惠斯通电桥,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分别为惠斯通电桥的两个桥臂。在检测过程中,第二检测部12位于第一腔21,第四检测部14位于第二腔22。当待测气体(例如冷媒)泄露时,待测气体进入第一腔21,使第二检测部12周围环境中气体的热导率发生变化,从而使第二检测部12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变化。例如,当第二检测部12包括热敏电阻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待测气体不能进入第二腔22,第
四检测部14不会产生由待测气体的热导率引起的电信号变化。此时,惠斯通电桥的平衡被打破,第二检测电路c2由此产生第四电信号。该第四电信号就是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
39.理想状态下,第四检测部14与第二检测部12的区别仅在于是否与待测气体接触。简单举例来说,待测气体改变环境气体的热导率导致的第二检测部12的电阻变化为δra,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第二检测部12的电阻变化为δrb,第二检测部12的电阻变化δr1=δra+δrb;同时,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第四检测部14的电阻变化为δr2=δrb。当没有待测气体泄露时,δra=0,δr1=δr2,此时惠斯通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第二检测电路c2没有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当待测气体泄露时,δra≠0,也即δr1≠δr2,此时惠斯通电桥的平衡被打破,第二检测电路c2输出相应的第四电信号。但是,实际上,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由于第二检测部12位于开放腔体中,第四检测部14位于封闭腔体中,因此二者对环境的响应速度不同。例如,当环境温度发生急剧下降或急剧上升时,第二检测部12先于第四检测部14发生阻值变化,导致二者的阻值不相等,进而打破第二检测电路c2中惠斯通电桥的平衡。此时,第四电信号的输出并非由待测气体泄露导致,而是由环境温度急剧变化导致的。但是,由于第二检测电路c2本身无法进行相应的判断,因此可能会出现错误警报。例如,在没有待测气体泄露时,发出泄露警报。
40.本技术在检测装置中引入第一检测部11、第三检测部13和用于温度检测的第一检测电路c1,由于第一检测部11与第二检测部12同样处于与检测装置外界流体连通的第一腔21,第三检测部13与第四检测部14同样处于封闭的第二腔22,因此当环境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时,对环境温度响应速度的差别同样会体现在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之间,并以分开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形式,或者以共同的第三电信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上述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或者上述的第三电信号,对第四电信号进行补偿,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减少错误警报的情况。
41.本技术中,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用于检测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之间环境温度的差异,进行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的检测结果能够用于对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进行补偿。因此,第一检测部11所处的环境需要尽量与第二检测部12保持一致,第三检测部13所处的环境要尽量与第四检测部14保持一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位于相同的第一腔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位于相同的第二腔22。
42.下面对第一检测部11、第二检测部12和壳体2,以及第三检测部13、第四检测部14和壳体2的连接关系和相对位置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43.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第一壳体23具有第一腔21,第二壳体24具有第二腔22。第一壳体23包括第一盖体231和第一底座232,第一盖体231与第一底座232连接,第一盖体231具有第一容腔233和第一开口234,第一容腔233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一腔21,第一开口234流体连通第一腔21和检测装置的外界,第一盖体231和第一底座232均位于第一腔21的外围。第二壳体24包括第二盖体241和第二底座242,第二盖体241与第二底座242连接,第二盖体241具有第二容腔243,第二容腔243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二腔22,第二盖体241和第二底座242均位于第二腔22的外围。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组件31、第二检测组件32、第三检测组
件33和第四检测组件34。第一检测组件31包括第一检测部11和至少一对第一导电部310,至少一对第一导电部310与第一检测部11连接。第二检测组件32包括第二检测部12和至少一对第二导电部320,至少一对第二导电部320与第二检测部12连接。第三检测组件33包括第三检测部13和至少一对第三导电部330,至少一对第三导电部330与第三检测部13连接。第四检测组件34包括第四检测部14和至少一对第四导电部340,至少一对第四导电部340与第四检测部14连接。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组件31和第三检测组件33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组件32和第四检测组件3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组件31和第二检测组件32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下面以图1~3所示的第一检测组件31和第二检测组件32,对本技术的两种检测组件的结构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46.以图1~3中所示的第一检测组件31为例,对本技术的第一种检测组件31的结构进行描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对第一导电部310包括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和至少一对导电端子,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包括第一引出电极311和第二引出电极312,至少一对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313和第二导电端子314。第一引出电极311和第二引出电极312均与第一检测部11连接,并且第一引出电极311与第一导电端子313连接,第二引出电极312与第二导电端子314连接。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出电极311和第二引出电极312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第一引出电极311和第一导电端子313的连接关系与第二引出电极312和第二导电端子314的连接关系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出电极311与第二引出电极312轴对称设置,并且第一导电端子313与第二导电端子314轴对称设置,第一引出电极311和第二引出电极312的对称轴与第一导电端子313和第二导电端子314的对称轴重合。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出电极31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一延伸部3112,第一延伸部3112自第一连接部3111向远离第一导电端子313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导电端子313连接,第一延伸部3112与第一检测部11连接。第一导电端子313具有第一端部3131和第二端部3132,第一端部3131位于第一腔21之内,第二端部3132位于第一腔21之外。第一端部3131与第一连接部3111连接,第二端部3132用于与第一检测电路c1连接。第一导电端子313具有第一末端3133,第一末端3133位于第一端部3131,第一末端3133位于第一腔21之内。沿第一检测组件的高度方向h,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延伸部3112位于第一末端3133的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检测组件的高度方向h,第一延伸部311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111向远离第一导电端子313的方向延伸。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出电极312包括第二连接部3121和第二延伸部3122,第二延伸部3122自第二连接部3121向远离第二导电端子314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121与第二导电端子314连接,第二延伸部3122与第三检测部13连接。第二导电端子314具有第三端部3141和第四端部3142,第三端部3141位于第一腔21之内,第四端部3142位于第一腔21之外。第三端部3141与第二连接部3121连接,第四端部3142用于与第一检测电路c1连接。第二导电端子314具有第二末端3143,第二末端3143位于第三端部3141,第二末端3143位于第一腔21之内。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二连接部3121和第二延伸部3122位于第二末端3143的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二延伸部3122相对于第二连
接部3121向远离第二导电端子314的方向延伸。
50.在第一种检测组件的结构中,第一引出电极311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一导电端子313,第二引出电极312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二导电端子314,并且第一检测部11高于第一导电端子313和第二导电端子314。或者说,沿第一检测组件31的高度方向h,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一延伸部3112位于第一末端3133的相同侧,第一延伸部3112与第一连接部3111位于第一末端3133的不同侧,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延伸部3122位于第二末端3143的相同侧,第二延伸部3122与第二连接部3121位于第二末端3143的两侧。当第一检测组件31连接于第一检测电路c1时,第一检测电路c1具有与第一检测组件31连接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例如,电流自第一连接处流入第一检测组件31,并依次经过第一导电端子313、第一引出电极311、第一检测部11、第二引出电极312、第二导电端子314,然后从第二导电端子314流向第二连接处。
51.以图1~3中所示的第二检测组件32为例,对本技术的第二种检测组件的结构进行描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对第二导电部320包括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和至少一对导电端子,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包括第三引出电极321和第四引出电极322,至少一对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导电端子323和第四导电端子324。第三引出电极321和第四引出电极322均与第二检测部12连接,并且第三引出电极321与第三导电端子323连接,第四引出电极322与第四导电端子324连接。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引出电极321和第四引出电极322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第三引出电极321和第三导电端子323的连接关系与第四引出电极322和第四导电端子324的连接关系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引出电极321与第四引出电极322轴对称设置,并且第三导电端子323与第四导电端子324轴对称设置,第三引出电极321和第四引出电极322的对称轴与第三导电端子323和第四导电端子324的对称轴重合。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引出电极321包括第三连接部3211和第三延伸部3212,第三延伸部3212自第三连接部3211向远离第三导电端子323的方向延伸,第三连接部3211与第三导电端子323连接,第三延伸部与第二检测部12连接。第三导电端子323具有第五端部3231和第六端部3232,第五端部3231位于第一腔21之内,第六端部3232位于第一腔21之外。第五端部3231与第三连接部3211连接,第六端部3232用于与第二检测电路c2连接。第三导电端子323具有第三末端3233和第四末端3234,第三末端3233位于第五端部3231,第三末端3233位于第一腔21之内;第四末端3234位于第六端部3232,第四末端3234位于第一腔21之外。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三连接部3211和第三延伸部3212位于第三末端3233的相同侧,第三连接部3211和第三延伸部3212位于第四末端3234的相同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三连接部3211和第三延伸部3212位于第一底座232和第三末端3233之间。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引出电极322包括第四连接部3221和第四延伸部3222,第四延伸部3222自第四连接部3221向远离第四导电端子324的方向延伸,第四连接部3221与第四导电端子324连接,第四延伸部3222与第二检测部12连接。第四导电端子324具有第七端部3241和第八端部3242,第七端部3241位于第一腔21之内,第八端部3242位于第一腔21之外。第七端部3241与第四连接部3221连接,第八端部3242用于与第二检测电路c2连接。第四导电端子324具有第五末端3243和第六末端3244,第五末端3243位于第七端部3241,第五
末端3243位于第一腔21之内;第六末端3244位于第七端部3241,第六末端3244位于第一腔21之外。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四连接部3221和第四延伸部3222位于第五末端3243的相同侧,第四连接部3221和第四延伸部3222位于第六末端3244的相同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四连接部3221和第四延伸部3222位于第一底座232和第五末端3243之间。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引出电极321的顶部低于第三导电端子323的第三末端3233,第四引出电极322的顶部低于第四导电端子324的第五末端3243。如此,一方面能够有利于降低第三检测组件33的高度,另一方面第三导电端子323能够对第三引出电极321起到保护作用,第四导电端子324能够对第四引出电极322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少第三引出电极321和第四引出电极322的变形。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第二检测部12位于第三末端3233和第一底座232之间,并且第二检测部12位于第五末端3243与第一底座232之间。如此,第三导电端子323和第四导电端子324还能够对第二检测部12起到保护作用。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11相对于第二检测部12远离第一开口234。如此,有利于第一检测部11对检测装置外界的环境温度进行快速响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3具有第一侧壁2311和第一周壁2312,第一侧壁2311和第一周壁2312均位于第一容腔233的外围,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一侧壁2311和第一底座232位于第一腔21相对的两侧,第一开口234设置于第一侧壁23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4具有第二侧壁2411和第二周壁2412,第二侧壁2411和第二周壁2412均位于第二容腔243的外围,第二侧壁2411与第二底座242分别位于第二腔22相对的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一侧壁2311与第一底座23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侧壁2411与第二底座242之间的距离。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一检测部11与第一侧壁23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检测部13与第二侧壁2411之间的距离,第二检测部12与第一侧壁23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检测部14与第二侧壁2411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检测装置的高度方向h,第一检测部11与第一侧壁23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检测部12与第二侧壁2411之间的距离,第三检测部13与第一侧壁23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检测部14与第二侧壁2411之间的距离。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310和第二导电部320均与第一底座232连接。具体地,例如图1~3所示,第一导电端子313和第二导电端子314均与第一底座232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导电端子313和第二导电端子314均贯穿第一底座232;第三导电端子323和第四导电端子324均与第一底座232固定连接,并且第三导电端子323和第四导电端子324均贯穿第一底座232。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电部330和第四导电部340均与第二底座242连接。具体地,例如图1~3所示,至少一对第三导电部330包括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和至少一对导电端子,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包括第五引出电极331和第六引出电极332,至少一对导电端子包括第五导电端子333和第六导电端子334。第五引出电极331和第六引出电极332均与第三检测部13连接,并且第五引出电极331与第五导电端子333连接,第六引出电极332与第六导电端子334连接。至少一对第四导电部340包括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和至少一对导电端子,至少一对引出电极包括第七引出电极341和第八引出电极342,至少一对导电端子包括第七导电端
子343和第八导电端子344。第七引出电极341和第八引出电极342均与第四检测部14连接,并且第七引出电极341与第七导电端子343连接,第八引出电极342与第八导电端子344连接。第五导电端子333和第六导电端子334均与第二底座242固定连接,并且第五导电端子333和第六导电端子334均贯穿第二底座242;第七导电端子343和第八导电端子344均与第二底座242固定连接,并且第七导电端子343和第八导电端子344均贯穿第二底座242。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分别独立设置,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之间有间距,例如图1~3所示。或者,第二壳体2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21之内。也就是说,第一壳体23套设在第二壳体24之外。或者,第一壳体23与第二壳体24连接,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具有共用的壁,共用的壁位于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连接,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为一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3的第一底座232和第二壳体24的第二底座242为同一个结构件,例如第一底座232和第二底座242都指的是同一块电路板。在本技术中,只要壳体2包括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即可,本技术不限制壳体的具体结构。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电路c1包括第一主路41、第一支路42、第二支路43和第一输出支路44,第一检测电路c1包括第一电源5、第一检测部11、第三检测部1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阻值等于第二电阻r2的阻值。第一电源5设置于第一主路41,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一电阻r1串联设置于第一支路42,第三检测部13和第二电阻r2串联设置于第二支路43,第一输出支路44连接第一支路42和第二支路43,第一输出支路44与第一支路42具有第一连接点441,第一连接点441设置于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一电阻r1之间,第一输出支路44与第二支路43具有第二连接点442,第二连接点442设置于第三检测部13和第二电阻r2之间,例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同属于一个第一检测电路c1。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第二主路61、第三支路62、第四支路63和第二输出支路64,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第二电源7、第二检测部12、第四检测部14、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阻值等于第四电阻r4的阻值。第二电源7设置于第二主路61,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设置于第三支路6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设置于第四支路63,第二输出支路64连接第三支路62和第四支路63,第二输出支路64与第三支路62具有第三连接点641,第三连接点641设置于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之间,第二输出支路64与第四支路63具有第四连接点642,第四连接点642设置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例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同属于一个第二检测电路c2,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惠斯通电桥,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分别是惠斯通电桥的两个桥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设置在第二主路61。
64.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检测方法,用前文所述的检测装置对气体进行检测。
65.本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66.s10、通过第一检测电路c1获取第一检测值,第一检测电路c1为温度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c1包括第一检测部11;
67.s20、通过第二检测电路c2获取第二检测值,第二检测电路c2为气体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第二检测部12,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第一腔21,第一腔
21与外界流体连通;
68.s30、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检测结果。如此,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第一腔21,第一检测部11与第二检测部12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11对第二检测部12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70.s11、通过第一检测电路c1获取第一检测值,第一检测电路c1为温度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c1包括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
71.s21、通过第二检测电路c2获取第二检测值,第二检测电路c2为气体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c2包括第二检测部12和第四检测部14,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第一腔21,第一腔21与外界流体连通,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均位于第二腔22,第二腔22为封闭腔体;
72.s31、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检测结果。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均位于第一腔21,第一检测部11与第二检测部12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第三检测部13和第四检测部14均位于第二腔22,第三检测部13与第四检测部14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如此,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11对第二检测部12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利用第三检测部13对第四检测部14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并且利用第四检测部14作为第三检测部13的参比件,对第三检测部13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修正,从而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73.对于检测电路而言,以图4所示的第一检测电路c1和图6所示的第二检测电路c2为例。第一输出支路44输出的第一连接点441和第二连接点442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检测值(也即前文所述的第三电信号),第二输出支路64输出的第三连接点641和第四连接点642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检测值。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温度补偿,能够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第二检测值的干扰,提高气体检测精度。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电路c1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检测电路,也即第一检测部11和第三检测部13分别具有各自的第一检测电路c3和c4。例如,第一检测部11两端的电压值为第一电信号,第三检测部13两端的电压值为第二电信号。对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检测值,然后利用该第一检测值对第二输出支路64输出的第三连接点641和第四连接点642之间的电压(即第二检测值)进行温度补偿。如此,本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减少环境温度对第二检测值的干扰,从而提高第二检测电路c2的气体检测精度。
7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75.s32’、对第一检测值和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一检测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输出第二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若第一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第三检测值,并且输出第三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
76.也就是说,首先对第一检测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一检测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环境温度变化不大,此时输出第二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若第一检测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说明环境温度变化大,此时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第三检测值,输出第三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
7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预设阈值,在任何情况下,都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第三检测值,并输出第三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
7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检测方法包括,
79.对检测结果和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检测结果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发出警报信号。
80.由于检测结果是经过温度补偿后得到的,用检测结果与第二预设阈值比较,相对于直接用第二检测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而言,能够减少环境温度剧烈变化导致错误警报的情况。
8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位于相同的所述第一腔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检测部和至少一对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所述第二检测部和至少一对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检测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具有第一容腔和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容腔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开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底座均位于所述第一腔的外围;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贯穿所述第一底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检测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三检测部和第四检测部,所述第三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四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为封闭腔体,所述第三检测部和所述第四检测部位于相同的所述第二腔之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检测组件和第四检测组件;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所述第三检测部和至少一对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三检测部连接,所述第四检测组件包括所述第四检测部和至少一对第四导电部,所述第四导电部与所述第四检测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盖体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具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底座均位于所述第二腔的外围;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均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均贯穿所述第二底座设置。6.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电路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为气体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部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部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电路;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检测部
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位于相同的所述第一腔。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三检测部和第四检测部,所述第三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四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所述第三检测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四检测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所述壳体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为封闭腔体,所述第三检测部和所述第四检测部均位于所述第二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部和所述第四检测部位于相同的所述第二腔。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独立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有间距;或者,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之内;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共用的壁,所述共用的壁位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检测部和第四检测部连接于相同的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惠斯通电桥,所述第二检测部和所述第四检测部分别为所述惠斯通电桥的两个桥臂。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一输出支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一检测部、第三检测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一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路,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三检测部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第一输出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具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三检测部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二主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第二检测部、第四检测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等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二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二主路,所述第二检测部和第四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路,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设置于所述第四支路,所述第二输出支路连接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所述第二输出支路与所述第三支路具有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和所述第四检测部之间,所述第二输出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具有第四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13.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检测电路获取第一检测值,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部;
通过第二检测电路获取第二检测值,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为气体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均位于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外界流体连通;利用所述第一检测值对所述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检测结果;或者,对所述第一检测值和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若所述第一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得到第三检测值,并且输出所述第三检测值作为检测结果。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三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第四检测部,所述第三检测部和所述第四检测部均位于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为封闭腔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第一检测部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第二检测部包括气体检测元件,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均位于开放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置有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为气体检测电路,第一检测部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部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电路,从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温度补偿。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温度检测电路获取第一检测值,通过气体检测电路获取第二检测值,利用第一检测值对第二检测值进行补偿,提高气体检测精度。提高气体检测精度。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程德志 杨善宏 张宇翔 黄隆重 金骑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