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用电设备与流程

未命名 09-24 阅读:5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智能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光能板具有充电电流小的特点,且光能板很多时候在室内使用的时候光强不够,充电电流比较小(例如ma级别的充电电流),但是这种小充电电流对于窗帘电机、门窗助推设备等待机时间远大于运行时间的室内设备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这类设备长时间都在待机充电,只有很少时间在运转,因此即使充电电流很小也能够满足一定的工作需求。但是仅仅采用光能板作为可充电池的充电源无法满足设备需快速充电时的场景需求,因此在光能充电的基础上增设有有线充电接口。而当光能充电与有线充电共用回路时,会导致光能板的微弱充电电流被充电回路的静态功耗损耗掉而导致光能板无法正常启动或者光能板有限的充电电流无法更多的用于可充电池的能量补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用电设备,其中充电电路提供了有线充电与光能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且两种充电方式分别经过各自的充电电路为储能部充电,进而使得以光能板为充电源时,其充电回路能够绕开有线充电部的充电回路而单独为所述储能部供能,以便于光能板的微弱充电电流能够被充分利用为储能部充电。
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其中包括:
5.有线充电部,其具有第一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一储能部供能;和
6.光能充电部,其适于经由一光能板为所述储能部供能;
7.其中,所述光能充电部具有第二充电电路,以适于:
8.经由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传递至所述储能部;
9.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不同。
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其中包括:
11.当利用有线电源为储能部供能时,基于第一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
12.当利用光能板为储能部供能时,基于第二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
13.第一充电电路不同于第二充电电路。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其中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电路。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所示门窗助推设备拆开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轮状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2.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轮状构件处于凸出位置时的原理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轮状构件处于后退位置时的原理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的内部姿态调整件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轮状构件处于凸出位置时姿态调整件的状态示意图;
26.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轮状构件处于后退位置时姿态调整件的状态示意图;
27.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剖开且部分部件处于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轮状构件处于凸出位置时姿态调整件的状态示意图;
29.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移窗应用场景中安装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31.图1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门应用场景中安装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32.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安装于安装件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6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移窗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于安装件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34.图16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门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于安装件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35.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关系示意图;
36.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组件、动力部、轮状构件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37.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8.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从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传动构件、从传动构件以及磁珠之间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40.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光能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41.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部分部件处于爆炸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组装于第二固定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安装时的过程示意图;
48.图30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移窗应用场景本体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49.图30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旋转门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50.图30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旋转门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完成后的旋转门驱动状态示意图;
51.图3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52.图3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53.图3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示意图;
54.图3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有线充电部的具体实施电路图;
55.图3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光能充电部的具体实施电路图;
56.图36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57.图37是图4的侧视图;
58.图3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致感件设置位置示意图;
59.图3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将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1.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耦接”、“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而形成联动关系,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门窗均可以理解为平移门或者平移窗,进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适用于平移门的助推场景中或者平移窗的助推场景中,当然,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的外凸式设计,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也可以应用到其它非平移运动轨迹的门窗的助推场景中,例如旋转门、折叠门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为便于理解,后续实施例均以平移窗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63.参阅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至少具有本体10,其中本体10大体上具有
壳体101、动力部102、轮状构件103和轴组件104;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为平移门或者平移窗的小型的辅助开合设备,其能够实现免打孔安装,不用预先安装轨道,占用面积小,例如安装于窗户时,由于其体积较小,减小对窗户的透光性的影响。
64.如图1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本体10中,所述壳体101具有内部空间1011,并设置有通往内部空间1011的开口1012,所述内部空间1011可以是一个能够容纳其它部件的容纳腔体,亦可以是多个分别用于容纳各部件的容纳腔体的统称;所述开口1012为具有一定口径且能够联通外界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通道结构,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口1012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后文的轮状构件103的设置,进而所述开口1012的形状大小可以基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形状大小进行适应性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部102被限定在所述内部空间1011中,用于基于第一轴10211提供旋转输入(具体而言,所述旋转输入可以理解为后文电机1021轴的旋转产生的扭矩,或者是基于后文电机1021的轴转动而被减速箱减速后所产生的扭矩);所述轮状构件103具有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第二轴1031,并被允许基于第二轴1031在所述开口1012中旋转以对外提供旋转输出,以对目标门窗提供摩擦力形式的水平驱动力;所述轴组件104被构造为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中平行地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10211和所述第二轴1031(如图1所示),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经由所述开口1012从所述内部空间1011径向地凸出自所述壳体101的外表面(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凸出自前壳1013的外表面10131)。
65.进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以转动的方式输出驱动目标门或者窗进行运动的驱动力,不用对目标门窗进行大规模改装(例如安装链条、皮带轨道等)即可以实现驱动其运动的目的,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的操作部件,也就是所述的轮状构件103能够经由所述开口1012凸于壳体101,进而能够通过摩擦门或者窗的玻璃进行旋转输出,使得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的安装位201置更加灵活,降低安装难度。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垂直转向传动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10211和所述轮状构件103的第二轴1031平行设置能将产品整体的厚度减薄,有利于整体体积的小型化,使得第一轴10211的扭矩能够以较高的效率传递至所述轮状构件103,以保证驱动力的输出效率。
6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01包括前壳1013和后壳1014,所述前壳1013和所述后壳1014可拆卸连接,并合围形成所述内部空间1011;如图4所示,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外形大致为圆柱,进而所述第二轴1031可以理解为该圆柱的轴,所述旋转输出可以理解为通过该轮状构件103的旋转产生对外部物体的摩擦作用力;该举例中,所述轮状构件103具体包括:第二轴1031以及以第二轴1031为基础依次向外的铝合金层1032和橡胶层1033;其中,第二轴1031被设置为钢轴,以保证连接强度;如图19所示,所述橡胶层1033的外表面具有纹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系数,也可以将橡胶层1033的外表面设置为光面以增强摩擦力,且所述橡胶层1033的柔性特质赋予了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柔性变形效果(形变量可例如1.5mm以内),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直接摩擦玻璃而不会对玻璃造成损坏。具体而言,所述本体10被安装于门窗时,轮状构件103被抵接于门窗以提供垂直于门窗外表面的正压力,而由于轮状构件103具有柔性,因此存在摩擦系数(例如0.6的摩擦系数),进而在轮状构件以抵接于门窗的状态进行旋转输出时,会将正压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摩擦力驱动门窗进行水平运动。
67.部分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进一步地包括姿态调整件105被设置
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平衡地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在凸出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调整。如图6所示,所述凸出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后所述轮状构件103未与门或者窗户相互接触时的位置,或者刚刚与门或者窗户接触但是相互之间未产生作用力时的位置,此时所述轮状构件凸出所述开口1012的部位最多,凸出的距离也最远。如图7所示,所述后退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后所述轮状构件103与门或者窗户相互接触时的位置,此时由于门或者窗相对于轮状构件103有抵接力作用,所以所述姿态调整件105会响应于该抵接力而调整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位置,进而形成所述后退位置。
6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姿态调整件105能发生可恢复弹性形变,且形变量可变以形成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可变后退位置。换句话说,所述姿态调整件105能够响应于轮状构件103传递的压力的改变而变化形变量以调整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后退位置。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轮状构件103的后退位置并非固定的,而是可以调整的,即所述轮状构件能够基于具体安装时与门或者窗的抵接状态而进行自适应地调节自身的位置和姿态,以使得轮状构件的姿态能够更好的适配于门或者窗,以降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降低安装难度。
69.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所述姿态调整件105可包括选自弹簧、弹性泡棉、扭簧、弹片任意之一,或者,选自由弹簧、弹性泡棉、扭簧、弹片至少之一组成的弹性的构件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任意适合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能够实现对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支撑以及进行可恢复形变的构件或者构件组合均能够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整件105的一种可选方案。
70.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姿态调整件105包括多个弹簧105a分别地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使得每个所述弹簧能够独立地被驱动而调节施加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弹性支撑力。多个所述弹簧分别地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于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1011,使得每个所述弹簧能够独立地被驱动而调节施加于所述轮状构件的弹性支撑力,进而形成所述轮状构件的独立支撑结构,各弹簧能够独立地被调节形变量,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基于任一或者多个弹簧的压缩量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姿态或者位置,增强所述轮状构件103位姿调节的灵活性。进而,所述凸出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弹簧仅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后未被施加外部抵接力的位置(如图9所示),所述后退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轮状构件103与门或者窗户相互接触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后所述轮状构件103所处的位置(如图10所示)。
7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后退位置时,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平齐或者存在小于3mm的落差。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被最大形变的状态,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具体为凸出所述开口1012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平齐。在另一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被最大形变的状态,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具体为凸出所述开口1012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的最大落差具体为1.5mm。所述弹簧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被最小形变的状态,即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位置,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的最大落差小于或者等于10mm,优选的,在3mm~7.25mm之间。优选4.2mm。
72.如图11所示,在一具体举例中,所述弹簧105a有四个,并被对称地分设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两侧,以形成对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平衡支撑布局,且形成四个弹簧被对角设置于所述轮状构件103四周的布置形态,从而保障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支撑的稳定性,以提升驱动门窗时的稳定性并降低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其中,每个弹簧105a的劲度系数被设置为2.5n/mm,当所述轮状构件103处于后退位置时,四个弹簧105a能够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并对目标门、窗产生大约80n的正压力,轮状构件103的摩擦系数设置为0.6,进而能够对目标门、窗形成48n左右的摩擦力形式的旋转输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弹簧的不同选型,能够获得不同的劲度系数,基于轮状构件103的材料的不同选型,能够获得不同的摩擦系数,而上述弹簧的劲度系数以及轮状构件103的摩擦系数均可以基于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73.如图12所示,在另一举例中,所述姿态调整件105仅包括一个弹簧105b,且设置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1内壁之间。
74.参阅图13,考虑到所述本体10的安装固定以及在拆卸后再次安装于目标门窗时的便捷性和位置精准度的问题,部分方案中,如图13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进一步地还具有安装件20;所述安装件20用于安装于一形成于所述目标门窗(具体而言,可例如图示平移窗2)的安装面221。具体而言,以图14a所示平移窗2为例,所述安装件20中形成有安装位201,所述本体1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如图15、图16a和图30a所示),如此,所述本体10通过所述安装件20固定安装于所述平移窗2的安装面221,进而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布置在平移窗2的后窗22上,使得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抵接于前窗21的玻璃并以旋转摩擦的方式输出摩擦形式的驱动力以驱动前窗21进行开合,且所述本体10被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仍被保持于相应工作区域(如图29所示)。
7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被设置为凸出于所述壳体101的外表面,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也可以用于带动旋转门的开合。具体而言,如图14b所示旋转门2为例,所述安装件20中形成有安装位201,所述本体1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如图15、图16b和图30b所示),如此,所述本体10通过所述安装件20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门2的安装面221,进而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布置在旋转门2上,使得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抵接于地面21并以旋转摩擦的方式输出摩擦形式的驱动力以驱动旋转门2相对于地面21进行旋转开合,且所述本体10被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仍被保持于相应工作区域(如图29所示)。
76.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在被应用于平移窗2和旋转门2时,为实现更好的助推效果,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外形可基于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应用于平移窗2时,轮状构件103可例如为圆柱状以更适应于平移窗2的平行运动轨迹,而应用于旋转门2时,轮状构件103可例如为圆台状以更适应于旋转门2的弧形运动轨迹(如图30c所示)。
77.进而基于本实施例,在所述本体10需要进行维护(例如维修、充电、清洁、更换耗材等)的时候,可以便捷的被拆卸,且再次安装的时候由于安装件20与目标门窗之间的位置始终未变,不会产生本体10再次安装相对于目标门窗的位置较之前不同的问题,能够在便捷拆装的同时,提高所述本体10多次拆卸安装时位置的一致性。
7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本体10被构造为:
79.当被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轮状构件103处于凸出位置;当被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安装于相应工作区域时,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抵接于一目标作用面(具体而言,例如图16中的玻璃211)而处于一后退位置,所述姿态调整件105产生弹性形变以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而向所述目标作用面提供抵接力,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响应于所述旋转输入而旋转以通过所述目标作用面向目标门或者窗提供旋转输出以带动目标门或者窗移动。
80.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为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较容易拆卸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举例中,参照图13所示,所述安装位201可例如为形成于安装件20中部的条形镂空,其端部具有扣合适配部(2021和2031),对应地,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端部设置有适配于所述扣合适配部的扣合部(如图9~图11中的10141和10142),进而,基于所述扣合部(10141和10142)和所述扣合适配部(2021和2031)相适配扣合,以使得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扣合连接,有利于快速安装拆卸。
81.其中,考虑到平移窗一般具有两扇窗户的使用场景,该场景下,门窗助推设备可能被安装于任一扇窗户上,为了增强适用性,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安装位201设置为上下对称结构,使得所述安装件20被安装于任一扇窗户时,所述本体10均能够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中。
8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件20的设置形式不受限制,除如图13的“d”型,还可以设置为矩形、椭圆形等。具体举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安装件20被设置为环形封闭式结构的外形大致呈“d”型的框体构件,以增强所述安装件20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安装件20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侧壁202和第二连接侧壁203,所述第一连接侧壁202和所述第二连接侧壁203分别设有固定公扣(2021和2031);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公扣中之一设有固定母扣10141,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公扣中另一设有活动母扣10142(如图9、10所示),且所述活动母扣10142可相对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靠近或远离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如此,如图16所示,在安装所述本体10时,可先进行所述固定母扣10141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之一)的扣合,再进行所述活动母扣10142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另一)的扣合,从而完成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的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方便高效。更具体的,在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进行安装前,所述固定母扣10141和所述活动母扣10142会与所述安装件20发生干涉,因此,在进行安装时,可先将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设有所述固定母扣10141的一端斜插入所述安装件20,并使得所述固定母扣10141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之一)扣合,然后通过所述活动母扣10142相对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远离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另一)的活动,使得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设有所述活动母扣10142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件20内,再通过所述活动母扣10142靠近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的活动使得所述活动母扣10142与该固定公扣扣合,从而完成所述本体10和所述安装件20的扣合连接。
8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所述轴组件104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二轴1031相较于所述第一轴10211平行地并且朝向靠近所述开口1012的方向偏离,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在有限的尺寸下更多的凸出所述开口1012,即在轮状构件103的直径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轴1031更靠近所述开口1012,则轮状构件103凸出开口1012的部位会更多,以便于安装和使用。
8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所述轴组件104包括:第一齿轮1041,其用于直
接或者间接接收所述旋转输入;第二齿轮1042,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1041,并被布置于所述开口1012与所述第一齿轮1041之间;且所述第二齿轮1042耦接所述第二轴1031,以使得所述第二轴1031能够平行地并且朝向靠近所述开口1012的方向偏离于所述第一轴10211。具体而言,在一举例中,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齿顶圆直径与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齿顶圆直径相同,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之间仅进行传动作用,以保证动力传递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齿顶圆直径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齿顶圆直径,进而利用第二齿轮1042与第一齿轮1041啮合的齿轮齿数差异,改变转速比,从而改变第一轴10211与第二轴1031的相对转速,即所述第二齿轮1042不仅具有动力传递作用,还具有减速增扭作用,以便于采用不带减速箱的普通电机1021形成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降低成本。
85.如图17所示,上述的第一齿轮1041和/或第二齿轮1042可例如但不限于采用渐开线齿轮,以提高第一轴10211至第二轴1031的动力传递,降低能量损耗。
8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轴组件104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之间的传动连接选择地断开,以便于在所述第一轴10211和第二轴1031之间不需要传动连接时切断传动连接,例如动力部102的第一轴10211由后文的电机1021提供时,当手动推动窗户或者门时,不希望将窗户或者门的作用力通过第二轴1031反向传递至第一轴10211而造成对电机1021的损坏,或者由于第一轴10211的抵抗作用而导致手动开关门或者窗困难,此时就需要在手动推动门或者窗时断开第二轴1031与第一轴10211的传动连接。
87.所述轴组件104进一步被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而进行所述选择,以在所述旋转输入存在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而进入联动状态,在所述旋转输入撤去时断开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之间的传动连接而进入分离状态。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所述轮状构件103仅能够被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作用而转动,进而驱动目标门或者窗;但是目标门或者窗的转动不会反向传动至所述第一轴10211,进而不会限制手动操作门窗,以保留门或者窗的原始手动开关功能。参阅图18和图19所示,给出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
88.所述轴组件104还包括:主传动构件1043、从传动构件1044、导磁环1046和至少一颗磁珠1045;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为非导磁件,其一端作为所述第一轴10211耦接所述动力部102;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为非导磁件,其一端耦接所述第一齿轮1041,另一端形成为圆形凹口腔10442,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并朝向所述凹口腔的内壁延伸以形成两个拨动臂10431,两个所述拨动臂10431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壁邻接,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弧形凹槽104421;所述磁珠1045被设置于所述拨动臂10431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壁之间(如图21所示),且能够被所述拨动臂10431拨动而在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活动,以卡入或者卡出所述弧形凹槽104421;所述导磁环1046同轴地设置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开口1012侧,且所述拨动臂10431设置于所述导磁环1046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之间,所述导磁环1046的外径小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径;当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接收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而旋转时,所述拨动臂10431在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转动以拨动所述磁珠1045卡入所述弧形凹槽104421,进行形成所述单向传动器的联动状态;当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未接收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时,所述磁珠1045被所述导磁环1046吸引而卡出所述弧形凹槽
104421,进行形成所述单向传动器的分离状态。
89.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铁珠和磁环的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磁珠1045和导磁环1046(例如铁质环)的方案,相同体积的磁珠1045的质量较铁珠的质量更小,更容易拨动。
90.进一步参阅图20所示,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的一端具有花键孔10443和沿花键孔10443中心伸出的支撑轴10441,所述第一齿轮1041具有中空的花键轴1041a(如图17所示),所述花键轴1041a插设于所述花键孔10443中使得所述支撑轴10441插设于所述花键轴1041a以形成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与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耦接形态;如图19所示,所述支撑轴10441还朝向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延伸并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中心穿出并插设在所述拨动臂10431的中心,以稳固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以及所述第一齿轮1041之间的轴连接关系。
91.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所述拨动臂10431与所述弧形凹槽104421之间形成了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的旋转盲区α,即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盲区;所述旋转盲区内,所述第一轴10211无法传递旋转输入至所述轮状构件103。进而,当被目标门或者窗被手动操作而带动轮状构件103转动后的第一次通过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对所述轮状构件103提供旋转输入时,所述第一轴10211具有被限制在所述旋转盲区α内的第一旋转盲区;且在门或者窗每次被手动操作后所述第一旋转盲区的角度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目标门或者窗被手动操作后赋予了所述第一轴10211的第一旋转盲区的旋转角度的随机性。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门或者窗被未被手动操作的前提下,轴组件104每一次进入联动状态时磁珠1045所卡入的弧形凹槽104421是相同的(正转、反转均相同),时间久了之后会导致某一弧形凹槽104421被过度磨损。而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盲区的随机性的引入,在手动操作后的第一次进入联动状态,所述磁珠1045被卡入的弧形凹槽104421会被随机选择,进而能够防止磁珠1045始终卡入同一弧形凹槽104421而导致该弧形凹槽104421相较于其它弧形凹槽104421被过度磨损。此外,设置多个弧形凹槽104421能够提升轮状构件103的响应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92.在一具体举例中,所述磁珠1045直径被设置为4.8mm,所述弧形槽直径被设置为5mm,所述弧形槽有两个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相对设置,所述拨动臂10431的端部被设置为楔形,且角度被设置为40
°
;在所述轮状构件103达到目标旋转量而停止后,所述第一轴10211反转36
°
~65
°
,以使得所述轴组件104处于分离状态,以便于紧急状态下(例如门窗助推设备突然断电)门或者窗能够被手动顺利开合。
9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3所示,所述动力部102包括:电机1021、控制电路1023和可充电池1022。其中:
94.所述电机1021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所述电机1021通过所述第一轴10211对所述轴组件104提供旋转输入;所述电机1021应当理解为任意具备转动驱动能力的动力输出元件或者元件的组合,可例如为马达、减速电机或者行星减速电机等。进而所述第一轴10211应当理解为所述电机1021及其附加部件整体用于对外输出扭矩的轴。一种具体举例中,所述电机1021采用行星减速电机,电机1021在变速中提供较大的合力矩,还有较平稳的速度传递,电机1021在降速同时提高输出扭矩,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被传动而对外输出至少30n的驱动力,且采用行星减速电机能够降低产品运行时的噪音。
95.所述控制电路1023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电连接所述电机1021,并用于接收操控指令以调整所述电机1021的旋转输入。
96.所述可充电池1022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用于为电机1021和控制电路1023提供工作电源;具体而言,所述可充电池1022直接或者间接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机1021以提供电源,使得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能够免布置电源线地形成对外安装状态,在一些不便于走线的位置也能安装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增强了产品的适用性,亦简化了其安装工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023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壳体101并对外暴露的充电口,用于为所述可充电池1022充电。
97.此外,部分方案中,如图22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具有光能板106,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设置有所述开口1012的外表面,并电连接所述可充电池1022,用于提供光能充电。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所述光能板106贴设于所述壳体101的设置有所述开口1012的一侧的外表面,且通过壳体101上设置的穿线孔与内部的控制电路1023实现电连接,进而通过内部电路对太阳能板输入的电能进行处理后转化为适用于可充电池1022的电源为其充电。进而,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能板106与所述轮状构件103凸出部分设置为同侧,在工作状态,轮状构件103被抵接于门或者窗户,与其设置于同一侧的光能板106也会朝向门或者玻璃设置,对光能板106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98.值得一提的是,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为小型的平移门或者平移窗的辅助开合设备,因此为了尽量优化体积,部分方案中,如图23所示,所述可充电池1022与所述控制电路1023被沿第一方向叠设,所述可充电池1022、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第二轴1031的方向,以形成所述本体10的条状的形态,使得所述本体10的整体厚度被设置在20mm~50mm,减小安装占位面积。在一具体举例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整体厚度被限制于35.7mm以内,使得门窗助推设备整体实现小巧轻薄化。而具体举例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整体长、宽、高(厚度)分别被设置为216.5mm、61mm、26mm,进而当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被适用于窗户时,减小产品安装在窗户的侧框后与窗户的窗纱发生干涉的概率。
9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3所示,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所述轮状构件103被一体地设置,以保证在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任意位姿下所述旋转输入与所述旋转输出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且当所述轮状构件103受力而进行位姿调整时,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也会跟随进行同步调整,从而提高所述电机1021和所述轮状构件103的驱动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所述电机1021对所述轮状构件103输出的驱动扭矩。
100.进一步地,所述电机1021的与第一轴10211背离的一端悬浮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如图5和图23所示,所述姿态调整件105设置于靠近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一侧,所述电机1021固定连接所述轴组件104,进而通过轴组件104连接轮状构件103,由于轮状构件103被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所以所述电机1021以及所述轴组件104均被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而所述电机1021的未连接所述轴组件104的一端未进行任何固定连接而处于悬浮状态,使得所述电机1021能够随时跟随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姿态调整而变化自身状态。
101.具体举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轴组件104还包括第一固定片1047、第二固定片1048、第三固定片1049、第四固定片10410,以及第一固定壳10411和第二固定壳10412;其
中:
102.第一固定片1047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轴10211的第一通孔10471,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被螺纹连接至所述电机1021(如图18所示),并使所述电机1021的动力输出轴暴露于所述第一通孔10471,如图25所示,电机1021的动力输出轴中心设置有多边形凹槽10212,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的一端设置有与该多边形凹槽10212适配的多边形轴,该多边形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471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后插设在所述多边形凹槽10212内,形成所述电机1021用于的第一轴10211。
103.如图2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包括:底壳104111和垂直于底壳104111并朝向轮状构件103一侧延伸的侧壳104112,所述底壳104111的远离侧壳104112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所述导磁环1046设置于所述底壳104111的背离所述侧壳104112的一侧,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与所述底壳104111之间;所述底壳104111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延伸的第一卡凸块104113,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凸块104113匹配的多个第一卡口位10472,第一固定片1047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104111时,多个第一卡凸块104113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一卡口位10472,以加固连接限位。
104.所述侧壳104112的远离所述底壳104111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进而在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与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的底壳104111之间形成有由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的侧壳104112围成的容纳空间,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以及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被设置于该容纳空间;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用于暴露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花键轴1041a的第二通孔10481,第一固定壳10411的侧壳104112的远离底壳10411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朝向第二固定片1048延伸的第二卡凸块104114,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凸块104114匹配的多个第二卡口位10482,第二固定片1048与所述侧壳104112固定连接时,多个第二卡凸块104114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二卡口位10482,以加固连接限位。
105.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一固定壳10411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多个第一螺纹连接件10413由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的靠近所述电机1021的一侧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后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将所述电机1021、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固定连接。
106.如图27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包括承载壳104121和设置于所述承载壳104121一端的限位壳104122;其中:
107.所述限位壳104122中部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容纳位104123;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被纵向地布置于所述容纳位104123(如图28所示),且所述第一齿轮1041布置在下方,其一端经由花键轴连接电机1021,另一端啮合第二齿轮1042。
108.所述限位壳104122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相对的另一侧用于设置第三固定片1049,且所述限位壳104122具有一定厚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在所述容纳位104123中能够转动。
109.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朝向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一侧设置有花键轴10421,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上设置有用于暴露该花键轴10421的第三通孔10491,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花键
轴10421穿过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的第三通孔10491键合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花键孔,且该花键孔的中心设置有沿所述轮状构件103轴向设置的连接轴,第二齿轮1042的花键轴10421插设于轮状构件103的花键孔中时,轮状构件103的连接轴插设于第二齿轮1042的花键轴10421,以形成所述第二轴1031;所述承载壳104121上设置有适配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承载位104124,所述承载壳104121的远离所述限位壳104122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上设置有位置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第二轴1031匹配的第四通孔104101,所述轮状构件103于所述承载位104124中一端耦接所述第二齿轮1042,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四通孔104101中,并能够被所述第二齿轮1042驱动而基于所述第二轴1031在所述承载位104124中自由转动。
110.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五螺纹孔;多个第二螺纹连接件10414由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的远离所述电机1021的一侧插入,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四螺纹孔后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三螺纹孔,以将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10413以及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10414,能够将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以及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机1021也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连接至所述整体结构,使得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以及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构造为一体结构。
111.如图27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限位孔104125,每一限位孔104125中插设有限位杆105a1(如图11所示),限位杆105a1与限位孔104125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能够沿着所述限位杆105a1自由滑动;每一限位杆105a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的限位孔104125后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相对的两内壁,且在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远离所述开口1012的内壁之间的限位杆上设置有弹簧105a,所述弹簧105a呈预压缩的状态被设置;在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施加源自于壳体101外部的作用力时压缩所述弹簧105a以改变所述轮状构件103在所述开口1012中的位姿,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以及所述轮状构件103所形成的一体结构将跟随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位姿改变而变化在所述内部空间1011中的姿态。
112.所述间隙被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0.05mm,小于或者等于0.3mm,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不仅能够在垂直于所述开口1012的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限位杆105a1进行凸出位置与后退位置的切换,还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另外一个自由度上进行位姿调整。
113.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固定片1047至第四固定片10410承担主要的固定连接功能,所以第一固定片1047至第四固定片10410均为金属材质,而第一固定壳10411主要用于容纳主传动构件1043和从传动构件1044,第二固定壳10412主要用于容纳轮状构件103,因此,第一固定壳10411与第二固定壳10412均为塑胶材质。
114.参阅图13和图30,部分方案中,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上还设置有相匹配的加固孔2041,使用时,本体10通过头尾两端扣合在安装件20上,接着将沉头螺栓30通过安装
件20侧面的加固孔2041插入,穿过本体10,与安装件20另一侧的加固孔2041螺纹锁紧,让本体10与安装件20的配合更牢固,承受大扭力不会脱开。
115.参阅图29,部分方案中,所述本体10的与设有开口101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壁10143,在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的状态,所述凸缘壁10143与安装件20的上表面抵接,且覆盖本体10安装件20的安装位201的侧壁。
116.参阅图31,部分方案中,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通过所述轴组件104进行同轴设置,且增大所述轮状构件103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轴1031在不向所述开口1012偏移的情况下,所述轮状构件103仍能够部分地凸出所述开口1012。
117.部分方案中,所述本体10上还设置有联通所述控制电路1023的一usb接口,该usb接口用于外接太阳能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外接的太阳能板与本体10本身的太阳能板并不相同,外接的太阳能板由于不受本体10体积的限制,其面积可以远大于本体10的太阳能板,进而能够在本体10不拆离于安装件20的情况下快速为可充电池1022充电。
118.所述控制电路1023包括:处理器和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操作所述电机1021工作;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对外通信以接收对应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处理器,和/或,发送相应工作状态参数至对应移动电子设备,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对应终端设备及时的获取门窗助推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具体举例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单元可例如被设置为集成于一体的蓝牙模组或者wifi模组等;当然,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单元也可以被分立的设置,例如所述处理器为单片机,所述通信单元为射频通信模块。
119.参阅图32所示,给出了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具体组成框图,可见,除通信单元与处理器外,还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开关电源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充电电路、操作键和发光件;其中,发光件(例如发光led)、操作键(例如轻触开关)和感应件(例如霍尔开关)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储能部(即可充电池)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例如ldo芯片)电连接处理器为处理器提供工作电源,储能部通过开关电源电路电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为电机驱动提供电源,且电机驱动电路电连接电机用于驱动电机运转,处理器电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运转;光能板和usb分别通过充电电路电连接储能部用于为储能部充电,所述处理器通过一充电电路管理所述可充电池1022的充电过程。
120.以窗户为例,如图16所示,平移窗2一般由两个窗扇组成,分为前窗21(即靠近室外的窗扇)和后窗22(即靠近室内的窗扇),具体使用时,可以固定一窗扇而使另外一窗扇处于活动状态,该被固定的窗扇可以是前窗21也可以是后窗22,具体根据用户的需求而选择。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窗助推设备,以固定前窗21活动后窗22为例,使用过程说明如下:
121.a1、安装件20第四连接侧壁205的远离第三连接侧壁204的一侧面被固定安装于后窗22的预设工位(如图14所示),该预设工位位于后窗22的侧面窗框221的中部位置;其中,第三连接侧壁204和第四连接侧壁205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侧壁202和第二连接侧壁203连接,以通过至共同围合而形成所述安装位201;
122.a2、所述本体10扣合于所述安装件20后被设置于后窗22侧面窗框221的中部位置,以使得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与所述前窗21的玻璃211之间相抵接(如图30和图29所示);
123.a3、由于姿态调整件105的弹性作用,轮状构件103会施加朝向所述前窗21的玻璃211的正压力;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具体举例中,该正压力约为80n左右;
124.a4、控制电路1023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本体10上的开关按键所产生的电信号或者无线控制信号),开启首次工作:首先驱动电机1021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进而第一轴10211通过轴组件104将旋转扭矩传递至第二轴1031以带动轮状构件103转动,由于所述正压力的存在,轮状构件103将对前窗21的玻璃输出至少10n的摩擦力(具体而言,80n的正压力,0.6的摩擦系数将产生大约48n的摩擦力)以驱动后窗22朝向一个方向移动,直至移动到极限位置(例如完全关上或者完全打开的位置)后电机1021停止工作,接着控制电路1023将控制电机1021朝向另一个方向转动以带动后窗22朝向另一个方向运动到极限位置,期间控制电路1023统计运动到另一个方向的极限位置的完整行程,并将该行程作为窗户开合的最大行程,用于作为后续控制窗户开合比例的基准(例如接收到开窗50%的控制指令,将只会控制后窗22行驶该最大行程的一半)。
125.a5、在门窗助推设备工作期间(包括驱动状态和待机状态),光能板106将持续为可充电池1022充电,以保证电能供应。
126.a6、若持续一段时间光照不足导致光能板106没有为可充电池1022提供足够的电能供应,可以将本体10从安装件20上拆下并通过充电接口为可充电池1022充电。当充电完成后,再次将本体10安装到安装件20上,期间由于安装件20的位置固定不变,所以并不会因为本体10的拆卸后再次安装而影响轮状构件103与前窗玻璃之间的位置关系。
12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步骤对应的序号a1~a6不应理解为对各步骤执行顺序的限制,基于实际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各步骤的顺序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128.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光能板106具有充电电流小的特点,且光能板很多时候在室内使用的时候光强不够,充电电流比较小(例如ma级别的充电电流),但是这种小充电电流对于窗帘电机、门窗助推设备等待机时间远大于运行时间的室内设备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这类设备长时间都在待机充电,只有很少时间在运转,因此即使充电电流很小也能够满足一定的工作需求。但是仅仅采用光能板作为可充电池的充电源无法满足设备需快速充电时的场景需求,因此在光能充电的基础上增设有有线充电接口。而当光能充电与有线充电共用回路时,会导致光能板的微弱充电电流被充电回路的静态功耗损耗掉而导致光能板无法正常启动或者光能板有限的充电电流无法更多的用于可充电池的能量补充。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用于解决窗帘电机、门窗助推设备这类日常生活中待机时间远大于运转时长的室内设备的光能充电问题。具体地:
129.参阅图33所示,所述充电电路,至少包括:
130.有线充电部,其具有第一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一储能部供能;光能充电部,其适于经由一光能板为所述储能部供能;其中,所述光能充电部具有第二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传递至所述储能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不同。
131.所述光能板可以理解为例如单晶硅太阳能板、非晶硅太阳能板、多晶硅太阳能板等任一以光能作为能量源转化为电能使用的元件。所述有线充电部的电源经由市电转化而来,所述有线充电部的充电电流一般大于所述光能充电部的充电电流。
132.所述储能部可以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可充电池1022,具体可例如为锂电池、铅酸电池等。
133.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提供了有线充电与光能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且两种充电方式分别经过各自的充电电路为储能部充电,进而使得以光能板为充电源时,其充电回路能够绕开有线充电部的充电回路而单独为所述储能部供能,以便于光能板的微弱充电电流能够被充分利用为储能部充电。
13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静态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静态功耗。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静态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静态功耗至少1倍。所述静态功耗可以理解为电路运转本身所需要的功耗,例如后续实施例中的充电管理芯片lp4030h本身运转需要500ua左右的功耗。
135.一种举例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被配置为: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直接传递至所述储能部。其中,所述直接传递应该理解为光能板提供的充电电流大部分(例如80%以上)被用于储能部充电,其充电电路上不会有较大耗电元件,以防止光能板在外部光照环境不良时产生的微弱有限电流被充电回路损耗。
13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线充电部还包括usb接口;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以接入外部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储能部。进而,所述有线充电部通过usb接口外接电源的方式为所述储能部充电,以便于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充满储能部。
1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电路通过一充电管理芯片为所述储能部稳定地供能。稳定地供能应该理解为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储能部提供的电压处于一定的范围,以使得储能部能够被稳定的充电,延长储能部的寿命。
138.进一步地举例中,所述充电管理芯片采用lp4030h芯片,其具体实施电路如图34所示,其中usb接口的电源经vbus引脚接入lp4030h芯片的输入端,lp4030h的输出端经锂电池充电接口为可充电池1022供电;其中,charg用于连接处理器以便于处理器及时获知充电状态并作出相应反馈(例如当charg引脚监测到表征正在充电的电平时,处理器控制一发光件发出红色光以指示:当前设备正在充电;当charg引脚监测到表征充电完成的电平时,处理器控制一发光件发出绿色光以指示:当前设备充电完成),本电路的其它具体工作原理请参照图34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13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3所示,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处理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包括能够接通或者断开所述光能板与所述储能部之间的供电回路的一开关件;
140.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电连接所述开关件,并被设置为:
141.监测所述储能部的荷电量:当所述荷电量(即所述储能部存储的电量)低于第一指定阈值时打开所述开关件以接通所述供电回路;以及当所述荷电量高于第二指定阈值时关闭所述开关件以断开所述供电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指定阈值。所述处理器应该理解为任意可以实现数据分析判断处理的部件或者部件的组合。具体举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包括单片机、集成有mcu和rf的片上系统(例如蓝牙模组、wifi模组、zigbee模组等)或者分离元件组成的转换电路。
142.所述开关件选自场效应管、可控硅、晶闸管、三极管任意之一,或者,选自由场效应管、可控硅、晶闸管、三极管组成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子开关组合。一种举例中,所述开关件采用两个mos管所组成的电子开关组合,具体地,由图35所示的mos管q7和q8组成,pv_en引脚作为开关件的控制引脚连接至处理器。其中,接口x1用于电连接光能板106,进而第二充电回路由mos管q7、mos管q1、二极管d1依次电连接而组成。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mos管q1,阴
极电连接可充电池(即储能部)1022的充电接口vbat,用于防止光能较弱时电池电量向光能板方向倒灌。
143.进一步地,参阅图3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一电流采样电路,其被设置于所述光能板106与所述可充电池1022之间,用于对所述光能板106输出的电流进行采样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进而,所述处理器能够将获取的电流采样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并进行可视化的显示,使得用户能够实时掌控设备的电量情况。具体而言:
144.所述电流采样电路经一差分放大器采集所述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的电压放大后进一步通过一mos管转换为电流信号,进而通过一电阻器将该电流信号再转换为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所述控制装置。如图35所示,r6作为采样电阻,同向比例放大器u20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3连接至r6的一端,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4连接至r6的另一端,以对r6两端的电压进行采样,其中r23和r24被作为放大倍数调节电阻被设置。u20的输出端通过一p型mos管q6输出采样信号pv_cur至处理器的adc检测端口。
14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般芯片的adc参考点为地gnd,而采样电阻r6不是直接接地,所以u20采集的r6两端的电压不能直接给处理器使用,因此将传统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的放大电阻改进了图35中的p型mos管q6。使用时,将r6两端的电压采集后的差分信号放大后作为q6的驱动电压,让q6工作在线性区,将电压信号转换电流信号,再通过电阻r26将电流信号转换成最终处理器可用的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参考电平为gnd,与处理器的adc检测端口参考电平一致,可以直接被处理器的adc端口读取。进而,基于图35所示的电路,最终输出给处理器的电压为:其中,i为流过r6的电流。此外,由于运算放大器u20的供电电源取自光能板,为防止其他电路干扰到差分信号,通过二极管d1与可充电池1022进行隔离,防止没光的时候可充电池1022电流倒灌以减小待机功耗。当阳光太强导致光能板输出供电电压过高时,齐纳二极管d7起钳位作用,将u20两端电压钳位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剩余电压由电阻r25进行分压。
146.需要说明的是,采样电阻r6串联在光能板为电池供电的主电路中,由于r6有限流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阻r6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充电电流受到限制,降低太阳能板的充电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流采样电路中引入第二开关元件与采样电阻r6并联,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控制采样电阻r6是否接入光能板为可充电池供电的主电路。具体地,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一采样电阻和一第二开关元件,所述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并联后设置在所述光能板和所述电池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且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被接通时,短路所述采样电阻。进而,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开关元件,使得在不需要进行电流采样时采样电阻被短路,以降低采样电阻的能耗,进而降低整体功耗。
147.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元件采用如图35所示的q1和q3所组成的电子开关组合,具体地,p型mos管q1和n型mos管q3共同组成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其中,q1的s极电连接至r6的一端和光能板,d极电连接至r6的另一端,g极电连接至q3的d极。q3的d极通过一限流电阻r7连接至光能板,g极电连接处理器以作为受控端pv,s极接地。实际工作时,处理器通过pv节点输出高电平,此时q3和q1导通,q1导通就导致采样电阻r6被短接,此时电流直接流过q1和d1,最终流向可充电池1022,此时电路中不会再有采样电阻r6阻碍充电电流。当需要采样光
能板106的充电电流时,处理器控制pv节点输出低电平,此时q3断开,q1的栅极变为高电平,所以q1也会断开,此时光能板106的充电电流只能流过采样电阻r6,在采样电阻r6两端形成电压差,经过u20放大后转换成adc信号pv_cur,处理器读取该信号即可算出流经采样电阻r6的电流值i(具体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148.进而,基于本实施例,所述储能部存储的电量由处理器以软件的方式进行监控,减少硬件元件数量;当储能部的荷电量到达第二指定阈值时终止光能板的充电,以防止外部光照环境很好时太阳能板持续在储能部的满电量附近为储能部充电造成储能部的浮充而影响储能部的寿命。当储能部的荷电量低于第一指定阈值时接通光能板的充电,且第一指定阈值与第二指定阈值不相等(例如第一指定阈值为储能部百分之80的荷电量,第二指定阈值为储能部百分之95的荷电量,则二者之间具有百分之15的差值),以防止光能板的充电回路在某一点值附近反复切断和导通而导致光能板损坏。
149.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可理解为所述充电电路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效果等的描述,进而所述充电方法的实施例中涉及的特征及其原理和效果均可以参照上述充电电路的实施例中的相关记载进行理解。具体而言,所述充电方法至少包括步骤:
150.s1、当利用有线电源为储能部供能时,基于第一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
151.s2、当利用光能板为储能部供能时,基于第二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
152.第一充电电路不同于第二充电电路。
15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154.s3、监测储能部的荷电状态:
155.当所述荷电量低于第一指定阈值时接通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以及
156.当所述荷电量高于第二指定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充电电路;
157.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指定阈值。
15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s1中,基于第一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具体包括:通过一充电管理芯片为所述储能部稳定地供能;
159.步骤s2中,基于第二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具体包括: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直接传递至所述储能部。
160.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中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具体地,所述用电设备的类型和领域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具体而言,可例如为电动窗帘电机、门窗助推设备等室内可充电的用电设备。
161.参阅图3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设备,其中包括:
162.壳体101,其具有内部空间1011,并设置有通往内部空间1011的开口1012;
163.动力部102,其被限定在所述内部空间1011,用于提供旋转输入;
164.轮状构件103,其部分部位从所述开口1012凸出自所述壳体101的外表面,以对外提供旋转输出;其中所述轮状构件103限定一感测部1034,所述感测部1034被设置为跟随所述轮状构件103旋转;和
165.传感部1035,所述传感部1035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旋转;以及
166.产生对应于所述感测部1035的旋转运动的运动信号;
167.处理器,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所述运动信号以监测所述轮状构件103的运动状态。
所述运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转速、方向、行程等。
168.进而,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以转动的方式输出驱动目标门或者窗进行运动的驱动力,不用对目标门窗进行大规模改装(例如安装链条、皮带轨道等)即可以实现驱动其运动的目的,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的操作部件,也就是所述的轮状构件103能够经由所述开口凸于壳体,进而能够通过摩擦门或者窗的玻璃进行旋转输出,使得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降低安装难度。此外,轮状构件103限定有感测部1034,用于处理器监测轮状构件103的运动状态,能够实现门窗助推设备的速度、行程的更加精准的识别和控制。
16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感测部1034与所述传感部1035相对设置,在所述感测部1034旋转过程中,所述传感部1035与所述感测部1034之间的感应参数发生变化,所述感应参数用于生成所述运动信号;其中,在所述感测部1034旋转至任意位置时,所述感测部1034与所述传感部1035均处于非接触状态,以防止在运动状态监测的过程中影响轮状构件103的运转,导致功耗增大。
17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7所示,所述感测部1034具有一沿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周向设置的环状构件(具体而言,可例如磁环),该环状构件被充磁成均匀的多个磁极且不同磁极间隔设置;
171.所述传感部1035包括至少两个霍尔传感器(如图11中第四固定片10410的靠近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一侧设置有承载有所述霍尔传感器的电路板,用于监测所述环状构件1034),各霍尔传感器被靠近于所述环状构件呈一定角度设置。
172.本实施例采用霍尔传感器进行状态监测,相较于光电开关、碰撞开关、中控编码器等具备无光、无声、安装占位小的优点。
17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霍尔传感器被设置为检测到n极和s极之一时输出高电平,检测到n极和s极另一时输出低电平;相邻两个霍尔传感器之间的角度为β,所述环状构件中每个磁极所占的角度为γ,则β和γ共同被配置为:β/γ=m,其中m为大于1的非整数,以使得当相邻两个霍尔传感器中的一个霍尔传感器输出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时,另一霍尔传感器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以便于所述处理器基于两个霍尔传感器的相位差进行运动状态的判断。
17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旋转速度为t秒每圈,所述环状构件103具有n对磁极,所述霍尔传感器具有间隔存在的工作时间t1和休息时间t2,则有约束关系:t≥n
×
(t1+t2)。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所述霍尔传感器并非实时处于检测状态,而是在一个周期内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降低霍尔传感器的功耗,提升产品的待机时长,且t≥n
×
(t1+t2)能够提高霍尔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以防止磁极被漏检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其中,轮状构件103的旋转速度至关重要,过慢可能影响用户体验,过快可能损坏门窗,经过大量创造性试验,本实施例将轮状构件103的旋转速度t设置为1s每圈,以提供一个合适的门窗开合速度。
17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
176.至少一个无线网络接口;
177.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
178.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无线网络接口耦接,并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所述指
令使得所述处理器:
179.经由所述无线网络接口与一移动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并调用无线通信配置模式以用于经由所述移动电子设备配置所述门窗助推设备;
180.基于所确定的配置信息,使显示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上的视图被改变。
181.进而,基于该实施例,能够基于门窗助推设备安装的方向来自动更新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使之匹配具体的安装方向。例如平移窗由前窗和后窗组成,而门窗助推设备可以安装于前窗也可以安装于后窗,而基于上述使用原理,安装于前窗和安装于后窗时的安装方向是不同的,即驱动窗户开合时轮状构件103的转动方向是有区别的,因此当用户基于图像用户界面选定与实际安装方向相同的操作后,将自动更新对应的控制界面,以便于后期用户更加便捷的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控制和观察门窗助推设备的工作情况。
18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旋转输入而更新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上的视图;所述更新包括:使所述视图以所确定的速率在所确定的方向上被拖动,且其拖动速度与轮状构件103的转动速度相对应,以模拟所述门窗的开合过程。进而,用户能够基于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app)的界面实时观察门窗的开合情况,且通过界面控制门窗的开合比例更加直观便捷。
18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若监测到所述轮状构件103被门窗带动而朝着某一方向的运动指定行程,则控制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轮状构件103朝着该方向继续运动到设定的极限位置,以实现所述门窗助推设备手拉随动的功能。例如手动拉动窗户向闭合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门窗助推设备能够自动驱动窗户闭合;手动拉动窗户向打开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门窗助推设备能够自动驱动窗户打开。
18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监测到所述轮状构件103带动所述门窗朝着某一方向运动到靠近设定的极限位置指定距离时降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转速,并以降低后的转速继续带动所述门窗运动到所述极限位置,以实现所述门窗助推设备末端减速的功能,降低夹手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
185.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致感件50以及本体10,其中,所述动力部102、轮状构件103、传感部1035以及处理器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01而行程所述本体10,具体地,所述本体10的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186.所述致感件50,其适于被设置在所述门窗的目标位置,并能够和所述本体10中设置的感应件(图未示)形成相互感应的传感器,以使得所述本体10在所述感应件感应到所述致感件50时调整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运行速度、位置、方向至少之一。进而,基于所述致感件50被设置的具体位置的不同,所述本体10能够基于所述感应件实现不同位置和/或状态的调整。其中,所述轮状构件103、所述动力部102、所述传感部1035以及所述处理器设置于所述壳体101而行程所述本体10,所述本体10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进行理解,相同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18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感应件在图中并未示出,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部,所述感应件和所述致感件50的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记载进行理解。具体而言,其可以基于所述致感件50的具体实施方式来适应性的调整自身于本体10内部的设置姿态;举例来说,当所述致感件50被实施为磁铁时,所述感应件可实施为设置于本体10内部的霍尔传感器,当本体运动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将感应到永磁体辐射的磁场以确定
到达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18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极限位置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于门窗的致感件50来设定,并由设置于本体的感应件来识别。具体来说,当所述第一位置为门窗完全打开时对应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门窗完全关闭时对应的极限位置时,所述极限位置可以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来实现。以平移窗2为应用场景举例来说:
189.所述致感件50有两个,并用于沿所述本体在所述平移窗2的活动方向间隔地设于所述前窗的两端(如图38所示)。即所述第一位置为平移窗完全打开时致感件50对应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窗户完全关闭时致感件50对应的极限位置。平移窗2的两个窗扇中后窗22固定,前窗21活动进行开合运动,所述本体10被设置为:
190.通过感应件监测致感件50以监测轮状构件103的运动状态,若其被前窗21带动朝着打开或者关闭的方向运动指定行程(即非本体本身的驱动而造成的轮状构件103的运动),则代表前窗21有被手动开合的趋势,进而控制所述轮状构件103继续驱动前窗21打开或者关闭,并通过感应件实时监测对应极限位置,当识别到对应的致感件50时判定为到达打开或者关闭的极限位置而停止驱动。
191.监测平移窗的前窗21的开合行程,当其打开或者关闭到距离设定的极限位置指定距离时降低轮状构件103的转速以达到末端减速效果。其中,该极限位置的预判可通过本体10本地存储的最大打开阈度来实现,例如当判定为距离最大打开阈度5cm时为到达设定的打开位置的极限位置而开始减速。本体10将在驱动前窗21运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一,并在继续运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的时候计量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总的距离,并以此作为所述平移窗2的最大打开阈度,进而存储该距离,并作为后续开合度控制的参照基准。且在后续每完成一次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完整驱动时更新存储的最大打开阈度,以防止监测精度等微小误差的累积而导致行程监测不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门窗可以为带有自动落锁和解锁功能的智能门窗,进而,当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带动门窗运动到关闭的极限位置时,可以自动落锁;当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带动门窗由关闭逐渐打开时,可以先自动解锁,再驱动门窗打开。智能门窗可以和门窗助推设备进行智能联动以确定各自的执行时序,实现更好的用户智能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感应件和所述致感件50也可以被设置为光电对管、碰撞开关等形态的传感器,亦可以被设置为分离于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而存在的分体形式的传感器,并且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将极限位置的信息通知门窗助推设备。一种举例中,所述致感件50和所述感应件被设置为门磁传感器,在达到极限位置时,门磁传感器发射出无线信号给门窗助推设备,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更加灵活的布置极限位置对应的传感器,满足更多场景的需求。
192.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感应件,而是通过门窗助推设备内部的电机运行电流来检测极限位置,当到达极限位置时,电机因为堵转会产生较正常运转更大的电流,通过该电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极限位置。当然实际应用中,门窗遇到其他外力(例如人体的阻拦、卡涩等),也会使电机运行的电流加大,究竟电流增大是因为运行过程中的其他外力阻拦,还是运行到了极限位置,可以由传感部和感测部测量出的运动轨迹做进一步判断。
193.参阅图3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系统,其中,该门窗助推系统包括平移门或者平移窗2,以及被设置于平移门或者平移窗上的门窗助推设备1;所述门
窗助推设备1为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1。所述门窗助推设备1用于驱动平阴门或者平移窗2进行移动。
19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对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9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即,在后(记载于文本的先后顺序)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应该包括记载于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记载于该实施例之前的所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电路,其中包括:有线充电部,其具有第一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一储能部供能;和光能充电部,其适于经由一光能板为所述储能部供能;其中,所述光能充电部具有第二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传递至所述储能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静态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静态功耗至少1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被配置为: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直接传递至所述储能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有线充电部还包括usb接口;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以接入外部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储能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通过一充电管理芯片为所述储能部稳定地供能。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处理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包括能够接通或者断开所述光能板与所述储能部之间的供电回路的一开关件;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电连接所述开关件,并被设置为:监测所述储能部的荷电量:当所述荷电量低于第一指定阈值时打开所述开关件以接通所述供电回路;以及当所述荷电量高于第二指定阈值时关闭所述开关件以断开所述供电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指定阈值。7.一种充电方法,其中包括:当利用有线电源为储能部供能时,基于第一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当利用光能板为储能部供能时,基于第二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第一充电电路不同于第二充电电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方法,其中还包括:监测储能部的荷电状态:当所述荷电量低于第一指定阈值时接通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以及当所述荷电量高于第二指定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指定阈值。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方法,其中,基于第一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具体包括:通过一充电管理芯片为所述储能部稳定地供能;基于第二充电电路进行电能传递,具体包括: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直接传递至所述储能部。10.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的用电设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用电设备,其中包括:有线充电部,其具有第一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一储能部供能;光能充电部,其适于经由一光能板为所述储能部供能;其中,所述光能充电部具有第二充电电路,以适于:经由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光能板提供的电能传递至所述储能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不同。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不同。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不同。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