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91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淡水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淡水资源有限,因此如何将海水淡化为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已成为重大课题。
3.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对海水进行加热,以使得海水中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从而实现海水中的水分与盐分的分离,最后再对水蒸气冷却以获得淡水。
4.但是,在对海水进行加热时,一般是利用电进行加热的,因此会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用于解决海水淡化过程中耗电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反应装置、第一导热件、第一泵体、箱体、发热元器件、第二导热件、第二泵体以及第一换热器。反应装置内部具有反应腔,反应装置上开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第一导热件包括加热通道,加热通道的出口端与进口连通,加热通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海水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流动。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发热元器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导热件内部形成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水源连通,第二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第二泵体用于驱动导热通道内的液体流动。第一换热器的进液端与导热通道的出液端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导热件接触。
7.本技术中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由于第二导热件能够吸收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因此热量能够传导至导热通道内的水中,以使得自导热通道流出的水为高温水。
8.而又由于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与导热通道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导热件接触,因此当外部的海水通过第一导热件向反应腔内流动时,导热通道内的高温水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一导热件内的海水中,以实现对海水的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海水中的部分水分会转化为水蒸气,而海水中的另一部分水分则会携带大量盐分以形成盐水,然后盐水和水蒸气均会进入反应腔内,此时水蒸气能够直接或者转化为液态水通过淡水出口排出,而盐水则会通过盐水出口排出,以此实现海水淡化,以制备获得淡水。
9.由于本技术中,在加热海水时,是利用了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废热,因此相比于电能来说能够节约能源。而且由于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可以实现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包括第一导热壁板。第二导热件包括第二导热壁板,第一导热壁板与第二导热壁板接触。
11.利用第一导热壁板和第二导热壁板作为导热媒介,以使得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件内的水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热壁板位于第一导热壁板的上方。
13.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因此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会向第一导热壁板所在的位置流动,以使得第一导热壁板更好的吸收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更好的将第一导热壁板上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壁板上,以更加有利于对第一导热件内的水加热。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
15.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会散发至容纳腔内,由于第二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因此空气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导热件内的水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热通道内液体的实际温度值,第二泵体根据实际温度值开启或者关闭。
17.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精准的监控导热通道内液体的温度,从而使得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的水温保持合适,能够更好的对第一导热件内的海水加热,进而实现海水淡化。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管,导热管内形成有子通道,子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海水连通,子通道的出液端与进口连通,导热管贯穿第一换热器,多个子通道形成加热通道。
19.通过设置多个导热管,利用多个导热管输送海水,由于多个导热管贯穿第一换热器,因此第一换热器能够充分的与导热管接触,如此可以提高对导热管内的海水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冷却装置、汽水分离板和接水盘。反应腔开设于反应釜上,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开设于反应釜上。冷却装置设置于反应腔内,且能够与进入反应腔内的水蒸气接触。汽水分离板设置于反应腔内,且设置于进口处。接水盘设置于反应腔内,且位于冷却装置的下方,用于盛接自冷却装置上滴落的淡水,并将淡水引导至淡水出口。
21.通过上述设置,水蒸气和盐水在进入反应腔后,首先会经过汽水分离板,汽水分离板可以阻止盐水继续上升,并将水蒸气中可能存在的少量盐水过滤除去,以使得盐水通过盐水出口排出,而水蒸气则会通过汽水分离板并与上方的冷却装置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淡水,淡水进而滴落至下方的接水盘上,并被引导至淡水出口处,以此实现海水的淡化。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进液端用于与低温液体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液端与反应腔的外部连通。
23.利用第二换热器对进入反应腔内的水蒸气冷却,以使得水蒸气液化为淡水。由于第二换热器利用的是外部的水对水蒸气进行冷却的,因此相比于其它冷却装置更加简单、方便、节能。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包括进水管、排水管、第三泵体和连接管,进水管的进水端用于与海水连通,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加热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泵体设置于进水管上。排水管的进水端与盐水出口连通。第三泵体设置于排水管上。连接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管连通,且连接管的进水端位于第一泵体与进水管的出
水端之间,连接管的出水端与排水管连通,且连接管的出水端位于第三泵体与排水管的进水端之间。
25.通过设置连接管,使得一部分海水能够通过连接管进入排水管内,以对排水管以及第三泵体进行冲洗,避免盐渍堵塞排水管和第三泵体。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排气管和真空泵,排气管的进气端与反应腔连通,排气管的出气端与反应腔外部连通。真空泵用于驱动排气管内的气体流动。
27.通过设置排气管和真空泵,以排出反应腔内的气体,使得反应腔处于真空状态,如此即使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温度较低,并未沸腾,但是当海水进入反应腔内后,由于反应腔真空的状态,可以使得海水的沸点降低,以此使得海水沸腾、气化,如此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加热温度,使得海水淡化更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另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又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1-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1-反应装置;11a-反应腔;11b-进口;11c-淡水出口;11d-盐水出口;111-反应釜;112-冷却装置;1121-第二换热器;113-汽水分离板;114-接水盘;12-第一导热件;12a-加热通道;121-导热管;121a-子通道;13-第一泵体;14-排气管;15-真空泵;16-导水管;161-水泵;162-集水容器;17-进水管;18-水上平台;19-排水管;20-第三泵体;21-连接管;22-箱体;22a-容纳腔;221-第一导热壁板;23-发热元器件;24-第二导热件;24a-导热通道;241-第二导热壁板;25-第二泵体;26-第一换热器;27-温度传感器;28-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技术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44.目前,淡水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淡水资源有限,因此如何将海水淡化为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已成为重大课题。
45.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其包括反应装置11、第一导热件12、第一泵体13以及热源。反应装置11内部具有反应腔11a,反应装置11上开设有与反应腔11a连通的进口11b、淡水出口11c和盐水出口11d。第一导热件12包括加热通道12a,加热通道12a的出口端与进口11b连通,加热通道12a的进口端用于与海水连通。第一泵体13用于驱动加热通道12a内的海水流动。热源用于对第一导热件12加热。
46.通过上述设置,在进行海水淡化时,启动第一泵体13,使得外部的海水经过加热通道12a向反应腔11a内流动,由于热源能够加热第一导热件12,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第一导热件12内的海水中的部分水分会转化为水蒸气,而海水中的另一部分水分则会携带大量盐分以形成盐水,然后盐水和水蒸气均会进入反应腔11a内,此时水蒸气能够直接或者转化为液态水通过淡水出口11c排出,而盐水则会通过盐水出口11d排出,以此实现海水淡化,以制备获得淡水。
47.能够理解的是,盐水出口11d和淡水出口11c的位置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以确保水蒸气或者水蒸气液化后的淡水能够通过淡水出口11c排出至反应腔11a外部。
48.同时确保盐水能够通过盐水出口11d排出至反应腔11a外部。例如使得进口11b的位置高于盐水出口11d的位置,以使得盐水能够通过盐水出口11d排出。
49.示例性地,第一导热件12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铝等,铜、铝的导热性能较好,且价格便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11的具体结构,该反应装置11包括反应釜111、冷却装置112、汽水分离板113和接水盘114,反应腔11a开设于反应釜111上,进口11b、淡水出口11c和盐水出口11d开设于反应釜111上。冷却装置112设置于反应腔11a内,且能够与进入反应腔11a内的水蒸气接触。汽水分离板113设置于反应腔11a内,且设置于进口11b处。接水盘114设置于反应腔11a内,且位于冷却装置112的下方,用于盛接自冷却装置112上滴落的淡水,并将淡水引导至淡水出口11c。
51.通过上述设置,水蒸气和盐水在进入反应腔11a后,首先会经过汽水分离板113,汽水分离板113可以阻止盐水继续上升,并将水蒸气中可能存在的少量盐水过滤除去,以使得盐水通过盐水出口11d排出,而水蒸气则会穿过汽水分离板113并与上方的冷却装置112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淡水,淡水进而滴落至下方的接水盘114上,并被引导至淡水出口11c处,以此实现海水的淡化。
52.能够理解的是,接水盘114上应具有接水槽,接水槽用于盛接自冷却装置112上滴落的淡水。
53.需要解释的是,汽水分离板113是指水不能够穿过,而水蒸气能够穿过的装置。
5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应装置11也可以仅仅包括反应釜111和汽水分离板113。如此在水蒸气和盐水在进入反应腔11a后,首先会经过汽水分离板113,汽水分离板113可以阻止盐水继续上升,并将水蒸气中可能存在的少量盐水过滤除去,以使得盐水通过盐水出口11d排出,而水蒸气则会穿过汽水分离板113流动至淡水出口11c处,并最终排出至反应釜111外,然后后续再通过其它设备对水蒸气进行收集和液化,以获得淡水。
55.为了将接水盘114上的淡水导出至反应腔11a外,如图2所示,本技术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导水管16、水泵161以及集水容器162,导水管16的进水端与接水槽连通,导水管16的出水端与反应腔11a外连通。水泵161设置于导水管16上。使得导水管16的出水端与集水容器162连通。
56.如此一来,在启动水泵161后,接水槽内的淡水能够通过导水管16排出至集水容器162内,以此实现淡水的收集,以便于淡水的后续利用。
57.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冷却装置112可以包括第二换热器1121,第二换热器1121的进液端用于与低温液体连通,第二换热器1121的出液端与反应腔11a的外部连通。
58.如此一来,当低温液体通过第二换热器1121时,第二换热器1121的温度较低,如此当水蒸气与温度较高的第二换热器1121接触后,水蒸气会液化为淡水,并附着在第二换热器1121上,进而自第二换热器1121上滴落至其下方的接水盘114上,以此实现水蒸气的液化,实现淡水的收集。
59.其中,上述低温液体可以是外部的海水,如此可以利用自然冷源使水蒸气液化,降低成本。或者上述低温液体也可以是冷媒。
60.在另一些示例中,上述冷却装置112还可以包括热管,热管的蒸发端位于反应腔11a内,并能够与水蒸气接触,热管的冷凝端位于反应腔11a外,并能够被冷源降温。例如可以设置散热翅片,使得散热翅片与热管的冷凝端接触,以利用散热翅片对热管的冷凝段散热。
61.通过设置热管,热量能够在热管的蒸发端和热管的冷凝端之间循环传递,以此对水蒸气降温,使其液化。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排气管14和真空泵15,排气管14的进气端与反应腔11a连通,排气管14的出气端与反应腔11a外部连通。真空泵15用于驱动排气管14内的气体流动。
63.通过上述设置,在启动真空泵15后,真空泵15能够将反应腔11a内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反应腔11a处于真空状态,如此即使加热通道12a内的海水温度较低,并未沸腾,但是当海水进入反应腔11a内后,由于反应腔11a处于真空的状态,因此可以使得海水的沸点降低,以使得海水沸腾、气化,如此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加热温度,使得海水淡化更容易实现。
64.其中,在利用真空泵15排出反应腔11a内的气体后,可以使得反应腔11a内的真空度达到90%~94%,例如,真空度可以是90%、91%、92%、93%、94%等。如此可以使得海水的沸点降低到35℃~45℃之间,例如可以是35℃、36℃、37℃、38℃、40℃、45℃等。
6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海水输送至加热通道12a内,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进水管17,进水管17的进水端用于与海水连通,进水管17的出水端与加热通道12a的进口11b端连通,第一泵体13设置于进水管17上。
66.如此一来,在启动第一泵体13后,可以利用进水管17将海水引导至加热通道12a内,进水管17的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如此可以便于第一导热件12和反应装置11的布局设置。
6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抽取海水,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水上平台18,将水上平台18设置于海水的水面上,并将反应装置11等设置于水上平台18上。
68.通过将反应装置11等设置于水上平台18上,可以使得反应装置11距离海水较近,从而便于利用进水管17将海水抽入至反应装置11内。如此可以简化管路的布置。
69.其中,为了使得水上平台18能够处于水面上,可以是在水上平台18的底部设置多根支撑柱,使得支撑柱的一端与水上平台18的底部连接,使得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水底连接,以此使得水上平台18悬浮在水面上。
70.或者,为了使得水上平台18能够处于水面上,也可以是将水上平台18设置为悬浮材料,使得水上平台18直接悬浮在水面上。
7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反应腔11a内的盐水排出,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排水管19和第三泵体20,排水管19的进水端与盐水出口11d连通,第三泵体20用于驱动排水管19内的液体流动。
72.通过设置排水管19和第三泵体20,在排出盐水时,启动第三泵体,以利用排水管19将反应腔11a内的盐水排出至反应腔11a外部。由于排水管19的存在,因此可以利用排水管19将盐水排出至任何合适的地方,如此可以便于反应装置11的布局设置。
73.例如,可以将盐水排出至外部的收集箱内以实现盐水收集,如此可以便于后续对盐水进行处理,以获得食盐。
74.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连接管21,连接管21的进水端与进水管17连通,连接管21的进水端位于第一泵体13与进水管17出水端之间,连接管21的出水端与排水管19连通,连接管21的出水端位于排水管
19的进水端与第三泵体20之间。
75.通过上述设置,在利用排水管19和第三泵体20排出盐水后,再启动第一泵体13,如此进水管17内的一部分海水会通过连接管21进入排水管19内,以对排水管19以及第三泵体20进行冲洗,如此可以避免盐渍堵塞排水管19以及第三泵体20,可以保证排水管19和第三泵体20正常工作,顺利排出盐水。
76.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对第一导热件12的加热,即提供热源,一般会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对第一导热件12进行加热,但是如此会浪费电能。
77.基于此,如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箱体22、发热元器件23、第二导热件24、第二泵体25以及第一换热器26。箱体22内部具有容纳腔22a。发热元器件23设置于容纳腔22a内。第二导热件24内部形成有导热通道24a,导热通道24a的进液端用于与水源连通,第二导热件24用于吸收发热元器件23所散发的热量。第二泵体25用于驱动导热通道24a内的液体流动。第一换热器26的进液端与导热通道24a的出液端连通,第一换热器26的出液端与海水连通,第一换热器26与第一导热件12接触。
78.如此一来,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导热件24上,进而传导至导热通道24a内的水中,以使得自导热通道24a流出的水为高温水。
79.而又由于第一换热器26的进液口与导热通道24a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换热器26与第一导热件12接触,因此当外部的海水通过第一导热件12向反应腔11a内流动时,导热通道24a内的高温水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一导热件12内的海水中,以实现对海水的加热。
80.由于本技术中,在加热海水时,利用了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废热,因此相比于电能来说能够节约能源。而且由于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因此可以实现对发热元器件23的散热。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热件12包括多个导热管121,导热管121内形成有子通道121a,子通道121a的进液端用于与海水连通,子通道121a的出液端与进口11b连通,导热管121贯穿第一换热器26,且导热管121的外壁与第一换热器26接触,多个子通道121a形成加热通道12a。
82.通过设置多个导热管121,利用多个导热管121输送海水,由于多个导热管121贯穿第一换热器26,因此第一换热器26能够充分的与导热管121接触,如此可以提高对导热管121内的海水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
83.且由于导热管121的数量增多,因此在不降低加热通道12a的流量的前提下,可以将每一个导热管121的管径设置的较小,即将每一个导热管121设置的较细,如此可以使得每一个导热管121内的水流量减小,如此可以更好的对导热管121内的水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果,便于海水气化。
84.其中,导热管12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环形、方框形等规则的形状,或者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
85.另外,导热管121可以设置8个、9个、10个等等。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86.或者,第一导热件12也可以仅仅包括一个导热管121,使得导热管121直接与第一换热器26的表面接触,从而实现热量的传导。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7用于检测导热通道24a内液体的实际温度值,第二泵
体25根据实际温度值开启或者关闭。
88.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27,精准的监控导热通道24a内液体的温度,从而使得进入第一换热器26内的水温保持合适,能够更好的对第一导热件12内的海水加热,进而实现海水淡化。
89.能够理解的是,在初始阶段,导热通道24a内应存在一定量的水,后续再根据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温度启动或者关闭第二泵体25。
90.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泵体25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地,使得第二泵体25与控制器电连接,并使得温度传感器27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得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实际温度值控制第二泵体25的启动或者关闭。
91.或者,也可以设置温度显示仪表,将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实际温度值显示在温度显示仪表上,然后人工读取实际温度值,再通过手动控制第二泵体25的开启或者关闭。
92.在一些示例中,在实际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第二泵体25启动,在实际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第二泵体25关闭,使得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通道24a内的水中。
93.如此可以保证进入第一换热器26内的水的温度合适,从而能够对第一导热件12内的海水进行充分的加热,以使得海水气化,进而实现海水淡化。
94.示例性地,预设温度值可以在50℃~70℃之间,例如可以是50℃、55℃、60℃或者70℃。当然预设温度也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的数值。
95.能够理解的是,预设温度值的大小应根据反应釜111内的真空度的高低进行设置,反应釜111内的真空度越高,海水的沸点越低,因此可以适当降低预设温度值。相反的,反应釜111内的真空度越低,海水的沸点越高,因此需要提高预设温度值。
96.示例性地,可以将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导热通道24a内,从而检测导热通道24a内的液体的实际温度值。或者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导热通道24a外,以检测导热通道24a内液体的实际温度值。
9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导热件24内,如图8所示,上述箱体22包括第一导热壁板221。第二导热件24包括第二导热壁板241,第一导热壁板221与第二导热壁板241接触,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壁板221传导至第二导热壁板241。
98.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导热壁板221和第二导热壁板241可以作为导热媒介,当发热元器件23散发热量时,热量会散发至容纳腔22a内的空气中,进而传导至第一导热壁板221上,然后再通过第一导热壁板221传导至第二导热壁板241上,进而进入导热通道24a内,以此将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通道24a内,以实现对导热通道24a内液体的加热。
99.例如,第一导热壁板221和第二导热壁板24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铝等,铜、铝的导热性能较好,且价格便宜。
100.在此种情况下,将第二导热件24除了第二导热壁板241之外的壁板设置为保温壁板,如此可以避免第二导热件24内水中的热量散失,能够使得更多的热量通过第一换热器26传导至第一导热件12上,以此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101.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导热壁板221与第二导热壁板241具有充足的接触面
积,可以使得第一导热壁板221与第二导热壁板241正对,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导热壁板221与第二导热壁板241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提高第一导热壁板221与第二导热壁板241之间的导热效率。
102.当然,第一导热壁板221和第二导热壁板241也可以不完全接触。
103.示例性地,第一导热壁板221整体可以为平直板,如此可以便于第一导热壁板221的加工。或者,第一导热壁板221也可以是弯曲板。
104.同理,第二导热壁板241也可以为平直板,如此可以便于第二导热壁板241的加工。或者,第二导热壁板241也可以是弯曲板。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导热壁板241位于第一导热壁板221的上方。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因此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会向第一导热壁板221所在的位置流动,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导热壁板221更好的吸收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更好的将第一导热壁板221上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壁板241上,以更加有利于对导热通道24a内的水进行加热。
10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导热件24位于容纳腔22a内。如此一来,当发热元器件23所产生热量散发至容纳腔22a内后,容纳腔22a内的热空气会直接与第二导热件24接触,以使得热空气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导热件24内的水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发电系统还包括过滤器28,过滤器28设置于导热通道24a的进水口处,用于对进入导热通道24a内的液体进行过滤。
108.如此一来,可以避免杂质进入导热通道24a内,从而使得导热通道24a内的水能够保持洁净,避免导热通道24a堵塞,以确保导热通道24a内的水能够顺利进入第一换热器26内,从而顺利的将水中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件12内,以对加热通道12a内的海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海水淡化的正常实现。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内部具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装置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第一导热件,包括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加热通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海水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流动;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发热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第二导热件,内部形成有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二导热件用于吸收所述发热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第二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导热通道内的液体流动;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液端与所述导热通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导热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导热壁板;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第二导热壁板,所述第一导热壁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壁板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壁板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通道内液体的实际温度值,所述第二泵体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值开启或者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形成有子通道,所述子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海水连通,所述子通道的出液端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导热管贯穿所述第一换热器,多个所述子通道形成所述加热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腔开设于所述反应釜上,所述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开设于所述反应釜上;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腔内,且能够与进入所述反应腔内的水蒸气接触;汽水分离板,设置于所述反应腔内,且设置于所述进口处;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反应腔内,且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用于盛接自所述冷却装置上滴落的淡水,并将淡水引导至所述淡水出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液端用于与低温液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反应腔的外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用于与海水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加热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泵体设置于进水管上;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盐水出口连通;第三泵体,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且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之间,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且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三泵体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反应腔外部连通;真空泵,用于驱动所述排气管内的气体流动。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海水淡化系统,涉及海水淡水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海水淡化过程中耗电的问题。反应装置内部具有反应腔,反应装置上开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进口、淡水出口和盐水出口。第一导热件包括加热通道,加热通道的出口端与进口连通,加热通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海水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加热通道内的海水流动。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发热元器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导热件内部形成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进液端用于与水源连通,第二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第二泵体用于驱动导热通道内的液体流动。第一换热器的进液端与导热通道的出液端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导热件接触。本申请用于制备淡水。本申请用于制备淡水。本申请用于制备淡水。


技术研发人员:高娅楠 王喆 韩喆 杨逸 徐菁 王志伟 汪旭 袁蓉 刘馨 孙宝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