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装置及3D打印设备与流程

未命名 09-24 阅读:84 评论:0

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装置及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1.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中框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装置及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2.显示模组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图像显示功能的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显示模组包括玻璃盖板、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等部件,其本身比较脆弱,很容易因为外部的冲击而损坏,因此需要为显示模组设置中框,通过中框来保护显示模组。
3.现有的中框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
4.第一种:先通过模具将中框注塑成型,然后将中框与显示模组进行卡接。这种方式制作得到的中框,其实际尺寸可能与显示模组的尺寸有偏差,使得中框不能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进而导致中框的防水、防尘及支撑保护效果不佳。且不同尺寸的显示模组需要使用不同的中框模具,使得中框制作成本较高。
5.第二种:先将模具设置在显示模组上,然后通过模具直接将中框注塑在显示模组上。这种中框制作方式,模具有可能会对显示模组产生挤压,导致显示模组变形受损。另外,同样的,不同尺寸的显示模组需要使用不同的中框模具,使得中框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装置及3d打印设备,采用3d打印设备打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的方式制作中框,使得制作得到的中框能够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且在中框制作过程中不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
7.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8.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所述中框,所述中框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
10.基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
11.基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
12.固化所述第一中框体、所述第二中框体、所述第三中框体以形成所述中框。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围绕且不贴合所述显示模组的主体周侧设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重合;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距离基板边侧的水平距离为s1,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距离所述基板顶部的高度为h1;
14.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一移动速度沿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
述第一中框体,且所述第一中框体与所述主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设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的上方;所述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距离所述第一中框体顶部的高度为h2;
16.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二移动速度沿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二中框体。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主体上方,且所述第三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距离所述第二打印路径的水平距离为s2;
18.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三移动速度沿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三中框体,且所述第三中框体填充至所述第一间隙内。
19.作为优选,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0.基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四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四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
21.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设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之间,所述第四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所述第四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的水平距离为s3,所述s3为所述s2的一半;
22.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四移动速度沿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四中框体。
23.作为优选,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4.基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获取刮平路径,根据所述刮平路径将所述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顶部刮平。
25.作为优选,所述刮平路径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相同;
26.所述3d打印设备的刮平针头以第五移动速度沿所述刮平路径行走以将所述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顶部刮平。
27.作为优选,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8.对所述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进行形貌扫描,以配合获取刮平路径。
29.作为优选,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0.对所述基板进行扫描补偿。
31.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装置,包括:
32.第一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
33.第一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
34.第二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
35.第二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
36.第三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印路径;
37.第三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
38.第四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四打印路径;
39.第四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
40.刮平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获取刮平路径;
41.刮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刮平路径将所述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顶部刮平。
42.在第三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通过第一方面的中框制作方法来制作显示模组的中框。
43.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中框制作方法、装置及3d打印设备采用3d打印设备打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的方式制作中框,使得制作得到的中框能够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且在中框制作过程中不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
44.进一步地或者更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
45.说明。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中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47.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中第一中框体与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48.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中第一中框体与显示模组在前视方向上的剖视图;
49.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中第一中框体与显示模组在三维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50.图5为图3增加第二中框体的剖视图;
51.图6为图4增加第二中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52.图7为图5增加第三中框体的剖视图;
53.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二中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与显示模组在前视方向上的剖视图;
54.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二中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55.图10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三中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56.图1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四中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58.实施例一:
59.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中框,中框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0.l1.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根据第一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101。
61.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包括基板201和设于基板201上的主体202。本实施例在步骤l1之前需要先把显示模组放在3d打印设备的真空吸附平台上,然后启动真空吸附功能将基
板201牢牢地吸附在真空吸附平台上,以便于后续对显示模组进行中框打印。
62.3d打印设备能够通过视觉系统获取显示模组在真空吸附平台上的位置以及显示模组的外部形状尺寸。例如,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基板201可以呈矩形状,且基板201的四个直角呈倒圆角设置。主体202设于基板201中部位置,且主体202也呈矩形状。假设本实施例中,基板201边侧到主体202边侧的水平距离(即s)可以是1000微米,主体202的高度(即h)可以是1500微米。
63.通过显示模组的外部形状尺寸可以确定第一打印路径。具体的,第一打印路径围绕且不贴合显示模组的主体202周侧设置。第一打印路径设于显示模组的基板201上方,第一打印路径围绕显示模组的主体202周侧设置,但是第一打印路径与主体202周侧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不是与主体202周侧贴合设置的。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重合,使得第一打印路径是封闭设置的,进而使得打印得到的第一中框体101能够将主体202圈绕起来。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可以是第一打印路径上的任意一点。
64.第一打印路径距离基板201边侧的水平距离为s1,第一打印路径距离基板201顶部的高度为h1。第一打印路径的s1的值是固定的,使得打印得到的第一中框体10距离基板201边侧的距离是固定的,进而使得中框的美观度更高。另外,s1的值具体可以是基板201边侧到主体202边侧的水平距离(即s)减去100微米之后再除以2。本实施例中,当s是1000微米时,第一打印路径的s1的值为450微米。本实施例中,h1的值具体可以是s1的两倍,当s1是450微米时,h1为900微米。
65.3d打印设备上具有打印针头,3d打印设备能够带动打印针头沿第一打印路径(打印针头底端位于第一打印路径上)移动,打印针头移动时,用于形成中框的打印材料可以从打印针头底部流出以形成第一中框体101。
66.3d打印设备事先设置有多个不同内径的打印针头,在第一中框体10打印前只需要选择合适内径的打印针头即可,例如本实施例可以选择内直径为900微米的打印针头。由于打印材料能够在第一中框体101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塌陷,一方面使得第一中框体101能够与基板201边侧紧密连接,另一方面使得第一中框体101的实际宽度大于900微米。另外,本实施例的打印针头采用第一移动速度沿第一打印路径移动,在第一移动速度下,打印得到的第一中框体101的高度稍稍低于打印针头的底端,避免打印针头挤压到第一中框体101,并使得第一中框体10的宽度大于第一中框体101的高度,进而使得第一中框体101的结构稳定性好。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速度具体可以是10毫米/秒。
67.在第一打印路径、打印针头、第一移动速度都确定好之后,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一移动速度沿第一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第一中框体101。第一中框体101具体如图2至4所示,且第一中框体101打印完成后,第一中框体101与主体20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设置,使得第一中框体101后续能够与主体202连接更紧密。
68.l2.基于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根据第二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102。在第一中框体101打印完成后,还需要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102。在打印第二中框体102之前,需要先确定第二打印路径。
69.第二打印路径设于第一打印路径的上方,第二打印路径可在高度方向上平行于第一打印路径。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如图6所示,第二打印路径不是封闭设置的,第二打印路径对应主体202的一边侧是空着的,该边侧用于主体
202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对应主体202空边侧的第一端,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对应主体202空边侧的第二端。
70.第二打印路径距离第一中框体101顶部的高度为h2。本实施例中,h2的值可以与h1的值相同,当h1为900微米时,h2也可以是900微米。
71.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针头可以与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针头相同,即直接使用直径为900微米的打印针头。第二移动速度可以与第一移动速度相同,使得第二中框体102的高度稍稍低于打印针头的底端,最终使得打印得到的第二中框体102的宽度大于第二中框体102的高度。
72.在第二打印路径、打印针头、第二移动速度都确定好之后,打印针头向上移动h2的高度,然后将打印针头移动到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二移动速度沿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行走至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以完成第二中框体102的打印,第二中框体102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打印材料能够在第二中框体102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塌陷,所以使得第二中框体102能够将第一中框体101两侧包覆住并融为一体,进而使得第二中框体102与第一中框体101能够紧密连接。
73.在进入步骤l3之前,还需要判定h1与h2之和是不是大于主体202的高度(即h),本实施例中,因为h1与h2之和为1800微米,大于主体202的高度(1500微米),所以能够直接进入步骤l3。
7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果h1与h2之和小于等于主体202的高度,那么再重复一遍步骤l2,即将打印针头再向上移动h2的高度,然后再打印一个第二中框体102。接着再判定h1与2个h2之和是不是大于主体202的高度,如果大于主体202的高度,那么进入步骤l3,如果还是没有大于主体202的高度,那么继续步骤l2,直到最新的第二中框体102高于主体202,再进入步骤l3。大部分情况下,h1与h2之和会直接大于主体202的高度,即在进行一次步骤l2之后会直接进入步骤l3。
75.l3.基于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印路径,根据第三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103。在第二中框体102打印完成后,还需要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103。在打印第三中框体103之前,需要先确定第三打印路径。
76.第三打印路径设于显示模组的主体202上方,且第三打印路径与第二打印路径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第三打印路径也不是封闭设置的,以便于主体202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对应主体202空边侧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对应),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对应主体202空边侧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对应)。
77.第三打印路径距离第二打印路径的水平距离为s2。s2具体可以是2倍的s1再加上100微米,当s1为450微米时,s2为1000微米。
78.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针头可以与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针头相同,即直接使用直径为900微米的打印针头。第三移动速度需要大于第二移动速度,使得第三中框体103的高度稍稍低于打印针头的底端。
79.在第三打印路径、打印针头、第三移动速度都确定好之后,将打印针头向水平移动s2的距离,然后将打印针头移动到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三移动速度从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行走至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以完成第三中框
体103的打印。且在第三中框体103打印时,打印材料会在第三中框体103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塌陷,使得打印材料填充至第一间隙内,此时,第三中框体103会将主体202、第二中框体102、第一中框体101紧密连接。第三中框体103具体如图7所示。
80.l4.固化第一中框体101、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以形成中框。
81.在中框(即第一中框体101、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的具体结构形成之后,对中框进行固化以得到最终的中框。
82.本实施例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中框,使得制作得到的中框能够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且在中框制作过程中不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另外,在显示模组尺寸发生变化时,只需要更换对应尺寸的打印针头即可,不需要制备与显示模组尺寸对应的模具,因此使得中框制作的成本更低。
8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步骤l1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4.l0.对基板201进行扫描补偿。
85.在显示模组放到3d打印设备的真空吸附平台上后,有可能因为真空吸附平台本身不平整,导致基板201也不平整。例如,真空吸附平台某个位置点向上凸起了20微米,那么,基板201对应位置点也会向上凸起20微米。如果基板201的该位置点正好在打印路径上,那么就会使得位置点打印得到的中框体高度偏低20微米。
86.因此,在具体打印之前,需要先对基板201进行扫描,如果基板201在某个位置点偏低x微米,那么对该位置点补偿-x微米;如果基板201在某个位置点偏高y微米,那么对该位置点补偿y微米,具体如果扫描补偿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
87.这样的话,当打印针头移动到某一位置点且该位置点偏低10微米时,打印针头就会适应性下调10微米;当打印针头移动到某一位置点且该位置点偏高15微米时,打印针头就会适应性上调15微米,进而使得打印得到的中框体的高度是一致的,不会出现某些位置偏低,某些位置高度偏低的情况,从而使得中框体的打印效果更好。
88.实施例二:
89.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l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90.l5.基于第三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四打印路径,根据第四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104。在第三中框体103打印完成后,还需要对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104。在打印第四中框体104之前,需要先确定第四打印路径。
91.第四打印路径设于第三打印路径与第二打印路径之间,且第四打印路径可与第三打印路径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第四打印路径也不是封闭设置的,以便于主体202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可以与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对应,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可以与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对应。
92.第四打印路径与三打印路径的水平距离为s3,s3为s2的一半。由于实施例一中s2为1000微米,所以本实施例中s3为500微米。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针头需要小于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针头,具体的,第四打印针头的内直径可以是100微米。第四移动速度需要大于第三移动速度,使得第四中框体104的高度稍稍低于打印针头的底端。
93.在第四打印路径、打印针头、第四移动速度都确定好之后,将打印针头向水平移动
s3的距离,然后将打印针头移动到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四移动速度从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行走至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以完成第四中框体104的打印。第四中框体104具体如图8所示,第四中框体104设于第三中框体103与第二中框体102的缝隙中,通过第四中框体104来连接第三中框体103与第二中框体102,避免第三中框体103与第二中框体102的连接结构过于薄弱。
94.然后将步骤l4替换成步骤l6,l6具体为固化第一中框体101、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以形成中框。在中框(即第一中框体101、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的具体结构形成之后,对中框进行固化以得到最终的中框。
9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第三中框体103与第二中框体102之间设置了第四中框体104,第四中框体104增强了第三中框体103与第二中框体102的连接,使得最终打印得到的中框结构更为稳定牢固。
96.实施例三: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l6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97.l7.基于第四打印路径获取刮平路径,根据刮平路径将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在第四中框体104打印完成后,还需要将中框顶部刮平,且在刮平之前,需要先确定刮平路径。
98.刮平路径与第四打印路径相同,刮平路径的刮平起点与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相同,刮平路径的刮平终点与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相同。但是刮平针头与打印第四中框体104的打印针头不同,具体的,刮平针头的内直径可以是2000微米。第五移动速度具体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18毫米/秒。
99.在刮平路径、刮平针头、第五移动速度都确定好之后,将刮平针头移动到刮平路径的刮平起点。3d打印设备的刮平针头以第五移动速度沿刮平路径从刮平路径的刮平起点行走至刮平路径的刮平终点,以将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
100.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通过刮平针头将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进而使得最终得到的中框平整性更好、结构更加美观。
10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02.对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进行形貌扫描,以配合获取刮平路径。本实施例的刮平路径可以不与第四打印路径完全相同,在获取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的形貌后,可以在第四打印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进而使得最终获得的刮平路径更佳,从而使得最终的刮平效果更好。
103.实施例四:
104.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第一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第一中框体打印模块,第二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第二中框体打印模块,第三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第三中框体打印模块,第四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第四中框体打印模块,刮平路径获取模块和刮平模块。
105.第一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第一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101。第二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第二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102。第三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
印路径。第三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103。第四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三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四打印路径。第四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第四打印路径对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104。刮平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四打印路径获取刮平路径。刮平模块用于根据刮平路径将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
106.其中,第一打印路径获取模块具体包括3d打印设备的视觉系统(主要用于获取显示模组的外部形状尺寸),与3d打印设备连接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根据显示模组的外部形状尺寸计算得到第一打印路径)。
107.第二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第三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第四打印路径获取模块、刮平路径获取模块的具体组成与第一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相同。
108.第一中框体打印模块具体包括3d打印设备的针头,针头驱动机构(用于根据第一打印路径驱动针头移动),储料装置(用于存储打印材料)。
109.第二中框体打印模块、第三中框体打印模块、第四中框体打印模块、刮平模块的具体组成与第一中框体打印模块相同。
110.本实施例的中框制作装置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中框,使得制作得到的中框能够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且在中框制作过程中不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另外,在显示模组尺寸发生变化时,只需要更换对应尺寸的打印针头即可,不需要制备与显示模组尺寸对应的模具,因此使得中框制作的成本更低;且制作得到的中框结构稳定牢固、平整性好、美观度高。
111.实施例五:一种3d打印设备,能够通过实施例三的中框制作方法来制作显示模组的中框,使得制作得到的中框能够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且在中框制作过程中不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另外,在显示模组尺寸发生变化时,只需要更换对应尺寸的打印针头即可,不需要制备与显示模组尺寸对应的模具,因此使得中框制作的成本更低;且制作得到的中框结构稳定牢固、平整性好、美观度高。
112.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所述中框,所述中框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101);基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102);基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103);固化所述第一中框体(101)、所述第二中框体(102)、所述第三中框体(103)以形成所述中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围绕且不贴合所述显示模组的主体(202)周侧设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重合;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距离基板(201)边侧的水平距离为s1,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距离所述基板(201)顶部的高度为h1;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一移动速度沿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一中框体(101),且所述第一中框体(101)与所述主体(20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设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的上方;所述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距离所述第一中框体(101)顶部的高度为h2;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二移动速度沿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二中框体(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主体(202)上方,且所述第三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距离所述第二打印路径的水平距离为s2;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三移动速度沿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三中框体(103),且所述第三中框体(103)填充至所述第一间隙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四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四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10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设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之间,所述第四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起点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的打印终点分离;所述第四打印路径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的水平距离为s3,所述s3为所述s2的一半;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针头以第四移动速度沿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行走以打印所述第四中框体(10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获取刮平路径,根据所述刮平路径将所述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平路径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相同;所述3d打印设备的刮平针头以第五移动速度沿所述刮平路径行走以将所述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进行形貌扫描,以配合获取刮平路径。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基板(201)进行扫描补偿。11.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第一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101);第二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第二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102);第三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印路径;第三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103);第四打印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四打印路径;第四中框体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四中框体(104);刮平路径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四打印路径获取刮平路径;刮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刮平路径将所述第二中框体(102)、第三中框体(103)、第四中框体(104)顶部刮平。12.一种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来制作显示模组的中框。

技术总结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中框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装置及3D打印设备。一种显示模组的中框制作方法,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所述中框,所述中框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中框的第一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一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一中框体;基于所述第一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二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二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二中框体;基于所述第二打印路径获取中框的第三打印路径,根据所述第三打印路径对所述显示模组打印第三中框体。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3D打印设备制作中框,使得制作得到的中框能够与显示模组紧密贴合,且在中框制作过程中不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会挤压显示模组而导致显示模组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杨康 曹方义 康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芯体素(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