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

未命名 09-24 阅读:7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磨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精磨设备在对规格较大的轴类部件外圆进行磨削时,磨削机构与轴外圆的接触面积较小,磨削效率较低,且,轴类零部件经常存在多个待精磨的磨削段,为提高磨削效率,现有的改进措施大都为增大磨削进给量或者提高磨削机构的转速,可能会造成零件表面烧伤,影响加工质量。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包括:机床,其一侧设置有弧形门,所述机床的内底部竖向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下部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锁紧,所述驱动组件周侧可上下移动设置有三组磨削组件,各所述磨削组件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磨削。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6.固定座,其固设在所述机床内底部,所述固定座上端周向固定有立柱的一端,所述立柱沿固定座周向外侧布设有三组,各所述立柱的内侧均竖直设置有丝杠螺母副机构;
7.顶座,其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上方,且固定在所述立柱的另一端,所述顶座的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顶尖;
8.放置台,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底部,所述放置台上端固设有锁紧装置,所述放置台下端设有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放置台进行转动;以及
9.磨削组件,其对应安装在所述丝杠螺母副机构的螺母副内侧。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磨削组件包括:
11.连接座,其水平固连在所述螺母副的内侧;
12.盖板,其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上下两端,所述盖板与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
13.驱动轮,其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盖板之间,且位于靠近所述连接座一侧的中部,所述驱动轮由位于所述盖板上端的电机驱动;
14.从动轮,位于两组所述盖板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轮呈等腰三角形布置;以及
15.磨削带,其啮合套设在所述驱动轮以及从动轮外侧。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盖板之间平行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固设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垂直穿过所述方形板设置,所述方形板的四角处均水平铰接有连板,各所述连板的另一端分
别对应转动设置在所述从动轮的上下两端。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板上开设有滑槽,且同侧所述滑槽内竖直设置有限位销杆,所述限位销杆能够沿所述滑槽进行滑动。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水平垂直固设有双向伸缩杆,所述双向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限位销杆的中部。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向伸缩杆伸缩调节时,所述液压缸进行同步反向调节,使得所述磨削带能够与驱动轮以及从动轮始终处于啮合状态。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向伸缩杆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单元。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中,通过驱动组件和多个磨削组件的设置,使得在对轴类零件进行外圆磨削时,能够进行同水平零件外圆多点位磨削,或者,使各磨削组件位于不同水平的磨削段进行独立磨削,提高装置的磨削效率,通过磨削带的设置,增大了磨削面积,从而可以降低单次进给磨量,在保证磨削效率的同时避免产品表面烧伤,并通过液压缸和双向伸缩杆的设置,对磨削侧长度进行调节,使得磨削面积能够随零件外圆直径的改变而改变,对不同直径的零件均能够保持较高的磨削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磨削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磨削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磨削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机床;11、弧形门;2、驱动组件;21、固定座;22、顶座;23、立柱;24、放置台;25、顶尖;26、丝杠螺母副机构;3、锁紧装置;4、磨削组件;41、连接座;42、盖板;43、电机;44、磨削带;45、驱动轮;46、从动轮;47、液压缸;48、方形板;49、连板;4901、双向伸缩杆;4902、限位销杆;49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包括:
30.机床1,其一侧设置有弧形门11,所述机床1的内底部竖向安装有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下部设有锁紧装置3,所述锁紧装置3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锁紧,所述驱动组件2周侧可上下移动设置有三组磨削组件4,各所述磨削组件4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磨削。
31.需要解释的是,工作时,由操作者将需要磨削的装入锁紧装置3中,然后由驱动组件2将磨削组件4移动至需要磨削的部位,然后控制磨削组件4进行正转,零件进行反转,二者产生相对的反作用力进行磨削,其中,可以控制各磨削组件4位于同一水平,同时对零件的外表面同时进行多点位磨削,提高磨削效率。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
33.固定座21,其固设在所述机床1内底部,所述固定座21上端周向固定有立柱23的一端,所述立柱23沿固定座21周向外侧布设有三组,各所述立柱23的内侧均竖直设置有丝杠螺母副机构26;
34.顶座22,其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的上方,且固定在所述立柱23的另一端,所述顶座22的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顶尖25;
35.放置台24,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底部,所述放置台24上端固设有锁紧装置3,所述放置台24下端设有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放置台24进行转动;以及
36.磨削组件4,其对应安装在所述丝杠螺母副机构26的螺母副内侧。
37.需要解释的是,当对轴类零部件进行磨削时,驱动组件2控制各螺母副带动磨削组件4进行移动,对零件表面不同位置进行磨削处理,此外,除上述同水平多点位磨削外,各磨削组件4还能够对不同水平磨削段进行独立磨削,提高磨削效率。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磨削组件4包括:
39.连接座41,其水平固连在所述螺母副的内侧;
40.盖板42,其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座41的上下两端,所述盖板42与所述连接座41螺纹连接;
41.驱动轮45,其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盖板42之间,且位于靠近所述连接座41一侧的中部,所述驱动轮45由位于所述盖板42上端的电机43驱动;
42.从动轮46,位于两组所述盖板42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连接座41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轮45呈等腰三角形布置;以及
43.磨削带44,其啮合套设在所述驱动轮45以及从动轮46外侧。
44.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电机43能够控制磨削带44进行转动,利用两驱动轮45之间的磨削带44对零件表面进行磨削,通过磨削带44形状可变的特性,改变其与零件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增大磨削面积可以降低单次进给磨削量,在保证磨削效率的同时避免产品表面烧伤,提高磨削效率。
45.作为较佳实施例,驱动组件2上设置有万向冷却管(图中未示出),对磨削位置进行冷却。
46.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盖板42之间平行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固设有方形板48,所述方形板48靠近所述连接座41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47,所述液压缸47的活塞端垂直穿过所述方形板48设置,所述方形板48的四角处均水平铰接有连板49,各所述连板4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转动设置在所述从动轮46的上下两端。通过转动连板49调节其张开角度,进而改变两从动轮46的间距,改变磨削带44与零件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磨削效率,其中,所述盖板42朝向零件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
47.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板49上开设有滑槽491,且同侧所述滑槽491内竖直设置有限位销杆4902,所述限位销杆4902能够沿所述滑槽491进行滑动。通过限位销杆4902对同侧上下两连板49进行联动,方便对从动轮46进行调节。
48.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47的活塞端水平垂直固设有双向伸缩杆4901,所述双向伸缩杆490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限位销杆4902的中部。
49.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双向伸缩杆4901的伸缩长度能够控制连板49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磨削带44与零件表面的接触面积,其中,磨削时,连板49的夹角范围为30
°‑
45
°
,避免
夹角过小或过大磨削效果不佳。
50.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向伸缩杆4901伸缩调节时,所述液压缸47进行同步反向调节,使得所述磨削带44能够与驱动轮45以及从动轮始46终处于啮合状态。
51.需要解释的是,初始状态时,双向伸缩杆4901处于最大伸出状态,液压缸47处于最小伸出状态,此时两从动轮46之间的间距最大(即上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最长),当零件装夹完毕后,驱动液压缸47进行伸长动作,使磨削带44靠近零件表面,同时控制双向伸缩杆4901进行收缩,保证磨削带44的啮合状态,并对磨削带44的磨削面积进行调整,当零件直径较大时,液压缸47的伸出量则越小,对应的其磨削面积则越大,反之,磨削面积越小,通过液压缸47和双向伸缩杆4901的设置,使得磨削面积能够与零件外圆直径相适应,对不同直径的零件均能够保持较高的磨削效率。
52.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向伸缩杆4901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单元。方便对磨削带44与零件表面之间的压力进行调控,保证磨削效果。
53.具体实施时,将零件装夹在锁紧组件上,然后控制驱动组件将各磨削组件移动至需要磨削的部位,校对完成后,启动磨削组件对零件的磨削段进行磨削,同时,控制放置台进行反向转动,磨削完成后,同步控制双向伸缩杆和液压缸进行伸缩动作,使得两从动轮之间的间距最大,然后将零件取出,完成磨削。
5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1),其一侧设置有弧形门(11),所述机床(1)的内底部竖向安装有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下部设有锁紧装置(3),所述锁紧装置(3)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锁紧,所述驱动组件(2)周侧可上下移动设置有三组磨削组件(4),各所述磨削组件(4)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磨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固定座(21),其固设在所述机床(1)内底部,所述固定座(21)上端周向固定有立柱(23)的一端,所述立柱(23)沿固定座(21)周向外侧布设有三组,各所述立柱(23)的内侧均竖直设置有丝杠螺母副机构(26);顶座(22),其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的上方,且固定在所述立柱(23)的另一端,所述顶座(22)的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顶尖(25);放置台(24),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底部,所述放置台(24)上端固设有锁紧装置(3),所述放置台(24)下端设有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放置台(24)进行转动;以及磨削组件(4),其对应安装在所述丝杠螺母副机构(26)的螺母副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组件(4)包括:连接座(41),其水平固连在所述螺母副的内侧;盖板(42),其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座(41)的上下两端,所述盖板(42)与所述连接座(41)螺纹连接;驱动轮(45),其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盖板(42)之间,且位于靠近所述连接座(41)一侧的中部,所述驱动轮(45)由位于所述盖板(42)上端的电机(43)驱动;从动轮(46),位于两组所述盖板(42)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连接座(41)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轮(45)呈等腰三角形布置;以及磨削带(44),其啮合套设在所述驱动轮(45)以及从动轮(46)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盖板(42)之间平行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固设有方形板(48),所述方形板(48)靠近所述连接座(41)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47),所述液压缸(47)的活塞端垂直穿过所述方形板(48)设置,所述方形板(48)的四角处均水平铰接有连板(49),各所述连板(4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转动设置在所述从动轮(46)的上下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49)上开设有滑槽(491),且同侧所述滑槽(491)内竖直设置有限位销杆(4902),所述限位销杆(4902)能够沿所述滑槽(491)进行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7)的活塞端水平垂直固设有双向伸缩杆(4901),所述双向伸缩杆(490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限位销杆(4902)的中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伸缩杆(4901)伸缩调节时,所述液压缸(47)进行同步反向调节,使得所述磨削带(44)能够与驱动轮(45)以及从动轮始(46)终处于啮合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伸缩
杆(4901)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单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型部件外圆表面精磨装置,包括机床,其一侧设置有弧形门,所述机床的内底部竖向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下部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锁紧,所述驱动组件周侧可上下移动设置有三组磨削组件,各所述磨削组件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磨削。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磨削。对不同规格的轴类零件进行磨削。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湘 王光艳 李江 孟泰 陈雪雁 杨缘 王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