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3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弹丸挤进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实弹发射研究领域主要采用实弹发射实验方法、落锤冲击实验方法、马歇特锤击实验方法或普金森杆实验方法,以及传统的气体炮实验方法。
3.其中,实弹发射实验方法使用火炮发射弹丸,产生发射载荷,虽然使用该方法可获得接近实际过程的发射载荷环境,但难以控制发射过程,难以透彻地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此外,在整个实验过程,都将承受火药的烧蚀,实验环境恶劣,可靠性不高,并且实验成本高;落锤冲击实验方法只适用于中大型试验件,不适合用于容易损坏且质量较小的精密电子元件,不符合该实验要求;马歇特锤击实验方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因为其实验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但是这种利用重力的作用获得加速度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分布空间,加速度差异很大,重复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丸挤进装置,解决传统实弹发射研究中承受火药的烧蚀,实验环境恶劣,可靠性不高且容易损坏精密电子元件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包括:台架;炮尾,所述炮尾设置在所述台架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台架的一端;所述炮尾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炮闩;高压气室,所述高压气室固定设置在所述台架内部,并通过电磁阀与所述炮尾的底部连通;加速导管,所述加速导管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方,所述加速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炮尾可拆卸连接,所述加速导管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短截身管;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方;所述缓冲器与所述短截身管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短截身管远离所述加速导管的一端间隔预定距离。
6.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导管、所述短截身管和所述缓冲器的下方均设置有支座,每个所述支座的底部均与所述台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导管通过螺帽与所述短截身管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气室通过瓦盖与所述台架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台架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10.一种弹丸挤进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装置内部清扫干净,打开炮闩将弹丸装入到炮尾中,关闭炮闩;s2,向高压气室中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室达到预定压力后,关闭气瓶的开关阀;
s3,按下电磁阀的开关,高压气体迅速推动弹丸高速向前运动,经过加速导管获得预定的挤进速度,完成发射。
1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加速导管和短截身管,实现了不同口径之间任意切换,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2.本发明通过可控制的压缩气体产生高压气体完成弹丸发射,不但满足了气体生成速率,而且符合弹丸运动所造成的弹底压力变化规律,且实验环境良好,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精密电子元件,可靠性高,实验成本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俯视图。
13.其中:1、电磁阀;2、炮闩;3、炮尾;4、加速导管;5、第一支座;6、螺帽;7、短截身管;8、缓冲器;9、法兰;10、高压气室;11、瓦盖;12、台架;13、第二支座;14、第三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15.实施例1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包括:台架12;炮尾3,炮尾3设置在台架12的上方,并位于台架12的一端;炮尾3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炮闩2;高压气室10,高压气室10固定设置在台架12内部,并通过电磁阀1与炮尾3的底部连通;高压气室10外接有压力表。
16.具体的,通过气瓶开关和压力表的配合,可以精确地控制其弹丸获得的惯性力加速度,使其同样的实验测得的过载加速度差异性极小,重复性提高。
17.加速导管4,加速导管4可拆卸设置在台架12上方,加速导管4的第一端与炮尾3可拆卸连接,加速导管4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短截身管7;在传统空气炮的基础上采用了可更换的加速导管和短截身管,在5.8mm至76mm口径之间任意模块化切换,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18.缓冲器8,缓冲器8可拆卸设置在台架12上方;缓冲器8与短截身管7同轴设置,并与短截身管7远离加速导管4的一端间隔预定距离。
19.本实施例中通过可控制的压缩气体产生高压气体完成弹丸发射,不但满足了气体生成速率,而且符合弹丸运动所造成的弹底压力变化规律,且实验环境良好,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精密电子元件,可靠性高,实验成本低。
20.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详细设置。
2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包括位于炮尾3远离炮闩2的一侧,由近到远依
次间隔设置在台架12上方的第一支座5、第二支座13和第三支座14;第一支座5用于支撑加速导管4,第二支座13用于支撑短截身管7,第三支座14用于支撑缓冲器8。
22.具体的,加速导管4通过螺帽6与短截身管7可拆卸连接。在加速导管和短截身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螺帽,一方面实现了加速导管4和短截身管7之间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保证了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23.具体的,高压气室10通过瓦盖11与台架12固定连接;高压气室10一端通过法兰9与电磁阀1固定连接。
24.具体的,台架12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25.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丸挤进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提供的弹丸挤进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在发射实验前,首先用高压气体对整个实验装置内部的灰尘、铁屑等有可能影响实验精度的细小物质进行清扫。清扫完毕后,打开炮闩将装有实验件的弹丸装入到炮尾中,然后关闭炮闩,接着通过气瓶往高压气室中注入指定压力的高压气体,待注入指定压力后,关闭气瓶的开关阀,在整个注气过程中可用压力表进行精确观测。
26.发射时,按下控制高压气室电磁阀的开关,高压气体迅速通过法兰进入炮尾,推动弹丸高速向前运动,弹丸在加速导管中经过加速运动后获得指定的挤进速度,最终实现弹丸的挤进,完成弹丸发射。
27.发射完成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弹丸从缓冲器中取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测试。
28.本实施例中实验件随着弹丸在加速导管内一起加速运动,从而达到了发射过载的目的。
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炮尾,所述炮尾设置在所述台架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台架的一端;所述炮尾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炮闩;高压气室,所述高压气室固定设置在所述台架内部,并通过电磁阀与所述炮尾的底部连通;加速导管,所述加速导管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方,所述加速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炮尾可拆卸连接,所述加速导管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短截身管;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方;所述缓冲器与所述短截身管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短截身管远离所述加速导管的一端间隔预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导管、所述短截身管和所述缓冲器的下方均设置有支座,每个所述支座的底部均与所述台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导管通过螺帽与所述短截身管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室通过瓦盖与所述台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弹丸挤进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实验装置内部清扫干净,打开炮闩将弹丸装入到炮尾中,关闭炮闩;s2,向高压气室中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室达到预定压力后,关闭气瓶的开关阀;s3,按下电磁阀的开关,高压气体迅速推动弹丸高速向前运动,经过加速导管获得预定的挤进速度,完成发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丸挤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弹丸挤进实验技术领域;其包括:台架;炮尾、高压气室、加速导管和缓冲器;炮尾设置在台架的上方,并位于台架的一端;炮尾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炮闩;高压气室固定设置在台架内部,并通过电磁阀与炮尾的底部连通;加速导管可拆卸设置在台架上方,加速导管的第一端与炮尾可拆卸连接,加速导管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短截身管;缓冲器与短截身管同轴设置,并与短截身管远离加速导管的一端间隔预定距离。本发明通过可控制的压缩气体产生高压气体完成弹丸发射,不但满足了气体生成速率,而且符合弹丸运动所造成的弹底压力变化规律,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精密电子元件,可靠性高,实验成本低。实验成本低。实验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邹利波 林亚强 张盛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26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