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笔式注射系统的自动针插入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60 评论:0


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注射笔系统的附件。


背景技术:

2.注射笔系统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通常配备近端位置的剂量设定轮和注射启动器,剂量设定轮可围绕笔式注射系统的中心纵轴旋转。使用者可以旋转轮子来选择要施用的药物剂量。所述笔通常被配置为机械式或者机电式地在注射启动器启动时进行注射。这种注射启动器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按钮或推钮,与位于笔式注射系统内的配药机构进行机械或电气接触,按下该按钮可驱动注射机构发射并注射笔式注射系统内包含的药物。在一些笔式注射器系统中,剂量设定轮被配置为不仅在剂量设定期间旋转,而且在注射期间也旋转。这通常是通过包含一个或多个金属部件来实现的,例如位于注射笔系统的壳体主体内并且物理地联接到剂量设定轮的螺旋缠绕的驱动弹簧。
3.上述类型的注射笔系统可由经过医学培训和未经过医学培训的使用者使用。尽管经过医学培训的使用者在经过适当的培训后能很习惯地操作这类型装置,但个别未经过医学培训的使用者,例如患者本身,有时仍难以正确和/或恰当地使用这类型装置。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笔式注射系统的制造商也尝试令该系统使用起来时尽可能地容易且万无一失。
4.尽管笔式注射系统技术有了上述的发展,但至少对于部分使用者来说,在正确使用这种笔式注射系统方面仍然存在困难。例如,一些需要使用此类注射笔系统提供的药物的使用者也存在神经和/或肌肉协调困难,使得对笔式注射系统的操作不完整、不精准或不严谨。其他一些使用者害怕看到、处理或以其他方式操纵针头,包括将针头插入体内,所以在尝试使用市面最常见的注射笔系统时面临着重大的心理挑战,尽管笔式注射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已相对提高。这种挑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并且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对涉及笔式注射系统的治疗规定的遵守,而这是使用装置的用户患者应当遵循的。
5.因此,已经有一些尝试通过提供自动或半自动针插入器来克服上述困难。这种针插入器装置(其本身可以被认为是单独的装置和附件)的目的是便于以正确的角度将注射笔系统的针在注射部位穿透到身体中,并且通过允许用户将笔定位在自动针插入器内,安装自动针插入器,使得注射笔系统准备好注射。然后允许通过一种方式释放待命的注射笔系统,该方式使用户不必直接面对必须用笔式注射系统的针头刺穿自己的情景。
6.例如,公开的美国专利us5980491a和us6537252 b1都涉及一种用于笔形注射器的自动针插入装置,装置包括管状壳体,注射笔安装在管状笔保持器中,笔保持器可沿笔和自动针插入装置的纵轴线在近侧(即,朝向使用者的手和/或身体)轴向移动,以旋塞弹簧,该弹簧随后被释放以将笔保持器与笔一起在远侧方向上驱动设定的距离。注射笔在远侧连接到包含药物的药筒,并且针安装在包含药物的药筒的远端。该系统专用于由这些专利的申请人制造和商业化的产品。
7.另外,公开的法国专利申请fr3079422a1涉及另一种自动针插入装置,其被构造成接收注射笔系统,例如胰岛素注射笔,针插入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注射系统的保持器的主体,
该主体被构造成通过指令构件的激活进而从待命位置移动到非待命位置,从而使得保持器能够轴向移位。自动针插入器主体包括螺纹紧固环系统,该螺纹紧固环系统使得注射笔系统能够插入自动针插入器主体中。螺纹紧固环系统包括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具有近端截头圆锥形内表面,该近端截头圆锥形内表面通过紧固环的螺纹作用逐渐地接合抵靠中空可变形部分的相应形状的截头圆锥形外表面,该中空可变形部分又压缩塑料环,从而将开口的直径从第一较宽直径位置减小到第二较窄直径位置,在第一较宽直径位置,笔式注射系统允许自由轴向移动,在第二较窄直径位置,塑料环被压靠并保持在笔式注射系统的主体。
8.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笔式注射系统”和“注射笔系统”可互换使用,以表示通常手持的笔形注射系统,这样的系统本身是众所周知并且可商购获得,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的医学适应症。这些系统通常还通常被设计用于由需要治疗给定医学适应症的用户进行药物的自注射。这例如是胰岛素的情况,胰岛素以各种形式提供用于治疗糖尿病。然而,应当注意,类似构造的注射笔系统也可用于或已经用于使用含有活性成分(例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甲氨蝶呤、重组单克隆抗体、人生长激素、透明质酸等)的各种可注射制剂来治疗其他生理和/或病理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9.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笔式注射系统的自动针插入器,其适合于接收当前使用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注射笔系统并与之一起工作。
10.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笔式注射系统的自动针插入器,该自动针插入器比已知解决方案,可以更容易、更安全且更可靠地使用和操纵。
11.通过完整阅读当前说明书,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将变得显然。
12.因此,根据上述目的中的任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自动针插入器,该自动针插入器适于并构造成用于如上所述的笔式注射系统,该自动针插入器包括:细长插入器主体,该细长插入器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以及纵向孔,该纵向孔从近端到远端延伸穿过细长主体,该纵向孔具有中心纵向轴线,其中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接收经由插入器主体的近端引入到所述孔中的笔式注射系统,并且进一步被构造和尺寸被设定成防止笔式注射系统经由远端末端离开纵向孔;细长插入器主体还包括: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其被构造成通过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围绕中心纵向轴线从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到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以将笔式注射系统锁定在纵向孔内的轴向位置。
13.如上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接收经由插入器主体的近侧末端引入所述孔中的笔式注射系统。这样的构造预先假定在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近端处的孔的开口,该开口的尺寸足以至少允许笔式注射系统的远端插入开口和纵向孔中。虽然细长插入器主体的总体形状是圆柱形的,但是根据笔式注射系统的形状,还可以沿着插入器主体的长度提供孔的适当尺寸、形状和构造的加宽部和/或狭窄部。
14.此外,细长插入器主体适当地构造和将尺寸设置成防止笔式注射系统经由插入器主体的远端离开纵向孔。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通过提供从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内表面朝内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抵接肩部,或其他形式的合适抵接部,以防止笔式注射系统沿着插入器主体的轴向长度过度插入。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地方更详细地提供了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
15.同样如上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还包括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构造成通过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围绕中心纵向轴线从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到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来将笔式注射系统锁定在纵向孔内的轴向位置。从前面的描述应当理解,细长的插入主体设置有用于将笔式注射系统旋转地锁定在沿着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孔的长度的预定轴向位置中并且锁定在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孔内的装置。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解决方案相比,这种防止笔式注射系统沿着孔的长度轴向移动的旋转锁定是经由细长插入器主体本身的一部分的旋转来实现,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使用附加的螺纹环,该螺纹环装配到可能被认为是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近端的外部。从fr3079422a1已知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与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之间的功能差异是明显的。虽然两种解决方案都涉及旋转以实现注射笔的锁定,但是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以更简单且更容易使用的方式操作,涉及细长插入器主体本身的一部分的旋转,而不是要操纵的附加元件。就此而言,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以类似于胡椒研磨机的方式起作用,其中细长插入器主体本身的一部分围绕纵向轴线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操作笔的锁定,然后在注射之后反向旋转,以便从细长插入器主体释放注射笔。另外,本发明所设想的构造还提供了从第一非锁定位置到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的旋转运动。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被构造成对应于当前使用的注射笔的主直径。因此,为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针插入器的用户提供了一种使用非常简单且功能可靠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需要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猜测,现有技术解决方案涉及用户必须确定螺纹紧固环是否已经正确地紧固到正确的程度,或者螺纹是否可能过度紧固,从而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部件发生故障。在螺纹旋拧动作不充分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注射笔系统存在从插入器主体中脱出的风险,迫使使用者重新开始,或者甚至更糟的是,存在插入器装置的灾难性故障的风险,其中笔突然从插入的装置中拉出并且注射针可能在不期望的情况下与使用者意外接触。另外,本说明书中描述和提供的目的避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一些其他缺点,尤其是,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需要提供与注射笔的直径一样多的不同紧固环。此外,fr3079422a1中描述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存在注射笔故障的增加的风险,因为其中描述的插入器装置物理地锁定在注射笔的一些机械移动部件周围并且可能干扰注射笔的一些机械移动部件。这与本说明书中描述和呈现的目的形成鲜明对比,本说明书中描述和呈现的目的被构造成避免与笔式注射系统的移动部件的物理锁定接触,而是相互作用并支承在例如注射笔系统的不可变形部件上,例如笔的药筒保持器的外表面和/或药筒的外表面,从而避免改变注射笔系统的选择和/或注射机构的任何风险。
16.根据另一个目的,细长插入器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并且,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在锁定过程中相对于至少另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在该构造中,细长插入器主体有利地具有两个外部主体部件,例如,基本上位于近侧的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从插入器主体的近侧末端向插入器主体的远侧末端方向延伸,以及基本上位于远侧的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从插入器主体的远侧末端向插入器主体的近侧末端的方向延伸。两个外部主体部件在沿着纵向轴线的适当点处相遇,并且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可旋转地互连。有利地,这种构造提供了近侧外部主体部件,该近侧外部主体部件朝向插入器主体的远侧末端延伸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对应的远侧定位的外部主体在近侧方向上延伸的距离。因此,在这种构造中,近侧外部主体比远侧外部主体长。
17.因此,在又一个目的中,细长插入器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并且,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至少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被构造成在锁定过程中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在相对于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根据这样的目的,细长插入器主体以类似于胡椒研磨机的方式起作用,其中,例如,使用者将每个外部主体部件握持在单独的手中,然后使一个外部主体部件相对于另一个外部主体部件旋转,或者可替代地使两个外部主体部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分别在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一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
18.如本文所使用,关于细长主体的“外部”表示当将自动插入器装置作为整体考虑时,这些主体部件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是径向最外部的。反过来,并且因此,被称为“内部”、“内侧”或“朝内”的任何元件是指装置的部分,其包含在或位于由所述外部主体部件形成的孔内,或者通常向内指向由外部主体部件形成的孔中。
19.根据另一个目的,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包括压缩环,该压缩环具有标称厚度、限定中心孔的标称内径,并且其中压缩环与细长插入器主体的纵向孔同轴地定位。压缩环同轴地位于细长主体的孔内,并且在所述细长主体包括近侧外部主体部件和远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情况下,压缩环有利地被近侧外部主体部件完全覆盖和包围,使得所述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与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接触。在这种构造中,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被成形和构造成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接合,使得围绕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中心纵向轴线的任何旋转被传递到压缩环,并且使压缩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到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相同的程度或旋转角度。为了实现该功能,例如,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可以设置有从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径向间隔开的脊。这些脊将与设置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上的相应适当形状和构造的互补凹部接合,凹部位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远端处或附近。类似地,并且可替代地,可以设想用于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结果的装置,例如从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朝内延伸到细长外部主体的孔中的合适的突出插头(spigot),所述插头与设置在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上的相应形状的互补凹槽、凹口或凹部接合,由此当近侧外部主体部件旋转时,突出插头与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上的相应互补配置的凹槽、凹口或凹部接合,从而驱动压缩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
20.根据又一个目的,压缩环具有相对于标称内径可变的内径。“可变内径”应当理解为,例如,由于朝内的表面的成形,或者由于压缩环的厚度的相应变化,压缩环向内延伸到压缩环的孔中,压缩环在压缩环的孔中不具有恒定的内径。
21.根据又一个目的,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标称内径增大的内径。
22.根据又一个目的,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标称直径减小的内径。
23.根据又一个目的,压缩环的具有增大的内径的至少一部分围绕压缩环的内径的圆周延伸,朝向压缩环的具有减小的内径的部分内径逐渐减小。这可以理解为意味着内径围绕压缩环的内径的圆周以逐渐的方式变化,使得所述内径基本上从例如压缩环的直径大于标称内径的部分过渡,并且在沿着所述圆周的某个点处经过标称内径,然后终止于压缩环的内径小于标称内径的另一部分的。例如,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内径的圆周的曲率半径来提供这种过渡。
24.根据又一个目的,可以适当地提供上述变化内径的一般构思,其中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至少一个部分相对于环的标称厚度具有增加的厚度,并向内延伸到中心孔中。
25.根据又一个目的,并且以与前述段落类似和互补的方式,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环的标称厚度减小的厚度,并向内延伸到中心孔中。
26.根据又一个目的,压缩环的具有增加的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从压缩环的外周向内延伸到压缩环的中心孔中,朝向压缩环的具有减小的厚度的部分厚度逐渐减小。
27.根据又一个目的,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还包括弹性材料的可压缩膜。弹性材料的可压缩膜设置为压缩环的朝内的表面的接触表面。可压缩膜的弹性材料适当地选自一系列可用材料,例如弹性体,例如基于热塑性聚合物的弹性体,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通常称为sebs弹性体。这样的弹性体显示出与橡胶类似的行为而不必经历硫化,并且大多数这样的sebs弹性体通常通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选择性氢化获得。
28.根据又一个目的,弹性材料的可压缩膜同轴地设置于压缩环的孔内,并且通常为环形,具有其自身的孔。
29.此外,根据又一个目的,经由压缩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从第一非锁定位置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的旋转运动,可压缩膜从松弛状态压缩到压缩状态。
30.因此,如上述各种目的中所表达的,压缩环的可变内径用于提供压缩环的朝内的表面与可压缩膜的朝外的表面的接合接触程度的可变性和控制。以这种方式,具有可变内径的压缩环的旋转使压缩环的朝内的表面与可压缩膜的朝外的表面形成不断增加的表面压缩接触,导致所述可压缩膜收缩并压缩位于可压缩膜的孔内的任何物体。
31.因此,根据又一个目的,通过压缩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从第一非锁定位置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的旋转运动,使可压缩膜的朝内的表面与笔式注射系统的主体的外表面接触。
32.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并且如本说明书中所设想的,当压缩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时,对可压缩膜的限制和压缩,连同压在可压缩膜上的压缩环的变化的内径,导致可压缩膜的内表面被压缩和收缩到插入自动针插入器的细长主体中的注射笔系统的主体的外表面上。在第一非锁定位置,笔式注射系统仍然能在细长外部主体的孔内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移动,当压缩环已经从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到第二锁定位置时,压缩环将与外部细长主体一起旋转,并且压缩环的内表面将与可压缩膜的外表面接合,导致可压缩膜围绕笔式注射系统的主体压缩和收缩,从而将笔式注射系统锁定就位。由本说明书的目的所设想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涉及并指示当前可用的主要类型的笔式注射系统的相对外径。因此,该装置还可构造成允许未来的替代笔直径被包括并且可与当前设想的针插入器装置的各种构造锁定。
33.根据又一个目的,第一非锁定位置和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包括对应的视觉或听觉指示,使得用户知道何时已经到达任何特定位置。这种视觉或听觉指示可以有用地例如通过位于细长外部主体的相应相关部分上的可视标记来提供,例如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和远侧外部主体部件相遇的接合处。这种可视标记可以例如由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外的表面中的凹口来表示,并且可选地补充有蚀刻的数字或字母以指示每个预见的位置。如果实施听觉指示,则这些指示可以通过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第二细长外部
主体部件的相应表面的听觉接合来提供,例如,当一个外部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就座或定位接触时,所述听觉接合表面产生听觉咔嗒声。通常,这种可听指示标记可以包括从一个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延伸的突起,以及在另一个外部主体部件上的相应凹槽或互补凹口,使得当突起和凹口彼此接触时,突起安置到凹口中,通过两个表面彼此的摩擦产生可听声音,和/或反之亦然。例如,如本装置的一个目的所设想的,可以在其中一个外部主体部件外表面上设置一系列顺序增加的数字或字母,例如字母a至e,或数字0至4,每个数字或字母表示对应于外部主体部件中的一个围绕中心纵向轴线的预定旋转的位置。并且每个旋转位置对应于所需的压缩程度,该压缩程度足以通过压缩环在可压缩膜上的作用将笔式注射系统的主体保持和固持在孔内,并且对应于笔式注射系统主体的预定外径。
34.另外,为了便于使用者观察相对指示的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中的每一个,未设置有这种标记的外部主体部件可以有用地设置有放大表面(例如通过凸透镜或放大透镜),该放大表面从该外部主体部件延伸到设置有所述标记的另一个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外的表面的区域上方。当外部主体部件移动到相应的解锁或锁定位置时,适当指示的放大表面位于设置在另一个外部主体部件上的可视标记上方,使得所述标记通过所述放大表面被放大,从而使位置标记对用户清楚可见。
35.根据又一个目的,压缩环附接到或安装在可滑动支架组件上,该可滑动支架组件被配置成沿着中心纵向轴线将压缩环从非待命位置(unarmed position)平移到待命位置(armed position)。这种可滑动支架的目的是提供针插入器的自动插入功能。因此,可滑动支架组件能够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沿着中心纵向轴线移动从不能和不发生注射的第一非待命位置到通常相对于非待命位置的近侧方向的第二待命位置,在第二待命位置,笔式注射系统待命准备释放并随后在与待命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通常在远侧方向上)移动。
36.根据又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包括与压缩环的孔同轴对准的孔。因此,可滑动支架组件和安装在其上或附接到其上的压缩环形成具有公共纵向孔的整体可滑动构件。
37.根据又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与压缩环一起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共同旋转,特别是在外部细长主体从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移动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过程中。换句话说,可滑动支架组件的形状和尺寸设置成接收压缩环,使得压缩环可以在插入细长主体的孔中的注射笔系统的锁定旋转和相应的解锁过程中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因此,可滑动支架组件的构造成与压缩环共同旋转的部分包括细长且基本上圆柱形的主体,该主体包括与压缩环同轴对准的孔。实现这一点的一种方式是提供单个可旋转模制圆柱体,其将可旋转压缩环部分和可滑动支架组件的可旋转部分两者组合。可替代地,压缩环和可滑动组件的可旋转部分可以彼此安装在一起,例如,通过设置在压缩环或可滑动组件的可旋转部分上的适当形状和构造的可弹性变形的夹子或钩,以及相应形状和构造的凹部,以在弹性变形中与这种夹子接合,使得一个主体(例如压缩环)的旋转引起另一个主体(即,可滑动支架组件的可旋转部分)在围绕中心纵向轴线的相同旋转方向上的相应和相等的旋转。
38.根据另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分别沿着中心纵向轴线从压缩环在近侧方向和远侧方向上延伸。可滑动支架组件的向近侧延伸的部分是上面关于压缩环描述的可旋转部分。因此,可滑动支架组件可以被认为是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的组件,其中压缩环位于近侧
部分和远侧部分之间。在这种构造中,第一近侧部分具有圆柱形主体,该圆柱形主体具有如上所述的中心纵向孔,并且与压缩环共同旋转。近侧部分还包括远端,该远端包括例如朝内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被适当地配置和定尺寸成接收两个或更多个径向间隔开的突出弧形壁,该突出弧形壁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二远侧部分沿近侧方向延伸,并且终止于径向向外突出的翼梁(spar)或钩部分。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支架主体的第二远侧部分的突出弧形壁通过压缩环的孔插入,并且插入到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一近侧且可旋转部件的同轴对准的孔中,由此设置在弧形壁的近端处的向外突出的翼梁或钩接合在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一近侧部分的环形凹槽中。弧形壁和在其近端处的向外突出的钩部分以非旋转阻挡接合的方式与环形凹槽接合,即,当压缩环和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一近侧部分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在对应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突出的钩部分沿着凹槽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自由移动。
39.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二远侧部分还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脊部,该脊部形成用于压缩环的远侧末端的朝近侧的远侧抵接表面。当支架主体的第一近侧可旋转部分和第二远侧部分相对于彼此保持相对轴向分离时,压缩环被阻止沿纵向轴线的独立轴向移动。当压缩环和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近侧可旋转部分由单个模制圆筒构成时,情况更是如此。支架主体的第二远侧部分的突出弧形壁有利地提供凸出的弯曲的朝外的表面,在注射笔主体的位置锁定和解锁过程中,压缩环可以抵靠该表面旋转。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二远侧部分延伸的径向间隔开的突出弧形壁的另一个有利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延伸弧形壁之间的空间的尺寸设置成通过侧向压缩来接收并保持可压缩弹性膜的材料的相应的对应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构成可压缩弹性膜的材料的这种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对应于朝外的接触表面,该朝外的接触表面在压缩环旋转过程中与压缩环接触,并且该朝外的接触表面适当地将由压缩环逐渐施加的压缩力传递到笔式注射系统的主体上,以使膜被压缩并减小可压缩膜的孔的直径。可压缩膜可以适当地是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四个或六个或八个向外延伸的径向间隔开的可压缩材料的突起。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可压缩材料可以模制成圆柱体,该圆柱体具有对应的纵向孔,该纵向孔与中心孔同轴对准,在弧形壁的朝内的表面上。
40.如从上文将理解的,如果可滑动支架组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则无论这是在近侧方向上还是在远侧方向上,压缩环被迫轴向移动并且与支架组件一起平移到相同的程度。
41.根据又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和压缩环各自包括表面接合装置,该表面接合装置被构造成与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滑动接合,以使得压缩环与可滑动支架组件一起能够从非待命位置平移到待命位置,而不会使压缩环或可滑动支架组件在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的孔内旋转。这种通常彼此互补的表面接合装置可以以多种方式适当地设置。
42.例如,根据另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表面接合装置包括从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的接触构件。
43.根据另一个目的,从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与设置在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对应通道轴向滑动接触地接合。如本文所预见的,至少一个对应的通道沿着第一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接收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突出接触构件的通道围绕突出接触构件,并且当支架组件从非待命位置平移到待命位置时,防止支架组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
44.根据另一个目的,从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也向近侧延伸超过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近侧部分的近端末端。由此,应当理解,至少一个突出的径向向外突出的接触构件可以有利地表示为一系列径向间隔开且向外突出的支腿,其例如定位在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一近侧部分的朝外的表面上,并且此外沿着支架组件的所述第一近侧部分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超出支架组件的第一近侧部分的近端。延伸超过支架主体的近侧末端的突出支腿的长度被构造成例如提供支架主体的近端与外部细长主体的近端的适当邻接距离,或者可替代地,提供具有偏置元件(例如位于外部主体的近侧端部处的孔内的压缩弹簧)的近侧接合表面,并且此外限制支架主体在近侧方向上的行进距离。
45.类似于设置在可滑动支架组件上的突出接触构件,并且根据另一个目的,压缩环包括从压缩环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如上所述,当描述近侧外部主体部件与压缩环的关系时,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可以设置有从压缩环的朝外的表面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径向间隔开的脊。这些脊将与设置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上的相应适当形状和构造的互补的径向间隔开的凹部或通道合,凹部或通道沿着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远端延伸到其近端。
46.根据又一个目的,从压缩环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与设置在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对应通道以轴向滑动接触的方式接合。
47.根据另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滑动臂,该至少一个滑动臂从支架组件的远侧部分向远侧延伸,与中心纵向轴线径向间隔开并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虽然可以将根据本说明书的自动针插入器构造成仅具有一个这样的滑动臂,但是已经发现,为了稳定可滑动支架组件沿纵向轴线的平移行进,提供两个或更多个这样的滑动臂是有用的,这些滑动臂从支架组件的远端延伸,这些臂通常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径向等距地定位。滑动臂有利地从设置在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二远侧部分上的径向突出脊向远侧延伸,并且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径向间隔开且基本上彼此相对地定位。另外,所述滑动臂还有利地与径向间隔开的弧形突出壁成角度相对地定位,该弧形突出壁从支架主体的第二远端部分沿近侧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如果考虑时钟面的点,滑动臂和弧形壁将围绕这些点分布,则滑动臂将分别位于12点钟和6点钟处,从钟面向前延伸,并且弧形突出壁将位于3点钟和9点钟处,从钟面向后延伸,并分别围绕钟面。在可滑动支架组件的第二远侧部分中设置多于两对弧形壁的情况下,在远侧方向上延伸的滑动臂可以适当地位于这对向近侧延伸的弧形壁中的任一个之间的角度或时钟位置处。
48.根据另一个目的,至少一个滑动臂与设置在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至少一个相应通道以滑动轴向接触的方式接合。设置在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相应一个或多个通道从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的近端朝向所述第二外部主体部件的远端延伸,并且适当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上。一个或多个滑动臂可滑动地接合在相应定位的一个或多个通道内,从而允许支架组件在近端和远端方向上滑动或平移,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外部主体部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支架组件沿纵向轴线在远侧方向上的滑动或平移运动受到滑动臂和相应通道的长度的限制,滑动臂的远端末端与设置在第二外部主体部件上的相应通道的远端末端形成抵接止动件。
49.根据另一个目的,当可滑动支架组件处于待命位置时,至少一个滑动臂的长度足以向远侧延伸到设置在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相应通道中并保持与相应通道的滑动
接合接触。
50.根据又一个目的,可滑动支架组件还包括具有触发器构件的可释放触发器装置,该触发器构件构造成将可滑动支架组件保持在待命位置,直到触发器构件被释放。提供可释放的触发器构件以使用户能够使笔式注射系统在远侧方向上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注射位置,在该注射位置,笔式注射系统的针穿透诸如皮肤的注射表面,达到正确的和/或期望的穿透深度。通常,经由注射操作将笔式注射系统从待命位置移动到非待命位置的动力由偏置元件(例如压缩弹簧)提供。如本说明书中所设想的,在插入器装置已经旋转到锁定位置之后,笔式注射系统由压缩环和可压缩膜固持在可滑动支架组件中,通过插入器装置的使用者拉动或施加牵引力到笔式注射系统上,可滑动支架组件移动到待命位置,所述牵引力沿近侧方向施加。本质上,自动针插入器的使用者在近侧方向上抵靠偏置元件向后拉动笔主体,从而将偏置元件压靠在插入器主体的近端上,直到可释放触发器的触发器构件被闩锁,并且待命位置被设定。
51.因此,根据又一个目的,触发器构件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臂,该可弹性变形的臂能够从非待命位置的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一平面移出到待命位置的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二平面中。可弹性变形的臂可以有利地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近侧部分沿近侧方向延伸,例如,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所述近侧部分沿着纵向轴线直接延伸,或者可替代地,从突出的突刺(spur)的末端浮动延伸,该突刺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近侧部分的外表面正交地延伸穿过中心纵向轴线,并且将可弹性变形的臂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准。可弹性变形的臂沿着第一纵向平面放置,该第一纵向平面在未待命状态下并且在变形之前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当可滑动支架组件在近侧方向上移动时,可弹性变形的臂与设置在外部细长主体的近端的朝内的表面上并且邻近外部细长主体的近端的抵接部(诸如倾斜肩部)相遇。位于与可弹性变形臂相同的纵向平面中的抵接部使臂变形并移出第一纵向平面进入与第一纵向平面径向分离的第二纵向平面。当臂由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近侧移动而向近侧移动时,臂与第一外部主体部件的倾斜肩部偏转或变形接触。臂从第一平面变形到第二平面,直到臂的近端末端(例如,钩形部分)移动经过肩部和设置在近侧外部主体的内表面上的相应的相反形状的钩形部分。然后,臂的钩与肩部的对应且相反形状的钩接合,使得触发器构件将可滑动支架组件锁定在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中的待命位置,其中臂的钩受到持续的机械变形约束。
52.根据又一个目的,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包括释放按钮,该释放按钮被配置为将可弹性变形的臂从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二平面移动到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一平面中,从而将触发器构件从待命位置释放。
53.如上所述,实现这种功能的一种方式是在触发器构件上设置闩锁或钩,该闩锁或钩与设置在细长外部主体上的释放按钮接合,并且将触发器构件的臂在机械约束下保持在第二纵向平面中,直到例如通过用户按压释放按钮来启动释放按钮时为止。由于处于待命位置的可弹性变形的臂处于由从第一平面到第二平面的移动所迫使的弹性机械约束下,因此当释放按钮被激活时,可弹性变形的臂从这种弹性约束中释放并且再次呈现其在第一纵向平面中的正常位置。这样,通过由压缩弹簧存储的能量,支架组件可以在远侧方向上自由移动,以加速支架组件以及相应保持的注射笔,以将注射针移动到正确配置的穿透深度。
54.根据另一个目的,自动针插入器包括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其被构造成在笔式注射系统沿着纵向孔的中心纵向轴线插入细长插入器主体的纵向孔中时抵接注
射笔系统的远端。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可选择性地动作”应理解为意指笔远端抵接装置用于在笔式注射系统被引入细长插入器主体中时以选择性地主动的方式(即,通过有意的用户动作或与抵接装置相对于细长插入器主体的相互作用)沿着中心纵向轴线抵接笔式注射系统的远端。换句话说,抵接装置不是永久启动或形成插入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元件或物体,该元件或物体不断地在任何引入的注射笔系统上施加抵接动作,而是可以在需要时启动或停用。通常,笔远端末端的抵接装置在将笔式注射系统引入插入器的细长主体中之前被启动,并且在注射笔主体已经通过细长外部主体的一部分从非锁定位置旋转到锁定位置而被锁定到第二锁定位置之后被停用,如本说明书中其他地方所述。
55.因此,根据又一个目的,笔式注射系统的旋转启动锁定仅在经由笔式远端抵靠装置的选择性动作而抵接笔式注射系统之后发生。根据另一个目的,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可从第一非抵接位置移动到第二抵接位置。这种移动可以例如由用户通过手指或拇指移动或手指和拇指移动的组合来赋予。类似地,笔远端抵接装置可选择性地沿反向或相反方向从第二抵接位置动作到第一非抵接位置。以这种方式,笔远端抵接装置被构造成一旦笔式注射系统已经锁定就位,就能够将抵接装置重新定位到非抵接位置。
56.根据又一个目的,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邻近或接近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远端,以便尽可能抵接笔式注射系统的远端,并且更具体地,尽可能抵接通常位于这种注射笔的远端处的针座的肩部,注射针例如通过与针座螺纹接合安装在该针座的肩部上。以这种方式,笔远端抵接装置在被启动时与注射笔系统的一部分相互作用,当注射笔从待命位置释放并且在偏置元件(例如压缩弹簧)的冲击下朝向非待命位置移动时,该注射笔系统的一部分将限定针穿透到注射部位(例如患者的皮肤)中的深度。因此,可以预先控制和预先确定该穿透深度,因为安装在这种针座上的注射针的长度通常是标准化的,并且在插入器装置待命之前笔式注射系统的针座的抵接部将定位在距未来注射部位已知的预定轴向距离处。
57.根据又一个目的,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末端抵接装置包括铰接臂构件,该铰接臂构件被构造成围绕与中心纵向轴线平行对准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其中铰接臂构件可围绕所述平行旋转轴线从第一非抵接位置旋转到第二抵接位置。根据这样的目的,铰接臂构件可以适当地安装在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的旋转轴线上,并且可围绕所述平行安装轴线旋转,以通过旋转(例如通过手指或拇指与臂的相互作用)而移动,以将臂从非抵接接合位置(例如,基本上与外部细长插入器主体齐平)移动到抵接位置,在该抵接位置,臂突出到外部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孔中。因此,根据又一个目的,铰接臂构件在第一非抵接位置与细长插入器主体齐平,并且在第二抵接位置延伸到纵向孔中。
58.这种可选择性操作且可旋转的臂构造可以适当地由杠杆臂提供。例如,杠杆臂可以包括第一抓持端和第二抵接端,第一抓持端在非抵接位置中与细长插入器主体的朝外的表面基本上齐平,第二抵接端在所述非抵接位置中与外部细长插入器主体的朝内的表面基本上齐平。例如,由使用者施加在杠杆臂的第一抓持端上的提起动作使杠杆臂围绕臂安装在其上的纵向旋转轴线旋转,并且使杠杆臂的第二端部从插入器的细长外部主体的朝内的表面上的基本上齐平的位置移动到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孔中。为了将杠杆臂保持在非抵接位置或抵接位置,杠杆臂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节,例如从杠杆臂位于插入器主体上的平面正交地向外延伸,并且适当地定位在杠杆臂上,使得至少一个定位节容纳在设置在
细长插入器主体内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定位凹部内,从而确定杠杆臂围绕旋转轴线的运动角度。这又确定杠杆臂的第二端移动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孔中的程度。
59.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将变得显然,并且在以下关于附图和示例监测模块的描述中更详细地描述。
附图说明
60.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是为了说明和举例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其中:
6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针插入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62.图2a和2b分别是根据图1的自动针插入装置处于非待命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横截面图;
63.图3a和图3b分别是根据图1的自动针插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横截面图,该自动针插入装置处于待命位置,准备注射;
64.图4a和4b分别是根据图1的自动针插入装置的细节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和示意性组装透视图;
65.图5a和5b分别是根据图1的自动针插入装置的另一细节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66.现在转向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针插入器装置(1)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自动针插入器(1)包括具有近端(3)和远端(4)的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以及从近端(3)到远端(4)延伸穿过细长主体(2a、2b)的纵向孔(5),纵向孔(5)具有中心纵向轴线。其中,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接收笔式注射系统(7),该笔式注射系统(7)经由插入器主体(2a、2b)的近端(3)引入所述孔(5)中。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还包括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将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该锁定装置构造成通过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的至少一部分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从由点(
·
)表示的第一非锁定位置(8)旋转到由一系列可视标记(a、b、c、d、e)表示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将笔式注射系统(7)锁定在纵向孔(5)内的轴向位置。每个可视标记对应于一个第二锁定位置,并且更具体地,表示注射笔主体的预定外径的注射笔系统的旋转锁定位置。实际上,每个可视标记对应于围绕中心纵向轴线的旋转角度,该旋转角度被设定为例如每个旋转锁定位置15
°
的增量。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近端(4)由封闭盖(9)封闭,封闭盖(9)具有环形肩部(10),环形肩部(10)从外围环形壁(11)向内延伸到孔(5)中,并且限定开口(12),笔式注射系统(7)通过开口(12)被引入到插入器主体(2a、2b)中。外围环形壁(11)从环形肩部(10)沿远侧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接合夹、闩锁或钩(13),以与设置在细长主体(2a)上的相应凹部(14)或唇缘以弹性夹接合的方式接合,所述外围环形壁(11)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其能够插入孔(5)中。盖(9)还包括释放按钮(15),其使得使用者能够启动释放插入器装置,以实现将笔式注射器的针引入注射部位,例如患者的皮肤上,其功能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67.如从图1中所呈现的,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包括两个部件:第一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b)和第二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第一外部主体部件(2a)和第二外部主体部件(2b)在相应的远端(16)和近端(17)处互锁在一起,例如,如图所示,从第二外部主体部件(2b)的
近端延伸的突出的弹性接合齿(18)或钩和设置在第一外部主体部件(2a)的远端(16)处的相应环形唇缘或凹槽(19)。弹性接合齿(18)与环形凹槽(19)接合,以允许第一和第二外部主体部件(2a、2b)中的任一个或二者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相对于彼此旋转。第二主体部件(2b)还设置有旋转位置识别辅助件(20),例如放大透镜,以帮助确定第一主体部件(2a)和第二主体部件(2b)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位置。
68.图1中还示出了压缩弹簧(21),压缩弹簧(21)被引入孔(5)中,并且被定位和安置在细长外部主体(2a)的近端(3)处,至少部分地在盖(9)内,并且当注射笔(7)从插入器内的待命位置释放以将注射针引入注射部位并使自动针插入器装置(1)和相应保持的注射笔(7)返回到非待命位置时,压缩弹簧(21)用于提供能量存储以在被压缩之后释放能量,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
69.此外,第二外部主体部件(2b)的远端(4)还成形为类似于喇叭的出口端,并且为此包括向外突出的环形肩部或裙部(22),该裙部从第二外部主体部件(2b)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裙部因而形成合适的稳定定位表面,用于将自动针插入器定位在患者或使用者的注射部位上。另外,杠杆臂(23)形式的笔远端抵接装置位于第二外部主体部件(2b)的远端(4)处,杠杆臂包括第一抓持端(24)和第二抵接端(25),其细节将在下文中提供。最后,图1还示出了自动针插入器的锁定系统和待命系统的进一步细节,如由压缩环(26)和可滑动支架组件(27)所表示的,其细节将在参考其他附图时提供。
70.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根据图1的自动针插入器装置的两个类似但略微不同的视图。图2a是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可以看到注射笔系统(7)已经从封闭盖(9)的开口(12)被引入到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的孔中,并且处于非待命位置,即未定位成实现注射笔系统(7)的针的自动插入。这里所示的注射笔系统(7)与目前商业上可获得的许多其他笔一样,包括剂量设定轮(28)、剂量可视化窗口(29)和注射启动按钮(30),它们都是用户可见和可接触的,并且突出到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外部超过近侧主体部件(2a)的近端(3)并穿过盖(9)中的开口(12)。释放按钮(15)在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的近端(4)处也是可见的。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和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在它们各自对应的远端(17)和近端(17)处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细长圆柱体,该细长圆柱体围绕并接收注射笔(7)的主体(31)的大部分,除了主体的近侧突出部分之外,该近侧突出部分延伸超过封闭盖(9)的开口(12)。当使自动插入器装置(1)待命时,注射笔(7)的该突出部分由使用者握持并且在近侧方向上朝向使用者拉拔或拉动,同时使用者握持近侧细长外部主体部件(2a)。图2a还示出了用于注射笔的笔远端抵接机构,其包括杠杆臂(23),杠杆臂(23)具有处于第一非抵接位置的第一抓持端(24),在第一非抵接位置,杠杆臂(23)的抓持端(24)基本上与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的外表面(32)齐平。可以看到由针保护器(33)覆盖的针(未示出)从细长主体(2a、2b)的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的远端(4)伸出。
71.图2b示出了如图1和图2a所示的自动针插入器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2a和图2b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笔远端抵接装置的杠杆臂(23)已经通过操纵抓持端(24)旋转并使杠杆臂围绕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6)的旋转轴线(34)旋转,使得杠杆臂的抵接端(25)已经接触并推压位于笔式注射系统(7)的远端的针座(36)的外表面(35)。细长主体部件(2a、2b)中的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设置具有合适构造和尺寸的相对凹槽(37、38)以用作支点,杠杆臂(23)在启动时可围绕该支点旋转。杠杆臂(23)适当地设置有对应且互补的突起(未
示出),该突起从杠杆臂的主体正交地向外延伸,与凹部(37、38)一起限定平行旋转轴线(34)。从上文可以理解,通过使用者围绕平行旋转轴线(34)提起抓持端(25)施加的旋转,杠杆臂(23)的启动导致杠杆臂(23)的抵接端(25)从非抵接位置移动到邻接位置,在非抵接位置,抵接端(25)与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的内表面(39)基本齐平,在抵接位置,抵接端(25)接触并推压针座(36)的外表面(35)。以这种方式,注射笔系统(7)在沿中心轴线(6)旋转地锁定到轴向位置之前沿中心纵向轴线(6)抵接,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
72.如图2b、以及图5a和5b中进一步详细示出了自动针插入器的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该锁定装置的一个部件是压缩环(26),该压缩环(26)具有限定中心孔(40)的标称厚度和标称内径。从图2b中可以看出,压缩环(26)与细长插入器主体(2a、2b)的纵向孔(6)同轴地定位,并且在针插入器装置(1)的非待命位置,位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远侧区域中,靠近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远端(16)。在非待命位置,压缩环(26)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自由旋转。
73.如图5a和5b中所示的更多细节,当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围绕中心纵向旋转以发起从第一解锁位置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的旋转锁定时,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朝内的表面(41)与一个或多个径向且朝外的突起(如图5a和5b所示的(42、43、44))相互作用并接合,该锁定位置对应于并适当指示当前可用的各种注射笔的外径,并且该注射笔旨在被引入到自动针插入器装置中。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朝内的表面(4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间隔开的径向朝内的脊(45、46、47、48、49、50),该脊(45、46、47、48、49、50)从位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近端(16)近侧的位置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纵向轴线(6)轴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在每对脊之间限定相应的凹槽或通道(51、52、53)。压缩环的孔(40)具有内径,该内径的尺寸足以能够将可滑动支架组件(27)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在孔(40)内,并且允许压缩环在非待命位置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孔内旋转。
74.在图4a和4b所示的实施例中,可滑动支架组件(27)具有支架主体(72、73),支架主体(72、73)包括近侧部分(72)和远侧部分(73)。近侧部分(72)和远侧部分(73)与中心纵向轴线同轴并沿着中心纵向轴线组装,以限定压缩环(26)所围绕的弧形区域。从图4a中可以看出,支架组件的近侧部分(72)设置有远端(74),其包括向内突出的环形肩部或裙部(75),肩部(75)限定朝远侧的表面(76)。支架主体的远侧部分(73)有利地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径向间隔开的弧形壁(77、78),其从远侧定位的、径向向外突出的脊(79)朝近侧方向延伸。相对的弧形壁(77、78)中的每一个纵向边缘之间限定有至少一对,优选地至少两对,直径上相对的空间(80、81),并且弧形壁(77、78)的近端(82、83)被接收在设置在环形肩部(75)中的环形凹槽(未示出)中。弧形壁的近端(82、83)可以适当地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钩(84),并且例如被接收在肩部(75)的相应环形凹槽中。以这种方式,脊(79)的朝近侧的表面(86)和裙部(75)的朝远侧的表面(76)连同弧形壁(77、78)一起限定用于接收和定位压缩环(26)的区域。在特别有利的方面,近侧部分(72)和压缩环(26)是一体的、同轴对准的,并且被构造成在旋转锁定过程中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一起旋转。
75.旋转锁定装置还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压缩膜(87),例如弹性体,例如sebs弹性体,例如本说明书其他地方所述的。有利地,可压缩膜制成环状,具有孔(88)。可压缩膜环(87)位于可滑动支架组件(27)的孔中,并且更具体地,以非旋转接合的方式安置在支架主体的近侧部分(73)的孔中,位于弧形壁(77、78)之间。可压缩膜环(87)还包括至少一对,优
选地一对、两对、三对或甚至四对、径向相对且径向外延的可压缩材料制成的突起(89、90),其甚至更有利地可以由sebs弹性体制成,该sebs弹性体可制成相比可压缩膜环的其余部分,具有较低的可压缩性或较高的肖氏硬度。径向相对且径向外延的突起(89、90和89’、90’)可以由可压缩材料形成,并且例如从肩部(91)延伸,该肩部(91)与突起相比具有减小的厚度,至少部分地围绕环(87)的外圆周延伸,肩部(91)有利地与弧形壁(77、78)的外表面齐平,以形成连续的弧形表面。肩部(91)用作与弧形壁(77、78)的周边边缘接合的接触表面,从而将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89、90)定位到由弧形壁的边缘形成的空间(80,81)中,使得可压缩膜环(87)不能相对于弧形壁(77、78)旋转。
76.如从上文将理解的,压缩环(26)在从非锁定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过程中与可压缩膜环(87)的暴露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89、90;89'、90')接触。压缩环(26)的内径围绕限定所述内径的内圆周是可变的。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种变化表现为压缩环的环围绕中心轴线(6)从内径大于标称内径的部分(图5a、94)逐渐增厚到直径小于标称内径或内径减小的部分(95),所述部分(95)具有增加的厚度,并且有利地具有朝内的突出部(96)。类似地,从压缩环的一部分(97)到压缩环的一部分(99),压缩环的直径相对逐渐变薄,压缩环的一部分(97)具有与标称内径相比减小的内径,即增加的厚度,并且具有相应的加厚的朝内的突出部(98),压缩环的一部分(99)具有更大的内径,即:与标称内径相比,厚度减小。由于内径的逐渐变化,当压缩环(26)围绕中心轴线(6)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压缩环(26)的内圆周表面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径向向内突出的脊(89、90)的接合,压缩环(26)向可压缩膜(87)的径向朝外的突起(89、90)逐渐施加压缩。由此施加的径向定向压缩导致可压缩膜(87)径向向内变形,并使可压缩膜的朝内的表面移动以与笔式注射系统(7)的主体的外表面弹性摩擦接合接触。通过面向内的突出部(96、98)可以防止可压缩膜(87)的过度旋转,从而防止可压缩膜(87)的过度压缩,该面向内的突出部(96、98)具有相应的旋转抵接表面,该旋转抵接表面与可压缩膜的面向外的突起(89、90)接触,从而限制压缩环(26)围绕中心轴(6)的旋转角度。从上文可以理解,压缩环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导致施加在可压缩膜(87)上的压缩松弛,从而移除可压缩膜与笔式注射系统(7)的主体的弹性摩擦接合接触,允许笔式注射系统从自动针插入器装置移除,例如用于储存或更换笔以供将来注射。
77.可滑动支架组件(27)还包括两个滑动臂(100、101),两个滑动臂从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远侧部分(73)向远侧延伸并且径向等距间隔开,并且在也设置在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远侧部分上的向外突出的脊(79)处附接到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远侧部分(73)。滑动臂(100、101)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6)延伸,并且围绕所述轴线(6)径向定位。滑动臂(100、101)终止于相应的一对抵接边缘(102、103)。两个滑动臂(100、101)有助于稳定可滑动支架组件沿中心纵向轴线(6)的平移行进,并且在已经执行旋转锁定之后,并且当将可滑动组件从非待命位置移动到待命位置时,防止可滑动组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旋转。另外,滑动臂(100、101)还有利地与从支架主体的远侧部分(73)沿近侧方向延伸的径向间隔开的弧形突出壁(77、78)成角度相对地定位。换句话说,如果考虑时钟面的点,滑动臂和弧形壁将围绕这些点分布,其中中心轴线(6)作为时钟面的中心,则滑动臂(100、101)将分别位于12点钟和6点钟处,从钟面朝前延伸,并且弧形突出壁(77,78)将位于3点钟和9点钟处,从钟面朝后延伸,并且分别围绕时钟面。在这种想象的投影中,弧形壁(77、78)将围绕钟面延伸,以分别从约1
点钟到约5点钟以及从约7点钟到约11点钟形成弧形表面,其中其间的间隙表示空间(80、81),空间(80、81)被构造成接收可压缩膜(87)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89、90)。形成支架主体的远侧部分(73)的远端的脊(79)包括一系列脊(104)和凹槽(105),脊径向向外突出。远端脊79的脊104和凹槽105与设置在外部主体部件2a的朝内的表面41上的相应形状的凹槽或通道和脊滑动接触地接合,以便于可滑动支架组件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孔内平移,但在旋转锁定和解锁过程中不阻碍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与压缩环(26)的旋转和旋转接合(26)。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凹槽和脊的差异分布和延伸将被选择为使得压缩环(26)能够围绕中心轴线旋转,以便实现旋转锁定和解锁,同时还提供可滑动支架组件(27)与压缩环(26)一起沿着中心轴线(6)的平移,以便实现进入待命和针插入和/或解除待命。
78.如图3a所示,其示出了笔式注射系统(7)和可滑动支架组件的各种部件,在待命位置,滑动臂(100、101)与设置在远侧细长外部主体部件(2b)上的相应通道(106、107)滑动轴向接触地接合。通道(106、107)从远侧细长外部主体部件(2b)的近端(17)朝向所述远侧外部主体部件的远端(4)延伸,并且适当地设置在所述远侧外部主体部件的朝内的表面(108)上。滑动臂(100、101)滑动地接合在相应定位的通道(106、107)内,从而允许支架组件(27)在近端和远端方向上的平移运动。考虑到支架组件的远侧部分(73)经由弧形壁(77、78)的近端平移地联接到支架组件的近侧部分(72),其经由其相应的向外突出的钩或突刺接合在环形凹槽(84)中,滑动接合的臂防止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在插入器装置的待命期间相对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旋转,并将可滑动支架组件释放回到非待命位置。支架组件(27)沿纵向轴线在远端方向上的滑动或平移运动还受到滑动臂(100、101)和相应通道(106、107)的长度的限制,每个滑动臂具有远端末端(102、103),该远端末端(102、103)与设置在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上的相应通道(106、107)的相应远端末端(109、110)形成抵接止动件。因此,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当可滑动支架组件处于待命位置时,滑动臂(100、101)的长度足以向远侧延伸到设置在远侧细长外部主体部件(2b)上的相应通道(106、107)中并保持与相应通道(106、107)的滑动接合接触,以便继续防止保持笔式注射系统的支架组件(27)围绕中心轴线(6)旋转。
79.可滑动支架组件(27)还包括可释放的触发器装置(111),该触发器装置(111)具有触发器构件(112),触发器构件(112)构造成将可滑动支架组件(27)保持在待命位置直到触发器构件(112)被释放。提供可释放的触发器构件(112)以使用户能够实现注射,并且触发器的释放使笔式注射系统(7)在远侧方向上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注射位置,在该注射位置,笔式注射系统的针穿透注射表面,例如皮肤。用于经由注射操作将笔式注射系统(7)从待命位置移动到非待命位置的动力由偏置元件(21)提供,例如压缩弹簧。因此,在如本说明书中其他地方所述的笔式注射系统的旋转启动锁定之后,通过插入器装置(1)的使用者在通过压缩环(26)和可压缩膜(87)保持在可滑动支架组件(27)中的笔式注射系统(7)上拉动或施加牵引力,可滑动支架组件移动到待命位置,所述牵引力沿近侧方向施加。本质上,自动针插入器的使用者在近侧方向上向后拉动笔主体,抵靠偏置元件(21),从而压缩偏置元件(21),直到可释放触发器的触发器构件(112)被闩锁,并且待命位置被设定。触发器构件(112)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臂,该可弹性变形的臂能够从处于非待命位置的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一平面移动到处于待命位置的纵向轴向对准的不同的第二平面中。可弹性变形的臂(112)从支架组件(27)的近侧主体部分(72)沿近侧方向径向向外延伸。可弹性变形的臂(112)沿着第一
纵向平面放置,第一纵向平面在未待命状态下并且在变形之前平行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6)。当可滑动支架组件(27)沿近侧方向移动时,可弹性变形的臂(112)与设置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近侧末端上并邻近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近侧末端的抵接部(113)相遇。图3b示出了接合在待命位置的可弹性变形臂(112)的位置的剖视图。位于与可弹性变形的触发臂(112)相同的纵向平面中的抵接部(113)使该臂弹性变形并移出第一纵向平面进入与第一纵向平面径向分离的第二纵向平面。在如本文所例示的实施例中,例如,如图3b所示,触发臂(112)经由适当成形的倾斜突起(113)弹性变形到第一纵向平面之外,该倾斜突起(113)延伸到设置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朝内的表面中的切口通道(114)中并限定切口通道(114)的近端末端。切口(114)限定倾斜突起抵接部(113),倾斜突起抵接部(113)还设置有近侧钩端部(115),近侧钩端部(115)与设置在触发臂(112)上的对应且互补的钩端部(116)相互作用并接合。当触发臂通过倾斜突起抵接部(113)从第一纵向平面弹性变形到第二纵向平面中时,触发臂(112)围绕的钩端部(116)围绕抵接的钩端部(115)运动,然后沿近侧方向的进一步运动致使触发臂(112)的钩端部(116)卡在倾斜突起抵接部(113)的钩端部(115)上。一旦到达该位置,插入器装置就处于待命位置,直到触发器被释放。
80.触发释放由位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上的释放按钮(15)提供,并且在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封闭盖(9)上,但是也可以通过例如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的合适模制而直接集成。释放按钮(15)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舌部(117),该舌部沿远侧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触发臂(112)上方。释放按钮(15)还包括检查孔口(118),检查孔口(118)位于触发臂的近侧端部上方,并且使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地验证触发臂是否正确地就位,并且因此插入器装置是否正确地待命。例如,通过为触发臂提供通过检查孔口(118)可见的颜色,可以促进这种可视化。释放按钮的可弹性变形的舌部(117)基本上与近侧外部主体部件的外表面齐平,但是当需要启动插入器装置(1)的释放并沿远侧方向发送可滑动支架组件以用先前安装和暴露的针穿透目标部位进行注射时,可通过由使用者实现的向下按压而变形。因此,向下按压舌部(117)导致舌部(117)的朝内的表面与触发臂(112)的近端接触,并且由于臂在静止时恢复其正常弹性约束,使可弹性变形的臂(112)从第二纵向轴向对准平面移回到第一纵向轴向对准平面中,从而将触发器构件(112)从待命位置释放。当所述弹簧再次伸展到其无约束位置时,触发器构件(112)在存储在压缩弹簧(21)中的止动能量的推动下自由地沿切口通道(114)向下滑动。
81.再次回到可滑动支架组件(27),所述组件设置有表面接合装置,该表面接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突出的接触构件(图3a、4a、119),该至少一个突出的接触构件从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在近侧方向上延伸超过可滑动支架主体的近侧部分(72)的近侧末端。该接触构件(119)与本说明书中其他地方描述的并且设置在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上的相应通道或凹槽中的至少一个轴向滑动接触地接合。所述通道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围绕突出的接触构件(119),从而当支架组件(27)从非待命位置平移到待命位置时,有助于防止支架组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旋转,反之亦然。接触构件(119)可以有利地表示为一系列径向间隔开且向外突出的支腿(119),其定位在支架主体的第一近侧部分(72)的朝外的表面上,并且沿着所述支架主体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6)延伸超过支架主体的近端。延伸超过支架主体的近端的突出支腿的长度被构造成提供支架主体的近端与外部细长主体(2a、2b)的近端(3)的适当邻接距离,从而限制支架主体在近侧方向上的行进距离。另外,所述接触
构件支腿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与偏置弹簧(21)的远端接合,当可滑动支架组件从非待命位置移动到待命位置时推压弹簧(21),并且当针插入器装置的释放按钮被启动时用作用于沿相反方向驱动可滑动支架组件的接触表面。
82.现在将提供自动针插入器装置(1)的使用的简要描述。笔远端末端的抵接杠杆臂(23)通过其抓持端(24)被操纵,以使杠杆臂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并将杠杆臂的抵接端(25)移动到中心纵向孔(5)中。笔式注射系统通过封闭盖(9)中的开口(12)插入细长外部主体(2a、2b)的孔(5)中,该细长外部主体(2a、2b)包括组装的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和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设置在注射笔上的针座的针座表面与抵接杠杆臂(23)的抵接端(25)抵接接触。抵接端(25)在孔(5)中保持就位,直到已经执行完注射笔(7)的主体的旋转锁定。通过使近侧外部主体部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6)旋转,从而驱动压缩环(26)和可滑动支架组件(27)的近侧部分(72)的旋转,使旋转启动的锁定发生。压缩环(26)的旋转相应地将可压缩膜(87)压缩到注射笔(7)的主体上。施加在注射笔的主体上的压缩将笔主体(7)锁定在孔(5)内的轴向位置。该位置经由设置在近侧细长主体部件(2a)的外表面上的相应标记或可视标记(a、b、c、d、e)向用户指示。在该阶段,尽管旋转锁定,但是针插入器装置仍然处于非待命位置。杠杆臂(23)移回到其与远侧外部主体部件(2b)的外表面和相应的内表面齐平的位置,使得抵接端(25)不再突出到插入器的孔(5)中。然后,使用者取下针保护器,露出注射针。由压缩环(26)和可压缩膜施加在注射笔(7)的主体上的压缩足以使笔主体能够被一只手抓握,另一只手保持在细长外部主体(2a、2b)上,然后将笔主体(7)沿近侧方向移动以使自动针插入器进入待命。笔式注射器(7)与可滑动的支架组件(27)和压缩环(26)一起沿近侧方向平移,直到触发器构件(112)通过由切口通道(114)限定的倾斜抵接突起从其初始纵向平面偏转到第二纵向平面中,并且相应的钩(115、116)彼此接合以将插入器装置(1)设定在待命位置。使用者将远端(4)和朝远侧的表面(22)施加到预期注射的部位。按压释放按钮(15)的舌部(117)使触发器构件(112)再次从第二纵向平面移回第一纵向平面,使钩(115、116)彼此释放,并允许触发器构件、可滑动支架组件(27)和压缩环(26)在存储在压缩弹簧(21)中的释放能量的推动下沿远侧方向推进。由于注射笔的先前轴向锁定和轴向抵靠,由弹簧施加的推进使得注射笔(7)和安装在其上的针突出超过插入器装置的远端(4)并精确地以正确的深度进入注射部位。在该阶段,使用者可以通过以通常的方式按压注射笔(7)的启动按钮来实现待注射物质的注射。一旦注射完成,就可以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针插入装置(1),并且通过在与锁定运动相反的方向上围绕中心轴线旋转近侧外部主体部件(2a)来解锁旋转锁定装置。这释放了由压缩环26施加在可压缩膜87上的压缩,并将笔式注射系统(7)从其锁定轴向位置释放。然后可以根据需要移除和/或更换注射笔(7),以进行进一步的后续注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笔式注射系统的自动针插入器,包括:细长插入器主体,其具有近端和远端,以及从近端到远端延伸穿过细长主体的纵向孔,所述纵向孔具有中心纵向轴线,其中,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接收经由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近端引入到所述纵向孔中的笔式注射系统,并且构造和尺寸还设置成防止笔式注射系统经由远端离开纵向孔;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还包括: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其构造成通过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围绕中心纵向轴线从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到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来将笔式注射系统锁定在纵向孔内的轴向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在锁定过程中相对于所述至少另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围绕所述中心纵向轴线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构造成在锁定过程中围绕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在相对于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包括压缩环,所述压缩环具有标称厚度、限定中心孔的标称内径,并且其中,所述压缩环与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纵向孔同轴地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具有相对于所述标称内径可变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标称直径增加的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标称直径减小的内径。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的具有增大的内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围绕所述压缩环的内径的圆周延伸,朝向所述压缩环的具有减小的内径的部分内径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压缩环的标称厚度增加的厚度,并向内延伸到中心孔中。10.根据权利要求4和9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包括至少一个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环的标称厚度减小的厚度,并向内延伸到中心孔中。11.根据权利要求4、9和10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的具有增加的厚度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向内延伸到中心孔中,朝向所述压缩环的具有减小的厚度的部分逐厚度渐减小。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还包括弹性材料的可压缩膜。13.根据权利要求4和12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弹性材料的可压缩膜同轴地设置于所述压缩环的孔内。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经由所述压缩环围绕所述中心纵向轴
线从所述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运动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所述可压缩膜从松弛状态压缩到压缩状态。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经由所述压缩环围绕所述中心纵向轴线从所述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运动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使所述可压缩膜的朝内的表面与所述笔式注射系统的主体的外表面接触。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附接到或安装在可滑动支架组件上,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配置成沿着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将所述压缩环从非待命位置平移到待命位置。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包括与所述压缩环的孔同轴对准的孔。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构造成与所述压缩环共同围绕所述中心纵向轴线旋转。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和压缩环各自包括表面接合装置,所述表面接合装置构造成以滑动接合的方式与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接合,以使得所述压缩环与所述可滑动组件一起能够从非待命位置平移到待命位置。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表面接合装置包括至沿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沿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对应通道以轴向滑动接触的方式接合。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沿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还向近侧延伸超过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的近端。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滑动的支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滑动臂,所述至少一个滑动臂平行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从所述支架组件的远侧部分向远侧延伸。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滑动臂与设置在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对通道以轴向滑动接触的方式接合。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当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处于待命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滑动臂的长度足以向远侧延伸到设置在所述第二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相应通道中并保持与所述相应通道的滑动接合接触。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压缩环包括从所述压缩环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从所述压缩环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接触构件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对应通道以轴向滑动接触的方式接合。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还包括具有触发器构件的可释放触发装置,所述触发器构件构造成将所述可滑动支架组件保持在所述待命位置,直到所述触发器构件被释放。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触发器构件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臂,所述可弹性变形的臂能够从所述非待命位置的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一平面移出到所述待命位置的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二平面中。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第一细长外部主体部件包括释放按钮,所述释放按钮配置成将可弹性变形的臂从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二平面移出到纵向轴向对准的第一平面中,并且由此将所述触发器构件从待命位置释放。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还包括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所述笔远端抵接装置构造成在所述笔式注射系统沿着所述纵向孔的中心纵向轴线插入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纵向孔中时,抵接所述注射笔系统的远端。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能够从第一非抵接位置移动到第二抵接位置。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邻近或接近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的远端。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可选择性动作的笔远端抵接装置包括铰接臂构件,所述铰接臂构件构造成围绕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平行对准的轴线旋转,并且其中所述铰接臂构件能够围绕所述平行旋转轴线从第一非抵接位置旋转到第二抵接位置。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铰接臂构件在所述第一非抵接位置与所述细长插入器主体齐平,并且在所述第二抵接位置延伸到所述纵向孔中。36.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针插入器,其中,所述笔式注射系统的旋转启动锁定仅在经由所述抵接装置的选择性动作而抵接所述笔式注射系统之后发生。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用于笔式注射器的自动针插入器。自动针插入器具有细长的插入器主体,该插入器主体的尺寸和结构设置成当笔式注射器通过其近端引入细长插入器体的纵向孔中时接收笔式注射器。自动插入器主体还配置为防止笔式注射系统通过插入体的远端离开纵向孔。自动针插入器具有旋转启动的锁定装置,以通过将细长的插入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围绕中心纵轴从第一非锁定位置旋转到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位置,将笔式注射器锁定在纵向孔内的轴向位置。置。


技术研发人员:A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物合作制造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0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