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74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侧墙作为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组成中的主要大部件之一,起着车顶与车体底部的连接作用,是乘客上下车通道及观光窗的主要承载结构。结构合理的侧墙设计制造对于整个车体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现有的侧墙通常由多个侧墙板组成,并将每个侧墙板分别与车顶和底架连接,各个侧墙板进行分体组装,每个部分装配时都需要进行修磨并去除余量,每个部分进行样装完成后再装配焊接垫板,安装工序复杂,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侧墙结构进行分体组装,安装工序复杂,装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包括:
7.上边梁,用于连接在轨道车辆的车顶的侧部;所述上边梁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8.多个中间墙板,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中间墙板的上端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墙板之间均形成第一通行道;以及
9.两个端部墙板,设于多个所述中间墙板的两端;所述端部墙板的上端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所述端部墙板和相邻的所述中间墙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行道;
10.其中,所述中间墙板的两侧、所述端部墙板的两侧及所述上边梁的两端分别设有门立柱。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门立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中间墙板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靠近所述轨道车辆的外侧,所述第二型腔靠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
12.所述第二型腔内设有至少一组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垂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型腔分隔成多个子型腔。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设有多个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对应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一安装槽;
14.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第一通行道/第二通行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对应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二安装槽;
15.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门机构附件。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朝向所述门立柱内侧设置的过线孔和绑线孔。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让位切口,位于上端的所述让位切口自所述门立柱的顶面向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倾斜向下设置;位于下端的所述让位切口自所述门立柱的底面向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倾斜向上设置。
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墙板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组挡板,所述挡板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墙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其中,所述内侧壁的厚度向靠近所述窗口的上下两端的方向逐渐增加。
2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墙板上设有端子排,所述端子排包括:
21.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中间墙板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板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22.多个接地端子,沿所述上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边梁上设有焊接托架;所述上边梁上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增加所述上边梁的壁厚以便连接螺纹件。
24.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侧墙整体分为中间墙板、端部墙板和上边梁,并通过门立柱实现后续门机构附件的安装,并增强侧墙整体的支撑强度,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可通过上边梁与车顶侧部之间的装配实现侧墙整体的通长安装,并简化了各部分单独修磨的装配工序,安装工序简单,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两个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两个所述轨道车辆的侧墙相对设置。
26.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由于采用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因而具有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的所有有益效果,可减少整体的焊接量,并简化了各部分单独修磨的装配工序,安装工序简单,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中间墙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焊接托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门机构附件与门立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39.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门机构附件与门立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40.图中:
41.1、上边梁;
42.2、中间墙板;21、内侧壁;211、第一窗户;22、外侧壁;221、第二窗户;23、挡板;24、窗户;25、胶黏层;26、密封条;
43.3、端部墙板;
44.4、门立柱;41、容纳腔;411、第一型腔;412、第二型腔;42、第一隔板;43、第二隔板;44、第一安装部;441、第一安装槽;45、第二安装部;451、第二安装槽;452、中部立筋;46、缺口;461、过线孔;462、绑线孔;47、让位切口;
45.5、第一通行道;
46.6、第二通行道;
47.7、端子排;71、安装板;72、接地端子;
48.8、焊接托架;
49.9、连接件;
50.10、门机构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实施例一
5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进行说明。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包括多个中间墙板2、两个端部墙板3和上边梁1,以及多个门立柱4;上边梁1用于连接在轨道车辆的车顶的侧部;上边梁1沿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延伸;多个中间墙板2沿上边梁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中间墙板2的上端与上边梁1连接;每相邻的
两个中间墙板2之间均形成第一通行道5;两个端部墙板3设于多个中间墙板2的两端;端部墙板3的上端与上边梁1连接;端部墙板3和相邻的中间墙板2之间形成第二通行道6;其中,中间墙板2的两侧、端部墙板3的两侧及上边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门立柱4。
56.需要理解的是,该上边梁1具有位于轨道车辆行进方向的前端和与该前端相对的后端,其中一个端部墙板3连接在上边梁1的后端,且该端部墙板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门立柱4;该上边梁1的前端设有端门柱,另一个端部墙板3靠近该端门柱,且与端门柱之间的间隔为第三通行道,用于供司机通行。可选的,该端门柱的结构可与门立柱4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57.门立柱4结构用于与门机构附件10连接,门机构附件10用于封闭第一通行道5、第二通行道6和第三通行道,且该门机构附件10包括多种异型支架和多种螺纹件,实现门系统和车体的牢固连接。
58.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侧墙,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侧墙整体分为中间墙板2、端部墙板3和上边梁1,并通过门立柱4实现后续门机构附件10的安装,并增强侧墙整体的支撑强度,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可通过上边梁1与车顶侧部之间的装配实现侧墙整体的通长安装,并简化了各部分单独修磨的装配工序,安装工序简单,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59.需要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的分块侧墙板与车顶焊接的结构而言,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多个分块侧墙板都需要逐一与车顶进行装配样装,且在单独样配时需对每一个侧墙板分别进行修磨,并去除余量并逐一安装附件,因而装配工序复杂,装配效率低,且安装尺寸调整量大且调整公差尺寸不一致,而本技术中采用侧墙结构可大大减少复杂的装配工序,省去部分尺寸和公差的调整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6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长侧墙型材焊接再加工的形式而言,本技术中采用单根通长上边梁1与中间墙板2、端部墙板3焊接,可以有效节省型材原材料,而后在通长上边梁1与车顶侧部连接时采用通长焊缝连接,可最大程度的节省母材,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制造难度,同时保证了侧墙的外轮廓度。
61.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门立柱4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容纳腔41,容纳腔41内设有与中间墙板2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42,第一隔板42将容纳腔41分隔成第一型腔411和第二型腔412,第一型腔411靠近轨道车辆的外侧,第二型腔412靠近轨道车辆的内侧;第二型腔412内设有至少一组与第一隔板42相垂直的第二隔板43,第二隔板43将第二型腔412分隔成多个子型腔。
62.通过在门立柱4内设置容纳腔41,一方面,对门立柱4进行减重,以降低轨道车辆的承载量;另一方面,可通过该容纳腔41对车内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导流,以使冷凝水排出车外。
63.具体地,该第一型腔411用于对车内的冷凝水进行导流,使冷凝水自侧墙顶部经第一型腔411、和与第一型腔411连通的排水孔排出轨道车辆的外部。
64.需要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隔板42,以便对门立柱4内部进行支撑,以提高门立柱4的内部的支撑强度;并通过使第一隔板42将容纳腔41分隔出第一型腔411和第二型腔412,以便使第一型腔411进行导流,并使第二型腔412形成防水过渡腔,及当水流自第一型腔411内渗入时,第二型腔412可对渗入的水进行拦截,避免水流进入到轨道车辆的车体内,
第二型腔412不参与车体型材的内部排水,从而实现排水路径的封闭,提高门立柱4的防水性。
65.通过设置至少一组第二隔板43,以提高门立柱4的支撑强度,同时将第二型腔412分隔出多个子型腔。
66.请参阅图2和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门立柱4朝向轨道车辆的内侧设有多个沿上边梁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44,第一安装部44内对应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一安装槽441;门立柱4朝向第一通行道5/第二通行道6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第二安装部45;第二安装部45内对应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二安装槽451;其中,第一安装槽441和第二安装槽451用于安装门机构附件10。具体的,第一安装槽441和第二安装槽451用于与门机构附件10相连接。
67.优选的,该门立柱4结构为横截面呈矩形的结构,内设置多个矩形型腔;可选的,该门立柱4内部结构还可以设置三角形或梯形型腔的结构;为方便理解,定义该门立柱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第一侧与端部墙板3或中间墙板2固定,第二侧朝向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第三侧朝向轨道车辆内部,第四侧朝向轨道车辆外部;具体地,第一安装部44设于第二侧,第二安装部45设于第三侧。
68.优选的,门机构附件10与门立柱4结构的第二侧和第三侧连接,以实现门机构的固定。通过在第二侧设置第一安装部44,并在第三侧设置第二安装部45,以实现门立柱4的两侧固定,提高门立柱4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69.可选的,第二安装槽451包括两个沿第一通行道5通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条形槽,两个条形槽之间设有一条中部立筋452。
70.通过使两个条形槽共用一组中部立筋452,以实现对门立柱4结构的减重,节省生产和制造成本,同时满足连接要求。
71.进一步的,可选的,第一安装槽441和条形槽的截面均为c型槽结构。
72.优选的,第一安装槽44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槽441和两个条形槽可单独或搭配使用,使门立柱4结构与门机构附件10相连接,通过设置上述多个第一安装槽441和两个条形槽,以提供门机构附件10连接的多种方式,满足不同种类门机构附件10的连接要求。
73.示例性的,在本技术中的附图11和附图12中展示了门立柱4与门机构附件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该第一安装槽441和第二安装槽451用于实现门立柱4与门机构附件10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
74.请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44和第二安装部45上设有缺口46,缺口46处设有朝向门立柱4内侧设置的过线孔461和绑线孔462。
75.通过设置过线孔461和绑线孔462,以将轨道车辆内部的连接线进行限位和固定,从而提高连接线的固定和连接的稳定性,且提高轨道车辆内部的整洁程度和美观性。
76.可选的,该过线孔461还可以通过后续加工形成,具体地可以是钻孔或切槽形成。
77.请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门立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让位切口47,位于上端的让位切口47自门立柱4的顶面向门立柱4朝向轨道车辆的内侧倾斜向下设置,位于下端的让位切口47自门立柱4的底面向门立柱4朝向轨道车辆的内侧倾斜向上设置。
78.通过设置让位切口47,以便在安装门机构附件10时,避免门立柱4与门机构附件10之间发生干涉。通过设置让位切口47,可减少门立柱4与侧墙型材、底架型材连接处焊缝数
量,进而能够减少焊接热输入,提高门角处的承载能力,消除连接处的内应力,减少门口焊接变形;并且提高了侧墙与底架装配精度,减小了装配难度。
79.具体地,该让位切口47自第一隔板42上方向下倾斜,切去多个子型腔的上下两端。
80.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墙板2上设置有窗口24,用于轨道车辆的采光、通透度,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81.请参阅图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墙板2上设有窗口24,所述窗口24沿所述上边梁1的延伸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组挡板23,所述挡板23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
82.具体地,挡板23的板面垂直于第一窗户211和第二窗户221设置,且该挡板23位于第一窗户211和第二窗户221沿车高方向延伸,对窗口加工的左右两端进行整体封堵。
83.通过设置挡板23,可提高后续车窗安装可靠性,显著增加粘接涂胶的面积。示例性的,挡板23采用薄铝板制造而成,且挡板23的形状与侧墙窗口24内型腔完全贴合,采用粘接的方式和侧墙主体结构安装。此外,该挡板23还可提高窗口处承载受力,提高窗口抗屈曲的能力。
84.需要理解的是,在窗口24与中间墙板2连接处还设有胶黏层25和密封条26。
85.可选的,该挡板23整体呈矩形,四周内外开设圆角,避免窗角应力集中。
86.请参阅图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墙板2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壁21和外侧壁22,其中,所述内侧壁21的厚度向靠近所述窗口24的上下两端的方向逐渐增加。
87.具体的,内侧壁21的厚度不是固定值,在承载力大的地方进行加厚,如在窗口上部和窗口下部进行局部加厚。
88.通过对内侧壁21的局部加厚,以提高窗口处的承载能力,避免第一窗户211或第二窗户221处的开口过大引起应力集中问题,同时能防止第一窗户211和第二窗户221之间的安装板71发生局部变形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89.具体地,内侧壁21上设有第一窗户211,外侧壁22上设有第二窗户221,第一窗户211和第二窗户221共同组成上述窗口24;可选的,第二窗户221的尺寸大于第一窗户211的尺寸,通过使外侧第二窗户221大于内侧的第一窗户211,以满足车窗的安装需求。
90.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中间墙板2上设有端子排7,端子排7包括安装板71和多个接地端子72;安装板71固定在中间墙板2朝向轨道车辆的内侧壁21上;安装板71沿上边梁1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接地端子72沿上边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安装板71上。
91.通过设置安装板71,以将接地端子72固定在安装板71上,通过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接地端子72,以便实现多个连接线的位置固定;通过设置该端子排7,提高轨道车辆上连接线安装的整洁程度和美观性,同时方便从多条连接线中快速找到需要的连接线,以便后续维修和检修操作的进行。
92.需要理解的是,端子排7焊接在侧墙上,使接地端子72在车体上有序排列,可有效避免分散和凌乱,便于统一安装,直接使用端子排7替代单个接地端子72,安装快速、简便,无需对每个接地端子72都进行定位、安装焊接,减小了整个焊接附件的工作量;集成化的接地端子72的设计可提高通用性,便于模块化生产,操作方便,进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93.进一步的,在进行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的安装时,可将该轨道车辆的侧墙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中间墙板2、两个端部墙板3和上边梁1组成的主体墙板结构,另一部分包括多个门立柱4、端子排7、挡板23以及其他附件的侧墙附件,附件是在主体墙板结构加工完成后,统一进行附件安装,以实现侧墙模块化加工和组装,现有技术中,常在每个分块侧墙加工后,单独安装每个分块侧墙的附件,不利于模块化安装和物料统型;因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各部分的通用性,且能够提高车体的制造质量,减少设计、制造工作量,缩短制造周期,加快批量生产的速度。
94.一些实施例中,上边梁1上设有焊接托架81;上边梁1上还设有连接件9,连接件9用于增加上边梁1的壁厚以便连接螺纹件。
95.可选的,该连接件9可以设置在其他壁厚较薄的位置,以便安装螺纹件,并增加强度。
96.请参阅图6,可选的,在该轨道车辆的上边梁1内侧设有水平延伸的焊接托架81,该焊接托架81用于支撑焊接工具,以便在进行焊接操作时,将焊接工具安置在该焊接托架81上,无需操作者长时间托举焊枪进行焊接,节省操作者的体力消耗,保证焊接的稳定性。
97.该焊接托架81结构简单,无焊接,工艺性好,操作简单,具有高适应性,可减少由于焊枪重量造成操作者疲劳,显著提高焊接质量。
98.请参阅图9及图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还设有连接件9,该连接件9与上边梁1的侧壁相贴合,且连接件9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安装孔,连接件9用于加厚上边梁1的侧壁,以便安装螺栓;需要理解的是,为满足减重需求,该上边梁1的壁厚较薄,安装螺栓后容易发生松动,存在螺栓掉落的风险;具体地,该连接件9为一个能够安装多个螺纹接头的加厚铝板,在上边梁1内部粘接该连接件9,并在上边梁1与螺纹接头对应位置处开通孔,可实现后续螺栓的安装,以提高紧固件安装的可靠性。此外,粘接的该连接件9安装在侧墙型材内部,不影响外观。
99.实施例二
10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两个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两个轨道车辆的侧墙相对设置。
101.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由于采用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因而具有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的所有有益效果,可减少整体的弧焊焊接量,并简化了各部分单独修磨的装配工序,安装工序简单,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用于连接在轨道车辆的车顶的侧部;所述上边梁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延伸;多个中间墙板,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中间墙板的上端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墙板之间均形成第一通行道;以及两个端部墙板,设于多个所述中间墙板的两端;所述端部墙板的上端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所述端部墙板和相邻的所述中间墙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行道;其中,所述中间墙板的两侧、所述端部墙板的两侧及所述上边梁的两端分别设有门立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立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中间墙板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靠近所述轨道车辆的外侧,所述第二型腔靠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所述第二型腔内设有至少一组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垂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型腔分隔成多个子型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设有多个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对应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一安装槽;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第一通行道/第二通行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对应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二安装槽;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门机构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朝向所述门立柱内侧设置的过线孔和绑线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让位切口,位于上端的所述让位切口自所述门立柱的顶面向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倾斜向下设置;位于下端的所述让位切口自所述门立柱的底面向所述门立柱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倾斜向上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板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组挡板,所述挡板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其中,所述内侧壁的厚度向靠近所述窗口的上下两端的方向逐渐增加。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板上设有端子排,所述端子排包括: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中间墙板朝向所述轨道车辆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板沿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接地端子,沿所述上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安装板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上设有焊接托架;所述上边梁的内壁上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增加所述上边梁的壁厚以便连接螺纹
件。10.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的侧墙,两个所述轨道车辆的侧墙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轨道车辆的侧墙包括多个中间墙板、两个端部墙板和上边梁,以及多个门立柱;上边梁沿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延伸;多个中间墙板沿上边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中间墙板的上端与上边梁连接;每相邻的两个中间墙板之间均形成第一通行道;两个端部墙板设于多个中间墙板的两端;端部墙板的上端与上边梁连接;端部墙板和相邻的中间墙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行道;其中,中间墙板的两侧、端部墙板的两侧及上边梁的两端分别设有门立柱;轨道车辆包括上述轨道车辆的侧墙。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侧墙和轨道车辆可简化装配工序,实现模块化组装,提高装配效率和各结构的通用性,并增加强度。增加强度。增加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 张福李 宁兵敬 王志俊 鲁彦男 杨玉喜 石馨月 王赫 张京 刘志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