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5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悬架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悬架系统出现故障时,车辆的转向功能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在传统的单片簧悬架系统中,单片簧的前端与前支架连接,后端与吊环铰接。在传统的单片簧悬架系统中,如果单片簧的前端发生断裂,单片簧可能会带动前轴活动错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转向。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传统的单片簧悬架系统中,如果单片簧的前端发生断裂,单片簧可能会带动前轴活动错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转向的问题,提供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及车辆。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所述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包括:
5.车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6.前单片簧,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最大位移量,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架体的最大位移量;以及
7.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延伸,并绕过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连接;
8.其中,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设置;
9.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交。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限位部分与贴合部分;所述贴合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贴合连接,所述限位部分环绕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且所述限位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部分指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所述限位部分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弯折。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15
°
≤a≤60
°
。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部分与所述贴合部分之间的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呈弧形设置,且与所述限位部分及所述贴合部分分别连接;沿所述第二部分指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所述折弯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前单片簧的方向弯折。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车架连接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部
分具有与所述车架连接的第二端;
15.相对所述第二端,所述折弯部分更加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单片簧悬架系统还包括u型螺栓,所述限位结构借助于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第二部分螺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绕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转动轴,及绕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架体的吊环;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吊环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一侧铰接;
18.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呈角度设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单片簧悬架系统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用以设于所述前单片簧与前轴之间。
2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所述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包括:
21.车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22.前单片簧,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最大位移量,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架体的最大位移量;以及
23.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延伸,并绕过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连接;
24.其中,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设置;
25.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交。
26.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前单片簧悬架系统通过车架连接前单片簧,再通过限位结构与前单片簧连接,从而在前单片簧的第一部分发生断裂时,限位结构能够对前单片簧进行限位,避免前单片簧的活动幅度过大。具体地,前单片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位移较小的第一部分与在第一方向上位移较大的第二部分,因此当前单片簧的第一部分断裂时,限位结构需要对前单片簧限位,避免第二部分活动幅度过大导致前轴错位。
27.实际上,限位结构直接与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相连接,并环绕第一部分设置。限位结构与第一部分间隔设置,从而避免限位部分对第一部分的活动造成干涉。当第一部分断裂时,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活动幅度会增大,从而会对限位结构进行拉扯,使得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长,从而限制前单片簧在第一方向上的活动幅度,避免前轴随着前单片簧一同活动时错位。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部分断裂)。
30.图3为图1中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中限位结构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00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车架11第一架体12第二架体13转动轴14吊环2前单片簧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3限位结构31限位部分32贴合部分33折弯部分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200前轴\\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垂
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0.悬架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悬架系统出现故障时,车辆的转向功能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在传统的单片簧悬架系统中,单片簧的前端与前支架连接,后端与吊环铰接。在传统的单片簧悬架系统中,如果单片簧的前端发生断裂,单片簧可能会带动前轴活动错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转向。
41.本技术的发明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前单片簧的两端与车架分别连接,且前单片簧具有活动幅度较小的第一端,及活动幅度较大的第二端。在实际应用时,前单片簧受到第一端的限制,使得前单片簧的活动幅度较小,不会使前轴错位。当前单片簧靠近第一端的部分断裂时,前单片簧失去第一端的限制,因此前单片簧的活动幅度会大大增大,而这使得与前单片簧连接的前轴一同活动,从而导致前轴错位。此外,当前单片簧靠近第二端的部分断裂时,前单片簧还是会受到第一端限制,因此前单片簧的活动幅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悬架系统需要在前单片簧活动幅度较小的一侧断裂时,对前单片簧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前单片簧的活动幅度过大。
42.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只要是包括前单片簧悬架系统的车辆都属于本技术所说的车辆。前单片簧悬架系统旨在解决在传统的单片簧悬架系统中,如果单片簧的前端发生断裂,单片簧可能会带动前轴活动错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转向的问题。图1至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00,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00包括车架1、前单片簧2及限位结构3。车架1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前单片簧2包括与第一架体11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21,以及与第二架体12活动连接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一架体11的最大位移量,小于第二部分22相对于第二架体12的最大位移量。
44.限位结构3的一端与第二部分22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连接,限位结构3沿第一方向x朝靠近第一部分21的一侧延伸,并绕过第一部分21背离第二部分22的一侧,且限位结构3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22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连接。其中,限位结构3与第一部分21间隔设置。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彼此相交。
45.在本技术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为两个相对方向,第一方向x可以设为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12的相对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设为前单片簧2的厚度方向。
46.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00通过车架1连接前单片簧2,再通过限位结构3与前单片簧2连接,从而在前单片簧2的第一部分21发生断裂时,限位结构3能够对前单片簧2进行限位,避免前单片簧2的活动幅度过大。具体地,前单片簧2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位移较小的第一部分21与在第一方向x上位移较大的第二部分22,因此当前单片簧2的第一部分21断裂时,限位结构3需要对前单片簧2限位,避免第二部分22活动幅度过大导致前轴200错位。
47.实际上,限位结构3直接与第二部分22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相连接,并环绕第一部分21设置。限位结构3与第一部分21间隔设置,从而避免限位部分31对第一部分21的活动造成干涉。当第一部分21断裂时,第二部分22在第一方向x上活动幅度会增大,从而会对限位结构3进行拉扯,使得限位结构3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逐渐增长,从而限制前单片簧2在
第一方向x上的活动幅度,避免前轴200随着前单片簧2一同活动时错位。
48.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限位部分31与贴合部分32。贴合部分32与第二部分22贴合连接,限位部分31环绕第一部分21设置,且限位部分31与第一部分21间隔设置。
49.限位结构3用于在前单片簧2的第一部分21断裂时,对前单片簧2进行限位,防止前单片簧2的活动幅度过大。当前单片簧2并未发生断裂时,限位结构3不需要对前单片簧2进行限位,并且限位结构3应当避免干涉前单片簧2的活动。在实际应用时,限位结构3的贴合部分32与第二部分22贴合连接,因此贴合部分32会随着第二部分22一同活动,不会干涉第二部分22的活动。而限位部分31环绕第一部分21设置,因此限位部分31需要与第一部分21间隔设置,从而避免干涉第一部分21的活动,避免第一部分21出现额外的损耗。
50.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部分22指向第一部分21的方向,限位部分31朝向远离第一部分21的方向弯折。当限位部分31朝向远离第一部分21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限位部分31与第一部分21之间能够间隔较大的空间,从而避免限位部分31干扰第一部分21的活动。
51.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部分21断裂时,前单片簧2只有第二部分22与车架1连接,因此前单片簧2在第一方向x上的活动幅度会大大增大。此时,限位部分31会因为前单片簧2增大的活动幅度而受到拉扯,并发生形变,从而使得限位部分31在第一部分21上长度会逐渐增大。当限位部分31在第一部分21上的长度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限位部分31会车架1或车身上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从而使得前单片簧2无法继续大幅度活动,从而避免前轴200发生错位。
52.限位部分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部分2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实际决定了限位部分31与第一部分21之间的间隔距离,当限位部分31与第一部分21间距过小时,限位结构3可能会干涉前单片簧2的活动;当限位部分31与第一部分21之间的间距过大时,限位结构3在随着前单片簧2活动时可能会与车架1发生接触,同样会影响前单片簧2的正常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分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部分2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15
°
≤a≤60
°
。在此时,限位部分31与第一部分21之间的间距较为合适,限位部分31不会直接干涉第一部分21的活动,也不会与车架1发生多余的接触。
53.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还包括设于限位部分31与贴合部分32之间的折弯部分33,折弯部分33呈弧形设置,且与限位部分31及贴合部分32分别连接。沿第二部分22指向第一部分21的方向,折弯部分33朝向远离前单片簧2的方向弯折。
54.当限位部分31直接朝向远离单片簧的方向偏折较大的角度时,限位部分31与贴合部分32连接处的强度会受到影响,因此限位结构3还设有呈弧形设置的折弯部分33,折弯部分33使得贴合部分32与限位部分31之间的连接更加平滑。折弯部分33朝向远离前单片簧2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限位部分31能够与第一部分21保持间隔,避免对第一部分21的活动造成干涉。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具有与车架1连接的第一端,第二部分22具有与车架1连接的第二端。相对第二端,折弯部分33更加靠近第一端设置。
56.在实际应用中,当前单片簧2发生断裂时,断裂位置一般不会在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一般也不会位于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的两端。因此折弯部分33可以更加
靠近第一端设置,从而使得限位结构3可以与第一部分21的更加紧密的连接。此外,折弯部分33更加靠近第一端设置,可以让限位部分31在合适的位置与第一部分21间隔设置,进一步避免限位部分31对第一部分21的活动造成干涉。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00还包括u型螺栓,限位结构3借助于u型螺栓与第二部分22螺接。u型螺栓的两端能够依次穿过第二部分22与限位结构3,并与对应的螺母螺接,从而将限位结构3与第二部分22螺接在一起。要说明的是,单个u型螺栓就能提供两个螺接点,相比传统螺栓连接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u型螺栓的底部会与限位结构3或第二部分22相抵接,因此相比传统螺栓连接具有更佳的紧密性。
58.实际上,前单片簧2可以通过u型螺栓与限位结构3、垫块及车辆的前轴200连接,从而安装于车辆上。但此外,前单片簧2可以与限位结构3先连接,从而组成前单片簧2总成,再通过中心螺栓将前单片簧2总成与车辆的前轴200连接。当前单片簧2与限位结构3先组成前单片簧2总成时,前单片簧2总成能够提前进行装配与运输,提高后续前单片簧2总成的装配效率。
59.请参阅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1还包绕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轴线转动设于第一架体11的转动轴13,及绕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轴线转动设于第二架体12的吊环14。第一部分21与转动轴13连接,第二部分22与吊环14远离第二架体12的一侧铰接。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两两呈角度设置。
60.当转动轴13转动时,转动轴13能够带动第一部分21活动。当吊环14转动时,吊环14同样能够带动第二部分22活动。此外,第二部分22与吊环14实际为铰接,因此第二部分22能够相对吊环14转动,而第一部分21则是固定连接。因此更加灵活的第二部分22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位移量明显大于第一部分21。但是,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为一体设置,因此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正常为同步活动,因此当第一部分21并未发生断裂时,第二部分22的活动幅度也不会太大,当第一部分21发生断裂时,第二部分22不再被第一部分21限制,因此第二部分22的活动幅度会增大,导致前轴200随之活动时会发生错位。
61.实际上,吊环14与第二部分22铰接,使得第二部分22能够更加灵活的活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能够配合第一部分21活动,从而让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能够同步活动,使得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00能够正常工作。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单片簧悬架系统100还包括垫块,垫块用以设于前单片簧2与前轴200之间。垫块能够为前单片簧2与前轴200提供缓冲,避免在活动过程中,前单片簧2与前轴200相互挤压,避免造成额外的损耗。
6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变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前单片簧,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最大位移量,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架体的最大位移量;以及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延伸,并绕过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连接;其中,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限位部分与贴合部分;所述贴合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贴合连接,所述限位部分环绕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且所述限位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部分指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所述限位部分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15
°
≤a≤6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部分与所述贴合部分之间的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呈弧形设置,且与所述限位部分及所述贴合部分分别连接;沿所述第二部分指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所述折弯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前单片簧的方向弯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车架连接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车架连接的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二端,所述折弯部分更加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单片簧悬架系统还包括u型螺栓,所述限位结构借助于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第二部分螺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绕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转动轴,及绕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架体的吊环;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吊环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一侧铰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呈角度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单片簧悬架系统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用以设于所述前单片簧与前轴之间。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单片簧悬架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及车辆,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包括车架、前单片簧及限位结构。车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前单片簧包括与第一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及与第二架体活动连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最大位移量小于第二部分的最大位移量。限位结构的一端与第二部分的一侧连接,并绕过第一部分背离第二部分的一侧与第二部分的另一侧连接。限位结构与第一部分间隔设置。当第一部分断裂时,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活动幅度会增大,从而会对限位结构进行拉扯,使得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长,从而限制前单片簧在第一方向上的活动幅度,避免前轴随着前单片簧一同活动时错位。前轴随着前单片簧一同活动时错位。前轴随着前单片簧一同活动时错位。
技术研发人员:刘艺君 陈琳 李英杰 张美慧 刘伟 胡雪琪 刘铭瑞 吴晓涛 路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