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式减震装置
未命名
09-24
阅读:77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建筑隔震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储能式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震的发生可能造成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在建筑结构的底部设置隔震支座可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进而减弱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
3.隔震结构将层间变形主要集中于隔震层,隔震层主要包括隔震层顶部梁板、隔震层框架柱、隔震支座、支墩和基础底板,隔震支座将结构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柔性相连,从而起到隔离地震的目的,在发生地震时,隔震层会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即隔震层顶部梁板和基础底板之间会发生相对错动,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护上部结构以及结构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但在大震作用下隔震层的位移有可能超过限值,因此需在隔震层设置减震控制装置。
4.传统减震控制装置主要以消能减震阻尼器为主,例如黏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传统消能减震阻尼器一般将吸收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且热能过剩还会加剧传统减震控制装置的磨损,降低其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式减震装置,以提高减震效果并充分利用减震装置吸收的能量。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能式减震装置,设于能够相对平移的隔震层顶部梁板和基础底板之间,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储能飞轮和两个传动机构,其中,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随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平移而平移;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基础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支撑座;储能飞轮设于所述支撑座上;两个传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储能飞轮连接,使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相对于所述基础底板正向平移时,其一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转动;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相对于所述基础底板反向平移时,另一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转动。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上均设有一个轴承,与同一所述支撑座的两个所述轴承连接设有传动杆,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夹角设置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围合成三角形,所述轴承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交叉部位。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间隔设置,所述储能飞轮设于第二支撑座的传动杆上,且所述储能飞轮能够随所述传动杆转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
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卡接组件、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呈环形,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外缘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共轴布置,所述第一从动轮设于第一支撑座的传动杆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传动杆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所述传动杆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卡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使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反向移动时不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转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卡接组件、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呈环形,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外缘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共轴布置,所述第二从动轮设于第四支撑座的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于所述第四支撑座的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三支撑座的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卡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使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反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正向移动时不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转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齿,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外壁上设有第三齿,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所述第三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轮的中心处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花键,所述传动杆的外壁上设有花键槽,对应的所述传动杆插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且所述第一花键插设于所述花键槽内;对应的所述传动杆插设于所述第二过孔内,且所述第二花键插设于所述花键槽内。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四齿和第一卡爪,所述第四齿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外壁与所述第四齿抵接,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卡爪可翻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卡爪能够因翻转而将局部伸出到所述第一容纳槽外并卡置在所述第四齿之间,使所述第一主动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且所述第一卡爪能够因翻转而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使所述第一主动轮不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五齿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五齿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外壁与所述第五齿抵接,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卡爪可翻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卡爪能够因翻转而将局部伸出到所述第二容纳槽外并卡置在所述第五齿之间,使所述第二主动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且所述第二卡爪能够因翻转而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使所述第二主动轮不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储能飞轮采用钢材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锚栓或螺栓固定在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采用锚栓或螺栓固定在所述基础底板上。
16.本发明提供的储能式减震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两
个传动机构和储能飞轮配合,隔震层顶部梁板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飞轮转动,即将吸收的能量以高速旋转飞轮的转动动能的形式来存储起来,该装置可对隔震结构起到减震的作用,吸收的能量储存起来相对于释放成热能,不会加剧减震装置的磨损,有利于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储存起来的能量可供地震发生时临时发电使用,充分利用吸收的能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式减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式减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传动组件的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1、隔震层顶部梁板;2、基础底板;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储能飞轮;6、第一主动轮;401、第一支撑座;402、第二支撑座;403、第三支撑座;404、第四支撑座;405、轴承;406、传动杆;601、第一从动轮;602、第一主动齿轮;603、第一从动齿轮;604、第二主动轮;605、第二从动轮;607、第二主动齿轮;608、第二从动齿轮;609、第一齿;610、第二齿;611、第三齿;612、第一过孔;613、第一花键;614、第二过孔;615、第二花键;616、第四齿;617、第一卡爪;618、第五齿;619、第二卡爪;620、第一容纳槽;621、第二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发明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22.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3.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储能式减震装置进行说明。
26.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储能式减震装置设于能够相对平移的隔震层顶部梁板1和基础底板2,包括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耳件、储能飞轮5和两个传动机构,其中,第一连接件3设于隔震层顶部梁板1上,第一连接件3能够随隔震层顶部梁板1的平移而平移;第二连接件4设于基础底板2上,第二连接件4上设有多个支撑座;储能飞轮5转动设于支撑座上;两个传动机构设于第二连接件4上,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储能飞轮5连接,使隔震层顶部梁板1相对于基础底板2正向平移时,其一传动机构能够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隔震层顶部梁板1相对于基础底板2反向平移时,另一传动机构能够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
27.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式减震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式减震装置采用两个传动机构和储能飞轮5配合,隔震层顶部梁板1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飞轮转动,即将吸收的能量以高速旋转飞轮的转动动能的形式来存储起来,该装置可对隔震结构起到减震的作用,吸收的能量储存起来相对于释放成热能,不会加剧减震装置的磨损,有利于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储存起来的能量可供地震发生时临时发电使用,充分利用吸收的能量。
28.如图2所示,支撑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各支撑架上均设有一个轴承405,与同一支撑座的两个轴承405连接设有传动杆406,支撑架包括两根夹角设置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均固设于第二连接件4上,两个支撑杆与第二连接件4围合成三角形,轴承405设于两个支撑杆的交叉部位,传动杆406的设置,为飞轮提供了安装位置,可便于飞轮的转动设置。同时,三角形的结构更为稳定,且能够使得支撑架具有足够的刚度,保证传动机构、储能飞轮5和传动杆406不发生滑动。
29.如图3所示,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401、第二支撑座402、第三支撑座403和第四支撑座404,第一支撑座401、第二支撑座402、第三支撑座403和第四支撑座404间隔设置,储能飞轮5设于第二支撑座402的传动杆406上,且储能飞轮5能够随传动杆406转动。四个支撑座的设置,为两个传动机构的设置提供了安装空间。
30.结合图1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6、第一从动轮601、第一卡接组件、第一主动齿轮602和第一从动齿轮603,第一主动轮6呈环形,第一主动轮6的外缘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第一从动轮601与第一主动轮6共轴布置,第一从动轮601设于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上,第一主动齿轮602设于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上,第一从动齿轮603设于第二支撑座402的传动杆406上,第一主动齿轮602与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第一卡接组件设于第一主动轮6和第一从动轮601之间,使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反向移动时不能够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
31.第一主动轮6和第一从动轮601的设置,可便于将第一连接件3的正向平移的能量
吸收并转化带动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转动,由于第一主动齿轮602与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带动第二支撑座402的传动杆406转动,进而使得储能飞轮5转动储能。
32.此外,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604、第二从动轮605、第二卡接组件、第二主动齿轮607、第二从动齿轮608,第二主动轮604呈环形,第二主动轮604的外缘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第二从动轮605与第二主动轮604共轴布置,第二从动轮605设于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上,第二主动齿轮607设于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上,第二从动齿轮608设于第三支撑座403的传动杆406上,第二主动齿轮607与第二从动齿轮608啮合,第二从动齿轮608与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卡第二卡接组件设于第二主动轮604和第二从动轮605之间,使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反向移动时能够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正向移动时不能够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
33.第二主动轮604和第二从动轮605的设置,可便于将第二连接件4的正向平移的能量吸收并转化带动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607与第二从动齿轮608啮合,第二从动齿轮608与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带动第二支撑座402的传动杆406转动,进而使得储能飞轮5转动储能,且第二从动齿轮608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撑座401和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带动第二支撑座402的传动杆406转动的方向相同。
34.具体而言,第一主动轮6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齿609,第一连接件3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齿610,第二主动轮604的外壁上设有第三齿611,第一齿609与第二齿610啮合,第三齿611与第二齿610啮合,使得第一连接件3能够驱动第一主动轮6和第二主动轮60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609、第二齿610和第三可以选用为相适配的直齿或者相适配的斜齿。
35.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从动轮601的中心处设有第一过孔612,第一过孔612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花键613,第二从动轮605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过孔614,第二过孔614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花键615,传动杆406的外壁上设有花键槽,对应的传动杆406插设于第一过孔612内,且第一花键613插设于花键槽内;对应的传动杆406插设于第二过孔614内,且第二花键615插设于花键槽内。第一花键613和花键槽的配合以及第二花键615和花键槽的配合,简单实用,便于第一从动轮601和第二从动轮605驱动对应的传动杆406转动。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四齿616和第一卡爪617,第四齿616设于第一主动轮6的内壁上,第一从动轮601的外壁与第四齿616抵接,第一从动轮60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容纳槽620,第一卡爪617可翻转设于第一容纳槽620内,第一卡爪617能够因翻转而将局部伸出到第一容纳槽620外并卡置在第四齿616之间,使第一主动轮6能够驱动第一从动轮601转动,且第一卡爪617能够因翻转而收纳于第一容纳槽620内,使第一主动轮6不能够驱动第一从动轮601转动;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五齿618和第二卡爪619,第五齿618设于第二主动轮604的内壁上,第二从动轮605的外壁与第五齿618抵接,第二从动轮605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容纳槽621,第二卡爪619可翻转设于第二容纳槽621内,第二卡爪619能够因翻转而将局部伸出到第二容纳槽621外并卡置在第五齿618之间,使第二主动轮604能够驱动第二从动轮605转动,且第二卡爪619能够因翻转而收纳于第二容纳槽621内,使第二主动轮604不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从动轮605转动。
37.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从动轮601和第二从动轮605只能沿同一方向转动,避免第一
从动轮601和第二从动轮605能够同时正转和反转,进而转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会使飞轮的转速降低,本发明的设计更有利于飞轮进行储能。
38.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连接件3正向平移时,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连接件3向左移动,第一传动组件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607与第二从动齿轮608啮合,第二从动齿轮608与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会带动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转动,使得第二从动轮605转动,其转动方向与第二主动轮604能够驱动第二从动轮605转动时的转动方向相同,但此时,第二主动轮604却沿不能驱动第二从动轮605转动的方向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604此时顺时针转动,第二从动轮605逆时针转动,第二卡爪619会被第五齿618推动收纳紧第二容纳槽621,进而不会对第二主动轮604的转动形成干涉。
39.同理,第一连接件3反向平移时,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连接件3向右移动,第二传动组件驱动储能飞轮5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607与第二从动齿轮608啮合,第二从动齿轮608与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会带动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转动,使得第一从动轮601转动,其转动方向与第一主动轮6能够驱动第一从动轮601转动时的转动方向相同。但此时,第一主动轮6却沿不能驱动第一从动轮601转动的方向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6此时逆时针转动,第一从动轮601顺时针转动,第一卡爪617会被第四齿616推动收纳紧第一容纳槽620,进而不会对第一主动轮6的转动形成干涉。
40.本实施例中,储能飞轮5采用钢材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提高飞轮的重量,使其在相同转速下能够储存更多的动能。
41.最后,第一连接件3采用锚栓或螺栓固定在隔震层顶部梁板1上,第二连接件4采用锚栓或螺栓固定在基础底板2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42.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式减震装置,设于能够相对平移的隔震层顶部梁板和基础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3),设于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能够随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1)的平移而平移;第二连接件(4),设于所述基础底板(2)上,所述第二连接件(4)上设有多个支撑座;储能飞轮(5),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两个传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上,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储能飞轮(5)连接,使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1)相对于所述基础底板(2)正向平移时,其一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5)转动;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1)相对于所述基础底板(2)反向平移时,另一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5)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上均设有一个轴承(405),与同一所述支撑座的两个所述轴承(405)连接设有传动杆(406),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夹角设置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围合成三角形,所述轴承(405)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交叉部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401)、第二支撑座(402)、第三支撑座(403)和第四支撑座(404),第一支撑座(401)、第二支撑座(402)、第三支撑座(403)和第四支撑座(404)间隔设置,所述储能飞轮(5)设于第二支撑座(402)的传动杆(406)上,且所述储能飞轮(5)能够随所述传动杆(406)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6)、第一从动轮(601)、第一卡接组件、第一主动齿轮(602)和第一从动齿轮(603),所述第一主动轮(6)呈环形,所述第一主动轮(6)的外缘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601)与所述第一主动轮(6)共轴布置,所述第一从动轮(601)设于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60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401)的传动杆(406)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03)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402)的所述传动杆(406)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602)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所述第一卡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6)和所述第一从动轮(601)之间,使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5)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反向移动时不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5)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604)、第二从动轮(605)、第二卡接组件、第二主动齿轮(607)、第二从动齿轮(608),所述第二主动轮(604)呈环形,所述第二主动轮(604)的外缘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605)与所述第二主动轮(604)共轴布置,所述第二从动轮(605)设于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607)设于所述第四支撑座(404)的传动杆(406)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608)设于所述第三支撑座(403)的传动杆(406)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607)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608)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608)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03)啮合,所述第二卡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604)和所述第二从动轮(605)之间,使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反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5)转动,所
述第一连接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正向移动时不能够驱动所述储能飞轮(5)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6)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齿(609),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齿(610),所述第二主动轮(604)的外壁上设有第三齿(611),所述第一齿(609)与所述第二齿(610)啮合,所述第三齿(611)与所述第二齿(610)啮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601)的中心处设有第一过孔(612),所述第一过孔(612)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花键(613),所述第二从动轮(605)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过孔(614),所述第二过孔(614)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花键(615),所述传动杆(406)的外壁上设有花键槽,对应的所述传动杆(406)插设于所述第一过孔(612)内,且所述第一花键(613)插设于所述花键槽内;对应的所述传动杆(406)插设于所述第二过孔(614)内,且所述第二花键(615)插设于所述花键槽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四齿(616)和第一卡爪(617),所述第四齿(616)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6)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从动轮(601)的外壁与所述第四齿(616)抵接,所述第一从动轮(60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容纳槽(620),所述第一卡爪(617)可翻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620)内,所述第一卡爪(617)能够因翻转而将局部伸出到所述第一容纳槽(620)外并卡置在所述第四齿(616)之间,使所述第一主动轮(6)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从动轮(601)转动,且所述第一卡爪(617)能够因翻转而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620)内,使所述第一主动轮(6)不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从动轮(601)转动;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五齿(618)和第二卡爪(619),所述第五齿(618)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60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从动轮(605)的外壁与所述第五齿(618)抵接,所述第二从动轮(605)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容纳槽(621),所述第二卡爪(619)可翻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621)内,所述第二卡爪(619)能够因翻转而将局部伸出到所述第二容纳槽(621)外并卡置在所述第五齿(618)之间,使所述第二主动轮(604)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从动轮(605)转动,且所述第二卡爪(619)能够因翻转而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621)内,使所述第二主动轮(604)不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从动轮(605)转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飞轮(5)采用钢材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采用锚栓或螺栓固定在所述隔震层顶部梁板(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4)采用锚栓或螺栓固定在所述基础底板(2)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式减震装置,第一连接件设于隔震层顶部梁板上,第一连接件能够随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平移而平移;第二连接件设于基础底板上,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支撑座;储能飞轮转动设于支撑座上;两个传动机构设于第二连接件上,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储能飞轮连接。本发明采用传动机构和储能飞轮配合,隔震层顶部梁板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飞轮转动,即将吸收的能量以高速旋转飞轮的转动动能的形式来存储起来,相对于释放成热能,不会加剧减震装置的磨损,有利于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储存起来的能量可供地震发生时临时发电使用,充分利用吸收的能量。充分利用吸收的能量。充分利用吸收的能量。
技术研发人员:康迎杰 马晓楠 刘庆宽 白武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铁道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