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具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37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厨房电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餐具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洗碗机、消毒柜是一常见的厨房设备,为了节约空间,市面上的洗碗机、消毒柜多采用一体设置,且通常洗涤与烘干、消毒在不同的柜体内进行,这就引出了对工作时产生的热气如何排出的问题。
3.部分一体柜采用“上层清洗,下层消毒、烘干”的布置方式,例如,市面上的一款洗碗消毒一体机,包括箱体、洗碗单元和储存消毒单元,在箱体内形成用于安装洗碗单元的第一腔体和用于安装储存消毒单元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上方。洗碗单元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储存消毒单元设置于第二腔体内,在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热风循环模块用于对储存消毒单元内的餐具进行加热烘干或者消毒。
4.这种一体机在通过下层的柜体进行消毒、烘干时,通过位于第二腔体,即下模块的热风循环模块将烘干时的热风排出;
5.这种热风排出方式,由于该热风循环模块位于一体柜的下层,排气口靠近地面,易使地面凝结水汽,在厨房中有易使人摔倒的风险,或者需要及时清洁地面,不够便捷。
6.部分一体柜采用“下层清洗,上层消毒、烘干”的布置方式,例如,市面上的一款具有消毒烘干功能的洗碗机,包括壳体,其内部设置有彼此相邻的洗涤腔与消毒烘干腔,洗涤腔与消毒烘干腔之间彼此分隔设置,控制器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以控制洗涤腔与消毒烘干腔单独工作或同步工作。
7.这种一体机在通过上层的柜体进行消毒、烘干时,通过上模块顶部的排气孔将烘干时的热风排出;这种热风排出方式,由于排气孔位于上模块的顶部,不可遮挡,不可避免地易被污物堵塞,影响排气效果。
8.可见,目前的餐具处理设备,存在易使排气孔堵塞、易使地面以及拉手处凝结水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9.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具处理设备,包括分别上、下设置的上模块和下模块,
12.所述上模块上设有用于向外排出热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连接处,所述上模块和/或下模块上设有挡风板,用于引导所述排气口排出的热气向远离所述上模块侧排出。
13.优选的,所述上模块上设有上门体,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下门体,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
14.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排气口下方,用于止挡所述排气口流出的热气流向所述下门体。
15.优选的,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形成避空间隙;所述挡风板自所述上模块和/或所述下模块的前侧向前伸出到所述避空间隙内;
16.所述排气口排出的热气经所述挡风板上方的所述避空间隙流至所述上门体和/或所述下门体前侧的外部大气。
17.优选的,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上模块的前侧的下端部,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下方的所述上模块的底部。
18.优选的,所述下模块的所述下门体的顶部设有拉手结构,所述拉手结构具有开朝上的拉槽,
19.所述挡风板的边缘弯折形成导气部;
20.所述导气部位于所述拉槽的上方。
21.优选的,所述拉手结构包括,靠近所述下模块设置的第一竖直壁,和远离所述下模块设置的第二竖直壁;
22.所述第一竖直壁和所述第二竖直壁围成所述拉槽;
23.所述第一竖直壁的顶部靠近所述挡风板的底面;
24.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竖直壁与所述挡风板之间形成避空间隙。
25.优选的,所述挡风板包括防止热气回吹至所述上模块的横向挡风部。
26.优选的,所述排气口呈长条状;
27.所述排气口其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阻挡热气向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两侧排出的挡板。
28.优选的,所述上模块内设有出气口,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上门体和所述横向挡风部之间,并朝向所述挡风板设置。
29.优选的,所述上模块内部设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位于靠近所述上门体的一侧,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风罩的底部。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本发明,通过挡风板,可以较好地导出上模块和/或下模块内工作时产生的热气,并控制热气排出的方向,避免热气直接水平或竖直排出,避免污染、堵塞排气口,以及水汽在拉手结构上凝结。
附图说明
32.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33.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34.图2的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35.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发明的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发明的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发明出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本发明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
41.1、上模块;2、下模块;3、水平限位结构;
42.11、排气口;
43.101、上门体;102、底板;103、侧板;104、加强筋;
44.12、挡风板;121、横向挡风部;122、纵向挡风部;123、连接板;1211、导气部;
45.21、拉手结构;211、拉槽;
46.201、下门体;202、顶板;205、底脚;206、踢脚板;
47.301、凹陷结构;3011、下陷面;3012、圆形凸起;3013、圆形孔位;302、凸起结构;3021、外侧面;3022、内侧面;
48.4、出风罩;41、进气管;42、内腔;43、出气口。
49.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竖直”、“内”、“外”、“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参照图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具处理设备,包括分别上、下设置的上模块1和下模块2。上模块1和下模块2可分别作为本餐具处理设备的上柜体、下柜体。通过上模块1和下模块2可实现对餐具的消毒、洗涤和烘干。优选的,上模块1和下模块2内设有消毒、烘干装置和洗涤装置,用于对餐具进行消毒、烘干以及洗涤,具体的,可以在上模块1设置有洗涤装置,下模块2内设置消毒、烘干装置。
54.上模块1上设有上门体101。下模块上2设有下门体201,下门体201的顶部设有拉手结构21;
55.上门体101与下门体201同侧设置。排气口11和挡风板12,位于上门体101的下方,并位于拉手结构21的上方。
56.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上设和挡风板12。上模块1和下模块2的连接处设有排气口11。优选的,排气口11位于上门体101和下门体201之间,优选的,排气口11位于上模块1的前
侧的下端部,挡风板12设置在排气口11下方的上模块1的底部,或设置在排气口11的底部,用于止挡排气口11流出的热气流向下门体201。
57.通过挡风板12引导热气由排气口11排出热气的方向,使热气经由排气口11排出,并朝向远离上模块1的方向排出。
58.优选的,排气口11可设置在上门体101下方,通过将排气口11设置在上门体101的下方,避免排气口11开口向上设置,具有防尘功能,避免污物堵塞排气口11。
59.在竖直方向上,上门体101与下门体201之间形成避空间隙;挡风板12自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的前侧向前伸出到该避空间隙内;排气口11排出的热气经挡风板12上方的避空间隙流至上门体101和/或下门体201前侧的外部大气。排气口11位于上模块1的前侧的下端部,挡风板12设置在排气口11下方的上模块1的底部。
60.排气口11作为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工作时所产生热气的排出口,挡风板12用于控制热气排出的方向,避免热气吹向拉手结构21。
61.通过挡风板12,可以有效避免热气吹向拉手结构21,避免拉手结构21上凝结水汽,致使用户体验效果不好,并且,由于排气口11设置在上模块1,还可以避免热气直接向下吹向地面,避免地面凝结水汽,避免危险,以及清洁的麻烦,用户体验效果好。
62.挡风板12设置在排气口11的下方,起到阻挡导流的作用,控制热气排出的方向。挡风板12包括竖直设置的横向挡风部121和水平设置的纵向挡风部122,纵向挡风部122位于出气口43下方,出气口43正对纵向挡风部122。
63.纵向挡风部122用于在竖直方向上,阻挡由出气口43排出的热气,避免热气向下吹送;横向挡风部121,用于横向阻挡由出气口43排出的热气,避免热气回吹入上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的内胆中,并使热气由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的内胆向外吹出。
64.横挡风板122具有导气部1211,导气部1211用于控制热气向外吹出的方向。优选使热气向上或斜向上排出,避免热气水平吹出,避免热气在拉手结构21上凝结水汽,造成烫伤。优选的,纵向导气板122与导气部1211一体设置,通过使纵向导气板122的边缘向上弯折形成导气部1211,结构简单,导气效果好。
65.挡风板12还包括连接板123,挡风板12通过连接板123与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固定连接。优选的,排气口11设置成与出气口43适配的长条状,且二者相互对齐设置,便于热气快速排出并避免热气的热量集中,并且,为进一步控制热气排出的方向,沿排气口11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用于阻挡热气向上模块1和下模块2两侧排出的挡板,挡风板11设置在两个挡板之间。优选的,横向挡风部121、纵向挡风部122和导气部1211均呈长条状,并分别与排气口11、出气口43相互平行、对齐,具有较好的导气效果。
66.拉手结构21包括,靠近下模块2设置的第一竖直壁,和远离下模块2设置的第二竖直壁;第一竖直壁和第二竖直壁围成开口朝向的拉槽211。导气部1211位于拉槽211的上方。
67.第一竖直壁的顶部靠近纵向挡风部122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第二竖直壁与纵向挡风部122之间形成避空间隙。
68.通过将手伸入第二竖直壁与纵向挡风部122之间的避空间隙,可推拉下门体201,可避免纵向挡风部122、导气部1211的干涉,避免损伤挡风板12,并且,便于开启/关闭下门体201。
69.为了获得较好的导气效果,在竖直方向上,排气口43位于上门体101和下门体201
之间,出气口43正对纵向挡风部122;在水平方向上,出气口43位于上门体101和横向挡风部121之间,具有较好的导气效果,利于控制热气的排出方向。
70.导气部1211位于上门体101与下门体201之间的正对区域处,用于引导出气口43吹出的热气通过排气口11斜向上排出。
71.导气部1211位于拉槽211的上方,用于避免热气吹向拉槽211。
72.下门体201的下方设有踢脚板206,踢脚板206设置在下模块2上。
73.优选的,排气口11设置在上模块1的下部;目的是为了提升排气口11的竖直方向的位置高度,排气口11将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工作时产生的热气在竖直方向以较高的高度排出,可有效避免热气竖直吹向地面,以及水平吹向拉手结构21,由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74.上模块1内设有出风罩4,出风罩4用于将上模块1和/或下模块2内,由工作所产生的热气向外排出。出风罩4具有内腔42和连通内腔42的进气口、出气口43。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41,消毒、烘干装置对餐具消毒、烘干以及洗涤时所产生的热气,通过进气管41进入到内腔42中,进入内腔42后,通过出气口43将热气排出上模块1。出气口43朝下设置,并靠近排气口11设置,在在竖直方向上,出气口43的高度高于排气口11,并且与排气口11相对齐。在水平方向上,出气口43位于上门体101和横向挡风部121之间,并朝向挡风板12设置。
75.进气管41和出气口43分别设置在出风罩4的顶部和底部,便于进气、出气。出气口43呈长条状,一方面可增大出气流量,增加热气排出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热气集中排出,降低热气排出时,出气口43附近集中的热量,减少水汽凝结。
76.优选的,出风罩4设置在上模块1的内部,出风罩4位于靠近上门体101的一侧设置,以减少占用空间。
77.下面对上模块1、下模块2以及水平限位结构3进行说明;
78.上模块1可拆卸的设置于下模块2顶部;上模块1与下模块2外部均设有外壳,且上模块1与下模块2的内部均设置有内胆;上模块1与下模块2前侧分别为敞口,并分别通过可开关的上门体101和下门体201对应覆盖。
79.水平限位结构3设置于上模块1的底板102下表面和下模块2的顶板202上表面,用于预装时上模块1与下模块2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限位,保证预装时安装的精细化。
80.上模块1的底板102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用于在上模块1与下模块2紧固安装时,保证的整体强度,有效针对门体、内胆在运输、搬运等环节时,抵消底板102的变形,增加整体使用寿命。
81.上模块1的外壳与内胆前侧分别为敞口,并分别通过上门体101和下门体201对应密封覆盖;下门体201的顶部设置有拉手结构,方便用户不需大幅度的弯腰动作也能进行对下门体201的开关门操作。
82.底板102前侧与中轴线对称的设置至少一个凹陷结构301,底板102后侧与中轴线对称的设置至少两个凹陷结构301;顶板202上与凹陷结构301位置对应的设置有凸起结构302;位于顶板202前侧的各凸起结构302的圆弧分别朝向顶板202后侧,位于顶板202后侧靠右的各凸起结构302的圆弧分别朝向顶板202右侧,位于顶板202后侧靠左的各凸起结构302的圆弧分别朝向顶板202左侧。
83.水平限位结构3包括四个凹陷结构301和与之对应设置的四个凸起结构302;各凹陷结构301的分别为圆形压型结构;四个凸起结构302向上凸起的圆弧形凸起结构;凸起结
构302的底部外径与凹陷结构301开口处的内径相同,凸起结构302的顶部外径与凹陷结构301的底部内径相同,凸起结构302的高度与凹陷结构301的凹陷深度相同。
84.圆形压型结构是由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立体结构。
85.凹陷结构301为圆形压型结构,凹陷结构301的下陷面3011的内径随下陷深度减小;凹陷结构301中心设有同轴的圆形凸起3012;圆形凸起3012的顶部为平面,且与圆形凸起3012的轴线垂直。
86.凸起结构302横截面形状由外侧面3021与内侧面3022共同形成;外侧面3021与下陷面3011对应设置,内侧面3022与圆形凸起3012对应设置;外侧面3021与内侧面3022分别为弧形面;外侧面3021与内侧面3022为同心圆弧形面;凸起结构302的顶部为圆弧形。
87.凸起结构302的外侧可与凹陷结构301内侧实现最大程度贴合,当凹陷结构301与对应的凸起结构302套合在一起时,凸起结构302的外侧面3021与凹陷结构301的下陷面3011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减小凸起结构302受到的压强,从而提升凸起结构302的抗冲击强度,使其不易变形,延长水平限位结构3的使用寿命。
88.且凸起结构302设置为圆弧形,当与凹陷结构301套合在一起时,凹陷结构301内会存在一定的空隙,使凹陷结构301由于长时间受压出现塌陷时,由于空隙处始终不受力,使塌陷容易在空隙处发生,从而使塌陷发生后的凹陷结构301不会影响与凸起结构301的配合限位,延长了的水平限位结构3功能的使用寿命。
89.各凹陷结构301分别为设置于上模块1的底板102下表面圆形压型结构,各凹陷结构301开口竖直向下;凹陷结构各凸起结构302对应设置在下模块2的顶板202上表面,各凸起结构302竖直向上凸起;
90.使上模块1安装于下模块2上方时,凹陷结构301可贴合的套在凸起结构302上;当竖直摆放且不受水平方向的外力时,凹陷结构301与对应的凸起结构302仅贴合接触,之间并无支撑力,使凹陷结构301和凸起结构302在正常使用时更加耐用,不易变形。
91.凹陷结构301分别对称的分布在上模块1底板102由中心延伸至四个底角的方向上,各凸起结构302分别对称分布在下模块2顶板202中心向四个顶角方向上;各凹陷结构301圆心之间的距离分别与各对应的凸起结构302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令上模块1安装于下模块2上方时,各凸起结构302外侧与对应的凹陷结构301内侧对应贴合,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92.设置于下模块2顶板202前侧的两个凸起结构302圆弧朝向下模块2的后侧,使前侧的两凸起结构302在对上模块1实现限位的同时,使前侧两凸起结构302可更好的承受上模块1底板102前侧的各凹陷结构301施加的水平向前方向上的压力,增强其对水平向前方向上的抗冲击强度,使其不易变形。
93.可通过推动下模块2使之向后移动进入单元柜预留空间内,并将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移动过程中,下模块2通过水平限位结构3和其它固定件带动上模块1一起水平位移;此过程中,下模块2顶板202前侧的两凸起结构302对上模块1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在向后移动过程中,前侧的凸起结构302相当于从上模块1位移方向的后侧推动上模块1,这样的施力方式可减少上模块1向上扬起的倾向,使推动过程更加平稳。
94.另外,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上模块1的上门体101进行门体动作时,上门体101会对上模块1产生向前的拉力,拉力主要通过水平限位结构3产生的支撑力抵消,下模块2受
到上模块1施加的水平向外的推力,此时位于下模块2的前侧的两个凸起结构302可通过其方向向后的弧形面对对应的凹陷结构301的内壁产生向后的支撑力以抵消上门体101对上模块1的拉力,且由于前侧的两个凸起结构302靠近上门体101与上模块1连接处的下方,固其对上模块1产生向后的支撑力中,竖直向上的分力最小,从而使凸起结构302受到的压力最小,使凸起结构302不易变形,保证了凸起结构302限位功能长期有效。
95.设置于后侧的两个凸起结构302的弧形朝向分别向最近的左右外侧,即位于后侧左边的凸起结构302弧形朝向左侧,位于后侧右边的凸起结构302弧形朝向右侧;通过上述设计,可保证后侧的两凸起结构302能够对上模块1进行限位的同时,可提升使水平限位结构3对左、右方向压力的承受能力,使各凸起结构302不易变形,使水平限位结构3的限位效果长期有效;同时此设计也是针对预装时,方便上、下模块对齐的合理优化;
96.在预装时,通过使上模块1前侧翘起,后侧与下模块2顶部相接触,移动上模块1,使上模块1后侧的两个凹陷结构301扣合在对应的凸起结构302上,然后直接放平上模块1,即可使上模块1与下模块2水平方向上对齐,方便预装时的定位;同时通过上述设置,在上模块1受到左或右方向上的施力,下模块2对应一侧的凸起结构302可有效地承受压力,保证对上模块1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使的稳固性得到很好的保障。
97.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凹陷结构301于圆形凸起3012顶部的圆心处开设有圆形孔位3013,作为拓展后续进行强定位,进一步强化上模块1与下模块2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的结构强度。
98.综合上述,通过水平限位结构3的设置,使上模块1和下模块2能够实现水平限位的连接在一起,提升了的稳固性;同时,在预装时,保证了上模块1和下模块2安装的左右、前后的错位值,提高的精细化,降低了的预装难度;不仅如此,还根据经常遇到的情况,针对性的对凸起结构302圆弧朝向进行了针对性的设置,使水平限位结构3在应对一般情况时,拥有很好的抗冲击性强度,使凸起结构302不易变形,从而有效降低了因凸起结构302变形而导致水平限位结构3失去限位功能情况的发生。
99.上模块1的底板102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底板加强结构和四个限位加强结构;
100.在上模块1和下模块2完成预安装后,需进行进一步紧固;由于上模块1用于水平限位的凹陷结构301为底板102上冲压形成的圆形压型,在紧固过程中,凹陷结构301周围的底板102可能因挤压出现变形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强度;固需要对上模块1的底板102增加加强结构,从而保证整体强度。
101.上模块1的底板102为钢板;加强结构为在底板102表面设置的压型结构;压型结构是由钢板经冲压后形成的立体结构;
102.压型钢板在受到压力时,通过压型的形变可吸收一部分压力,降低钢板直接承受的压力,从而使承压能力得到提升,使钢板不会被轻易压弯变形;在压力没有超过压型钢板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下,撤去压力后,压型钢板可自动恢复成初始状态,使其压型结构能够保持对压力的吸收作用。
103.底板加强结构为长条形压型,横向设置与上模块1的底板102前侧,底板加强结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102前侧的两个凹陷结构301相连接;
104.当在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遇到较大程度晃动或磕碰等的情况时,上模块1与下模块2
之间会产生互相的压力,底板102相应的受到传来的冲击力,底板102上的底板加强结构可通过形变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从而降低底板102板面受到的冲击力,降低底板102变形的可能,避免底板102因变形而降低整体强度,避免运输和跌落的工况对机器产生损害。
105.通过实验测试,验证出底板加强结构优选的结构参数为压型深度为6mm,压型敞口处宽度为21mm、压型底部宽度为5.6mm;在保证其抗冲击能力下,拥有较大的钢板使用率,从而降低底板102的生产成本;且可避免底板101在加工时出现翘曲导致底板102板面不平整。
106.四个限位加强结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四个凹陷结构301相连,另一端分别横向延伸至底板102左右两侧距离最近的侧边上,不仅能增强四个凹陷结构301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能在装配过程通过圆形孔位进行强定位时,各限位加强结构02通过自身形变起到支撑作用。
107.通过对上述加强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各个家庭橱柜的安装要求,保证整体抗变形能力和承压能力;并且加强结构可以增加上模块1底板102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加强结构规格的限定,可避免底板102加工过程中引起的底板102翘曲问题,保证底板102的一致性。
108.上模块1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侧板103,各侧板103底端设置有由侧板103底端向底板102中垂线延伸的加强筋104;各加强筋104于各凹陷结构301上方开设有对应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与凹陷结构301的敞口处的内径相同,加强筋104与凹陷结构301相连,可进一步加强凹陷结构301的抗冲击强度,使更加稳固。
109.上模块1的上门体101下端与上底板102留有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以形成避空。通过避空可使上门体101避让下模块2的下门体201的拉手结构,方便用户进行开关下门体201的操作。
110.优选的,上门体101下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底板102顶端的水平高度;优选的,上门体101下端与底板102在竖直方向上留有8.5mm的间隙,以形成避空,方便用户对下门体201进行开关操作。
111.下模块2的底部对称设置四个可调节长度的底脚205,使用户可通过分别调节底脚205的伸出长度使适应单元柜的高度;上模块1和下模块2可拆卸连接,若长时间保持倾斜放置后,连接上模块1与下模块2的连接件和水平限位结构3会由于受力不平衡而产生变形甚至损坏,从而影响的整体强度;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四个底脚205的调节,使保持竖直放置;进一步的,当所处地面条件不平整的情况下,通过底脚205的调节使之保持竖直放置。
112.上门体101和下门体201可以以抽拉式开启/关闭,拉出的宽度不会占用厨房空间,从而使预留位置的设计更自由,提升用户的体验。
113.踢脚板206可拆卸安装,安装后,踢脚板206可覆盖在单元柜底部前侧,避免磕碰,还能使外观更加规整、美观,拥有高级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的,外壳与内胆相互独立设置,可防止橱柜中的灰尘、虫子等衣物进入内胆内造成污染,有助于保持内胆干净卫生。
11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
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餐具处理设备,包括分别上、下设置的上模块和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上设有用于向外排出热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连接处,所述上模块和/或下模块上设有挡风板,用于引导所述排气口排出的热气向远离所述上模块侧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上设有上门体,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下门体,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排气口下方,用于止挡所述排气口流出的热气流向所述下门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形成避空间隙;所述挡风板自所述上模块和/或所述下模块的前侧向前伸出到所述避空间隙内;所述排气口排出的热气经所述挡风板上方的所述避空间隙流至所述上门体和/或所述下门体前侧的外部大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上模块的前侧的下端部,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下方的所述上模块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的所述下门体的顶部设有拉手结构,所述拉手结构具有开朝上的拉槽,所述挡风板的边缘弯折形成导气部;所述导气部位于所述拉槽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结构包括,靠近所述下模块设置的第一竖直壁,和远离所述下模块设置的第二竖直壁;所述第一竖直壁和所述第二竖直壁围成所述拉槽;所述第一竖直壁的顶部靠近所述挡风板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竖直壁与所述挡风板之间形成避空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包括防止热气回吹至所述上模块的横向挡风部。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呈长条状;所述排气口其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阻挡热气向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两侧排出的挡板。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内设有出气口,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上门体和所述横向挡风部之间,并朝向所述挡风板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餐具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内部设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位于靠近所述上门体的一侧,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风罩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具处理设备,包括分别上、下设置的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上设有用于向外排出热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上模块和下模块的连接处,所述上模块和/或下模块上设有挡风板,用于引导所述排气口排出的热气向远离所述上模块侧排出。本发明,通过挡风板,可以较好地导出上模块和/或下模块内工作时产生的热气,并控制热气排出的方向,避免热气直接水平或竖直排出,避免污染、堵塞排气口,以及水汽在拉手结构上凝结。以及水汽在拉手结构上凝结。以及水汽在拉手结构上凝结。


技术研发人员:任振乾 董媛媛 杨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8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