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显示装置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5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投影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显示装置及其所包括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具有扩增实境(ar)或虚拟实境(vr)功能的穿戴式显示装置逐渐普及于消费市场,其借由投影装置将影像光束投射到光波导元件,以提供使用者虚拟实境的影像体验。穿戴式显示装置的体积与重量需尽可能地缩减以让使用者能够轻松地穿戴。在目前的穿戴式显示装置中的投影装置多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模块搭配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dmd)的架构,然而,其需配合复杂的光学合光与成像系统并借由精密的光机系统进行投影装置内部各元件的定位,从而会导致穿戴式显示装置的体积与重量增加。
[0003]“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显示装置,穿戴式显示装置的投影装置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
[0006]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穿戴式显示装置。穿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光波导元件及投影装置。投影装置包括光机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合光单元、投影镜头及连接组件。发光单元连接于光机本体且发光单元用以发出至少一照明光束。合光单元配置于光机本体内,且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合光单元用以对照明光束进行合光而产生影像光束。投影镜头连接于光机本体且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将影像光束往光波导元件投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系统连接器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发光单元连接软性电路板,且发光单元透过软性电路与系统连接器电连接。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投影装置包括光机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合光单元、投影镜头及连接组件。发光单元连接于光机本体且发光单元用以发出至少一照明光束。合光单元配置于光机本体内,且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合光单元用以对照明光束进行合光而产生影像光束。投影镜头连接于光机本体且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系统连接器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发光单元连接软性电路板,且发光
单元通过软性电路与系统连接器电连接。
[0009]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或功效中的一个。在本发明的穿戴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装置的设计中,发光单元连接软性电路板,且发光单元通过软性电路与系统连接器电连接。由于软性电路板具有可挠性,用于弯折折叠至体积最小化,因而可使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符合缩减体积的设计需求。此外,由于发光单元所发出的照明光束在合光单元中进行合光后即成为影像光束,而可直接被投影镜头投射至光波导元件以显示影像画面。相较于传统头戴式显示装置中的投影装置采用发光二极管模块搭配数字微镜装置的架构,本发明的穿戴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装置可省略配置数字微镜装置或其他种类的光阀,不需配合复杂的光学合光与成像系统,从而更加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
[0010]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视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穿戴式显示装置穿戴于使用者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图1的穿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0013]
图3是图2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0014]
图4是图3的投影装置的立体图。
[0015]
图5是图4的投影装置的分解图。
[0016]
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0017]
图6b是图6a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0018]
图7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0019]
图7b是图7a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未弯折前的立体图。
[0020]
图8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0021]
图8b是图8a的连接组件未弯折前的立体图。
[0022]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与防溢胶结构的立体图。
[0023]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图。
[0024]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图。
[0025]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合光单元的立体图。
[0026]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图。
[0027]
图14是对应于图13的光机本体的合光单元的立体图。
[0028]
图15是图6a的发光单元的背板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视图的一优选实施例作出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视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戴式显示装置穿戴于使用者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穿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穿戴式显示装置10包括
至少一光波导元件12(图1绘示为两个)及至少一投影装置100(图1绘示为两个)。穿戴式显示装置10可如图1所示穿戴于使用者50,使两个光波导元件12分别对应于使用者50的双眼,且各投影装置100用以将影像光束往对应的光波导元件12投射。光波导元件12可包括例如为绕射结构或分光元件等的光学结构(未绘示)。光波导元件12用以提供使用者50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ar)或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vr)的影像体验。
[0031]
图3是图2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投影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投影装置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3、图4以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包括光机本体110、至少一发光单元120、合光单元130、投影镜头140及连接组件150a。发光单元12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以及第三发光组件126,其中发光单元120连接于光机本体110且发光单元120用以发出至少一照明光束l1。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以及第三发光组件126例如分别是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及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合光单元130配置于光机本体110内,且位于照明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合光单元130用以对照明光束l1进行合光而产生影像光束l2。投影镜头140连接于光机本体110且位于影像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将影像光束l2往光波导元件12(请参考图1及图2)投射。
[0032]
举例而言,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出的红光经合光单元130反射后进入投影镜头140,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出的蓝光经合光单元130反射后进入投影镜头140,以及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出的绿光穿透合光单元130后进入投影镜头140。上述红光、绿光和蓝光汇聚所形成的影像光束l2经投影镜头140传递至光波导元件12,让使用者可观察到由影像光束l2所形成的影像。
[00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以及第三发光组件126可包含由多颗光源组成的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阵列。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可依据所需显示的影像而部分地发光。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化为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以及第三发光组件126的多颗光源分别在特定阵列位置发出的红光、蓝光及绿光(即上述照明光束l1),经合光后可产生影像光束l2。具有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发光组件可控制其多颗光源同时进行发光与不发光,或者时序性的开启与关闭。
[003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中,发光单元120发出的照明光束l1在合光单元130进行合光后即成为影像光束l2,从而可直接被投影镜头140投射至光波导元件12以显示影像画面。相较于传统头戴式显示装置中的投影装置采用发光二极管模块搭配数字微镜装置的架构,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可省略配置数字微镜装置或其他种类的光阀,不需配合复杂的光学合光与成像系统,从而更加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的体积例如小于等于0.9立方公分。
[0035]
请再参考图4以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50a包括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155a。此处,软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152a、第二软性电路板154a以及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连接组件150a还包括第一连接器157a以及第二连接器159a。第一发光组件122与第一连接器157a配置于第一软性电路板152a。第二发光组件124与第二连接器159a配置于第二软性电路板154a。第三发光组件126以及系统连接器155a配置于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也就是说,各个发光组件与软性电路板呈1对1的形式,即各个发光组件具有各自对应的电流线路,且发光单元120与连接组件150a呈3合1的形式。由于多个发光组件彼此
之间无相互移动的限制,因此,对于各个发光组件的定位制程较为容易。
[003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122与第二发光组件124通过第一连接器155a与第二连接器157a中的至少一个搭接至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上。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系统连接器155a配置于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上,而发光单元120连接第一软性电路板152a、第二软性电路板154a以及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且发光单元120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152a、第二软性电路板154a以及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与系统连接器155a电连接,通过系统连接器155a连接至投影装置100的处理器(未示于图中)以进行信号控制。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157a、第二连接器159a位于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的第一面s1上,而系统连接器155a位于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的与第一面s1相反的第二面s2上。
[0037]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也可呈2合1的形式,意即配置第一发光组件122的第一软性电路板152a与配置第二发光组件124的第二软性电路板154a合而为一,而第一发光组件122与第二发光组件124通过第一连接器157a与第二连接器159a中的至少一个搭接至第三软性电路板156a上。
[0038]
另外,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还包括散热片160,其中散热片160弯折定位于发光单元120上,且散热片160位于发光单元120与光波导元件12(请参考图1与图2)之间。此处,散热片160例如是散热铜箔或石墨片,除了可提升散热效率外,也可同时达到减轻投影装置100的重量与提高组装灵活性的效果。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散热片160上进行非穿透式折弯线(k刀)或穿透式间隔线(骑缝线)设计,以利散热片160的折弯定位。
[0039]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具有多种形式,以下借由视图对此举例说明。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6a及图6b,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20’还包括至少一背板(示意地绘示三个背板121、123、125),而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以及第三发光组件126分别与背板121、123、125对应配置。具体而言,第一发光组件122与第一连接器157b配置于第一软性电路板152b上,且第一软性电路板152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发光组件122与背板121之间。第二发光组件124与第二连接器159b配置于第二软性电路板154b上,且第二软性电路板154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发光组件124与背板123之间。第三发光组件126以及系统连接器155b配置于第三软性电路板156b上,且第三软性电路板156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三发光组件126与背板125之间。第一发光组件122与第二发光组件124通过第一连接器157b与第二连接器159b中的至少一个搭接至第三软性电路板156b上。此处,搭接后的连接组件150b的第一连接器157b、第二连接器159b以及系统连接器155b位于第三软性电路板156b的同一侧上,借由系统连接器155b连接至投影装置100的处理器。此设计由于多个发光组件彼此之间无相互移动的限制,因此,对于各个发光组件的定位制程较为容易。
[0040]
图7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未弯折前的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7a与图7b,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50c包括软性电路板152c以及系统连接器155c。软性电路板152c包括第一配置部d1、第二配置部d2、第三配置部d3、第四配置部d4、第一连接部d5以及第二连接部d6。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第三发光组件126以及系统连接器155c分别配置于第一配置部d1、第二配置部d2、第三配置部d3以及第四配置部d4。第一连接部d5连接第一配置部d1与第三配置部d3,而第二连接部d6连接第二配置部d2与第三配置部d3。第一连接部d5与第二连接部d6弯
折设置而使第一配置部d1与第二配置部d2彼此相对。此处,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第三发光组件126与连接组件150c呈3合1的形式,且第一连接部d5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d6的形状分别例如是u型,可增加光源组装时的移动裕度,减少光源移动干涉。上述的设计可减少搭接连接器的零件数,并可将软性印刷电路板152c折叠至体积最小化。
[0041]
图8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与连接组件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连接组件未弯折前的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8a与图8b,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50d包括软性电路板152d以及系统连接器155d。软性电路板152d包括第一配置部e1、第二配置部e2、第三配置部e3、第四配置部e4、第一连接部e5以及第二连接部e6。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第三发光组件126以及系统连接器155d分别配置于第一配置部e1、第二配置部e2、第三配置部e3以及第四配置部e4。第一连接部e5连接第一配置部e1与第三配置部e3,而第二连接部e6连接第二配置部e2与第三配置部e3。第一连接部e5与第二连接部e6弯折设置而使第一配置部e1与第二配置部e2彼此相对。此处,第一发光组件122、第二发光组件124、第三发光组件126与连接组件150d呈3合1的形式,且第一连接部e5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e6的形状分别例如是长条状,可增加光源组装时的移动裕度,减少光源移动干涉。上述的设计可减少搭接连接器的零件数,并可将软性印刷电路板152d折叠至体积最小化。
[0042]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与防溢胶结构的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还可包括点胶槽g(示于图5)以及防溢胶结构170(示于图9),而光机本体110包括定位面112以及多个连接面114。每一连接面114邻接定位面112,且发光单元120与投影镜头140分别连接于光机本体110的连接面114。发光单元120及投影镜头140可通过胶合、卡合及/或定位孔等方式分别连接于这些连接面114。点胶槽g用以在光机本体110与发光单元120或投影镜头140定位组装之前进行预点胶,使对应的发光单元120或投影镜头140在定位组装后胶合于连接面114。在另一实施例中,各连接面114可不具有点胶槽,可直接在连接面114上进行预点胶以使对应的发光单元120或投影镜头140在定位组装后胶合于连接面114。防溢胶结构170配置于多个连接面114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防溢胶结构170可位于光机本体110与至少一发光单元120之间和/或位于光机本体110与投影镜头140之间,用以防止组装过程中胶溢入并沾附于内部光学构件。可避免胶固化收缩拉扯导致至少一发光单元120或投影镜头140偏移。
[0043]
此外,本实施例的光机本体110包括定位部115,其中定位部115的形状至少为三边形且位于定位面112。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制定位部115的具体外观。如图10所示,光机本体110’的定位部115’的形状也可为一个凹槽且位于定位面112。更详细而言,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10,定位部115’、115”可包括至少一定位侧边,定位侧边可为直线状或圆弧状。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定位面112还可包括定位孔1121。上述定位部115、115’、115”以及定位孔1121的设计可增加定位机台与光机本体110、1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定位机台与光机本体110、110’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摩擦力。在组装投影装置100的过程中,定位部115、115’、115”可被定位机台定位,使投影装置100可精确地组装。所述定位机台也可对投影装置100的发光单元120进行六轴(上下、左右、前后)定位,其精度例如可达4μm。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机台例如为aa(auto alignment,自动校准)光机。
[0044]
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面112可为平面,不具有定位部。进一步来说,治具的夹头若为真空吸头时,夹头的内部可做压力吸附通孔,用以吸附光机110、110’。或者,治具的夹头
若为磁性吸头时,光机本体110、110’的材质则可为金属或者导磁材质,这可增大治具与光机本体110、110’的吸附力。当然,治具的夹头也可使用磁性吸头与真空吸头的合并设计以增大吸附力。由于光机本体110、110’的对应治具的定位面112为一平面,因此可避免在组装投影装置100时造成光机本体110、110’变形的问题。
[0045]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合光单元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1及图12,光机本体110例如是框体且具有多个开口110a~110d,合光单元130配置于光机本体110内,发光单元120分别通过光机本体110的开口110a~110c而朝向合光单元130。本实施例的光机本体110具有多个定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化为光机本体110具有三个定位块1101及定位滑槽1102,且合光单元130定位于这些定位结构。具体而言,三个定位块1101分别在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上抵顶合光单元130。并且,合光单元130如图10所示具有对应于定位滑槽1102的凸台1301,凸台1301以滑动的方式定位于定位滑槽1102。合光单元130例如是合光棱镜或其他可合成多个光线的光学元件,合光单元130的材质例如是玻璃或透明塑胶材质。
[0046]
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结构具有多种形式,以下借由视图对此举例说明。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图。图14是对应于图13的光机本体的合光单元的立体图。图13及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图11及图12)的差异在于,图13所示的光机本体110的定位结构还包含了在一平面上的多个定位孔1103,本实施例中具体化为具有两个定位孔1103,图14所示的合光单元130相应地具有定位凸柱1302,本实施例中具体化为具有两个定位凸柱1302。合光单元130的定位凸柱1302可定位于光机本体110的定位孔1103。在另一实施例中,光机本体110的定位结构可仅包括三个定位块1101,并借由合光单元130的外表面承靠在三个定位块1101上,从而使合光单元130定位于光机本体110。又或者,光机本体110的定位结构可仅包括两个定位块1101及一定位滑槽1102,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定位块1101及定位滑槽1102的具体数量。
[0047]
图15是图6a的发光单元的背板立体图。背板124具有相反的正面a1及背面a2,正面a1朝向光机本体110(绘示于图6a),发光组件122配置于正面a1,从而面对光机本体110内的合光单元130。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20与光机本体110固定连接,更具体而言,发光单元120例如通过正面a1的结构特征或是通过额外的结构件与光机本体110固定连接。
[0048]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20还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具体化为具有定位孔1201及定位边1202。定位孔1201位于背板121、123、125的背面a2,定位边1202为背板121、123、125的侧边。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机台除了可如上述般对背板124的定位孔1201及/或定位边1202进行定位,也可对发光组件122的透光盖体(cover glass)进行定位。所述定位机台例如可对投影装置100的发光单元120进行精准定位。背板121、123、125的背面a2则可搭接散热片160(示于图5)。更具体而言,散热片160可弯折定位于发光单元120’的背板121、123、125上的定位边1202上,因此,对于各个发光组件与散热片160之间的定位制程较为容易。此外,散热片160位于背板121、123、125与光波导元件12(请参考图1与图2)之间,以提升散热效率。
[004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或功效中的一个。在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设计中,发光单元连接软性电路板,且发光单元通过软性电路与系统连接器电连接。由于软性电路板具有可挠性,用于弯折折叠至体积最小化,因而可使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符
合缩减体积的设计需求。此外,由于发光单元所发出的照明光束在合光单元中进行合光后即成为影像光束,而可直接被投影镜头投射至光波导元件以显示影像画面。并且,合光单元借由光机本体的定位结构而被精确地定位,且光机本体及发光单元可具有定位部,在组装的过程中供定位机台进行定位。相较于传统头戴式显示装置中的投影装置采用发光二极管模块搭配数字微镜装置的架构,本发明的穿戴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装置可省略配置数字微镜装置或其他种类的光阀,不需配合复杂的光学合光与成像系统,从而更加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书不须实现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仅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0051]
附图标记列表
[0052]
10:穿戴式显示装置
[0053]
12:光波导元件
[0054]
50:使用者
[0055]
100:投影装置
[0056]
110、110’:光机本体
[0057]
1101:定位块
[0058]
1102:定位滑槽
[0059]
1103、1104、1201:定位孔
[0060]
1105:定位凹槽
[0061]
110a、110b、110c、110d:开口
[0062]
112:定位面
[0063]
1121:定位孔
[0064]
114:连接面
[0065]
115、115’、115”:定位部
[0066]
120、120’:发光单元
[0067]
1201:定位孔
[0068]
1202:定位边
[0069]
121、123、125:背板
[0070]
122:第一发光组件
[0071]
124:第二发光组件
[0072]
126:第三发光组件
[0073]
130:合光单元
[0074]
1301:凸台
[0075]
1302:定位凸柱
[0076]
140:投影镜头
[0077]
150a、150b、150c、150d:连接组件
[0078]
152a、152b:第一软性电路板
[0079]
152c、152d:软性电路板
[0080]
154a、154b:第二软性电路板
[0081]
155a、155b、155c、155d:系统连接器
[0082]
156a、156b:第三软性电路板
[0083]
157a、157b:第一连接器
[0084]
159a、159b:第二连接器
[0085]
160:散热片
[0086]
170:防溢胶结构:
[0087]
a1:正面
[0088]
a2:背面
[0089]
d1、e1:第一配置部
[0090]
d2、e2:第二配置部
[0091]
d3、e3:第三配置部
[0092]
d4、e4:第四配置部
[0093]
d5、e5:第一连接部
[0094]
d6、e6:第二连接部
[0095]
g:点胶槽
[0096]
l1:照明光束
[0097]
l2:影像光束
[0098]
s1:第一表面
[0099]
s2: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
1.一种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光波导元件以及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光机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合光单元、投影镜头以及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光机本体且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用以发出至少一照明光束;所述合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光机本体内,且位于至少一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合光单元用以对所述至少一照明光束进行合光,从而产生影像光束;所述投影镜头连接于所述光机本体,所述投影镜头位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将所述影像光束往所述光波导元件投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所述系统连接器配置于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上,其中,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且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与所述系统连接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以及第三发光组件,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种的每一个包括第一配置部、第二配置部、第三配置部、第四配置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系统连接器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配置部、所述第二配置部、所述第三配置部以及所述第四配置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配置部与所述第三配置部,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配置部与所述第三配置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设置而使所述第一配置部与所述第二配置部彼此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包括长条状或u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以及第三发光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第二软性电路板以及第三软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置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置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系统连接器配置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搭接至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系统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的同一侧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的第一面上,而所述系统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背板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背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防溢胶结构,所述光机本体包括定位面以及多个连接面,所述多个连接面中的每一个邻接所述定位面,且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与所述投影镜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光机本体的所述多个连接面,
而所述防溢胶结构配置于所述多个连接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防溢胶结构位于所述光机本体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之间和/或位于所述光机本体与所述投影镜头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本体包括定位部与定位面,所述定位部的形状为凹槽且位于所述定位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本体包括定位部与定位面,所述定位部的形状至少为三边形且位于所述定位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本体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弯折定位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上,其中,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与所述光波导元件之间。13.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光机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合光单元、投影镜头以及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光机本体且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用以发出至少一照明光束;所述合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光机本体内,且位于所述至少一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合光单元用以对所述至少一照明光束进行合光而产生影像光束;所述投影镜头连接于所述光机本体,所述投影镜头位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所述系统连接器配置于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上,其中,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且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与所述系统连接器电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以及第三发光组件,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配置部、第二配置部、第三配置部、第四配置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系统连接器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配置部、所述第二配置部、所述第三配置部以及所述第四配置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配置部与所述第三配置部,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配置部与所述第三配置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设置而使所述第一配置部与所述第二配置部彼此相对。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包括长条状或u型。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以及第三发光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至少一软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第二软性电路板以及第三软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置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置于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系统连接器配置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搭接至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上。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系统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的同一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的第一面上,而所述系统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三软性电路板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背板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背板上。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防溢胶结构,所述光机本体包括定位面以及多个连接面,所述多个连接面中的每一个邻接所述定位面,且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与所述投影镜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光机本体的所述多个连接面,而所述防溢胶结构配置于所述多个连接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防溢胶结构位于所述光机本体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之间和/或位于所述光机本体与所述投影镜头之间。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本体包括定位部与定位面,所述定位部的形状为凹槽且位于所述定位面。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本体包括定位部与定位面,所述定位部的形状至少为三边形且位于所述定位面。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本体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弯折定位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单元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戴式显示装置,其包括光波导元件及投影装置。投影装置包括光机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合光单元、投影镜头及连接组件。发光单元连接于光机本体,用以发出至少一照明光束。合光单元配置于光机本体内,且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对照明光束进行合光而产生影像光束。投影镜头连接于光机本体且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将影像光束往光波导元件投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软性电路板以及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的系统连接器。发光单元连接软性电路板且通过软性电路与系统连接器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显示装置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符合缩减体积与重量的设计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 赵金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8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