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4 阅读:5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速,建筑性能改造、软弱地基及填土地基上的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因此地基变形及基础沉降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建筑功能改造,既有地基基础通常不能满足荷载调后的承载及抗变形能力,需要进行加固;对于软弱地基,在上部荷载长期作用下,可能由于地基土压缩变形导致基础沉降量大、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倾斜或开裂,而影响其基础工作性能和工程安全;对于填土地基,在经历不同时期自重固结和因含水量改变的软化后,其地基土工程性状发生很大的改变,也会导致基础沉降量大、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倾斜甚至开裂。
3.如图1所示,既有建筑采用具有一定埋置深度的墩柱2且墩柱2之间设置既有筏板基础1,既有筏板基础1上设置既有竖向结构3,既有筏板基础1设置在地坪8以下且位于既有地基7内,其中,既有筏板基础1厚度为400mm~600mm时,在既有筏板基础1平面外刚度、抗弯或抗冲剪能力不能满足直接采用复合地基补强或桩基托换进行止沉、控制不均匀沉降的加固处理时,如若对既有筏板基础1进行在增强加固,不仅会大幅度削弱既有筏板基础1的既有性能同时增大了加固工程造价;而若将既有筏板基础1拆除或叠合式加固,仍将会损害既有筏板基础1性能,同时工程量也将大幅度增加。
4.若能在既有筏板基础1上部设置一定厚度且带有数个短肢柱形成具有较大平面刚度的转换层结构,且同时在设置短肢柱部位的既有筏板基础1下增设部分补强桩,将既有筏板基础1因既有地基7沉降产生的附加荷载包括超过既有筏板基础1自身平面外抗弯、抗剪能力不足而产生因过大变形产生的附加荷载转移到新增转换层结构结构承担,实现止沉效果,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1的承载性能,还可以大量减少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1的开挖和再加固,节约加固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于解决如何实现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的承载性能,还能够大量减少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的开挖和再加固,节约加固造价。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包括既有筏板基础,所述既有筏板基础端部设置有既有竖向结构,所述既有筏板基础上部设置有新增筏板,所述新增筏板与所述既有竖向结构相连接,所述新增筏板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之间连接有支撑柱。
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在既有筏板基础上部设置新增筏板,新增筏板与既有竖向结构相连接,使新增筏板能够分担既有基础的上部载荷,同时在既
有筏板基础和新增筏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通过既有筏板基础、新增筏板和支撑柱形成双层止沉结构来增加既有筏板基础平面外刚度并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的承载性能,又有效发挥双层止沉结构整体平面外刚度来减少既有筏板基础沉降,实现止沉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本发明所述的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大量减少了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的开挖和再加固,且不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节约加固造价。
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能够在局部少量扰动既有地基和既有筏板基础工程性能的前提下进行间隔施工,对既有地基和既有筏板基础提供较好的保护。
10.优选地,相邻所述既有竖向结构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柱。
11.优选地,所述既有筏板基础底部设置有补强装置,通过在既有筏板基础底部设置有补强装置来进一步加强双层止沉结构的止沉效果,同时也对既有筏板基础进行有效的支撑。
12.优选地,相邻所述既有竖向结构之间至少设置一个补强装置。
13.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与所述补强装置的数量可不相同,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补强装置可错位布置。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该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5.步骤s1:根据既有建筑增加上部结构荷载、既有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既有基础埋置深度、既有地基基础的实际性状,确定所述新增筏板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的数量及相邻所述所述支撑柱的间距和所述补强装置数量及相邻所述所述补强装置之间的间距;
16.步骤s2:根据所述新增筏板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的设置情况确定所述新增筏板与所述既有竖向结构的连接方式;
17.步骤s3:从地面开挖至所述新增筏板的底面标高位置,然后在所述新增筏板的所述底面标高位置开挖安装孔至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并在安装孔内设置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相连接,所述支撑桩的顶部的顶部延伸至所述新增筏板的所述底面标高位置;
18.步骤s4:施作所述新增筏板,其中,所述新增筏板与所述支撑桩的所述顶部相连接。
1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既有筏板基础上部设置新增筏板,并在既有筏板基础和新增筏板之间设置支撑柱,形成双层止沉结构,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的承载性能,又有效发挥双层止沉结构整体平面外刚度来减少既有筏板基础沉降,实现止沉效果,同时也大量减少了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的开挖和再加固,节约工程造价。
20.优选地,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安装孔底部开凿出所述既有筏板基础的顶面钢筋并植入植筋,所述支撑柱底部与所述植筋相连接。通过将支撑柱底部与既有筏板基础顶面的植筋相连接,使支撑柱与既有筏板基础连接的更加稳固。
21.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所述支撑桩的所述顶部上设置有钢筋锚栓,所述钢筋锚栓与所述新增筏板的钢筋笼相连接。通过将设置在支撑桩顶部的钢筋锚栓与新增筏板的
钢筋笼相连接,使支撑桩一新增筏板连接成一体。
22.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当需要设置所述补强装置时,所述安装孔穿过所述既有筏板基础并开挖至所述补强装置的底部标高处,然后设置所述所述补强装置,所述补强装置顶部延伸至所述既有筏板基础处且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相连接。将补强装置与既有筏板基础相连接,使补强装置能够有效的支撑既有筏板基础,从而对既有筏板基础进行加固。
23.优选地,所述补强装置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使新增筏板能够通过支撑柱将其载荷传递至既有筏板基础的同时还能将部分载荷通过支撑柱传递到既有地基内,从而更好的发挥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支撑效果。
24.优选地,所述补强装置与所述支撑柱设置为一体,便于实际施工操作,从而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25.优选地,所述植筋数量与所述支撑柱主筋数量相同且至少为4根,从而保证支撑柱与既有筏板基础连接牢固,确保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稳定性。
26.优选地,所述植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主筋的直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在既有筏板基础上部设置新增筏板,新增筏板与既有竖向结构相连接,使新增筏板能够分担既有基础的上部载荷,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和新增筏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通过既有筏板基础、新增筏板和支撑柱形成双层止沉结构来增加既有筏板基础平面外刚度并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的承载性能,又有效发挥双层止沉结构整体平面外刚度来减少既有筏板基础沉降,实现止沉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本发明所述的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大量减少了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的开挖和再加固,且不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节约加固造价。
29.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新增筏板与既有竖向结构连接时采用整体铺设的方式,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双层止沉结构,用来增强既有筏板基础一定范围内的整体平面外刚度,更大程度上的减少既有建筑的整体沉降。
30.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既有筏板基础上部设置新增筏板,并在既有筏板基础和新增筏板之间设置支撑柱,形成双层止沉结构,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的承载性能,又有效发挥双层止沉结构整体平面外刚度来减少既有筏板基础沉降,实现止沉效果,同时也大量减少了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的开挖和再加固,节约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未做补偿前的既有筏板基础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图2的a-a处剖视图(省略既有地基)。
34.图4是本发明设置补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35.图5是本发明设置补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补强装置与支撑柱交错设置)
36.图6是本发明设置补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补强装置与支撑柱设置成一体)。
37.图7是本发明箱形筏板单元的示意图。
38.图中标记:1-既有筏板基础,2-柱墩,3-既有竖向结构,4-支撑柱,5-补强装置,6-新增筏板,7-既有地基,8-地坪。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40.实施例1
41.如图2-图3所示,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包括既有筏板基础1,既有筏板基础1端部设置有既有竖向结构3,既有筏板基础1上部设置有新增筏板6,新增筏板6与既有竖向结构3相连接,新增筏板6与既有筏板基础1之间连接有支撑柱4。
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在既有筏板基础1上部设置新增筏板6,新增筏板6与既有竖向结构3相连接,使新增筏板6能够分担既有筏板基础1的上部载荷,同时既有筏板基础1和新增筏板6之间连接有支撑柱4,通过既有筏板基础1、新增筏板6和支撑柱4形成双层止沉结构来增加既有筏板基础1平面外刚度并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1的承载性能,又有效发挥双层止沉结构整体平面外刚度来减少既有筏板基础1沉降,实现止沉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本发明所述的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大量减少了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1的开挖和再加固,且不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节约加固造价,进一步地,可在局部少量扰动既有地基7和既有筏板基础1工程性能的前提下进行间隔施工。
43.一种优选的方式,新增筏板6与既有竖向结构3连接时采用整体铺设的方式,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双层止沉结构,用来增强既有筏板基础1一定范围内的整体平面外刚度,更大程度上的减少既有建筑的整体沉降。
44.一种优选的方式,相邻既有竖向结构3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支撑柱4。
45.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4所示,既有筏板基础1底部设置有补强装置5,通过在既有筏板基础1底部设置有补强装置5来进一步加强双层止沉结构的止沉效果,同时也对既有筏板基础进行有效的支撑。
46.一种优选的方式,相邻既有竖向结构3之间至少设置两个补强装置5。
47.一种优选的方式,根据既有筏板基础与新增筏板之间的间距大小,调整所述支撑柱数量及相邻所述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使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状态下的既有筏板基础,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如既有筏板基础与所述新增筏板之间的间距较大时,通过增加支撑柱的数量和减小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使既有筏板基础与新增筏板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固。
48.一种优选的方式,根据既有筏板基础与新增筏板之间的间距大小,调整所述补强装置数量及相邻补强装置之间的间距,从而优化补强装置的布设形式,节约工程造价。
49.一种优选的方式,在实际施工中,补强装置5为补强桩或复合地基增强体,进一步地,补强桩可采用预制桩(包括钢管桩)或灌注桩,复合地基增强体可采用素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桩。
50.一种优选的方式,既有竖向结构3为既有筏板基础1与上部结构之间的柱或墙。
51.一种优选的方式,支撑柱4为短肢柱。
52.一种优选的方式,新增筏板6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或混合配筋板(普通钢筋+与钢筋间隔设置的复合材料筋frp-cfrp、gfrp、bfrp)。
53.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5所示,支撑柱4的数量与补强装置5的数量可不相同,支撑柱4与补强装置5可错位布置。
54.实施例2
55.如图2-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本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该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56.步骤s1:根据既有建筑沉降增加上部结构荷载、既有基础或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既有基础埋置深度、既有地基基础的实际性状,按现行筏形基础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既有地基7地基承载力、变形能力指标计算既有筏板基础1、初步选定的新增筏板6厚度与既有筏板基础1支撑柱4高度及数量组成的箱形筏板单元基底压力和变形;满足基底压力小于既有地基7承载力且小于既有竖向结构3间距5/10000变形要求时,初步选定的新增筏板6与既有筏板基础1支撑柱4高度及数量即为设计结果,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则调整新增筏板6厚度与既有筏板基础1支撑柱4高度及数量,直至满足既有地基7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如图7所示,b为箱形筏板单元的区域,箱形筏板单元两侧边界线以相邻既有竖向结构3的中点为边界线。
57.步骤s2:根据新增筏板6与既有筏板基础1之间的间距、支撑柱4的设置情况确定新增筏板6与既有竖向结构3的连接方式;
58.步骤s3:从地面开挖至新增筏板6的底面标高位置,然后开挖安装孔至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并在安装孔内设置支撑柱4,支撑柱4底部与既有筏板基础1相连接,支撑桩4的顶部延伸至新增筏板6的底面标高位置;
59.步骤s4:施作新增筏板6,其中,新增筏板6与支撑桩4的顶部相连接。
60.一种优选的方式,步骤s3还包括:在安装孔底部开凿出既有筏板基础1的顶面钢筋并植入植筋,植筋一端与既有筏板基础1的顶面钢筋焊接牢固,支撑柱4底部与植筋另一端相连接。通过将支撑柱4底部与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相连接,使支撑柱4与既有筏板基础1连接的更加稳固。
61.一种优选的方式,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数量与支撑柱4主筋数量相同且至少为4根,从而保证支撑柱4与既有筏板基础1连接牢固,确保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稳定性。
62.一种优选的方式,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直径大于或等于支撑柱4主筋直径,进一步地,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还预留有预留段,预留段长度不小于支撑柱4主筋直径的20倍且不小于500mm,预留段用于连接支撑柱4主筋。
63.一种优选的方式,步骤s4还包括:支撑桩4的顶部上设置有钢筋锚栓,钢筋锚栓与新增筏板6的钢筋笼相连接。通过将设置在支撑桩4顶部的钢筋锚栓与新增筏板6的钢筋笼相连接,使支撑桩4与新增筏板6连接成一体。
64.一种优选的方式,当支撑桩4采用预制构件时,在支撑桩4顶部预留出于连接新增筏板6的钢筋锚栓,钢筋锚栓长度不小于500mm,支撑桩4底部预留与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
插入式连接的空洞且其中填充有硫磺胶泥等粘结材料;当支撑桩4采用现浇时,在支撑桩4钢筋笼绑扎完成后安放在安装孔内,支撑桩4钢筋笼的主筋端部预留出一段与新增筏板6连接的锚固长度,其不小于500mm,支撑桩4钢筋笼的主筋底部与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预留段预绑扎牢固后浇筑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的板底标高处,并预留浮浆剔除高度。
65.一种优选的方式,在步骤s4中,先做新增筏板6的板底垫层,垫层c10素混凝土垫层,其厚度不小于50mm,然后按设计要求绑扎新增筏板6的双层钢筋网片,再将钢筋锚栓锚入双层钢筋网片内,然后浇筑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顶面标高,完成新增筏板6的制作。
66.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4所示,在步骤s3中:当需要设置所述补强装置5时,安装孔穿过既有筏板基础1并开挖至补强装置5的底部标高处,然后在安装孔内设置补强装置5,补强装置5顶部延伸至既有筏板基础1处且与既有筏板基础1相连接。将补强装置5与既有筏板基础1相连接,使补强装置5能够有效的支撑既有筏板基础1,从而对既有筏板基础1进行加固。
67.一种优选的方式,补强装置5采用预制构件时,通过安装孔采用压入或击入方式进行沉桩,使补强装置5的顶部标高至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标高,人工凿出补强装置5顶部的主筋,与既有筏板基础1的顶面钢筋进行绑扎,再将支撑柱4钢筋笼绑安放在安装孔内,支撑柱4钢筋笼的主筋底部与补强装置5的主筋顶部绑扎牢固后浇筑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的板底标高处,并预留浮浆剔除高度。
68.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6所示,补强装置5采用灌注桩时,将补强装置5与支撑柱4设置成一体,施工时,补强装置5钢筋笼绑扎完成后下放至安装孔内,补强装置5钢筋笼的主筋端部预留出一段与新增筏板6连接的锚固长度,其不小于500mm,然后浇筑混凝土至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标高处,将既有筏板基础1的顶面钢筋与补强装置5的主筋绑扎牢固,再将浇筑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底面标高并预留剔除浮浆的高度。
69.一种优选的方式,补强装置5采用素混凝土灌注桩时,在安装孔内浇筑素混凝土至既有筏板基础1底面标高处,然后将支撑柱4钢筋笼绑放至安装孔内,再将支撑柱4钢筋笼的主筋端部预留出一段与新增筏板6连接的锚固长度,支撑柱4主筋底部与既有筏板基础1的植筋预留段预绑扎牢固后浇筑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的板底标高处,并预留浮浆剔除高度。
70.实施例3
71.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为实际施工中一种优选情况组合,具体为:
72.s1:根据既有建筑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既有地基基础的实际性状,按现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方法计算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既有筏板基础1平面外刚度(板厚)或根据既有地基7的工程指标计算确定需要的地基工程性能(地基承载力、变形能力),扣减既有筏板基础1的既有刚度或既有地基7的承载性能宜获取需要新增筏板6厚度及支撑柱4的数量及间距,或需要增设的补强装置5的长度及数量。
73.s2:根据确定的需要增设的支撑柱4、新增筏板6厚度及新增筏板6与既有筏板基础1之间的间距、补强装置5间距确定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连结方式。
74.s3:补强装置5包括补强桩和复合地基增强体,补强桩可采用预制桩(包括钢管桩)或灌注桩,复合地基增强体可采用素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桩;新增筏板6可采用钢筋混凝
土板或混合配筋板(普通钢筋+与钢筋间隔设置的复合材料筋frp-cfrp、gfrp、bfrp);
75.s4:新增筏板6与既有竖向结构3(柱、墙)通过在其上植筋进行绑扎连接;新增筏板6在于与既有竖向结构3连结区域可连续铺设筋材;
76.s5:在既有建筑柱、墙上布置实施过程的监测系统:墙、柱构件监测可采用位移计、应变计或粘贴侧倾反射片,以及静力水准体系统,并具有时时测试功能;
77.s6:在既有建筑室内地面根据设计方案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开挖至新增筏板6底面标高并留有地面恢复做需要的厚度;
78.s6:采用人工挖洞至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当既有筏板基础1埋置深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对挖孔进行稳定性支撑,孔洞尺寸应大于支撑柱4或补强桩、复合地基增强体、补强桩边长或直径1.1~1.2倍;
79.s7:采用双层基础结构体系时(既有筏板基础1下不增设补强桩、复合地基增强体),(1)剔出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钢筋并植筋,直径数量应与支撑柱4主筋数量相同且应不少于4根,植筋直径不少于支撑柱4主筋直径并预留与支撑柱4主筋绑扎连接的长度(不小于20倍短肢柱主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2)支撑柱4采用预制构件时,应按顶部应预留出于新增筏板6的钢筋锚栓,长度不小于500mm,其底部应预留与植筋插入式连接的空洞且其中填充有硫磺胶泥等粘结材料;(3)支撑柱4采用现浇时可在支撑柱4钢筋笼绑扎完成后安放在安装孔内,支撑柱4钢筋笼长度应预留与新增筏板6连接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4)支撑柱4钢筋筋笼主筋与植筋预留筋绑扎牢固后浇筑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的板底,并预留浮浆剔除高度;
80.s8:采用补强桩或复合地基与双层基础结构组合体系时(既有筏板基础1下增设补强桩、复合地基增强体),(1)剔出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钢筋并隔断上弯,采用小型钻机开凿安装孔,其直径大于补强桩、复合地基增强体直径或边长;(2)补强桩、复合地基增强体采用预制构件时,可采用压入或击入方式沉桩,桩顶标高至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标高;人工凿除预制构件主筋,与既有筏板基础1露钢筋进行绑扎;支撑柱4钢筋笼绑扎完成后安放在安装孔内,支撑柱4钢筋笼长度应预留与新增筏板6连接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支撑柱4钢筋笼主筋与预制构件主筋筋绑扎牢固后浇筑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板底,并预留浮浆剔除高度;(3)补强桩采用灌注桩时,可采用钻机开设安装孔;补强桩钢筋笼绑扎下放,补强桩筋笼主筋应预留与新增筏板6连接锚固长度;混凝土浇筑至既有筏板基础1底面标高;将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钢筋与补强桩主筋绑扎牢固;浇筑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底标高并预留剔除浮浆的高度;(4)采用素混凝土灌注桩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时,可采用钻机开设安装孔并浇筑混凝土至既有筏板基础1底面标高;支撑柱4钢筋笼绑扎下放安装孔,支撑柱4钢筋笼主筋应预留与新增筏板6连接的锚固长度;混凝土浇筑至既有筏板基础1底面标高并预留剔除浮浆的高度;支撑柱4钢筋笼主筋与预制构件主筋筋绑扎牢固后浇筑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至的新增筏板6板底,并预留浮浆剔除高度;
81.s9:剔除补强装置5或支撑柱4顶部混凝土浮浆;施作新增筏板6板底c10素混凝土垫层,不小于50mm,再按设计要求绑扎增设板双层钢筋网片,将补强装置5或支撑柱4主筋锚入双层钢筋网片内,再浇筑混凝土至新增筏板6顶面标高;
82.s10:根据既有沉降的不均匀性,先施工沉降较大区域后施工沉降较小区域,并间隔施工,并根据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情况调整施工速度和分批数量。
83.s10:恢复地面;
8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包括既有筏板基础(1),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上设置有既有竖向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上方设置有新增筏板(6),所述新增筏板(6)与所述既有竖向结构(3)相连接,所述新增筏板(6)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之间连接有支撑柱(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既有竖向结构(3)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柱(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底部设置有补强装置(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既有竖向结构(3)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所述补强装置(5)。5.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该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既有建筑增加上部结构荷载、既有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既有基础埋置深度、既有地基基础的实际性状,确定所述新增筏板(6)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4)的数量及相邻所述支撑柱(4)的间距;步骤s2:根据所述新增筏板(6)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4)的设置情况确定所述新增筏板(6)与所述既有竖向结构(3)的连接方式;步骤s3:从地面开挖至所述新增筏板(6)的底面标高位置,然后在所述新增筏板(6)的所述底面标高位置开挖安装孔至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顶面,并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所述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底部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相连接,所述支撑桩(4)的顶部延伸至所述新增筏板(6)的所述底面标高位置;步骤s4:施作所述新增筏板(6),其中,所述新增筏板(6)与所述支撑桩(4)的所述顶部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安装孔底部开凿出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的顶面钢筋并植入植筋,所述支撑柱(4)底部与所述植筋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所述支撑桩(4)的所述顶部上设置有钢筋锚栓,所述钢筋锚栓与所述新增筏板(6)的钢筋笼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当需要设置所述补强装置(5)时,所述安装孔穿过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并开挖至所述补强装置(5)的底部标高处,然后设置所述补强装置(5),所述补强装置(5)顶部延伸至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处且与所述既有筏板基础(1)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装置(5)与所述支撑柱(4)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装置(5)与所述支撑柱(4)设置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及施工方法,在既有筏板基础上部设置新增筏板,新增筏板与既有竖向结构相连接,使新增筏板能够分担既有基础的上部结构载荷,同时在既有筏板基础和新增筏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通过既有筏板基础、新增筏板和支撑柱形成双层止沉结构来增加既有筏板基础平面外刚度并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即充分利用既有筏板基础的承载性能,又有效发挥双层止沉结构整体平面外刚度来减少既有筏板基础沉降,实现止沉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本发明所述的既有筏板基础双层止沉结构,大量减少了对有一定埋置深度既有筏板基础的开挖和再加固,且不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节约加固造价。固造价。固造价。


技术研发人员:康景文 崔同建 吴亚东 曾雪松 陈皓琪 薛文坤 胡伦俊 汪亮 李金阁 朱俊锜 杨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