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4
阅读:86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保温管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2.管道主要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其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等。管道的种类很多,保温管道就是其中一种,保温管广泛用于液体、气体的输送管网和化工管道保温工程等。保温管的保温层和结构层一般通过硬质聚氨酯泡沫充分添满钢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硬质聚氨酯泡沫需要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使钢管、外套管及保温层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在将硬质聚氨酯泡沫填充至保温层和结构层之间时,需要确保保温层和结构层同轴,避免生产出的保温管无法相互连接。
3.现有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115900599b的一种管材测量自动定位中心机构及方法通过将穿透测量探头及激光位移传感器两者在一起使用,两者位于旋转测量机构的同一直径线上且位于被测管材两侧,通过计算得出数据后发送给丝杆移动模组,使丝杆移动模组精确移动所需距离,以此实现不同直径管材对中的需求,然后通过穿透测量探头单独获取其所在直径上的管材的内径、外径、壁厚等参数,保证了管材在内径、外径、壁厚、椭圆度、同心度在测量时的准确性;总体而言,本发明的管材测量自动定位中心机构及测量方法在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为测量多种规格管材的内径、外径、壁厚、椭圆度、偏心度等提供了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依据,同时解决了未改进前需要人工干预装配精度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问题。
4.但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现有管材定位中心机构在检测管道的过程中,需要将被检测管材送入装置的内侧,对于等待粘接的保温管内外环来说,较为麻烦,且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外管材偏心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通过调节螺纹杆与内螺纹角块的螺纹连接情况,推动两个第二滑座在第二滑架的内部相互靠近,利用两个第二轴杆带动对应的夹持套管夹持在内管上,转动连接臂使两个夹持套管在内管的内外侧绕第二轴杆转动,使一个支撑套管在外管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转动,使另一个在内管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转动,可以通过连接臂转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以及指示杆上的刻度条从第一滑架内部裸露出的刻度情况判断外管和内管的同心情况,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管材定位中心机构在检测管道的过程中,需要将被检测管材送入装置的内侧,对于等待粘接的保温管内外环来说,较为麻烦,且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外管材偏心的问题。
7.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包括两部分的结构,分别为:检测组件和固定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分离使用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可转动区域保持平行;
9.固定组件,其包括配合使用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可转动区域保持平行;
10.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和固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臂,所述检测组件和固定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保温管。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套管,两个所述支撑套管的内部均套接式连接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滑架。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滑架对侧分布在连接臂的两端,所述第一滑架的一侧与连接臂的表面固定式连接,所述第一滑座滑动式连接在第一滑架的内部。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座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角块,所述支撑角块通过螺栓与连接臂固定式连接,所述支撑角块位于第一滑架开口处的一侧,所述支撑角块的表面固定式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套接式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支撑在支撑角块和第一滑座之间,所述第一滑座活动式连接在支撑杆的外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座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指示杆,所述指示杆的两侧均加工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壁加工有刻度条,所述指示杆滑动式连接在第一滑架的内部,所述指示杆位于支撑角块的对侧。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套管两端的内部均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过盈配合在第一轴杆的外部,所述第一轴杆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侧螺纹式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栓,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位于第一限位环和第一限位螺栓之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夹持套管,两个所述夹持套管的内部均套接式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第二滑座,两个所述第二滑座的外部设置有同一个第二滑架,所述第二滑架的一侧与连接臂的表面固定式连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滑座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控制架,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式连接有内螺纹角块,所述内螺纹角块通过螺栓与连接臂固定式连接,两个所述内螺纹角块对称分布在第二滑架的两端。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套管两端的内部均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过盈配合在第二轴杆的外部,所述第二轴杆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轴杆的另一侧螺纹式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栓,两个所述第二轴承位于第二限位环和第二限位螺栓之间。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温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侧设置有内管,两个所述夹持套管的表面分别与内管的内外壁相贴合,一个所述支撑套管的表面与外管的内壁相贴合,另一个所述支撑套管的表面与内管的内壁相贴合。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一是,本方案中,通过调节螺纹杆与内螺纹角块的螺纹连接情况,推动两个第二滑座在第二滑架的内部相互靠近,利用两个第二轴杆带动对应的夹持套管夹持在内管上,转
动连接臂使两个夹持套管在内管的内外侧绕第二轴杆转动,使一个支撑套管在外管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转动,使另一个在内管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转动,可以通过连接臂转动过程中因弹簧压缩程度发生变化受到的阻力以及指示杆上的刻度条从第一滑架内部裸露出的刻度情况判断外管和内管的同心情况,简单方便;
22.二是,本方案中,通过在支撑套管和第一轴杆之间套接两个第一轴承,并在在夹持套管和第二轴杆之间套接两个第二轴承,可以降低支撑套管在第一轴杆外部转动时的阻力以及夹持套管在第二轴杆外部转动时的阻力,保证连接臂在任何情况均可以在保温管的一侧控制检测组件和固定组件运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夹持套管和第二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第一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说明:1、检测组件;11、支撑套管;12、第一轴杆;13、第一轴承;14、第一限位螺栓;15、支撑角块;16、支撑杆;17、弹簧;18、第一滑座;19、第一滑架;110、指示杆;111、槽口;112、刻度条;113、第一限位环;2、固定组件;21、夹持套管;22、第二滑架;23、第二滑座;24、内螺纹角块;25、控制架;26、螺纹杆;27、第二轴杆;28、第二轴承;29、第二限位螺栓;210、第二限位环;3、连接臂;4、保温管;41、外管;42、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1.实施例1:
32.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的具体结构,具体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检测组件1和固定组件2,
33.其中,检测组件1包括分离使用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可转动区域保持平行,一个部分处于另一个部分的正上方,固定组件2包括配合使用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可转动区域保持平行,一个部分处于另一个部分的正上方;
34.检测组件1和固定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臂3,检测组件1和固定组件2的另一侧设置有保温管4,检测组件1包括两个支撑套管11,两个支撑套管11的内部均套接式连接有第一轴杆12,第一轴杆12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第一滑座18,第一滑座18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滑架19;
35.其中,两个第一滑架19对侧分布在连接臂3的两端,第一滑架19的一侧与连接臂3的表面固定式连接,通过使第一滑座18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滑动,可以将支撑套管11架设至连接臂3的一侧;
36.其次,第一滑座18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角块15,支撑角块15通过螺栓与连接臂3固定式连接,支撑角块15位于第一滑架19开口处的一侧,支撑角块15的表面固定式连接有支撑
杆16,支撑杆16的外部套接式连接有弹簧17,通过在弹簧17的内部设置支撑杆16,在第一滑座18向支撑角块15靠近将弹簧17压缩时,可以避免弹簧17被弯折;
37.同时,弹簧17支撑在支撑角块15和第一滑座18之间,当第一滑座18随支撑套管11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活动向支撑角块15的一侧靠近时,可以将弹簧17压缩,此时,第一滑座18在支撑杆16的外部活动;
38.再而,为了方便观察外管41和内管42的同心状态,在第一滑座18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指示杆110,指示杆110的两侧均加工有槽口111,并在槽口111的内壁加工有刻度条112,当第一滑座18受支撑套管11移动将弹簧17压缩,使指示杆110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滑动,可以通过观察刻度条112从第一滑架19内部裸露情况进行判断;
39.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夹持套管21,两个夹持套管21的内部均套接式连接有第二轴杆27,第二轴杆27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第二滑座23,两个第二滑座23的外部设置有同一个第二滑架22,第二滑架22的一侧与连接臂3的表面固定式连接;
40.保温管4包括外管41,外管41的内侧设置有内管42,两个夹持套管21的表面分别与内管42的内外壁相贴合,一个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外管41的内壁相贴合,另一个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内管42的内壁相贴合;
41.其中,为了控制两个第二滑座23带动第二轴杆27和夹持套管21相互靠近,子在两个第二滑座23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26,螺纹杆26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控制架25,螺纹杆26的外部螺纹式连接有内螺纹角块24,内螺纹角块24通过螺栓与连接臂3固定式连接,当转动控制架25调节其与内螺纹角块24的螺纹连接情况时,可以推动第二滑座23在第二滑架22的内部滑动;
42.同时,两个内螺纹角块24对称分布在第二滑架22的两端,当将两个夹持套管21分别置于内管42的两侧,可以通过调节两个螺纹杆26与两个内螺纹角块24的螺纹连接情况,可以带动两个第二滑座23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两个夹持套管21夹紧在内管42上。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4.上述设计通过将一个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外管41的内壁相贴合,另一个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内管42的内壁相贴合,使支撑套管11通过第一轴杆12带动第一滑座18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滑动,将第一滑座18和支撑角块15之间的弹簧17压缩,然后将两个夹持套管21分别置于内管42的内侧和外侧,当通过控制架25调节螺纹杆26与内螺纹角块24的螺纹连接情况,推动两个第二滑座23在第二滑架22的内部相互靠近,利用两个第二轴杆27带动对应的夹持套管21夹持在内管42上时,可以通过转动连接臂3,使两个夹持套管21在内管42的内外侧绕第二轴杆27转动,使一个支撑套管11在外管41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12转动,使另一个在内管42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12转动;
45.此过程中,第一滑座18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滑动,带动指示杆110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滑动,可以通过槽口111内部的刻度条112从第一滑架19内部裸露出的刻度情况判断外管41和内管42的同心情况,同时,可以通过转动连接臂3过程中因弹簧17压缩程度发生变化受到的阻力来判断,简单方便。
46.实施例2:
47.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介绍了支撑套管11和夹持套管21的具体结构,支撑套管11两端的内部均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过盈配合在第一轴杆12的外部;
48.其中,第一轴杆12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第一限位环113,第一轴杆12的另一侧螺纹式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栓14,两个第一轴承13位于第一限位环113和第一限位螺栓14之间,当支撑套管11在第一轴杆12的外部转动时,可以防止支撑套管11在第一轴杆12的外部滑动,防止支撑套管11从第一轴杆12的外部脱离;
49.夹持套管21两端的内部均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28,第二轴承28过盈配合在第二轴杆27的外部;
50.其中,第二轴杆27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10,第二轴杆27的另一侧螺纹式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栓29,两个第二轴承28位于第二限位环210和第二限位螺栓29之间,当夹持套管21在第二轴杆27的外部转动时,可以防止夹持套管21在第二轴杆27的外部滑动,防止夹持套管21从第二轴杆27的外部脱离。
51.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52.s1、将连接臂3置于等待粘接的外管41和内管42的一侧,将两个检测组件1伸入外管41和内管42的内侧,使一个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外管41的内壁相贴合,另一个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内管42的内壁相贴合;
53.s2、将两个夹持套管21分别置于内管42的内外侧,通过控制架25调节螺纹杆26与内螺纹角块24的螺纹连接情况,推动两个第二滑座23在第二滑架22的内部相互靠近,利用两个第二轴杆27带动对应的夹持套管21夹持在内管42上;
54.s3、转动连接臂3带动两个夹持套管21分别在内管42的内外侧转动,使一个支撑套管11在外管41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12转动,使另一个在内管42的内壁处绕第一轴杆12转动。
5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56.上述设计通过在支撑套管11和第一轴杆12之间套接两个第一轴承13,并在第一轴杆12的一侧固定第一限位环113,在第一轴杆12的另一侧螺纹连接第一限位螺栓14,可以在降低支撑套管11在第一轴杆12外部转动时的阻力的同时,防止支撑套管11从第一轴杆12的外部脱离;
57.同时,通过在夹持套管21和第二轴杆27之间套接两个第二轴承28,并在第二轴杆27的一侧固定第二限位环210,在第二轴杆27的另一侧螺纹连接第二限位螺栓29,可以在降低夹持套管21在第二轴杆27外部转动时的阻力的同时,防止夹持套管21从第二轴杆27的外部脱离。
58.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组件(1),其包括分离使用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可转动区域保持平行;固定组件(2),其包括配合使用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可转动区域保持平行;其中,所述检测组件(1)和固定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臂(3),所述检测组件(1)和固定组件(2)的另一侧设置有保温管(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1)包括两个支撑套管(11),两个所述支撑套管(11)的内部均套接式连接有第一轴杆(12),所述第一轴杆(12)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第一滑座(18),所述第一滑座(18)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滑架(1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架(19)对侧分布在连接臂(3)的两端,所述第一滑架(19)的一侧与连接臂(3)的表面固定式连接,所述第一滑座(18)滑动式连接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18)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角块(15),所述支撑角块(15)通过螺栓与连接臂(3)固定式连接,所述支撑角块(15)位于第一滑架(19)开口处的一侧,所述支撑角块(15)的表面固定式连接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外部套接式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支撑在支撑角块(15)和第一滑座(18)之间,所述第一滑座(18)活动式连接在支撑杆(16)的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18)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指示杆(110),所述指示杆(110)的两侧均加工有槽口(111),所述槽口(111)的内壁加工有刻度条(112),所述指示杆(110)滑动式连接在第一滑架(19)的内部,所述指示杆(110)位于支撑角块(15)的对侧。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管(11)两端的内部均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13),所述第一轴承(13)过盈配合在第一轴杆(12)的外部,所述第一轴杆(12)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第一限位环(113),所述第一轴杆(12)的另一侧螺纹式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栓(14),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3)位于第一限位环(113)和第一限位螺栓(14)之间。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夹持套管(21),两个所述夹持套管(21)的内部均套接式连接有第二轴杆(27),所述第二轴杆(27)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第二滑座(23),两个所述第二滑座(23)的外部设置有同一个第二滑架(22),所述第二滑架(22)的一侧与连接臂(3)的表面固定式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座(23)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26),所述螺纹杆(26)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有控制架(25),所述螺纹杆(26)的外部螺纹式连接有内螺纹角块(24),所述内螺纹角块(24)通过螺栓与连接臂(3)固定式连接,两个所述内螺纹角块(24)对称分布在第二滑架(22)的两端。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套管(21)两端的内部均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28),所述第二轴承(28)过盈配合在第二轴杆(27)的外部,所述第二轴杆(27)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10),所述第二轴
杆(27)的另一侧螺纹式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栓(29),两个所述第二轴承(28)位于第二限位环(210)和第二限位螺栓(29)之间。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4)包括外管(41),所述外管(41)的内侧设置有内管(42),两个所述夹持套管(21)的表面分别与内管(42)的内外壁相贴合,一个所述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外管(41)的内壁相贴合,另一个所述支撑套管(11)的表面与内管(42)的内壁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封堵前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组件和固定组件,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套管,支撑套管的内部套接有第一轴杆,第一轴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角块,支撑角块的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部套接有弹簧,第一滑座的一端固定有指示杆,指示杆的两侧均加工有有刻度条;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夹持套管,夹持套管的内部套接有第二轴杆,第二轴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滑座;其技术要点为:通过将两个夹持套管夹持在内管上,转动连接臂可以通过连接臂转动过程中因弹簧压缩程度发生变化受到的阻力以及指示杆上的刻度条从第一滑架内部裸露出的刻度情况判断外管和内管的同心情况,简单方便。简单方便。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丙文 于海林 常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