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3 阅读:7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进行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大,猝死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导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在对患者护理时,患者可能在睡眠中出现生命特征下降,导致呼吸急促,心率失常、体温骤降,从而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意外死亡。
3.人体的病态体征往往会从异常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反映出来,当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心率和呼吸频率难以被实时监测,若是患者在睡眠中突发病情,医务人员难以第一时间得知并进行护理抢救,从而增加患者在夜间睡眠的猝死率,而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进行呼吸频率的监测和心率以及体温监测期间,为了保证准确率,一般需要多种专用的设备以保证医护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实时监测,但监测设备难以跟随患者协同移动,若是患者需要紧急救治,难以快速将患者和护理的监测设备一同搬运至重症监护室急救,从而导致患者的救治工作受到阻碍,并且医务人员在进行胸外按压的急救措施时,搬移患者的床体容易晃动位移,降低医务人员急救措施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体温监测系统,且体温监测系统分别包括凹槽、传感光纤组、监测垫、体温监测垫层和体温监测仪,所述凹槽位于床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凹槽的内侧均匀铺设有传感光纤组,所述凹槽的顶部铺设有监测垫,所述监测垫的表面设有体温监测垫层,所述床体顶部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体温监测仪;
6.所述床体顶部的一侧设有防猝监测系统,且防猝监测系统分别包括安装架、呼吸监测系统、头枕区、心率监测仪、套柱、套管、弧形板架和定位件,所述安装架位于床体顶部的一侧,所述安装架内侧的底部铺设有头枕区,所述头枕区顶部的两端固接有套柱,两组所述套柱的外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套管,两组所述套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固接有弧形板架,所述头枕区的一侧设有心率监测仪,所述床体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自动体外除颤仪,所述床体顶部靠近安装架的一侧设有控制台。
7.优选的,所述床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收纳展开机构,且收纳展开机构分别包括支脚、安装槽、齿条杆、伺服电机、齿轮、导向槽、u型铰接板、移动座和限位导块,所述安装槽位于床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安装槽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并设有齿轮,所述安装槽内部的顶部设有两组导向槽,两组所述导向槽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齿条杆,且齿条杆呈交错式结构与齿轮相互啮合,两
组所述齿条杆相互远离的一侧铰接有u型铰接板,所述床体底部的四角处固接有支脚,四组所述支脚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限位导块,且限位导块与u型铰接板相互铰接,四组所述限位导块的底部设有移动座。
8.优选的,所述呼吸监测系统分别包括伸缩带、头带、眼罩围框、感应触头和呼吸频率传感器,所述伸缩带位于弧形板架的底部,所述伸缩带的底部连接有头带,所述头带一侧的底部固接有眼罩围框,所述眼罩围框的一侧设有呼吸频率传感器,所述呼吸频率传感器的底部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感应触头。
9.优选的,所述控制台分别由控制面板、报警模块以及监测信息显示屏组成,所述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底部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床体固接。
10.优选的,所述头枕区的两端设有斜坡台,所述头枕区位于两组斜坡台之间与弧形板架垂直面相对,所述弧形板架底部的两端设有斜型块,且斜型块与斜坡台贴合适配。
11.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分别由定位环和定位柱组合而成,所述弧形板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环,所述安装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定位环相互适配的定位柱。
12.优选的,所述头带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绳,所述眼罩围框的内侧贴附有睡眠眼罩,两组所述感应触头与人体的鼻孔处相互对应。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两组所述齿条杆与通孔相互适配,两组所述导向槽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齿条杆固接。
14.优选的,四组所述支脚的内侧由中空结构制成,四组所述支脚的底部的边缘处固接有防滑板,四组所述支脚内侧的两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限位导块滑动适配。
15.优选的,两组所述u型铰接板相互远离一侧的两端设有铰接块,且铰接块与限位导块相互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通过床体表面的体温监测系统和防猝监测系统的结构配合,可将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器具与床体结合,促使患者同时进行体温监测、心率监测以及呼吸监测,从而利用多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下对夜间睡眠状态的患者安全智能护理,以保证患者发病防猝监测的准确性,让护理人员第一时间接收报警信号,对患者进行救治工作,抑制了因猝死的意外死亡率。
18.2、本发明利用防猝监测系统的结构配合,便于让患者在睡眠期间穿戴呼吸监测系统,以保证患者在优质睡眠的同时对其呼吸频率进行智能监测,并在床体表面的监测垫和体温监测垫层与患者身体相互接触,从而让患者生命体征的温度精确感知,并搭配心率监测仪的心率监测,以便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状况实时得知,而当患者在需要紧急救治时,可利用床体作为载体与多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相互结合,可直接搬移床体本身至重症监护室,无需重复进行患者和监测设备的分离和穿戴操作,加快患者的救治效率。
19.3、本发明通过收纳展开机构的结构配合,可让作为多组监测系统安装载体的床体得到活动可调的固定装置和移动装置,以便该床体根据需求进行定位或移动搬移,这样不仅保证该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可随载体的一体化协同位移,并在紧急进行胸外按压时,抑制床体整体摇晃错位,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和监测设备协同位移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床体立体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头带立体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床体仰视剖视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支脚侧视图。
26.图中:1、床体;2、收纳展开机构;21、支脚;22、安装槽;23、齿条杆;24、伺服电机;25、齿轮;26、导向槽;27、u型铰接板;28、移动座;29、限位导块;3、体温监测系统;31、凹槽;32、传感光纤组;33、监测垫;34、体温监测垫层;35、体温监测仪;4、自动体外除颤仪;5、防猝监测系统;51、安装架;52、呼吸监测系统;521、伸缩带;522、头带;523、眼罩围框;524、感应触头;525、呼吸频率传感器;53、头枕区;54、心率监测仪;55、套柱;56、套管;57、弧形板架;58、定位件;6、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包括床体1,床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体温监测系统3,且体温监测系统3分别包括凹槽31、传感光纤组32、监测垫33、体温监测垫层34和体温监测仪35,凹槽31位于床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凹槽31的内侧均匀铺设有传感光纤组32,凹槽31的顶部铺设有监测垫33,监测垫33的表面设有体温监测垫层34,床体1顶部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体温监测仪35;
29.床体1顶部的一侧设有防猝监测系统5,且防猝监测系统5分别包括安装架51、呼吸监测系统52、头枕区53、心率监测仪54、套柱55、套管56、弧形板架57和定位件58,安装架51位于床体1顶部的一侧,安装架51内侧的底部铺设有头枕区53,头枕区53顶部的两端固接有套柱55,两组套柱55的外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套管56,两组套管56相互靠近的一端固接有弧形板架57,头枕区53的一侧设有心率监测仪54,床体1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自动体外除颤仪4,床体1顶部靠近安装架51的一侧设有控制台6。
3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床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收纳展开机构2,且收纳展开机构2分别包括支脚21、安装槽22、齿条杆23、伺服电机24、齿轮25、导向槽26、u型铰接板27、移动座28和限位导块29,安装槽22位于床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槽22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24,伺服电机24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22的内部并设有齿轮25,安装槽22内部的顶部设有两组导向槽26,两组导向槽26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齿条杆23,且齿条杆23呈交错式结构与齿轮25相互啮合,两组齿条杆23相互远离的一侧铰接有u型铰接板27,床体1底部的四角处固接有支脚21,四组支脚21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限位导块29,且限位导块29与u型铰接板27相互铰接,四组限位导块29的底部设有移动座28。
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呼吸监测系统52分别包括伸缩带521、头带522、眼罩围
框523、感应触头524和呼吸频率传感器525,伸缩带521位于弧形板架57的底部,伸缩带521的底部连接有头带522,头带522一侧的底部固接有眼罩围框523,眼罩围框523的一侧设有呼吸频率传感器525,呼吸频率传感器525的底部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感应触头524。
3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控制台6分别由控制面板、报警模块以及监测信息显示屏组成,自动体外除颤仪4的底部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床体1固接,可利用报警模块接收监测设备的信息,并根据监测到的信息判断是否超出报警范围,即可自动向远程终端进行智能报警,方便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得知患者出现异常反应。
33.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头枕区53的两端设有斜坡台,头枕区53位于两组斜坡台之间与弧形板架57垂直面相对,弧形板架57底部的两端设有斜型块,且斜型块与斜坡台贴合适配,可自动利用两组斜型块和斜坡台的结构配合,对弧形板架57进行定位。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定位件58分别由定位环和定位柱组合而成,弧形板架5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环,安装架5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定位环相互适配的定位柱,可利用定位柱和定位环的相互配合,对弧形板架57限位。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头带522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绳,眼罩围框523的内侧贴附有睡眠眼罩,两组感应触头524与人体的鼻孔处相互对应,可根据需求贴附睡眠眼罩,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并可利用位居鼻孔附近处的两组感应触头524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智能监测,从而实时监测患者夜间睡眠的情况并反馈在医务人员的远程终端。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安装槽2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两组齿条杆23与通孔相互适配,两组导向槽26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齿条杆23固接,可利用限位块和导向槽26的滑动配合,让齿条杆23稳定进行水平位移,避免错位。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四组支脚21的内侧由中空结构制成,四组支脚21的底部的边缘处固接有防滑板,四组支脚21内侧的两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限位导块29滑动适配,促使限位导块29可在滑槽的配合下升降滑动,带动移动座28升降调节。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两组u型铰接板27相互远离一侧的两端设有铰接块,且铰接块与限位导块29相互连接,可通过铰接块和u型铰接板27的活动配合,迫使限位导块29在支脚21的限位配合下降,从而让移动座28与地面接触,以便装置整体进行位移。
39.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当装置在放置无需位移期间,可通过床体1底部的四组支脚21与地面贴合,从而保证装置不会产生摇晃和位移,而当需要进行移动工作时,可利用伺服电机24的启动带动齿轮25旋转,促使两组交错安置的齿条杆23在齿轮25的旋转啮合下同时向外展开,随着两组齿条杆23在导向槽26的限位下向外展开时,可带动u型铰接板27与四组限位导块29铰接配合,迫使四组限位导块29在支脚21的限位下滑动下降,促使四组限位导块29带动移动座28高于支脚21的水平面,并将床体1整体抬起,此时便可推拉床体1整体带动呼吸、体温和心率监测设备协同位移,增加装置移动的灵活性和置放的稳定性。
40.实施例2,如图3所示,可在控制台6的顶面安设监测信息显示屏,方便医务人员直接对心率、呼吸和体温监测信息直接观察,同时可根据需求在弧形板架57下方安置摄像装置,从而使医务人员远程拍摄睡眠状态的患者面部体征,以确定患者出现生命体征的呼吸急促或面部表情狰狞的不适,并在床体1的侧边预先搭设自动体外除颤仪4作为急救装置,从而对患者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的猝死急救工作,并配合床体1下方的四组支脚21,保证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在医务人员急救时出现摇晃和位置偏移。
41.工作原理:可在床体1表面铺设体温监测系统3作为体温监测系统,在床体1的床头间安设防猝监测系统5,促使呼吸监测系统52和心率监测仪54得以进行呼吸监测和心率监测,从而让三组监测设备与床体1整体结合,并利用床体1的位移让患者和监测设备协同搬移指定位置处;
42.当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可平躺在监测垫33的表面,并利用体温监测垫层34的感知以及传感光纤组32的传感监测,促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的体温在体温监测仪35的智能感应得到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对床体1表面睡眠的患者体温实时监测,并可使患者的头部枕在头枕区53的位置区,此时便可取消定位件58对弧形板架57的定位,促使弧形板架57在套管56和套柱55的限位下滑动下降,让弧形板架57底面的弧形凹层与患者头部垂直对应,此时便可穿戴头带522,让眼罩围框523和呼吸频率传感器525贴附在患者的鼻梁处,并使感应触头524对应患者的两个鼻孔处,从而利用感应触头524和呼吸频率传感器525的智能感知,对患者夜间的睡眠呼吸频率实时监测,而眼罩围框523则根据需求安装眼罩,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可通过心率监测仪54与患者手腕的穿戴配合,对患者的心率实时监测,当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呼吸频率、温度或心率同时发生异常时,可向控制台6中的报警单元发出信号,即可进行远程报警处理,可使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得知并采取救治措施,避免患者在夜间睡眠期间发生猝死。
4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体温监测系统(3),且体温监测系统(3)分别包括凹槽(31)、传感光纤组(32)、监测垫(33)、体温监测垫层(34)和体温监测仪(35),所述凹槽(31)位于床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凹槽(31)的内侧均匀铺设有传感光纤组(32),所述凹槽(31)的顶部铺设有监测垫(33),所述监测垫(33)的表面设有体温监测垫层(34),所述床体(1)顶部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体温监测仪(35);所述床体(1)顶部的一侧设有防猝监测系统(5),且防猝监测系统(5)分别包括安装架(51)、呼吸监测系统(52)、头枕区(53)、心率监测仪(54)、套柱(55)、套管(56)、弧形板架(57)和定位件(58),所述安装架(51)位于床体(1)顶部的一侧,所述安装架(51)内侧的底部铺设有头枕区(53),所述头枕区(53)顶部的两端固接有套柱(55),两组所述套柱(55)的外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套管(56),两组所述套管(56)相互靠近的一端固接有弧形板架(57),所述头枕区(53)的一侧设有心率监测仪(54),所述床体(1)背面一端的一侧设有自动体外除颤仪(4),所述床体(1)顶部靠近安装架(51)的一侧设有控制台(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收纳展开机构(2),且收纳展开机构(2)分别包括支脚(21)、安装槽(22)、齿条杆(23)、伺服电机(24)、齿轮(25)、导向槽(26)、u型铰接板(27)、移动座(28)和限位导块(29),所述安装槽(22)位于床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安装槽(22)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24),所述伺服电机(24)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22)的内部并设有齿轮(25),所述安装槽(22)内部的顶部设有两组导向槽(26),两组所述导向槽(26)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齿条杆(23),且齿条杆(23)呈交错式结构与齿轮(25)相互啮合,两组所述齿条杆(23)相互远离的一侧铰接有u型铰接板(27),所述床体(1)底部的四角处固接有支脚(21),四组所述支脚(21)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限位导块(29),且限位导块(29)与u型铰接板(27)相互铰接,四组所述限位导块(29)的底部设有移动座(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监测系统(52)分别包括伸缩带(521)、头带(522)、眼罩围框(523)、感应触头(524)和呼吸频率传感器(525),所述伸缩带(521)位于弧形板架(57)的底部,所述伸缩带(521)的底部连接有头带(522),所述头带(522)一侧的底部固接有眼罩围框(523),所述眼罩围框(523)的一侧设有呼吸频率传感器(525),所述呼吸频率传感器(525)的底部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感应触头(5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6)分别由控制面板、报警模块以及监测信息显示屏组成,所述自动体外除颤仪(4)的底部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床体(1)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区(53)的两端设有斜坡台,所述头枕区(53)位于两组斜坡台之间与弧形板架(57)垂直面相对,所述弧形板架(57)底部的两端设有斜型块,且斜型块与斜坡台贴合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58)分别由定位环和定位柱组合而成,所述弧形板架(5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环,所述安装架(5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定位环相互适配的定位柱。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522)的一
侧对称设有固定绳,所述眼罩围框(523)的内侧贴附有睡眠眼罩,两组所述感应触头(524)与人体的鼻孔处相互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两组所述齿条杆(23)与通孔相互适配,两组所述导向槽(26)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齿条杆(23)固接。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支脚(21)的内侧由中空结构制成,四组所述支脚(21)的底部的边缘处固接有防滑板,四组所述支脚(21)内侧的两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限位导块(29)滑动适配。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u型铰接板(27)相互远离一侧的两端设有铰接块,且铰接块与限位导块(29)相互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救治的监测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体温监测系统,且体温监测系统分别包括凹槽、传感光纤组、监测垫、体温监测垫层和体温监测仪,所述凹槽位于床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凹槽的内侧均匀铺设有传感光纤组,所述凹槽的顶部铺设有监测垫,所述监测垫的表面设有体温监测垫层;本发明通过床体表面的体温监测系统和防猝监测系统的结构配合,可将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器具与床体结合,促使患者同时进行体温监测、心率监测以及呼吸监测,从而利用多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下对夜间睡眠状态的患者安全智能护理,以保证患者发病防猝监测的准确性。确性。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舟 卢水焕 莫建勋 彭红霞 唐伟雄 胡婷 邹萍 卫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