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制备装置及地连墙施工方法

未命名 09-23 阅读:5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预制地连墙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制备装置及地连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地铁交通,而地铁车站是地铁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地铁交通建设中对于地铁车站的建设效率直接影响到改善城市交通的速度。
3.现有的,对于地铁车站的地连墙建设是采用整面现浇的方式完成建设,然而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地铁车站的建设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升对地铁车站的地连墙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制备装置及地连墙施工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预制墙体,各所述预制墙体的一侧预埋有c型件、另一侧预埋有t型件,一所述预制墙体的所述t型件插接于相邻所述预制墙体的所述c型件;相邻所述预制墙体的相对面均设置有密封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建设地连墙的位置挖出导槽,然后再将预制墙体下放至导槽内;当在对下一面预制墙体下放的过程中,则同步将该预制墙体中的t型件卡入到c型件内,从而达到初步拼接;并且通过密封件的作用,使得相邻两面预制墙体完成拼接后,提升相邻两面预制墙体之间间隙处的防水性;后续再对相邻两面预制墙体之间间隙处灌注砂浆,在预制墙体与导槽的槽壁之间位置灌注混凝土,以形成一整面的地连墙;由于预制墙体可直接从工厂中预制后,直接运输至施工位置进行下放即可,大大提升了对地铁车站的地连墙施工效率。
7.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u型条囊,所述u型条囊中空设置;相邻两所述预制墙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形状与所述u型条囊相适配的通槽,所述u型条囊自所述预制墙体的一侧顶端沿所述预制墙体的端面边缘延伸至所述预制墙体的另一侧顶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由于u型条囊呈u型状,并且u型条囊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预制墙体两侧的顶部,因此可通过仅安装一条u型条囊即可对预制墙体的两侧进行防水;另外由于u型条囊为中空设置,因此当将相邻两面预制墙体完成拼接后,对u型条囊内注浆,使得相对应的两条u型条囊膨胀,以达到两条u型条囊相互抵紧完成防水措施;由于u型条囊可发生形变,从而在其中一面预制墙体下放过程中,可减少两条u型条囊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对u型条囊的保护。
9.优选的,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相互靠近的一侧转角处预埋有角钢,所述角钢朝所述预制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相对应的所述角钢之间相互焊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地连墙为地下建筑的墙壁,因此其防水性为施工的重中之重;从而当将相邻两面地连墙之间进行拼接后,直接将相对应的两块角钢之间进行焊接密封,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大大降低了地连墙的整体渗水性。
11.优选的,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相互靠近的一侧转角处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角钢设置在所述预制墙体对应所述密封槽槽底且靠近相邻所述预制墙体的转角处;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相对应的密封槽内卡接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朝所述预制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相对应的两块角钢之间进行焊接后,再对密封槽内铺设混凝土的,直至形成封堵块,从而进一步提高地连墙的密闭性,降低整体渗水性。
13.优选的,所述c型件包括圆管和一对钢板,所述圆管沿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避位孔,两所述钢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圆管位于所述避位孔相对两侧位置;所述t型件包括卡位管和t型钢,所述卡位管安装于所述t型钢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部,所述t型钢预埋于所述预制墙体,所述卡位管卡接于所述的圆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相邻一面预制墙体下放至导槽内时,将卡位管卡入到圆管内,而t型钢的钢板处于两块钢板之间位置,从而可达到相邻两面预制墙体之间的拼接锁定;并且当完成拼接后,可直接对卡位管和圆管内灌浆,不仅可使得卡位管和圆管之间稳定连接,而且可方便对相邻两面预制墙体之间的间隙进行灌浆,提高便利性和灌浆充分度。
15.优选的,所述c型件和t型件均设置有若干段,每段所述c型件的一端外侧壁和每段所述t型件的所述卡位管一端外侧壁均沿周向延伸开设有卡位槽、每段所述c型件的另一端内侧壁和每段所述t型件的所述卡位管另一端内侧壁均沿周向延伸开设有避位槽;一所述c型件和所述t型件开设所述卡位槽的一端通过所述避位槽插接于相邻所述c型件或所述t型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单面预制墙体高度较高,因此预埋于预制墙体内的c型件和t型件长度较长,若c型件和t型件设置为一体式时,则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出现弯曲的情况,从而将c型件和t型件均设置有若干段,当需要使用时,再通过卡位槽和避位槽的设置使得各段依次插接,该连接方式便利。
17.优选的,所述预制墙体包括:首幅预制墙体,所述首幅预制墙体的底端预埋有稳固板,所述稳固板用于插接于预设在导槽对应所述首幅预制墙体的底部位置的定位槽内;所述首幅预制墙体内预埋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连通于所述定位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首幅预制墙体在所有预制墙体的拼接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幅,并且是一幅没有其他预制墙体作为插接基础的地连墙,因此首幅预制墙体的安装位置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预制墙体的拼接位置准确性;从而在进行首幅预制墙体下放时,使得稳固板伸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再进行位置调节;调节完成后再从灌注管中通入砂浆,不仅在首幅底部形成一个定位基台,而且由于稳固板与砂浆之间的配合,进一步稳固首幅的位置;减少后续由于下一幅与其插接过程中出现碰撞而偏移,即使偏移较小,但是当拼接多面预制地连墙之后,误差则会逐渐增大。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预制所述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制备装置,包括:底模、一对侧模和一
对端模,两所述侧模和两所述端模围设在所述底模周侧形成浇筑腔;一所述侧模安装有用于对所述c型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组件、另一所述侧模安装有用于对所述t型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厂中对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前,先将c型件通过第一定位组件定位在其中一块侧模,再将t型件通过第二定位组件定位在另一块侧模上,并且保证整个c型件和t型件中的卡位管处于浇筑腔内;然后再将混凝土浇筑入浇筑腔内,当凝固后,再将底模、侧模和端模拆除,即可完成预制,预制效率高。
21.优选的,其中一所述侧模为c型件模,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杆、支撑弧形扣和锁位弧形扣,所述c型件模朝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朝垂直于所述侧模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c型件模;所述支撑弧形扣和所述锁位弧形扣朝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弧形扣的外弧面用于抵接所述圆管的内侧壁且远离所述避位孔的一侧,所述锁位弧形扣的外弧面用于抵接所述圆管的内侧壁且靠近所述避位孔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杆朝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和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杆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c型件需要整个定位在c型件模朝向浇筑腔内的一侧,并且需要保证c型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否则会影响后续t型件的卡位管卡入到c型件内的顺畅度;从而施工人员先将c型件的避位孔对应支撑弧形扣位置处,然后再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各根连接杆移动,并且驱使支撑弧形扣和锁位弧形扣同时卡入到c型件内,接着再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连接杆转动,使得支撑弧形扣的外弧面抵接在圆管的内侧壁且远离避位孔的一侧,锁位弧形扣的外弧面抵接圆管的内侧壁且靠近避位孔的一侧;最后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各根连接杆朝c型件模外移动,即可完成对c型件锁定,且锁定效率高;另外支撑弧形扣和锁位弧形扣的设置,可减少对c型件内的损坏。
23.优选的,所述c型件模朝向所述浇筑腔的一侧且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限位条,两所述限位条用于抵接于两所述钢板相对侧壁。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c型件的长度较长,难以在锁定前将c型件的避位孔稳定地处于对应支撑弧形扣位置处,从而可直接将c型件的两块钢板之间卡接于两条限位条,使得两条限位条分别抵接于两块钢板的相对侧壁,以达到对c型件初步定位,使得支撑弧形扣和锁位弧形扣锁定在c型件内更加顺畅。
25.优选的,其中一所述侧模为t型件模,所述t型件模包括:朝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侧模板单体;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一对弧形板,两所述弧形板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模板单体相互靠近的一侧,两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相对设置,两所述弧形板之间用于夹持所述卡位管;两所述弧形板远离侧模板单体的一端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两所述弧形板发生相对转动的限位件。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定位t型件时,先转开较高的一块侧模板单体,将t型件放置在较低的一块侧模板单体上,并且使得t型件中的卡位管卡入到底部一块弧形板内,t型件中的t型钢处于浇筑腔内;接着再转动较高的一块侧模板单体,使得卡位管的顶部卡入到另一块弧形板;最终通过限位件对两块侧模板单体进行锁定,从而达到对t型件的定位;上述定位方式操作简便。
2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基于所述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预设导槽的两侧地基内施工支撑柱;步骤二:开挖导槽,在支撑柱对应位置铺设导墙,并且形成沉槽;步骤三: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至导槽内且处于悬空状态,通过定位工装对该预制地连墙架设于导墙且进行垂直度调整;步骤四:依次下放且定位调整后续的预制地连墙,且相邻两面预制地连墙之间通过c型件和t型件相互插接;步骤五:依次对预制地连墙的墙底灌浆、u型条囊内灌浆和t型件的卡位管灌浆;步骤六:当预制地连墙拼接至预定长度后,下放堵件,对处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的待拼接一端进行封堵;步骤七: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放预制地连墙之前,先施工支撑柱以及铺设导墙,提高后续对预制地连墙下放过程的稳定性;然后将预制地连墙下放至导槽内后,通过定位工装将该预制地连墙架设于导墙且进行垂直度调整;接着依次对预制地连墙的墙底灌浆、u型条囊内灌浆、t型件的卡位管灌浆,其中对t型件的卡位管灌浆即可对相邻两面预制地连墙之间的间隙进行灌浆,提高防水性和连接稳定性;当预制地连墙拼接至预定长度后,通过堵件的作用,对尾端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未下放预制地连墙的部分进行分隔,然后再进行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整面地连墙;其中回填石粉可提高整体稳定性,减少出现跑浆。
29.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之间,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对首幅预制地连墙的u型条囊朝外的一侧涂抹润滑剂,并对首幅预制地连墙的c型件内填充密封填充物。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之前,先对u型条囊朝外的一侧涂抹润滑剂,使得在下放相邻一面预制地连墙的过程中降低两面预制地连墙上的u型条囊之间额发生较大摩擦而损坏;另外在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之前,在c型件内填充密封填充物,可减少导槽内的泥浆在未下放下一面预制地连墙之前进入到c型件内,而存在碎石沙粒等杂质,进而减少因后续下放相邻预制地连墙的过程中,t型件的卡位管卡入到c型件内的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提高预制地连墙的下放顺畅度。
31.优选的,所述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至导槽内的具体方法包括:导槽的槽底且对应首幅预制地连墙位置开挖出所述定位槽,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至导槽内且稳固板处于定位槽内;在所述步骤三-步骤四之间,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灌注管对定位槽内进行灌注混凝土,形成所述混凝土层。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首幅预制地连墙下放至导槽内时,使得稳固板处于定位槽内;然后当对首幅预制地连墙完成位置调整后,再对定位槽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以提高首幅预制地连墙的安装稳定性。
33.优选的,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当收到即将出现无法施工的通知时,将堵件吊装下放至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
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重新开始施工时,将堵件从导槽内吊出。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到即将出现无法施工的通知时,无论预制地连墙下放的长度是否达到灌浆的长度,均可通过在尾端的预制地连墙位置将堵体吊装至该预制地连墙端部;再进行回填石粉后灌注混凝土,可减少浆液流入到未下放预制地连墙的导槽内;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施工。
35.优选的,步骤三中的所述定位工装包括:用于穿设于预制地连墙的支撑棒、用于将所述支撑棒定位于预制地连墙上的紧固件,所述支撑棒架用于设于所述导墙;所述定位工装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棒朝竖直方向的第三驱动件、朝水平方向移动的第四驱动件、预埋于预制地连墙底部两侧的气囊和用于对气囊内通入填充介质的填充件;步骤三中的所述通过定位工装对该预制地连墙架设于导墙且进行垂直度调整的方法包括:测量得出预制地连墙在导槽的宽度方向上的误差、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垂直度偏差;通过第三驱动件调整预制地连墙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通过第四驱动件调整预制地连墙在导槽的宽度方向上的误差,通过对位于其中一侧的两个气囊内灌注砂浆调整预制地连墙的垂直度偏差。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预制地连墙下放至导槽内后,将支撑棒穿过预制地连墙,再通过紧固件进行锁紧,并且使支撑棒架设在导墙上,从而完成了对预制地连墙的预定位;当检测出预制地连墙出现偏差时,采用第三驱动件达到对预制地连墙在竖直方向上的调整,采用第四驱动件达到对预制地连墙在水平方向上的调整;采用填充件对其中一侧的气囊内通入填充介质,例如砂浆或气体等,气囊挤压导槽内壁,以达到对预制地连墙的底端进行位置调整,与第二驱动件的配合可达到垂直度的调整;并且在调整的过程中持续采用标尺或者水平仪进行持续测量;该调整方式不仅提高预制地连墙下放至导槽内的位置准确度,而且对于预制地连墙的底部进行调节仅需要对气囊通入填充介质即可,操作方便,调整效率高。
37.优选的,所述气囊位于预制地连墙底部两侧位置均设有一对,同一对的两所述气囊分别设置于预制地连墙水平方向上的两侧;步骤三中的所述通过定位工装对该预制地连墙架设于导墙且进行垂直度调整的方法还包括:测量得出预制地连墙的扭偏误差;通过对其中一个气囊内灌注砂浆调整预制地连墙的扭偏误差。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预制地连墙在下放的过程中会出现扭偏的情况,因此通过在预制地连墙的同一侧的两侧位置处安装囊体,通过其中一个角顶导槽内壁,从而可达到对预制地连墙调整扭偏角度;该方式不仅调节效率,而且与调整垂直度的结构一致即可,降低成本。
39.优选的,步骤六中的所述堵件包括:堵体、一对夹持板和一对堵条,所述堵体用于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端部;两所述夹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堵体在尾端的预制地连墙厚度
方向上的两端,两所述夹持板之间形成用于供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端部卡入的容纳腔;两所述堵条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夹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堵条朝所述堵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两所述堵条用于卡接于预设在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端部的卡接槽内;所述夹持板远离堵条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夹持板与导槽槽壁之间进行封堵的封堵件;步骤六中的所述下放堵件,对处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的待拼接一端进行封堵的方法包括:将堵体吊装至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端部,并且使得预制地连墙端部卡入到两块夹持板之间位置,堵条卡入到卡接槽内,封堵件封堵夹持板与导槽槽壁之间位置。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堵件时,通过吊装的方式将堵体下放至导槽内且使其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端部,堵体下放至导槽的同时使得尾端的预制地连墙端部位置卡入到两块夹持板之间位置,而堵条卡入到卡接槽内,封堵件则对夹持板与导槽槽壁之间进行封堵;然后再对已经下放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的槽壁之间位置进行灌注混凝土等方式进行铺设,以达到对各预制地连墙进行定位,该过程中由于堵条和封堵件的作用,不仅可减少因浆液流入到堵体和预制地连墙端部之间位置处,进而提高预制地连墙的端面的平整度,而且可减少浆液流入到导槽未下放预制地连墙的位置处,进而降低后续施工的阻碍,提高施工效率。
41.优选的,所述封堵件包括:一对平行于所述堵条的钢刷,两所述钢刷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夹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钢刷的刷毛用于抵接导槽侧壁。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下方堵体的过程中,钢刷的刷毛抵接于导槽的槽壁,由于工程用钢刷的刷毛十分密集,从而可对大部分的浆液进行抵挡;并且由于钢刷的刷毛具有弹性,在下放的过程中,可减少对封堵件造成损害。
43.优选的,所述封堵件包括:一对平行于所述堵条的弹性片,两所述弹性片的一侧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夹持板、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夹持板的方向延伸且用于抵接导槽侧壁,两所述弹性片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堵体的下放后,弹性片远离夹持板的一侧抵接于导槽的槽壁,从而可减少浆液流入到导槽未下放预制地连墙的位置处;而由于弹性片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从而当浆液对弹性片施加的压力越大时,弹性片抵接于导槽的槽壁更紧,提高阻挡效果。
4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在对下一面预制墙体下放的过程中,则同步将该预制墙体中的t型件卡入到c型件内,从而达到初步拼接;并且通过密封件的作用,使得相邻两面预制墙体完成拼接后,提升相邻两面预制墙体之间间隙处的防水性;后续再对相邻两面预制墙体之间间隙处灌注砂浆,在预制墙体与导槽的槽壁之间位置灌注混凝土,以形成一整面的地连墙;由于预制墙体可直接从工厂中预制后,直接运输至施工位置进行下放即可,大大提升了对地铁车站的地连墙施工效率;2.当将相邻两面预制墙体完成拼接后,对u型条囊内注浆,使得相对应的两条u型条囊膨胀,以达到两条u型条囊相互抵紧完成防水措施;由于u型条囊可发生形变,从而在其中一面预制墙体下放过程中,可减少两条u型条囊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对u型条囊的保护;3.对预制地连墙进行预制时,将c型件的避位孔对应支撑弧形扣位置处,然后再驱
使支撑弧形扣和锁位弧形扣同时卡入到c型件内,接着再驱使支撑弧形扣的外弧面抵接在圆管的内侧壁且远离避位孔的一侧,锁位弧形扣的外弧面抵接圆管的内侧壁且靠近避位孔的一侧;最后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各根连接杆朝c型件模外移动,即可完成对c型件锁定,且锁定效率高;另外支撑弧形扣和锁位弧形扣的设置,可减少对c型件内的损坏;4.当预制地连墙在导槽内拼接至预定长度后,通过堵件的作用,对尾端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未下放预制地连墙的部分进行分隔,然后再进行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与导槽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整面地连墙;其中回填石粉可提高整体稳定性,减少出现跑浆;5.在对每面预制地连墙下放过程中,若检测出预制地连墙出现偏差时,则采用第三驱动件达到对预制地连墙在竖直方向上的调整,采用第四驱动件达到对预制地连墙在水平方向上的调整;采用填充件对其中一侧的气囊内通入填充介质,气囊积压导槽内壁,以达到对预制地连墙的底端进行位置调整,与第二驱动件的配合可达到垂直度的调整;该调整方式不仅提高预制地连墙下放至导槽内的位置准确度,而且对于预制地连墙的底部进行调节仅需要对气囊通入填充介质即可,操作方便,调整效率高。
附图说明
4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7.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4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t型件和c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相邻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50.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5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首幅预制墙体的定位结构剖视图。
5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5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备装置结构剖视图。
54.图9是图8中c的局部放大图。
55.图10是图8中d的局部放大图。
56.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连墙施工方法流程图。
57.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连墙施工方法中使用到的定位工装安装于预制地连墙上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连墙施工方法中使用到的定位工装安装于预制地连墙上的俯视图。
59.图14是图12中e的局部放大图。
60.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连墙施工方法中使用到的定位工装中的气囊安装位置示意图。
61.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地连墙施工方法中使用到的堵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7是图16中f的局部放大图。
63.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地连墙施工方法中使用到的堵件使用时的结构剖视图。
64.图19是图18中g的局部放大图。
65.图20是图18中h的局部放大图。
66.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墙体;11、插接块;12、插接槽;13、t型件;131、卡位管;132、t型钢;14、c型件;141、圆管;142、钢板;143、避位孔;15、卡位槽;16、避位槽;17、通槽;18、密封槽;19、角钢;10、封堵块;2、u型条囊;3、首幅预制墙体;31、稳固板;32、灌注管;33、混凝土层;4、制备装置;41、底模;42、侧模;421、c型件模;422、t型件模;423、限位条;424、侧模板单体;43、端模;44、浇筑腔;45、第一定位组件;451、连接杆;452、支撑弧形扣;453、锁位弧形扣;454、第一驱动件;455、第二驱动件;46、第二定位组件;461、弧形板;462、限位件;5、定位工装;51、支撑棒;511、垫块;52、紧固件;521、夹片钢板;522、夹片螺母;53、第三驱动件;54、第四驱动件;55、气囊;56、连通管;6、堵件;61、堵体;62、夹持板;621、容纳腔;622、连接槽;623、弧形槽;624、移动槽;625、复位槽;626、滑移槽;627、滑移块;63、堵条;65、钢刷;66、弹性片;661、转轴;662、扭簧;67、限位组件;671、弧形挡板;672、驱使杆;673、连接绳;674、第五驱动件;6741、收卷轴;6742、拉绳;6743、驱使电机;675、复位件;6751、复位块;6752、复位弹性件;101、导槽;102、定位槽;103、导墙;104、沉槽;105、预制地连墙;106、安装槽;107、卡接槽;108、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67.以下结合附图1-2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6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参照图1,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包括若干面预制墙体1,预制墙体1竖直设置,若干面预制墙体1朝水平方向依次拼接设置,每块预制墙体1的一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插接块11、另一侧设置有插接槽12,一面预制墙体1的插接块11插接于相邻一面预制墙体1的插接槽12;插接块11远离预制墙体1的一侧预埋有t型件13,预制墙体1位于插接槽12内的位置预埋有c型件14,一面预制墙体1的所述t型件13卡接于相邻一面预制墙体1的所述c型件14;从而达到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预定位。
69.参照图2和图3,c型件14包括圆管141和一对钢板142,圆管141朝预制墙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避位孔143,避位孔143的开口弧度小于90度;两块钢板142朝平行于圆管141的方向延伸,两块钢板142分别焊接于圆管141外壁且对应避位孔143的两侧,两块钢板142之间的位置朝向预制墙体1外,即c型件14连通于预制墙体1外连通。
70.t型件13包括卡位管131和t型钢132,卡位管131和t型钢132均朝预制墙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卡位管131的外壁焊接于t型钢132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部,t型钢132预埋于预制墙体1,卡位管131位于预制墙体1外;卡位管131卡接于圆管141,t型钢132中连接卡位管131的一块钢板142卡接于两块钢板142之间位置,并且t型钢132中连接卡位管131的一块钢板142与钢板142之间存在间隙,卡位管131和圆管141之间也存在间隙;从而不仅可达到对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预定位,而且可通过对卡位管131和圆管141内灌浆,即达到对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的间隙进行灌浆。
71.c型件14和t型件13均设置有若干段,每段c型件14的一端外侧壁和每段t型件13的卡位管131一端外侧壁均沿周向延伸开设有卡位槽15、每段c型件14的另一端内侧壁和每段t型件13的卡位管131另一端内侧壁均沿周向延伸开设有避位槽16,一根c型件14设置卡位
槽15的一端通过避位槽16卡接于相邻一根c型件14,一根t型件13的卡位管131设置卡位槽15的一端通过避位槽16卡接于相邻一根t型件13;当各段c型件14和各段t型件13进行相互插接后,整根c型件14和整根t型件1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不仅便于搬运,而且便于保持表面平整度。
72.参照图4和图5,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密封件,密封件包括u型条囊2,u型条囊2中空设置;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形状与u型条囊2相适配的通槽17,通槽17呈u型状,u型条囊2通过通槽17卡接于预制墙体1;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的u型条囊2相对应设置;u型条囊2自预制墙体1的一侧顶端沿预制墙体1的端面边缘延伸至预制墙体1的另一侧顶端,即u型条囊2的两端均连通于预制墙体1顶端外;从而当完成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的拼接后,对u型条囊2内注浆,使得相对应的两条u型条囊2膨胀,相互抵紧后完成防水。
73.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转角处均开设有密封槽18,密封槽18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当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完成拼接后,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中相对应的两个密封槽18合并形成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预制墙体1对应密封槽18槽底且靠近相邻预制墙体1的转角处位置均预埋有角钢19,角钢19朝预制墙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的两面预制墙体1相对应的角钢19之间相互焊接;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形成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密封槽18内卡接有封堵块10,封堵块10为混凝土块;当完成角钢19的焊接后,再对密封槽18内铺设混凝土,直至形成封堵块10;达到进一步提升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间隙的密闭性。
74.参照图6,预制墙体1包括首幅预制墙体3,首幅预制墙体3的底端预埋有稳固板31,稳固板31固定安装在首幅预制墙体3的底端端部中间位置,导槽101的槽底且对应首幅预制墙体3位置开设有定位槽102,定位槽102内灌注有混凝土层33,稳固板31预埋于混凝土层33内;灌注管32设置有一对,两根灌注管32分别设置在首幅预制墙体3的两侧位置,灌注管32的两端分别连通于首幅预制墙体3的底部和顶部,在下放首幅预制墙体3并且完成位置调整后,通过灌注管32对定位槽102内通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33;从而可提高首幅预制墙体3的位置准确性,减少后续预制墙体1的位置准确性。
7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建设地连墙的位置挖出导槽101,然后再将预制墙体1下放至导槽101内;当在对下一面预制墙体1下放的过程中,则同步将该预制墙体1中的t型件13卡入到c型件14内,从而达到初步拼接;然后先对u型条囊2内注浆,使得u型条囊2膨胀,相互抵紧完成初步密封;接着再对卡位管131和圆管141内灌浆,使得浆液渗入到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的间隙处,进一步密封;最后对相对应的角钢19进行焊接,再对密封槽18内铺设混凝土,直至形成封堵块10;达到进一步提升相邻两面预制墙体1之间间隙的密闭性。
76.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制备装置。参照图7和图8,制备装置4包括底模41、一对侧模42和一对端模43,两块侧模42和两块端模43围设在底模41周侧形成长方形浇筑腔44,侧模42与底模41之间拆卸式连接,端模43与底模41之间拆卸式连接,侧模42和端模43之间拆卸式连接;两块侧模42分别为c型件模421和t型件模422,c型件模421安装有用于对c型件14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组件45,t型件模422安装有用于对t型件13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组件46。
77.参照图8和图9,第一定位组件45包括连接杆451、支撑弧形扣452和锁位弧形扣453,连接杆451设置有多根,多根连接杆451朝c型件模4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连接杆451朝垂直于c型件模421的方向水平延伸,连接杆451穿设于c型件模421;支撑弧形扣452和锁位弧形扣453均套设于连接杆451,支撑弧形扣452和锁位弧形扣453朝连接杆4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弧形扣452的外弧面用于抵接圆管141的内侧壁且远离避位孔143的一侧,支撑弧形扣452的弧度大于90
°
;锁位弧形扣453的外弧面用于抵接圆管141的内侧壁且靠近避位孔143的一侧,锁位弧形扣453的弧度大于避位孔143的弧度。
78.第一定位组件45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54和第二驱动件455,第一驱动件454为气缸,第一驱动件454的活塞杆同轴连接于连接杆451处于c型件模421外的一端;第二驱动件455为电机,第二驱动件455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第一驱动件454;从而可通过第一驱动件454驱使连接杆451移动,直至使得支撑弧形扣452和锁位弧形扣453伸入到圆管141内,然后再通过第二驱动件455驱使连接杆451转动,使得支撑弧形扣452和锁位弧形扣453均抵接在圆管141的内侧壁;最后通过第一驱动件454驱使连接杆451朝远离浇筑腔44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c型件14锁定。
79.c型件模421朝向浇筑腔44的一侧且对应连接杆451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限位条423,限位条423朝c型件模4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块限位条423分别抵接于两块钢板142相对侧壁,从而可在第一定位组件45对c型件14锁定之前,对c型件14进行初定位。
80.参照图8和图10,t型件模422包括一对侧模板单体424,两块侧模板单体424朝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定位组件46包括一对弧形板461,弧形板461朝侧模板单体424的长度方向延伸,弧形板461设置在侧模板单体424远离浇筑腔44的一侧,两块弧形板461分别焊接于两块侧模板单体42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块弧形板461的内弧面相对设置,两块弧形板461远离侧模板单体424的一侧相互铰接;将处于顶部的一块侧模板单体424转离处于底部的一块侧模板单体424后,将t型件13的卡位管131卡入到底部一块弧形板461,t型件13的t型钢132处于浇筑腔44内;然后转动顶部的一块侧模板单体424,达到对t型件13的初定位。
81.第二定位组件46还包括限位件462,限位件462为定位销,定位销同时穿设于两块弧形板461,从而达到对两块侧模板单体424相对位置的锁定。
8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制备装置4的实施原理为:当将底模41、侧模和端模43进行连接形成浇筑腔44后,分别将c型件14和t型件13分别定位在c型件模421和t型件模422上,并且保持整个c型件14和t型件13的t型钢132处于浇筑腔44内;然后对浇筑腔44内灌注混凝土,即可完成预制。
83.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参照图11,地连墙施工方法包括:s10:在预设导槽101的两侧地基内通过旋喷灌装方式施工出支撑柱108;s20:开挖导槽101,在支撑柱108对应位置铺设导墙103,并且形成沉槽104;s30:对首幅预制地连墙105的u型条囊2朝外的一侧涂抹润滑剂,并对首幅预制地连墙105的c型件14内填充密封填充物;其中,密封填充物可以是黄油、高分子材料等,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填充物为高分子材料;s40: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105至导槽101内且处于悬空状态,通过定位工装5对该预制地连墙105架设于导墙103且进行垂直度调整;
其中,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105至导槽101内的具体方法为:导槽101的槽底且对应首幅预制地连墙105位置开挖出定位槽102,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105至导槽101内且稳固板31处于定位槽102内;s50:在灌注管32对定位槽102内进行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33;s60:依次下放且定位调整后续的预制地连墙105,且相邻两面预制地连墙105之间通过c型件14和t型件13相互插接;s70:依次对预制地连墙105的墙底灌浆、u型条囊2内灌浆和t型件13的卡位管131灌浆;s80:当预制地连墙105拼接至预定长度后,下放堵件6,对处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的待拼接一端进行封堵;s90: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105与导槽101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
84.地连墙施工方法还包括:s101:当收到即将出现无法施工的通知时,将堵件6吊装下放至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s102: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105与导槽101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s103:重新开始施工时,将堵件6从导槽101内吊出。
85.实施例1参照图12和图13,s40中的定位工装5包括支撑棒51和紧固件52,每面预制地连墙105的位置均设置一对支撑棒51,支撑棒51为钢棒,支撑棒51均水平设置,同一对的两根支撑棒51分别穿设于同一面预制地连墙105的顶部且在导槽10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位置,支撑棒51架设于导墙103靠近导槽101的位置;每根支撑棒51均设置有一对紧固件52,紧固件52用于将支撑棒51定位于预制地连墙105上,从而当吊装机将预制地连墙105下放至导墙103内后,将一对支撑棒51穿设于预制地连墙105的顶部两端位置,通过紧固件52将支撑棒51与预制地连墙105之间进行定位,再将支撑棒51架设在导墙103上,从而即可完成对单面预制地连墙105的预定位。
86.紧固件52包括夹片钢板521和夹片螺母522,支撑棒51同时穿设于同一对紧固件52的两块夹片钢板521,同一对紧固件52的两块夹片钢板521分别抵接于预制地连墙105的两侧;同一对紧固件52的夹片螺母52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夹片螺母522分别螺纹安装于支撑棒51,夹片螺母522抵接于夹片钢板521远离预制地连墙105的一侧,从而即可完成对支撑棒51和预制地连墙105的锁定。
87.参照图12和图13,定位工装5还包括第三驱动件53和第四驱动件54;每根支撑棒51的两端均套设有垫块511,垫块511抵接于夹片螺母522;第三驱动件53和第四驱动件54均为千斤顶,每根支撑棒51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一个第三驱动件53,第三驱动件53的固定安装在导墙103对应沉槽104内位置,第三驱动件53的活塞杆抵接于垫块511;从而不仅可达到驱使预制地连墙105朝竖直方向移动,而且形成供支撑棒51架设的结构;第四驱动件54固定安装在处于基坑外的沉槽104槽壁位置,第四驱动件5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棒51的端部,从而可达到驱使预制地连墙105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进行预制地连墙105顶部位置的垂
直度调整。
88.从而也可通过安装在同一面预制地连墙105两端位置的两个第四驱动件54单独启动时,则可进行对预制地连墙105顶部位置的扭偏调整。
89.参照图12和图14,定位工装5还包括气囊55和填充件,同一面预制地连墙105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一对安装槽106,同一对的两个安装槽106分别设置在预制地连墙105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安装槽106朝预制地连墙105的长度方向延伸;位于每一个安装槽106内均安装一个气囊55,即预制地连墙105的同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气囊55;气囊55呈长条状,气囊55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6内,另一侧朝向安装槽106的槽口且呈收缩状;填充件包括若干根连通管56,预制地连墙105对应每个气囊55的位置均设置一根连通管56,连通管56竖直设置,连通管56的一端连通于气囊55、另一端延伸出预制地连墙105外。
90.参照图14和图15,当预制地连墙105的垂直度偏差,对需调整的一侧通过连通管56对气囊55内填充砂浆,使得气囊55膨胀顶导槽101的槽壁,从而达到对预制地连墙105底部垂直度调整;而由于气囊55呈长条状,从而可增加受力面积,减少出现气囊55陷入到地基内;当预制地连墙105出现扭偏时,则对需调整的其中一个角通过连通管56对气囊55内填充砂浆,使得气囊55膨胀顶导槽101的槽壁,从而达到对预制地连墙105的扭偏调整。
91.s30中的进行垂直度调整的方法包括:测量得出预制地连墙105在导槽101的宽度方向上的误差、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垂直度偏差和扭偏误差;通过第三驱动件53调整预制地连墙105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通过第四驱动件54调整预制地连墙105在导槽101的宽度方向上的误差,通过对位于其中一侧的两个气囊55内灌注砂浆调整预制地连墙105的垂直度偏差,通过对其中一个气囊55内灌注砂浆调整预制地连墙105的扭偏误差。
92.参照图16,s80中的堵件6包括堵体61、一对夹持板62和一对堵条63,堵体61朝竖直方向延伸,堵体61用于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端部;两块夹持板62分别连接于堵体61在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夹持板62与堵体61一体成型设置,夹持板62朝堵体6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块夹持板62之间形成供预制地连墙105的端部卡入的容纳腔621;从而达到对预制地连墙105的端部进行包裹。
93.参照图16和图17,堵条63为橡胶条,两条堵条63朝堵体6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条堵条63分别安装在两块夹持板62相互靠近的一侧,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对应堵条63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107,堵条63卡接于卡接槽107内,从而达到夹持板62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夹持板62远离堵条63的一侧设置有封堵件6,封堵件6用于将夹持板62与导槽101槽壁之间进行封堵;从而当对已下放的预制地连墙105与导槽101的槽壁之间灌注混凝土时,则通过堵条63和封堵件6的作用,减少浆液进入到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的端部和导槽101未下放预制地连墙105位置内。
94.参照图16和图17,封堵件6包括一对钢刷65,钢刷65为工程钢刷65,钢刷65朝堵条63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条钢刷65分别固定安装在两块夹持板62相互远离的一侧,钢刷65的刷毛抵接于导槽101的槽壁;从而可减少浆液进入导槽101未下放预制地连墙105位置内,并且可减少在下放堵体61过程中导致封堵件6损坏。
95.s60中的下放堵件6,对处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的待拼接一端进行封堵的方法
包括:将堵体61吊装至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端部,并且使得预制地连墙105端部卡入到两块夹持板62之间位置,堵条63卡入到卡接槽107内,钢刷65封堵夹持板62与导槽101槽壁之间位置。
96.实施例2参照图18和图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封堵件6包括一对弹性片66,弹性片66朝堵体6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块弹性片66分别安装在两块夹持板62相互远离的一侧,弹性片66的其中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661,夹持板62远离堵条63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622,转轴661通过连接槽622转动式安装于夹持板62;转轴661沿长度方向间隔套设有多个扭簧662,扭簧66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弹性片66、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夹持板62;当扭簧662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片66自设置转轴661的一侧朝远离夹持板62的方向倾斜设置,弹性片66远离转轴661的一侧抵接于导槽101的槽壁;夹持板62安装有用于限制弹性片66处于平行于夹持板62状态的限位组件67。
97.从而在下放堵体61前,可先转动弹性片66至平行于夹持板62的状态,然后再通过限位组件67进行限位,减少在堵体61在下放过程中弹性片66与导槽101槽壁之间的摩擦而损坏;完成下放后,再通过限位组件67松开对弹性片66的束缚,弹性片66通过扭簧662的作用使其回弹至抵接于导槽101的槽壁。
98.参照图18和图19,限位组件67包括弧形挡板671、驱使杆672和连接绳673,夹持板62对应弹性片66的一端内开设有弧形槽623,弧形挡板671通过弧形槽623滑移式安装于夹持板62,弧形挡板671与弧形槽623相适配,弧形挡板671的一端延伸出弧形槽623外且固定连接于弹性片66、连接绳67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弧形挡板671的另一端,弧形挡板671延伸出弧形槽623外的部分处于转轴661远离堵体61的一侧;夹持板62内朝堵体6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移动槽624,移动槽624朝预制地连墙105的长度方向延伸,各个移动槽624内均安装一根驱使杆672,驱使杆672通过移动槽624滑移式安装于夹持板62,连接绳673远离弧形挡板67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驱使杆672靠近弧形挡板671的一端;限位组件67还包括用于驱动驱使杆672滑移的第五驱动件674。
99.从而当需要将弹性片66转动至平行于夹持板62的状态时,通过第五驱动件674驱动驱使杆672朝远离弧形挡板671的方向滑移,进而即可拉动弧形挡板671滑移,同步带动弹性片66转动。
100.参照图1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驱使杆672为一对,堵体61内对应每对驱使杆672的位置均设置一个第五驱动件674,第五驱动件674包括收卷轴6741、拉绳6742和驱使电机6743,收卷轴6741转动式安装在堵体61内中间位置;驱使电机6743固定安装在堵体61,驱使电机6743的输出轴与收卷轴6741的端部固定连接;拉绳6742设置有一对,两条拉绳6742的一端收卷于收卷轴6741、另一端固定安装于驱使杆672远离连接绳673的一端,从而可同步驱使两根驱使杆672朝远离弧形挡板671的方向滑移;夹持板62安装有用于对驱使杆672复位的复位件675,从而可在进行放卷时,使得驱使杆672朝靠近弧形挡板671的方向滑移。
101.参照图18和图20,复位件675包括复位块6751和复位弹性件6752,夹持板62对应移动槽624的槽壁开设有复位槽625,复位槽625朝移动槽624的方向延伸,复位块6751套设于驱使杆672,复位块6751固定安装于驱使杆672,复位块6751通过复位槽625滑移式安装在夹
持板62;复位弹性件6752为弹簧,复位弹性件6752套设于驱使杆672,复位弹性件675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复位块6751和复位槽625的槽壁;当复位弹性件6752处于自然状态时,驱使杆672处于靠近弧形挡板671的位置。
102.参照图18和图19,夹持板62对应堵条63的位置开设有滑移槽626,滑移槽626连通于移动槽624,滑移槽626朝垂直于移动槽624的方向延伸,夹持板62位于滑移槽626内滑移式安装有滑移块627,堵条63固定安装在滑移块627远离滑移槽626的一端、滑移块627的另一端呈弧形状且延伸入移动槽624内;从而当驱动驱使杆672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滑移块627呈弧形状一端的导向作用,驱使堵条63朝卡接槽107内的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
103.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堵体61进行下放前,先启动驱使电机6743,驱使收卷轴6741转动,从而带动弧形挡板671滑动,使得弹性片66转动至平行于夹持板62的状态;然后当完成堵体61的下放后,启动驱使电机6743,驱使拉绳6742进行放卷,通过复位弹性件6752的作用驱动驱使杆672朝靠近弧形挡板67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通过扭簧662的作用使弹性片66进行转动;而在驱动驱使杆672滑移的过程中,可抵压滑移块627,驱使滑移块627滑移,进而达到挤压堵条63,提高封堵效果。
10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预制墙体(1),各所述预制墙体(1)的一侧预埋有c型件(14)、另一侧预埋有t型件(13),一所述预制墙体(1)的所述t型件(13)插接于相邻所述预制墙体(1)的所述c型件(14);相邻所述预制墙体(1)的相对面均设置有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u型条囊(2),所述u型条囊(2)中空设置;相邻两所述预制墙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形状与所述u型条囊(2)相适配的通槽(17),所述u型条囊(2)自所述预制墙体(1)的一侧顶端沿所述预制墙体(1)的端面边缘延伸至所述预制墙体(1)的另一侧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转角处预埋有角钢(19),所述角钢(19)朝所述预制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1)相对应的所述角钢(19)之间相互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转角处开设有密封槽(18),所述角钢(19)设置在所述预制墙体(1)对应所述密封槽(18)槽底且靠近相邻所述预制墙体(1)的转角处;相邻的两所述预制墙体(1)相对应的密封槽(18)内卡接有封堵块(10),所述封堵块(10)朝所述预制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件(14)包括圆管(141)和一对钢板(142),所述圆管(141)沿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避位孔(143),两所述钢板(142)分别安装于所述圆管(141)位于所述避位孔(143)相对两侧位置;所述t型件(13)包括卡位管(131)和t型钢(132),所述卡位管(131)安装于所述t型钢(132)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部,所述t型钢(132)预埋于所述预制墙体(1),所述卡位管(131)卡接于所述的圆管(1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件(14)和t型件(13)均设置有若干段,每段所述c型件(14)的一端外侧壁和每段所述t型件(13)的所述卡位管(131)一端外侧壁均沿周向延伸开设有卡位槽(15)、每段所述c型件(14)的另一端内侧壁和每段所述t型件(13)的所述卡位管(131)另一端内侧壁均沿周向延伸开设有避位槽(16);一所述c型件(14)和所述t型件(13)开设所述卡位槽(15)的一端通过所述避位槽(16)插接于相邻所述c型件(14)或所述t型件(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1)包括:首幅预制墙体(3),所述首幅预制墙体(3)的底端预埋有稳固板(31),所述稳固板(31)用于插接于预设在导槽(101)对应所述首幅预制墙体(3)的底部位置的定位槽(102)内;所述首幅预制墙体(3)内预埋有灌注管(32),所述灌注管(32)连通于所述定位槽(102)内。8.一种用于预制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41)、一对侧模(42)和一对端模(43),两所述侧模(42)和两所述端模(43)围设在所述底模(41)周侧形成浇筑腔(44),所述侧模(42)与所述底模(41)拆卸式连接,所述侧模(42)和所述端模(43)拆卸式连接;一所述侧模(42)安装有用于对所述c型件(14)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组件(45)、另一所述侧模(42)安装有用于对所述t型件(13)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组件(4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侧模(42)为c型件模
(421),所述第一定位组件(45)包括:连接杆(451)、支撑弧形扣(452)和锁位弧形扣(453),所述c型件模(421)朝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所述连接杆(451),所述连接杆(451)朝垂直于所述侧模(42)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连接杆(451)穿设于所述c型件模(421);所述支撑弧形扣(452)和所述锁位弧形扣(453)朝所述连接杆(4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弧形扣(452)的外弧面用于抵接所述圆管(141)的内侧壁且远离所述避位孔(143)的一侧,所述锁位弧形扣(453)的外弧面用于抵接所述圆管(141)的内侧壁且靠近所述避位孔(143)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组件(45)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杆(451)朝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454)和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杆(45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455)。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件模(421)朝向所述浇筑腔(44)的一侧且对应所述连接杆(451)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限位条(423),两所述限位条(423)用于抵接于两所述钢板(142)相对侧壁。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侧模(42)为t型件模(422),所述t型件模(422)包括:朝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侧模板单体(424);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6)包括:一对弧形板(461),两所述弧形板(461)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模板单体(42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所述弧形板(461)的内弧面相对设置,两所述弧形板(461)之间用于夹持所述卡位管(131);两所述弧形板(461)远离侧模板单体(424)的一端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6)还包括:用于限制两所述弧形板(461)发生相对转动的限位件(462)。12.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预设导槽(101)的两侧地基内施工支撑柱(108);步骤二:开挖导槽(101),在支撑柱(108)对应位置铺设导墙(103),并且形成沉槽(104);步骤三: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105)至导槽(101)内且处于悬空状态,通过定位工装(5)对该预制地连墙(105)架设于导墙(103)且进行垂直度调整;步骤四:依次下放且定位调整后续的预制地连墙(105),且相邻两面预制地连墙(105)之间通过c型件(14)和t型件(13)相互插接;步骤五:依次对预制地连墙(105)的墙底灌浆、u型条囊(2)内灌浆和t型件(13)的卡位管(131)灌浆;步骤六:当预制地连墙(105)拼接至预定长度后,下放堵件(6),对处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的待拼接一端进行封堵;步骤七: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105)与导槽(101)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之间,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对首幅预制地连墙(105)的u型条囊(2)朝外的一侧涂抹润滑剂,并对首幅预制地连墙(105)的c型件(14)内填充密封填充物。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105)至导槽(101)内的具体方法包括:
导槽(101)的槽底且对应首幅预制地连墙(105)位置开挖出所述定位槽(102),下放首幅预制地连墙(105)至导槽(101)内且稳固板(31)处于定位槽(102)内;在所述步骤三-步骤四之间,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灌注管(32)对定位槽(102)内进行灌注混凝土,形成所述混凝土层(33)。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当收到即将出现无法施工的通知时,将堵件(6)吊装下放至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对已完成下放的预制地连墙(105)与导槽(101)槽壁之间回填石粉,再对回填石粉的位置灌注混凝土;重新开始施工时,将堵件(6)从导槽(101)内吊出。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所述定位工装(5)包括:用于穿设于预制地连墙(105)的支撑棒(51)、用于将所述支撑棒(51)定位于预制地连墙(105)上的紧固件(52),所述支撑棒(51)架用于设于所述导墙(103);所述定位工装(5)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棒(51)朝竖直方向的第三驱动件(53)、朝水平方向移动的第四驱动件(54)、预埋于预制地连墙(105)底部两侧的气囊(55)和用于对气囊(55)内通入填充介质的填充件;步骤三中的所述通过定位工装(5)对该预制地连墙(105)架设于导墙(103)且进行垂直度调整的方法包括:测量得出预制地连墙(105)在导槽(101)的宽度方向上的误差、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垂直度偏差;通过第三驱动件(53)调整预制地连墙(105)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通过第四驱动件(54)调整预制地连墙(105)在导槽(101)的宽度方向上的误差,通过对位于其中一侧的两个气囊(55)内灌注砂浆调整预制地连墙(105)的垂直度偏差。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5)位于预制地连墙(105)底部两侧位置均设有一对,同一对的两所述气囊(55)分别设置于预制地连墙(105)水平方向上的两侧;步骤三中的所述通过定位工装(5)对该预制地连墙(105)架设于导墙(103)且进行垂直度调整的方法还包括:测量得出预制地连墙(105)的扭偏误差;通过对其中一个气囊(55)内灌注砂浆调整预制地连墙(105)的扭偏误差。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的所述堵件(6)包括:堵体(61)、一对夹持板(62)和一对堵条(63),所述堵体(61)用于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端部;两所述夹持板(62)分别连接于所述堵体(61)在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厚度方向上的两端,两所述夹持板(62)之间形成用于供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端部卡入的容纳腔(621);两所述堵条(63)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夹持板(62)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堵条(63)朝所述堵体(61)的高度方向延伸,两所述堵条(63)用于卡接于预设在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端部的卡接槽(107)内;所述夹持板(62)远离堵条(6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夹持板(62)与导槽(101)槽壁之间进行封堵的封堵件(6);步骤六中的所述下放堵件(6),对处于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的待拼接一端进行封堵
的方法包括:将堵体(61)吊装至抵接尾端的预制地连墙(105)端部,并且使得预制地连墙(105)端部卡入到两块夹持板(62)之间位置,堵条(63)卡入到卡接槽(107)内,封堵件(6)封堵夹持板(62)与导槽(101)槽壁之间位置。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6)包括:一对平行于所述堵条(63)的钢刷(65),两所述钢刷(65)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夹持板(62)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钢刷(65)的刷毛用于抵接导槽(101)侧壁。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6)包括:一对平行于所述堵条(63)的弹性片(66),两所述弹性片(66)的一侧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夹持板(62)、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夹持板(62)的方向延伸且用于抵接导槽(101)侧壁,两所述弹性片(66)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制备装置及地连墙施工方法,永临结合装配式地连墙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预制墙体,各预制墙体的一侧预埋有C型件、另一侧预埋有T型件,一预制墙体的T型件插接于相邻预制墙体的C型件;相邻预制墙体的相对面均设置有密封件;制备装置包括底模、一对侧模和一对端模,两侧模和两端模围设在底模周侧形成浇筑腔,侧模与底模拆卸式连接,侧模和端模拆卸式连接;一侧模朝向浇筑腔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C型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组件、另一侧模朝向浇筑腔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T型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组件。本申请具有提升对地铁车站的地连墙施工效率的效果。有提升对地铁车站的地连墙施工效率的效果。有提升对地铁车站的地连墙施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轩 蒋进波 韩胜 汤永久 欧琼 徐成双 覃景贵 何书波 张鹏程 姜诚 罗威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