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3 阅读:9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制冷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


背景技术:

2.目前的低温冷柜,制冷功率大,压缩机排气温度高(接近120℃),常规采用丝管冷凝器和内置冷凝器串联的方式进行冷凝器散热,丝管冷凝器设置在箱壳后表面,通过管路表面铁丝和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初步降温后由内置冷凝器通过冷柜箱壳外表面自然散热,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3.采用丝管冷凝器和内置冷凝器串联的散热方式存在很多缺陷:1.传热慢,热交换效率低;2.出管温度高,有烫伤用户的风险,箱壳表面温度较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上集流室,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下集流室,位于所述上集流室的正下方,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毛细管入口端连接;散热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和所述下集流室之间;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固设的薄片。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散热片表面上冲切出若干翅边,且所述翅边与所述散热片表面形成夹角。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散热片表面至少设置两组翅边,相邻两组翅边位置错开设置。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在压机仓内,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正对于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的风扇。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为吸风扇,所述吸风扇设置于靠近压机仓出风口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组件的散热管密封连接的导风部件,所述吸风扇固设于所述导风部件内部。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管为扁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为跑道形。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集流室与所述下集流室上下对称设置。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内设置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系统。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其压缩机排气管产生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空腔内,然后高温冷媒流经多个散热管,通过散热管和相邻散热管之间设置的多个散热片将冷媒热量交换到空气中,实现了冷凝器的快速散热,同时散热管和散热片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满足了大功率冷柜散热的需求,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冷凝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散热片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导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3.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24.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内设置有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
25.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柜为卧式冷柜,如所述冷柜包括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柜体,以及用于开闭所述柜体的门体。所述冷柜内部设置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能够持续为冷柜提供冷量。
26.具体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以及在压缩机和毛细管之间设置的冷凝器组件1。
27.如图1、2所示,所述冷凝器组件1包括:上集流室101,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011,所述第一开口1011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下集流室103,与所述上集流室101上下对称设置,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1031,所述第二开口1031与所述毛细管入口端连接;散热管105,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105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101和所述下集流室103之间;散热片107,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105之间固设的薄片。
28.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冷凝器组件1包括上集流室101、下集流室103、设置于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流室103之间的多个散热管105,以及相邻两个散热管105之间设置的多个散热片107。具体地,上集流室101是位于冷凝器组件1上部的密封腔室,上集流室101内部设置
有第一空腔,在上集流室101的左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011,并且将第一开口1011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在本发明中,第一开口1011的位置不限制于上集流室101的左端面,也可以设置在上集流室101的右端面或上集流室101的顶面等其他合适的位置。
29.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下集流部位于冷凝器组件1的下部,且下集流室103位于上集流室101的正下方,下集流室103是内部设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下集流室103的一端面设置有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1031,第二开口1031设置的位置可以在上集流室101的左端面、右端面或者下集流室103的底面等位置,并且第二开口1031与毛细管的入口端连接。
30.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流室103上下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上集流室101与下集流室103的腔室截面形状上下对称,上、下集流室103的外轮廓形状和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的形状均相同,使上、下集流室103在安装时完全互换,节省了冷凝器组件1的加工制造成本和安装时间。更进一步地,上、下集流室103的纵向截面可选为半圆形,则更便于冷凝器组件1的加工,但可以认为,上、下集流室103的截面形状是不受限制的,任何一种能够用于形成密封腔室的形状都可以,例如:长方形、矩形、椭圆形等。
31.在本发明中,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流室103之间设置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管105,具体地,散热管105为薄壁管路,管路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任何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散热管105为横截面为跑道形的扁管,同时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集流室103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上、下集流室103上下对称设置,上集流室101的底面和下集流室103的顶面为水平面,每个散热管105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散热管105的上端面与上集流室101的底面垂直相交,同时,散热管105的下端面与下集流室103的顶面垂直相交,使散热管105的内腔同时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
32.相邻两个散热管105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07,散热片107的排布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平行固定间隔设置的多个薄片,也可以设置成相邻散热片107首尾相连的“w”形,进一步地,散热片107可为金属薄片。散热管105也可以设置为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质。
33.在本发明中,压缩机产生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开口1011流入上集流室101的第一空腔内,并逐渐充满整个第一空腔,并进入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散热管105中,通过薄壁的散热管105和固设在散热管105上的散热片107将冷媒的热量快速交换到空气中,逐渐降温的冷媒再回到下集流室103,最终通过第二开口1031进入毛细管中。本发明的冷凝器组件1实现了快速散热,并且与常规使用的冷凝器相比,占用空间小,提升冷柜100的容积率;另外,冷凝器组件1的散热管105和散热片10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来达到更高的散热效率,从而满足了大功率冷柜100散热的需求;再有,本发明冷凝器组件1的制冷远离与丝管冷凝器和内置冷凝器串联的方式不同,不会出现冷柜100的箱壳温度过高的问题,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100的安全隐患。
34.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开口1031可以相对设置,例如第一开口1011设置在上集流室101的左侧,第二开口1031就设置在下集流室103的右侧,与同侧设置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开口1031的情况相比,不会出现冷媒仅从靠近左侧的几个散热管105流入下集流室103,而是冷媒通过全部散热管105流入下集流室103,从而更利于冷凝器组件1的散热。并且,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开口1031相对设置,只需要在安装时控制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开口1031的方向,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流室103的结构完全相同,依然可以完
全互换,不增加生产的成本。
3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在所述散热片107表面上冲切出若干翅边109,且所述翅边109与所述散热片107表面形成夹角。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散热片107表面至少设置两组翅边109,每组翅边109为多个固定间隔设置的翅边109,相邻两组翅边109位置错开设置。每个翅边109都是从散热片107表面上冲切出来的长条形薄片,翅边109的一端与散热片107表面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且翅边109与散热片107表面呈设定的夹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散热片107表面设置一组翅边109,或者在散热片107表面按预设规律设置多组翅边109。可以理解,冲切翅边109的组数,以及每组翅边109的个数都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在散热片107上设置呈一定角度翅边109,能够增加空气扰动,提升散热片107表面换热效率,从而提升冷凝器组件1的换热效率。
36.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组件1设置在压机仓内,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正对于所述冷凝器组件1设置的风扇5。具体地,冷凝器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风扇5,可选的,风扇5为吸风扇5,并且吸风扇5设置靠近压机仓的出风口侧,通过吸风扇5的设置,能够在较小风阻情况下,在冷凝器组件1周围的产生大量的空气流动,将冷媒的热量通过流动的空气带走,从而加快冷凝器组件1的换热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冷凝器组件1附加设置吹风扇5,并将吹风扇5的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3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如5、6所示,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组件1的散热管105密封连接的导风部件7,所述风扇5固设于所述导风部件内部。具体地,导风部件7为中空的罩体,导风部件7的一侧覆盖冷凝器组件1中的散热管105的面积,并与冷凝器组件1中左、右两侧的散热管105密封连接,导风部件7的内部固设有风扇5,可选的,风扇5为吸风扇。具体地,导风部件7相对于冷凝器组件1的一侧具有十字支撑架701,吸风扇出风口侧固定在十字支撑架701上,进一步地,导风部件7的两侧的截面形状是不同的,导风部件7与散热管105连接的一侧为四边形的截面,与吸风扇5连接的设有十字支撑架701的一侧为圆形截面,两侧均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与散热管105密封连接且内部有风扇5的导风部件7,保证了散热管105和散热片107周围空气流动的方向,使风扇的风量不易损失,进一步提升了冷凝器组件1的换热效率。
38.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上集流室,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下集流室,位于所述上集流室的正下方,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毛细管入口端连接;散热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和所述下集流室之间;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固设的薄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片表面上冲切出若干翅边,且所述翅边与所述散热片表面形成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表面至少设置两组翅边,相邻两组翅边位置错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在压机仓内,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正对于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的风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吸风扇,所述吸风扇设置于靠近压机仓出风口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组件的散热管密封连接的导风部件,所述吸风扇固设于所述导风部件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扁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为跑道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流室与所述下集流室上下对称设置。10.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柜内设置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上集流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下集流室,位于所述上集流室的正下方,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散热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和所述下集流室之间;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固设的薄片。本发明公开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实现了冷凝器的快速散热,同时散热管和散热片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满足了大功率冷柜散热的需求,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付林 王涛 王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7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