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3 阅读:7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中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2.针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针灸,能刺激人们的穴位,从而用于身体的调节,也能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现在随着人们对针灸的关注,也开始出现了电针灸;电针灸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技的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或者比较现代化的针灸方式,或者叫针灸刺激的方法,通过电针治疗仪通电加强患者针刺部位得气的感觉,或增强得气感沿着一定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增强治疗效果;按照中医理论,通过电针灸的方式,能够让患者身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使其气血运行更加顺畅,有效缓解身体的不适。
3.目前临床应用中,常用的电针灸康复治疗仪一般包括主机、连接导线及针灸针,使用时,连接导线的一端通过导电插头与主机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电夹夹持针灸针(夹持在针灸针远离患者皮肤的上部,临床上通常夹持针柄);当针灸针刺入患者穴位后,主机控制脉冲电流传导至针灸针,继而传导至患者,以刺激相应穴位,受到电流的感应,肌肉就会产生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相关现有技术例如可见专利cn215350674u(名称:一种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公开时间:2021.12.31)。
4.然而,由于针灸针为质轻的金属针结构,当导电夹夹持在已施针的针灸针的针柄上时,容易使得针灸针失衡,造成患者不适,针灸针受力时极容易发生晃动,甚至造成针灸针脱落。
5.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对现有的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进行改进,以有效防止针灸针的失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有效防止针灸针的失衡。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及通过连接导线与主机电连接的针灸针;还包括一辅助装置;
8.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及垂直固定于底座顶部的导向管,所述底座与导向管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在人体皮肤的固定件;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与导向管的管道相连通的轴向通道,所述针灸针同轴伸入导向管的管道并可通过轴向通道从底座底部伸出;
9.所述轴向通道中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底座外壁固定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针灸针伸入轴向通道后与第一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二导电部与连接导线电连接。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部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一
导电部的内径等于针灸针的针体直径。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上座体和与上座体固定连接的下座体,所述上座体的直径小于下座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导电部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部固定套设在上座体的外壁。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导线上靠近针灸针的一端设有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呈为圆环状结构,且所述连接端头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第二导电部外;或者,所述连接端头为导电夹结构,且所述连接端头以夹持方式与第二导电部相连接。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通过内置于底座的导体相连接。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粘胶结构,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与轴向通道对应的过孔。
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灸针包括针体和设于针体上部的针柄;
16.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底座同轴设置并垂直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第二管体同轴伸入第一管体的第一管道内并可沿轴向移动和定位;
17.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管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针体的直径并小于针柄的直径,使得第二管道可供针体进入且其顶面为限制针柄进入的限位面;所述轴向通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通并同轴设置;所述针体的长度大于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长度并小于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的长度之和。
1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上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部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使得所述第二管体通过螺纹副沿第一管道移动。
1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设有长度刻度层。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使用时,先通过固定件将辅助装置固定在患者皮肤的合适位置,然后将针灸针从导向管伸入并从底座底部伸出,针灸针在轴向通道中与第一导电部接触,第一导电部则通过第二导电部与连接导线电连接,当针灸针刺入至患者体内合适长度后,开启主机,即可控制脉冲电流传导至针灸针;由于辅助装置固定于患者皮肤且连接导线连接于底座,使得使用时底座的重量较大,辅助装置整体的重心偏低,由此有效防止了针灸针的失衡,保持针灸针的平稳。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与针灸针的连接图。
26.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针灸仪,为中医康复治疗领域惯用的仪器,因此即为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包括主机1及通过连接导线2与主机1电连接的针灸针3;本实施例的电针灸仪的电针灸原理与现有技术一致,即当针灸针3刺入患者穴位后,主机1控制脉冲电流传导至针灸针3,继而传导至患者,以刺激相应穴位,受到电流的感应,肌肉就会产生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主要改进就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一辅助装置4,通过该辅助装置4可以有效防止针灸针3的失衡。
31.所述辅助装置4包括底座401及垂直固定于底座401顶部的导向管402,所述底座401与导向管402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底座401上设有用于固定在人体皮肤的固定件403;所述底座401内部设有与导向管402的管道相连通的轴向通道404,所述针灸针3同轴伸入导向管402的管道并可通过轴向通道404从底座401底部伸出;所述轴向通道404中设有第一导电部405,所述底座401外壁固定有第二导电部406,所述第一导电部405与第二导电部406电连接;所述针灸针3伸入轴向通道404后与第一导电部405接触,所述第二导电部406与连接导线2电连接。
32.底座401与导向管402均可采用塑料制成;固定件403优选为粘胶结构,此时固定件403上开设有与轴向通道404对应的过孔;轴向通道404沿底座401的轴向开设,其孔径大于针灸针3的针体直径;所述第一导电部405与第二导电部406例如可通过内置于底座401的导体407(例如导线)相连接。根据使用需要,底座401、导向管402可为透明材质或者非透明材质。
33.使用时,先通过固定件403将辅助装置4固定在患者皮肤的合适位置,然后将针灸针3从导向管402伸入并从底座401底部伸出,针灸针3在轴向通道404中与第一导电部405接触,第一导电部405则通过第二导电部406与连接导线2电连接,当针灸针3刺入至患者体内合适长度后,开启主机1,即可控制脉冲电流传导至针灸针3;由于辅助装置4固定于患者皮肤且连接导线2连接于底座401,使得使用时底座401的重量较大,辅助装置4整体的重心偏低,由此有效防止了针灸针3的失衡,保持针灸针3的平稳。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405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导电部405的内径等于针灸针3的针体直径;第一导电部405固定在轴向通道404内,例如可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或者在轴向通道404内开设专门的与第一导电部405适配的固定槽;第一导电部405可采用导电金属制成;该结构的第一导电部405有利于保持针灸针3的稳定,且对于针灸针3有导向作用,提高针刺的准确度。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01包括上座体408和与上座体408固定连接的下座体409,所述上座体408的直径小于下座体409的直径;所述第二导电部406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部406固定套设在上座体408的外壁。上座体408与上座体408均可为圆盘结构;上座
体408的直径小于下座体409的直径,使得在上座体408与下座体409之间形成支撑台阶,以支撑连接导线2的端头,避免其端头与患者皮肤接触。第二导电部406可采用导电金属制成;该结构的第二导电部406具有足够的接触面,方便与连接导线2之间的连接。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线2上靠近针灸针3的一端设有连接端头5,所述连接端头5呈为圆环状结构,且所述连接端头5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第二导电部406外;连接端头5的内径可与第二导电部406的外径相同,以方便二者的连接。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的连接端头5,此时所述连接端头5为导电夹结构,所述连接端头5以夹持方式与第二导电部406相连接。
37.实施例二
3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可在实施例一所示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的基础上改进而已,因此对于二者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进一步就在于:所述针灸针3包括针体31和设于针体31上部的针柄32;所述导向管402包括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11,所述第一管体410与底座401同轴设置并垂直固定在底座401顶部;所述第二管体411同轴伸入第一管体410的第一管道412内并可沿轴向移动和定位;所述第二管体411的第二管道41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针体31的直径并小于针柄32的直径,使得第二管道413可供针体31进入且其顶面为限制针柄32进入的限位面;所述轴向通道404、第一管道412与第二管道413相连通并同轴设置;所述针体31的长度大于第一管体410、第二管体411的长度并小于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的长度之和。
[0040]“上”“下”以图2-4所示方位为准;针柄32用于手持操作,针体31的下端即为刺入人体的尖端;第一管体410可通过粘接、过盈配合、一体化等方式与底座401相连;针灸针3可为现有的结构,只要将第二管道413的直径设计为大于或等于针体31的直径并小于其针柄32的直径就可以。
[0041]
采用这一结构,在使用时,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11组合形成可伸缩的结构,第二管体411的顶部可限制针灸针3的过度深入,且这一限制可通过改变第二管体411的露出长度(即从第一管体410上伸出的长度)而调节,以满足使用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针灸针3的针体31长度减去底座401、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11的露出长度之和即为其进针深度;因此,该结构的辅助装置4还有利于医生控制进针深度,且可与现有的针灸针3配合使用,无需对针灸针3本身进行改进,降低了改进成本,提升了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410的内壁上部设有内螺纹414,所述第二管体411的外壁上部设有与内螺纹414匹配的外螺纹415,使得所述第二管体411通过螺纹副沿第一管道412移动。采用该结构,便于第二管体411与第一管体410的连接,方便调节第二管体411的露出长度,且可有效防止第二管体411的不当移动,提高第二管体411的稳定性。
[0043]
为方便准确调节第二管体411的伸入长度,第二管体411的外壁还可设有长度刻度层416。
[0044]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及通过连接导线与主机电连接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及垂直固定于底座顶部的导向管,所述底座与导向管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在人体皮肤的固定件;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与导向管的管道相连通的轴向通道,所述针灸针同轴伸入导向管的管道并可通过轴向通道从底座底部伸出;所述轴向通道中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底座外壁固定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针灸针伸入轴向通道后与第一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二导电部与连接导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内径等于针灸针的针体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座体和与上座体固定连接的下座体,所述上座体的直径小于下座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导电部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部固定套设在上座体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上靠近针灸针的一端设有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呈为圆环状结构,且所述连接端头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第二导电部外。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上靠近针灸针的一端设有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为导电夹结构,且所述连接端头以夹持方式与第二导电部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通过内置于底座的导体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粘胶结构,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与轴向通道对应的过孔。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包括针体和设于针体上部的针柄;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底座同轴设置并垂直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第二管体同轴伸入第一管体的第一管道内并可沿轴向移动和定位;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管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针体的直径并小于针柄的直径,使得第二管道可供针体进入且其顶面为限制针柄进入的限位面;所述轴向通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通并同轴设置;所述针体的长度大于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长度并小于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的长度之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上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部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使得所述第二管体通过螺纹副沿第一管道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设有长度刻度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医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医电针灸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及通过连接导线与主机电连接的针灸针;还包括一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及垂直固定于底座顶部的导向管,底座与导向管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在人体皮肤的固定件;底座内部设有与导向管的管道相连通的轴向通道,针灸针同轴伸入导向管的管道并可通过轴向通道从底座底部伸出;轴向通道中设有第一导电部,底座外壁固定有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针灸针伸入轴向通道后与第一导电部接触,第二导电部与连接导线电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针灸针的失衡。防止针灸针的失衡。防止针灸针的失衡。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兵 陈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