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3 阅读:10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井机。


背景技术:

2.天井机,又称天花机或吸顶式、嵌入式空调。由于天井机可以节省空间也比较美观,其应用较为广泛。
3.目前,天井机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出风口设置在边框上,出风口的数量一般为4个,以一定角度由天花板向室内送风,即沿着4个出风口分别设置的角度向四个方向送风。但是,由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天花板所在的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且送风方向受限,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会直接向下吹,若有人位于空调附近,冷风则会直接吹向人体,导致舒适度降低。
4.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一种出风组件可升降的天井机,该天井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体框架和出风组件,出风组件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主体框架上,这种天井机在出风时,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出风组件相对于主体框架下降,在出风组件下降后,其外边缘与主体框架的内边缘形成水平出风口,从而可以使出风平吹,实现瀑布式制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5.然而,在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为保证升降运动顺畅,必须在升降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保留运动间隙,由于运动间隙的存在,出风口会通过运动间隙与回风口连通,这就会导致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容易引起凝露,因此,如何既能保证升降运动的顺畅又可以避免出风进入回风口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井机,解决了天井机的出风从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的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容易引起凝露的问题。
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出风组件和升降机构,所述主体框架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组件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所述天井机还包括:柔性挡风件,位于所述出风风道与回风口之间,所述柔性挡风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组件连接,所述柔性挡风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连接,在所述出风组件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柔性挡风件展开并隔断天井机的回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8.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具有第一保温部,所述第一保温部位于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柔性挡风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保温部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回风口;所述第一侧面铺设有保温材料,所述第二侧面上安装所述升降机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具有第二保温部,所述第二保温部位于所述出风风道与
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柔性挡风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温部上。
11.进一步地,在所述出风组件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温部和所述第二保温部配合形成保温隔层,所述保温隔层用于对所述回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气流进行隔温。
1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挡风件的材质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瓦楞纸,防水布料、防风面料。
13.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出风组件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柔性挡风件的迎风面形成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用于将出风导向第一出风口。
14.进一步地,所述天井机还包括:弹性卷轴,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柔性挡风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卷轴连接,所述弹性卷轴用于在所述出风组件上升时,收卷所述柔性挡风件。
15.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所述出风框单独升降。
16.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和回风面板,所述出风框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所述回风面板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回风面板连接并共同升降。
17.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在所述出风组件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柔性挡风件展开并隔断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
18.进一步地,当所述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时,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间距,所述间距形成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1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边框,当所述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时,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边框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出风组件的投影与所述边框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0.进一步地,所述天井机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和第三出风模式;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关闭;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打开,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打开;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关闭,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打开。
21.进一步地,当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所述第二出风模式;当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或所述第二出风模式。
22.本发明的天井机通过将柔性挡风件两端分别连接在主体框架上和出风组件上,在出风组件先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通过展开将天井机的回风口和出风口隔断,从而将回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隔断,防止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避免凝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天井机的出风组件在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天井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天井机的第一出风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天井机的第二出风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例:10、主体框架;11、第一保温部;12、送风风道;13、边框;14、出风风道;20、出风组件;21、第二保温部;31、第一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40、柔性挡风件;41、导风面;50、弹性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29.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10、出风组件20、升降机构和柔性挡风件40,主体框架10内形成有出风风道14,出风组件20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主体框架10上,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柔性挡风件40位于出风风道14与回风口之间,柔性挡风件40的第一端与出风组件20连接,柔性挡风件40的第二端与主体框架10连接,在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40展开并隔断天井机的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31。
30.本发明的天井机通过将柔性挡风件40两端分别连接在主体框架10上和出风组件20上,在出风组件20先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40通过展开将天井机的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31隔断,从而将回风口与第一出风口31之间的气流流动隔断,防止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避免凝露的产生。
31.需要说明的是,主体框架10是天井机的主要承重结构,在天井机安装时,主体框架10是用来安装在天花板上,其他结构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主体框架10上,通过主体框架10固定在天花板上。天井机具有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内机部分,主体框架10与内机连接,出风组件20连接在主体框架10上,内机具有内机排风口,主体框架10的出风风道14与内机排风口连通,空气流动路径:回风口-蒸发器-内机排风口-出风风道14出风口吹出。
32.主体框架10具有第一保温部11,也就是说,第一保温部11设置在主体框架10上,第一保温部11位于出风风道14与回风口之间,柔性挡风件4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保温部11上。通过设置第一保温部11,可以防止风道内的空气与外部发生热交换,从而有效避免冷量或热量损失。
33.第一保温部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朝向第一出风口31,第二侧面朝向回风口;第一侧面铺设有保温材料,第二侧面上安装升降机构。通过将保温材料铺设在第一保温部11的第一侧,将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一保温部11的第二侧,使第一保温部11不仅具有保温的作用,还可以承载升降机构以及出风组件20的重量,属于一物多用,可以使天井机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整体尺寸,提高竞争力。
34.出风组件20具有第二保温部21,也就是说,第二保温部21设置在出风组件20上,第二保温部21位于出风风道14与回风口之间,柔性挡风件4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保温部21上。在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第一保温部11和第二保温部21配合形成保温隔层,保温隔层用于对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31之间的气流进行隔温。通过设置第二保温部21可以进一步防止出风风道14内的气流与外部发生热交换,在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第一保温部11和第二保温部21配合形成保温隔层,保温隔层将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31之间的气流
隔断,从而实现隔温的效果,这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出风风道14内冷量或热量的散热,进而防止凝露的产生。
35.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挡风件40是指可以变形的挡风件,其材质可以是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瓦楞纸,防水布料、防风面料。除此之外,柔性挡风件40也可以有可变形金属骨架的部件,在部件表面铺设防水布料的结构,其中,金属骨架是以伸缩的方式设置的,通过金属骨架的伸缩实现柔性挡风件40的变形。
3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40的迎风面形成导风面41,导风面41用于将出风导向第一出风口31。在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40展开后会覆盖第一保温部11的至少部分表面结构和第二保温部21的至少部分表面结构,而第一保温部11和第二保温部21被遮挡的部分是不规则形状的结构,容易产生涡流,也就是说,通过柔性挡风件40将风道内部不规则结构遮挡住,不仅可以防止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避免凝露的产生;还可以避免出风流经不规则结构,从而避免扰流的产生,并且通过柔性挡风件40的导风面41导向第一出风口31,从而使出风效率更高,减小风量损失,属于一物多用。
37.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天井机还包括弹性卷轴50,设置在主体框架10上,柔性挡风件40的一端与弹性卷轴50连接,弹性卷轴50用于在出风组件20上升时,收卷柔性挡风件40。通过设置弹性卷轴50可以在出风组件20上升时将柔性挡风件40收卷,从而避免柔性挡风件40堆积在风道中产生损坏的风险,起到保护柔性挡风件40的作用。另外,通过收卷装置50在出风组件20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使柔性挡风件40表面始终保持平整状态,不会弯曲折叠,换句话说,即便出风组件20位于不同的升降高度上,柔性挡风件40可以始终将天井机的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31隔断,从而将回风口与第一出风口31之间的气流流动隔断,防止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避免凝露的产生。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出风框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出风框单独升降。而在图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和回风面板,出风框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回风面板设置有回风口,出风框与回风面板连接并共同升降。
39.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传动机构连接在主体框架10和出风组件20之间,驱动装置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传动机构带动出风组件20升降。其中,传动机构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四个,分别位于天井机的四个拐角,以保证受力的均匀性。优选地,传动机构可以采用皮带传动结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或导轨结构。
4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一个电机,每一个电机驱动一个传动机构。但电机与传动机构的配合方式不止如此,在图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一个电机带动两个传动机构,从而减少电机数量,降低成本,类似的,也可以用一个电机同时带动四个升降传动机构,从而进一步节省制造成本。
41.根据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天井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出风组件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2与出风风道14连通;在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40展开并隔断回风口与第一出风口31之间、回风口与第二出风口32之间的气流流动。
42.本发明的天井机通过将柔性挡风件40两端分别连接在主体框架10上和出风组件20上,在出风组件20先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40通过展开将天井机的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31之间隔断,从而将回风口与第一出风口31之间、回风口与第二出风口32之间的气流流动隔断,防止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避免凝露的产生。
43.利用第一出风口31使天井机向远处出风,甚至实现水平出风或倾斜向上出风,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冷风向下吹出而直吹人体的问题,同时设置第二出风口32能够使天井机满足斜向下出风甚至竖直向下出风的要求。而且通过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的配合能够增加天井机的出风方式,从而增加天井机的出风效果及对温度调节的精度和调节的速率。
44.需要说明的是,主体框架10是天井机的主要承重结构,在天井机安装时,主体框架10是用来安装在天花板上,其他结构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主体框架10上,通过主体框架10固定在天花板上。
45.当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时,出风组件20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间距,间距形成送风风道12,送风风道12的一端与出风风道14连通,送风风道12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出风口31。出风风道14内的气流经过送风风道12的导流之后由第一出风口31吹出,利用送风风道12将出风风道14内竖直向下的气流导流成大致沿水平方向远离天井机,甚至是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的方向出风,从而实现向天井机的水平出风。
46.现有技术中天井机均是采用在朝向地面的表面上开设风口进行出风,为了改变出风方向,其会在风口处设置导风板进行导流,但是在天井机的安装平面上,导风板的投影与天井机的面板的投影之间并不重合,使得导风板对气流的导向效果差,最终造成天井机的送风距离减小,为此,本技术的所述主体框架10还包括边框13,当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31时,所述出风组件20与所述边框13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风道12,在所述主体框架10的安装平面(如天花板)上,所述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所述边框1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边框13的投影部分重合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实质上是延长了出风组件20,使得天井机的平吹效果好,送风距离增加,当天井机打开第一出风口31时,出风组件20逐渐远离主体框架10从而形成所述送风风道12,此时出风组件20的对应部分形成送风风道12的下侧面,气流在流经送风风道12时,气流在送风风道下侧面的导流作用下,沿水平方向流动甚至是沿向上倾斜的方向吹出,使天井机的送风距离增加,从而实现水平出风的效果。
47.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边框13的投影完全重合,此种情况下,相较于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边框13的投影部分重合的情况能够进一步的延长出风组件,从而使得天井机的平吹效果更好,送风距离进一步增加。同时,在天井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出风组件20贴附于主体框架10上,出风组件20的对应部分贴附于边框13上,人员从地面上观察天井机时只能看到出风组件20而无法看到主体框架10,有效的增加了天井机的美观性。
48.需要说明的是,天井机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和第三出风模式:
49.当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31打开,第二出风口32关闭,此时出风风道14内的气流全部通过第一出风口31吹出,也即形成水平出风甚至是斜向上倾斜出风。
50.当天井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31打开,第二出风口32打开,此时出风风道14内的气流部分通过第一出风口31吹出,剩余部分通过第二出风口32吹出,实现环绕
式送风,改善房间温度的均匀性。
51.当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31关闭,第二出风口32打开,此时出风风道14内的气流全部通过第二出风口32吹出,也即形成斜向下出风甚至是竖直向下出风。
52.天井机根据上述的出风模式重新规划制热模式和制热模式,当天井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当天井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
53.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
1.一种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10)、出风组件(20)和升降机构,所述主体框架(10)内形成有出风风道(14),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10)上,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机还包括:柔性挡风件(40),位于所述出风风道(14)与回风口之间,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组件(20)连接,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框架(10)连接,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柔性挡风件(40)展开并隔断天井机的回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0)具有第一保温部(11),所述第一保温部(11)位于所述出风风道(14)与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保温部(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部(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31),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回风口;所述第一侧面铺设有保温材料,所述第二侧面上安装所述升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具有第二保温部(21),所述第二保温部(21)位于所述出风风道(14)与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温部(2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温部(11)和所述第二保温部(21)配合形成保温隔层,所述保温隔层用于对所述回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31)之间的气流进行隔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材质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瓦楞纸,防水布料、防风面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迎风面形成导风面(41),所述导风面(41)用于将出风导向第一出风口(3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机还包括:弹性卷轴(50),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0)上,所述柔性挡风件(40)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卷轴(50)连接,所述弹性卷轴(50)用于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上升时,收卷所述柔性挡风件(4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所述出风框单独升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和回风面板,所述出风框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31),所述回风面板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回风面板连接并共同升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组件(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32),所述第二出风口(32)与所述出风风道(14)连通;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所述柔性挡风件(40)展开并隔断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1)之间、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2)之间的气流流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31)时,所述出风组件(20)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间距,所述间距形成送风风道(12),所述送风风道(12)的一端与所述出风风道(14)连通,所述送风风道(12)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3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0)还包括边框(13),当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31)时,所述出风组件(20)与所述边框(13)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风道(12),在所述主体框架(10)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所述边框(1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机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和第三出风模式;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31)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32)关闭;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31)打开,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32)打开;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31)关闭,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32)打开。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所述第二出风模式;当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或所述第二出风模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出风组件和升降机构,主体框架内形成有出风风道,出风组件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主体框架上,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天井机还包括:柔性挡风件,柔性挡风件的第一端与出风组件连接,柔性挡风件的第二端与主体框架连接,在出风组件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展开并隔断天井机的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本发明的天井机通过将柔性挡风件两端分别连接在主体框架上和出风组件上,在出风组件先下降到工作位置时,柔性挡风件通过展开将天井机的回风口和出风口隔断,从而将回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隔断,防止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避免凝露的产生。避免凝露的产生。避免凝露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海 杜辉 李子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