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3
阅读:5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
背景技术:
2.天井机,又称天花机或吸顶式、嵌入式空调。由于天井机可以节省空间也比较美观,其应用较为广泛。
3.目前,天井机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出风口设置在边框上,出风口的数量一般为4个,以一定角度由天花板向室内送风,即沿着4个出风口分别设置的角度向四个方向送风。但是,由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天花板所在的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且送风方向受限,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会直接向下吹,若有人位于空调附近,冷风则会直接吹向人体,导致舒适度降低。
4.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一种出风组件可升降的天井机,该天井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体框架和出风组件,出风组件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主体框架上,这种天井机在出风时,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出风组件相对于主体框架下降,在出风组件下降后,其外边缘与主体框架的内边缘形成水平出风口,从而可以使出风平吹,实现瀑布式制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5.然而,在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为保证升降运动顺畅,必须在升降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保留运动间隙,由于运动间隙的存在,现有技术的结构没有对此进行密封,出风口会通过运动间隙与回风口连通,这就会导致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容易引起凝露。
6.不仅如此,在出风组件在下降到工作位置时,出风组件几乎所有的重力都是由升降机构承担的,出风组件正常情况下重量也比较大,所以升降机构很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井机的升降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出风组件和升降机构,出风组件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上设置有承重部件,出风组件上设置有搭接部件,搭接部件与承重部件可相对移动;在出风组件上升过程中,承重部件与搭接部件分离;在出风组件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搭接部件搭接在承重部件上,承重部件至少承接出风组件的部分重力。
9.进一步地,搭接部件的运动行程a等于出风组件的最大下降高度。
10.进一步地,升降机构的最大升降距离大于搭接部件的运动行程。
11.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装置,设置在主体框架上;齿轮,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齿条,与出风组件固定连接,齿条与齿轮啮合,驱动装置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带动出风组件升降;齿条的啮合长度等于升降机构的最大升降距离。
12.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安装在承重部件上。
13.进一步地,承重部件包括承重板和承重台阶,承重板与主体框架相连,承重台阶与承重板相连;搭接部件包括搭接板和搭接台阶,搭接板与出风组件相连,搭接台阶与搭接板相连;在出风组件上升过程中,搭接台阶上升并远离承重台阶;在出风组件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搭接台阶下降并搭接在承重台阶上。
14.进一步地,承重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形成有承重台阶,第二侧面上安装升降机构。
15.进一步地,承重部件的截面形状呈c型,搭接部件的截面形状呈l型或者t型。
16.进一步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出风框与主体框架之间形成出风口,出风框单独升降。
17.进一步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和回风面板,出风框与主体框架之间形成出风口,回风面板设置有回风口,出风框与回风面板连接并共同升降。
18.进一步地,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
19.进一步地,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之间形成送风风道,送风风道的一端形成第一出风口,送风风道的另一端与天井机的出风风道连通。
20.进一步地,出风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天井机的出风风道连通。
21.进一步地,出风组件上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位于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位置处。
22.进一步地,主体框架还包括边框,当出风组件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时,出风组件与边框之间形成送风风道,在主体框架的安装平面上,出风组件的投影与边框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3.进一步地,天井机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和第三出风模式;
24.当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打开,第二出风口关闭;
25.当天井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打开,部分或全部第二出风口打开;
26.当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关闭,部分或全部第二出风口打开。
27.进一步地,当天井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当天井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
28.本发明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设置了承重部件和搭接部件,在出风组件在下降到工作位置时,两者可以配合将出风组件的重力传递到主体框架上,出风组件至少的部分重力直接通过承重部件和搭接部件转移到主体框架上,而不是由升降机构全部承担,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升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承担的压力,减小了升降机构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集中等,解决了升降机构长期使用情况下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在出风组件下降至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在第一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
图;
3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在第二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5.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天井机的出风组件几乎所有的重力都是由升降机构承担的,所以为了降低升降机构承担的重力,防止其由于压力过大容易损坏,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实施例进行解决。
36.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10、出风组件20和升降机构30,出风组件20通过升降机构30连接在主体框架10上,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主体框架10上设置有承重部件11,出风组件20上设置有搭接部件21,搭接部件21与承重部件11可相对移动。在出风组件20上升过程中,承重部件11与搭接部件21分离;在出风组件20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搭接部件21搭接在承重部件11上,承重部件11至少承接出风组件20的部分重力。
37.本发明的天井机设置了承重部件11和搭接部件21,在出风组件在下降到工作位置时,两者可以配合将出风组件20的重力传递到主体框架10上,出风组件至少的部分重力直接通过承重部件11和搭接部件21转移到主体框架上,而不是由升降机构30全部承担,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升降机构30在运行过程中承担的压力,减小了升降机构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集中等,解决了升降机构长期使用情况下容易损坏的问题。
38.参见图1,搭接部件21的运动行程a等于出风组件20的最大下降高度。由于搭接部件21安装在出风组件20上的并跟随出风组件20升降,因此,搭接部件21的运动行程a直接与出风组件20的最大下降高度有关。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上升到关闭位置时,搭接部件21上升到最高位置,搭接部件21的最高位置距离搭接部件21搭接在承重部件11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a,具体参见图1所示的位置。
39.优选地,升降机构30的最大升降距离大于搭接部件21的运动行程。这样设置是为了确保搭接部件21能够准确地搭接在承重部件11上,升降机构30在控制出风组件20下降时,搭接部件21也随之下降,而在走完搭接部件21的运动行程后,搭接部件21则会搭接在承重部件11上,此时升降机构30还是会继续控制出风组件20下降,以确保搭接部件21和承重部件11完全达到配合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出风组件20的重量能够落到承重部件11上,以防止升降机构30升降距离出现过短而无法实现搭接部件21和承重部件11的配合的现象发生。
40.具体参见图3,升降机构30包括驱动装置31、齿轮32和齿条33,驱动装置31设置在主体框架10上,齿轮32安装在驱动装置31的输出轴上,齿条33与出风组件20固定连接,齿条33与齿轮32啮合,驱动装置31通过齿轮32和齿条33的配合带动出风组件20升降,齿条33的啮合长度等于升降机构30的最大升降距离。齿条33的啮合长度直接决定了升降机构30的最大升降距离(这里的最大升降距离是升降机构30能够达到的升降距离,不是升降机构30装配后的升降距离),进而决定了出风组件20的下降高度。升降机构30的具体结构是能够完成升降功能,在装配制造产品的工序中,通过选择结构尺寸对最大升降距离进行调整。
41.需要说明的是,齿轮和齿条组成了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四个,分别位于天井机的四个拐角,以保证受力的均匀性。当然传动机构也可以采用皮带传动结构、或导轨结构等其他方式。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一个电机,每一个电机驱动一个传动机构。但电机与传动机构的配合方式不止如此,在图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一个电机带动两个传动机构,从而减少电机数量,降低成本,类似的,也可以用一个电机同时带动四个传动机构升降,从而进一步节省制造成本。
42.为了进一步将出风组件的重量转由天花板或者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体框架承担,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0安装在承重部件11上。在升降机构30承担的重量也会由天花板或者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体框架承担,尤其是在天井机的出风组件上升到最高位置时,出风组件的重量依然是天花板或者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体框架承担。
43.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对承重部件11和搭接部件21的具体结构以及配合进行介绍:承重部件11包括承重板11a和承重台阶11b,承重板11a与主体框架10相连,承重台阶11b与承重板11a相连。搭接部件21包括搭接板21a和搭接台阶21b,搭接板21a与出风组件20相连,搭接台阶21b与搭接板21a相连。在出风组件20上升过程中,搭接台阶21b上升并远离承重台阶11b;在出风组件20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搭接台阶21b下降并搭接在承重台阶11b上。搭接台阶21b下降并搭接在承重台阶11b上的配合能够实现上述的搭接承重功能。
44.而且本实施例中,承重部件11和搭接部件21位于第一出风口位置处,所以搭接台阶21b下降并搭接在承重台阶11b上的配合还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具体地,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为保证升降运动顺畅,必须在升降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保留运动间隙,由于运动间隙的存在,现有技术的结构没有对此进行密封,第一出风口会通过运动间隙与回风口连通,这就会导致出风从运动间隙进入回风口,容易引起凝露。而搭接台阶21b下降并搭接在承重台阶11b上时,两者在出风组件的重力作用下实现了压紧,也就是中间没有了可以通风的缝隙,这样就隔断了第一出风口和回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达到了密封效果。优选地,搭接台阶21b和承重台阶11b的搭接面上设置有保温棉,这样可以使密封效果更好,还解决了凝露问题。
45.承重板11a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形成有承重台阶11b,第二侧面上安装升降机构30。
46.优选地,承重部件11的截面形状呈c型,搭接部件21的截面形状呈l型或者t型。
47.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出风框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出风框单独升降。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和回风面板,出风框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回风面板设置有回风口,出风框与回风面板连接并共同升降。本实施例中的主体框架10是用来安装在天花板上,主体框架10可以承担天井机的重量。
48.参见图4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10、出风组件20和升降机构30,出风组件20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主体框架10上,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主体框架10上设置有承重部件11,出风组件20上设置有搭接部件21,搭接部件21与承重部件11可相对移动。在出风组件20上升过程中,承重部件11与搭接部件21分离;在出风组件20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搭接部
件21搭接在承重部件11上,承重部件11至少承接出风组件20的部分重力。
49.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送风风道50,送风风道50的一端形成第一出风口41,送风风道50的另一端与天井机的出风风道连通。出风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42,第二出风口42与天井机的出风风道连通。出风组件上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位于第一出风口41和/或第二出风口42位置处。
50.天井机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和第三出风模式:
51.当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打开,第二出风口关闭,此时出风风道内的气流全部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也即形成水平出风甚至是斜向上倾斜出风。第一出风模式的出风状态如图4所示。
52.当天井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打开,第二出风口打开,此时出风风道内的气流部分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剩余部分通过第二出风口吹出,实现环绕式送风,改善房间温度的均匀性。第二出风模式的出风状态如图5所示。
53.当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二出风口打开,此时出风风道内的气流全部通过第二出风口吹出,也即形成斜向下出风甚至是竖直向下出风。
54.天井机根据上述的出风模式重新规划制热模式和制热模式,当天井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当天井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
55.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不仅能够使天井机满足斜向下出风甚至竖直向下出风的要求。而且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配合能够增加天井机的出风方式,从而增加天井机的出风范围及对温度调节的精度和调节的速率。出风风道内的气流经过送风风道的导流之后由第一出风口吹出,利用送风风道将出风风道内竖直向下的气流导流呈水平出风甚至是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的方向出风。
56.现有技术中天井机均是采用在朝向地面的表面上开设风口进行出风,为了改变出风方向,其会在风口处设置导风板进行导流,但是在天井机的安装平面上,导风板的投影与天井机的面板的投影之间并不重合,使得导风板对气流的导向效果差,最终造成天井机的送风距离减小。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具体改进在于:主体框架10还包括边框12,当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12时,出风组件20与边框12之间形成送风风道50,在主体框架10的安装平面上,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边框1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边框12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部分。在出风组件的投影与边框的投影部分重合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实质上是延长了出风组件,使得天井机的平吹效果好,送风距离增加,当天井机打开第一出风口时,出风组件逐渐远离主体框架从而形成所述送风风道,此时出风组件的对应部分形成送风风道的下侧面,气流在流经送风风道时,气流在送风风道下侧面的导流作用下,沿水平方向流动甚至是沿向上倾斜的方向吹出,使天井机的送风距离增加,从而实现水平出风的效果。
57.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出风组件的投影与边框的投影完全重合,此种情况下,相较于出风组件的投影与边框的投影部分重合的情况能够进一步的延长出风组件,从而使得天井机的平吹效果更好,送风距离进一步增加。同时,在天井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出风组件贴附于主体框架上,出风组件的对应部分贴附于边框上,人员从地面上观察天井机时只能看到出风组件而无法看到主体框架,有效的增加了天井机的美观性。
58.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出风组件的投影超出边框的投影,此种情况下,相较于出风组件的投影与边框的投影完全重合的情况能够进一步的延长出风组件,从而进一步增加天井机的平吹效果和送风距离。
59.天井机具有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内机部分,主体框架与内机连接,出风组件连接在主体框架上,内机具有内机排风口,主体框架的出风风道的第一端与内机排风口连通,空气流动路径:回风口-蒸发器-内机排风口-出风风道的第一端-出风风道的第二端-出风口吹出。
6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2.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10)、出风组件(20)和升降机构(30),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升降机构(30)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0)上设置有承重部件(11),所述出风组件(20)上设置有搭接部件(21),所述搭接部件(21)与所述承重部件(11)可相对移动;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上升过程中,所述承重部件(11)与所述搭接部件(21)分离;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所述搭接部件(21)搭接在所述承重部件(11)上,所述承重部件(11)至少承接所述出风组件(20)的部分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件(21)的运动行程a等于所述出风组件(20)的最大下降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0)的最大升降距离大于所述搭接部件(21)的运动行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0)包括:驱动装置(31),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0)上;齿轮(32),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31)的输出轴上;齿条(33),与所述出风组件(20)固定连接,所述齿条(33)与所述齿轮(32)啮合,所述驱动装置(31)通过齿轮(32)和所述齿条(33)的配合带动所述出风组件(20)升降;所述齿条(33)的啮合长度等于所述升降机构(30)的最大升降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0)安装在所述承重部件(1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件(11)包括承重板(11a)和承重台阶(11b),所述承重板(11a)与所述主体框架(10)相连,所述承重台阶(11b)与所述承重板(11a)相连;所述搭接部件(21)包括搭接板(21a)和搭接台阶(21b),所述搭接板(21a)与所述出风组件(20)相连,所述搭接台阶(21b)与所述搭接板(21a)相连;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上升过程中,所述搭接台阶(21b)上升并远离所述承重台阶(11b);在所述出风组件(20)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所述搭接台阶(21b)下降并搭接在所述承重台阶(11b)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1a)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所述承重台阶(11b),所述第二侧面上安装所述升降机构(3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件(11)的截面形状呈c型,所述搭接部件(21)的截面形状呈l型或者t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所述出风框单独升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框和回风面板,所述出风框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所述回风面板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回风面板连接并共同升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41)。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送风风道(50),所述送风风道(50)的一端形成第一出风口,所述送风风道(50)的另一端与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道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二出风口(42)与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道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上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或第二出风口(42)位置处。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0)还包括边框(12),当所述出风组件(20)通过下降与所述主体框架(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12)时,所述出风组件(20)与所述边框(12)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风道(50),在所述主体框架(10)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出风组件(20)的投影与所述边框(1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机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和第三出风模式;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41)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关闭;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41)打开,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打开;当天井机处于所述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口(41)关闭,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打开。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井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天井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所述第二出风模式;当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天井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或所述第二出风模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出风组件和升降机构,出风组件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上设置有承重部件,出风组件上设置有搭接部件,搭接部件与承重部件可相对移动;在出风组件上升过程中,承重部件与搭接部件分离;在出风组件下降至工作位置时,搭接部件搭接在承重部件上,承重部件至少承接出风组件的部分重力。本发明的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天井机的升降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有技术中天井机的升降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有技术中天井机的升降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辉 李子颀 赵时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3/9/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下一篇:天井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