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2
阅读:59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脏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病的病因十分复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在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后,要想快速地恢复,就必须要进行心脏病的康复训练,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好的康复训练将会大大促进病情的好转,对病人体质的增强也是十分有利的,心脏康复是指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的综合,如: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饮食与行为、遵医依从性等,其中患者常通过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达到促进患者自身的心脏康复的进度。
3.目前人们常常通过采用双手握拳平举,腿部下蹲,即蹲起的方式使得腿部的血液泵回心脏,进而达到对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的促进,但由于患者常常处于待恢复状态,因此反复的蹲起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过度,呼吸不畅的情况出现,同时长时间的蹲起还会导致患者膝盖收到损伤情况的出现,因此提出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解决了患者在做蹲起训练时会出现患者运动过度而导致膝盖收到损伤情况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板、防滑垫、限位竖杆和支撑垫块,所述支撑底板顶部的两侧铰接有第一直板,所述第一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的前后两端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等距离铰接有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直板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腔铰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中部靠近第一直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第一直板靠近限制块一侧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弧形外杆,所述弧形外杆的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活动连接有弧形内杆和缓冲机构,所述弧形外杆和弧形内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弧形弹簧,所述支撑垫块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弧形外杆底部一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按摩机构。
6.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凸状圆柱,所述凸状圆柱活动连接在弧形外杆内腔的底部,所述凸状圆柱的内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凸状圆柱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弧形外杆内腔的底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7.优选地,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有四通管道,所述四通管道靠近弧形外杆底部的一端与弧形外杆底部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垫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弧板块,所述弧板块的内腔均匀活动卡接有圆柱凸块,所述圆柱凸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圆柱凸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内腔活动卡接有花键轴。
8.优选地,所述防滑垫设置在顶部前端和后端内腔中远离限制块的一侧,远离防滑
垫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限制块的侧壁接触,此时限制块的侧壁为垂直面,靠近防滑垫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限制块侧壁配合,此时限制块的侧壁呈斜面状,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直板铰接,所述拉力弹簧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直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一侧的顶部呈弧状。
9.优选地,所述弧形内杆顶部的一端贯穿弧形外杆的顶部且与第一直板靠近限制块一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弧形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弧形内杆和弧形外杆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限位竖杆分别设置在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上,且分别与限位竖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竖杆分别套接在支撑垫块内腔的两端,所述支撑垫块与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均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垫块靠近防滑垫的一侧设置有绑带,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支撑垫块的一端与支撑垫块固定连接,支撑垫块的另一端与限位竖杆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第四通孔的上方,所述凸状圆柱底部中部的一端与弧形外杆内腔底部接触,所述弧形外杆底部的内腔通过第四通孔与四通管道连通。
12.优选地,所述弧形外杆的内腔通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与四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通孔顶部的一端与第一通孔接触。
13.优选地,所述四通管道远离弧形外杆顶部的一端与第二直板上支撑垫块的内腔连通,所述四通管道远离弧形外杆底部的一端与第一直板上支撑垫块的内腔连通,所述圆柱凸块远离螺纹柱的一端贯穿支撑垫块且与支撑垫块内腔配合。
14.优选地,所述螺纹柱靠近支撑垫块侧壁的一端与支撑垫块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螺纹柱和圆柱凸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柱位于螺纹柱外部的一侧光滑且与圆柱凸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花键轴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支撑垫块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发明通过第一直板、第二直板、弧形弹簧和拉力弹簧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患者良好辅助训练以降低患者运动过度情况的作用,通过患者下蹲将会使得第一直板带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顶部的一端向远离限制块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将会发生与第一直板同步的倾斜,此时连接轴与第一直板之间的距离将会增大,同时时拉力弹簧被拉伸,在患者小腿弯曲的同时大腿也会发生向靠近限制块一侧方向的倾斜,此时弧形弹簧顶部和弧形外杆底部一端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弧形外杆与弧形内杆配合的长度减小,同时使得弧形弹簧被压缩,此时患者完成下蹲动作,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由于弧形弹簧和拉力弹簧拉力的作用,将会减小患者在起身时的压力,进而降低患者运动过度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而起到对患者心脏的训练效果;
17.本发明通过凸状圆柱、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防止患者起身时过快而出现的而导致受伤的作用,通过人们起身时,使得弧形内杆向上移动,此时四通管道内部的气体将推动凸状圆柱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通孔顶部与弧形外杆接触密封,此时第二通孔通过第四通孔与四通管道连通,同时第一通孔关闭,从而减小四通管道通过第二通孔进入至弧形外杆内部气体的速率,从而防止人们由于起身过快导致膝盖受损情况的发生;
18.本发明通过四通管道、圆柱凸块、第二弹簧和螺纹柱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的作用,通过人们下蹲使得弧形外杆内部的气体将会通过缓冲机构进入至四通管道内部,并分别通过四通管道顶部和底部的一端输送至第一直板和第二直
板上的支撑垫块内腔中,此时支撑垫块内腔中的压强增大,从而推动弧板块带动向靠近防滑垫一侧的方向移动,此时圆柱凸块将会与人们的腿部接触,同时支撑垫块内部增大的压强还会推动螺纹柱向靠近圆柱凸块一侧方向的移动,此时通过花键轴的限位以及螺纹柱和圆柱凸块之间的配合,将会使得圆柱凸块发生旋转,进而达到对患者腿部的按摩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背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发明第一直板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发明弧形内杆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26.图8为本发明支撑垫块处的顶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28.图10为本发明第二连接杆配合处的外观图;
29.图11为本发明第一直板处的爆炸图;
30.图12为本发明第二直板处的爆炸图;
31.图13为本发明弧形外杆处的爆炸图及凸状圆柱的放大图;
32.图14为本发明螺纹柱处的爆炸图。
33.图中:1、支撑底板;2、第一直板;3、第二直板;4、限制块;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连接轴;8、拉力弹簧;9、防滑垫;10、弧形外杆;11、弧形内杆;12、弧形弹簧;13、限位竖杆;14、支撑垫块;15、第一弹簧;16、缓冲机构;161、凸状圆柱;162、第一通孔;163、第二通孔;164、第三通孔;165、第四通孔;17、按摩机构;171、四通管道;172、弧板块;173、圆柱凸块;174、第二弹簧;175、螺纹柱;176、花键轴。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防滑垫9、限位竖杆13和支撑垫块14,支撑底板1顶部的两侧铰接有第一直板2,第一直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板3,支撑底板1顶部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4,限制块4的前后两端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顶部等距离铰接有第二连接杆6,远离第一直板2一侧的第一连接杆5的内腔铰接有连接轴7,连接轴7中部靠近第一直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8,第一直板2靠近限制块4一侧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弧形外杆10,弧形外杆10的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活动连接有弧形内杆11和缓冲机构16,弧形外杆10和弧形内杆11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弧形弹簧12,支撑垫块1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5,弧形外杆
10底部一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按摩机构17;通过患者下蹲将会使得第一直板2带动第二连接杆6和第一连接杆5顶部的一端向远离限制块4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5将会发生与第一直板2同步的倾斜,此时连接轴7与第一直板2之间的距离将会增大,同时时拉力弹簧8被拉伸,在患者小腿弯曲的同时大腿也会发生向靠近限制块4一侧方向的倾斜,此时弧形弹簧12顶部和弧形外杆10底部一端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弧形外杆10与弧形内杆11配合的长度减小,同时使得弧形弹簧12被压缩,此时患者完成下蹲动作,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由于弧形弹簧12和拉力弹簧8拉力的作用,将会减小患者在起身时的压力,进而降低患者运动过度情况的发生。
36.如图7和图13所示,缓冲机构16包括有凸状圆柱161,凸状圆柱161活动连接在弧形外杆10内腔的底部,凸状圆柱161的内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一通孔162,凸状圆柱16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63,弧形外杆10内腔的底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三通孔164和第四通孔165,第三通孔164位于第四通孔165的上方,凸状圆柱161底部中部的一端与弧形外杆10内腔底部接触,弧形外杆10底部的内腔通过第四通孔165与四通管道171连通,弧形外杆10的内腔通过第三通孔164和第四通孔165与四通管道171连通,第一通孔162顶部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62接触;通过人们起身时,使得弧形内杆11向上移动,此时四通管道171内部的气体将推动凸状圆柱16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通孔162顶部与弧形外杆10接触密封,此时第二通孔163通过第四通孔165与四通管道171连通,同时第一通孔162关闭,从而减小四通管道171通过第二通孔163进入至弧形外杆10内部气体的速率,从而防止人们由于起身过快导致膝盖受损情况的发生。
37.如图1、图2、图3、图5、图7、图8、图9、图11、图12和图14所示,按摩机构17包括有四通管道171,四通管道171靠近弧形外杆10底部的一端与弧形外杆10底部的内腔固定连接,支撑垫块1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弧板块172,弧板块172的内腔均匀活动卡接有圆柱凸块173,圆柱凸块17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174,圆柱凸块173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75,螺纹柱175的内腔活动卡接有花键轴176,四通管道171远离弧形外杆10顶部的一端与第二直板3上支撑垫块14的内腔连通,四通管道171远离弧形外杆10底部的一端与第一直板2上支撑垫块14的内腔连通,圆柱凸块173远离螺纹柱175的一端贯穿支撑垫块14且与支撑垫块14内腔配合,螺纹柱175靠近支撑垫块14侧壁的一端与支撑垫块14接触,第二弹簧174的两端分别与螺纹柱175和圆柱凸块173的内腔活动连接,螺纹柱175位于螺纹柱175外部的一侧光滑且与圆柱凸块173的内腔活动连接,花键轴176远离第二弹簧174的一端与支撑垫块14固定连接;通过人们下蹲使得弧形外杆10内部的气体将会通过缓冲机构16进入至四通管道171内部,并分别通过四通管道171顶部和底部的一端输送至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上的支撑垫块14内腔中,此时支撑垫块14内腔中的压强增大,从而推动弧板块172带动向靠近防滑垫9一侧的方向移动,此时圆柱凸块173将会与人们的腿部接触,同时支撑垫块14内部增大的压强还会推动螺纹柱175向靠近圆柱凸块173一侧方向的移动,此时通过花键轴176的限位以及螺纹柱175和圆柱凸块173之间的配合,将会使得圆柱凸块173发生旋转,进而达到对患者腿部的按摩作用。
38.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述防滑垫9设置在顶部前端和后端内腔中远离限制块4的一侧,远离防滑垫9一侧的第一连接杆5与限制块4的侧壁接触,此时限制块4的侧壁为垂直面,靠近防滑垫9一侧的第一连接杆5与限制块4侧壁
配合,此时限制块4的侧壁呈斜面状,第二连接杆6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5铰接,第二连接杆6远离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与第一直板2铰接,拉力弹簧8远离连接轴7的一端与第一直板2固定连接,第二直板3一侧的顶部呈弧状,弧形内杆11顶部的一端贯穿弧形外杆10的顶部且与第一直板2靠近限制块4一侧的内腔活动连接,弧形弹簧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弧形内杆11和弧形外杆10固定连接;通过垂直面的设计,当人们后仰时,这时的垂直面将会对第一连接杆5进行阻挡,从而防止了人们在做下蹲运动时会由于患者中心不稳而导致患者出现向后仰的情况发生,同时限制块4斜面的设计,通过患者下蹲使得第一直板2带动第一连接杆5倾斜,使得第一连接杆5与限制块4上的面接触,防止了患者下蹲过度情况的发生。
39.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限位竖杆13分别设置在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上,且分别与限位竖杆13固定连接,限位竖杆13分别套接在支撑垫块14内腔的两端,支撑垫块14与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均活动连接,支撑垫块14靠近防滑垫9的一侧设置有绑带,第一弹簧15靠近支撑垫块14的一端与支撑垫块14固定连接,支撑垫块14的另一端与限位竖杆13固定连接;通过患者做蹲起时,此时患者的大小腿将会分别与第二直板3和第一直板2出现相对滑动情况的出现,此时支撑垫块14的设计,通过患者做蹲起运动时,此时的支撑垫块14会在限位竖杆13上出现滑动,进而抵消人们大小腿分别与第二直板3和第一直板2带来的相对移动,提高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性。
4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41.首先患者双脚站在防滑垫9的上方,随后患者分别将小腿和大腿通过绑带固定在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上的支撑垫块14上,同时患者的臀部将会与第二直板3顶部一侧的弧状处接触,随后患者下蹲将会使得第一直板2发生旋转,此时第一直板2将会带动第二连接杆6和第一连接杆5顶部的一端向远离限制块4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5将会发生与第一直板2同步的倾斜,此时连接轴7与第一直板2之间的距离将会增大,同时时拉力弹簧8被拉伸,在患者小腿弯曲的同时大腿也会发生向靠近限制块4一侧方向的倾斜,此时弧形弹簧12顶部和弧形外杆10底部一端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弧形外杆10与弧形内杆11配合的长度减小,同时使得弧形弹簧12被压缩,此时患者完成下蹲动作,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由于弧形弹簧12和拉力弹簧8拉力的作用,将会减小患者在起身时的压力,进而提高患者做蹲起的效果;
42.当人们起身时,使得弧形内杆11向上移动,此时四通管道171内部的气体将推动凸状圆柱16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通孔162顶部与弧形外杆10接触密封,此时第二通孔163通过第四通孔165与四通管道171连通,同时第一通孔162关闭,从而减小四通管道171通过第二通孔163进入至弧形外杆10内部气体的速率,从而防止人们由于起身过快导致膝盖受损情况的发生;
43.在人们下蹲时,此时弧形外杆10内部的气体将会通过缓冲机构16进入至四通管道171内部,并分别通过四通管道171顶部和底部的一端输送至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上的支撑垫块14内腔中,此时支撑垫块14内腔中的压强增大,从而推动弧板块172带动向靠近防滑垫9一侧的方向移动,此时圆柱凸块173将会与人们的腿部接触,同时在圆柱凸块173与远离第一直板2一侧支撑垫块14的内壁接触时,此时螺纹柱175将会解除与支撑垫块14内壁的解除,同时支撑垫块14内部增大的压强还会推动螺纹柱175向靠近圆柱凸块173一侧方向的移动,此时通过花键轴176限位的作用,同时通过螺纹柱175和圆柱凸块173之间的配合,将会
使得圆柱凸块173发生旋转,进而达到对患者腿部的按摩作用。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防滑垫(9)、限位竖杆(13)和支撑垫块(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顶部的两侧铰接有第一直板(2),所述第一直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板(3),所述支撑底板(1)顶部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4),所述限制块(4)的前后两端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顶部等距离铰接有第二连接杆(6),远离所述第一直板(2)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内腔铰接有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中部靠近第一直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8),所述第一直板(2)靠近限制块(4)一侧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弧形外杆(10),所述弧形外杆(10)的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活动连接有弧形内杆(11)和缓冲机构(16),所述弧形外杆(10)和弧形内杆(11)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弧形弹簧(12),所述支撑垫块(1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弧形外杆(10)底部一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按摩机构(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16)包括有凸状圆柱(161),所述凸状圆柱(161)活动连接在弧形外杆(10)内腔的底部,所述凸状圆柱(161)的内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一通孔(162),所述凸状圆柱(16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63),所述弧形外杆(10)内腔的底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三通孔(164)和第四通孔(16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17)包括有四通管道(171),所述四通管道(171)靠近弧形外杆(10)底部的一端与弧形外杆(10)底部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垫块(1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弧板块(172),所述弧板块(172)的内腔均匀活动卡接有圆柱凸块(173),所述圆柱凸块(17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174),所述圆柱凸块(173)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75),所述螺纹柱(175)的内腔活动卡接有花键轴(17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9)设置在顶部前端和后端内腔中远离限制块(4)的一侧,远离所述防滑垫(9)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与限制块(4)的侧壁接触,此时所述限制块(4)的侧壁为垂直面,靠近所述防滑垫(9)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与限制块(4)侧壁配合,此时所述限制块(4)的侧壁呈斜面状,所述第二连接杆(6)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5)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远离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与第一直板(2)铰接,所述拉力弹簧(8)远离连接轴(7)的一端与第一直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板(3)一侧的顶部呈弧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内杆(11)顶部的一端贯穿弧形外杆(10)的顶部且与第一直板(2)靠近限制块(4)一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弧形弹簧(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弧形内杆(11)和弧形外杆(10)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竖杆(13)分别设置在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上,且分别与限位竖杆(1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竖杆(13)分别套接在支撑垫块(14)内腔的两端,所述支撑垫块(14)与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均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垫块(14)靠近防滑垫(9)的一侧设置有绑带,所述第一弹簧(15)靠近支撑垫块(14)的一端与支撑垫块(14)固定连接,支撑垫块(14)的另一端与限位竖杆(13)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64)位于第四通孔(165)的上方,所述凸状圆柱(161)底部中部的一端与弧形外杆(10)内腔底部接
触,所述弧形外杆(10)底部的内腔通过第四通孔(165)与四通管道(171)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杆(10)的内腔通过第三通孔(164)和第四通孔(165)与四通管道(171)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62)顶部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62)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管道(171)远离弧形外杆(10)顶部的一端与第二直板(3)上支撑垫块(14)的内腔连通,所述四通管道(171)远离弧形外杆(10)底部的一端与第一直板(2)上支撑垫块(14)的内腔连通,所述圆柱凸块(173)远离螺纹柱(175)的一端贯穿支撑垫块(14)且与支撑垫块(14)内腔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175)靠近支撑垫块(14)侧壁的一端与支撑垫块(14)接触,所述第二弹簧(174)的两端分别与螺纹柱(175)和圆柱凸块(173)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柱(175)位于螺纹柱(175)外部的一侧光滑且与圆柱凸块(173)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花键轴(176)远离第二弹簧(174)的一端与支撑垫块(1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垫块,所述支撑底板顶部的两侧铰接有第一直板,所述第一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本发明通过第一直板、第二直板、弧形弹簧和拉力弹簧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患者良好辅助训练以降低患者运动过度情况的作用,通过患者下蹲将会使得第一直板带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顶部的一端向远离限制块的一侧移动,同时使得弧形弹簧被压缩,此时患者完成下蹲动作,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由于弧形弹簧和拉力弹簧拉力的作用,将会减小患者在起身时的压力,进而降低患者运动过度情况的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龙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