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创造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山羊绒是稀有而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全球动物纤维产量中仅占的0.2%。纤维细、质轻、表面光滑、手感滑糯、光泽好和卷曲度大,具有吸湿性和保暖性好等优良特性,常被称为“软黄金”、“纤维皇后”和“钻石纤维”。羊绒价格昂贵,但是短羊绒生产加工难度较大,因此充分合理利用短羊绒纤维,将会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对于19~23mm羊绒的加工,不宜采用精梳毛纺,因为精梳毛纺适合加工30mm以上的纤维;以19~23mm的羊绒为原料采用粗梳毛纺流程可以纺出55.56tex以上的纱线;棉纺设备适宜加工短纤维,棉纺流程比精梳毛纺的流程短,比粗梳毛纺的质量高。无论是精梳毛纺、粗梳毛纺,还是棉纺的环锭纺,纺纱速度都比较低,不超过50m/min。
4.转杯纺具有耐磨性好、弹性强、纺纱工艺流程短、设备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文献介绍将23mm以下的短羊绒与水溶性维纶、天丝等混纺,制备转杯纺细纱,无法实现纯纺。2014年,卢海兵利用长度37.33mm的纯羊绒制备了20.8*2tex的转杯纺细纱,但是羊绒原料长度较长。2018年,一种山羊绒纤维采用毛的半精纺工艺制备转杯纱,如和毛-罗拉梳理机-针梳两道-转杯纱。对于短羊绒(19~23mm)以及纺织行业大规模使用的棉纺工艺制条,制备转杯纱的可行性未提及。
5.所以如何利用19~23mm的羊绒,并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工艺制条,制备转杯纱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工艺简单,设备应用广泛,纺纱速度高,并能将短绒变废为宝,增加了羊绒行业的经济价值和行业利润。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以解决精梳毛纺流程不适合加工短羊绒,粗梳毛纺和棉纺环锭纺流程纺纱速度低,只采用毛的半精纺工艺制备转杯纱的问题。使得短羊绒的加工设备更灵活和广泛,纺纱速度高,以此提高短羊绒的利用价值,节约原料,增加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棉毛结合的半精纺工艺流程:无毛绒
→
和毛
→
盖板梳理机
→
两道并条(带自调匀整装置)
→
转杯纺细纱
9.生产过程中保持相对湿度在70~75%,温度在20~25℃,这样的温湿度,保证羊绒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同时克服羊绒纤维容易产生静电,影响纺纱工艺及质量的问题。
10.(1)开松:19~23mm的无毛绒是山羊绒分梳剩下的短绒,已除去大部分粗毛及杂
质,可直接用于开松。通过毛纺和毛机开松短羊绒原料两次,将大块纤维开松为小块。开松后的短羊绒加油给湿,和毛加油的重量为羊绒总重量的0.8~1%,保证羊绒上机回潮率在18~20%。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与纤维、纤维与机器的静电,减少纤维损伤以及提高纤维间的抱合力,使羊绒在后道工序既能顺利成条,又能改善条干。加油给湿后的短羊绒闷放12小时以上,使原料能够充分吸收和毛油。
11.(2)梳理:通过盖板梳理机对和毛加油后的短羊绒进行梳理,使初步开松的纤维块分解为单纤维,均匀混合并成条。所述盖板梳理机内设有刺辊、锡林、盖板及道夫等。参数设计的原则是避免纤维损伤、羊绒短纤蓬松成条困难、产生静电易缠绕锡林或道夫的问题。采用低车速、大隔距、大压辊压力的工艺原则。降低刺辊、锡林速度,锡林与刺辊速比适当提高,放大分梳隔距,尽量防止纤维损伤;盖板速度适当提高,以增加盖板花,排除羊绒中的粗毛;较大的压辊压力,以提高纤维集束性,增强条子强力。
12.(3)并条:将生条经过二道并条工序,6根并合制备为熟条。为改善条干均匀度、加强对纤维的控制,并条机采用压力棒曲线牵伸,圈条工艺为直线管输出,使条子顺利下滑和输出,防止堵塞圈条器。并条机采用适当隔距、适当加压、降低速度、轻定量的工艺原则。罗拉隔距的大小要适应加工纤维长度并兼顾纤维的整齐度;牵伸中要加大压力,增加钳口对须条的握持力,减少打滑现象;为防止静电产生,防缠胶辊和罗拉,罗拉速度适当降低;为了防止细纱工序断头,熟条定量偏轻掌握,如熟条定量控制10~15g/5m。
13.(4)细纱:采用转杯纺工艺纺细纱。将熟条以轻定量喂入喂给分梳机构,细纱工序采用偏高分梳辊速度、偏大捻度的工艺原则。为了杂质的排除和纤维的顺利转移以及成纱质量的提高,分梳辊速度不宜过低;由于羊绒短纤维强力低,抱合力差,为保证纺纱顺利进行并保持羊绒手感柔软、毛型感好,捻度稍微偏高配置。为了降低纺纱张力,纺纱杯转速不易太高。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5.(1)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加工羊绒纤维长度为19~23mm;
16.(2)本发明创造所述的转杯纺工艺,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工艺制备熟条,喂入转杯纺机。即可以加工纯短羊绒纤维,纺纱速度比环锭纺工艺高,纺纱流程短且方便。纺纱设备应用广泛。生产工序如下:无毛绒
→
和毛
→
盖板梳理机
→
两道并条(带自调匀整装置)
→
转杯纺制备细纱。该方法克服了精梳毛纺流程不适合加工短羊绒,粗梳毛纺流程以及棉纺环锭纺纺纱速度低,毛的半精纺流程所用设备有局限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18.实施例1: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9.生产过程中保持相对湿度在70~75%,温度在20~25℃。
20.(1)开松:首先通过毛纺和毛机开松长度为19~23mm的短羊绒原料两次。将开松好的短羊绒加油给湿,和毛油喷洒时呈雾状,油滴尽量细小,和毛加油的重量为羊绒总重量的0.8~1%,保证羊绒上机回潮率在18~20%,并闷放12小时以上,使和毛油充分吸收。
21.(2)梳理:通过盖板梳理机对和毛加油后的短羊绒梳理成条,采用低车速、大隔距、大张力牵伸、大压辊压力的工艺原则。采用较大的张力牵伸,防止纤维回缩,较大的压辊压力,以提高纤维集束性,增加条子强力。所述盖板梳理机内设有刺辊、锡林、道夫、盖板。刺辊的转速为730r/mim,锡林的速度为270r/min,道夫的转速为20r/min,盖板速度为132mm/min,除尘刀-刺辊隔距为0.3mm,给棉板-刺辊隔距为0.3mm,刺辊-锡林隔距为0.18mm,锡林-盖板隔距为0.28mm,0.25mm,0.23mm,0.25mm,0.28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3mm,通过盖板梳理机加工后的生条条重为15g/5m。
22.(3)并条:将通过盖板梳理机加工后的6根生条经过二道并条工序制备为熟条,使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提高,熟条的条干均匀度得到改善。采用放大隔距、适当加压、降低速度、轻定量的工艺原则。并条机前中后区中心距39.5
×
35.5
×
44mm,车速为40m/min,牵伸倍数设置为6,半熟条和熟条的条重控制在15g/5m,牵伸形式为压力棒牵伸,圈条工艺为直线管输出。
23.(4)细纱:将并条机加工后的熟条喂入转杯纺的喂给分梳机构,制备细纱。细纱工序采用偏高分梳辊速度、较低纺纱杯速度、偏大捻度的工艺原则。细纱机的分梳辊速度为7947r/min,转杯的转速为50000r/min,输出罗拉的线速度为58.40m/min,制备的细纱号数为43.37tex。
24.实施例2:
25.与实施例1中的原料以及(1)开松、(2)梳理和(3)并条工艺相同,直接喂入转杯纺纱机。
26.(4)细纱:将并条机加工后的熟条喂入转杯纺的喂给分梳机构,制备细纱。细纱工序采用偏高分梳辊速度、较低纺纱杯速度、偏大捻度的工艺原则。细纱机的分梳辊速度为7937r/min,转杯的转速为50000r/min,输出罗拉的线速度为74.8m/min,制备的细纱号数为89.53tex。
27.实施例3:
28.与实施例1中的原料以及(1)开松、(2)梳理和(3)并条工艺相同,直接喂入转杯纺纱机。(4)细纱:将并条机加工后的熟条喂入转杯纺的喂给分梳机构,制备细纱。细纱工序采用偏高分梳辊速度、较低纺纱杯速度、偏大捻度的工艺原则。细纱机的分梳辊速度为5236r/min,转杯的转速为50000r/min,输出罗拉的线速度为76.6m/min,制备的细纱号数为39tex。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工艺流程:无毛绒
→
和毛
→
盖板梳理机
→
两道并条(带自调匀整装置)
→
转杯纺细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短羊绒原料纤维长度为19~2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熟条,流程为:无毛绒
→
和毛
→
盖板梳理机
→
两道并条(可带自调匀整装置)
→
制备熟条,然后喂入转杯纺纱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短羊绒(19~23mm)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方法。以解决精梳毛纺流程不适合加工短羊绒,粗梳毛纺和棉纺环锭纺纺纱速度低,毛的半精纺设备应用有局限的问题。以此提高短羊绒的利用价值,节约原料,增加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棉毛结合的半精纺流程制备转杯纱的工艺流程:无毛绒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玲 苏慧莹 王建坤 李梦虹 叶健青 郑广伟 王占刚 李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