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缸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2 阅读:70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因此被应用到许多行业中。目前市场上常见液压举升系统包括电动泵、手动泵、油管、液压缸,并且是单独开发、单独供货,整车厂再进行安装,存在零件多、管理成本高、装配复杂、效率低、占据空间大、不便于整车布置、整体重量较重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电动泵、手动泵、油管和液压缸集成在一起,既能自供油,又能实现液压举升系统功能的电液缸。
4.本发明的电机在液压缸缸体侧面,并且它们之间安装有缓冲阻隔件,泵体本体侧面与液压缸下端的u型夹侧面固定连接,电机与泵体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的自供油箱;泵体本体上半部分为自供油机构,下半部分为泵体油路;泵体本体与泵体突出环为一体,构成整个泵体;在自供油箱内部电机的轴与长连轴顶端固定连接,长连轴下端固定插接在偏心缸体顶端的插孔内;自供油箱内部为自供油腔;自供油机构:在泵体上半部分开有供油槽,泵体下半部分中心开有分油轴安装孔;供油槽侧壁上开有环槽;偏心缸体放置于供油槽内,并且偏心缸体与供油槽成偏心状态,轴承外瓦下面卡接在环槽的下沿上,轴承外瓦上面通过限位挡圈压紧,限位挡圈上端卡接在环槽的上沿上;分油轴上端微小间隙配合插接在偏心缸体下端的插孔内,分油轴下端过盈配合插接在分油轴安装孔内,在分油轴上端开有侧向开口的两个半圆形孔槽,对应半圆形孔槽轴向位置的偏心缸体开有负压活塞销孔,在负压活塞销孔内放置有活塞销,在分油轴内部开有两条纵向通油通路,即左侧纵向通油通路和右侧纵向通油通路,两条纵向通油通路上端分别与两个半圆形孔槽连通,两条纵向通油通路下端分别与泵体油路中的左侧分油通路和右侧分油通路连通;泵体油路:在泵体本体纵向开有吸油通路,吸油通路中部与一号横向油路连通,一号横向油路与换向阀腔连通,换向阀腔两端分别与换向阀右侧油腔和换向阀左侧油腔连通,换向阀中部置于换向阀腔,并且在换向阀中部杆上套装有换向阀弹簧,换向阀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换向阀中部杆两端的换向阀封堵头底部;换向阀右侧油腔通过第一支路油路与左侧分油通路连通,左侧分油通路通过第二支路油路与换向阀体后腔连通,换向阀体放置于换向阀体后腔内,换向阀体后端顶在换向阀体腔封堵上,换向阀体前端卡在换向阀体前腔与换向阀体后腔连接处,并且在换向阀体
外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换向阀体横向开有换向阀体通孔,换向阀体通孔连通换向阀体后腔与换向阀体内腔,换向阀体内腔前端与换向阀体前腔连通,在换向阀体前腔内有导向弹簧,导向弹簧底端顶在换向阀体前端,导向弹簧前端顶在换向阀体前腔前端壁上,球封置于导向弹簧内,球封直径大于连接通道和换向阀体内腔的管径;换向阀左侧油腔通过第三支路油路与右侧分油通路连通,右侧分油通路通过第四支路油路与节流阀后腔连通,在节流阀腔内有节流阀,节流阀外套装有o形密封圈,并将节流阀腔分为节流阀前腔和节流阀后腔,节流阀前端为锥形,并对应节流通道,,节流阀内开有贯通的节流阀内通路;换向阀左侧油腔通过第五支路油路与弯管接头内的弯管通路连通,弯管通路与液压锁连通;节流通道通过第六支路油路与u型夹内的下喷油通路连通,在第六支路油路与下喷油通路之间安装有下喷油嘴;换向阀体前腔通过第七支路油路与第八支路油路连通,第八支路油路通过第九支路油路与u型夹内的上喷油通路连通,在第九支路油路与上喷油通路之间安装有上喷油嘴;第八支路油路通过第十支路油路与溢流机构连通,溢流机构:第十支路油路与溢流支路油路连通,溢流支路油路与溢流阀腔连通,溢流阀腔内有溢流阀弹簧,溢流阀弹簧前端顶在溢流球阀上,溢流球阀置于溢流阀腔与溢流支路油路之间,溢流球阀直径大于溢流支路油路管径,调压推杆插在溢流阀弹簧后端,调压推杆后端顶在调压螺母上,调压螺母固定在溢流阀腔内;溢流阀腔经吸油通路进油口进入吸油通路;节流阀前腔通过第十一支路油路与回流油路连通,回流油路出油口处安装有回油口节流阀,并与自供油腔连通。
5.本发明在长连轴外套装有导流罩,导流罩上部分为锥形导流套筒,下部分为导流盖,导流盖下端的外沿卡在环槽内的限位挡圈上面。
6.本发明开发电液缸,相当于将电动泵、手动泵、油缸及液压缸等集成在一起,具有集成化、零件少、管理成本低、装配简单、效率高、占据空间小、便于整车布置、质轻等优点。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液压缸侧面安装整个液压油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液压缸侧面安装整个液压油罐机构并去掉油箱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泵体部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泵体外部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泵体外部侧视图;图6是本发明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图4的f-f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图5的a-a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图4的c-c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图4的g-g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图10的j-j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图4的h-h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泵体外部俯视并去掉所有负压油槽内零件的俯视图;图14是本发明图13的中间侧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偏心缸体侧视剖视图;图16是本发明导流罩安装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本发明的自供油结构分为三部分:动力输入部分、油箱部分和泵体油路部分。动力输入部分通过电机3的工作,带动自供油机构运转,从而通过泵体油路部分将油箱内的液压油与液压缸内进行循环。
9.本发明的电机3在液压缸缸体1侧面,并且它们之间安装有缓冲阻隔件2,缓冲阻隔件2可以安装在电机3或液压缸缸体1上,材质一般采用相对软的材料,例如:橡胶,由于电机3与液压缸缸体1离的比较近,所以,用缓冲阻隔件2进行阻隔下,防止它们碰撞。泵体本体5侧面与液压缸下端的u型夹6侧面固定连接,电机3与泵体本体5之间安装有密封的自供油箱4;电机3、自供油箱4和泵体本体5构成本发明的改进部分,电机3是采用现有电机,本发明不做过多赘述,本发明主要改进是以电机3为输入动力而构成的供油部分和供油油路部分。
10.泵体本体5上半部分为自供油机构,下半部分为泵体油路。自供油机构是一套机械工作的部分,通过各个零件的配合,来完成油箱与泵体油路内的液压油进行循环。泵体油路是连通油箱与液压缸内部的连通油路。
11.泵体本体5与泵体突出环12为一体,构成整个泵体;泵体突出环12是一个辅助部分,其突出于泵体本体5上表面。由于泵体本体5上面是与自供油箱4的油箱外壳底部固定密封的,由于增设了泵体突出环12,不但方便了油箱外壳安装(仅需将油箱外壳底部围绕在泵体突出环12外即可),还方便做密封(由于油箱内的压力经常变化,所以密封尤为关键)。
12.在自供油箱4内部电机3的轴与长连轴8顶端固定连接,长连轴8下端固定插接在偏心缸体9顶端的插孔23内;自供油箱4内部为自供油腔7;此部分是电机轴将动力传导至偏心缸体9的机械连接部分,并且置于自供油腔7里,当电机3转动时,就会通过长连轴8带着偏心缸体9同时转动。偏心缸体9插在插孔23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例如销钉、螺栓等等方式。
13.以下就将泵体本体5内的上半部分自供油机构和下半部分泵体油路进行详细说明:自供油机构:在泵体上半部分开有供油槽14,泵体下半部分中心开有分油轴安装孔27;供油槽14侧壁上开有环槽76;此部分为泵体本体5内的上半部分自供油机构的开槽形式,具体见图14。环槽76是在泵体本体5内壁上开的环形内凹槽。
14.偏心缸体9放置于供油槽14内,并且偏心缸体9与供油槽14成偏心状态,也就是说,偏心缸体9的轴线与供油槽14的轴线平行但不是同一个轴线,这样,就相当于偏心缸体9的轴线始终是围绕着供油槽14的轴线转动。
15.轴承13外瓦下面卡接在环槽76的下沿74上,轴承13外瓦上面通过限位挡圈15压紧,限位挡圈15上端卡接在环槽76的上沿75上;限位挡圈15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环形结构。安装时,现将轴承13放置于环槽76内,并使轴承外瓦置于下沿74上,然后,压缩限位挡圈15使限位挡圈15的外径小于供油槽14上端内径,当置于环槽76位置后,松开压缩状态,这样限
位挡圈15就会涨开并紧紧的压在轴承外瓦上面,并且上端也贴附在上沿75上,这样,轴承13外瓦就被紧固下环槽76内。
16.分油轴22上端微小间隙配合插接在偏心缸体9下端的插孔内,分油轴23下端过盈配合插接在分油轴安装孔27内。此部分是分油轴22两端分别与自供油机构和泵体油路连接/连通的描述。微小间隙配合是指分油轴22外壁与偏心缸体9下端的插孔之间的缝隙极其微小,这样即保证了偏心缸体9旋转时不会带动分油轴22,又能保证上端的液压油从此缝隙流过,此微小间隙就类似于活塞在活塞缸内进行上下运动时,活塞外壁与活塞缸内壁之间的微小间隙。过盈配合就是说分油轴23下端插入分油轴安装孔27内后,就基本固定了。
17.在分油轴22上端开有侧向开口的两个半圆形孔槽17,半圆形孔槽17的结构见图6中的俯视形态和图9的测试形态,对应半圆形孔槽17轴向位置的偏心缸体9开有负压活塞销孔18,也就是说,两个半圆形孔槽17与负压活塞销孔18是相通的,在负压活塞销孔18内放置有活塞销19,活塞销19类似于一个活塞一样置于负压活塞销孔18内,并可以在负压活塞销孔18内移动。负压活塞销孔18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本发明中共开有五个孔,每个负压活塞销孔18内均有活塞销19(见图6)。
18.见图15,为了方便说明偏心缸体9被分为三个区域,上段为a区域,中段为b区域,下段为c区域,c区域置于轴承13下面,并且c区域的上表面d与轴承内瓦底面位置对应但留有缝隙,负压活塞销孔18是一个贯通的孔,位置置于b区域,由于偏心缸体9的轴线与轴承13的轴线(轴承13的轴线与供油槽14的轴线相同)偏移,所以,在偏心缸体9一侧就会与轴承13的内瓦接触,而对应的另一侧就会脱离与轴承13接触,并产生较大间隙,但此间隙一定小于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的长度,防止活塞销19脱出。
19.在分油轴22内部开有两条纵向通油通路,即左侧纵向通油通路20和右侧纵向通油通路21,两条纵向通油通路上端分别与两个半圆形孔槽17连通,两条纵向通油通路下端分别与泵体油路中的左侧分油通路32和右侧分油通路50连通;这部分是负压活塞销孔18的活塞销19后侧与泵体油路连通的油路部分,也就是说,泵体油路的液压油可以分别通过左侧分油通路32和右侧分油通路50、左侧纵向通油通路20和右侧纵向通油通路21被负压活塞销孔18吸入或挤出,所谓吸入就是,当活塞销19向负压活塞销孔18外侧移动时,将下面的液压油吸入负压活塞销孔18内,当活塞销19向负压活塞销孔18内侧移动时,就会将负压活塞销孔18内吸入的液压油挤出,以此往复。
20.当偏心缸体9转动时,远离轴承13的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会甩至负压活塞销孔18外侧一端,从而在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后侧形成负压,此时就会将下面的液压油吸入进来,而靠近轴承13的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会被挤压进负压活塞销孔18内部,这样就将活塞销19后侧的液压油挤压出来。
21.泵体油路:在泵体本体5纵向开有吸油通路10,吸油通路10中部与一号横向油路25连通(见图7),一号横向油路25与换向阀腔28连通,换向阀腔28两端分别与换向阀右侧油腔31和换向阀左侧油腔53连通,换向阀24中部置于换向阀腔28,并且在换向阀24中部杆上套装有换向阀弹簧29,换向阀弹簧29的两端分别顶在换向阀24中部杆两端的换向阀封堵头30底部(见图8右侧);换向阀24的杆在换向阀腔28内,并且换向阀24的杆长度大于换向阀腔28长度,换向阀24的杆两端均有换向阀封堵头30,换向阀封堵头30直径大于换向阀腔28的腔内径,在压力作用下换向阀24无论向哪一端运动,都会使换向阀封堵头30最终封堵住换向
阀腔28的一侧,而另一侧就会相通,也就是一端封堵一端通畅。换向阀24的移动均是依靠油压来决定的,压力大的一端就会封堵,压力小一端就会通畅。换向阀弹簧29起导向作用,换向阀换向时,换向阀弹簧29沿泵体配合孔的轴线方向移动,同时弹簧环节间隙形成油槽,让液压油通过。
22.换向阀右侧油腔31通过第一支路油路52与左侧分油通路32连通,左侧分油通路32通过第二支路油路33与换向阀体后腔37连通,换向阀体36放置于换向阀体后腔37内,换向阀体36后端顶在换向阀体腔封堵35上,换向阀体36前端卡在换向阀体前腔47与换向阀体后腔37连接处,并且在换向阀体36外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换向阀体36横向开有换向阀体通孔34,换向阀体通孔34连通换向阀体后腔37与换向阀体内腔38,换向阀体内腔38前端与换向阀体前腔47连通,在换向阀体前腔47内有导向弹簧39,导向弹簧39底端顶在换向阀体36前端,导向弹簧39前端顶在换向阀体前腔47前端壁上,球封41置于导向弹簧39内,球封41直径大于连接通道43和换向阀体内腔38的管径;此部分见图8上半部分,球封41受到压力作用,会在导向弹簧39内滚动,当滚动至连接通道43与换向阀体前腔47之间时,将连接通道43与换向阀体前腔47之间的通路封堵,当滚动至换向阀体前腔47与换向阀体内腔38前端时,将换向阀体前腔47与换向阀体内腔38之间的通路封堵。o型密封圈是防止换向阀体后腔37内的液压油直接进入换向阀体前腔47内,其必须通过换向阀体内腔38与换向阀体前腔47连通。
23.换向阀左侧油腔53通过第三支路油路51与右侧分油通路50连通,右侧分油通路50通过第四支路油路49与节流阀后腔48连通,在节流阀腔内有节流阀45,节流阀45外套装有o形密封圈46,并将节流阀腔分为节流阀前腔44和节流阀后腔48,节流阀45前端为锥形,并对应节流通道43,节流阀45内开有贯通的节流阀内通路80;此部分见图8的下半部分,节流阀45受压力作用是可以移动,当后侧压力大时,推着节流阀45向连接通道43方向移动,直至节流阀45前端的锥形将连接通道43封堵,此时,连接通道43与节流阀后腔48之间只能通过节流阀45内部的节流阀内通路80连通。
24.换向阀左侧油腔53通过第五支路油路54与弯管接头56内的弯管通路57连通,弯管通路57与液压锁连通。此部分见图8右下。
25.节流通道43通过油路42、第六支路油路59与u型夹6内的下喷油通路63连通,在第六支路油路59与下喷油通路63之间安装有下喷油嘴62;此部分见图10和图11。最终通过下喷油通路63与液压缸下腔相通。
26.换向阀体前腔47通过第七支路油路40与第八支路油路61连通,第八支路油路61通过第九支路油路66与u型夹6内的上喷油通路64连通,在第九支路油路66与上喷油通路64之间安装有上喷油嘴65;第八支路油路61通过第十支路油路60与溢流机构连通,溢流机构:第十支路油路60与溢流支路油路67连通,溢流支路油路67与溢流阀腔26连通,溢流阀腔26内有溢流阀弹簧69,溢流阀弹簧69前端顶在溢流球阀68上,溢流球阀68置于溢流阀腔26与溢流支路油路67之间,溢流球阀68直径大于溢流支路油路67管径,调压推杆71插在溢流阀弹簧69后端,调压推杆71后端顶在调压螺母72上,调压螺母72固定在溢流阀腔26内;溢流阀腔26经吸油通路进油口70进入吸油通路10;此部分见图10和图11。分成两条通路,两条通路的划分是以第八支路油路61分出来的,见图11,第一通路是第八支路油路61左侧通路最终通过上喷油通路64与液压缸上腔相通;第二通路是第八支路油路61右侧通路,最终通过溢流
机构、吸油通路进油口70进入吸油通路10下段油路里。
27.节流阀前腔44通过第十一支路油路73与回流油路16连通,回流油路16出油口处安装有回油口节流阀11,并与自供油腔7连通。此部分见图12,节流阀45前端压力较大时,节流通道43内的液压油推动节流阀45的锥形脱离封闭节流通道43,使节流通道43与节流阀前腔44相通,最终通过回流油路16与自供油腔7连通。图8左下角部分由于第十一支路油路73在节流阀45后侧,所以没有显示。
28.本发明在长连轴8外套装有导流罩,导流罩上部分为锥形导流套筒77,下部分为导流盖78,导流盖78下端的外沿79卡在环槽76内的限位挡圈15上面。此部分见图16,由于偏心缸体9的偏心旋转,所以,就会搅动其附近的液压油产生大量气泡,而气泡会逐渐充斥在自供油腔7内,为了防止气泡进入自供油腔7的其它部分,就设置了一个导流罩,导流罩的边沿(外沿79)与限位挡圈15、轴承13的外瓦同时被固定在环槽76内,这样导流罩的导流盖78将偏心缸体9上端附近罩住,而锥形导流套筒77再将长连轴8从下往上大部分罩住(上端留出与导流罩外部相通),这样即使产生气泡,也基本是在导流罩内,当到达锥形导流套筒77顶端时也基本消融了大部分。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举升过程:1、电机3顺时针旋转,带着长轴杆8、偏心缸体9同步转动。
30.2、自供油箱4内的液压油从吸油通路10进入,通过一号横向油路25进入换向阀腔28,此时换向阀24向右侧(图8中方向显示为向上)移动,换向阀24左侧的换向阀封堵头30将换向阀腔28与换向阀左侧油腔53封堵。
31.3、液压油继续经过换向阀右侧油腔31、第一支路油路52进入左侧分油通路32,再从左侧纵向通油通路20进入右侧(图9中的方向看为上侧)的半圆形孔槽17内,此时偏心缸体9的b区域处于远离轴承13的内瓦内侧,所以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处于被甩出状态,这样从右侧的半圆形孔槽17过来的液压油进入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让出的位置(也就是活塞销19后侧),由于偏心缸体9是旋转的,所以,充盈满液压油的负压活塞销孔18逐渐靠近轴承13内瓦的内壁,同时将活塞销19向负压活塞销孔18内侧挤入,直至偏心缸体9的b区域与轴承13内瓦的内壁完全依靠,此时,上述吸入负压活塞销孔18内的活塞销19后侧液压油被完全挤出至左侧(图9中的方向看为下侧)的半圆形孔槽17,并进入右侧纵向通油通路21内,再依次通过右侧分油通路50、第四支路油路49进入节流阀后腔48,然后推着节流阀45向前移动,并将节流通道43与节流阀前腔44之间进行封堵,而液压油会顺着节流阀内通路80进入节流通道43(此部分见图8)。
32.4、进入节流通道43的液压油推开球封41,并流入两个油路(见图10和图11);第一个油路:节流通道43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油路42、第六支路油路59、下喷油嘴62、下喷油通路63及u型夹6内部下腔供油油路进入液压缸下腔;第二油路:推开球封41,节流通道43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七支路油路40、第八支路油路61、第九支路油路66、上喷油嘴65、上喷油通路64及u型夹6内部上腔供油油路进入液压缸上腔;此时液压缸上下腔形成压力差(下腔压力大于上腔压力),从而推动液压缸上升,实现举升功能。
33.5、溢流过程(此部分见图11):当第八支路油路61、第十支路油路60、溢流支路油路67内的液压油油压大于溢流阀设定压力时,溢流球阀68脱离封堵溢流支路油路67,溢流阀
弹簧69收缩,溢流的液压油从溢流支路油路67依次进入溢流阀腔26、吸油通路进油口70回到吸油通路10下段油路里。
34.6、液压锁解锁(此部分见图8右下角):右侧分油通路50同时依次将液压油从第三支路油路51、换向阀左侧油腔53、第五支路油路54、弯管接头56内的弯管通路57送入液压锁连通油路55,将液压锁打开。
35.下降过程:1、电机3逆时针旋转,带着长轴杆8、偏心缸体9同步转动。
36.2、自供油箱4内的液压油从吸油通路10进入,通过一号横向油路25进入换向阀腔28,此时换向阀24向左侧(图8中方向显示为向下)移动,换向阀24右侧的换向阀封堵头30将换向阀腔28与换向阀右侧油腔31之间封堵。
37.3、液压油继续经过换向阀左侧油腔53、第三支路油路51进入右侧分油通路50,再从右侧纵向通油通路21进入左侧(图9中的方向看为下侧)的半圆形孔槽17内,经过负压活塞销孔18进入左侧纵向通油通路20(此部分负压活塞销孔18和活塞销19工作原理与举升过程第3步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偏心缸体9的旋转方向不同),再依次通过左侧分油通路32、第二支路油路33进入换向阀体后腔37,由于换向阀体后腔37与换向阀体前腔47之间通过换向阀体36前端的o形密封圈封堵,所以,不能直接进入换向阀体前腔47,换向阀体后腔37内的液压油经过换向阀体通孔34进入换向阀体内腔38,再换向阀体内腔38前端进入换向阀体前腔47,并推着球封41将换向阀体前腔47与节流通道43之间封堵,这样换向阀体前腔47内的液压油依次从第七支路油路40、第八支路油路61、第九支路油路66、上喷油嘴65、上喷油通路64及u型夹6内部上腔供油油路进入液压缸上腔,推动液压缸下降。此时液压缸下腔液压油经u型夹6内部下腔供油油路进入下喷油通路63,再依次经过下喷油嘴62、第六支路油路59、油路42进入节流通道43,节流通道43内的液压油将节流阀45推开,使节流阀45前端的锥形脱离对节流通道43封堵,此时,节流通道43内的液压油进入节流阀前腔44(此处由于图8的节流阀45遮挡了后面的第十一支路油路73,所以,在图8中无法显示第十一支路油路73,但第十一支路油路73进口端与节流阀前腔44连通),节流阀前腔44的液压油经第十一支路油路73(图12)进入回流油路16,并经过回流油路16上端的回流口节流阀11回流至自供油腔7内。
38.下降部分的溢流机构与上升机构的溢流机构(第33段)一样,所以此处不做赘述。溢流阀(机构)起安全阀作用,防止压力过大,对阀体和密封件起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液缸,其特征在于:电机(3)在液压缸缸体(1)侧面,并且它们之间安装有缓冲阻隔件(2),泵体本体(5)侧面与液压缸下端的u型夹(6)侧面固定连接,电机(3)与泵体本体(5)之间安装有密封的自供油箱(4);泵体本体(5)上半部分为自供油机构,下半部分为泵体油路;泵体本体(5)与泵体突出环(12)为一体,构成整个泵体;在自供油箱(4)内部电机(3)的轴与长连轴(8)顶端固定连接,长连轴(8)下端固定插接在偏心缸体(9)顶端的插孔(23)内;自供油箱(4)内部为自供油腔(7);自供油机构:在泵体上半部分开有供油槽(14),泵体下半部分中心开有分油轴安装孔(27);供油槽(14)侧壁上开有环槽(76);偏心缸体(9)放置于供油槽(14)内,并且偏心缸体(9)与供油槽(14)成偏心状态,轴承(13)外瓦下面卡接在环槽(76)的下沿(74)上,轴承(13)外瓦上面通过限位挡圈(15)压紧,限位挡圈(15)上端卡接在环槽(76)的上沿(75)上;分油轴(22)上端微小间隙配合插接在偏心缸体(9)下端的插孔内,分油轴(23)下端过盈配合插接在分油轴安装孔(27)内,在分油轴(22)上端开有侧向开口的两个半圆形孔槽(17),对应半圆形孔槽(17)轴向位置的偏心缸体(9)开有负压活塞销孔(18),在负压活塞销孔(18)内放置有活塞销(19),在分油轴(22)内部开有两条纵向通油通路,即左侧纵向通油通路(20)和右侧纵向通油通路(21),两条纵向通油通路上端分别与两个半圆形孔槽(17)连通,两条纵向通油通路下端分别与泵体油路中的左侧分油通路(32)和右侧分油通路(50)连通;泵体油路:在泵体本体(5)纵向开有吸油通路(10),吸油通路(10)中部与一号横向油路(25)连通,一号横向油路(25)与换向阀腔(28)连通,换向阀腔(28)两端分别与换向阀右侧油腔(31)和换向阀左侧油腔(53)连通,换向阀(24)中部置于换向阀腔(28),并且在换向阀(24)中部杆上套装有换向阀弹簧(29),换向阀弹簧(29)的两端分别顶在换向阀(24)中部杆两端的换向阀封堵头(30)底部;换向阀右侧油腔(31)通过第一支路油路(52)与左侧分油通路(32)连通,左侧分油通路(32)通过第二支路油路(33)与换向阀体后腔(37)连通,换向阀体(36)放置于换向阀体后腔(37)内,换向阀体(36)后端顶在换向阀体腔封堵(35)上,换向阀体(36)前端卡在换向阀体前腔(47)与换向阀体后腔(37)连接处,并且在换向阀体(36)外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换向阀体(36)横向开有换向阀体通孔(34),换向阀体通孔(34)连通换向阀体后腔(37)与换向阀体内腔(38),换向阀体内腔(38)前端与换向阀体前腔(47)连通,在换向阀体前腔(47)内有导向弹簧(39),导向弹簧(39)底端顶在换向阀体(36)前端,导向弹簧(39)前端顶在换向阀体前腔(47)前端壁上,球封(41)置于导向弹簧(39)内,球封(41)直径大于连接通道(43)和换向阀体内腔(38)的管径;换向阀左侧油腔(53)通过第三支路油路(51)与右侧分油通路(50)连通,右侧分油通路(50)通过第四支路油路(49)与节流阀后腔(48)连通,在节流阀腔内有节流阀(45),节流阀(45)外套装有o形密封圈(46),并将节流阀腔分为节流阀前腔(44)和节流阀后腔(48),节流阀(45)前端为锥形,并对应节流通道(43),节流阀(45)内开有贯通的节流阀内通路(80);换向阀左侧油腔(53)通过第五支路油路(54)与弯管接头(56)内的弯管通路(57)连通,弯管通路(57)与液压锁连通;节流通道(43)通过第六支路油路(59)与u型夹(6)内的下喷油通路(63)连通,在第六支路油路(59)与下喷油通路(63)之间安装有下喷油嘴(62);
换向阀体前腔(47)通过第七支路油路(40)与第八支路油路(61)连通,第八支路油路(61)通过第九支路油路(66)与u型夹(6)内的上喷油通路(64)连通,在第九支路油路(66)与上喷油通路(64)之间安装有上喷油嘴(65);第八支路油路(61)通过第十支路油路(60)与溢流机构连通,溢流机构:第十支路油路(60)与溢流支路油路(67)连通,溢流支路油路(67)与溢流阀腔(26)连通,溢流阀腔(26)内有溢流阀弹簧(69),溢流阀弹簧(69)前端顶在溢流球阀(68)上,溢流球阀(68)置于溢流阀腔(26)与溢流支路油路(67)之间,溢流球阀(68)直径大于溢流支路油路(67)管径,调压推杆(71)插在溢流阀弹簧(69)后端,调压推杆(71)后端顶在调压螺母(72)上,调压螺母(72)固定在溢流阀腔(26)内;溢流阀腔(26)经吸油通路进油口(70)进入吸油通路(10);节流阀前腔(44)通过第十一支路油路(73)与回流油路(16)连通,回流油路(16)出油口处安装有回油口节流阀(11),并与自供油腔(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电液缸,其特征在于:在长连轴(8)外套装有导流罩,导流罩上部分为锥形导流套筒(77),下部分为导流盖(78),导流盖(78)下端的外沿(79)卡在环槽(76)内的限位挡圈(15)上面。

技术总结
一种电液缸,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电动泵、手动泵、油管和液压缸集成在一起,既能自供油,又能实现液压举升系统功能的电液缸。本发明的电机在液压缸缸体侧面,并且它们之间安装有缓冲阻隔件,泵体本体侧面与液压缸下端的U型夹侧面固定连接,电机与泵体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的自供油箱;泵体本体上半部分为自供油机构,下半部分为泵体油路;泵体本体与泵体突出环为一体,构成整个泵体。本发明开发电液缸,相当于将电动泵、手动泵、油缸及液压缸等集成在一起,具有集成化、零件少、管理成本低、装配简单、效率高、占据空间小、便于整车布置、质轻等优点。便于整车布置、质轻等优点。便于整车布置、质轻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铎 丁连生 蒋涛 张迎新 毛锋 张玉波 赵灵毓 李丹 李继宝 刘雪松 王璐 姚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一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