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2
阅读:48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存在具备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制冷剂回路:从制热启动时起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制冷剂容器作为储能器(液体分离器)发挥功能,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制冷剂容器作为接收器(贮液器)发挥功能。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99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在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控制第1流路切换单元和第2流路切换单元来进行储能器(液体分离器)和接收器(贮液器)之间的切换。由于第1流路切换单元和第2流路切换单元分别由3个电磁阀构成,因此控制变得复杂,装置也大型化。
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液体分离器和贮液器之间的切换控制的小型的制冷循环装置。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是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1热交换器;第2侧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四通阀,其通过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状态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第2四通阀,其通过在第3状态和第4状态之间切换状态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制冷剂容器;以及控制装置,其对第1四通阀和第2四通阀进行控制。在制热启动时,控制装置使第1四通阀成为第1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成为第4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第2侧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热交换器、制冷剂容器返回至压缩机的流路,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使第1四通阀成为第1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成为第3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第2侧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制冷剂容器、第1热交换器返回至压缩机的流路。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容易进行液体分离器和贮液器之间的切换控制的小型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运转停止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14.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运转停止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15.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运转停止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16.图4是示出制冷剂容器的图。
17.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18.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启动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19.图7是将实施方式1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20.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21.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运转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22.图10是将实施方式1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23.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24.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启动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25.图13是将实施方式1的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26.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运转停止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27.图15是将实施方式2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28.图16是将实施方式2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29.图17是将实施方式2的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简化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个数、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有记载的情况外,本公开的范围不一定受该个数、数量等限定。对于相同的部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编号,有时不再重复说明。适当组合使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的情况是从开始就被预计到的。
31.实施方式1.
32.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运转停止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运转停止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运转停止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简化后的图。接下来进行说明的各图功能性地示出制冷循环装置100中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和配置结构,并不一定示出物理空间中的配置。
33.<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
34.对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压缩机1、作为第1热交换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作为第2热交换器的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第2膨胀阀5、第1四通阀6、第2四通阀7、制冷剂容器8以及控制装置10。
35.热源侧热交换器2使用未图示的风扇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负载侧热交换器3是与水或盐水等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负载侧热交换器3的利用侧配管与未图示的泵、热交换器以及风扇连接。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采用电子控制式膨胀阀(lev:linear expansion valve;线性膨胀阀)。在附图上,将第1膨胀阀4表示为lev1,将第2膨胀阀5表示为lev2。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作为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发挥功能。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第1膨胀阀4作为lev1、将第2膨胀阀5作为lev2来进行说明。
36.第1四通阀6具有第1端口p1、第2端口p2、第3端口p3和第4端口p4。第2四通阀7具有第5端口p5、第6端口p6、第7端口p7和第8端口p8。
37.控制装置10与压缩机1、第1膨胀阀4、第2膨胀阀5、第1四通阀6、第2四通阀7以及各
种传感器等连接。控制装置10通过控制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的开度来调整制冷剂的流量。控制装置10通过在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的各端口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
38.第1四通阀6构成为能够在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1状态下,第1端口p1与第2端口p2连通,并且第3端口p3与第4端口p4连通,在该第2状态下,第1端口p1与第3端口p3连通,并且第2端口p2与第4端口p4连通。第1四通阀6根据控制装置10的控制而被控制为作为第1状态的接通状态和作为第2状态的断开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39.第2四通阀7构成为能够在第3状态与第4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3状态下第5端口p5与第7端口p7连通,并且第6端口p6与第8端口p8连通,在第4状态下,第5端口p5与第6端口p6连通,并且第7端口p7与第8端口p8连通。第2四通阀7根据控制装置10的控制而被控制为作为第3状态的接通状态和作为第4状态的断开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40.接通状态是第1四通阀6或第2四通阀7通电的状态。断开状态是第1四通阀6或第2四通阀7非通电的状态。控制装置10通过切换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的状态而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制冷剂容器8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状态而作为从制冷剂中分离气体的储能器(液体分离器)或者积存液化后的制冷剂的接收器(贮液器)发挥功能。
41.<关于运转停止时>
42.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图1所示的运转停止时,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在运转停止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制冷剂容器8作为储能器发挥功能。
43.如图2所示,在运转停止时,控制装置1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装置10以使压缩机1以最低频率运转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11)。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通过步骤s11的处理,在第2四通阀7的状态切换时,确保了用于使阀稳定地工作的最低工作差压。控制装置10在步骤s11之后,为了对作为第1膨胀阀4的lev1进行减压而减小阀的开度(步骤s12)。控制装置10在步骤s12之后,使作为第2膨胀阀5的lev2全开(步骤s13)。
44.控制装置10在步骤s13之后,判定第2四通阀7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14)。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14中判定为第2四通阀7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4的“否”),停止压缩机1的运转(步骤s16),结束处理。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14中判定为第2四通阀7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4的“是”),将第2四通阀7从接通状态控制为断开状态(步骤s15)。控制装置10在步骤s15之后执行步骤s16的处理,然后结束处理。
45.在运转停止时,控制装置10不执行判定第1四通阀6的状态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处理。第1四通阀6无论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都能够将制冷剂容器8用作储能器。
46.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图3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3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按照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热源侧热交换器2、第2膨胀阀5、储能器8a的顺序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在运转停止时,制冷剂容器8被用作储能器。
47.<关于制冷剂容器8>
48.图4是示出制冷剂容器8的图。制冷剂容器8具备流入管8a、流出管8b、回油孔8c以
及吸管8d。在制冷剂容器8中积存有油与制冷剂的混合液l。在制冷剂容器8作为储能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气液二相制冷剂中的气体被分离出来而积存液体制冷剂。
49.制冷剂容器8在图4的左侧所示的低流量区域中从回油孔8c回油,由此防止了液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回流而导致压缩机1的能力降低、可靠性降低的回液。优选减小回油孔8c的孔径以防止回液的发生。制冷剂容器8在图4的右侧所示的高流量区域中,仅通过回油孔8c回油,回油量相对于压缩机1的排出油量是不足的,因此通过从吸管8d回油来确保回油量。
50.制冷剂容器8在作为接收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积存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排出的制冷剂,由此适当地确保去往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量。
51.<关于制热启动时>
52.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启动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图7是将实施方式1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简化后的图。
53.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图5所示的制热启动时,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在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制冷剂容器8作为储能器发挥功能。
54.如图6所示,在制热启动时,控制装置1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装置10以使压缩机1启动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21)。控制装置10在步骤s21之后,为了对作为第1膨胀阀4的lev1进行减压而减小阀的开度(步骤s22)。控制装置10在步骤s22之后,使作为第2膨胀阀5的lev2全开(步骤s23)。
55.控制装置10在步骤s23之后,判定第1四通阀6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24)。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24中判定为第1四通阀6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4的“是”),结束处理。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24中判定为第1四通阀6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4的“否”),将第1四通阀6从断开状态控制为接通状态(步骤s25),结束处理。
56.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图7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7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热源侧热交换器2、第2膨胀阀5、储能器8a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容器8在制热启动时被用作储能器。
57.在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冷凝。然后,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被第1膨胀阀4减压。然后,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蒸发。然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蒸发后的气液二相制冷剂通过第2膨胀阀5,在储能器8a中被处理之后,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
58.<关于制热运转时>
59.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热运转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将实施方式1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简化后的图。
60.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图8所示的制热运转时,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
通阀7成为接通状态。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制冷剂容器8作为接收器发挥功能。
61.如图9所示,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1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装置10判定图7所示的制热启动时的储能器8a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super heat;过热)是否为2℃以上(步骤s31)。步骤s31是开始制热运转之前的制热启动时的处理。过热度是指过热蒸汽与干燥饱和蒸汽的温度差。过热蒸汽的温度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在发生回液时,液体制冷剂被送入压缩机1,因此,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下降,与此相对应地,过热度下降。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预先设定过热度的基准值,如果过热度低于该基准值,则判断为发生了回液。
62.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31中判定为不是sh≥2℃(步骤s31的“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31的处理。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31中判定为sh≥2℃(步骤s31的“是”)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31的处理。
63.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31中判定为sh≥2℃的情况下(步骤s31的“是”),将第2四通阀7从断开状态控制为接通状态(步骤s32)。控制装置10在步骤s32之后,为了对作为第1膨胀阀4的lev1进行减压而减小阀的开度(步骤s33)。控制装置10在步骤s33之后,为了对作为第2膨胀阀5的lev2进行减压而减小阀的开度(步骤s34),结束处理。
64.在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低温外部空气(例如,-20℃的外部空气)时,会发生制冷剂积存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的现象(制冷剂浸入),在制热启动后不久液体制冷剂可能会流向压缩机,因此无法使压缩机频率增加,直到成为稳态运转为止需要时间。
65.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制热启动时制冷剂容器8作为储能器8a发挥功能,因此,通过在制冷剂容器8中积存制冷剂,能够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内的情况。制冷循环装置100通过步骤s31的处理,能够以过热度(sh)满足sh≥2℃为条件使压缩机1的频率增加而执行稳态的制热运转,因此能够缩短低温外部空气中的制热启动时间。
66.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接通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图10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10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接收器8b、第2膨胀阀5、热源侧热交换器2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容器8在制热运转时被用作接收器。
67.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冷凝。然后,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被第1膨胀阀4减压。然后,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接收器8b,在第2膨胀阀5中进一步被减压,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蒸发。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
68.在制热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量比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量少。接收器8b能够积存在制热运转时剩余的制冷剂。控制装置10通过控制第1膨胀阀4来调整积存于接收器8b中的制冷剂量。通过将所使用的制冷剂调整为最佳的制冷剂量,能够确保负载侧热交换器3的能力。
69.<关于制冷启动时>
70.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启动时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3是将实施方式1的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
置100简化后的图。
71.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图11所示的制冷启动时,第1四通阀6成为断开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在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制冷剂容器8作为储能器发挥功能。
72.如图12所示,在制冷剂启动时,控制装置1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装置10以使压缩机1启动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41)。控制装置10在步骤s41之后,为了对作为第1膨胀阀4的lev1进行减压而减小阀的开度(步骤s42)。控制装置10在步骤s42之后,使作为第2膨胀阀5的lev2全开(步骤s43)。
73.控制装置10在步骤s43之后,判定第1四通阀6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44)。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44中判定为第1四通阀6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4的“否”),结束处理。控制装置10当在步骤s44中判定为第1四通阀6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4的“是”),将第1四通阀6从接通状态控制为断开状态(步骤s45),结束处理。
74.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断开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图13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13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第2膨胀阀5、热源侧热交换器2、第1膨胀阀4、负载侧热交换器3、储能器8a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容器8在制冷启动时被用作储能器。
75.在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冷凝。然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被第1膨胀阀4减压。然后,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蒸发。然后,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蒸发后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在储能器8a中被处理之后,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
76.<关于制冷运转时>
77.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制冷运转时形成与制冷启动时相同的制冷剂回路。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量比在制热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量多。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冷凝。然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被第1膨胀阀4减压。然后,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蒸发。然后,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蒸发后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在储能器8a中被处理之后,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
78.实施方式2.
79.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图。图15是将实施方式2的制热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简化后的图。图16是将实施方式2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简化后的图。图17是将实施方式2的制冷启动时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简化后的图。
80.<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
81.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中使用的各种设备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使用的各种设备相同。制冷循环装置200与制冷循环装置100相比较,第2膨胀阀5的位置不同。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第2膨胀阀5位于第1四通阀6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之间。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中,第2膨胀阀5位于第1四通阀6与制冷剂容器8之间。
82.<关于制热启动时>
83.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200成为图15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15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成为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热源侧热交换器2、第2膨胀阀5、储能器8a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容器8在制热启动时被用作储能器。图15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设备的配置与图7所示的制冷剂回路的设备的配置相同。
84.<关于制热运转时>
85.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接通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200成为图16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16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成为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接收器8b、第2膨胀阀5、热源侧热交换器2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容器8在制热运转时被用作接收器。图16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设备的配置与图10所示的制冷剂回路的设备的配置相同。
86.<关于制冷启动时>
87.当通过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断开状态、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时,若省略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来记载制冷剂回路,则制冷循环装置200成为图17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图17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成为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2、第1膨胀阀4、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2膨胀阀5、储能器8a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容器8在制冷启动时被用作储能器。图17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与图13所示的制冷剂回路虽然第2膨胀阀5的位置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功能。
88.<关于制冷运转时>
89.制冷循环装置200在制冷运转时形成与制冷启动时相同的制冷剂回路。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量比在制热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量多。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冷凝。然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被第1膨胀阀4减压。然后,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蒸发。然后,在负载侧热交换器3中蒸发后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在储能器8a中被处理之后,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
90.<总结>
91.本公开涉及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2;负载侧热交换器3;作为第1流量控制阀的第1膨胀阀4;第1四通阀6,其通过在作为第1状态的接通状态和作为第2状态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状态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第2四通阀7,其通过在作为第3状态的接通状态和作为第4状态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状态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制冷剂容器8;以及控制装置10,其对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进行控制。在制热启动时,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00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热源侧热交换器2、作为储能器8a发挥功能的制冷剂容器8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7成为接通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00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作为接收器8b发挥功能的制冷剂容器8、热源侧热交换器2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
92.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将制冷剂容器8在作为液体分离器的储能器8a和作为贮液器的接收器8b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制冷循环装置100通过切换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的简单的控制,能够成为与运转状态相应的小型且适当的制冷循环装置。
93.优选的是,在制冷启动时,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断开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00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2、第1膨胀阀4、负载侧热交换器3、作为储能器8a发挥功能的制冷剂容器8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
94.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通过切换第1四通阀6和第2四通阀7的简单的控制,能够成为与运转状态相应的小型且适当的制冷循环装置。
95.优选的是,制冷剂容器8在制热启动时以及制冷剂启动时被用作作为将制冷剂中包含的液体与气体分离的液体分离器的储能器8a,在制热运转时被用作作为储存制冷剂中包含的液体的贮液器的接收器8b。
96.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剂容器8能够根据运转状态而在储能器8a的功能和接收器8b的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与分别进行设置相比,能够使制冷循环装置小型化。
97.优选的是,制冷循环装置100还具备作为第2流量控制阀的第2膨胀阀5。在制冷启动时,如图13所示,第1膨胀阀4配置于热源侧热交换器2与负载侧热交换器3之间,第2膨胀阀5配置于压缩机1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之间。更具体来说,在制冷启动时,如图11所示,第1膨胀阀4配置于第2四通阀7与负载侧热交换器3之间,第2膨胀阀5配置于第1四通阀6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之间。
98.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根据运转状态而将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的位置设为能够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适当的位置。
99.优选的是,制冷循环装置200还具备作为第2流量控制阀的第2膨胀阀5。在制冷启动时,如图17所示,第1膨胀阀4配置于热源侧热交换器2与负载侧热交换器3之间,第2膨胀阀5配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3与作为储能器8a发挥功能的制冷剂容器8之间。更具体来说,在制冷启动时,如图14所示,第1膨胀阀4配置于第2四通阀7与负载侧热交换器3之间,第2膨胀阀5配置于第1四通阀6与作为储能器8a发挥功能的制冷剂容器8之间。
100.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根据运转状态而将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的位置设为能够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适当的位置。
101.优选的是,控制装置10对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的开度进行控制,在制热启动时以及制冷剂启动时,如图6、图12所示,控制装置10使第1膨胀阀4的开度比全开小,并使第2膨胀阀5的开度为全开。
102.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根据运转状态适当地调整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的开度。
103.优选的是,在制热运转时,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10使第1膨胀阀4的开度比全开小,并且使第2膨胀阀5的开度比全开小。
104.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根据运转状态适当地调整第1膨胀阀4和第2膨胀阀5的开度。
105.优选的是,在制热启动时,如图9的步骤s31所示,当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过热度(sh)变为2℃以上时,控制装置10将第2四通阀7控制为接通状态。
106.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以过热度(sh)满足sh≥2℃为条件使压缩机1的频率增加而执行稳态的制热运转,因此,能够缩短低温外部空气中的制热启动时间。
107.<变形例>
108.制冷循环装置100也可以是没有第2膨胀阀5而仅具备第1膨胀阀4的制冷剂回路。
109.负载侧热交换器3也可以采用板式热交换器以外的各种热交换器。
110.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不应该认为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公开的范围并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均等的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111.标号说明
112.1: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3:负载侧热交换器;4:第1膨胀阀;5:第2膨胀阀;6:第1四通阀;7:第2四通阀;8:制冷剂容器;8a:储能器;8b:接收器;8a:流入管;8b:流出管;8c:回油孔;8d:吸管;10:控制装置;100、200:制冷循环装置;l:混合液;p1:第1端口;p2:第2端口;p3:第3端口;p4:第4端口;p5:第5端口;p6:第6端口;p7:第7端口;p8:第8端口。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供制冷剂进行循环,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1热交换器;第2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四通阀,其通过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状态来切换所述制冷剂的流路;第2四通阀,其通过在第3状态和第4状态之间切换状态来切换所述制冷剂的流路;制冷剂容器;以及控制装置,其对所述第1四通阀和所述第2四通阀进行控制,在制热启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1四通阀成为所述第1状态,并使所述第2四通阀成为所述第4状态,由此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形成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压缩机、所述第2热交换器、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所述第1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容器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流路,在制热运转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1四通阀成为所述第1状态,并使所述第2四通阀成为所述第3状态,由此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形成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压缩机、所述第2热交换器、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所述制冷剂容器、所述第1热交换器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制冷启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1四通阀成为所述第2状态,并使所述第2四通阀成为所述第4状态,由此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形成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压缩机、所述第1热交换器、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所述第2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容器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剂容器在所述制热启动时以及所述制冷剂启动时被用作将所述制冷剂中包含的液体与气体分离的液体分离器,在所述制热运转时被用作储存所述制冷剂中包含的所述液体的贮液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第2流量控制阀,在所述制冷启动时,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配置于所述第1热交换器与所述第2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2流量控制阀配置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1热交换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第2流量控制阀,在所述制冷启动时,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配置于所述第1热交换器与所述第2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2流量控制阀配置于所述第2热交换器与所述制冷剂容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2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在所述制热启动时以及所述制冷剂启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比全开小,并使所述第2流量控制阀的开度为全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制热运转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1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比全开小,并且使所述第2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比全开小。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当在所述制热启动时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过热度变为2℃以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2四通阀控制为所述第3状态。
技术总结
在制热启动时,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7)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00)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热源侧热交换器(2)、储能器(8A)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10)使第1四通阀(6)成为接通状态,并使第2四通阀(7)成为接通状态,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00)形成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负载侧热交换器(3)、第1膨胀阀(4)、接收器(8B)、热源侧热交换器(2)返回至压缩机(1)的流路。压缩机(1)的流路。压缩机(1)的流路。
技术研发人员:行德骏哉 门胁仁隆 坂本伸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1.05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