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2 阅读:46 评论:0

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一般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污泥双回流aoa工艺可充分利用污泥内碳源,实现对污水总氮的去除。但受反应池有效容积和污泥浓度限制,针对较高氮浓度的污水很难实现氨氮和总氮的高效稳定去除。
3.现有的方法常通过在好氧区和厌氧区添加填料以辅助提升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负荷,但填料的高效流化、磨损及堵塞是实际运行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并且增加了aoa工艺的运维成本和不确定性。
4.因此,改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有待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对污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并实现提标增质和节能降耗。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按待处理污水流向依序设置,且相邻两者之间相通;
8.其中所述mabr反应区内设有至少一个mabr膜组件,所述mabr膜组件与第一曝气组件气路连通。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abr膜组件位于污水水面0.15米以下,且与所述mabr反应区底部的布水和布气装置至少间隔1.5米距离。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区设有第二曝气组件,所述第二曝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曝气器和延伸至所述mabr膜组件下方的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支管被配置为用于擦洗所述mabr膜组件表面的生物膜以调节所述生物膜的厚度。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器和所述曝气支管以并联运行方式被使用,各自通过独立的气路阀门和流量计与曝气机相连。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区具有分别连通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的外回流管路。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均设有溶解氧监测装置、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ph监测装置、氨氮监测装置和硝氮监测装置中的至少任一种;
14.优选地,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分别设有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所述mabr反应区和所述好氧区分别设有溶解氧检测装置。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包括:
16.向厌氧区、好氧区和缺氧区接种污泥;
17.使待处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和缺氧区,分别进行厌氧吸收cod及厌氧释磷、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好氧吸磷及硝化反应、内源反硝化反应,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以上;
18.调控污水水力停留时间,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19.调控污水在各区的停留时间、污泥龄以及曝气流量,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区的污泥浓度为2500~5000mg/l,所述缺氧区的污泥浓度为3500-6000mg/l。
2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区的溶解氧浓度为0.5~1.5mg/l。
2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方法还包括:
23.使沉淀区沉淀后的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
24.其中,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60-100%,回流至所述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50-80%。
2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方法还包括:
26.周期性地擦洗所述mabr膜组件表面的生物膜以调节所述生物膜的厚度。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将aoa工艺与mabr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实现了污水中总氮和氨氮的有效去除。
附图说明
2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厌氧区1,mabr反应区2,好氧区3,缺氧区4,沉淀区5,第一曝气组件6,第一曝气管60,第一曝气机61,第二曝气组件7,第二曝气管70,第二曝气机71,外回流管路8,电控机构9,流量计100,回流泵101。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5.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1、mabr反应区2、好氧区3、缺氧区4和沉淀区5,厌氧区1、mabr反应区2、好氧区3、缺氧区4和沉淀区5按待处理污水流向依序设置,且相邻两者之间相通;
37.其中mabr反应区2内设有至少一个mabr膜组件,mabr膜组件与第一曝气组件6气路连通。
38.具体地,将经过厌氧区1处理的废水引入mabr反应区2中,通过第一曝气组件6以无泡供氧的形式向mabr膜组件的膜腔内曝气,氧在浓度差的驱动下由内向外扩散,为附着在mabr膜组件的膜壁上的微生物供氧,促使mabr膜组件表面形成包括好氧、兼氧、缺氧三个层次的生物膜,其中,污水在膜组件周围流动时,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浓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作用下进入生物膜内,硝化或亚硝化细菌能够在富氧、低bod层中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缺氧反硝化菌能够利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和污水中的bod进行反硝化反应,使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同步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在不增加占地的情况下,提升aoa工艺总氮去除负荷,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深度脱氮,提高aoa技术在提标和提质增效中应用弹性空间。
39.其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abr膜组件包括支架,支架内固设或填充有膜丝,所述支架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在mabr反应区2,诸如通过紧固件、焊接、熔接以及粘合剂等,本技术并不予以限制。所述支架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工艺需要加工成矩形、球形或者椭圆形等。其中,所述膜丝为中空纤维膜丝。
40.中空纤维膜丝孔隙微小,可以向微生物进行无泡供氧,能够大量提高单位水体内的微生物总量和氧利用率,强化水体净化效率,并可通过提高氧利用效率,降低曝气能耗,节约运行成本和缩短污水停留时间。
41.其中所述中空纤维膜丝的膜孔径为0.01~0.5μm,孔隙率为30~90%。膜孔径及孔隙率影响中空纤维膜丝的通量,膜孔径直径越小,产生的气泡直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且上升速度越慢,在污水中的停留时间越长,能够增加气液传质时间,显示出更高的氧传质效率;其中,膜孔径和孔隙率过小导致膜通量下降,供氧能力下降,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膜孔径过大,大分子物质容易进入微孔内产生阻塞,孔隙率过大,中空纤维膜丝的自支撑作用降低,无法稳定存在。
42.其中,第一曝气组件6包括第一曝气管60和第一曝气机61,第一曝气管60的出气端伸入所述mabr膜组件的内部,其管路上设有气路阀门和流量计,通过气路阀门可根据工艺需要控制曝气的启停和曝气量,以调节优势菌种,通过流量计可对气流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第一曝气机可以为鼓风机、空压机或气泵,所述鼓风机可以为空气悬浮风机、磁悬浮风机或罗茨风机。
43.其中,污水首先在厌氧区1经过厌氧处理以进行厌氧吸收cod及厌氧释磷,去除其中的部分有机物,使cod降低,能够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生物负荷,并提高其生化性。之后污水进入mabr反应区2进行硝化反硝化,同步去除有机物和氨氮。之后污水进入好氧区3,好氧区3中含有大量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污泥在好氧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吸磷并降解和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将mabr反应区2未处理完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之后污水进入缺氧区4,缺氧区4含有反硝化菌,反硝化菌在缺氧环境下,利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将大量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完成脱氮过程,与此同时,bod浓度下降。之后污水进入沉淀区5进行泥水分离。由上可知,该污水处理设备将aoa工艺和mabr工艺耦合,能够提高系统碳源利用率,确保更多的碳源被反硝化脱氮所利用,实现污水深度处理,从而提高对污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并能够节省好氧区3的曝气能耗,缩短污水在好氧区3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和时间,形成低碳紧凑型新工艺,以及实现了在不增加占地的前提下进行原位改造,提升系统处理水量。
44.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mabr膜组件位于污水水面0.15米以下,且与所述mabr反应区底部的布水和布气装置至少间隔1.5米距离。其中,使mabr膜组件位于污水水面0.15米以下能够保证污水与膜组件接触完全,保证污染物被充分分解,使所述mabr膜组件与布水和布气装置的距离至少保持1.5m以上,以避免进水时影响生物膜的附着,以及避免曝气导致生物膜不受控的脱落。
45.其中,布水装置可以为设置于mabr反应区底部的布水器,例如旋流布水器,其包括进水口及围绕所述进水口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布水流道。布气装置可以为设置于mabr反应区底部的曝气管路。
46.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mabr反应区2包含尾气在线检测机构,用于测定和分析氧转移和传递效率。其中所述尾气在线检测机构包括氮气检测器,通过测定氮气含量确定mabr膜组件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
47.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区3设有第二曝气组件7,所述第二曝气组件7包括设置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曝气器(图中未示出)和延伸至所述mabr膜组件下方的曝气支管(图中未示出),所述曝气支管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支管被配置为用于擦洗所述mabr膜组件表面的生物膜以调节所述生物膜的厚度。
48.具体地,第二曝气组件7用于向好氧区3提供溶解氧,并被配置为在生物膜积累达到一定量后或设备运行达到一定周期后,通过向mabr反应区曝气实现生物膜的擦洗,以通过调控生物膜厚度进行mabr反应区2生物膜的更新和更替,防止生物膜老化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下降和生物膜完全脱落。具体地,氧气或空气通过曝气支管进入mabr反应区2内,气流向上运动,对生物膜产生冲击并使得污水在mabr膜组件的下方围绕mabr膜组件形成剪切力,在气水的共同作用下,促使生物膜从膜组件表面脱落。其中,曝气支管为设置于mabr底部的布气装置,其与mabr膜组件的距离至少为1.5米。
49.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mabr反应区2内设置其他的机械结构以促使生物膜从膜组件表面脱落,例如设置搅拌器或震动器,通过搅拌或震动使得污水产生促使生物膜脱落的剪切力。
50.其中所述曝气器是具有直径在3mm以下的曝气微孔的盘式或管式或板式或旋流曝气器,氧气或空气经由曝气器形成直径通常在3mm以下的微小气泡,其供氧能力较强,能够保证好氧区好氧环境。
51.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器和所述曝气支管以并联运行方式被使用,各自通过独立的气路阀门和流量计与曝气机相连。
52.具体地,第二曝气组件7包括曝气器、第二曝气管70、曝气支管和第二曝气机71,曝气器通过第二曝气管70与第二曝气机71连通,第二曝气管70的出气端伸入所述好氧区3的内部,若干个曝气器均匀或非均匀间隔地设置于位于好氧区3内的第二曝气管70上。曝气支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曝气机71连通,出气端伸入所述mabr反应区2内,且位于mabr膜组件下方,曝气支管位于所述mabr反应区2的部分开设多个曝气孔,各曝气孔均匀或非均匀地排布,或根据mabr膜组件的位置以预设的规则均匀排布,其中,各mabr膜组件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多个曝气孔对应,例如3个、4个、5个或10个等,通过多个曝气孔共同地朝向同一个mabr膜组件曝气,以促使生物膜有效脱落;其中曝气支管的曝气孔的孔径大于曝气器的曝气微的孔径,用于形成直径相对较大的气泡,例如10mm以上,以保证对微生物膜形成足够强的剪切力,且其供氧能力差,不会对mabr反应区2的缺氧环境造成影响。
53.其中,第二曝气管70和曝气支管上分别设有控制曝气启停的气路阀门和用于调节曝气量的流量计,其中第二曝气机71可以为鼓风机、空压机或气泵,所述鼓风机可以为空气悬浮风机、磁悬浮风机或罗茨风机。
54.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区5具有分别连通所述厌氧区1和所述缺氧区4的外回流管路8。
55.具体地,连通所述厌氧区1和所述缺氧区4的外回流管路8以并联的形式设置,通过独立的液路阀门、流量计100和回流泵101与所述沉淀区5连通。
5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1、mabr反应区2、好氧区3、缺氧区4和沉淀区5均设有溶解氧监测装置、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ph监测装置、氨氮监测装置和硝氮监测装置中的至少任一种,以对污水处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分别设有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所述mabr反应区和所述好氧区分别设有溶解氧检测装置。
57.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区1以及所述缺氧区4内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旋切涡流搅拌机或潜水搅拌机。
58.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电控机构9,用于控制第一曝气组件6、第二曝气组件7的运行,例如控制曝气的启动、停止及曝气流量。
59.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进水机构、排水机构和排泥机构,待处理的污水经由进水机构进入厌氧区内,净化处理后的污水经由排水机构从沉淀区5排出,排泥机构用于排出沉淀区5中的部分污泥。
60.其中,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泵、进水管路、进水调节阀和流量计,所述进水管路与设置于厌氧区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泵、排水管路和排水调节阀,排水管路与设置于沉淀区5的排水口连接;所述排泥机构包括排泥泵、排泥管路和排泥调节阀,排泥管路与设置于沉淀区5的排泥口连接;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可采用底部进水同步出水模式运行,也可采用底部进水分步出水模式运行,本技术并不予以限制。
61.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厌氧区1、mabr反应区2、好氧区3和缺氧区4的布水器(图中未示出),布水器位于进水口上方;其中,在所述mabr反应区2中,所述mabr膜组件与布水器的距离至少保持1.5m以上,以避免进水时影响生物膜的附着。
62.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厌氧区1、mabr反应区2、好氧区3、缺氧区4和沉淀区5集成在所述壳体内。其中壳体内部可以由隔板依次分隔成形成上述各处理区,相邻两个处理区之间设有共用隔板,共用隔板上开设有出水洞或各出水洞通过管路连通。
6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64.向厌氧区、好氧区和缺氧区接种污泥;
65.使待处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和缺氧区,分别进行厌氧吸收cod及厌氧释磷、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好氧吸磷及硝化反应、内源反硝化反应,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以上;
66.调控污水水力停留时间,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67.调控污水在各区的停留时间、污泥龄以及曝气流量,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所述第一曝气组件可以全程开启或间歇式开启,mabr组件在恒压差工况下进行动态供氧,进气压力与出气压力差值为50mba。
68.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区的污泥浓度为2500~5000mg/l,所述缺氧区的污泥浓度为3500-6000mg/l,所述好氧区的溶解氧浓度为0.5~1.5mg/l。
69.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方法还包括:使沉淀区沉淀后的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其中,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60-100%,回流至所述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50-80%。其中,污泥回流比是指回流至厌氧区或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流量与厌氧区或缺氧区的进水量的比值。
70.可以理解的是,污泥浓度、溶解氧浓度以及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污泥回流比和回流至所述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需根据待处理污水的污染物负荷以及污水处理程度进行调整。
71.进一步地,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方法还包括:周期性地使形成在所述mabr膜组件表面的生物膜脱落。其中使生物膜脱落的方式为周期性地开启曝气支管。
72.具体地,包括如下过程:
73.1)接种全程硝化反硝化污泥于厌氧区、好氧区和缺氧区,保持厌氧区以及好氧区的污泥浓度在2500~5000mg/l,缺氧区的污泥浓度在3500-6000mg/l;
74.2)使待处理污水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内的污水经厌氧处理后进入mabr反应区,mabr反应区内的污水由下向上流动,与mabr膜组件接触后进入到所述好氧区进行好氧处理,好氧区内的污水经过好氧处理后进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缺氧区出水进入沉淀区,沉淀区内的污水经过沉淀后,上层清液外排;水中的污泥沉降至沉淀区底部后,部分污泥经污泥外回流管路回流至厌氧区和缺氧区,剩余污泥经排泥机构外排。其中,厌氧区的污泥回
流比控制在60-100%,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50-80%;系统水力停留时间根据水质进行调整,控制在20~24h,好氧区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5~1.5mg/l;在此阶段不开启曝气支管;
75.3)监测出水cod、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磷的浓度,当cod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时,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至16~20小时,分析出水cod和总氮浓度,当出水cod和总氮浓度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排放标准,同时mabr组件上生物量附着明显,认为设备挂膜和启动完成;
76.4)当系统出水cod和总氮都稳定达标后,通过控制污泥龄、厌氧区停留时间、好氧区停留时间、好氧区溶解氧浓度、mabr膜组件曝气量等参数,优化设备对总磷的去除,通过参数优化调整,使整个设备出水cod、总氮和p等指标满足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污泥龄可通过调节排泥量及污泥回流比进行。
77.实施例1
78.采用上述污水反应器处理水量为100m3/d,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14h,其中mabr反应区水力停留时间为2.8h,污泥浓度为3000mg/l;运行中系统厌氧区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60%,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50%。所处理污水为市政生活污水,其中cod浓度值为200mg/l、氨氮浓度值为45mg/l、总氮浓度值为55mg/l、总磷浓度值为5mg/l,处理结束后,出水cod为≤20mg/l、氨氮浓度值为≤1mg/l、总氮浓度值为≤10mg/l、总磷浓度值为≤0.2mg/l,处理效果较好。
79.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按待处理污水流向依序设置,且相邻两者之间相通;其中所述mabr反应区内设有至少一个mabr膜组件,所述mabr膜组件与第一曝气组件气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abr膜组件位于污水水面0.15米以下,且与所述mabr反应区底部的布水和布气装置至少间隔1.5米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设有第二曝气组件,所述第二曝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曝气器和延伸至所述mabr膜组件下方的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支管被配置为用于擦洗所述mabr膜组件表面的生物膜以调节所述生物膜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和所述曝气支管以并联运行方式被使用,各自通过独立的气路阀门和流量计与曝气机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具有分别连通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的外回流管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均设有溶解氧监测装置、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ph监测装置、氨氮监测装置和硝氮监测装置中的至少任一种;优选地,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分别设有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所述mabr反应区和所述好氧区分别设有溶解氧检测装置。7.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包括如下步骤:向厌氧区、好氧区和缺氧区接种污泥;使待处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和缺氧区,分别进行厌氧吸收cod及厌氧释磷、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好氧吸磷及硝化反应、内源反硝化反应,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以上;调控污水水力停留时间,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调控污水在各区的停留时间、污泥龄以及曝气流量,直至出水的co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区的污泥浓度为2500~5000mg/l,所述缺氧区的污泥浓度为3500-6000mg/l。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的溶解氧浓度为0.5~1.5mg/l。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沉淀区沉淀后的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其中,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60-100%,回流至所述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50-80%。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周期性地擦洗所述mabr膜组件表面的生物膜以调节所述生物膜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AOA-MA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MABR反应区、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按待处理污水流向依序设置,且相邻两者之间相通;其中所述MABR反应区内设有至少一个MABR膜组件,所述MABR膜组件与第一曝气组件气路连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将AOA工艺与MABR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实现了污水中总氮和氨氮的有效去除。氮和氨氮的有效去除。氮和氨氮的有效去除。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丽 于弢 穆永杰 薛晓飞 李凌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