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4
阅读:23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柔翼无人机,具体涉及一种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柔翼无人机的动力舱悬挂在翼下,其爬升和下降主要依靠控制发动机转速,当发动机转速提高时,系统仰头爬升,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系统低头下降高度。当其投放的物资相对于系统重量占比过大时,投放后由于吊舱重量大幅度减轻,在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条件下,系统将仰头爬升,无法保持原有的平飞速度,从而导致飞行性能大幅度下降,因此,目前国内外的柔翼无人机产品均只能投放少量的传单、广告资料等物资,无法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的物资,从而严重限制了柔翼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实现了任务载荷投放后吊舱吊点和吊舱重心的同步移动、飞行迎角的减小,具备了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负载的能力。
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翼伞下部设有至少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每组吊带上均设有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吊舱上设有与每组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对应的投放前连接点和投放后连接点,对应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前连接点之间通过投放前连接绳连接,对应投放后吊点和投放后连接点之间通过投放后连接绳连接,投放前连接绳短于投放后连接绳;任务载荷投放后能带动投放前连接绳与投放前连接点断开连接。
6.进一步地,吊舱上每组吊带都对应有成排布置的若干连接点,根据不同任务载荷投放前后吊舱的重心位置选择作为投放前连接点和投放后连接点。
7.进一步地,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均缝制在吊带上,根据不同任务载荷投放前后最佳飞行迎角设置。
8.进一步地,投放前连接绳的端部套接在投放前连接点上并由插销进行限位,任务载荷通过拉绳连接插销;任务载荷投放后通过拉绳拔出插销,投放前连接绳与投放前连接点断开连接。
9.进一步地,吊舱底部扩大且敞开,任务载荷安装在任务载荷安装架上,任务载荷安装架通过四周的安装点安装在吊舱底部,任务载荷需要投放时,飞控系统通过执行器释放安装点,任务载荷随任务载荷安装架一起投放。
10.进一步地,投放前吊点位于投放后吊点的后方,投放前连接点位于投放后连接点的前方。
11.进一步地,翼伞下部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任务载荷投放前,由于投放前连接绳短于投放后连接绳,因此投放前连接绳拉直、投放后连接绳松弛,翼伞依次通过吊带、投放前吊点、投放前连接绳、投放前连接点连接吊
舱,任务载荷投放后,由于任务载荷带动投放前连接绳与投放前连接点断开连接,因此投放前连接绳松弛、投放后连接绳拉直,翼伞依次通过吊带、投放后吊点、投放后连接绳、投放后连接点连接吊舱;也就是说,在任务载荷投放前后,吊带的吊点位置和吊舱的连接位置均完成了切换,其中,吊带前后相连、总长不变,因此吊点位置的变化可以减小翼伞的飞行迎角,使得系统重量减小时保持系统平飞时速度不大幅度降低,吊舱的连接位置变化可以使吊舱吊点与吊舱重心保持竖直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使翼伞保持最佳飞行状态;由上可知,本发明利用任务载荷投放调整飞行迎角和吊舱吊点位置,实现了任务载荷投放后吊舱吊点和吊舱重心的同步移动,实现了任务载荷投放后飞行迎角的减小,在投放后系统重量、重心大幅度变化的条件下不显著降低柔翼无人机飞行速度,保持飞行性能,从而使柔翼无人机具备了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负载的能力,显著扩展了柔翼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在任务载荷投放前后的对比图。
1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翼伞的侧视图。
1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吊舱的示意图(任务载荷安装架安装状态)。
1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吊舱的示意图(任务载荷安装架投放后)。
18.图中:1-翼伞;2-吊带;3-投放后吊点;4-投放前吊点;5-投放后连接绳;6-投放前连接绳;7-投放前连接点;8-投放后连接点;9-任务载荷安装架;10-任务载荷;11-拉绳;12-吊舱;13-插销;14-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翼伞1下部设有至少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2,每组吊带2上均设有投放前吊点4和投放后吊点3,吊舱12上设有与每组投放前吊点4和投放后吊点3对应的投放前连接点7和投放后连接点8,对应投放前吊点4和投放前连接点7之间通过投放前连接绳6连接,对应投放后吊点3和投放后连接点8之间通过投放后连接绳5连接,投放前连接绳6短于投放后连接绳5;任务载荷10投放后能带动投放前连接绳6与投放前连接点7断开连接。
21.任务载荷10投放前,由于投放前连接绳6短于投放后连接绳5,因此投放前连接绳6拉直、投放后连接绳5松弛,翼伞1依次通过吊带2、投放前吊点4、投放前连接绳6、投放前连接点7连接吊舱12,任务载荷10投放后,由于任务载荷10带动投放前连接绳6与投放前连接点7断开连接,因此投放前连接绳6松弛、投放后连接绳5拉直,翼伞1依次通过吊带2、投放后吊点3、投放后连接绳5、投放后连接点8连接吊舱12;也就是说,在任务载荷10投放前后,吊带2的吊点位置和吊舱12的连接位置均完成了切换,其中,吊带2前后相连、总长不变,因此吊点位置的变化可以减小翼伞1的飞行迎角,使得系统重量减小时保持系统平飞时速度不大幅度降低,吊舱12的连接位置变化可以使吊舱12吊点与吊舱12重心保持竖直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使翼伞1保持最佳飞行状态;由上可知,本发明利用任务载荷10投放调整飞行迎角和吊舱12吊点位置,实现了任务载荷10投放后吊舱12吊点和吊舱12重心的同步移动,实现了任务载荷10投放后飞行迎角的减小,在投放后系统重量、重心大幅度变化的条件下不显
著降低柔翼无人机飞行速度,保持飞行性能,从而使柔翼无人机具备了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负载的能力,显著扩展了柔翼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2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投放前连接绳6的端部套接在投放前连接点7上并由插销13进行限位,任务载荷10通过拉绳11连接插销13;任务载荷10投放后通过拉绳11拔出插销13,投放前连接绳6与投放前连接点7断开连接。该传动设置结构简单,操作可靠。
2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投放前吊点4位于投放后吊点3的后方,投放前连接点7位于投放后连接点8的前方。一般情况下,投放后吊舱12的重心会后偏,翼伞1会仰头爬升,此处设置可以在投放后减小翼伞1的飞行迎角并将吊舱12吊点后移。
2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投放前吊点4和投放后吊点3均缝制在吊带2上,根据不同任务载荷10投放前后最佳飞行迎角设置,制作、调节方便。
25.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舱12上每组吊带2都对应有成排布置的若干连接点14,根据不同任务载荷10投放前后吊舱12的重心位置选择作为投放前连接点7和投放后连接点8,适合各类任务载荷10的单独和组合使用,调节方便。
26.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吊舱12底部扩大且敞开,任务载荷10安装在任务载荷安装架9上,任务载荷安装架9通过四周的安装点安装在吊舱12底部,任务载荷10需要投放时,飞控系统通过执行器释放安装点,任务载荷10随任务载荷安装架9一起投放。投放前,任务载荷安装架9可以提高吊舱12的整体刚性,投放后,系统载荷大幅度降低,吊舱12也能满足承载要求;吊舱12底部扩大且敞开,任务载荷10随任务载荷安装架9一起投放,既不会阻碍任务载荷10下落,又能装载超出结构宽度的大尺寸任务载荷10。
27.在本实施例中,翼伞1下部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2,保证稳定飞行的同时,尽量减少绳系结构。
28.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翼伞下部设有至少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每组吊带上均设有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吊舱上设有与每组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对应的投放前连接点和投放后连接点,对应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前连接点之间通过投放前连接绳连接,对应投放后吊点和投放后连接点之间通过投放后连接绳连接,投放前连接绳短于投放后连接绳;任务载荷投放后能带动投放前连接绳与投放前连接点断开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吊舱上每组吊带都对应有成排布置的若干连接点,根据不同任务载荷投放前后吊舱的重心位置选择作为投放前连接点和投放后连接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均缝制在吊带上,根据不同任务载荷投放前后最佳飞行迎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投放前连接绳的端部套接在投放前连接点上并由插销进行限位,任务载荷通过拉绳连接插销;任务载荷投放后通过拉绳拔出插销,投放前连接绳与投放前连接点断开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吊舱底部扩大且敞开,任务载荷安装在任务载荷安装架上,任务载荷安装架通过四周的安装点安装在吊舱底部,任务载荷需要投放时,飞控系统通过执行器释放安装点,任务载荷随任务载荷安装架一起投放。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投放前吊点位于投放后吊点的后方,投放前连接点位于投放后连接点的前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翼伞下部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投放比的柔翼无人机,翼伞下部设有至少两组前后相连的吊带,每组吊带上均设有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吊舱上设有与每组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后吊点对应的投放前连接点和投放后连接点,对应投放前吊点和投放前连接点之间通过投放前连接绳连接,对应投放后吊点和投放后连接点之间通过投放后连接绳连接,投放前连接绳短于投放后连接绳;任务载荷投放后能带动投放前连接绳与投放前连接点断开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任务载荷投放后吊舱吊点和吊舱重心的同步移动、飞行迎角的减小,具备了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负载的能力。具备了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负载的能力。具备了投放大尺寸和大重量负载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 林宇轩 刘浠 黄丽彬 李轲 钱叶辉 彭晓苇 马启明 万天军 罗圣洲 肖祥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5/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