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膜和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8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电声换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膜和应用该振膜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电子产品的性能逐渐提高,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外观等方面的需求。发声装置(例如扬声器)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配件,用于将声学信号转换为声音。
3.发声装置主要采用音圈带动振膜振动发声,振膜是发声装置的重要部件之一,可以给音圈提供支撑,且用于提供发声装置较佳的输出功率和音频特性。但是随着对产品声学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发声装置的结构以及材料也需要相应提升。相关技术中,由于受振膜顺性、阻尼等因素影响,振膜的振动性能和声学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或者无法达到声学性能上的余量要求,影响发声装置的频响性能,从而降低了音效,导致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振膜和扬声器,旨在调整和改善振膜的质量效应、阻尼效应以及折环形状声辐射指向性,使折环处质量效应、阻尼影响及折环声辐射特性最佳,从而改善扬声器中高频频率响应的中频谷和振膜引起的其他谐振,改善扬声器中高频频响的平坦度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振膜,应用于扬声器,所述振膜包括中央部、环绕所述中央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扬声器的壳体连接,所述折环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弧段与所述中央部连接;
6.其中,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一弧段的曲率与所述第二弧段的曲率不同,且所述第一弧段对应的弦长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为θ1,90
°
≤θ1<180
°

7.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所述第二弧段的厚度从所述中央部至所述连接点逐渐减小。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相同;
9.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逐渐增大;
10.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逐渐减小;
11.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先增大后减小;
12.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先减小后增大。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段邻近所述中央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5。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段远离所述第一弧段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面,所述连接
面与所述中央部黏结连接;
15.其中,所述连接面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θ2,0
°
<θ2<90
°

16.在一实施例中,从邻近所述连接点至远离所述连接点的方向,所述连接面至所述第二弧段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段的曲率半径;
18.且/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
19.且/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的比值范围为1.5~3。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折环部具有相背离的内壁面和外壁面,所述内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弧面和第二内弧面,所述第一内弧面与所述第一弧段对应,所述第二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所述外壁面朝向背离所述内壁面的方向凸设有凸起结构。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外弧面和第二外弧面,所述第一外弧面与所述第一弧段对应,所述第二外弧面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所述第一外弧面凸设有所述凸起结构;
22.且/或,所述凸起结构的截面形状呈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
24.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中央部依次连接排布;或,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中央部依次间隔排布;
25.且/或,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折环部的环形方向延伸形成环状;或,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折环部的环形方向间隔排布,并形成环状。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
27.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中央部的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间距为0.9mm~2.4mm;
28.且/或,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折环部的环形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间距为0.9mm~2.4mm。
29.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
30.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空间;
31.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及
32.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磁路系统相对,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3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振膜通过将折环部设置为相连接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使得第一弧段与固定部连接,第二弧段与中央部连接,并将折环部的第一弧段的厚度与第二弧段的厚度设置为不同,且第一弧段的曲率与第二弧段的曲率不同,并将第一弧段对应的弦长与第二弧段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θ1设置为大于等于90
°
,且小于180
°
,通过改变折环部的形状,使折环部的形状可以通过渐变厚度、增加局部质量、局部增加卡位或者相互组合实现,调整改善振膜的质量效应和阻尼效应,从而将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如此可改善扬声器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振膜的剖面示意图;
36.图2为图1中振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振膜的剖面示意图;
38.图4为图3中振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振膜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41.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振膜的频响声场分布仿真图;
42.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振膜的频响声场分布仿真图;
43.图9为现有技术中振膜的频响声场分布仿真图;
44.图10为现有技术中振膜的频响声场分布仿真图;
45.图11为本发明中扬声器与现有技术的声场仿真图;
46.图12为本发明中振膜的不同声辐射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47.图13为本发明中振膜的不同声辐射角度对应的声学效果图。
48.附图标号说明:
4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振膜262第二外弧面1中央部27凸起结构2折环部3固定部21第一弧段400壳体22第二弧段410收容空间23连接点500磁路系统24连接面510磁间隙251第一内弧面600振动系统252第二内弧面610音圈261第一外弧面700扬声器
50.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2.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3.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54.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5.近年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电子产品的性能逐渐提高,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外观等方面的需求。发声装置(例如扬声器)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配件,用于将声学信号转换为声音。
56.发声装置主要采用音圈带动振膜振动发声,振膜是发声装置的重要部件之一,可以给音圈提供支撑,且用于提供发声装置较佳的输出功率和音频特性。但是随着对产品声学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发声装置的结构以及材料也需要相应提升。相关技术中,由于受振膜顺性、阻尼等因素影响,振膜的振动性能和声学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或者无法达到声学性能上的余量要求,影响发声装置的频响性能,从而降低了音效,导致失真。
57.可以理解的,发声装置的音圈受力后,将在振膜上激发出纵振动和横振动,其中横振动由振膜的顶部传向基部,再由盆架反射回来,从而在锥盆上形成驻波。中频谷是驻波形成的第一结圆,此时折环和振膜振动相位相反。因此由振膜和折环所辐射的反相声波会互相抵消,频响上会出现谷点,至于抵消的程度,则决定于反向振动区域的面积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大小。中频谷不能消失,只能减缓。同时,折环也是一个局部发声体,尤其是反共振时,折环几何形状引起的辐射声场会与锥体振动辐射声场共同叠加,声辐射方向和共振相位的方向会共同影响声场是最终的听音效果。因此振膜的折环设计需要合适的刚度和阻尼及声辐射形状。
58.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振膜100。可以理解的,振膜100应用于扬声器700中,有效减少扬声器700振动时的失真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振膜100的折环部2形状,以实现调整和改善折环部2的质量效应和阻尼效应,从而将折环部2的谐振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如此可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中频谷和折环部2引起的其他谐振,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响的平坦度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59.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振膜100包括中央部1、环绕中央部1设置的折环部2以及连接于折环部2外侧的固定部3,固定部3用于与扬声器700的壳体400连接,折环部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段21和第二弧段22,第一弧段21与固定部3连接,第二弧段22与中央部1连接;其中,第一弧段21的厚度与第二弧段22的厚度不同,第一弧段21的曲率与第二弧段22的曲率不同,且第一弧段21对应的弦长与第二弧段22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为θ1,90
°
≤θ1<180
°

60.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00用于电声器件中扬声器700振动发声。振膜100可选用硅胶
材质制成。可选地,振膜100为硅胶振膜。可以理解的,振膜100包括中央部1、折环部2及固定部3,折环部2环绕中央部1设置,也即中央部1位于折环部2内侧,固定部3环绕折环部2设置,也即固定部3位于折环部2外侧,如此使得振膜100可利用固定部3与扬声器700的壳体或盆架连接,从而实现振膜100的固定安装,振膜100可利用中央部1与音圈连接,使得音圈在磁场中振动时带动振膜100振动,以使得振膜100通过连接于中央部1和固定部3之间的折环部2变形发声。
61.可以理解的,振膜100的中央部1可选为平板状、球顶状或锥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00的折环部2呈凹陷或凸起结构,也即位于中央部1和固定部3之间的折环部2呈弧形结构,如此可方便振膜100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
62.可选地,折环部2可呈规则的弧形结构,例如半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折环部2也可设置为不规则的弧形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6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折环部2的弧形结构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弧段21和第二弧段22,使得第一弧段21远离第二弧段22的一侧与固定部3连接,第二弧段22远离第一弧段21的一侧与中央部1连接,并将第一弧段21的厚度与第二弧段22的厚度设置为不同,使得折环部2设计为不等厚设置结构,且将第一弧段21的曲率与第二弧段22的曲率设置为不同,且第一弧段21对应的弦长与第二弧段22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θ1设置为大于等于90
°
,小于180
°
,也即将折环部2设计为不规则结构,如此通过改变折环部2的形状,使折环部2的形状可以通过渐变厚度、增加局部质量、局部增加卡位或者相互组合实现,调整和改善振膜100的质量效应、阻尼效应以及折环形状声辐射指向性,从而将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使折环处质量效应、阻尼影响及折环声辐射特性最佳,从而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中频谷和振膜引起的其他谐振,如此可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64.可选地,第一弧段21对应的弦长与第二弧段22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θ1为90
°
、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150
°
、160
°
、170
°
等,在此不做限定。
65.在一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弧段21和第二弧段22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23,第二弧段22的厚度从中央部1至连接点23逐渐减小。
6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在第一弧段21和第二弧段22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23,也即在折环部2的局部增加卡位,并将第二弧段22的厚度设置为渐变厚度,从而调整改善振膜100的质量效应和阻尼效应,从而将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如此可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67.可以理解的,第一弧段21和第二弧段22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也即连接点23处不会出现凹凸的台阶结构,从而有效避免振动过程中受力骤变,使得第一弧段21与第二弧段22的连接处承受较大的力,从而出现断裂等问题。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段22的厚度呈渐变设置,也即第二弧段22的内壁和外壁呈平滑的弧形设置,且第二弧段22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的距离从中央部1至连接点23的方向逐渐增大。
6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弧段21的厚度可选地从固定部3至连接点23相同。当然,也可将第一弧段21的厚度设置为从固定部3至连接点23逐渐增大;或,第一弧段21的厚度设置为
从固定部3至连接点23逐渐减小;或,第一弧段21的厚度设置为从固定部3至连接点23先增大后减小;或,第一弧段21的厚度设置为从固定部3至连接点23先减小后增大。
70.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振膜100的折环部2的弧形结构设置为不规则形状,且将其厚度设置为不等厚结构,从而实现调整改善振膜100的质量效应和阻尼效应,从而将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如此可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同时可增大振膜100的谐振频率,以减小偏振,如此将振膜100应用于扬声器700中可有效提高振动性能和声学性能,减少扬声器700振动时的失真性。
71.可选地,第二弧段22邻近中央部1的厚度与第一弧段2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5。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可确保振膜100邻近中央部1的一侧厚度,从而有效调整改善折环部2的质量分布效应和阻尼效应和折环部2几何形状引起的辐射声场与锥体的辐射声场叠加效果(也即改善折环部2的辐射声场几何),使三者综合效果最佳,从而将折环部2谐振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了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改变折环部2分割振动状态,打散后的共振折环部2,相当于由一个发声体变成多个小发声体的阵列组合,在结合折环辐射几何的设计,巧妙地和锥体辐射声场叠加,达到尽可能平坦的中高频频响响应,以此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7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弧段22远离第一弧段21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面24,连接面24与中央部1黏结连接;其中,连接面24所在平面与固定部3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θ2,0
°
<θ2<90
°

7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在第二弧段22设置连接面24,并将连接面24设置为倾斜面结构,使得连接面24所在平面与固定部3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θ2呈锐角设置,也即连接面24所在平面与固定部3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θ2大于0
°
,且小于90
°
。如此可方便利用连接面24与中央部1连接,既可以确保振膜100的整体形状,又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74.可选地,连接面24所在平面与固定部3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θ2为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80
°
、85
°
等,在此不做限定。
7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从邻近连接点23至远离连接点23的方向,连接面24至第二弧段22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进一步将第二弧段22的厚度设置为不规则结构,从而有效利用第二弧段22的厚度弥补第二弧段22与中央部1连接处形成的凹陷槽,以实现增加局部质量,调整改善振膜100的质量效应和阻尼效应,从而将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如此可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76.可选地,通过设置第一弧段2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弧段22的曲率半径,也即第一弧段21的弧长大于第二弧段22的弧长。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弧段21与固定部3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点,第二弧段22与中央部1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点。也即第一连接点至连接点23之间的弧形长度为第一弧段21的弧长,连接点23至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弧形长度为第二弧段22,如此设置可实现折环部2的非对称性设计,结合折环部2的渐变厚度、增加局部质量、局部增加卡位等结构设置,实现调整改善折环部2的质量分布效应和阻尼效应和折环部2几何形状引起的辐射声场与锥体的辐射声场叠加效果,也即改善折环部2的辐射声场几何,使三者综合效果最佳,从而将折环部2谐振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了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改变折环部2分割振动状态,打散后的共振折环部2,相当于由一个发声体变成多
个小发声体的阵列组合,在结合折环部2辐射几何的设计,巧妙地和锥体辐射声场叠加,达到尽可能平坦的中高频频响响应,从而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77.可选地,第一弧段21的弧长与第二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范围为1.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段21的弧长与第二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为1.5、2、2.5、3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段21的弧长与第二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也可设置为0.1~1.5。可选地,第一弧段21的弧长与第二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为0.1、0.2、0.5、0.8、1、1.2、1.4等,在此不做限定。
78.在一实施例中,折环部2具有相背离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内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弧面251和第二内弧面252,第一内弧面251与第一弧段21对应,第二内弧面252与第二弧段22对应,外壁面朝向背离内壁面的方向凸设有凸起结构27。
7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在折环部2的外壁面凸设凸起结构27,从而进一步利用凸起结构27打破大共振模式,以错落有致的调整折环部2的辐射声场,通过仿真优化,达到中高频平滑响应。
80.可以理解的,折环部2的内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弧面251和第二内弧面252,也即第一内弧面251与第一弧段21对应,第二内弧面252与第二弧段22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折环部2的内壁面整体呈圆滑过渡的弧形设置,并不设置凸起结构27,从而利用外壁面的凸起结构27打破大共振模式,以错落有致的调整折环部2的辐射声场,通过仿真优化,达到中高频平滑响应。
81.可选地,外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外弧面261和第二外弧面262,第一外弧面261与第一弧段21对应,第二外弧面262与第二弧段22对应,第一外弧面261凸设有凸起结构27。
8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将凸起结构27设置在弧长较长的第一弧段21的第一外弧面261,如此可有效利用第一外弧面261的凸起结构27打破大共振模式,以错落有致的调整折环部2的辐射声场,通过仿真优化,达到中高频平滑响应。
83.可选地,凸起结构27的截面形状呈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8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凸起结构27包括多个,多个凸起结构27从固定部3至中央部1依次连接排布,也即多个凸起结构27依次相连,连接为一体。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凸起结构27包括多个,多个凸起结构27从固定部3至中央部1依次间隔排布。
8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凸起结构27可沿折环部2的环形方向延伸形成环状,也即每一凸起结构27在沿折环部2的环形方向延伸形成环状,也即每一凸起结构27形成一个凸环,多个凸起结构27从固定部3至中央部1呈同心环设置。当然,在沿折环部2的环形方向上,也可将多个凸起结构27间隔排布,并形成环状,在此不做限定。
8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2所示,凸起结构27可选地呈三角形,也即多个凸起结构27从固定部3至中央部1依次连接排布,使得多个凸起结构27依次相连形成搓衣板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搓衣板状结构中三角形的的顶角至折环部2外壁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选为0
°
~90
°

87.在本实施例中,以图5和图12中最左边较长的三角形的凸起结构27的角度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凸起结构27的顶角至折环部2外壁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
、30
°

45
°
、60
°
、90
°
等,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如图13为凸起结构27呈搓衣板状结构中,顶角至折环部2外壁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
、30
°
、45
°
、60
°
、90
°
的声辐射角度对应的声学效果图。由此可见,声辐射角度不同,声学效果差异比较明显。
88.可选地,多个凸起结构27从固定部3至中央部1的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凸起结构27的间距为0.9mm~2.4mm。例如,相邻两个凸起结构27的间距为0.9mm、1mm、1.2mm、1.5mm、1.8mm、2mm、2.2mm、2.4mm等,在此不做限定。
89.当然,多个凸起结构27沿折环部2的环形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凸起结构27的间距为0.9mm~2.4mm。例如,相邻两个凸起结构27的间距为0.9mm、1mm、1.2mm、1.5mm、1.8mm、2mm、2.2mm、2.4mm等,在此不做限定。
90.在本实施例中,图7和图8为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振膜100的频响声场分布仿真图,图9和图10为现有技术中两种不同折环的振膜的频响声场分布仿真图,图10为本技术中扬声器700与现有技术中扬声器的声场仿真图。由上述仿真效果图对比可知,本技术的振膜100通过改变折环部2的形状,使得折环部2形状可以通过渐变厚度、增加局部质量、局部增加卡位、尽量地非对称性设计、搓衣板式梳状辐射几何等等的一种或者多种设计组合仿真,来实现中高频平滑设计,实现调整改善折环部2的质量分布效应和阻尼效应和折环部2几何形状引起的辐射声场与锥体的辐射声场叠加效果(改善折环部2的辐射声场几何),使三者综合效果最佳,从而将折环部2谐振单峰拆成几个较小的峰,打散了共振,降低反共振面积和幅度,改变折环部2分割振动状态,打散后的共振折环,相当于由一个发声体变成多个小发声体的阵列组合,在结合折环辐射几何的设计,巧妙地和锥体辐射声场叠加,达到尽可能平坦的中高频频响响应,从而达到改善扬声器700中高频频率响应的平坦型和失真,从而提升音效。
91.在一实施例中,中央部1包括球顶以及与第二弧段22一体连接的内环部,内环部围合形成开口,球顶与内环部连接,并盖合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00的中央部1可设置为分体结构,也即中央部1设置为球顶和内环部,内环部与第二弧段22一体连接,也即振膜100的固定部3、折环部2及内环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内环部围合形成开口,球顶可通过黏胶连接与内环部,并盖合开口。
92.可以理解的,振膜100的中央部1也可设置为一体结构,此时振膜100的中央部1为平板结构。可选地,振膜100的固定部3、折环部2及中央部1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央部1也可设置为锥形盆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93.为了进一步强化折环部2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折环部2中设置有补强夹层,补强夹层为片状夹层或条状夹层。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折环部2内设置补强夹层,使得补强夹层位于折环部2内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从而利用补强夹层对折环部2起到强化作用,改善折环部2和振膜100整体的顺性和阻尼特性,降低振膜100在工作状态下的振幅,以使振膜100能够适应扬声器700的声学性能要求,保证扬声器700稳定、持久的工作。
94.可以理解的,补强夹层的材料不采用硅胶。可选地,补强夹层可以由聚酯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聚醚醚酮树脂(peek)、聚氨基甲酸酯(pu)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中的一种材料制成。或者,可选地,补强夹层也可以由阻尼材料制成,例如阻尼网布等。
95.补强夹层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的结构形态,在一实施例中,补强夹层可选为片状夹层,补强夹层可以呈完整的片状夹层,补强夹层直接铺于折环部2中,与折环部2的形状一
致。
96.在另一实施例中,补强夹层可选为条状夹层。各条补强夹层相互平行设置,条状夹层的延伸方向与折环部2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例如,折环部2沿直线延伸,则条状夹层也沿该直线延伸;或者,折环部2沿弧线延伸,则条状夹层也沿相同的弧线延伸。可选地,折环部2中的条状夹层是等间距平行分布的,例如可以是四条或三条条状夹层,在此不做限定。
97.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扬声器700,该扬声器700包括壳体400、磁路系统500及振动系统600,其中,壳体400形成有收容空间410,磁路系统500设于收容空间410,振动系统600包括上述的振膜100,振膜100与磁路系统500相对,并与壳体400连接。该振膜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扬声器7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98.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500设有磁间隙510,振动系统600还包括音圈610,音圈610的一端与振膜100的中央部1连接,音圈610的另一端悬设于磁间隙510内。通过向音圈610通电时,音圈610将电能引入磁路系统的磁间隙510内,在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驱动音圈610做切割磁感线运行,如此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音圈610运动时带动振膜100振动,从而使得振膜振100动发声,如此将机械能转换为声能,实现电声转换。
9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振膜,应用于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中央部、环绕所述中央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扬声器的壳体连接,所述折环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弧段与所述中央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一弧段的曲率与所述第二弧段的曲率不同,且所述第一弧段对应的弦长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为θ1,90
°
≤θ1<18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所述第二弧段的厚度从所述中央部至所述连接点逐渐减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相同;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逐渐增大;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逐渐减小;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先增大后减小;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连接点先减小后增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段邻近所述中央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5。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段远离所述第一弧段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中央部黏结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面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θ2,0
°
<θ2<90
°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从邻近所述连接点至远离所述连接点的方向,所述连接面至所述第二弧段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段的曲率半径;且/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且/或,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的比值范围为1.5~3。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环部具有相背离的内壁面和外壁面,所述内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弧面和第二内弧面,所述第一内弧面与所述第一弧段对应,所述第二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所述外壁面朝向背离所述内壁面的方向凸设有凸起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外弧面和第二外弧面,所述第一外弧面与所述第一弧段对应,所述第二外弧面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所述第一外弧面凸设有所述凸起结构;且/或,所述凸起结构的截面形状呈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中央部依次连接排布;或,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中央部依次间隔排布;且/或,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折环部的环形方向延伸形成环状;或,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折环部的环形方向间隔排布,并形成环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从所述固定部至所述中央部的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间距为0.9mm~2.4mm;且/或,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折环部的环形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间距为0.9mm~2.4mm。12.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空间;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及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磁路系统相对,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振膜和扬声器,该振膜应用于扬声器,所述振膜包括中央部、环绕所述中央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扬声器的壳体连接,所述折环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弧段与所述中央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弧段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一弧段的曲率与所述第二弧段的曲率不同,且所述第一弧段对应的弦长与所述第二弧段对应的弦长形成的夹角为θ1,90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红 李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歌尔丹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