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

未命名 09-02 阅读:109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


背景技术:

2.有机硅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工业上,聚硅氧烷是常用的有机硅材料,在聚硅氧烷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硅氧烷气体,而这些硅氧烷本身会产生生物毒性,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生物气的回收和利用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方法,由于含有机硅的产品的使用,人们发现来自垃圾填埋和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气中的硅氧烷成分越来越高,当利用生物气作燃料时,硅氧烷在氧气参与的情况下会生成二氧化硅晶体累积在内燃机内壁和燃气轮机叶轮表面,大大影响了生物气燃烧时的能源效率。因此,在使用生物气之前去除硅氧烷是十分重要的。
3.锂电池的生产和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硅氧烷气体。锂电池生产中使用了硅氧烷材料,硅氧烷类硅分子分子结构灵活多样,由有机和无机框架外壳构成,同时也是有机和无机物质中性能较好的一种,特定结构的硅氧烷还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耐受极端高低温环境、防火阻燃、溶解锂盐的能力、柔韧兼备的力学性能。硅氧烷作为电解液的一种添加剂,可以作用于电解液中,对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产生良性影响。这些优点彰显出了硅氧烷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中越来越多的的应用前景。
4.硅氧烷的相对分子量都在450以下,而这些硅氧烷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差,除三甲基硅醇外,其他硅氧烷气体的溶解度都很低。包括硅氧烷在内的疏水性vocs常常不能够得到有效处理,直接被释放到大气中,对环境和健康均有严重危害隐患。若含硅氧烷的电解液废液或废气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产生的硅氧烷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且具有高浓度、大气量等特点,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燃烧法处理硅氧烷废气产生的二氧化硅颗粒造成设备堵塞,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是沼气、垃圾填埋气以及锂电池生产拆解过程中产生的硅氧烷气体的主要组成之一,是一种线性聚二硅氧烷,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由于六甲基二硅氧烷气体较其他常见硅氧烷气体饱和蒸汽压较高,被有机溶剂吸收率低,气液传质效率低,在生物法中不易被微生物捕捉,影响处理效率。
5.生物处理主要是以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为基础,即将硅氧烷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从而实现硅氧烷向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无机物的有效转化。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环保优势,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生物处理通常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气体污染物被水溶解并迅速扩散;接下来,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有机物质逐渐扩散并慢慢被附到生物膜上;最终,有机废气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被微生物捕捉并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对环境无害。
6.因此,需要解决生物法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有机废气在水中的溶解性问
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决生物法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及高效去除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
8.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采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400-1200mg/l,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通过增溶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使其在废气中更好地分散,从而增加废气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机会。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气液界面降低表面张力,促进废气中的有机废物与废气相互分散,从而使有机废物更容易与微生物接触和生物降解。两性表面活性剂常常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够使废气中的六甲基二硅氧烷更好地分散,增加废气中有机废物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增溶效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具有极好的增溶性能,可使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快速增溶,提高其在水相中的溶解度,让废气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更好地接触,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速率。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有机废气的增溶效果和生物降解速率。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有机物与水相的接触,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使有机废气与微生物更好地结合,进一步加快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速率,提高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
10.优选的,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辛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是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与水相充分混合,提高其溶解度,使其更易于被微生物吸附和降解。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和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它们具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双性,可以通过吸附在废气与水相界面上改变界面特性,有助于六甲基二硅氧烷的分散和溶解,并提高溶解度。它还能够改善微生物对废气的吸附和降解效果,促进废气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和反应速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辛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同样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可以协助混合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与水相,提高废气的溶解度。它们还具有调节溶解度和表面张力的能力,使得微生物能更好地接触和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
12.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10的组合物,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按照质量比10:1-10的组合物,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10的组合物。
13.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5-8:1-3的组合物。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精准控制这些表面活性剂用量以及组成,这些表面活性
剂之间的作用是互相强化的,通过不同的增溶机制提高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溶解度。同时,它们还可以改善微生物对废气的降解效果,提高降解速率和废气处理效果。因此,在本技术中同时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更好的废气处理效果。
15.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溶作用增加了废气的溶解度: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疏水性分子相互作用,将其包围在水的乳液中,并将其分散到水相中,从而增加了废气的溶解度。通过增加溶解度,提高了微生物对废气中有机物的吸附和降解效果。
16.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废气水界面的表面张力,降低界面的能量,使微生物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废气中的有机物。这样提高了微生物与废气中有机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降解的效率。
17.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补充碳源促进微生物生长,分泌一些粘性物质便于附着在填料上,使挂膜牢固,同时提高捕捉能力。
18.总的来说,这些表面活性剂在本技术中起到了增溶、界面活性和微生物协同作用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实现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高效处理。
19.优选的,菌群为通过活性污泥驯化得到的复合降解菌群,所述复合降解菌群为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单胞菌和雷拉氏菌。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降解菌群通过各自的特性发挥作用,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产物,提高对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率和处理效果。
21.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菌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吸收液;s2、将吸收液加入到添加填料的生物反应器中;s3、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通入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处理。
22.优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复合降解菌群组成,所述营养液为:k2hpo4·
h201.4g/l,kh2po
4 0.7g/l,mgso
4 0.05g/l,fecl
3 0.03g/l,cacl20.01g/l,nh4ci 1.0g/l,mnso
4 0.02g/l,znso4·
h20 0.02g/l,na2hpo
4 0.4g/l,ph到6.9-7.1,所述复合降解菌群包括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单胞菌和雷拉氏菌。
23.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的填料为火山石,玻璃轻石、鲍尔环中的至少一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料在本技术中起到增加接触面积和提供附着面积的作用。火山石、玻璃轻石、鲍尔环等填料可以提供大量的表面积,增加了有机废气与生物菌株的接触机会,从而促进了有机废气的降解。
25.此外,填料还能提供生物菌株的附着面,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质会附着在填料表面,增加了生物菌株的生长基质,从而提高了生物降解有机废气的效率。填料的特殊结构还能增加气液传质的效果,使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生物菌株吸附和降解。火山石、玻璃轻石、鲍尔环等填料的协同作用在于它们能够提供多样性的表面形状和孔隙结构,增加了生物菌株附着的机会,使得废气中有机物质均匀分布在填料表面,进而加速生物降解的进行。此外,填料之间的互相支撑和紧密排列也能增加填料层的稳定性和密度,提高生物降
解的效率。
26.优选的,在步骤s2中,生物反应器中吸收液的温度为在25-32℃。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通过结合生物降解和表面活性剂增溶技术,有效地降解硅氧烷有机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本技术提供的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的优点,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场所。
2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增溶处理技术,利用这些表面活性的增溶、界面活性和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实现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高效处理。
29.2、本技术复合降解菌群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对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率和处理效果,它们通过各自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发挥作用,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产物;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通过结合生物降解和表面活性剂增溶技术,有效地降解硅氧烷有机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本技术提供的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的优点,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场所。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31.实施例1:表面活性剂增溶六甲基二硅氧烷实验1)、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各取8ml装入20ml比色管中;2)、将2ml的六甲基二硅氧烷滴入上述装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比色管中,再将8m水与2ml的六甲基二硅氧烷的混合溶液体系当做空白对照(对比例1);3)、各比色管剧烈振荡10秒,使体系充分混匀。静置后开始计时,分别观察10分钟内不同比色管中液体析出澄清油层的占比,由此评估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六甲基二硅氧烷的增溶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32.上述表面活性剂可选择如下种类:两性表面活性剂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浓度为400mg/l、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浓度为400mg/l、吐温80,浓度为400mg/l(编号吐温wt1)、吐温80,浓度为800mg/l(编号吐温wt2)、吐温80,浓度为1200mg/l(编号吐温wt3),辛基聚氧乙烯醚,浓度为400mg/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浓度为800mg/l、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浓度为800mg/l,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的组合物a,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9:1的组合物b,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 按照质量比10:10的组合物c,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按照质量比10:1的组合物d,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按照质量比10:5的组合物e,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按照质量比10:10的组合物f,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的组
合物g,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5的组合物h,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0的组合物i,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5:1的组合物j,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8:3的组合物k,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6:2的组合物l,上述组合物的配置为吐温80,浓度为400mg/l、辛基聚氧乙烯醚,浓度为400mg/l、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浓度为800mg/l,为基准进行配置。
33.表1表1表1可以看出,本技术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对六甲基二硅氧烷起到很好的增溶效果,
特别是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的组合物a、b、c以及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的组合物j、k、l,对六甲基二硅氧烷的增溶效果更加突出。
34.实施例2实验条件:实验中的模拟有机废气为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气体组成:六甲基二硅氧烷+空气,通过空气泵鼓泡得到,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浓度控制在1200mg/m3,实验中的生物反应器为常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填料为火山石1000g,外筒直径80mm,高400mm,导流筒直径30mm,高400mm,整个反应器的容积为2l,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复合降解菌群(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单胞菌和雷拉氏菌)组成,所述营养液为:k2hpo4·
h201.4g/l,kh2po
4 0.7g/l,mgso
4 0.05g/l,fecl
3 0.03g/l,cacl20.01g/l,nh4ci 1.0g/l,mnso
4 0.02g/l,znso4·
h20 0.02g/l,na2hpo
4 0.4g/l,ph用氢氧化钠调到6.9。
35.在相同条件运行下达到稳定后的两个相同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向其中一反应器中加入混合有菌液和表活性剂吐温80的吸收液,其中,表活性剂吐温80添加量占吸收液总量的质量溶度为400mg/l,向另一反应器(对比例2)中加入没有表活性剂的单独菌液。将有机废气的进气量控制在85l/h,对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rt=85s;反应器内吸收液的ph控制在6.9;实验室温度30℃。反应器每天运行10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进出口气体中六甲基二硅氧烷的浓度,并计算出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的去除率。
36.实施例3实验条件:实验中的模拟有机废气为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气体组成:六甲基二硅氧烷+空气,通过空气泵鼓泡得到,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浓度控制在1200mg/m3,实验中的生物反应器为常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填料为玻璃轻石1000g,外筒直径80mm,高400mm,导流筒直径30mm,高400mm,整个反应器的容积为2l,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复合降解菌群(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单胞菌和雷拉氏菌)组成,所述营养液为k2hpo4·
h20 1.4g/l,kh2po
4 0.7g/l,mgso40.05g/l,fecl
3 0.03g/l,cacl
2 0.01g/l,nh4ci 1.0g/l,mnso
4 0.02g/l,znso4·
h20 0.02g/l,na2hpo
4 0.4g/l,ph用氢氧化钠调到7.1。
37.在相同条件运行下达到稳定后的两个相同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向其中一反应器中加入混合有菌液和表活性剂辛基聚氧乙烯醚的吸收液,其中,表活性剂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添加量占吸收液总量的质量溶度为800mg/l,向另一反应器(对比例3)中加入没有表活性剂的单独菌液。将有机废气的进气量控制在85l/h,对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rt=85s;反应器内吸收液的ph控制在7.1;实验室温度32℃。反应器每天运行10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进出口气体中六甲基二硅氧烷的浓度,并计算出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的去除率。
38.实施例4实验条件:实验中的模拟有机废气为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气体组成:六甲基二硅氧烷+空气,通过空气泵鼓泡得到,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浓度控制在1200mg/m3,实验中的生物反应器为常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填料为鲍尔环1000g,外筒直径80mm,高400mm,导流筒直径30mm,高400mm,整个反应器的容积为2l,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复合降解菌群(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
单胞菌和雷拉氏菌)组成,所述营养液为:k2hpo4·
h20 1.4g/l,kh2po
4 0.7g/l,mgso40.05g/l,fecl
3 0.03g/l,cacl
2 0.01g/l,nh4ci 1.0g/l,mnso
4 0.02g/l,znso4·
h20 0.02g/l,na2hpo
4 0.4g/l,ph用盐酸调到7.0。
39.在相同条件运行下达到稳定后的两个相同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向其中一反应器中加入混合有菌液和表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吸收液,其中表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添加量占吸收液总量的质量溶度为1200mg/l,向另一反应器(对比例4)中加入没有表活性剂的单独菌液。将有机废气的进气量控制在85l/h,对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rt=85s;反应器内吸收液的ph控制在7.0;实验室温度25℃。反应器每天运行10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进出口气体中六甲基二硅氧烷的浓度,并计算出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的去除率。
40.实施例5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
41.实施例6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2.实施例7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实施例8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a。
43.实施例9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b。
44.实施例10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c。
45.实施例11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d。
46.实施例12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e。
47.实施例13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f。
48.实施例14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g。
49.实施例15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h。
50.实施例16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i。
51.实施例17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j。
52.实施例18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k。
53.实施例19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l。
54.性能测试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的去除率,上述实施例2-19和对比例2-4的六甲基二硅氧烷废气的去除率以运行1天,以第10小时的计算值为准,采用手持便携式vocs检测仪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表2表2可以看出,本技术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对六甲基二硅氧烷起到很好的增增溶、界
面活性和微生物协同作用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实现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高效处理,特别是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的组合物a、b、c以及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的组合物j、k、l,对六甲基二硅氧烷的增溶后对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更加凸显,从对比例2的45.3%,提升到88.9%-98.5%。
5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400-1200mg/l,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辛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10的组合物,辛基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按照质量比10:1-10的组合物,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1-10的组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吐温80按照质量比10:5-8:1-3的组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菌群为通过活性污泥驯化得到的复合降解菌群,所述复合降解菌群包括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单胞菌和雷拉氏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菌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吸收液;s2、将吸收液加入到添加填料的生物反应器中;s3、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通入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菌液由营养液和接入营养液的复合降解菌群组成,所述营养液为:k2hpo4·
h201.4g/l,kh2po
4 0.7g/l,mgso
4 0.05g/l,fecl
3 0.03g/l,cacl
2 0.01g/l,nh4ci 1.0g/l,mnso
4 0.02g/l,znso4·
h20 0.02g/l,na2hpo
4 0.4g/l,ph到6.9-7.1,所述复合降解菌群为嗜酸硫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叶状杆菌、假黄单胞菌和雷拉氏菌。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的填料为火山石,玻璃轻石、鲍尔环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生物反应器中吸收液的温度为在25-3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一种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处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表面活性剂增溶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400-1200mg/L,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申请通过表面活性增溶处理技术,利用精选的表面活性的增溶、界面活性和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实现了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废气的高效处理。机废气的高效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龙绛雪 朱福苗 高攀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8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