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运动类飞机能像汽车一样“飞进”千家万户吗?
中国还有数亿人没坐过飞机,而通航产业的发展,能像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一样,让飞机进入人们的生活,带更多人实现飞行之梦吗?或许轻型运动飞机是一个突破口。
轻型运动类飞机是指起飞重量不超过1200千克(陆上)和650千克(水上),速度不超过222千米/时,不可收放起落架,固定桨距或地面可调螺旋桨的飞机。其优点在于制造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例如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领雁”AG50飞机,使用车用汽油作为燃料,一小时可飞行近200千米,耗油16升左右,平均耗油量跟一辆普通汽车相不多。
像AG50这样购买和使用成本较低的轻型运动类飞机,能像我国汽车产业一样,迈向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吗?
研发起点:用户需求
2020年8月,AG50飞机在湖北首飞后拿下了超过百架的订单。与此同时,山河科技,一家自2012年就开始生产轻型运动飞机的湖南民营企业,其生产的阿若拉SA60L飞机销量也突破了100架。
AG50和SA60L的销售业绩,与企业在研制中关注市场和客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贯彻到设计过程的研发理念密不可分。当前轻型运动类飞机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航空俱乐部、通航公司、飞行学校以及私人飞行,高安全、高舒适、低成本是主要的市场需求。AG50采用复合材料机体、自主研制的综合航电系统、全机推拉钢索操纵系统,配备使用普通汽车燃油的ROTAX 912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其中,国产零部件占比80%~90%,机身大部分使用的是价格低于碳纤维的玻璃纤维,每架飞机的售价能控制在100万元以内。AG50拥有较大的座舱空间、便捷的侧杆操纵、拉风的内饰、运动座椅,除了良好的驾乘舒适性,仪表台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优化了飞行操作界面。
在满足用户需求上,山河科技的SA60L飞机针对不同应用领域专门开发不同作业型号,包括“航测版”“遥感版”“警用版”“农林版”“鸵鸟版”等,不同型号的飞机进行了定制开孔和个性化航电仪表配置,配备了专业设备,甚至发动机尾气喷口的位置都做了特殊设计。
实现轻型运动类飞机的国产化,让个性化改装变得简单方便,也是这两款飞机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航空工业研发AG50,更大的意义在于以研发为基础,建立和打造低成本轻型运动类飞机的供应链。有了完善的产业链,就具备了生产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机型的能力,也提升了个性化改装的效率,有利于加快产品升级迭代,进一步带动市场发展。
发展关键:应用场景
从应用场景来看,轻型运动类飞机在国内目前主要是作为生产工具,应用于航拍航测、农化作业等通航业务中。例如,AG50的订单大多来自通航公司,SA60L系列70%以上都是作业型号。不过,随着行业政策的放宽和市场需求的增多,它们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18]16号文件《关于实施运动驾驶员执照和私用驾驶员执照训练管理和执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轻型运动类飞机参与私照培训,进一步扩展了其作业范围。用轻型运动类飞机做私照培训,可以比其他通航飞机一年节省30%左右的成本。而获得运动类飞行执照的飞行员,可以驾驶轻型运动飞机进行取酬作业飞行。
飞行俱乐部也是轻型运动类飞机的主要应用客户之一。飞行俱乐部拥有飞机或者飞机由会员分时拥有,俱乐部提供活动场所、空域报批和维修服务等。私人可以成为俱乐部会员,参加飞行培训或体验飞行,租用飞机进行短途出行、旅游观光或医疗救援。不少企业看好这个细分领域,只是目前筹建或宣传造势的多,真正合法持续运行的飞行俱乐部较少。
此外,大多数运营轻型运动类飞机的通航企业没有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无法满足消费级的多维需求。潜在的消费者往往不在业内,而是广泛存在于其他各个行业。因此,引入市场开发能力强,增值服务到位,营销模式创新的第三方企业进行跨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推广创新:互联网玩法
全民化和娱乐化,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行业融入大众生活的“风向标”。它们同样是轻型运动类飞机未来从生产工具走向消费产品的关键。
互联网思维的行业下沉,有助于轻型运动类飞机迈向广阔的消费市场。
流量、传播、社交、裂变……这些互联网玩法在汽车领域已经有了不少先例。例如滴滴打车和神州租车,引入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的用车形式,让汽车多了一种全民化工具的属性。未来,飞机厂商可以选取更适用于大众消费者的应用场景,如观光、旅游、各类仪式等,开发线上平台,用户打开手机就能下单体验轻型运动类飞机的各种场景。
当下互联网面向消费者推广业务的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社交裂变、百亿补贴等,都可以被应用于轻型运动类飞机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各种方式让轻型运动类飞机被认识被了解,再培养成热点,带动消费高潮。今年东航带头掀起的“随心飞”就是一个颇具互联网思维的产品,尽管对于缓解航空公司的现金流是杯水车薪,但背后的意义在于挖掘潜在市场和创造品牌效应。
时下有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很多新能源的造车势力,它们快速发展的共同点在于除了产品本身有特色,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品牌在互联网的传播推广。造车新势力并不具备传统车企上百年技术、品牌、口碑的积累,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发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用互联网的思维造飞机和卖飞机,也是未来轻型运动类飞机的一大发展方向。
贯穿始终:行业政策
轻型运动类飞机能否“飞起来”,政策至关重要。当前,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在鼓励发展通航产业,尽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和限制,但随着政策扶持、立法保障不断加强,空域改革和机场建设加快推进,轻型运动类飞机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开阔。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将超1万亿元。
民航局在2017年研究确定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通航发展思路,以“放”为核心深化通航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全国各地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引导,带动整个通航产业链发展,支持通航飞机制造、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推动生产作业飞行、私人飞行和娱乐飞行的发展。
2017年12月,国家空管委批复同意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试点方案;2018年底,成都平原划出“四点、三片、一通道”首批试点空域;2019年底,四川省第二批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正式启用开飞,协同管理试点空域扩大到6000多平方千米。
四川的通航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自2018年12月24日协同管理空域首飞起至2020年4月30日止,协同管理空域共计飞行59401架次,15065小时
日均飞行120架次,30小时。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外资引入、国产崛起、基建兴修、消费场景增加等关键词,政府行业管理政策的健全和规范,贯穿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始终。通航在发展消费市场中,也有可能会经历类似的路径。
出台精准化的轻型运动类飞机政策指引,有望迅速带动产业增长。建议政府一方面出台鼓励飞机研制生产的政策,一方面出台鼓励消费的配套政策,例如适当放宽轻型运动类飞机用于培训、旅游等业务的限制。同时,深化空域改革,对地方政府发展轻型运动类飞机进行支持,也会直接带来轻型运动类飞机在供给侧的发展和优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