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

未命名 09-02 阅读:155 评论:0

一种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形状记忆合金是我国重大需求的关键新材料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记忆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机电、医疗、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ni基、cu基和fe基形状记忆合金。其中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存在冷加工性能差和成本高等问题,致使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因其成本低,同时兼顾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优点,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形状记忆合金,并且在某些应用领域有望替代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由此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
3.但是,目前fe-mn-si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sme)较低,因此大力开发fe-mn-si基合金,寻找最佳的制备方法来提高其形状记忆效应来替代昂贵的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制备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多采用传统熔炼铸造工艺,虽然方法简单,但由于si元素是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重要元素,si元素可降低tn和奥氏体的层错能,可明显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但是si含量过高会引起合金脆性增加,严重影响成材率,造成资源的浪费。薄带连铸技术则能够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此外,由于薄带连铸技术用液态金属直接生产薄带,属于近终成形的方法,具有超快的冷却速度(~104℃/s),有效实现组织细化和抑制成分偏析。因此通过薄带连铸技术来制备的fe-mn-si记忆合金,有望同时获得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良好的成形性。
4.为了提高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蚀性,在fe-mn-si基的基础上加入cr元素,同时为了平衡组织,加入ni元素,成为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然而,目前采用薄带连铸的方法制备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还未有报道。可以通过薄带连铸的方法有效解决传统制备工艺下fe-mn-si形状记忆合金高脆性问题,同时可以通过细化晶粒,均匀组织,进而提高形状记忆效应。为此,通过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解决现有合金成分设计和冶炼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辅以后续合适的工艺,在保证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前提下,将奥氏体晶粒尺寸细化,并实现在高si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的热成形性能。该方法是一种利用薄带连铸技术制备高热塑性、高记忆效应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通过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001~0.08%,si5~8%,mn13~18%,p≤0.02%,s≤0.01%,ni2~4%,cr13~1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8.所述的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按照设定的成分选择原料进行熔炼,然后把熔炼得到的钢水浇铸到中间包,中间包的钢水流入到熔池中,钢水会随着结晶辊转动,最终形成铸带。然后将铸带水冷至室温,可以得到140~250mm厚的铸带;
10.(2)将铸带进行热轧实验,热轧温度为900~1000℃,终止轧温度为850~950℃;
11.(3)将热轧后的铸带进行(700~1000℃)
×
(30~180min)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进行3~8%弯曲预变形实验;
12.(4)将弯曲后的试样加热至600~800℃,保温5~10min后,测量试样的形状回复率;
13.(5)通过薄带连铸制备具有优良热塑性、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
14.所述的步骤(2)中,铸带进行热轧实验,主要是为了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奥氏体的组织形态。
15.所述的步骤(3)中时效处理主要是为了调整组织中热诱发马氏体的数量以及促进c和cr元素的偏聚,进而强化母相基体,促进应力诱发马氏体的逆相变,进而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16.本发明的成分控制的设计原理为:
17.为了得到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在成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反铁磁转变温度tn应该低于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点ms,tn较低会促进γ

ε-马氏体转变,同时促进其逆相变,进而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2)母相奥氏体应保证层错能较低,ms应接近室温,这样合金中的奥氏体在室温下变形时,应力诱发ε-马氏体相变更容易发生。相反,如果层错能较高,奥氏体在变形时会诱发α'-马氏体转变,显著降低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18.一般来说,si可以降低钢的tn温度和奥氏体的层错能,cr元素可以降低tn点温度,降低奥氏体的层错能,因此,在成分设计时应使合金元素之间合理的搭配。同时通过添加cr元素,可以在合金表面形成cr2o3,显著提高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点蚀性能。ni元素是奥氏体形成元素,扩大奥氏体相区,是保证形状记忆合金母相是奥氏体。
19.本发明薄带连铸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室温拉伸抗拉强度为750~1000mpa,屈服强度为500~700mpa,延伸率为35~45%,600℃下的形状回复率为55~75%。
2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改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由于高si所引起的脆性问题。属于短流程工艺,简化生产流程,无脆性问题,节约成本;
22.(2)通过薄带连铸技术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冷却过程中属于亚快速凝固,显著细化组织,可以通过细晶强化奥氏体母相,而且大量的晶界可以阻碍各个取向的应力马氏体的生长,减少它们相互交错的几率,从而获得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效
应优异的形状记忆合金;
23.(3)本发明得到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钢板除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蚀性,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方法中的薄带连铸的装置的示意图;
25.其中,1-钢包,2-中间包,3-水口,4-缓冲装置,5-铸辊,6-保温罩,7-夹送辊,8-水冷装置,9-热轧机架。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通过薄带连铸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铸带。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测量形状记忆效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
30.(1)本发明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薄带,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01%,si5%,mn13%,ni2%,cr1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1.(2)按照设定的成分选择原料进行熔炼,然后把熔炼得到的钢水浇铸到中间包;
32.(3)进行薄带连铸。中间包的钢水流入到熔池中,钢水会随着结晶辊转动,最终形成铸带。然后将铸带水冷至室温;
33.(4)将铸带进行热轧实验,热轧温度为950℃,终止轧温度为900℃。将铸带进行700℃
×
150min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进行6%的弯曲预变形实验;
34.(5)将弯曲后的试样加热至600℃,保温5min后,测量试样的形状回复率;
35.(6)本实施案例通过薄带连铸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良的热塑性、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性能。室温抗拉强度为780mpa,屈服强度为510mpa,断后延伸率为45%,形状回复率为55%。
36.实施例2
37.(1)本发明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薄带,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8%,si3.5%,mn16%,ni6%,cr17%,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8.(2)按照设定的成分选择原料进行熔炼,然后把熔炼得到的钢水浇铸到中间包;
39.(3)进行薄带连铸。中间包的钢水流入到熔池中,钢水会随着结晶辊转动,最终形成铸带。然后将铸带水冷至室温;
40.(4)将铸带进行热轧实验,热轧温度为900,终止轧温度为850。将铸带进行800℃
×
120min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进行7%的弯曲预变形实验;
41.(5)将弯曲后的试样加热至600℃,保温5min后,测量试样的形状回复率;
42.(6)本实施案例通过薄带连铸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良的热塑性、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性能。室温抗拉强度为820mpa,屈服强度为535mpa,断后延伸率为43%,形状回复率为78%。
43.实施例3
44.(1)本发明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薄带,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5%,si5%,mn13%,ni4%,cr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5.(2)按照设定的成分选择原料进行熔炼,然后把熔炼得到的钢水浇铸到中间包;
46.(3)进行薄带连铸。中间包的钢水流入到熔池中,钢水会随着结晶辊转动,最终形成铸带。然后将铸带水冷至室温;
47.(4)将铸带进行热轧实验,热轧温度为1000℃,终止轧温度为950℃。将铸带进行90℃
×
60min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进行8%的弯曲预变形实验;
48.(5)将弯曲后的试样加热至700℃,保温8min后,测量试样的形状回复率;
49.(6)本实施案例通过薄带连铸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良的热塑性、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性能。室温抗拉强度为950mpa,屈服强度为675mpa,断后延伸率为38%,形状回复率为85%。

技术特征:
1.一种通过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001~0.08%,si5~8%,mn13~18%,p≤0.02%,s≤0.01%,ni2~4%,cr13~1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室温拉伸抗拉强度为750~1000mpa,屈服强度为500~800mpa,延伸率为35~45%,形状回复率为55~90%。3.所述的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设定的成分选择原料进行熔炼,然后把熔炼得到的钢水浇铸到中间包,中间包的钢水流入到熔池中,钢水会随着结晶辊转动,最终形成铸带。然后将铸带进行水冷至室温,可以得到140~250mm厚的铸带;(2)将铸带进行热轧实验,热轧温度为900~1000℃,终止轧温度为850~950℃;(3)将热轧后的铸带进行(700~1000℃)
×
(30~180min)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进行3~8%弯曲预变形实验;(4)将弯曲后的试样加热至600~800℃,保温5~10min后,测量试样的形状回复率;(5)通过薄带连铸制备具有优良热塑性、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骤(1),通过薄带连铸技术制备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改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由于高si所引起的脆性问题。属于短流程工艺,简化生产流程,无脆性问题,节约成本,同时,由于冷却过程中属于亚快速凝固,显著细化组织,从而获得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效应优异的形状记忆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骤(2)中,铸带进行热轧实验,主要是为了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奥氏体的组织形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骤(3)中时效处理主要是为了调整组织中热诱发马氏体的数量以及促进c和cr元素的偏聚,进而强化母相基体,促进应力诱发马氏体的逆相变,进而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合金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001~0.08%,Si5~8%,Mn13~18%,P≤0.02%,S≤0.01%,Ni2~4%,Cr13~1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过程为:按照设定的成分进行熔炼,然后把熔炼得到的钢水浇铸到中间包,然后进入薄带连铸机形成铸带。随后进行热轧+时效处理,并测量处理后试样的形状回复率。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带连铸制备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利用薄带连铸技术,改善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由于高Si所引起的脆性问题,同时在凝固过程中实现晶粒细化,不仅强化奥氏体母相,而且大量的晶界可以阻碍各个取向的应力马氏体的生长,减少它们相互交错的几率,从而获得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效应优异的形状记忆合金。金。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明 张钧 令国亨 武子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