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再替换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1 阅读:14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红再替换件,该口红再替换件包括杯状件和容纳在杯状件中的口红棒,从而共同形成再替换件实体。再替换件还包括壳体,在壳体中再替换件实体保持在适当位置,但可移除。该再替换件实体旨在从壳体转移到口红机构中,该口红机构包括适于滑动地容纳该再替换件实体的容纳套筒。该容纳套筒具有形成纵向窗口的特性,在该纵向窗口中杯状件的按钮可手动移动,以便使口红棒从容纳套筒退出或进入容纳套筒。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文献us2770358是已知的,其描述了这种类型的口红机构,其具有形成纵向窗口的容纳套筒,杯状件的按钮可在该纵向窗口中手动移动。使用者将包装在袋中的口红棒放置在口红机构的杯状件中。可注意到的是,容纳套筒的纵向窗口在其下端是开放的,并且在其上端形成底部。纵向窗口形成凹口,且杯状件的按钮包括两个小条,这两个小条可弹性地一起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以便能够释放并将杯状件移动到套筒中。
3.这种袋装再替换件的缺点是,一旦袋被打开,很难在手指不与口红棒接触的情况下操作这种袋装再替换件。另外,不容易将口红棒插入杯状件中。因此,替换操作既混乱又困难。
4.在现有技术中,文献fr1124179a也是已知的,其描述了一种包括杯状件的再替换件,该杯状件设置有突耳,该突耳接合在形成于保护壳中的竖直槽中。该凸耳不具有由使用者操作的目的,而是简单地接合在口红机构的两个凹槽(轴向和螺旋)中。该文献实际上规定了在机构上接合杯状件之前去掉壳体(盖),以便将凸耳插入凹槽中。因而,与口红棒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口红再替换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该口红再替换件避免任何与口红棒的接触,并且将该口红再替换件放置在口红机构中是容易的且有保证的。
6.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口红再替换件,其包括杯状件、口红棒和壳体,口红棒容纳在杯状件中以共同形成再替换件实体,以及再替换件实体被固定地且可拆卸地容纳在壳体中,壳体形成纵向凹槽,其特征在于,杯状件设置有按钮,该按钮通过穿过该纵向凹槽而在壳体的外侧径向突出。
7.纵向凹槽实现几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在壳体中阻挡再替换件实体。实际上,按钮在凹槽中的接合显着地降低了按钮在壳体中的自由度。凹槽的第二个功能是能够看到按钮的定位,以便将其传入口红机构的容纳套筒的纵向窗口中。用户可非常简单地将纵向凹槽对准纵向窗口,以准备再替换件实体的转移。然后,使用者按下按钮以将其从口红机构中的纵向凹槽移动。因此,按钮构成了口红机构中的再替换件的再替换件实体的转移所专用的构件。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特征,在再替换件实体与壳体之间可限定一个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环形空间。该环形空间使得口红机构的容纳套筒能够围绕杯状件接合在壳体内。该空间不必在杯状件的整个周边上是环形的。实际上,杯状件可在壳体中偏移,使得杯状件可与壳体的内壁更接近或甚至接触。这样,月牙形的空间几乎完全是环形的。有利地,按钮穿过环形空间。换言之,环形空间存在于按钮通过壳体的凹槽延伸的水平处。
9.有利的是,凹槽限定与下开口相对的上底部,按钮抵靠上底部和/或在上底部附近阻挡在凹槽中,例如通过变窄或等效的轮廓。因此,由于其按钮被阻挡在凹槽中,因而再替换件实体在壳体中被完全阻挡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可设置按钮在凹槽的两个侧边缘之间延伸的部分在凹槽的局部变窄的水平处楔入在两个侧边缘之间,或者两个侧边缘在上底部附近形成两个相应的凸台,这使得可通过可拆卸的卡扣配合来保持按钮。按钮可抵靠凹槽的底部,并且通过夹紧在两个侧边缘之间或超过两个凸台的卡扣配合而被锁定在该位置。还可认为,仅通过夹紧在两个侧边缘之间,有利地在底部附近,就可将按钮阻挡在凹槽中。
10.根据实施方式,滑动件可设置在该环形空间中,该滑动件可通过在壳体中围绕再替换件实体滑动而移动。该滑动件通过保证壳体和杯状件之间的完全环形空间来实现间隔件或支柱的功能。因此,容纳套筒的上边缘可容易地在该良好形成的环形空间中围绕杯状件接合在壳体中。然后,容纳套筒的上边缘与滑动件接触。容纳套筒的上边缘在滑动件上的额外推动将导致滑动件围绕杯状件滑动,但没有按压接触,然后围绕口红棒,而不与任何东西接触,以便在操作过程中不将其弄脏。在结束位置,滑动件定位在壳体的底部。
11.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杯状件可形成弹性片,该弹性片阻挡对环形空间的访问,弹性片在应力作用下径向向内缩回,以放开对环形空间的访问。优选地,杯状件因此由塑料材料制成。正是容纳套筒的上边缘将在弹性片上施加必要的应力,从而能够访问随后的环形空间。弹性片实现三个功能:将杯状件保持在壳体中,将杯状件对中在壳体中以保证环形空间,以及阻挡该环形空间和壳体。根据实施方式,杯状件可形成弹性销,该弹性销能够与弹性片一起将杯状件保持在壳体的中心。在一种变型中,杯状件可形成弹性片,弹性片形成轴向偏移并与壳体接触的凸台,从而将杯状件保持在壳体的中心。
12.另外,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壳体可在内部限定具有增大的直径的下部分和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上部分,环形空间限定在杯状件和具有增大的直径的下部分之间,按钮穿过环形空间,杯状件延伸至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上部分的内部。因此,容纳套筒的上边缘可穿入具有增大的直径的下部分,直到抵靠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上部分的开始。然而,这足以在容纳套筒的纵向窗口中接合按钮。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杯状件可形成弹性阻挡条,该弹性阻挡条在休息状态下径向向外突出,按钮与该弹性阻挡条成一体,按钮上的按压使得弹性阻挡条能够径向向内弹性移动。一旦再替换件实体被转移到口红机构的容纳套筒中,该条将压靠在壳体上以将再替换件实体阻挡在适当的位置。为了移动再替换件实体,在纵向窗口中向上或向下推进按钮之前,用户必须按压按钮以使条带向内变形。该条可形成在金属或塑料材料杯状件中。
14.根据实施方式,杯状件可被弹性阻挡条推靠在壳体上,以便限定月牙形环形空间,杯状件形成与壳体分离的访问轮廓,该访问轮廓有利地与弹性阻挡条径向相反地设置。该访问轮廓还可限定为插入斜面、倒角或插入空间:它使得容纳套筒的上边缘能够在壳体和
杯状件之间导航通道。在没有这种访问轮廓的情况下,容纳套筒的上边缘将真正抵靠杯状件的底部,并且套筒围绕杯状件的插入将是不可能的。由于该特征,容纳套筒的上边缘可接合在壳体和杯状件之间,并且抵靠弹性阻挡条推动杯状件,通过完成环形空间来导航路径。当杯状件由塑料材料制成时,这种访问轮廓是特别有利的。实际上,通过使弹性阻挡条休息,即没有应力,就可将杯状件保持在容器中。该条简单地将杯状件推向壳体而不实际按压。通过使带从其休息位置稍微变形,访问轮廓使得可将杯状件移向凹槽。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休息的带对将杯状件保持在壳体中没有帮助,有利的是通过如上的可拆卸的夹紧或卡扣配合将按钮阻挡在凹槽中。
15.相反,也可考虑弹性阻挡条被弹性地压靠在凹槽的内侧边缘上。因此杯状件由金属制成。除了按钮抵靠在凹槽底部之外,条甚至可抵靠在壳体的内部轮廓上。
16.更一般地,壳体可包括至少一个邻接的内部轮廓,杯状件抵靠该内部轮廓以限制再替换件实体在壳体中的插入,该邻接的内部轮廓有利地由壳体以切口或沟槽的形式一体地形成。
17.本发明还限定了一种包括口红机构和至少一个如上的口红再替换件的组件,口红机构包括适于容纳口红再替换件的再替换件实体的容纳套筒,该容纳套筒形成限定与上开口相对的下底部的纵向窗口,随着凹槽与纵向窗口对齐,通过纵向窗口的上开口将凹槽的按钮滑入纵向窗口而转移,将壳体的再替换件实体移入容纳套筒中,口红再替换件返回至容纳套筒上。有利地,接收套筒围绕再替换件实体穿透到壳体中,按钮通过上开口接合在纵向窗口中。
18.自然地,按钮从凹槽到窗口的传送只能通过凹槽和窗口的对准来完成,用户可容易地做到,因为凹槽是非常可见的,就像窗口一样。另外,凹槽向下打开,而窗口向上打开。
19.按钮在纵向窗口中的接合优选地在容纳套筒围绕杯状件插入壳体内的过程中发生:按钮保持在凹槽中的适当位置,例如抵靠其底部。在这种情况下,套筒可下沉,直到再替换件实体已经到达其在容纳套筒中的初始位置。在变型中,套筒可在壳体中下沉,直到再替换件实体已经到达容纳套筒中的中间位置。因此,使用者必须操纵按钮以将其带到容纳套筒中的初始位置。然而,不排除按钮在纵向窗口中的接合是由使用者操作按钮而致的,使用者随后将其带到容纳套筒中的初始位置。
20.本发明的范围还涉及将杯状件和口红棒包括在再替换件实体中,这与文献us2770358不同,在文献us2770358中,只有装袋口红棒。具有保持、阻挡和定位功能的纵向凹槽与安装在或不安装在条上的按钮相结合是特别有利的。环形空间,即使它可为月牙形,也是另一个特别有利的特征。可寻求独立于凹槽和按钮的单独保护。包含杯状件(和口红棒)的壳体以及在壳体和杯状件之间具有用于接合容纳套筒的空间构成了独立的发明构思。同样,独立于凹槽和按钮的单独的保护可用于口红机构,口红机构的容纳套筒的纵向窗口在其上端开口并且在其下端形成底部。
附图说明
21.现在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
22.在附图中:
23.图1a是本发明的口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24.图1b是图1a的口红机构处于升高状态的立体图;
25.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红再替换件的分解立体图;
26.图2b是图2a的口红再替换件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
27.图2c是穿过图2b的口红再替换件截取的竖直横截面视图;
28.图3a是穿过口红机构截取的竖直横截面视图,该口红机构准备容纳来自图2a至图2c的口红再替换件的再替换件实体;
29.图3b是类似于图3a的视图,其中再替换件实体在口红机构中被转移;
30.图4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口红再替换件的分解立体图;
31.图4b是在图4a的口红再替换件的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
32.图4c是穿过图4b的口红再替换件截取的竖直横截面视图;
33.图5a、图5b和图5c示出了图4a至图4c的口红再替换件在口红机构中的转移操作。
34.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杯状件的立体图;
35.图6b、图6c和图6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口红再替换件到口红机构的转移。
36.图6e是与图6a类似的实施方式的变型的视图。
37.图7a是同样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杯状件的立体图,以及
38.图7b、图7c和图7d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口红再替换件到口红机构的转移。
具体实施方式
39.本发明的口红再替换件用于替换具有以下特征的口红机构的口红棒。本发明的口红机构m不是通过旋转致动环的旋转来驱动口红棒在套筒中的轴向升高和下降,而是更简单,因为口红棒b的轴向升高和下降是通过直接作用在轴向平移按钮上来实现的,该轴向平移按钮与口红棒r安装在其中的杯状件成一体。
40.更具体地,如图1a和1b所示,本发明的口红机构m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容纳套筒c。该套筒c包括纵向窗口c1,纵向窗口c1在套筒c的高度的主要部分上竖直延伸。该窗口c1被限定在两个主要平行的竖直侧边缘c2之间。窗口c1包括下底部c3和上开口c4。可选地,可在上开口c4附近设置变窄部c5:两个侧边缘c2简单地形成两个朝向彼此定向的小凸台,以便产生窗口c1的局部变窄部。在下底部c3的下方,套筒c可形成突出的环形脊c6。套筒c可设置有围绕套筒下端接合的壳体帽c7。壳体帽c7优选地卡扣配合或确定地强制安装。该壳体帽c7可延伸直到与突出的环形脊c6接触。尽管未示出,但是两个竖直侧边缘c2可形成阻挡轮廓,例如在窗口c1的水平处呈齿的形式,或者沿着窗口c1在套筒c的内壁的水平处形成凹口。
41.本发明的口红机构m还包括护套f,该护套f在其上端部f1处封闭,该护套f可拆卸地围绕套筒c接合。该护套f可通过小的凸起轮廓保持在套筒c上的适当位置。护套f可与突出的环形脊c6接触。可注意到的是,护套的下边缘包括凹口f2,当护套f在套筒c上就位时,凹口f2可与窗口c1对齐,从而使下底部c3可见。
42.本发明的口红机构m还包括可滑动且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套筒c中的再替换件实体1、2、3。该再替换件实体包括杯状件和安装在杯状件中的口红棒b。口红棒b可具有传统的形状,主要是圆柱形,具有倾斜和圆形的上端。口红棒b的下端设置在杯状件中。如下面所
示,杯状件可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g1、g2、g3。在图1a中,示出了第一再替换件实体1和其杯状件g1:下面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然而,所有的再替换件1、2、3都具有共同的特征:特别是口红棒b,还有在杯状件g1,g2,g3的水平处,例如围绕口红棒b的周壁和径向向外突出的侧按钮p1、p3、p3。当再替换件实体1位于套筒c内的适当位置时,杯状件g1位于套筒c内,且侧按钮p1穿过纵向窗口c1以便可访问,并且可从套筒c的外部操作。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沿窗口c1轴向移动按钮p1来使口红棒b在套筒c的外部和内部升高和下降。在低位置中,按钮将抵靠窗口c1的下底部c3,并且在高位置中,按钮p1由变窄部c5停止。然而,可通过稍微施力而使按钮p1移动超过变窄部c5。按钮因此定位在上开口c4的水平处,并且再替换件实体r因此可从套筒c中取出。
43.根据本发明,再替换件实体1、2、3与壳体e1、e2、e3结合形成口红再替换件r1、r2、r3的完整部分,在壳体e1、e2、e3中可拆卸地容纳再替换件实体。口红棒b在所有实施方式中可基本相同,并且不构成本发明的关键元素,关键元素集中在杯状件g1、g2、g3和壳体e1、e2、e3的水平处。在详细描述各种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可注意到的是,本发明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不仅与口红棒b成一体,而且与杯状件g1、g2、g3成一体,杯状件g1、g2、g3用于在e1、e2、e3中可拆卸地保持再替换件实体1、2、3,并且使得能够将再替换件实体转移到口红机构m的容纳套件c。
44.参照图2a、图2b、图2c、图3a和图3b,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口红再充满6物r1的第一实施方式。
45.该再替换件r1首先包括再替换件实体1,该再替换件实体1由设置在杯状件g1中的口红棒b构成,该杯状件g1与容纳再替换件实体1并将其可拆卸地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壳体e1相关联。
46.口红棒b呈现为稠化妆品的短棒的形式。绝对常规地,口红棒b可具有由倾斜的平表面切割的大致卵形的上端。其下端容纳在杯状件g1内,杯状件g1包括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侧壁g11和可选的底部g12。杯状件g1还包括设置在侧壁g11中形成的切口g13中的弹性阻挡条l1。该条l1向外倾斜,以致相对于侧壁g11突出。在该实施方式中,条l1向上和向外延伸。在变型中,该条也可向下和向外延伸。在休息状态,阻挡条l1向外倾斜,但是也可通过弹性变形将其关闭在切口g13中。该弹性阻挡条l1支承按钮p1,按钮p1本身也从条l1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因此,通过径向按压按钮p1,带l1可变形,以致其返回到切口g13中。该按钮p1还用于在上述口红机构m的套筒c中平移地移动再替换件实体1。口红棒b可机械地插入杯状件g1内。在变型中,口红棒b可直接模制或铸造在杯状件g1内。
47.壳体e1内部限定了容纳空间,以同时容纳再替换件实体1。该壳体e1包括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上部分e11和具有增大的直径的下部分e13。这两个部分e11和e13通过肩部e14连接。壳体e1的上端e12是封闭的,而其下端是敞开的。可注意到的是,下部分e13形成有纵向凹槽e15,其可在下部分e13的全部高度或部分高度上延伸。该纵向凹槽e15被限定在两个平行的侧边e16之间。凹槽e16包括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肩部e14附近的上底部e17、以及下开口e18。因此,可通过其下开口e18将元件引入凹槽e16中,并使该元件滑动直到抵靠其上底部e17。可选地,可在凹槽e15的底部e17附近设置变窄部e19:两个侧边e15可形成彼此朝向的两个凸台,以便在上底部e17附近产生凹槽e16的局部变细。
48.根据本发明,再替换件实体1通过壳体e1的下部分e13的开口插入到壳体e1内,使
得按钮p1通过凹槽e16。当按钮p1抵靠上底部e17时,到达最终安装位置。在图2b、图2c中可注意到的是,按钮p1径向向外突出至凹槽e15的外侧。因此,用户可直接访问它。带l1完全设置在壳体e1内。它可处于休息状态或稍微受压,以便压靠在或不压靠在下部分e13的内壁上。在最终的安装位置,如图2c所示,条l1的自由上端甚至可抵靠肩部e14。可注意到的是,杯状件g1的上边缘接合在缩小部分的上部分e11内。这使得可将杯状件g11对中在下部分e13内,以便在壳体e1与杯状件g1的周壁g11之间限定大致圆柱形的环形空间s1。该环形空间s1可由围绕杯状件g1的底部g12的壳体e1的开放下端直接访问。
49.填充物实体1在壳体e1内的最终安装位置由按钮p1抵靠在凹槽e16的上底部e17来保证。再替换件实体1在壳体e1内的最终安装位置中的锁定可通过以下确保:按钮p1卡扣安装在凹槽e15的变窄部e19之外、带l1弹性地压靠在下部分e13的下壁上、或者杯状件g1的侧壁g11的上端在上部分e11内的摩擦接合。这些不同保持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50.杯状件g1和壳体e1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然而,金属,特别是铝或钢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当杯状件由塑料材料制成时,按钮p1可与带和侧壁g11一体制成。当由金属制成时,按钮p1可返回到与侧壁g11一体制成的条l1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想象的是,壳体e1的内壁是分段的,而其外壁则不是分段的。特别地,这可由塑料材料制成。
51.现在,将参照图3a和图3b来解释再替换件r1的再替换件实体1如何从壳体e1转移到口红机构的套筒c中。在图3a中可看出的是,套筒c的上端已经接合在壳体e1与杯状件g1之间限定的环形空间s1中。如上所述,该环形空间s1预先存在于再替换件r1中,并因此使得套筒c的上端能够容易地围绕杯状件g1引入壳体e1中。可以说,该环形空间构成用于将套筒c接合或插入再替换件r1中的器件。在图3a中,套筒c的上边缘基本上位于条l1的底部的水平处。可理解的是,套筒c在壳体e1内的更深的插入将使套筒c将弹性带l1向内压入切口g13。因而,在窗口c1还没有与凹槽e15对齐的情况下,套筒c将能够继续插入壳体e1中直到其上边缘抵靠按钮p1。否则,当预先进行对准时,套筒c将继续插入到壳体e1中,直到抵靠肩部e14,其中按钮p1被引入到窗口c1内。有利地,按钮p1因而已经接合在变窄部c5下方的窗口f中。可以说,再替换件实体1因而与套筒c接触。用户因而可通过在窗口c1中滑动直到与其下底部c3邻接来按压按钮p1以在套筒c内驱动再替换件实体1。然后,用户可移除壳体e1。在变型中,一旦按钮p1插入到窗口c1中,就可移除壳体e1。然后,使用者将通过按压滑动到窗口c1中的按钮p1而使再替换件实体1在套筒c内滑动,直到抵靠其底部c3为止。
52.因此,纵向凹槽e15使得可将再替换件实体1的位置固定在壳体e1内。按钮p1优选地抵靠凹槽e15的上底部e17。在变型中,按钮p1可在上底部e17附近楔入在两个侧边缘e16之间。甚至可想象到在底部e17附近的轻微卡扣配合,以便在凹槽e15内阻挡按钮p1。凹槽e15与窗口c1的视觉对准使得用户能够非常容易和快速地将壳体e1的再替换件实体1转移到套筒c中。
53.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本发明的口红再替换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再替换件实体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包括设置在杯状件g1中的口红棒b。壳体e2不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分段,相反地,在其内壁的水平处基本上或完全是圆柱形的,并且优选地在其外壁的水平处也基本上或完全是圆柱形的。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壳体e2包括限定上底部e27和下开口e28的纵向凹槽e25。
54.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再替换件r2还包括滑动件k,该滑动件k可以以未完成的小
套箍的形式呈现,因为它限定了通道k2。还可注意到,滑动件k的下边缘可形成保持凸缘k1。该滑动件k用于围绕杯状件g1接合,其中通道k2容纳带l1。滑动件k也可插入壳体内。正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当再替换件实体1在壳体中就位时,按钮p1接合在凹槽e25中直到抵靠其上底部e27。可选地,凹槽e25的侧边缘可在上底部e27附近逐渐地彼此更靠近地移动,以形成变窄部e29,以便通过夹紧将按钮p1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或在底部e27附近。如图4d所示,通过凹槽e25可观察到杯状件g1和条l1。滑动件k设置在杯状件g1与壳体e2之间,如图4c所示。滑动件k及其凸缘k1可有助于将再替换件实体1保持在壳体e2内。滑动件k还使得能够在再替换件实体1与壳体e2之间限定环形空间s2可能。
55.现在将参照图5a、图5b和图5c来描述再替换件实体1如何从壳体e2转移到口红机构的套筒c中。在图5a中,套筒c的上端已经围绕杯状件g1接合在壳体内。这是可能的,因为滑动件k可从再替换件实体1的杯状件g1开始在壳体e2内围绕再替换件实体1滑动而移动。可看出的是,滑动件k的滑动运动已经清出了壳体e2与杯状件g1之间的环形空间,套筒c的上端接合在该环形空间中。套筒c在壳体e2内的下沉可首先通过使带l1向内变形,然后通过在窗口c1内接合按钮p1而继续。套筒c在壳体e2中的下沉将继续,直到滑动件k抵靠壳体e2的顶部,如图5b所示。因而,按钮p1已经移动超过套筒c的窗口c1的高度的一半。因而,用户可按压按钮1,使其下沉并驱动它,直到与窗口c1的底部c3接触。因而,可移除壳体e2和其受限的滑动件k。
56.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形成环形空间以容纳套筒c,并在套筒窗口c1中接合按钮p1。尽管在这两个实施方式中按钮a1不与底部c3接触,但是可考虑套筒c没有凸缘c6的变型,从而使得抵靠其凹槽e15的底部e17的按钮p1能够到达套筒的底部c3。
57.带有滑动件k的壳体e2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并且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
58.图6a、图6b、图6c和图6d示出了本发明的口红再替换件的第三实施方式。再替换件实体2在其杯状件g2的水平上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这在图6a中更明显。该杯状件g2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脂族聚酮(aliphatic polyketone)。杯状件g2包括侧壁g21,但没有底部。侧壁g21形成按钮p2,该按钮不是要被下沉,而是要被简单地抓住以进行轴向运动。侧壁g21还包括两个弹性销g23,其将与口红机构的套筒c的内部摩擦接触。还可注意到,杯状件g2的下端形成由槽分开的弹性片或区段g22。这些弹性片或区段g22在休息时向外突出。然而,这些弹性片或区段g22可在应力下径向向内移动。
59.杯状件g2还适于容纳口红棒b以共同形成再替换件实体2。再替换件实体2在图6b中表示为接合在壳体e3内,壳体e3形成以上底部e37结束的纵向凹槽e35。凹槽e35可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凹槽基本上相似或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壳体e3的特征在于增加了止动件e39,该止动件e39使得能够可拆卸地阻挡壳体e3的底部。可注意到的是,按钮p2接合在凹槽e35中直到抵靠其底部e37。另一方面,弹性片g22和弹性销g23与壳体e3的内部轻微接触。因而,这些弹性片g22和弹性销g23有助于将再替换件实体2轴向保持在壳体e3内。这些弹性片g22和弹性销g23还可通过将杯状件g2对中在壳体e3内,在再替换件实体2与壳体e3之间限定环形空间s3。因而,可以说,弹性片g22和弹性销g23形成轴向对中或引导器件。
60.在图6b中,可看到套筒c的上端已经接合在壳体e3内。可理解的是,套筒c的上边缘将与弹性片g22接触。由于它们的柔性,这些弹性片将被套筒c的上边缘向内施压,如图6c所示。因此,套筒c在壳体e3内的接合可通过在套筒c的窗口c1中接合按钮p2而继续。当壳体e3
的下边缘抵靠套筒c的凸缘c6时,该接合结束,这在图6c中示出。随后,用户可移除壳体e3,并按压按钮p2直到其抵靠套筒c的窗口c1的底部c3。
61.必须注意的是,杯状件g2在套筒c内的运动仅通过销g23和弹性片g22处的摩擦来完成。按钮p2不旨在进行下沉以释放杯状件g21的运动,如同在具有弹性阻挡条l1的两个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
62.在图6e中,可看到杯状件g2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其被标记为g2’:在壳体e3中,杯状件g2’可用来代替杯状件g2。与杯状件g2一样,该杯状件g2’可由脂族聚酮制成。杯状件g2’包括侧壁g21’,其可不具有底部。侧壁g21’形成按钮p2,该按钮不旨在进行下沉,而是要被简单地抓住以进行轴向运动。侧壁g21’还包括弹性片g22’和g23’,它们交替设置并由狭槽隔开。弹性片g22’形成凸台g221,而弹性片g23’形成凸台g231。这些凸台g221和g231径向向外突出。凸台g221相对于凸台g231轴向偏移。当杯状件g2’插入壳体e3中时,片g22’和g23’径向向内受压。它们还可通过将杯状件g2’对中在壳体e3内,在再替换件实体2与壳体e3之间限定环形空间s3。因此可以说,弹性片g22’和g23’形成轴向对中或引导器件。
63.在图7a、图7b、图7c和图7d中示出了口红再替换件的第四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口红再替换件3包括口红b以及杯状件g3,其在图7a中更加可见。该杯状件g3还包括形成切口g33的侧壁g31,弹性阻挡条l3在该切口g33中延伸,在该弹性阻挡条l3上形成有按钮p3。因此,通过径向按压按钮p3,阻挡条l3变形,并径向向内移动到切口g33中。该实施方式可被认为是杯状件g1的变型。然而,可注意到的是,阻挡条l3向下延伸,而不是如杯状件g1中那样向上延伸。杯状件g3还形成访问轮廓g32,访问轮廓g32可以以斜切或圆形边缘的形式呈现。其功能将在下面给出。
64.杯状件g3优选地通过注塑塑料材料制成,但也可由金属制成。杯状件g3容纳口红棒b以形成口红再替换件3。
65.在图7b中,可看到该再替换件3在壳体e3中就位,该壳体e3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基本相似或相同。按钮p3接合在凹槽e35中直到其底部,就像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那样。还可注意到的是,条l3不变形:它基本上处于其休息状态。还可看出的是,再替换件实体3在壳体e3内的右侧偏置或偏心。实际上,杯状件g3的右边缘与壳体e3接触,而其形成条l3的左边缘从壳体e3远离。因此,在杯状件g3和壳体e3之间限定了月牙形的基本环形空间s4。该环形空间s4也围绕口红棒b限定。访问轮廓g32位于杯状件g3与壳体e3接触的水平处。在图7b中,套筒c的上边缘已经接合在壳体e3内。因此,容易理解的是,访问轮廓g32将通过使套筒c在壳体e3内向左偏移而有助于套筒c围绕杯状件的接合。还可以说,该访问轮廓g32使得套筒c的上边缘能够通过使杯状件g3和壳体e3之间的路径向左偏移而在杯状件g3和壳体e3之间导航,这具有使带l3变形的效果。因此,套筒c可通过使带l3进一步变形而继续将其插入到壳体e3内,如图7c所示。因此,套筒在壳体e3中的接合使得可使环形空间s4从月牙形变成完全环形。剩下的就是用户将按钮p3移动到窗口c1的底部c3。可在该操作之前或之后去除壳体e3。
66.必须注意的是,弹性条l3不会在壳体e3内受到应力,从而不会有蠕变变型的风险。按钮p3可通过夹紧在这些侧边之间或者通过轻微的卡扣配合而保持在凹槽e35中,如上所述。壳体e3内的再替换件实体3的轴向偏移不会产生阻碍,因为套筒c可由于访问轮廓g32而照样围绕再替换件实体3插入,这避免了套筒c直接抵靠杯状件g3。
67.已经描述的四个实施方式使得能够突出两个可独立实现的重要特征,即使得能够容纳按钮的壳体的凹槽和使得能够围绕再替换件实体接合套筒以容纳再替换件实体的、再替换件实体与壳体之间的环形空间。按钮接合在套筒c的窗口中,而按钮也接合在壳体的凹槽中的底部是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样,在所有实施方式中,按钮通过环形空间。按钮可简单地抵靠凹槽的底部和/或通过任何合适的可逆阻挡装置阻挡在底部或靠近底部,例如凹槽的变窄部、凹槽边缘的变厚部、条压靠在壳体的内壁上、杯状件和壳体之间的摩擦等。可看出的是,杯状件可由金属制成或由塑料材料制成,具有或不具有弹性阻挡条。
68.由于本发明,口红再替换件是可利用的,将由杯状件和口红棒组成的再替换件实体集成在一起,该再替换件实体可从壳体转移到滑动口红机构的套筒中,而没有与口红棒接触的风险。例如,可考虑包括与几个相同或不同的口红再替换件关联的口红机构的盒子。

技术特征:
1.一种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包括:杯状件(g1;g2;g3);口红棒(b),容纳在所述杯状件(g1;g2;g2’;g3)中,从而共同形成再替换件实体(1;2;3);壳体(e1;e2;e3),所述再替换件实体(1;2;3)固定地且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壳体(e1;e2;e3)中,所述壳体(e1;e2;e3)形成纵向凹槽(e15;e25;e35),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状件(g1;g2;g3)设置有按钮(p1;p2;p3),所述按钮(p1;p2;p3)通过穿过所述纵向凹槽(e15;e25;e35)而在所述壳体(e1;e2;e3)的外侧上径向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其中,在所述再替换件实体(1;2;3)与所述壳体(e1;e2;e3)之间限定有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环形空间(s1;s2;s3;s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其中,所述按钮(p1;p2;p3)穿过所述环形空间(s1;s2;s3;s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其中,所述纵向凹槽(e15;e25;e35)限定与下开口(e18;e28;e38)相对的上底部(e17;e27;e37),所述按钮(p1;p2;p3)抵靠所述上底部(e17;e27;e37)和/或被阻挡在所述上底部(e17;e27;e37)附近。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2),其中,滑动件(k)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s2)中,所述滑动件(k)能够通过在所述壳体(e2)中围绕所述再替换件实体(2)滑动而移动。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3),其中,所述杯状件(g2;g2’)形成阻挡对所述环形空间(s3)的访问的弹性片(g22;g22’、g23’),所述弹性片(g22)在应力下径向向内缩回,以放开对所述环形空间(s3)的访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其中,所述杯状件(g2)形成弹性销(g23),所述弹性销(g23)与所述弹性片(g22)一起使得能够将所述杯状件(g2)保持在所述壳体(e3)的中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其中,所述杯状件(g2’)形成弹性片(g22'、g23’),所述弹性片(g22’、g23’)形成凸台(g221、g231),所述凸台(g221、g231)轴向偏移,并且与所述壳体(e3)接触,从而将所述杯状件(g2’)保持在所述壳体(e3)的中心。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其中,所述壳体(e1)内部限定具有增大的直径的下部分(e13)和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上部分(e11),所述环形空间(s1)限定在所述杯状件(g1)与具有增大的直径的所述下部分(e13)之间,所述按钮(p1)穿过所述环形空间(s1),所述杯状件(g1)延伸直至具有减小的直径的所述上部分(e11)的内部。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4),其中,所述杯状件(g1;g3)形成弹性阻挡条(l1;l3),所述弹性阻挡条(l1;l3)在休息状态下径向向外突出,所述按钮(p1;p3)与所述弹性阻挡条(l1;l3)一体形成,按压所述按钮(p1;p3)使得能够弹性地径向向内移动所述弹性阻挡条(l1;l3)。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4),其中,所述杯状件(g3)由所述弹性阻挡条(l3)推靠在所述壳体(e3)上,以限定月牙形环形空间(s4),所述杯状件(g3)形成与所述壳体(e3)分离的访问轮廓(g32),所述访问轮廓(g32)有利地与所述弹性阻挡条(l3)
径向相反地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4),其中,所述弹性阻挡条(l1)被弹性地压靠所述壳体(e1)。13.一种组件,包括口红机构(m)和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所述口红机构(m)包括适于容纳所述口红再替换件的再替换件实体(1;2;3;4)的容纳套筒(c),所述容纳套筒(c)形成纵向窗口(c1),所述纵向窗口(c1)限定与上开口(c4)相对的下底部(c3),随着所述纵向凹槽(e15;e25;e35)与所述纵向窗口(c1)对齐,通过所述纵向窗口(c1)的上开口(c4)使所述纵向凹槽(e15;e25;e35)的按钮(p1;p2;p3)滑入所述纵向窗口(c1)而转移,将所述壳体(e1;e2;e3)的所述再替换件实体(1;2;3;4)移入所述容纳套筒(c)中,所述口红再替换件(r1;r2;r3;r4)返回至所述容纳套筒(c)上。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容纳套筒(c)配置成围绕所述再替换件实体(1;2;3;4)穿透至所述壳体(e1;e2;e3)内,所述按钮(p1;p2;p3)通过所述纵向窗口(c1)的上开口(c4)接合在所述纵向窗口(c1)中。

技术总结
口红再替换件包括:杯状件(G1),口红棒(B),容纳在所述杯状件(G1)中以共同形成再替换件实体(1),壳体(E1),再替换件实体(1)固定地且可拆卸地容纳于壳体中,所述壳体(E1)形成纵向凹槽(E15),其特征在于,杯状件(G1)设置有按钮(P1),按钮(P1)在壳体(E1)的外侧上径向突出且穿过纵向凹槽(E15)。出且穿过纵向凹槽(E15)。出且穿过纵向凹槽(E15)。


技术研发人员:塞巴斯蒂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