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油品在使用过程如果接触到高温物体及时没有引燃物也会发生自燃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具体到电厂用抗燃油其运行压力高,周围存在大量高温的蒸汽管道,一旦发生抗燃油管道破裂造成抗燃油喷溅到高温管道上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因此抗燃油的自燃点是其一项重要的安全指标。
3.目前国内的抗燃油自燃点检测设备主要依据dlt 706-2017《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采用目视法进行判断是否发生自燃,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 206002468 u的专利通过传感器采集抗燃油自燃过程中锥形瓶内的温度变化、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自燃,公开号为cn 2505835y的专利通过不锈钢电极之间导电性能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自燃,公开号为cn 201917543 u的专利通过图像和光线强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自燃,公开号为cn 201096736y的专利通过电平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自燃,上述几种方法都存在其不足之处:(1)目测法需要测试人员添加待测油样后在油烟挥发的环境下持续观察反光镜以判断测试结果,操作过程中人员容易疲劳结果判断容易出现偏差;(2)采用k型热电偶检测温度突变或红外传感器检测红外辐射强度突变来判断检测结果,由于抗燃油自燃点很高,因此加热炉本身的温度就高、红外辐射强,待检测样品量少,燃烧火焰较小时温度和红外线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3)通过不锈钢电极之间导电性能变化判断是否发生自燃当锥形瓶内由于烟气扩散导致火焰中导电粒子浓度低时,容易发生漏检情况;(4)采用图像和光线强度变化判端自燃点设备复杂,且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所获取的图像作用并不大且其ccd采集设备没有配置冷却系统容易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采用颜色传感器通过检测油品发生自燃时锥形瓶中的rgb值的变化看来判断检测结果,该装置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设备结构简单。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包括:
7.加热炉,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锥形瓶,用于在设定温度下对所述锥形瓶进行加热,所述锥形瓶用于盛放待测试油品;
8.颜色传感器,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锥形瓶上方,用于连续采集所述锥形瓶中所述待测试油品在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程中的rgb值,以通过所述rgb值的变化判断所述待测试油品在所述设定温度下是否自燃。
9.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颜色传感器和显示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比较所述待测试油品初始加热时的rgb值和所述待测试油品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
程中的rgb值,并将比较的结果通过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炉中,用于测试所述加热炉的温度;
11.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炉中的温度。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面设置有镜片,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颜色传感器正对所述镜片设置,所述镜片位于所述锥形瓶的瓶口正上方,以使所述颜色传感器透过所述镜片对所述锥形瓶中待测试油品的rgb值进行采集;
13.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以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向所述壳体中通入冷却风进行降温。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上部的侧壁上。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伸入至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通过所述冷却风管进入所述壳体中进行降温。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可调节支架,所述可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加热炉上方;
17.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壳体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
1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炉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穿透孔,所述锥形瓶的顶端位于所述穿透孔中;
19.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穿透孔的正上方。
20.进一步地,还包括吹扫风扇,所述吹扫风扇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吹扫风管,以使所述吹扫风管在测试结束时伸入所述锥形瓶中进行吹扫。
21.进一步地,还包括可调节目视反光镜,所述可调节目视反光镜包括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反光镜,以通过所述调节架调节所述反光镜的角度和位置,使得所述锥形瓶中的所述待测试油品显示在所述反光镜中。
22.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加热炉;2、锥形瓶;3、可调节目视反光镜;31、调节架;32、反光镜;4、可调节支架;41、支撑杆;42、固定杆;5、颜色传感器;6、冷却器;61、壳体;62、镜片;63、第一进风口;64、第一出风口;7、冷却风扇;8、冷却风管;9、吹扫风扇;10、吹扫风管;11、控制器;12、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参见图1,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包括加热炉1、颜色传感器5,加热炉1中设置有锥形瓶2,用于在设定温度下对锥形瓶2进行加热,锥形瓶2用于盛放待测试油品,颜色传感器5位于锥形瓶2上方,用于连续采集锥形瓶2中待测试油品在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程中的rgb值,以通过所述rgb值的变化判断待测试油品在所述设定温度下是否自燃。
31.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炉1进行加热,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停止加热,锥形瓶2位于加热炉1内部,通过加热炉1中的高温对锥形瓶2中的待测试油品进行加热,锥形瓶2中的待测试油品的温度在一段时间内逐渐上升至加热炉1的设定温度,在锥形瓶2中加入待测试油品开始加热时即通过颜色传感器5测试锥形瓶2中的rgb值,持续加热过程中连续进行采集,直到采集一段时间后停止,其中采集停止前锥形瓶2中的待测试油品温度已经达到预定温度,并且最终采集的锥形瓶2中的rgb值为锥形瓶2中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rgb值,可以将最终采集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rgb值与开始加热时测试到的锥形瓶2中的rgb值进行比较,将得到的变化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当rgb值中r值、g值、b值中的任意两个值的变化值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样品在设定温度下发生了自燃。
32.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待测试油品的自燃点有基本的方位,如,当待测试油品的自燃点大概有预测在100度作用时,此时可以将加热炉1中的温度设定在100度,当加热炉1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用注射器向锥形瓶2中加入定量的待测油样后开始计时,颜色传感器5调整至锥形瓶2的正上方,开始测试,计时持续时间5min,通过颜色传感器5连续采集锥形瓶2中的rgb值,当rgb值中r值、g值、b值中的任意两个值的变化值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样品在100度时发生了自燃,测试过程结束,然后选取将加热炉1中的待测试油品倒出,按照上述过程重复操作,此时将加热炉1中的温度设定在小于100度,如99度,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测定rgb值中r值、g值、b值中的任意两个值的变化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若大于阈值,再次重复上述操作选择98度,若此时测定rgb值中r值、g值、b值中的任意两个值的变化值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该待测试油品的自然点为99度,通过对rgb值的测定实现待测试油品自燃点的测试。
33.另外,加热炉1为满足dlt 706-2017《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温控和结构要求的加热炉,颜色传感器5型号可以是但不限于tcs230。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颜色传感器5识别锥形瓶2内颜色的rgb值的变化来判断油品是否发生了自燃,识别信号清晰不受试验温度高低的影响,判断条件具有三个参数(r值、g值、b值),判断结果准确能有效防止误判和漏盘,设备结构简单。
35.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11,控制器11连接颜色传感器5和显示模块,控制器11用于比较待测试油品初始加热时的rgb值和待测试油品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程中的rgb值,并将比较的结果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然后工作人员根据显示的比较结
果与阈值进行比较。
36.可以理解的是,从初始加热开始测试时获得一个值r0,然后在加热的一端时间内,分别获取r1、r2等直到最终获得的ri,然后控制器11将比较r0到ri的变化值,并将变化值显示在显示模块上,依次类推,实现rgb值的测试。
3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障加热测试结束时,锥形瓶2中的待测试油品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可以在锥形瓶2中设置温度传感器,保障锥形瓶2中待测试油品在测试结束时达到设定的温度。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炉1中,用于测试加热炉的温度,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11,用于控制加热炉1中的温度,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器11可以控制加热炉1加热至设定温度并在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设定温度。
39.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却器6,冷却器6包括壳体61,壳体61的底端面设置有镜片62,颜色传感器5位于壳体61中,颜色传感器5正对镜片62设置,镜片62位于锥形瓶2的瓶口正上方,以使颜色传感器5透过镜片62对锥形瓶2中待测试油品的rgb值进行采集,通过将颜色传感器5设置在壳体61中透过镜片61进行测试,能够有效防止有油品燃烧时对颜色传感器5的影响,实现对颜色传感器5的保护,另外,壳体61的侧壁上设置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63和第一出风口64,以通过第一进风口63向壳体61中通入冷却风进行降温,防止颜色传感器5温度过高造成影响。
40.可以理解的是,冷却器6的壳体可以设置成筒状结构,然后在筒状结构的侧壁上开设第一进风口63和第一出风口64,从第一进风口63中进入到筒体中的冷却风对不断的对壳体61中的颜色传感器5降温,对颜色传感器5降温后的冷却风通过第一出风口64吹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筒状结构的底部(也就是朝向锥形瓶2一侧)设置为为玻璃材质或石英材质的透明镜片,其他为部分可以是但不限于是不锈钢的不透光材料,镜片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式。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62和第一出风口64相对设置,第一进风口63和第一出风口64位于壳体61上部的侧壁上。
42.也就是说,镜片62位于壳体61底部,第一进风口63和第一出风口64位于壳体61侧壁上部,锥形瓶2的进口处也位于镜片62下方,因此第一出风口64吹出的风不会向下吹对锥形瓶2内蒸发的油品产生扰动进而影响试验结果的现象。
4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却风扇7,冷却风扇7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冷却风管8,冷却风管8的一端穿过第一进风口63伸入至壳体61中,以使冷却风扇7产生的冷却风通过所述冷却风管8进入壳体61中进行降温。
44.可以理解的是,冷却风扇7可以持续的通过冷却风管8向壳体61中通入流动的冷却风,使得壳体61中温度降低,冷却风扇7与冷却器6的连接即冷却风管8优选不锈钢管,但也可以是不锈钢编制软管或塑胶管。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调节支架4,可调节支架4包括支撑杆41和设置在支撑杆41顶端的固定杆42,固定杆42位于加热炉1上方,冷却风扇7和壳体61均设置在固定杆42上。
46.也就是说,支撑杆41可以为竖直设置的结构,然后在支撑杆41侧壁上连接有与支撑杆41之间垂直的固定杆42,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杆42在支撑杆41侧壁竖直方向的位置,实
现固定杆42在竖直方向高度的调节,另外,固定杆42的横向侧壁在支撑杆41上的固定位置变化实现固定杆42横向位置的改变,通过调节固定杆42和支撑杆41之间的安装位置,进而实现冷却风扇7和壳体61的位置调节,进而实现颜色传感器5位置的调节。
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壳体61的筒体结构顶部固定在固定杆42上,同时颜色传感器5安装在壳体61筒体内部的顶端面上。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炉1顶部设置有顶盖12,顶盖12上开设有穿透孔,锥形瓶2的顶端位于穿透孔中,颜色传感器5位于穿透孔的正上方,也就是说,将锥形瓶2放入加热炉1中后,然后调节锥形瓶2的位置,使得加热炉1顶端的顶盖12盖上后,锥形瓶2的顶端位于穿透孔中,方便加入待测试油品。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吹扫风扇9,吹扫风扇9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吹扫风管10,以使吹扫风管10在测试结束时伸入锥形瓶2中进行吹扫。
50.可以理解的是,吹扫风扇9可以进行正反转切换,正转时送气、反转是抽气,当测试结束时开启吹扫风扇9对锥形瓶2进行清理,进行吹扫时将吹扫风管10伸入锥形瓶2中开启吹扫风扇9,吹扫风扇9先正转送风将锥形瓶2中蒸发的油品和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然后再反转将沉积在锥形瓶底部的积碳吸出,吹扫工作结束可以开始下一次测试。另外,吹扫风管10为不锈钢编制软管,试验结束后采用手持的方式伸入锥形瓶2中进行吹扫和吸尘,用以清理燃烧产生的烟气和积碳,清理完后取出,减小燃烧残余物质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吹扫风管10只在吹扫时放入锥形瓶2中,不会造成试验时油品蒸发的烟气附着在吹扫风管10上,导致自燃点检测结果发生偏差的情况。
5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调节目视反光镜3,可调节目视反光镜包括调节架31,调节架31上设置有反光镜32,以通过调节架31调节反光镜32的角度和位置,使得锥形瓶2中的所述待测试油品显示在反光镜32中。
53.可以理解的是,反光镜31通过铰接轴铰接在调节架31上,然后调节架31可以移动,当自动测试功能出现故障或者对测试结果存在质疑时可以通过移动调节架31的位置,并且调节反光镜31的旋转至合适的角度,使得锥形瓶2中的图像照在反光镜31上,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反光镜31上的呈现的锥形瓶2中的情况判断锥形瓶2中的待测试油品是否自燃。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5.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锥形瓶,用于在设定温度下对所述锥形瓶进行加热,所述锥形瓶用于盛放待测试油品;颜色传感器,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锥形瓶上方,用于连续采集所述锥形瓶中所述待测试油品在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程中的rgb值,以通过所述rgb值的变化判断所述待测试油品在所述设定温度下是否自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颜色传感器和显示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比较所述待测试油品初始加热时的rgb值和所述待测试油品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程中的rgb值,并将比较的结果通过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炉中,用于测试所述加热炉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炉中的温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面设置有镜片,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颜色传感器正对所述镜片设置,所述镜片位于所述锥形瓶的瓶口正上方,以使所述颜色传感器透过所述镜片对所述锥形瓶中待测试油品的rgb值进行采集;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以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向所述壳体中通入冷却风进行降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上部的侧壁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伸入至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通过所述冷却风管进入所述壳体中进行降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支架,所述可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加热炉上方;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壳体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穿透孔,所述锥形瓶的顶端位于所述穿透孔中;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穿透孔的正上方。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扫风扇,所述吹扫风扇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吹扫风管,以使所述吹扫风管在测试结束时伸入所述锥形瓶中进行吹扫。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目视反光镜,所述可调节目视反光镜包括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反光镜,以通过所述调节架调节所述反光镜的角度和位置,使得所述锥形瓶中的所述待测试油品显示在所述反光镜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品自燃点测试装置,包括加热炉和颜色传感器,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锥形瓶,用于在设定温度下对所述锥形瓶进行加热,所述锥形瓶用于盛放待测试油品;所述颜色传感器位于所述锥形瓶上方,用于连续采集所述锥形瓶中所述待测试油品在加热至所述设定温度过程中的RGB值,以通过所述RGB值的变化判断所述待测试油品在所述设定温度下是否自燃。采用颜色传感器通过检测油品发生自燃时锥形瓶中的RGB值的变化看来判断检测结果,该装置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设备结构简单。设备结构简单。设备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安毅坤 付龙飞 王笑微 张兰庆 曹红梅 康夜雨 吕磊 齐吉锴 王增泉 李永永 米伟 吴秀清 吴俊超 刘永洛 谢佳林 严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