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01 阅读:130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37mn作为一种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用途极为广泛,由于在其正火后性能不稳定,不能满足用户使用标准要求,因此通过加入微量合金元素以合理的工艺控制手段提高、稳定其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3.中国专利申请cn103114258a公开了“一种含稀土的37mn高压气瓶坯及其生产方法”,采用“高炉铁水-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钙处理-加入稀土-大方坯连铸-轧制200mm
×
200mm规格成品坯-取样-试样热处理-检验”生产工艺制成。
4.中国专利申请cn105331885a公开了一种气瓶用钢37mn圆坯的生产方法,高炉

顶底复吹转炉

lf精炼炉

vd真空炉

圆坯连铸机

检验

入库。生产气瓶用钢37mn圆坯化学成分控制严格,整批供货均匀、波动小;采用顶底复吹技术,吹炼平稳,成分和温度命中率高;lf、vd精炼工序配有钢包全过程底吹氩及钢包喂丝设备,可以有效脱除钢中气体,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提高钢水纯净度;连铸工序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低过热度浇注来保证圆坯质量。
5.中国专利cn105695659b公开了一种生产断面尺寸为的37mn圆管钢铸坯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钢水、rh真空处理以及连铸钢水等步骤,首先,在钢水冶炼阶段按照合理的参数控制,提高了钢水的纯净度,并通过对钢液进行微钛处理,改善了其高温塑性,降低了钢种裂纹敏感性,随后在钢水浇注的过程中,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与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相结合的方式,使得钢液成分和温度均匀化,坯壳均匀生长,铸坯凝固组织得到有效改善,疏松评级提高、等轴晶区域面积扩大、圆坯中心区域致密性得到有效提高,铸坯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表面无清理率得到提高改善,轧材质量控制良好且稳定。
6.中国专利cn105586531b公开了一种可有效控制37mn圆管坯钢铸坯质量的生产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转炉冶炼、lf炉精炼、rh真空处理和连铸步骤;连铸步骤中,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为搅拌电流300~400a,频率2~4hz;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参数为搅拌电流100~250a,频率4.0~7.0hz;过热度控制在20~35℃;拉速控制在0.75~0.90m/min;结晶器冷却控制在2400~2500l/min;二冷比水量控制在0.21~0.30l/kg钢。
7.中国专利cn107747041b公开了一种正火态锰系气瓶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气瓶钢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气瓶钢的组成包括:c 0.36~0.40%,si 0.17~0.37%,mn 1.55~1.70%,cr≤0.25%,mo≤0.10%,v≤0.05%,s≤0.005%,p≤0.015%,n 40~100ppm,余量为fe。所述正火态锰系气瓶钢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转炉+精炼(lf+vd)+连铸”的生产工艺,在气瓶钢中加入cr、mo、v和n元素,通过精炼过程中合理的造渣制度,显著提高并稳定气瓶钢在正火态下的屈服强度及冲击韧性,节约后续热处理成本。
8.上述专利申请所公开气瓶用钢的成分与本发明不同,最后能达到的性能也不相同。本发明的气瓶用钢给出其成分、低倍、非金属夹杂物、性能要求等具体指标数值,还公开了生产此类钢种的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钢种通过向中碳锰钢中加入mn、v、n、al元素,制定合适的连铸、轧制工艺,提高了钢材的正火后性能,保证了气瓶的屈服强度、低温冲击韧性、断后伸长率满足用户要求。
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1.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化学组分包括:c:0.34~0.38%、si:0.17~0.37%、mn:1.60~1.70%、n:0.007~0.012%、v:0.01~0.04%、al:0.01~0.05%、p≤0.015%、s≤0.010%、o≤20
×
10-4
%,h≤2
×
10-4
%,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12.本发明中,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低倍组织级别均≤1.0级;钢中夹杂物细系≤1.0级、粗系≤1.0级;力学性能: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520mpa,a≥16,-20℃冲击功kv2≥27j。
13.v的主要作用:在合金钢中能细化晶粒,提高正火后的强度与屈服比和冲击韧性,是最理想的最稳定的改善力学性能的元素。
14.n的主要作用:n能部分溶于铁中,有固溶强化和提高淬透性的作用,可减小晶粒粗化倾向,改善钢的韧性和淬透性。但n含量不宜过高,要控制与其他合金元素生成氮化物的可能,形成非金属夹杂。气瓶钢中将n的质量百分含量实际控制为0.007~0.011%。
15.al的作用:作为脱氧剂或合金化元素加入钢中,脱氧能力比硅、锰强得多。al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固定钢中的氮,从而显著提高钢的冲击韧性。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电炉/转炉冶炼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正火处理

检验。
18.优选地,所述电炉/转炉冶炼:
19.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2.8~3.4,出钢终点c≥0.10%,p≤0.015%,残余元素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出钢温度:1620~1680℃。
20.优选地,所述lf炉精炼:
21.控制炉渣碱度大于3.0,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22.优选地,所述vd/rh真空脱气处理:保证真空纯处理时间≥12分钟,软吹时间≥10分钟。
23.优选地,所述轧制成材:采用以上坯型轧制,预热段500~1000℃,加热1段1030~1230℃,加热2段1170~1280℃,均热段1170~1250℃,允许温差≤30℃,总加热时间≥6h。
24.现有技术中,连铸坯经热轧穿管,并加工成无缝气瓶。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情况下,气瓶在加工完毕后,使用调质热处理生产工艺,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完全符合国标要求。但
正火态37mn钢材质的气瓶力学性能不稳定,屈服强度及冲击功不能同时达到现有技术指标。本发明通过适当增加微量元素、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采用正火热处理工艺,性能稳定、满足技术指标的气瓶,解决了钢厂、钢管厂家及各气瓶生产企业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进步:
26.本发明通过运用合理成分设计及冶炼、轧制、探伤工序等操作工艺,生产出性能稳定、达到技术要求的高压气瓶用圆管坯,满足了用户采用正火热处理的工艺需求。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1所得高压气瓶用圆管坯的低倍组织图;
28.图2为实施例1所得高压气瓶用圆管坯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0.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c:0.34~0.38%、si:0.17~0.37%、mn:1.60~1.70%、n:0.007~0.012%、v:0.01~0.04%、al:0.01~0.05%、p≤0.015%、s≤0.010%、o≤20
×
10-4
%,h≤2
×
10-4
%,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31.其制备方法如下:
32.本发明是采用“电炉/转炉冶炼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电磁搅拌)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检验”生产工艺制成的,关键工艺如下:
33.电炉/转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2.8~3.4,出钢终点c≥0.10%,p≤0.015%,残余元素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出钢温度:1620~1680℃。
34.lf精炼:控制炉渣碱度大于3.0,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35.vd/rh真空脱气处理:保证真空纯处理时间≥12分钟,软吹时间≥10分钟。
36.轧制成材:采用以上坯型,预热段500~1000℃,加热1段1030~1230℃,加热2段1170~1280℃,均热段1170~1250℃,允许温差≤30℃,总加热时间≥6h。
37.无损检测:按照gb/t4162标准进行超声波检验,合格级别为b级,按照gb/t32547标准进行漏磁检验,合格级别为3级。
38.检验:成分、低倍、夹杂物级别、性能。
39.实施例1:
40.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采用“电炉/转炉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电磁搅拌)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检验”生产工艺制成,关键工艺如下:
41.采用电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2.9,出钢终点c:0.14%,p:0.012%;出钢温度:1633℃。
42.lf精炼:控制炉渣碱度3.4,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43.vd真空脱气处理:61pa真空度处理时间14分钟,软吹时间15分钟。
44.轧制成材:采用以上坯型,预热段850℃,加热1段1130℃,加热2段1220℃,均热段1230℃,总加热时间6.2h。
45.无损检测:超声波检验级别为b级,漏磁检验级别为3级。
46.检验:成分、低倍、夹杂物级别、性能。
47.低倍组织图如图1所示,金相组织图如图2所示,化学成分见表1,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见表2,低倍组织级别见表3,非金属夹杂级别见表4,力学性能见表5。
48.表1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49.csimnpsvalt0.3670.2421.6110.00960.00460.0320.0249
50.表2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
51.t.[o][n][h]snsbaspbbi11.1ppm86.7ppm1ppm0.003%0.004%0.005%0.0002%0.0005%
[0052]
表3低倍组织级别
[0053]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偏析一般点状偏析边缘点状偏析0.50.50.5无无
[0054]
表4非金属夹杂级别
[0055][0056]
表5力学性能
[0057][0058]
实施例2:
[0059]
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采用“电炉/转炉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电磁搅拌)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检验”生产工艺制成,关键工艺如下:
[0060]
采用电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3.0,出钢终点c:0.13%,p:0.012%;出钢温度:1641℃。
[0061]
lf精炼:炉渣碱度3.7,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0062]
vd真空脱气处理:43pa真空度处理时间13分钟,软吹时间15分钟。
[0063]
轧制:采用坯型,预热段850℃,加热1段1120℃,加热2段1230℃,均热段1230℃,总加热时间6.2h。
[0064]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验级别为b级,漏磁检验级别为3级。
[0065]
检验:成分、低倍、夹杂物级别、性能。
[0066]
化学成分见表6,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见表7,低倍组织级别见表8,非金属夹杂级别见表9,力学性能见表10。
[0067]
表6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0068]
csimnpsvalt
0.3610.2351.6320.01070.00210.0340.0235
[0069]
表7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
[0070]
t.[o][n][h]snsbaspbbi9.8ppm88.6ppm0.8ppm0.003%0.006%0.006%0.0002%0.0005%
[0071]
表8低倍组级别
[0072]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偏析一般点状偏析边缘点状偏析1.00.50.5无无
[0073]
表9非金属夹杂级别
[0074][0075]
表10力学性能
[0076][0077]
成分、组织、性能均匀,塑性优良,保证了高压气瓶的成材率,生产的37mn高压气瓶的性能稳定、冲击性能储备裕度较高,综合力学性能优良。
[0078]
实施例3:
[0079]
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采用“电炉/转炉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电磁搅拌)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检验”生产工艺制成,关键工艺如下:
[0080]
采用电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2.8,出钢终点c:0.15%,p:0.011%;出钢温度:1620℃。
[0081]
lf精炼:控制炉渣碱度3.1,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0082]
vd真空脱气处理:60pa真空度处理时间16分钟,软吹时间14分钟。
[0083]
轧制:采用以上坯型,预热段800℃,加热1段1030℃,加热2段1170℃,均热段1170℃,总加热时间6.9h。
[0084]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验级别为b级,漏磁检验级别为3级。
[0085]
检验:成分、低倍、夹杂物级别、性能。
[0086]
化学成分见表11,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见表12,低倍组织级别见表13,非金属夹杂级别见表14,力学性能见表15。
[0087]
表11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0088]
csimnpsvalt0.3420.1721.6220.00950.00450.0320.0213
[0089]
表12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
[0090]
t.[o][n][h]snsbaspbbi
11.2ppm87.7ppm2ppm0.002%0.005%0.004%0.0003%0.0004%
[0091]
表13低倍组织级别
[0092]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偏析一般点状偏析边缘点状偏析0.50.50.5无无
[0093]
表14非金属夹杂级别
[0094][0095]
表15力学性能
[0096][0097]
实施例4:
[0098]
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采用“电炉/转炉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电磁搅拌)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检验”生产工艺制成,关键工艺如下:
[0099]
采用电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3.4,出钢终点c:0.14%,p:0.011%;出钢温度:1680℃。
[0100]
lf精炼:炉渣碱度3.6,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0101]
vd真空脱气处理:43pa真空度处理时间14分钟,软吹时间14分钟。
[0102]
轧制:采用坯型,预热段900℃,加热1段1230℃,加热2段1280℃,均热段1250℃,总加热时间6.5h。
[0103]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验级别为b级,漏磁检验级别为3级。
[0104]
检验:成分、低倍、夹杂物级别、性能。
[0105]
化学成分见表16,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见表17,低倍组织级别见表18,非金属夹杂级别见表19,力学性能见表20。
[0106]
表16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0107]
csimnpsvalt0.3700.3341.6810.01070.00210.0280.0212
[0108]
表17气体元素及有害元素
[0109]
t.[o][n][h]snsbaspbbi9.4ppm98.2ppm0.4ppm0.001%0.004%0.005%0.0001%0.0003%
[0110]
表18低倍组级别
[0111]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偏析一般点状偏析边缘点状偏析0.50.50.5无无
[0112]
表19非金属夹杂级别
[0113][0114]
表20力学性能
[0115][0116]
成分、组织、性能均匀,塑性优良,保证了高压气瓶的成材率,生产的37mn高压气瓶的性能稳定、冲击性能储备裕度较高,综合力学性能优良。
[0117]
本发明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等)区间上下限取值以及区间值都能实现本法,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0118]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
[0119]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化学组分包括:c:0.34~0.38%、si:0.17~0.37%、mn:1.60~1.70%、n:0.007~0.012%、v:0.01~0.04%、al:0.01~0.05%、p≤0.015%、s≤0.010%、o≤20
×
10-4
%,h≤2
×
10-4
%,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低倍组织级别均≤1.0级;钢中夹杂物细系≤1.0级、粗系≤1.0级;力学性能: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520mpa,a≥16,-20℃冲击功kv2≥27j。3.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炉/转炉冶炼

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

连铸

热送/缓冷

轧制成材

正火处理

检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转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2.8~3.4,出钢终点c≥0.10%,p≤0.015%,残余元素含量符合标准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转炉冶炼:出钢温度:1620~168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f炉精炼:控制炉渣碱度大于3.0,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d/rh真空脱气处理:保证真空纯处理时间≥12分钟,软吹时间≥10分钟。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成材:采用以上坯型轧制。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成材:预热段500~1000℃,加热1段1030~1230℃,加热2段1170~1280℃,均热段1170~1250℃,允许温差≤30℃,总加热时间≥6h。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火处理的温度为830-87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化学组分包括:C:0.34~0.38%、Si:0.17~0.37%、Mn:1.60~1.70%、N:0.007~0.012%、V:0.01~0.04%、Al:0.01~0.05%、P≤0.015%、S≤0.010%、O≤20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平 郑艳 杜国强 叶飞来 路峰 梁娜 张海霞 赵冠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3/8/2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