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未命名 09-01 阅读:9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促进了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快速发展。在众多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由于其综合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关注,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生物可降解材料之一。
3.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熔点(tm)为110-116℃,热分解温度高于(td)高于35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其力学性能与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接近,可满足通用塑料的使用要求。此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在干燥环境稳定,在堆肥环境下可完全降解。但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其他传统的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相比,仍存在价格高、缺乏功能性和力学性能差等缺点,特别是冲击强度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因此,通过设计生物可降解材料分子结构,引入共聚单元,提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各项性能并赋予其功能性成为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无规共聚简单易行,常用于高分子的共聚改性,但是无规共聚破坏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分子链结构,降低了聚合物的结晶性能,提升了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然而由于无规共聚对材料的结晶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显著降低了材料的熔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嵌段共聚物可以使材料兼具两种均聚物的优点,而且不会破坏结晶链段的结晶性能,也不会引起结晶度的大幅度下降,不会损失材料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现阶段主要采用聚醚分子链与丁二酸、丁二醇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然而由于聚醚嵌段上含有大量的醚键,显著降低了聚酯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由于聚醚链段的柔顺性,大幅度降低了产品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4.相较于聚醚嵌段,聚硅氧烷由于其独特的有机结构和无机结构而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氧化性,突出的化学惰性、耐低温性、防冰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已有研究报道通过引入不同侧基和端基的聚硅氧烷链段来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及石油基聚酯。cn115124707 a公开了一种含磷侧基的聚硅氧烷改性聚碳酸酯的方法,该发明通过共聚的方式将聚硅氧烷链段引入聚碳酸酯分子链中,得到一种具有耐化学试剂及低温抗冲击性能良好的含磷硅共聚聚碳酸酯。li zhen等人(biomacromolecules2018,19, 2137

2145)将聚硅氧烷作为软段引入至聚氨酯中提升其耐水解性和耐氧化性。专利cn111748279a公开了一种采用聚硅氧烷嵌段及含氟二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方法,制备了具有高耐候性及高抗污性的改性聚酯,用于涂料及彩涂板等领域。
5.目前,尚未见将聚硅氧烷嵌段引入到生物降解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报道。目前一般采用丁二酸和丁二醇的酯化和缩聚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其副产物为水,水易使聚硅氧烷嵌段发生交联,进而降低材料的表面功能性,关于这个问题,文献都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案。
6.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品的性能缺陷。
8.针对酯化和缩聚路线容易产生副产物水易使聚硅氧烷嵌段交联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丁二酸二甲酯作为反应原料,通过酯交换和缩聚的方法制备嵌段共聚物,由于不产生副产物水,能够显著降低聚硅氧烷嵌段的自交联程度,提升共聚酯的表面功能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污功能和自清洁功能。
9.具体来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bs-b-pdms)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二酸二甲酯、丁二醇和聚硅氧烷混合,在酯交换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酯交换产物;(2)将上述反应的产物与缩聚催化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所述pbs-b-pdms共聚酯。
10.所述聚硅氧烷包括分子量为1000-12000g/mol的不同分子链长度聚硅氧烷。
11.所述聚硅氧烷包括聚硅氧烷pdmsa、聚硅氧烷pdmsb和聚硅氧烷pdmsc中的一种。
12.pdmsa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式(ⅰ)其中,n为20-120;pdmsb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ⅱ)所示:式(ⅱ)其中,n为10-80,m为4-10;pdmsc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ⅲ)所示:
式(ⅲ)其中,n为5-80,m为1-16。
13.所述聚硅氧烷链段的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二甲酯单元的摩尔比为1:2.5-1:20。
14.所述酯交换催化剂包括无机金属醋酸盐、有机钛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所述缩聚催化剂包括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的混合物。
16.所述无机金属醋酸盐包括醋酸锑、醋酸镁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钛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钛和/或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氧基钛。
17.所述含磷化合物包括磷酸、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8.优选地,所述酯交换催化剂的质量为所述丁二酸二甲酯和丁二醇质量之和的0.002-3%。
19.优选地,所述酯交换催化剂为无机醋酸盐和有机钛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无机醋酸盐与有机钛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2-1:1。
20.优选地,所述缩聚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0.05-1.5:1。
21.优选地,所述缩聚催化剂的质量为丁二醇二甲酯、丁二醇和聚硅氧烷质量之和的0.005-3%。
22.优选地,所述丁二酸二甲酯与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1-1:2.5。
23.优选地,所述酯交换反应的压强为10-120kpa,温度为110-190℃,时间为1-3 h。
24.优选地,所述缩聚反应的压强为20-500 pa,温度为170-250℃,时间为1-3h。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pbs-b-pdms共聚酯,所述嵌段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均大于200000。
26.pdms分子链通过向材料的表面和亚层扩散,并在材料表面富集、微相分离和自交联等,使pbs-b-pdms共聚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自清洁和抗污功能,样品冲不断,冲击强度高达69.3kj/m2,拉伸强度高达48.0mpa,弯曲强度高达31.9mpa,断裂伸长率高达580.9%,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17.3
°
,这就赋予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功能性,且提高了其各项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酯pbs-b-pdms 1的实物图。
28.图2为实施例1、实施例2中试验2.3、实施例4中试验4.1和试验4.2和对比例中试验a制备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均聚物的自清洁和抗污试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涉及评价方法如下: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试,具体为采用agilenttechnologies1260infinity,二氯甲烷为流动相,聚苯乙烯为标样,流速为1ml/min,柱温和箱体温度均为40℃。
31.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聚硅氧烷嵌段实际含量进行测试,具体为采用bruker aviii400 nmr,以cdcl3为溶剂测定,使用tms作为内标。
32.本发明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样品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具体如下:拉伸强度按照gb/t1040.2-2006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进行测试;弯曲强度按照gb/t 9341-2008弯曲性能测试进行测试;特性粘度按照gb/t14190-2008中5.1.1规定方法进行测试;本发明还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样品的表面润湿性进行测试,具体如下:采用dsa10-mk2测定水滴在平整聚合物薄膜上的静态接触角,对于每个样品膜,至少测量五个位置,测试环境温度为25℃,水滴大小为0.5
ꢀµ
l。
33.本发明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样品的自清洁和抗污性能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如下:(1)测试样品薄膜粘在玻片上,倾斜一定角度,将石英砂作为污染物均匀的铺在薄膜表面,然后在薄膜表面滴几滴水(共计2ml),观察水滴下落过程中对石英砂的吸附情况。
34.此步骤的倾斜角度的影响不大,实验是把薄膜材料贴在载玻片上,载玻片倾斜放置在培养皿边缘进行,各测试样品保持相同的倾斜角度,主要是比较共聚物和均聚物的抗污能力,记录观察液滴滑落时间和石英砂残余量,角度优选为30
°

35.(2)将可乐、牛奶、墨水作为污染物,滴落在具有一定角度的样品薄膜上,观察污染物液滴的滑落速度和滑落轨迹留下的痕迹;(3)采用黑色记号笔在样品薄膜上进行书写,而后用纸巾擦拭书写痕迹,观察样品薄膜上残留的书写痕迹。
36.针对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将丁二酸二甲酯、丁二醇和pdmsa(分子量为3000g/mol)(三者质量和为10kg)加入
到反应釜中,其中丁二酸二甲酯和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2.0,聚硅氧烷嵌段中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二甲酯单元摩尔比为1:9,然后加入0.2g醋酸镁(酯交换催化剂为丁二酸二甲酯和丁二醇总质量的0.0025%),在常压,温度为16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3h,然后升温至200℃,加入钛酸四丁酯5g,磷酸0.8g(磷酸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约0.63倍),在500 pa、210℃下进行预缩聚反应1h。而后升温至220℃,降压至50 pa进行缩聚反应2h,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的嵌段聚合物,记为pbsp1。
37.实施例2实施例2进行了试验2.1和试验2.2共2个试验。
38.试验2.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预缩聚反应前加入钛酸四丁酯4g,磷酸0.8 g(磷酸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0.79倍), 得到pbsp2。
39.试验2.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酯交换阶段添加0.4g醋酸镁(酯交换催化剂为丁二酸二甲酯和丁二醇总质量的0.005%), 预缩聚反应前加入钛酸四丁酯10g,磷酸2.2g(磷酸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约0.87倍),得到pbsp3。
40.实施例3实施例3进行了试验3.1、试验3.2、试验3.3和试验3.4共4个试验。
41.试验3.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的分子量为1000 g/mol,最终得到pbsp4。
42.试验3.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的分子量为6000 g/mol,最终得到pbsp5。
43.试验3.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的分子量为8000 g/mol,最终得到pbsp6。
44.试验3.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的分子量为12000 g/mol,最终得到pbsp7。
45.实施例4实施例4共进行了试验4.1、试验4.2、试验4.3、试验4.4和试验4.5共5个试验。
46.试验4.1与实施例3.2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丁二甲酯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19,最终得到pbsp8。
47.试验4.2与实施例3.2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丁二甲酯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5:8.5,最终得到pbsp9。
48.试验4.3与实施例3.2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丁二甲酯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2:8,最终得到pbsp10。
49.试验4.4与实施例3.2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丁二甲酯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3:7,最终得到pbsp11。
50.试验4.5与实施例2.2的区别仅仅在于pdmsa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丁二甲酯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4:6,最终得到pbsp10。
51.实施例5实施例5共进行了试验5.1、试验5.2、试验5.3、试验5.4和试验5.5共5个试验。
52.试验5.1与试验2.2的区别仅仅在于所用聚硅氧烷嵌段为pdmsb,所用聚硅氧烷嵌段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最终得到pbsp12。
53.试验5.2与试验2.2的区别仅仅在于所用聚硅氧烷嵌段为pdmsc,所用聚硅氧烷嵌段的结构式如式(ⅲ)所示,最终得到pbsp13。
54.试验5.3与试验5.1的区别仅仅在于所用pdmsb的分子量为6000g/mol,最终得到pbsp14。
55.试验5.4与试验5.2的区别仅仅在于所用pdmsc的分子量为8000g/mol,最终得到pbsp15。
56.实施例6实施例6共进行了试验6.1、试验6.2、试验6.3、和试验6.4共4个试验。
57.试验6.1与实施例4.3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反应在常压和温度170℃下进行,缩聚反应在100pa和温度230℃下进行,最终得到pbsp16。
58.试验6.2与实施例4.3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反应在常压和温度180℃下进行,缩聚反应在20pa和温度235℃下进行,最终得到pbsp17。
59.试验6.3与实施例4.3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反应在常压和温度155℃下进行,缩聚反应在80pa和温度250℃下进行,最终得到pbsp18。
60.试验6.4与实施例4.3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反应在常压和温度175℃下进行,缩聚反应在120 pa和温度245℃下进行,最终得到pbsp19。
61.实施例7实施例7共进行了试验7.1、试验7.2、试验7.3、试验7.4和试验7.5共5个试验。
62.试验7.1与试验2.1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反应的酯交换催化剂替换为醋酸锌,最终得到pbs20。
63.试验7.2与试验2.1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反应的酯交换催化剂替换为醋酸镁和钛酸四丁酯的混合物(其中醋酸镁和钛酸四丁酯的质量比为1:2),最终得到pbs21。
64.试验7.3与试验2.1的区别仅仅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磷酸替换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甲酯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1.5倍),最终得到pbs22。
65.试验7.4与试验2.1的区别仅仅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磷酸替换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1.0倍),最终得到pbs23。
66.试验7.5与试验2.1的区别仅仅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钛酸四丁酯替换为乙二醇钛(磷酸物质的量为乙二醇钛物质的量的1.5倍),最终得到pbs24。
67.对比例对比例共进行试验a和试验b共两个试验。
68.试验a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酯交换阶段体系中不加入聚硅氧烷嵌段,最终得到pbs-a。
69.试验b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与酯交换阶段体系中不加入硅氧烷嵌段,在预缩聚前向反应釜中加入硅氧烷嵌段,聚硅氧烷嵌段中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二甲酯单元摩尔比为1:9,最终得到pbsp-b。
70.表1 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样品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mn(104g/mol)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kj/m2)弯曲强度(mpa)接触角(
°
)pbsp123.247.6
±
3.1508.3
±
16.131.7
±
1.027.9
±
0.8110.2
±
3.7pbsp223.447.9
±
2.3510.9
±
7.232.7
±
1.828.1
±
1.4110.4
±
3.3pbsp323.548.0
±
4.1514.1
±
17.832.9
±
1.128.3
±
2.3110.1
±
1.8
pbsp422.346.9
±
2.8460.3
±
7.726.2
±
2.926.3
±
1.8106.9
±
1.2pbsp524.645.2
±
3.7526.3
±
15.632.1
±
0.828.5
±
2.8111.3
±
0.9pbsp624.843.2
±
5.5553.1
±
7.934.0
±
1.229.0
±
0.9116.0
±
4.2pbsp725.241.1
±
4.9580.9
±
11.136.3
±
2.329.7
±
2.5116.1
±
1.3pbsp823.444.6
±
2.2511.3
±
8.829.2
±
1.926.8
±
1.1108.5
±
2.0pbsp925.046.6
±
5.9539.9
±
5.131.7
±
1.028.9
±
0.8114.5
±
1.4pbsp1025.645.5
±
2.8548.9
±
15.852.8
±
2.529.3
±
1.0115.8
±
3.2pbsp1125.845.1
±
4.7552.9
±
13.654.2
±
1.730.4
±
0.3116.3
±
2.9pbsp1226.644.5
±
1.0566.0
±
9.363.9
±
3.328.9
±
2.2117.3
±
4.6pbsp1320.341.1
±
3.3510.9
±
16.133.4
±
4.227.1
±
1.8101.2
±
3.1pbsp1420.140.9
±
5.2490.9
±
9.333.8
±
5.326.9
±
0.9100.8
±
2.0pbsp1520.240.6
±
2.1522.3
±
9.434.1
±
1.226.8
±
1.2104.6
±
4.4pbsp1619.439.8
±
3.2510.2
±
7.332.8
±
0.726.2
±
3.3105.6
±
0.9pbsp1725.845.4
±
3.8539.9
±
6.952.8
±
0.429.3
±
0.5116.8
±
2.2pbsp1826.045.1
±
1.7546.2
±
7.553.2
±
1.329.9
±
1.6115.8
±
0.9pbsp1926.145.9
±
1.4532.9
±
17.851.2
±
1.331.2
±
2.2116.0
±
2.6pbsp2025.945.8
±
5.8562
±
11.351.3
±
1.530.8
±
1.3115.7
±
3.3pbsp2123.846.6
±
2.1502.3
±
9.132.7
±
1.131.3
±
1.4110.5
±
3.1pbsp2224.147.3
±
1.7515.3
±
6.434.3
±
2.331.9
±
0.9111.4
±
1.6pbsp2323.946.8
±
3.2518.3
±
17.531.3
±
4.429.6
±
0.8109.4
±
3.6pbsp2422.745.9
±
4.1498.3
±
8.530.3
±
1.328.9
±
2.1112.6
±
1.1pbsp2523.246.1
±
1.8500.3
±
4.531.2
±
0.929.1
±
0.5110.0
±
0.8pbs-a20.136.8
±
2.6410.1
±
3.37.8
±
0.225.8
±
0.386.3
±
4.6pbsp-b21.340.2
±
3.9430.1
±
3.325.1
±
2.026.7
±
0.8103.4
±
1.6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实际硅氧烷嵌段含量如下表所示。
71.表2 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样品实际pdms嵌段含量样品pbsp1pbsp7pbsp8pbsp9pbs-apdms含量(mol%)9.614.819.228.85.4本技术附图1展示了实施例1制备pbsp1粒料实物图。
72.附图2展示了将石英砂粉作为污染物均匀地涂抹在薄膜表面(pbs共聚酯薄膜粘附在载玻片上),然后以一定的倾斜角滴几滴水在薄膜表面。水滴在滑动过程中会吸附石英砂在路径上留下干净的痕迹。而纯pbs膜表面会残留一定数量的石英砂,说明pbs共聚酯具有自洁性能。使用记号笔在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薄膜上进行书写,嵌段共聚酯中pdms嵌段含量的增加使薄膜在擦拭后不易留下书写痕迹。另外将可乐、牛奶、红色油墨及黑色油墨作为污染物滴在pbs及其共聚酯薄膜表面,进一步考察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的自清洁性能。上述液滴在纯pbs表面的滑落过程中留下了痕迹并且下滑速度较慢,表明牛奶等液滴容易污染薄膜表面。然而随着pdms链段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薄膜上液滴的滑落速度显著加快,并且在滑落过程中并没有留下痕迹,表明pdms嵌段明显提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自清洁性能和抗液性能。
73.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嵌段共聚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污功能和自清洁功能。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二酸二甲酯、丁二醇和聚硅氧烷混合,在酯交换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酯交换产物;(2)将上述反应的产物与缩聚催化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所述共聚酯;其中,所述聚硅氧烷嵌段包括分子量为1000-12000g/mol的不同分子链长度聚硅氧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包括聚硅氧烷pdmsa、聚硅氧烷pdmsb和聚硅氧烷pdmsc中的一种,pdmsa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式(ⅰ)其中,n为10-120;pdmsb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ⅱ)所示:式(ⅱ)其中,n为10-80,m为4-10;pdmsc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ⅲ)所示:式(ⅲ)其中,n为5-80,m为1-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链段的重复单元与丁二酸二甲酯单元的摩尔比为1:2.5-1: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催化剂包括无机金属醋酸盐、有机钛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缩聚催化剂包括含磷化合物和有机
钛化合物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金属醋酸盐包括醋酸锑、醋酸镁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钛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钛和/或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氧基钛;所述含磷化合物包括磷酸、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催化剂的质量为所述丁二酸二甲酯和丁二醇质量之和的0.002-3%;所述缩聚催化剂的质量为丁二醇二甲酯、丁二醇和聚硅氧烷质量之和的0.005-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催化剂为无机醋酸盐和有机钛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无机醋酸盐与有机钛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2-1:1;所述缩聚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0.05-1.5: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丁二酸二甲酯与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1-1:2.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反应的压强为10-120kpa,温度为110-190℃,时间为1-3 h;所述缩聚反应的压强为20-500pa,温度为170-250℃,时间为1-3h。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段共聚物为嵌段共聚酯,所述嵌段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大于2000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良好且来源广泛的聚硅氧烷嵌段引入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解决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均聚物冲击强度低和缺乏功能性等缺陷的问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硅氧烷嵌段共聚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高分子量,聚硅氧烷嵌段还赋予嵌段共聚酯良好的抗污功能和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同时提高了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柳春 周天博 王浩良 刘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3/8/2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