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1 阅读:267 评论:0

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2.地源热泵用u形接头是一种用于连接在地源热泵与供热管道之间的接头,接头上连接有单根短管的为单u形接头,接头上连接有双根短管的为双u形接头,由于短管在接头上一端为进端一端为出端,且呈u形分布,因此根据短管的分布方式称为u形接头,单根短管在接头内相通形成一根分支,双根短管在接头内两两相通形成两个分支,根据供热环境及供热需求,在对热源管道实施对接时可选择性的使用单u形接头或双u形接头进行对接。
3.u形接头通过端部的短管与热源管道插接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热源气压的不稳定、冲击等原因会导致气压增加,如果u形接头的短管与热管道之间的存有间隙时,就会出现漏气现象。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202329956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发明人认为该专利申请公开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仅用于检测单双u自身(单双u接头产品本身)焊接处是否漏气,而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单双u接头上的多根短管同时进行气密性检测,如果单双u接头应用于施工场景中出现某一单双u接头上的短管与地源热管之间因气密性差出现漏气现象时,将影响整体管路气压。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于上述关于“单双u接头上的短管应用在地源管道中与地源热管连接时,与地源热管之间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如果单双u接头应用于施工场景中与地源热管之间因气密性差出现漏气现象时,影响管路气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以下所称的“待检管”为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单双u接头上的短管”)。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立架,立架的顶端固定有气缸,立架的底端固定有载放平台,载放平台的顶部固定有装有清水的水舱,水舱内固定有金属检测管,立架内设有位于气缸下方的定位座,载放平台的顶端固定有垂直向上的滑轨,定位座为长条板,定位座的前端设有进料部,定位座的后端设有滑座,滑座滑动配合在滑轨上,进料部的前端向上凸起,进料部的前面是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进料部的后面设有与定位座的顶面垂直的部件卡接面,立架上固定有定位架,定位架上安装有定位滚轮,定位滚轮位于定位座的后侧,载放平台的顶端固定有两处对称于水舱两侧的活塞筒,活塞筒内滑动配合有活塞,活塞筒与金属检测管之间连接有进气管,金属检测管至少为两组,两组金属检测管分别为两处,同侧的两处金属检测管分别同侧于一处活塞筒,同侧的两处金属检测管共同连接于同侧的同一活塞筒,金属检测管上均套设有一处检测单元罩,检测单元罩能够沿着金属检测管升降运动,检测单元罩与金属检测管之间形成有检测空间,检测单元罩上开设有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孔的内端与检测空间相通,观测孔外端与水舱相通,定位座上放置有待测u形接头,待测u形接头上的四处待检管垂直朝下,并分别与四个金属检测管在同垂直轴线上。
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定位架是伸缩架,且定位架能够带动定位滚轮前后调节运动。
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载放平台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数量与金属检测管的数量一致,金属检测管的顶端高度高于检测单元罩的顶端,同侧的两金属检测管的底端穿过载放平台的底端,且同侧的两金属检测管自载放平台的底端连接管道后共同连接在同侧的活塞筒上。
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气缸的动作杆安装有挤压座,挤压座位于定位座的上方,且挤压座的底面与定位座的顶面平行。
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检测单元罩为圆环结构,观测孔为若干,若干个观测孔沿着检测单元罩的外圆面的四分之一处开设在检测单元罩上,检测单元罩的中部开设有滑孔,检测单元罩通过开设的滑孔升降式的滑动配合在金属检测管上,金属检测管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连接在检测单元罩的底面上,第一复位弹簧的底端连接在水舱的内腔底面上,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强度大于待检管沿着金属检测管向下滑动时与金属检测管之间的紧密贴合度,活塞筒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底端连接在活塞筒的内腔底面上,第二复位弹簧的顶端连接在活塞上,定位座的底面后端与载放平台的顶面之间连接有气弹簧。
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检测单元罩的底面上环形阵列的设置有一圈高度锥,高度锥位于检测空间内,高度锥的高度是检测空间高度的二分之一,相邻两高度锥之间留有排气间隙。
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立架内设有同步压座,同步压座悬置在定位座和水舱之间,同步压座的前端设置有导套,定位座的底面前后两端各固定有一块限位块,前端的限位块的底面上固定有导柱,导柱滑动配合在导套内,同步压座的后端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连接杆,两连接杆对称设置,两连接杆分别朝向两活塞筒的方向弯曲后,分别与两活塞筒中的活塞固定连接,同步压座的顶面上固定有前后两组限位凸起,两限位块的底面位于限位凸起的上方,两限位块的底面距离限位凸起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检管的底端与金属检测管顶端之间的距离。
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连接杆为双段l形的弯杆,连接杆的一端在水舱的上方水平延伸后连接在同步压座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在水舱的上方向上垂直延伸后又向下弯曲在水舱的外侧连接在活塞上。
13.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待检管沿着金属检测管下降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就会有气体沿着金属检测管和待检管(待检管就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短管)之间排放到检测单元罩中,再经检测单元罩上的这些观测孔在并在检测单元罩中产生气泡,这些检测单元罩随其所在的金属检测管单独设置在水舱的某个位置上,因此当待测u形接头上的某一根待检管检测时出气泡时,这些气泡也会大部分集中在这根待检管所插接的检测单元罩上,再由检测单元罩上单独方位上开设的观测孔集中于清水中的某一局部位置上产生气泡,使得检测人员根据该产生气泡的检测单元罩能够更加针对性的观测出到底是哪一根待检管存有泄气缺陷,提高了检测效率,金属检测管为多处,利用气缸的一次下压动作就能够同时检测出多根待检管是否在实际使用时存有漏气缺陷,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金属检测管模拟第三方热管,检测时待检管能够沿着金属检测管的外壁紧密的方式向下滑动,漏气时也能够被检测出来,模拟实际使用时,待检管与第三方热管连接时,是否存有微小的
漏气缺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拆除水舱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由图3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中的检测单元罩的结构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活塞筒剖开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由图1引出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由图3引出的仰视视角下将滑轨全剖以及将定位架局部剖开时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中的水舱的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引出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以观看定位架能够前后调节的示意图。
15.图中:1、底板;2、立架;3、气缸;4、载放平台;41、滑轨;42、连接孔;5、水舱;6、金属检测管;7、定位座;71、进料部;72、滑座;73、斜面;74、部件卡接面;75、限位块;76、导柱;8、定位架;81、定位滚轮;9、活塞筒;91、活塞;10、进气管;11、检测单元罩;111、观测孔;112、高度锥;12、检测空间;13、挤压座;14、第一复位弹簧;200、待测u形接头;100、待检管;15、第二复位弹簧;16、同步压座;161、导套;162、连接杆;163、限位凸起;17、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实施方式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10所示。
18.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包括底板1和固定在底板1上的立架2,立架2的顶端固定有气缸3,立架2的底端固定有载放平台4,载放平台4的顶部固定有装有清水的水舱5,水舱5内固定有金属检测管6,立架2内设有位于气缸3下方的定位座7,载放平台4的顶端固定有垂直向上的滑轨41,定位座7为长条板,定位座7的前端设有进料部71,定位座7的后端设有滑座72,滑座72滑动配合在滑轨41上,进料部71的前端向
上凸起,进料部71的前面是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73,进料部71的后面设有与定位座7的顶面垂直的部件卡接面74,立架2上固定有定位架8,定位架8上安装有定位滚轮81,定位滚轮81位于定位座7的后侧,载放平台4的顶端固定有两处对称于水舱5两侧的活塞筒9,活塞筒9内滑动配合有活塞91,活塞筒9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连接有进气管10,金属检测管6至少为两组,两组金属检测管6分别为两处,同侧的两处金属检测管6分别同侧于一处活塞筒9,同侧的两处金属检测管6共同连接于同侧的同一活塞筒9,金属检测管6上均套设有一处检测单元罩11,检测单元罩11能够沿着金属检测管6升降运动,检测单元罩11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形成有检测空间12,检测单元罩11上开设有若干个观测孔111,观测孔111的内端与检测空间12相通,观测孔111外端与水舱5相通,定位座7上放置有待测u形接头200,待测u形接头200上的四处待检管100垂直朝下,并分别与四个金属检测管6在同垂直轴线上。金属检测管6的外径尺寸满足于模拟第三方热管,检测时模拟与待测u形接头200上的待检管100对接。
19.本实施方式中,将待测u形接头200沿着定位座7前端的进料部71推放到定位座7上,此时待测u形接头200的底面与定位座7的顶面贴合,待测u形接头200的后面被定位滚轮81支撑,待测u形接头200的前端被部件卡接面74限制,待测u形接头200的两侧被其底面自身所带的两组待检管100限制,由此将待测u形接头200定位在气缸3的下方,气缸3的动作杆下降,并利用动作杆底端的挤压座13对待测u形接头200实施下压动作,待测u形接头200受压下降时,定位座7同步下降,且定位座7同步下降时在气弹簧17阻尼下、在滑座72沿着滑轨41以及定位滚轮81的滚动辅助下,可确保待测u形接头200下降平稳,待测u形接头200下降至将其底部的待检管100与金属检测管6对接后进入检测单元罩11内并推着检测单元罩11沿着金属检测管6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两活塞筒9中的活塞91同步下降,并在下降的过程中将活塞筒9中的气体沿着进气管10注入到金属检测管6中,再由金属检测管6将气体送入待检管100内,气体在待测u形接头200中产生气压,如果待检管100的管腔内壁存有缺陷,或因通过热熔工艺向待测u形接头200上连接时出现变形而致待检管100的管腔产生塑性变形时,则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下降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就会有气体沿着金属检测管6和待检管100之间排放到检测单元罩11中,再经检测单元罩11上的这些观测孔111在并在检测单元罩11中产生气泡,由于这些检测单元罩11随其所在的金属检测管6单独设置在水舱5的某个位置上,因此当待测u形接头200上的某一根待检管100检测时出气泡时,这些气泡也会大部分集中在这根待检管100所插接的检测单元罩11上,再由检测单元罩11上单独方位上开设的观测孔111集中于清水中的某一局部位置上产生气泡,使得检测人员根据该产生气泡的检测单元罩11能够更加针对性的观测出到底是哪一根待检管100存有泄气缺陷。金属检测管6为多处,利用气缸3的一次下压动作就能够同时检测出多根待检管100是否在实际使用时存有漏气缺陷,提高了检测效率。金属检测管6模拟第三方热管,检测时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的外壁以紧密滑动的方式向下滑动,活塞式压入气体的方式,也能够将待检管100的这一漏气现象被检测出来,模拟实际使用时,待检管100与第三方热管连接时,是否存有漏有缺陷。
20.如图9、图11所示定位架8是伸缩架,由内外两部分伸缩构成,外部的管固定在立架2上,内部的管沿着外部管伸缩运动时,能够将定位滚轮81弹性支撑在待测u形接头200的后面上,形成后部限位,且定位架8能够带动定位滚轮81前后调节运动后能够位置自锁,即定位座7的后端定位具有可调节性,可满足于对多种规格的待测u形接头200实施后侧定位,定
位架8的伸缩原理参照伸缩管,伸缩管内填充有弹簧,并在外层的伸缩管上安装有用于伸缩后进行位置锁定的插销或锁紧螺栓等,也可以采用其它伸缩原理,现有伸缩技术,不再赘述。采用伸缩方式可对前后尺寸较窄的单u接头进行检测时,定位架8通过伸缩特性向前调节后将定位滚轮81滚动接触在单u接头的后面上实现定位。
21.载放平台4上开设有连接孔42,连接孔42的数量与金属检测管6的数量一致,金属检测管6的顶端高度高于检测单元罩11的顶端,同侧的两金属检测管6的底端穿过载放平台4的底端,且同侧的两金属检测管6自载放平台4的底端连接管道后共同连接在同侧的活塞筒9上。
22.气缸3的动作杆安装有下降伸出运动时用于挤压在待测u形接头200顶部的挤压座13,挤压座13位于定位座7的上方,且挤压座13的底面与定位座7的顶面平行。
23.如图3-图5所示,检测单元罩11为圆环结构,观测孔111为若干,若干个观测孔111沿着检测单元罩11的外圆面的四分之一处开设在检测单元罩11上,检测单元罩11的中部开设有滑孔,检测单元罩11通过开设的滑孔升降式的滑动配合在金属检测管6上,金属检测管6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4,第一复位弹簧14的顶端连接在检测单元罩11的底面上,第一复位弹簧14的底端连接在水舱5的内腔底面上,第一复位弹簧14的弹性强度大于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向下滑动时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的紧密贴合度,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下降滑动并在滑动的过程中被检测完毕后,且挤压座13从待测u形接头200的顶端向上复位而导致待测u形接头200的顶端失去挤压时,第一复位弹簧14向上释放弹力,并通过向上释放的弹力推着检测单元罩11向上复位的同时,又将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迅速提升至与金属检测管6相互分离,同理,活塞筒9内设有检测完毕时用于将活塞91向上退位的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复位弹簧15的底端连接在活塞筒9的内腔底面上,第二复位弹簧15的顶端连接在活塞91上,同理,还在定位座7的底面后端与载放平台4的顶面之间连接有检测完毕后将定位座7向上推送复位的气弹簧17,定位座7向上复位时将待测u形接头200向上退位。
24.如图5所示,检测单元罩11的底面上环形阵列的设置有一圈高度锥112,高度锥112位于检测空间12内,待检管100的底端插于检测空间12内时,待检管100的底端就会顶在这些高度锥112上,由于高度锥112的高度是检测空间12高度的二分之一,因此待检管100的底端顶在高度锥112推着检测单元罩11下降动作时,一旦待检管100的管腔存有变形等缺陷,而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形成漏气间隙向下排气时,气体将穿过相邻两高度锥112之间的排气间隙,有效的排放到检测单元罩11内,再由检测单元罩11上的观测孔111排放到其周边的清水内,使清水产生气泡。
2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以及图8所示,立架2内设有同步压座16,同步压座16悬置在定位座7和水舱5之间,同步压座16的前端设置有导套161,定位座7的底面前后两端各固定有一块限位块75,前端的限位块75的底面上固定有导柱76,导柱76滑动配合在导套161内,同步压座16的后端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连接杆162,两连接杆162对称设置,两连接杆162分别朝向两活塞筒9的方向弯曲后,分别与两活塞筒9中的活塞91固定连接,同步压座16的顶面上固定有前后两组限位凸起163,两限位块75的底面位于限位凸起163的上方,两限位块75的底面距离限位凸起163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检管100的底端与金属检测管6顶端之间的距离。
26.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座7载着待测u形接头200需要下降到一定位置时,才能使待
测u形接头200上的待检管100与金属检测管6接触,由此给待检管100的底端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留出检测距离,使得待测u形接头200检测完毕并随定位座7复位上升时,能够将待检管100的底端与金属检测管6的顶端留出退料空间,便于将检测完毕的待测u形接头200从定位座7的前端向外拿取,而待测u形接头200跟定位座7下降到使待检管100的底端与金属检测管6的顶端接触时,定位座7底面上的两限位块75也正好与同步压座16顶面上的限位凸起163发生接触,随着定位座7带着待测u形接头200继续下降动作,利用限位块75顶住限位凸起163迫使同步压座16继续下降,同步压座16在下降的过程中就会带着两根连接杆162同时下降,在达到利用两连接杆162带动两活塞91完成在活塞筒9内下压排气的目的,也即使两活塞筒9在进行自动排气的同时,通过进气管10将气体送入金属检测管6中,以使待测u形接头200上的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下降时,达到自动式漏气检测的目的。
27.连接杆162为双段l形的弯杆,连接杆162的一端在水舱5的上方水平延伸后连接在同步压座16上,连接杆162的另一端在水舱5的上方向上垂直延伸后又向下弯曲在水舱5的外侧连接在活塞91上,连接杆162随同步压座16下降时,其靠近同步压座16的一段弯曲部分能够进入水舱5内,从而提高连接杆162带动活塞91在活塞筒9内的下降行程,由此确保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的外壁继续向下滑行并进行漏气检测时,活塞筒9能够通过进气管10向金属检测管6提供足够的检测气体。
28.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将待测u形接头200由立架2的前侧沿着斜面73向上推送,并且在推送的过程中利用待测u形接头200的底面与斜面73之间产生的挤压关系,迫使定位座7受压下降,以使待测u形接头200的底面骑在定位座7上时顶端正好限制在挤压座13的下方,同时待测u形接头200底面两侧的待检管100(待测u形接头200为单u形头时,其底面上的待检管100为两个,待测u形接头200为双u形接头时,其底面上的待检管100为四个,现有产品结构不再赘述)则分别限制在定位座7的两侧,待测u形接头200的后端被定位滚轮81限位,待测u形接头200的前端被部件卡接面74限位,从而确保待检管100的底端正好对应在金属检测管6的上方,且与金属检测管6在同一垂直轴线上,此时气缸3通电,并通过底端的挤压座13顶在待测u形接头200的顶面上,迫使待测u形接头200下降,待测u形接头200下降时,带着其底部的待检管100下降,待测u形接头200在下降的过程中,还会推动定位座7下降,定位座7下降时不但因后端通过滑座72滑动配合在滑轨41上形成后侧平稳导向,而且还利用定位座7底面前端上的导柱76沿着导套161下降的方式形成前侧平稳导向,当定位座7下降至其底面两端的限位块75与同步压座16顶端的限位凸起163接触时,待检管100的底端正好与金属检测管6的顶端接触,在气缸3作用下待测u形接头200推着定位座7继续下降,此时定位座7将会通过底面上的限位块75推着整根同步压座16下降,待检管100就会沿着与其相对应的金属检测管6向下滑行,并在向下滑行的过程中利用底端顶在检测单元罩11内将检测单元罩11沿着金属检测管6向下推送,与此同时同步压座16就会带着两根连接杆162同时下降,并利用两连接杆162的末端带动两活塞91在两活塞筒9内分别下降,以此将两活塞筒9中的气体沿着进气管10自动的注入到金属检测管6中,然后气体沿着金属检测管6进入待检管100中,当被检测的待测u形接头200为单u形时,待测u形接头200为两根待检管100,这两根待检管100的管腔内壁如果因向待测u形接头200上熔接时出现塑性变形而导致管腔变形时,则会导致这两根待检管100的管腔内壁与金属检测管6的外壁之间可能形成配合间隙,此时气体进入这两根待检管100中时,这两根待检管100因内部互通而形成气压,气体穿过
待检管100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所形成的配合间隙吹到该金属检测管6上的检测单元罩11中,气体经检测单元罩11收集后再由细小的观测孔111排放到清水中,此时清水内就会在该检测单元罩11所在的局部位置出现涌动效果,根据滑动效果所在的位置,可以直观的观察出该待检管100出现了漏气问题。当被检测的待测u形接头200为双u形时,待测u形接头200为四根待检管100,这四根待检管100的管腔内壁如果因向待测u形接头200上熔接时出现塑性变形而导致管腔变形时,通过上述检测方式采用与四根金属检测管6对接的方式完成检测。四根待检管100有漏气现象时,也会反馈到对其检测的四根金属检测管6上的检测单元罩11中,由于相邻两检测单元罩11上所开设的观测孔111的位置不同,因此这些检测单元罩11通过观测孔111向外排气,所反馈在清水中的涌动位置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清水中的涌动位置判断出某一检测单元罩11所在的某一金属检测管6上的某一根待检管100有带有漏气问题,接头批量生产时,便于返工更换合格的待检管100。该检测方式可知,动力部件仅为一个气缸3,减少了损耗。一次下压动作,能够同时检测出多根待检管100是否存有漏气现象,提高了检测效率。
29.以上所述的方位指代并不代表本实施方案中各部件特定的方位,本实施方案只是为了便于方案的描述,并参照图中方位进行相对性的描述设定,实质是各部件的具体方位根据其实际安装以及实际使用时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习惯性的方位描述,特此说明。
3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固定在底板(1)上的立架(2),立架(2)的顶端固定有气缸(3),立架(2)的底端固定有载放平台(4),载放平台(4)的顶部固定有装有清水的水舱(5),水舱(5)内固定有金属检测管(6),立架(2)内设有位于气缸(3)下方的定位座(7),载放平台(4)的顶端固定有垂直向上的滑轨(41),定位座(7)为长条板,定位座(7)的前端设有进料部(71),定位座(7)的后端设有滑座(72),滑座(72)滑动配合在滑轨(41)上,进料部(71)的前端向上凸起,进料部(71)的前面是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73),进料部(71)的后面设有与定位座(7)的顶面垂直的部件卡接面(74),立架(2)上固定有定位架(8),定位架(8)上安装有定位滚轮(81),定位滚轮(81)位于定位座(7)的后侧,载放平台(4)的顶端固定有两处对称于水舱(5)两侧的活塞筒(9),活塞筒(9)内滑动配合有活塞(91),活塞筒(9)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连接有进气管(10),金属检测管(6)至少为两组,两组金属检测管(6)分别为两处,同侧的两处金属检测管(6)分别同侧于一处活塞筒(9),同侧的两处金属检测管(6)共同连接于同侧的同一活塞筒(9),金属检测管(6)上均套设有一处检测单元罩(11),检测单元罩(11)能够沿着金属检测管(6)升降运动,检测单元罩(11)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形成有检测空间(12),检测单元罩(11)上开设有若干个观测孔(111),观测孔(111)的内端与检测空间(12)相通,观测孔(111)外端与水舱(5)相通,相邻两检测单元罩(11)上的观测孔(111)的开设位置相互远离,定位座(7)上放置有待测u形接头(200),待测u形接头(200)上的四处待检管(100)垂直朝下,并分别与四个金属检测管(6)在同垂直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定位架(8)是伸缩架,且定位架(8)能够带动定位滚轮(81)前后调节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载放平台(4)上开设有连接孔(42),连接孔(42)的数量与金属检测管(6)的数量一致,金属检测管(6)的顶端高度高于检测单元罩(11)的顶端,同侧的两金属检测管(6)的底端穿过载放平台(4)的底端,且同侧的两金属检测管(6)自载放平台(4)的底端连接管道后共同连接在同侧的活塞筒(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气缸(3)的动作杆安装有挤压座(13),挤压座(13)位于定位座(7)的上方,且挤压座(13)的底面与定位座(7)的顶面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检测单元罩(11)为圆环结构,观测孔(111)为若干,若干个观测孔(111)沿着检测单元罩(11)的外圆面的四分之一处开设在检测单元罩(11)上,检测单元罩(11)的中部开设有滑孔,检测单元罩(11)通过滑孔滑动配合在金属检测管(6)上,金属检测管(6)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4),第一复位弹簧(14)的顶端连接在检测单元罩(11)的底面上,第一复位弹簧(14)的底端连接在水舱(5)的内腔底面上,第一复位弹簧(14)的弹性强度大于待检管(100)沿着金属检测管(6)向下滑动时与金属检测管(6)之间的紧密贴合度,活塞筒(9)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复位弹簧(15)的底端连接在活塞筒(9)的内腔底面上,第二复位弹簧(15)的顶端连接在活塞(91)上,定位座(7)的底面后端与载放平台(4)的顶面之间连接有气弹簧(1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检测单元罩(11)的底面上环形阵列的设置有一圈高度锥(112),高度锥(112)位于检测空间(12)内,高
度锥(112)的高度是检测空间(12)高度的二分之一,相邻两高度锥(112)之间留有排气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立架(2)内设有同步压座(16),同步压座(16)悬置在定位座(7)和水舱(5)之间,同步压座(16)的前端设置有导套(161),定位座(7)的底面前后两端各固定有一块限位块(75),前端的限位块(75)的底面上固定有导柱(76),导柱(76)滑动配合在导套(161)内,同步压座(16)的后端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连接杆(162),两连接杆(162)对称设置,两连接杆(162)分别朝向两活塞筒(9)的方向弯曲后,分别与两活塞筒(9)中的活塞(91)固定连接,同步压座(16)的顶面上固定有前后两组限位凸起(163),两限位块(75)的底面位于限位凸起(163)的上方,两限位块(75)的底面距离限位凸起(163)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检管(100)的底端与金属检测管(6)顶端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连接杆(162)为双段l形的弯杆,连接杆(162)的一端在水舱(5)的上方水平延伸后连接在同步压座(16)上,连接杆(162)的另一端在水舱(5)的上方向上垂直延伸后又向下弯曲在水舱(5)的外侧连接在活塞(91)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了一种地源热泵单双U接头气动测试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单双U接头上的多根短管同时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立架,立架的顶端固定有气缸,立架的底端固定有载放平台,载放平台的顶部固定有装有清水的水舱,水舱内固定有金属检测管,立架内设有位于气缸下方的定位座,金属检测管为多处,利用气缸的一次下压动作就能够同时检测出多根待检管是否在实际使用时存有漏气缺陷,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效率。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郝峰 金鑫 王健 秦真涛 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翼绿色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3/8/3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