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泥造粒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30 阅读:13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干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泥造粒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发明人发现,高湿成型硅泥在现有翻板式烘干机将烘干过程中,成型后的硅泥造粒由皮带机传输至烘干机链排上,硅泥造粒无法均匀布置于链排上,因此会造成链排上硅泥造粒分布不均,链排两侧可能没有硅泥造粒而链排中间位置料层较厚的问题。
3.针对相关技术中输料机构上硅泥造粒分布不均,烘干效果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泥造粒干燥装置,以解决硅泥造粒分布不均,烘干效果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泥造粒干燥装置。
6.根据本技术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包括:
7.烘干机,其上具有一入料口和一出料口;
8.输料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烘干机的内部,且一端靠近所述入料口,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料口;
9.布料机,其设于所述烘干机的外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烘干机入料口附近的位置上;
10.通过所述布料机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均匀布置于所述输料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输料机构将硅泥造粒由所述烘干机烘干后从所述出料口输出。
11.进一步的,布料机主体,设于所述布料机主体的平行皮带;设于所述平行皮带内侧的隔料板;设于所述平行皮带顶部的皮带链条,及设于所述皮带链条上的刮板和刮板清扫毛刷;设于所述布料机主体外侧的布料机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布料机顶部的防尘罩;设于所述布料机主体靠近所述入料口一侧的下料溜槽,及设于所述下料溜槽底部两侧的下料挡板。
12.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机构为链排输料机构,所述链排输料机构包括:链排输料机构主体,可上下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链排输料机构主体上的链排,与所述链排连接的外置驱动装置,及与所述链排连接的链轮,及设置在所述链排两侧的热风管。
13.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机的入料口和出料口设于所述烘干机的同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链排至少为1层,且所述热风管的孔径自底层链排至顶层链排逐渐缩小。
15.进一步的,所述链排的底部设有缓冲结构。
16.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链排弹性连接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弹簧板;及与所述弹簧板连接的复位块。
17.进一步的,所述链轮上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链排的移动
方向相反。
18.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机构的一侧设有导料板。
19.进一步的,所述链排设有通气孔。
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设置布料机、输料机构和烘干机的方式,通过烘干机,其上具有一入料口和一出料口;输料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烘干机的内部,且一端靠近所述入料口,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料口;布料机,其设于所述烘干机的外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烘干机入料口附近的位置上;通过所述布料机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均匀布置于所述输料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输料机构将硅泥造粒由所述烘干机烘干后从所述出料口输出,达到了采用布料机均匀布料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将硅泥造粒均匀布置在输料机构上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硅泥造粒无法均匀布置于输料机构上,造成的输料机构上硅泥造粒分布不均,烘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布料机的俯视图;
2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布料机与输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布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烘干机;2、出料口;3、入料口;4、布料机;5、刮板;6、刮板清扫毛刷;7、防尘罩;8、输料机构;9、外置驱动装置;10、平行皮带;11、链排;12、固定板;13、弹簧板;14、复位块;15、复位组件;16、下料溜槽;17、下料挡板;18、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5.如图1-5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硅泥造粒干燥装置,该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包括:烘干机1,其上具有一入料口3和一出料口2;输料机构8,其安装于所述烘干机1的内部,且一端靠近所述入料口3,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料口2;布料机4,其设于所述烘干机1的外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烘干机1入料口3附近的位置上;通过所述布料机4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3均匀布置于所述输料机构8上,并通过所述输料机构8将硅泥造粒由所述烘干机1烘干后从所述出料口2输出。
36.具体的,烘干机1具有烘干成型后硅泥的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硅泥经压缩成型经烘干机1烘干后,硅泥的含水量降至2%以下,再经过熔铸生产工序,得到金属硅成品,因此需要对硅泥造粒进行烘干,烘干机1左端顶部设置有入料口3,入料口3与布料机4的下料溜槽16连通,用于通过下料溜槽16放入布料机4排好的硅泥造粒;入料口3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2,出料口2设置在烘干机1的底部,用于取出干燥完成的硅泥造粒,通过布料机4将硅泥造粒经过入料口3布置在烘干机1内,并通过出料口2将已经干燥完成的硅泥造粒取出;输料机构8,其设置在烘干机1的内部,且输料机构8的顶端靠近烘干机1的入料口3,输料机构8的底端靠近出料口2,从而使硅泥造粒在烘干机1内移动烘干,并从入料口3输送至出料口2,以便使硅泥造粒受热均匀和运输至下一道工序;布料机4,其设置在烘干机1入料口3的顶部,且布料机4的出口与入料口3连通,用于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3均匀的布置在输料机构8上;设备运行时,首先通过布料机4将硅泥造粒均匀的布置在输料机构8上,再通过输料机构8将硅泥造粒从烘干机1的入料口3输送至烘干机1的出料口2,以实现对硅泥造粒的烘干工序。
37.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设置布料机4、输料机构8和烘干机1的方式,通过烘干机1,其上具有一入料口3和一出料口2;输料机构8,其安装于所述烘干机1的内部,且一端靠近所述入料口3,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料口2;布料机4,其设于所述烘干机1的外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烘干机1入料口3附近的位置上;通过所述布料机4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3均匀布置于所述输料机构8上,并通过所述输料机构8将硅泥造粒由所述烘干机1烘干后从所述出料口2输出,达到了采用布料机4均匀布料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将硅泥造粒均匀布置在输料机构8上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硅泥造粒无法均匀布置于输料机构8
上,造成的输料机构8上硅泥造粒分布不均,烘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38.优选的,布料机4包括:布料机4主体,设于布料机4主体的平行皮带10,平行皮带10用于带动置于其上的硅泥造粒移动;设于平行皮带10内侧的隔料板,隔料板用于将硅泥造粒隔开,使硅泥造粒始终被割断在刮板5的运行轨迹内;设于平行皮带10顶部的皮带链条,及设于皮带链条上的刮板5和刮板清扫毛刷6,刮板清洁毛刷6用于清洁刮板,刮板5用于硅泥造粒均匀布置;设于布料机4主体外侧的布料机4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布料机4;设于布料机4主体顶部的防尘罩7,防尘罩7用于防止硅泥造粒所带粉尘在皮带运行过程中产生扬尘;布料机4靠近入料口3的一侧设置有下料溜槽16,用于使均匀布置的硅泥造粒滑入入料口3;下料溜槽16的两侧设置有下料挡板17,用于限制硅泥造粒的掉落位置,通过设置布料机4进行布料,避免了成型后的高湿硅泥输送至输送机构上时布料不均匀问题,硅泥造粒保持合理的堆料高度,进而提高了热风同硅泥造粒的接触面积和热交换效率和热风的热效率。
39.优选的,输料机构8为链排输料机构,链排输料机构包括:链排输料机构主体,链排输料机构主体用于承载设置在其上的链排11和链轮等结构;可上下转动的设置在链排输料机构主体上的链排11,链排11为碳钢或不锈钢板材,用于放置和输送硅泥造粒,链排11的左端与布料机4连接,右端与外置驱动装置9连接,外置驱动装置9包括:电机、减速机、直联机,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并通过减速机降低电机的转速,减缓链排11的输料速度,及与链排11连接的链轮,链轮用于旋转带动链排11移动,及设置在链排11两侧的热风管,热风管用于吹热风,以烘干硅泥造粒的水分。
40.优选的,烘干机1的入料口3和出料口2设于烘干机1的同一侧,如此硅泥造粒在进行烘干时,来回各进行一道烘干流程,烘干更为彻底,且更加均匀。
41.优选的,链排11至少为1层,且热风管的孔径自底层链排11至顶层链排11逐渐缩小,根据高湿硅泥造粒实际烘干过程的除湿机理,烘干机1上层高湿硅泥造粒以硅泥造粒升温为主,中层硅泥造粒以快速除湿为主,下层硅泥造粒以高温去除残留水为主,因此烘干机1底层需要风温高、风速快,中上层需要风温适中、风速慢,让热风尽可能将风温转化为硅泥造粒的升温和除湿而减少高温热风被抽湿管道抽走,以提高热风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通过将热风管的孔径自底层链排11至顶层链排11逐渐缩小设置的方式,使得越靠底层风量越大,越靠顶层风量越小,进而减少能量的浪费,减少损耗,且烘干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同层链排11上下间距为150mm-350mm,上下层链排11间距为250-450mm,通过设计每层链排11间距与层间距,提高了烘干机1的处理能力,增加了烘干机1的处理效率。
42.优选的,链排11的底部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为弹簧或其他减震件,用于控制链排11的倾斜角度,控制链排11倾斜角度45-90度,倾斜角度根据硅泥造粒的投入量可以自由调节,通过控制好倾斜角度,用于防止链排11下落时由于重力和惯性造成的卡顿现象,并且倾斜角度根据硅泥造粒放置量进行调节,可以更大化利用热能,起到更好的烘干作用。
43.优选的,还包括:与链排11连接的复位组件15,复位组件15包括:固定板12,固定板12用于将弹簧板13的一端固定,以固定弹簧板13的位置,与固定板12连接的弹簧板13,当硅泥造粒经过弹簧板13时,弹簧板13受重力影响,向下倾斜,用于在链排11经倾动过程将硅泥造粒卸至下一层链排11,随后弹簧板13恢复至原状;及与弹簧板13弹性连接的复位块14,当弹簧板13恢复时带动复位块14与链排11连接,使链排11变成封闭状态,直到下次堆积硅泥
造粒时复位块14与链排11分离,当链排11卸料后无法复位时,复位组件15可以强制链排11恢复水平状态,如此大大减少了链排11的故障率,提高了烘干机1的生产效率。
44.优选的,链轮上方设有导流板18,导流板18的开口方向与链排11的移动方向相反,通过在链轮上方设置导流板18的方式,导流板18将下层沿链轮垂直方向的热风重新导入链排11硅泥造粒层,使这部分热风可以反复利用,进而减少了热量损失,大大提高了热风效率,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45.优选的,输料机构8的一侧设有导料板,由于设备在运行时,部分硅泥造粒夹在链排11上无法移动至既定路径,长时间运行后链排11夹带的硅泥造粒会在烘干机1机头或机尾堆积,进而影响设备运行,通过设置导料板的方式可以将这部分堆积的材料清理掉,避免干涉设备运行。
46.优选的,链排11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为圆形或多边形通气孔,用于进行通气,进而增加硅泥造粒与热气的接触面积,更快的烘干。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其上具有一入料口和一出料口;输料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烘干机的内部,且一端靠近所述入料口,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料口;布料机,其设于所述烘干机的外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烘干机入料口附近的位置上;通过所述布料机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均匀布置于所述输料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输料机构将硅泥造粒由所述烘干机烘干后从所述出料口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机包括:布料机主体,设于所述布料机主体的平行皮带;设于所述平行皮带内侧的隔料板;设于所述平行皮带顶部的皮带链条,及设于所述皮带链条上的刮板和刮板清扫毛刷;设于所述布料机主体外侧的布料机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布料机顶部的防尘罩;设于所述布料机主体靠近所述入料口一侧的下料溜槽,及设于所述下料溜槽底部两侧的下料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机构为链排输料机构,所述链排输料机构包括:链排输料机构主体,可上下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链排输料机构主体上的链排,与所述链排连接的外置驱动装置,及与所述链排连接的链轮,及设置在所述链排两侧的热风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的入料口和出料口设于所述烘干机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排至少为1层,且所述热风管的孔径自底层链排至顶层链排逐渐缩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排的底部设有缓冲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链排弹性连接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弹簧板;及与所述弹簧板连接的复位块。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上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链排的移动方向相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机构的一侧设有导料板。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排设有通气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硅泥造粒干燥装置。该硅泥造粒干燥装置包括:烘干机,其上具有一入料口和一出料口;输料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烘干机的内部,且一端靠近所述入料口,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料口;布料机,其设于所述烘干机的外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烘干机入料口附近的位置上;通过所述布料机将硅泥造粒从入料口均匀布置于所述输料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输料机构将硅泥造粒由所述烘干机烘干后从所述出料口输出。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硅泥造粒无法均匀布置于输料机构上,造成的输料机构上硅泥造粒分布不均,烘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海新材料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