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百叶窗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
背景技术:
2.百叶窗安装于窗户上,一般用于室内室外的遮阳、通风。不同于窗帘柔软的质地,百叶窗叶片般采用木、玻璃和铝合金等材料,因此可以抵挡阳光、风雨、灰尘的侵蚀,且容易清洗。现代的年轻人在装修住所时喜欢选择轻质简洁的风格,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采用塑料制成的百叶窗,塑料制成的百叶窗不仅重量轻,还便于清洁,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3.目前市面上轻质百叶窗的窗叶结构如图4所示,窗叶主要为长条形结构,并且在窗叶的两侧钻设有连接孔,用于连接操控绳。传统的塑料窗叶成型工艺主要靠挤出成型,将树脂材料进行熔融,熔融的材料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之后立刻进入水槽进行冷却,然后再牵引至挤压拉伸装置进一步定型,接着切割机构将定型的坯料分切为多个长条形窗叶,最后再由人工将窗叶收集至打孔装置进行打孔。上述窗叶成型挤出工艺中,窗叶挤出成型后立刻进入水槽进行冷却,容易导致窗叶过快冷却发生硬化,不利于之后的挤压拉伸。并且轻质窗叶往往厚度较薄,快速冷却后窗叶内部应力过大,从而降低了窗叶的韧性,这样在进行打孔时窗叶打孔部位容易破碎,并且目前窗叶打孔依靠人工手动打孔,打孔速度较慢,继而影响窗叶的加工成型效率。
4.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1)挤出成型:备料,将pvc颗粒输送至挤出机中,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窗叶的长条形坯料;
9.(2)吹风冷却:将挤出的坯料牵引至风冷装置内,通过风冷装置先对窗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吹风冷却;
10.(3)挤压拉伸:将坯料送入拉伸装置,拉伸装置的拉伸带对坯料进行挤压和拉伸,从而进一步对坯料进行定型;
11.(4)二次冷却:拉伸装置上设有水箱,当拉伸带挤压坯料时,水箱内的水不断喷洒在拉伸带的背面,降低拉伸带的表面温度,表面带再与坯料接触散热,对坯料进行二次缓慢冷却;
12.(5)打孔加工:将缓慢冷却后的坯料输送至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在位于坯料的两侧分别设有打孔机构,两侧的打孔机构分别轮流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
13.(6)切割:将打孔后的坯料牵引至回收输送带上,通过回收输送带对坯料进行切割和回收。
14.进一步的,步骤(2)中风冷装置包括风冷壳罩,所述风冷壳罩内具有供坯料穿过的条形通道,条形通道的上下两端设有进气腔,两个进气腔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气泵,所述进气腔与条形通道之间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于条形通道的下端进行下出气口,第二流道于条形通道的上端形成上出气口。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呈弧形,并且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的朝向条形通道的进料端。
16.进一步的,所述条形通道的侧壁与坯料之间的间距为2-3毫米。
17.进一步的,步骤(5)中的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机架、纵向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以及打孔机构,所述纵向驱动机构设置在打孔机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安装在纵向驱动机构上,所述打孔机构安装在横向驱动机构上,打孔机构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横向驱动机构驱动打孔机构沿打孔机架的横向方向移动,所述纵向驱动机构驱动打孔机构沿打孔机架的前后方向移动。
18.进一步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支撑架、冲头、打孔气缸、支撑板以及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板与横向驱动机构连接,支撑板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以及支撑段、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段的上端和下端连接,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形成开口,两侧支撑架的开口均朝向打孔机架的内侧方向,所述支撑气缸连接在下连接段上,支撑板与下连接段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打孔气缸连接在上连接段上,冲头与打孔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冲头和支撑板上下对应设置,支撑板上设有供冲头伸入的让位孔。
19.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一驱动板、丝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滑轨沿打孔机架的前后方向连接在打孔机架上,第一驱动板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打孔机架转动连接,丝杆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驱动板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打孔机架上并驱动丝杆转动。
20.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板、第二滑轨以及驱动气缸,所述第二滑轨连接在第一驱动板上,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驱动板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第一驱动板上,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板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回收输送带上设有切割机架,切割机架的上端设有竖直连接的切割气缸,所述切割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有切刀,所述切刀的延伸方向与回收输送带的送料方向相互垂直。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发明工艺在窗叶坯料挤出成型后先通过风冷进行初步冷却,然后再通过拉伸带进行间接冷却,这样能够对窗叶坯料进行缓慢冷却。避免传统工艺中采用水冷直接冷却导致坯料快速硬化的现象,有利于坯料进一步挤压和拉伸。
24.2、本发明通过风冷和拉伸带间接冷却,使得窗叶坯料韧性更好,有效降低坯料的内部应力,由于坯料进一步打孔加工。并且在打孔时,通过两侧的打孔机构轮流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能够有效提高打孔效率。此外,打孔机构在打孔过程中,能够跟随坯料一同移动,这样在打孔过程中无需停止牵引机构和挤出机,进一步提升成型挤出工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工艺使用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26.图2为风冷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8.图4为窗叶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29.图5为拉伸装置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30.图6为拉伸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2.图中:
33.挤出机11、风冷装置2、风冷壳罩21、条形通道22、进气腔23、气泵24、第一流道251、第二流道252、下出气口253、
34.上出气口254、拉伸装置3、拉伸机架31、第一升降槽311、
35.调节气缸312、第一连接块313、第二升降槽314、调节电机315、双向丝杆316、第二连接块317、拉伸带321、传动轴322、
36.弧形凸条3211、主动轴323、张力轴324、储料箱325、
37.出料口3251、吸收棉326、凸轮331、滑动块332、连接杆333、第一顶杆334、顶板335、第一弹簧336、水箱341、出液口3411、封堵球342、第二顶杆343、抵顶块344、第二弹簧345、
38.打孔装置4、打孔机架41、支撑架421、上连接段4211、
39.下连接段4212、支撑段4213、冲头422、打孔气缸423、
40.支撑板424、支撑气缸425、第一滑轨431、第一驱动板432、
41.丝杆433、驱动电机434、第二驱动板441、第二滑轨442、
42.驱动气缸443、回收输送带5、切割机架51、切割气缸52、
43.切刀53、牵引机构6。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45.如图1-7所示,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6.(1)挤出成型:备料,将pvc颗粒输送至挤出机11中,通过挤出机11挤出成型窗叶的长条形坯料;
47.(2)吹风冷却:将挤出的坯料牵引至风冷装置2内,通过风冷装置2先对窗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吹风冷却;
48.(3)挤压拉伸:将坯料送入拉伸装置3,拉伸装置3的拉伸带对坯料进行挤压和拉伸,从而进一步对坯料进行定型;
49.(4)二次冷却:拉伸装置3上设有水箱,当拉伸带挤压坯料时,水箱内的水不断喷洒在拉伸带的背面,降低拉伸带的表面温度,表面带再与坯料接触散热,对坯料进行二次缓慢冷却;
50.(5)打孔加工:将缓慢冷却后的坯料输送至打孔装置4,打孔装置4在位于坯料的两侧分别设有打孔机构,两侧的打孔机构分别轮流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
51.(6)切割:将打孔后的坯料牵引至回收输送带5上,通过回收输送带5进行输送回收。
52.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风冷装置2包括风冷壳罩21,风冷壳罩21内具有供坯料穿过的条形通道22,条形通道22的上下两端设有进气腔23,两个进气腔23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气泵24,气泵24可选用常规的冷却气泵24,进气腔23与条形通道22之间通过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连通,第一流道251于条形通道22的下端进行下出气口253,第二流道252于条形通道22的上端形成上出气口254。风冷时,通过牵引机构6将坯料牵引穿过条形通道22,气泵24将冷却空气导入到进气腔23内,之后冷却空气通过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进入到条形通道22内,同时对坯料从上端和下端进行初步冷却。通过风冷能够缓慢降低坯料的冷却速度,避免坯料过快冷却硬化无法进行挤压和拉伸的情况。具体的,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呈弧形,并且上出气口254和下出气口253的朝向条形通道22的进料端,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采用弧形结构能够使得冷却空气在流道内流动更加顺畅,并且冷却空气流动方向相同,提高冷却空气进入条形通道22内的速率,并且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与坯料的输送方向相反,能够使冷却空气与坯料充分接触,提高散热效果。条形通道22的侧壁与坯料之间的间距为2-3毫米,保证冷却空气从上出气口254和下出气口253流出后能够立刻与坯料进行接触冷却,同时冷却空气能够由间距中快速流出,增加冷却气体的换气速率,进一步提升风冷效果。
53.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中的打孔装置4包括打孔机架41、纵向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以及打孔机构,纵向驱动机构设置在打孔机架41的左右两侧,横向驱动机构安装在纵向驱动机构上,打孔机构安装在横向驱动机构上,打孔机构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横向驱动机构驱动打孔机构沿打孔机架41的横向方向移动,纵向驱动机构驱动打孔机构沿打孔机架41的前后方向移动。具体的,打孔机构包括支撑架421、冲头422、打孔气缸423、支撑板424以及支撑气缸425,支撑板424与横向驱动机构连接,支撑板424包括上连接段4211、下连接段4212以及支撑段4213、上连接段4211和下连接段4212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段4213的上端和下端连接,上连接段4211和下连接段4212之间形成开口,两侧支撑架421的开口均朝向打孔机架41的内侧方向,支撑气缸425连接在下连接段4212上,支撑板424与下连接段421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打孔气缸423连接在上连接段4211上,冲头422与打孔气缸42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冲头422和支撑板424上下对应设置,冲头42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冲头结构,可用于压紧坯料并进行冲裁。支撑板424上设有供冲头422伸入的让位孔。纵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431、第一驱动板432、丝杆433以及驱动电机434,第一滑轨431沿打孔机架41的前后方向连接在打孔机架41上,第一驱动板432与第一滑轨431滑动连接,丝杆433与打孔机架41转动连接,丝杆433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滑轨431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驱动板432与丝杆433螺纹连接,驱动电机434安装在打孔机架41上并驱动丝杆433转动。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板441、第二滑轨442以及驱动气缸443,第二滑轨442连接在第一驱动板432上,第二滑轨4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轨43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驱动板441与第二滑轨442滑动连接,驱动气缸443安装在第一驱动板432上,驱动气缸443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板441连接。
54.采用上述结构后,打孔时,左侧的驱动电机434先驱动丝杆433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一驱动板432靠近打孔装置4的进料端,之后左侧的驱动气缸443驱动左侧的第二驱动板441
带动支撑架421靠近坯料,使坯料位于冲头422与支撑板424之间,然后支撑板424通过支撑气缸425驱动向上移动至与坯料的下端贴合,支撑气缸425向上移动的同时,左侧的驱动电机434驱动丝杆433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一驱动板432保持与坯料相同的移动速度一起向前移动,当支撑板424对坯料进行支撑后,打孔气缸423驱动冲头422向下移动对坯料进行冲孔加工,当打孔完毕后,支撑气缸425和打孔气缸423驱动冲头422和支撑板424远离坯料,驱动气缸443驱动支撑架421远离坯料复位,驱动电机434驱动第一驱动板432复位至打孔装置4的进料端。当左侧的打孔机构进行打孔的过程中,右侧的驱动电机434驱动右侧的第一驱动板432靠近打孔装置4的进料端,并重复与左侧的打孔机构相同的打孔动作。当右侧的打孔机构在进行打工的过程中,左侧的打工机构也重复上述打孔动作,这样坯料在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化不间断打孔,无需停止挤出机11和牵引机构6,打孔更加高效。
55.在本实施例中,回收输送带5上设有切割机架51,切割机架51的上端设有竖直连接的切割气缸52,切割气缸52的动力输出端设有切刀53,切刀53的延伸方向与回收输送带5的送料方向相互垂直。采用上述结构后,冲孔后的坯料通过牵引机构6牵引至回收输送带5上,通过切割气缸52驱动切刀53,对回收输送带5上的坯料进行切割,之后回收输送带5将切割分离的窗叶输送收集。
56.更优选的,为了减小坯料在拉伸时受到的摩擦力,所述拉伸装置3包括拉伸机架31以及上下对称设置在拉伸机架31上的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伸带321、传动轴322、主动轴323、张力轴324、储料箱325以及出料驱动机构,传动轴322、主动轴323以及张力轴324安装在拉伸机架31上,拉伸带321绕设在传动轴322、主动轴323以及张力轴324上,拉伸机架31上设有拉伸电机,拉伸电机驱动主动轴323转动,储料箱325的两端与拉伸机架31连接并安装在拉伸带321的上方,储料箱325的上端设有补料口,补料口能够在顶板复位的时候及时补充储料箱325内的润滑液,保证储料箱325内的润滑液保持在一个较满的状态,使得润滑液更容易被挤出,储料箱325靠近拉伸带321的一侧面设有出料口3251,出料口3251处可设置溢流阀,避免润滑液过多渗漏。出料口3251处设有吸收棉326,吸收棉326与拉伸带321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出料驱动机构与张力轴324连接,出料驱动机构将储料箱325内的润滑液由出料口3251挤出。
57.具体的,所述拉伸机架31上设有第一升降槽311和调节气缸312,第一升降槽311上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块313,第一连接块313的上端与调节气缸31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张力轴32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连接块313转动连接。调节气缸312可驱动第一连接块313升降运动,从而调节张力轴324的上下位置,使拉伸带321保持张紧状态。拉伸机架31上设有第二升降槽314、调节电机315以及两个双向丝杆316,所述双向丝杆316平行设置,双向丝杆316沿竖向延伸并与拉伸机架31转动连接,调节电机315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双向丝杆316连接,两个双向丝杆316之间通过链轮链条机构传动,从而保证两个双向丝杆316能够同步转动,拉伸机架31上设有升降移动的第二连接块317,两个第二连接块317上下对称设置,第二连接块317的两端与双向丝杆316螺纹连接,双向丝杆316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螺纹段,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二连接块317螺纹连接,使得双向丝杆316正转或者反转时,两个第二连接块317能够同步靠近或者分离,并且第二连接块317升降更加平稳。传动轴322的端部穿过第二升降槽314与第二连接块317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317升降带动传动轴322一通升降运动,保证两个传动轴322始终保持在统一水平高度上,这
样拉伸带321与传动轴322的下端形成水平的挤压部位,能够保证坯料挤压更加平整进一步提高挤压拉伸质量。
58.在本实施中,出料驱动机构包括凸轮331、滑动块332、连接杆333、第一顶杆334以及顶板335,所述凸轮331固定套设在张力轴324的两端,拉伸机架31的侧壁设有滑动槽,滑动块332嵌设在滑动槽内滑动连接,连接杆333的两端与滑动块332连接,第一顶杆334的一端与连接杆333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到储料箱325内并与顶板335连接,第一顶杆33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36,第一弹簧33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333和储料箱325抵顶,所述滑动块332靠近凸轮331的一侧设有倾斜抵顶面,倾斜抵顶面沿朝向拉伸机架31的内侧方向逐渐朝向张力轴324倾斜。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拉伸带321转动时会带动张力轴324和凸轮331一起转动,转动时凸轮331推动滑动块332,从而驱动连接杆333和第一顶杆334推动顶板335进行水平移动,此时储料箱325内的润滑液受到压缩加快从出料口3251内流出,吸收棉326对润滑液进行充分吸收后将润滑液擦拭在拉伸带321的外表面,这样能够减小拉伸带321与坯料之间挤压时产生的摩擦力。此外,上述结构能够针对不同厚度的窗叶坯料进行调节,当坯料厚度较薄时,上下两组传动轴322相互靠近,上下两组传动轴322相互靠近,张力轴324的调节张力较小,因此张力轴324的位置更靠近拉伸机架31的内部。由于拉伸带321与坯料的接触面积较小,为了避免磨损坯料,拉伸带321需要涂覆更多的润滑液。此时的张力轴324更靠近滑动块332的下端,凸轮331与倾斜抵顶面之间的间距更小,当凸轮331转动时能够驱动顶板335平移更大的距离,从而产生更大的压力,使储料箱325流出更多的润滑液涂覆在拉伸带321上,使拉伸带321具有更好的润滑效果。当坯料厚度较薄时,两组传动轴322之间间距增大,张力轴324的调节张力需求较大,此时张力轴324位置更靠近拉伸机架31的外侧。由于坯料较厚,挤压后接触面积更大且整体结构强度也更高,因此此时无需太多的润滑液。此时的张力轴324位置更靠近滑动块332的上端,凸轮331与倾斜抵顶面之间的间距更大,当凸轮331转动时驱动顶板335平移的距离更小,从而减小储料箱325内润滑液的挤出量。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拉伸带321润滑度的自适应调节,使用更加方便。
5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能够对拉伸带321进行进散热,从而对坯料进行间接接触冷却。所述拉伸机架31上设有水箱341,所述水箱341设置在拉伸带321的内侧,所述水箱341的下表面设有出液口3411,出液口3411沿横向方向排列设置,水箱341内设有封堵出液口3411的封堵球342,封堵球342可采用橡胶材质,封堵球342上设有穿过出液口3411的第二顶杆343,所述第二顶杆343的端部设有抵顶块344,第二顶杆34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45,第二弹簧345的两端与抵顶块344和水箱341抵顶,抵顶块344的下表面沿朝向拉伸带321的运动方向向内侧倾斜,所述拉伸带321的内侧设有弧形凸条3211,弧形凸条3211与抵顶块344的下表面抵顶,所述传动轴322、主动轴323以及张力轴324的外表面设有与弧形凸条3211配合的配合槽。采用上述结构后,当坯料厚度较薄时,冷却所需的水较少,此时上下两组传动轴322相互靠近,拉伸带321与水箱341之间间距较远,当弧形凸条3211经过抵顶块344后,将抵顶块344顶起较小的位移距离,从而带动第二顶杆343竖直运动,推动封堵球342与出液口3411分离,此时水箱341内流出少量的水,水由出液口3411流出并流至拉伸带321的背面,从而对拉伸带321进行散热降温,降低拉伸带321的温度,拉伸带321再与坯料接触,从而实现间接降温。当坯料厚度较厚时,冷却所需的水较多,此时上下两组传动轴322相互远离,拉伸带321与水箱341之间的间距减小,当弧形凸条3211经过抵顶块344后,将抵顶块
344顶起较大的位移距离,从而带动第二顶杆343竖直运动,推动封堵球342与出液口3411分离,此时水箱341内流出大量的水,提高对拉伸带321的散热效果,继而提高对较厚坯料的间接冷却效果。
60.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挤出成型:备料,将pvc颗粒输送至挤出机中,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窗叶的长条形坯料;(2)吹风冷却:将挤出的坯料牵引至风冷装置内,通过风冷装置先对窗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吹风冷却;(3)挤压拉伸:将坯料送入拉伸装置,拉伸装置的拉伸带对坯料进行挤压和拉伸,从而进一步对坯料进行定型;(4)二次冷却:拉伸装置上设有水箱,当拉伸带挤压坯料时,水箱内的水不断喷洒在拉伸带的背面,降低拉伸带的表面温度,表面带再与坯料接触散热,对坯料进行二次缓慢冷却;(5)打孔加工:将缓慢冷却后的坯料输送至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在位于坯料的两侧分别设有打孔机构,两侧的打孔机构分别轮流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6)切割:将打孔后的坯料牵引至回收输送带上,通过回收输送带对坯料进行切割和回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风冷装置包括风冷壳罩,所述风冷壳罩内具有供坯料穿过的条形通道,条形通道的上下两端设有进气腔,两个进气腔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气泵,所述进气腔与条形通道之间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于条形通道的下端进行下出气口,第二流道于条形通道的上端形成上出气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呈弧形,并且出下出气口和上出气口的朝向条形通道的进料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道的侧壁与坯料之间的间距为2-3毫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机架、纵向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以及打孔机构,所述纵向驱动机构设置在打孔机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安装在纵向驱动机构上,所述打孔机构安装在横向驱动机构上,打孔机构对坯料进行打孔加工,横向驱动机构驱动打孔机构沿打孔机架的横向方向移动,所述纵向驱动机构驱动打孔机构沿打孔机架的前后方向移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支撑架、冲头、打孔气缸、支撑板以及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板与横向驱动机构连接,支撑板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以及支撑段、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段的上端和下端连接,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形成开口,两侧支撑架的开口均朝向打孔机架的内侧方向,所述支撑气缸连接在下连接段上,支撑板与下连接段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打孔气缸连接在上连接段上,冲头与打孔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冲头和支撑板上下对应设置,支撑板上设有供冲头伸入的让位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一驱动板、丝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滑轨沿打孔机架的前后方向连接在打孔机架上,第一驱动板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打孔机架转动连接,丝杆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驱动板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
在打孔机架上并驱动丝杆转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板、第二滑轨以及驱动气缸,所述第二滑轨连接在第一驱动板上,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驱动板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第一驱动板上,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板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输送带上设有切割机架,切割机架的上端设有竖直连接的切割气缸,所述切割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有切刀,所述切刀的延伸方向与回收输送带的送料方向相互垂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轻质百叶窗成型挤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挤出成型;(2)吹风冷却:将挤出的坯料牵引至风冷装置内,通过风冷装置先对窗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吹风冷却;(3)挤压拉伸:将坯料送入拉伸装置,拉伸装置的拉伸带对坯料进行挤压和拉伸;(4)二次冷却:拉伸装置上设有水箱,当拉伸带挤压坯料时,水箱内的水不断喷洒在拉伸带的背面,降低拉伸带的表面温度,表面带再与坯料接触散热,对坯料进行二次缓慢冷却;(5)打孔加工;(6)切割:通过回收输送带对坯料进行切割和回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能够避免传统工艺中采用水冷直接冷却导致坯料快速硬化的现象,有利于坯料进一步挤压和拉伸。挤压和拉伸。挤压和拉伸。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卓逸窗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