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9 阅读:12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电焊机是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电焊机塑件如防护壳一般通过注塑模具注塑制得。
3.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并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070578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和注塑设备,注塑模具内设有进水腔、出水腔以及连通进水腔和出水腔的多个冷却水路;注塑模具外壁开设有连通进水腔的进水孔和连通出水腔的出水孔,去除了较为繁复的外挂式集水阀安装和拆卸过程,提升了注塑模具维护的便捷性。
4.采用上述注塑模具,当使用注塑模具进行加工时,需在模具中通入冷却水以促进模具内的熔体冷却成型,而在冬季时,温度较低,尤其是北方地区,气温甚至可达零下几十度,在此情况下,水箱内的冷却水容易发生结冰无法送入模具内对熔体进行冷却,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注塑模具在冬季使用时,冷却水容易发生结冰无法送入模具内对熔体进行冷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内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上模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均和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上模上转动连接有转盘一和转盘二,所述转盘一上设有进水管,所述转盘一上还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水管沿所述转盘一的转动方向分布,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进气口均用于连通所述入口,所述转盘二上设有出水管,所述转盘一上还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出水管沿所述转盘二的转动方向分布,且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气口均用于连通所述出口,所述上模上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转盘一和所述转盘二;
8.所述上模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容纳腔,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入口连通时,所述固定块贴合所述转盘一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所述单向阀一供所述容纳腔外侧至所述容纳腔单向导通,所述单向阀二供所述容纳腔至所述进气口单向导通,所述容纳腔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单向阀一和所述单向阀二远离所述入口的一侧,且所述滑块滑移靠近或远离所述进气口,所述上模上设有驱动组件,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入口连通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块往复移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解除转盘一和转盘二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和转盘二,使得进气口和入口连通且出气口和出口连通,再定位转盘一和转
盘二,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块往复移动,从而将外界的低温气体不断吸入容纳腔内并推入入口,低温气体在冷却通道内流通,从而对模具内的熔体进行冷却,根据实际气温条件,利用现有环境对模具进行冷却,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水损耗,且相较于冷却水降温,避免了水在低温下结冰对模具冷却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
10.而在夏季气温较高时,解除转盘一和转盘二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和转盘二,使得进气管和入口连通且出气管和出口连通,再定位转盘一和转盘二,往进气管通入冷却水,此时环境气温较高,通过冷却水对模具进行冷却效果更佳。
11.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模上的转座、设于所述转座上的若干迎风板、同轴设于所述转座上的凸轮和设于所述上模上的驱动件,若干所述迎风板围绕所述转座的外周呈间隔分布,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让位孔内并抵接所述让位孔的内壁,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和所述转座可拆卸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境中风较大时,将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拆开,此时,风冲击迎风板,带动转座和凸轮转动,凸轮抵接让位孔的内壁,进而带动滑块往复移动,当处于无风环境中时,连接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驱动件启动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座转动,进而驱动滑块往复移动,可根据实际环境对转座进行调整,缩短驱动件的使用时间,减少能耗,有助于降低加工成本。
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转座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模上的转动部、滑移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上的滑移部、设于所述滑移部上的延伸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上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转动部上的弹性件一,所述迎风板设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滑移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供所述滑移部卡入定位,所述弹性件一抵紧所述滑移部,使得所述滑移部具有靠近所述定位槽的趋势,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供所述转动部螺纹连接的螺纹槽,当所述转动部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槽内时,所述滑移部脱离所述定位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连接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时,扭转连接部,使得转动部脱离连接部,此时,弹性件一抵紧滑移部,使得滑移部卡入定位槽内,通过滑移部抵接定位槽的内壁,实现驱动件的输出轴和滑移部之间的相对定位,即可连接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
15.当需要将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拆开时,将滑移部移动脱离定位槽,然后转动连接部,使得转动部螺纹连接于螺纹槽内,即可定位连接部和滑移部,实现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之间的拆卸,使得连接/拆卸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更加方便。
16.可选的,所述凸轮包括同轴设于所述转动部上的连杆一、转动连接于所述转盘一上的定位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模上的轮体和设于所述轮体上的连杆二,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连杆一和所述连杆二之间,所述连杆一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杆卡入的卡槽一,所述连杆二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杆卡入的卡槽二,所述卡槽一的槽口朝向和所述卡槽二的槽口朝向相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使用注塑模具时,解除转盘一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带动定位杆转动,使得定位杆脱离卡槽一和卡槽二再定位转盘一,此时,当风冲击迎风板使得转动部发生转动时,轮体保持静止,减少了非工作状态下轮体和滑块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轮体的使用寿命。
18.当注塑模具工作时,解除转盘一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带动定位杆转动,使得定位杆卡入卡槽一和卡槽二内再定位转盘一,通过定位杆抵接卡槽一和卡槽二的内壁,实现连杆一和定位杆之间以及定位杆和连杆二之间的相对定位,此时,当转动部发生转动时,通过连杆一抵接定位杆且定位杆抵接连杆二,进而带动连杆二和轮体发生转动,以驱动滑块往复移动。
19.可选的,所述固定块包括设于所述上模上的块体、滑移连接于所述块体上的调节块、设于所述调节块上的限位条和套设于所述块体上的弹性环,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块体和所述调节块拼接形成,所述调节块滑移靠近或远离所述入口,所述块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滑移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块体上还开设有供所述弹性环卡入的嵌槽,所述限位条上开设有若干缺口,若干所述缺口沿所述调节块的滑移方向分布,所述缺口供所述弹性环卡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气口和入口连通时,将弹性环移动脱离缺口,然后将调节块移动靠近入口,至调节块贴合转盘一且嵌槽和其中一个缺口对准,将弹性环卡入嵌槽和上述缺口内,通过弹性环抵接嵌槽和缺口的内壁,实现调节块的定位以及调节块和转盘一之间的密封,当需要转动转盘一使得进气管和入口连通时,将弹性环移动脱离缺口,然后将调节块移动远离入口,在调节块和转盘一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供进气管卡入,减少了进气管被调节块卡住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调节块靠近所述转盘一的一侧设有弹性层,所述块体上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围绕所述调节块的外周设置并抵紧所述调节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层和弹性密封圈,提高调节块和转盘一之间以及块体和调节块之间的密封效果,当滑块往复移动时,有利于将外界的气体吸入容纳腔内并推入入口。
23.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盘一和所述转盘二外侧的传动带、设于所述传动带上的若干卡块、滑移连接于所述上模上的插块和设于所述上模上的弹性件二,若干所述卡块沿所述传动带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相邻所述卡块和所述传动带拼接形成有插槽,所述插块滑移靠近或远离所述传动带,所述插槽供所述插块插入,所述弹性件二抵紧所述插块,使得所述插块具有卡入所述插槽的趋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转盘一和转盘二时,将插块移动远离传动带使得插块脱离插槽,然后转动传动带,通过传动带和转盘一之间以及传动带和转盘二之间的摩擦阻力,带动转盘一和转盘二同时转动,至转盘一和转盘二转动至相应位置且插块和其中一个插槽对准,松开插块,插块在弹性件二的作用下卡入插槽内,通过插块抵接插槽的内壁,即可定位转盘一和转盘二,可同时对转盘一和转盘二进行转动和定位,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转动/定位转盘一和转盘二的效率。
25.可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均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单向阀一为弹性片一,所述弹性片一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盖合所述通孔一,且所述弹性片一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单向阀二为弹性片二,所述弹性片二位于所述通孔二靠近所述入口的一侧并盖合所述通孔二,且所述弹性片二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块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片一和弹性片二,当滑块移动靠近入口时,容纳
腔内气压变大将弹性片一压紧于容纳槽内壁上进而盖合通孔一,同时,弹性片二被挤压朝靠近入口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容纳腔内的气体进入入口,实现容纳腔至入口的单向导通,当滑块移动远离入口时,容纳腔内气压变小使得弹性片二压紧于固定块进而盖合通孔二,同时,弹性片一被容纳腔外侧气压挤压朝靠近容纳腔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固定块外侧的气体进入容纳腔内,实现容纳腔外侧至容纳腔内的单向导通。
27.可选的,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通孔一内。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滤网,当气体进入容纳腔内时对气体进行过滤,以减少杂物进入容纳腔内。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将进气口和入口连通且出气口和出口连通,再定位转盘一和转盘二,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块往复移动,从而将外界的低温气体不断吸入容纳腔内并推入入口,对模具内的熔体进行冷却,根据实际气温条件,利用现有环境对模具进行冷却,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水损耗,且相较于冷却水降温,避免了水在低温下结冰对模具冷却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
31.2.当环境中风较大时,将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拆开,此时,风冲击迎风板,带动转座和凸轮转动,凸轮抵接让位孔的内壁,进而带动滑块往复移动,当处于无风环境中时,连接驱动件的输出轴和转座,驱动件启动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座转动,进而驱动滑块往复移动,可根据实际环境对转座进行调整,缩短驱动件的使用时间,减少能耗,有助于降低加工成本;
32.3.当不使用注塑模具时,解除转盘一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带动定位杆转动,使得定位杆脱离卡槽一和卡槽二再定位转盘一,此时,当风冲击迎风板使得转动部发生转动时,轮体保持静止,减少了非工作状态下轮体和滑块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轮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固定块处剖开的爆炸结构图;
35.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分隔板、单向阀二和弹性密封圈的结构;
36.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插块和滑槽二的结构;
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块体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单向阀一和滤网的结构;
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转座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弹性件一的结构;
3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连杆一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卡槽一和卡槽二的结构。
40.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11、入口;12、出口;13、滑槽一;14、滑槽二;2、下模;3、冷却通道;4、转盘一;41、进水管;42、进气口;5、转盘二;51、出水管;52、出气口;6、定位组件;61、传动带;62、卡块;63、插块;631、插入部;632、限位部;64、弹性件二;7、插槽;8、固定块;81、块体;811、容纳槽;812、限位槽;813、嵌槽;814、通孔一;82、调节块;821、主体;8211、穿孔;822、分隔板;8221、通孔二;83、限位条;831、缺口;84、弹性环;9、容纳腔;10、弹性层;15、弹
性密封圈;16、单向阀一;161、弹性片一;17、滤网;18、单向阀二;181、弹性片二;19、滑块;191、活塞部;192、联动部;1921、让位孔;20、驱动组件;201、转座;2011、转动部;2012、滑移部;2013、延伸部;2014、连接部;2015、弹性件一;202、迎风板;203、凸轮;2031、连杆一;2032、定位杆;2033、轮体;2034、连杆二;204、驱动件;21、滑槽三;22、螺纹槽;23、定位槽;24、卡槽一;25、卡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参见图1,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位于下模2的上方,上模1和下模2拼接形成有型腔。
43.参见图2和图3,上模1内开设有冷却通道3,冷却通道3围绕型腔外周设置,上模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入口11和出口12,入口11和出口12分别位于冷却通道3的相对两端并均和冷却通道3连通。
44.参见图2和图3,上模1上转动连接有转盘一4和转盘二5,转盘一4和转盘二5均位于上模1的外侧并呈间隔设置,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呈水平设置,转盘一4上固定有进水管41,进水管41位于转盘一4远离冷却通道3的一侧,转盘一4远离冷却通道3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进气口42,进气口42位于进水管41沿转盘一4转动方向的一侧,进水管41和进气口42均用于连通入口11,转盘二5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转盘二5上固定有出水管51,出水管51位于转盘二5远离冷却通道3的一侧,转盘二5远离冷却通道3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出气口52,出气口52位于出水管51沿转盘二5转动方向的一侧,出水管51和出气口52均用于连通出口12。
45.参见图3和图4,上模1上设有定位组件6,定位组件6用于定位转盘一4和转盘二5,定位组件6包括传动带61、若干卡块62、插块63和弹性件二64,传动带61套设于转盘一4和转盘二5的外侧并张紧,若干卡块62均位于传动带61的外侧并沿传动带61的外周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卡块62和传动带61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卡块62和传动带61拼接形成有插槽7。
46.参见图3和图4,上模1靠近转盘一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滑槽一13,滑槽一13位于传动带61的外侧,插块63包括插入部631和两个限位部632,插入部631滑移连接于滑槽一13内,且插入部631沿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滑移靠近或远离传动带61,插槽7供插入部631卡入,两个限位部632分别位于插入部631的相对两侧并与插入部631固定连接,滑槽一13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限位部632的滑槽二14,滑槽二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插入部631的滑移方向,限位部632滑移连接于滑槽二14内,通过滑槽二14的内壁抵接限位部632,限制插入部631的移动范围,防止插入部631移动脱离滑槽一13。
47.参见图4,弹性件二64位于滑槽一13内并位于滑槽一13的槽底内壁和插入部631之间,弹性件二6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滑槽一13的槽底内壁和插入部631固定连接,且弹性件二64抵紧插入部631,使得插入部631具有卡入插槽7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二64为弹簧。
48.在实际使用中,当需要转动转盘一4和转盘二5时,按压插入部631使得插入部631脱离插槽7,解除转盘一4和转盘二5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传动带61,通过传动带61和转盘一4之间以及传动带61和转盘二5之间的摩擦阻力,带动转盘一4和转盘二5同时转动,至转盘一4和转盘二5转动至相应位置且插入部631和其中一个插槽7对准,松开插入部631,插入
部631在弹性件二64的作用下卡入插槽7内,通过插入部631抵接插槽7的内壁,即可定位转盘一4和转盘二5。
49.参见图3和图5,上模1上固定有固定块8,固定块8包括块体81、调节块82、若干限位条83和一个弹性环84,块体81位于转盘一4远离冷却通道3的一侧并固定于上模1上,块体81靠近转盘一4的端面开设有容纳槽811,调节块82包括主体821和分隔板822,主体821滑移连接于容纳槽811内,且主体821沿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滑移靠近或远离入口11,主体821靠近转盘一4的端面开设有穿孔8211,穿孔8211沿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贯穿主体821,穿孔8211和容纳槽811拼接形成有容纳腔9,主体821靠近转盘一4的一侧包覆有弹性层10,块体81上固定有弹性密封圈15,弹性密封圈15位于容纳槽811内并围绕主体821的外周设置,且弹性密封圈15抵紧主体821,本实施例中,弹性层10和弹性密封圈15的材质均为橡胶。
50.参见图3,分隔板822位于穿孔8211内,且分隔板822的外周壁贴合穿孔8211的内壁并与主体821固定连接,当进气口42和入口11连通时,主体821通过弹性层10贴合抵紧转盘一4且容纳腔9和进气口42连通。
51.参见图3和图5,若干限位条83均固定于主体821的外侧并围绕主体821的外周呈均匀间隔分布,每个限位条83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主体821的滑移方向,每个限位条83远离主体821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缺口831,若干缺口831沿主体821的滑移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若干限位条83上的缺口831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块体8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812,限位槽812的数量和位置与限位条83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且限位槽812和容纳槽811连通,每个限位条83均沿主体821的滑移方向滑移连接于对应限位槽812内,块体81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嵌槽813,嵌槽813为环形槽,嵌槽813围绕块体81的外周设置,弹性环84套设于块体81的外侧,嵌槽813和缺口831均供弹性环84卡入,本实施例中,弹性环84的材质为橡胶。
52.参见图3和图5,块体8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一814,通孔一814和容纳腔9连通,块体81上安装有单向阀一16,单向阀一16供容纳腔9外侧至容纳腔9单向导通,本实施例中,单向阀一16为弹性片一161,弹性片一161位于容纳腔9内并盖合通孔一814,且弹性片一161嵌设于块体81内,弹性片一161的一端和块体81固定连接,块体81上固定滤网17,滤网17位于通孔一814内并覆盖通孔一814,本实施例中,弹性片一161的材质为硅胶。
53.参见图3,分隔板822上开设有通孔二8221,通孔二8221位于通孔一814靠近入口11的一侧并和容纳腔9连通,分隔板822上安装有单向阀二18,单向阀二18供容纳腔9至进气口42单向导通,本实施例中,单向阀二18为弹性片二181,弹性片二181位于通孔二8221靠近入口11的一侧并盖合通孔二8221,且弹性片二181贴合分隔板822的外侧壁设置,弹性片二181的一端和分隔板8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片二181的材质为硅胶。
54.参见图3和图5,块体81上滑移连接有滑块19,滑块19包括活塞部191和联动部192,活塞部191位于单向阀一16远离入口11的一侧并滑移连接于容纳槽811内,且活塞部191沿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滑移靠近或远离进气口42,活塞部191的外周壁贴合容纳腔9的内周壁设置,联动部192固定于活塞部191远离进气口42的一侧并穿出块体81。
55.在实际使用中,当活塞部191移动靠近入口11时,容纳腔9内气压变大将弹性片一161压紧于容纳槽811内壁上进而盖合通孔一814,同时,弹性片二181被挤压朝靠近入口11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容纳腔9内的气体进入入口11,实现容纳腔9至入口11的单向导通,当
活塞部191移动远离入口11时,容纳腔9内气压变小使得弹性片二181压紧于分隔板822进而盖合通孔二8221,同时,弹性片一161被容纳腔9外侧气压挤压朝靠近容纳腔9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块体81外侧的气体进入容纳腔9内,实现容纳腔9外侧至容纳腔9内的单向导通。
56.参见图1和图6,上模1上设有驱动组件20,驱动组件20包括转座201、若干迎风板202、凸轮203和驱动件204,转座201包括转动部2011、滑移部2012、延伸部2013、连接部2014和弹性件一2015,转动部2011转动连接于上模1上,且转动部2011的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转动部2011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三21,滑移部2012滑移连接于滑槽三21内,且滑移部2012沿转动部2011的转动轴线滑移靠近或远离转动部2011,滑移部2012的横截面呈矩形,弹性件一2015位于滑槽三21内并位于滑槽三21的槽底内壁和滑移部2012之间,弹性件一201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滑槽三21的槽底内壁和滑移部2012固定连接,弹性件一2015抵紧滑移部2012,使得滑移部2012具有远离转动部2011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一2015为弹簧。
57.参见图6,延伸部2013位于转动部2011的上方并固定于滑移部2012上,连接部2014位于延伸部2013靠近转动部2011的一侧并转动连接于延伸部2013上,且连接部2014的转动轴线和转动部2011的转动轴线同轴,连接部2014靠近转动部2011的端面开设有螺纹槽22,螺纹槽22供转动部2011螺纹连接。
58.参见图6,驱动件204位于滑移部2012的上方并固定于上模1上,驱动件204的输出轴朝向滑移部2012设置,驱动件204的输出轴靠近滑移部2012的端面开设有定位槽23,定位槽23供滑移部2012卡入定位,当滑移部2012卡入定位槽23内时,滑移部2012贴合定位槽23的内壁,实现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滑移部2012之间的相对定位,当转动部2011螺纹连接于螺纹槽22内时,滑移部2012脱离定位槽23,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04为电机。
59.在实际使用中,扭转连接部2014,使得转动部2011脱离连接部2014,此时,弹性件一2015抵紧滑移部2012,使得滑移部2012卡入定位槽23内,通过滑移部2012抵接定位槽23的内壁,实现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滑移部2012之间的相对定位,即可连接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转座201,若将滑移部2012移动脱离定位槽23,然后转动连接部2014,使得转动部2011螺纹连接于螺纹槽22内,即可拆卸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转座201,实现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转座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60.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螺栓穿设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并螺纹连接至转座201上,实现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转座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61.参见图7,若干迎风板202围绕转动部2011的外周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固定于转动部2011上,凸轮203包括连杆一2031、定位杆2032、轮体2033和连杆二2034,连杆一2031同轴固定于转动部2011的下端,定位杆2032位于连杆一2031的下方并转动连接于转盘一4上,定位杆20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盘一4的转动轴线,
62.参见图7,联动部19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让位孔1921,让位孔1921沿转动部2011的转动轴线贯穿联动部192,轮体2033位于定位杆2032远离连杆一2031的一侧并位于让位孔1921内,且轮体2033的大端和小端均抵接于让位孔1921的内壁,轮体2033转动连接于上模1上,且轮体2033的转动轴线和转动部2011的转动轴线同轴,连杆二2034位于定位杆2032和轮体2033之间并同轴固定于轮体2033上,连杆一20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一24,卡槽一24朝靠近定位杆2032的方向贯穿连杆一2031,连杆二203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二25,卡槽二25朝靠近定位杆2032的方向贯穿连杆二2034,且卡槽一24的槽口朝向和卡槽二25的槽
口朝向相反,卡槽一24和卡槽二25均供定位杆2032卡入。
63.在实际使用中,当进气口42和入口11连通时,若环境中风较大,将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转座201拆开,此时,风冲击迎风板202,带动转动部2011和轮体2033转动,轮体2033抵接让位孔1921的内壁,进而带动联动部192和活塞部191往复移动,若处于无风环境中时,连接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转座201,驱动件204启动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部2011转动,进而驱动联动部192和活塞部191往复移动,可根据实际环境对转座201进行调整,缩短驱动件204的使用时间,减少能耗。
64.当不使用注塑模具时,解除转盘一4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4带动定位杆2032转动,使得定位杆2032脱离卡槽一24和卡槽二25再定位转盘一4,此时,当风冲击迎风板202使得转动部2011发生转动时,轮体2033保持静止,减少了非工作状态下轮体2033和滑块19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轮体2033的使用寿命。
65.当注塑模具工作时,解除转盘一4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转盘一4带动定位杆2032转动,使得定位杆2032卡入卡槽一24和卡槽二25内再定位转盘一4,通过定位杆2032抵接卡槽一24和卡槽二25的内壁,实现连杆一2031和定位杆2032之间以及定位杆2032和连杆二2034之间的相对定位,此时,当转动部2011发生转动时,通过连杆一2031抵接定位杆2032且定位杆2032抵接连杆二2034,进而带动连杆二2034和轮体2033发生转动,以驱动联动部192和活塞部191往复移动。
6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67.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解除转盘一4和转盘二5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传动带61带动转盘一4和转盘二5转动,使得进气口42和入口11连通且出气口52和出口12连通,再定位转盘一4和转盘二5,通过驱动组件20驱动滑块19往复移动,从而将外界的低温气体不断吸入容纳腔9内并推入入口11,低温气体在冷却通道3内流通,从而对模具内的熔体进行冷却,根据实际气温条件,利用现有环境对模具进行冷却,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水损耗,且相较于冷却水降温,避免了水在低温下结冰对模具冷却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
68.而在夏季气温较高时,解除转盘一4和转盘二5的定位状态,然后转动传动带61带动转盘一4和转盘二5转动,使得进气管和入口11连通且出气管和出口12连通,再定位转盘一4和转盘二5,往进气管通入冷却水,此时环境气温较高,通过冷却水对模具进行冷却效果更佳。
6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内开设有冷却通道(3),所述上模(1)上开设有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入口(11)和所述出口(12)均和所述冷却通道(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转动连接有转盘一(4)和转盘二(5),所述转盘一(4)上设有进水管(41),所述转盘一(4)上还开设有进气口(42),所述进气口(42)和所述进水管(41)沿所述转盘一(4)的转动方向分布,且所述进水管(41)和所述进气口(42)均用于连通所述入口(11),所述转盘二(5)上设有出水管(51),所述转盘一(4)上还开设有出气口(52),所述出气口(52)和所述出水管(51)沿所述转盘二(5)的转动方向分布,且所述出水管(51)和所述出气口(52)均用于连通所述出口(12),所述上模(1)上设有定位组件(6),所述定位组件(6)用于定位所述转盘一(4)和所述转盘二(5);所述上模(1)上设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内开设有容纳腔(9),当所述进气口(42)和所述入口(11)连通时,所述固定块(8)贴合所述转盘一(4)且所述容纳腔(9)和所述进气口(42)连通,所述固定块(8)上设有单向阀一(16)和单向阀二(18),所述单向阀一(16)供所述容纳腔(9)外侧至所述容纳腔(9)单向导通,所述单向阀二(18)供所述容纳腔(9)至所述进气口(42)单向导通,所述容纳腔(9)内滑移连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位于所述单向阀一(16)和所述单向阀二(18)远离所述入口(11)的一侧,且所述滑块(19)滑移靠近或远离所述进气口(42),所述上模(1)上设有驱动组件(20),当所述进气口(42)和所述入口(11)连通时,所述驱动组件(20)驱动所述滑块(19)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模(1)上的转座(201)、设于所述转座(201)上的若干迎风板(202)、同轴设于所述转座(201)上的凸轮(203)和设于所述上模(1)上的驱动件(204),若干所述迎风板(202)围绕所述转座(201)的外周呈间隔分布,所述滑块(19)上开设有让位孔(1921),所述凸轮(203)位于所述让位孔(1921)内并抵接所述让位孔(1921)的内壁,所述驱动件(204)的输出轴和所述转座(201)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04)的输出轴上开设有定位槽(23),所述转座(201)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模(1)上的转动部(2011)、滑移连接于所述转动部(2011)上的滑移部(2012)、设于所述滑移部(2012)上的延伸部(2013)、转动连接于所述延伸部(2013)上的连接部(2014)和设于所述转动部(2011)上的弹性件一(2015),所述迎风板(202)设于所述转动部(2011)上,所述滑移部(2012)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供所述滑移部(2012)卡入定位,所述弹性件一(2015)抵紧所述滑移部(2012),使得所述滑移部(2012)具有靠近所述定位槽(23)的趋势,所述连接部(2014)上开设有供所述转动部(2011)螺纹连接的螺纹槽(22),当所述转动部(201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槽(22)内时,所述滑移部(2012)脱离所述定位槽(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203)包括同轴设于所述转动部(2011)上的连杆一(2031)、转动连接于所述转盘一(4)上的定位杆(2032)、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模(1)上的轮体(2033)和设于所述轮体(2033)上的连杆二(2034),所述定位杆(2032)位于所述连杆一(2031)和所述连杆二(2034)之间,所述连杆一(2031)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杆(2032)卡入的卡槽一(24),所述连杆二(2034)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杆(2032)卡入的卡槽二(25),所述卡槽一(24)的槽口朝向和所述卡槽二(25)的槽口朝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8)包括设于所述上模(1)上的块体(81)、滑移连接于所述块体(81)上的调节块(82)、设于所述调节块(82)上的限位条(83)和套设于所述块体(81)上的弹性环(84),所述容纳腔(9)通过所述块体(81)和所述调节块(82)拼接形成,所述调节块(82)滑移靠近或远离所述入口(11),所述块体(81)上开设有限位槽(812),所述限位条(83)滑移连接于所述限位槽(812)内,所述块体(81)上还开设有供所述弹性环(84)卡入的嵌槽(813),所述限位条(83)上开设有若干缺口(831),若干所述缺口(831)沿所述调节块(82)的滑移方向分布,所述缺口(831)供所述弹性环(84)卡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82)靠近所述转盘一(4)的一侧设有弹性层(10),所述块体(81)上设有弹性密封圈(15),所述弹性密封圈(15)围绕所述调节块(82)的外周设置并抵紧所述调节块(8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套设于所述转盘一(4)和所述转盘二(5)外侧的传动带(61)、设于所述传动带(61)上的若干卡块(62)、滑移连接于所述上模(1)上的插块(63)和设于所述上模(1)上的弹性件二(64),若干所述卡块(62)沿所述传动带(6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相邻所述卡块(62)和所述传动带(61)拼接形成有插槽(7),所述插块(63)滑移靠近或远离所述传动带(61),所述插槽(7)供所述插块(63)插入,所述弹性件二(64)抵紧所述插块(63),使得所述插块(63)具有卡入所述插槽(7)的趋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8)上开设有通孔一(814)和通孔二(8221),所述通孔一(814)和通孔二(8221)均和所述容纳腔(9)连通,所述单向阀一(16)为弹性片一(161),所述弹性片一(161)位于所述容纳腔(9)内并盖合所述通孔一(814),且所述弹性片一(161)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块(8)连接,所述单向阀二(18)为弹性片二(181),所述弹性片二(181)位于所述通孔二(8221)靠近所述入口(11)的一侧并盖合所述通孔二(8221),且所述弹性片二(181)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块(8)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8)上设有滤网(17),所述滤网(17)位于所述通孔一(814)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焊机塑件用节水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上模上转动连接有转盘一和转盘二,转盘一上设有进水管和进气口,转盘二上设有出水管和出气口,上模上设有定位组件,上模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容纳腔,固定块上设有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容纳腔内滑移连接有滑块。在气温较低时,将进气口和入口连通且出气口和出口连通,驱动滑块往复移动,从而将外界的低温气体不断吸入对模具内的熔体进行冷却,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模具制作电焊机防护壳,可根据实际环境,利用现有环境对模具进行冷却,有助于减少水损耗,且避免了水结冰对模具冷却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电焊机防护壳的加工效率。有助于提高电焊机防护壳的加工效率。有助于提高电焊机防护壳的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於友兵 蔡灵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安安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