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9
阅读:12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2.风扇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扇叶进行转动的设备,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另外,风扇所用扇叶的叶片是有一定角度倾斜的,迎角一般都在18度左右,风扇转动的时候,空气由于惯性不会和扇叶同步转动,但是扇叶经过空气的时候,倾斜的扇叶会压迫空气向设想的方向移动,由于空气流动会产生负压,风扇周围的空气会补充过来,形成稳定的气流。
3.但是,随着风扇的使用时间的推移,扇叶的叶片不断对周围空气进行切割,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叶的叶片受到长期风阻的影响而变形,当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时,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对周围空气切割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在扇叶转动时,一个或多个叶片切割空气产生的气流存在了差异,从而使得扇叶的周围气流紊乱,进而导致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受到紊乱的空气阻力而带动整体的风扇摆动,而产生持续性振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的叶片不断对周围空气进行切割,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叶的叶片受到长期风阻的影响而变形,当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时,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对周围空气切割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在扇叶转动时,一个或多个叶片切割空气产生的气流存在了差异,从而使得扇叶的周围气流紊乱,进而导致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受到紊乱的空气阻力而带动整体的风扇摆动,而产生持续性振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包括风筒,所述风筒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式安装有前盖和后盖,所述后盖位于风筒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扇叶;
6.所述风筒上连通有三个扇形壳;
7.所述扇形壳内设置有用于尽量防止扇叶变形的塑形结构;
8.所述塑形结构包括分别安装于三个扇形壳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安装有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两端均安装有扇形杆,且多个扇形杆两两一组,每组所述扇形杆的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多个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安装有扇形模板;
9.所述风筒上连通有两个安装筒;
10.两个所述安装筒设置有用于将扇叶转动到指定位置的复位结构;
11.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安装筒内的第三电动伸缩杆以及安装于轴杆外侧的两个复位板,两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轴杆的两侧下方,且位于复位板的正下方;
12.所述风筒内设置有用于对扇形壳遮盖的堵塞结构。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堵塞结构包括开设于风筒内壁的三个滑槽和贴合于风筒内壁的环形薄管,所述环形薄管的外侧安装有三个滑块,三个所述滑块分别通过对应的滑槽与风筒滑动连接。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个滑槽、一个环形薄管以及三个滑块,在扇叶进行转动时,三个扇形壳的内部类似风穴,风筒内产生的高速风流容易进入扇形壳内,产生较大的噪声。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筒的外侧开设有与其中一个滑槽相连通的操作口,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安装有推块,所述推块通过操作口与风筒滑动连接;
16.所述风筒通过与操作口相连通的滑槽设置有用于对该滑槽遮挡的遮挡结构。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操作口和推块,在需要对环形薄管进行移动,可以通过推动推块,使其带动环形薄管移动。
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遮挡结构包括开设于与操作口相连通的滑槽相连通的收纳槽,所述风筒通过收纳槽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有通过收纳槽与风筒活动插设的遮盖板。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收纳槽、第一弹簧以及遮盖板,在环形薄管不在堵塞扇形壳时,遮盖板也同样不受环形薄管的挤压,此时,遮盖板借助第一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用于配合环形薄管将操作口进行堵塞,尽量避免风通过操作口排出风筒。
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扇叶上贯穿开设有与轴杆相适配的圆形孔,所述轴杆上安装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上安装有第一螺帽,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和第一螺帽与扇叶相连接。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圆形孔,便于轴杆插在扇叶的中间,通过设置安装板、螺栓以及第一螺帽,用于将扇叶固定在轴杆,从而达到了对扇叶组装的效果。
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扇叶上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板通过方形槽与扇叶相适配,所述扇叶上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方形板的一侧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定位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
23.所述轴杆上设置有用于对扇叶加固的固定结构。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方形槽、定位孔、定位杆以及第二螺帽,将方形板放置在方形槽内,使得定位杆插入定位孔内,然后将第二螺帽拧在定位杆上,用于对扇叶的安装固定进行加固的。
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栓上套设有两个橡胶垫,两个橡胶垫分别位于扇叶的两侧。
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橡胶垫,将其中一个橡胶垫预先套在螺栓上,然后将螺栓穿过扇叶,然后将另一个橡胶垫套在螺栓上,然后将第一螺帽拧在螺栓上。
2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扇叶通过圆形孔开设有插槽;
28.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开设于轴杆上的第一活动槽,所述轴杆通过第一活动槽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有通过第一活动槽与轴杆活动插设的插杆,所述插杆通过插槽与扇叶相插设。
2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插槽、第一活动槽、第二弹簧以及插杆,插杆借助第二弹簧的弹力插入插槽内,且插杆借助第二弹簧的弹力抵住扇叶。
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轴杆上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轴杆通过第二活动槽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安装有通过第二活动槽与轴杆活动插设的操作杆,所述轴杆通过第二活动槽开设有与第一活动槽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操作杆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操作杆的一端穿过连通槽与插杆相连接。
3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活动槽、第三弹簧、操作杆、连通槽以及连接杆,下压操作杆,使其带动连接杆下移,连接杆的下移带动了插杆的下移,从而使得插杆完全收入第一活动槽内,便于将轴杆插入扇叶上的圆形孔内。
3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轴杆的外侧套设有操作环,所述操作环上贯穿开设有三个方形口,所述操作杆与方形口相适配。
3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操作环以及三个方形口,通过对操作环进行转动,使得操作环挤压操作杆,无需使用手部一直按压操作杆。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35.通过设置复位结构,利用第三电动伸缩杆,将复位板转至水平位置,通过设置塑形结构,利用第一电动伸缩杆,将扇形模板移至扇叶的叶片两侧,利用第二电动伸缩杆,带动两个扇形模板挤压扇叶的叶片,从而达到了尽量避免叶片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的效果,解决了扇叶在长期作业过程中,扇叶的叶片不断对周围空气进行切割,随着之间的推移,扇叶的叶片受到长期风阻的影响而变形,当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时,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对周围空气切割的角度发生了改变,使得扇叶转动时周围气流紊乱,进而导致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受到紊乱的空气阻力而带动整体的风扇摆动,而产生持续性振动的问题,尽量避免因扇叶的叶片发生变形而导致风扇振动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固定结构,转动操作环,利用操作环对操作杆的挤压与否,控制插杆是否完全位于第一活动槽内,插杆借助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的弹力插入插槽内,且插杆的一端牢牢抵住插槽的内部,有助于对扇叶挤压固定,解决了扇叶长期使用后,扇叶与轴杆的接触位置,不断发生磨损而逐渐产生间隙,从而导致扇叶整体发生角度倾斜且晃动,有助于扇叶的稳定运行,进而有助于延迟扇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整体外层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内部示意图;
38.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第三电动伸缩杆以及复位板的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内部结构剖示意图;
40.图5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图4中a处放大图;
41.图6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轴杆和风扇的连接结构以及轴杆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42.图7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图6中b处示意图。
43.图例说明:
44.1、风筒;101、后盖;102、前盖;
45.2、扇形壳;
46.3、电机;301、轴杆;302、方形板;303、安装板;
47.4、扇叶;401、圆形孔;402、方形槽;
48.5、塑形结构;501、第一电动伸缩杆;502、弧形连接板;503、扇形杆;504、第二电动伸缩杆;505、扇形模板;
49.6、安装筒;
50.7、复位结构;701、第三电动伸缩杆;702、复位板;
51.8、堵塞结构;801、滑槽;802、环形薄管;803、滑块;804、推块;805、操作口;
52.9、遮挡结构;901、收纳槽;902、第一弹簧;903、遮盖板;
53.10、螺栓;11、第一螺帽;12、橡胶垫;13、定位孔;14、定位杆;15、第二螺帽;16、插槽;
54.17、固定结构;1701、第一活动槽;1702、第二弹簧;1703、插杆;1704、连通槽;1705、第二活动槽;1706、第三弹簧;1707、操作杆;1708、连接杆;1709、操作环;1710、方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6.实施例
57.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包括风筒1,风筒1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式安装有前盖102和后盖101,前盖102和后盖101上均设置有网状的结构,便于空气进出风筒1,且尽量避免人在风扇作业的状态下身体某部位进入风筒1内而造成人体受伤,从而达到了对保护的效果,另外,前盖102和后盖101上均安装有多个螺丝,前盖102和后盖101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风筒1上,在需要对风筒1内部零件进行检修时,便于对前盖102和后盖101进行拆装。
58.后盖101位于风筒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3,电机3具体为无刷电机,相比于有刷电机,无刷电机没有电刷,从而在作业过程中噪音更小,且能耗较低,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电机3的输出端安装有轴杆301,轴杆301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扇叶4,启动电机3,可以带动轴杆301进行转动,实现空气的加速流动,进而达到了吹风的效果。
59.风筒1上连通有三个扇形壳2,三个扇形壳2安装于风筒1的外侧。扇形壳2内设置有用于尽量防止扇叶4变形的塑形结构5,塑形结构5包括分别安装于三个扇形壳2的第一电动伸缩杆501,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501的伸缩端均安装有弧形连接板502,弧形连接板502的
两端均安装有扇形杆503,且多个扇形杆503两两一组,每组扇形杆503的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多个第二电动伸缩杆504,每个扇形杆503上的多个第二电动伸缩杆504为一组,一组第二电动伸缩杆504的伸缩端均安装有扇形模板505,扇形模板505的形状与扇叶4的叶片形状相同,在塑形结构5不作业时,塑形结构5整体位于扇形壳2内,用于尽量避免塑形结构5影响扇叶4的正常转动,在扇叶4转动结束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501,使其伸缩端带动了弧形连接板502进行移动,弧形连接板502的移动带动了扇形杆503移动,扇形杆503的移动扇形模板505从扇形壳2内移出,且使得每两个一组的扇形模板505移至扇叶4的叶片的两侧,然后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504,使其伸缩端带动一组扇形模板505向相对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扇形模板505将扇叶4的叶片挤压在中间,用于在扇叶4不作业时对扇叶4进行长时间挤压修正。
60.风筒1上连通有两个安装筒6,两个安装筒6设置有用于将扇叶4转动到指定位置的复位结构7,复位结构7包括分别安装于安装筒6内的第三电动伸缩杆701以及安装于轴杆301外侧的两个复位板702,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701分别位于轴杆301的两侧下方,且位于复位板702的正下方,在扇叶4转动结束后,通过启动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701,使其伸缩端上移推动复位板702,从而使得复位板702复位到水平位置,此时,扇叶4的叶片位置正好是扇形模板505挤压的最佳位置,该最佳位置在该装置组装时就应当调配完成。另外,在扇叶4由转动在最终停止转动,轴杆301的转动停止时,两个复位板702的位置每次都不是不同的,当两个复位板702在垂直水平面的区域停止时,此时,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701的伸缩端上移无法与两个复位板702接触,因此,需要重新启动电机3,使其带动轴杆301转动后停止,用于调整两个复位板702的位置,确保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701上移时可以与两个复位板702接触。
6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具体来说,通过启动电机3,使其带动轴杆301转动,轴杆301的转动带动了扇叶4的转动,实现了吹风的目的,在无需该装置工作时,关闭电机3,使得轴杆301的转动逐渐降低直至最终停止转动,轴杆301的停止转动带动了扇叶4的停止转动,此时,观察两个复位板702的位置,若两个复位板702位于垂直或者接近垂直水平面的位置,则重新启动、关闭电机3,用于对复位板702的位置重新调整,直至两个复位板702不在位于垂直或者接近垂直水平面的位置,此时,启动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701,使其伸缩端上移推动两个复位板702,使得两个复位板702转动复位到水平位置,这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501,使其伸缩端带动了弧形连接板502进行移动,弧形连接板502的移动带动了扇形杆503移动,扇形杆503的移动扇形模板505从扇形壳2内移出,且使得每两个一组的扇形模板505移至扇叶4的叶片的两侧,然后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504,使其伸缩端带动一组扇形模板505向相对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扇形模板505将扇叶4的叶片挤压在中间,用于在扇叶4不作业时对扇叶4进行长时间挤压修正,通过这一技术方案,解决了扇叶4在长期作业过程中,扇叶4的叶片不断对周围空气进行切割,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叶4的叶片受到长期风阻的影响而变形,当扇叶4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时,扇叶4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对周围空气切割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在扇叶4转动时,一个或多个叶片切割空气产生的气流存在了差异,从而使得扇叶4的周围气流紊乱,进而导致扇叶4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受到紊乱的空气阻力而带动整体的风扇摆动,而产生持续性振动的问题,实现了尽量避免因扇叶4的叶片发生变形而导致风扇振动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
62.更近一步的,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风筒1内设置有用于对扇形壳2遮盖的堵塞结构8,堵塞结构8包括开设于风筒1内壁的三个滑槽801和贴合于风筒1内壁的环形薄管802,环形薄管802用于对扇形壳2进行遮盖,在扇叶4转动时,风筒1内的空气加速流动,此时,扇形壳2内部空间类似风穴,从而导致该风扇在吹风时噪音较大,因此,可以利用环形薄管802对扇形壳2进行遮盖,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环形薄管802的外侧安装有三个滑块803,三个滑块803分别通过对应的滑槽801与风筒1滑动连接,当环形薄管802进行移动时,滑块803也随之在对应的滑槽801内移动,滑块803配合滑槽801,尽量避免了环形薄管802从风筒1内脱离。
63.风筒1的外侧开设有与其中一个滑槽801相连通的操作口805,其中一个滑块803的一侧安装有推块804,推块804通过操作口805与风筒1滑动连接,因风筒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102和后盖101,使得风筒1处于半密封的状态,此时,不方便直接从风筒1的内部对环形薄管802进行移动,此时,可以通过移动推块804,使其带动环形薄管802移动,这一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便于对环形薄管802进行移动。
64.风筒1通过与操作口805相连通的滑槽801设置有用于对该滑槽801遮挡的遮挡结构9,遮挡结构9包括开设于与操作口805相连通的滑槽801相连通的收纳槽901,风筒1通过收纳槽901安装有第一弹簧902,第一弹簧902的一端安装有通过收纳槽901与风筒1活动插设的遮盖板903,第一弹簧902的自身弹力无法推动环形薄管802移动,在环形薄管802不在对扇形壳2遮盖时,此时第一弹簧902不受环形薄管802的力而带动遮盖板903从收纳槽901内移出,此时遮盖板903配合环形薄管802对滑槽801堵塞,使得操作口805与风筒1的内部不相通,这一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在扇叶4转动时,尽量避免流动空气通过操作口805排出风筒1。
65.如图5和图6所示:扇叶4上贯穿开设有与轴杆301相适配的圆形孔401,轴杆301的一端插入圆形孔401内,轴杆301上安装有方形板302,方形板302上安装有安装板303,安装板303上安装有螺栓10,螺栓10上安装有第一螺帽11,安装板303通过螺栓10和第一螺帽11与扇叶4相连接,利用多个螺栓10配合第一螺帽11将轴杆301与扇叶4连接,达到了对扇叶4安装固定的效果。
66.扇叶4上开设有方形槽402,方形板302通过方形槽402与扇叶4相适配,扇叶4上贯穿开设有定位孔13,方形板302的一侧安装有定位杆14,定位杆14穿过定位孔13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15,方形板302与方形槽402相匹配,同时,定位杆14可以插入定位孔13内,用于对扇叶4、安装板303上用于安装螺栓10的孔快速定位对齐,然后将第二螺帽15拧在定位杆14上,用于进一步对轴杆301和扇叶4进行固定。
67.螺栓10上套设有两个橡胶垫12,两个橡胶垫12分别位于扇叶4的两侧,橡胶垫12用于增加螺栓10、第一螺帽11以及第二螺帽15与扇叶4之间的摩擦力,另外,两个橡胶垫12的两侧均开设有防滑槽,用于增到橡胶垫12与螺栓10、第一螺帽11、第二螺帽15以及扇叶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扇叶4的安装更加牢固。
68.以上的方案中还存在,扇叶4长期使用后,扇叶4与轴杆301的接触位置,不断发生磨损而逐渐产生间隙,从而导致扇叶4整体发生角度倾斜且晃动的问题,如图5和图6所示:轴杆301上设置有用于对扇叶4加固的固定结构17,扇叶4通过圆形孔401开设有插槽16,固定结构17包括开设于轴杆301上的第一活动槽1701,轴杆301通过第一活动槽1701安装有第
二弹簧1702,第二弹簧1702的一端安装有通过第一活动槽1701与轴杆301活动插设的插杆1703,插杆1703通过插槽16与扇叶4相插设,插杆1703的长度远远大于插槽16内的深度,通过将插杆1703借助第二弹簧1702的弹力插入扇叶4上的插槽16内,且插杆1703的一端牢牢抵住插槽16的内部,可以实现在扇叶4与轴杆301的接触位置产生间隙时,可以对扇叶4挤压固定的效果。
69.更近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轴杆301上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705,轴杆301通过第二活动槽1705安装有第三弹簧1706,第三弹簧1706的一端安装有通过第二活动槽1705与轴杆301活动插设的操作杆1707,轴杆301通过第二活动槽1705开设有与第一活动槽1701相连通的连通槽1704,操作杆1707上安装有连接杆1708,连接杆1708远离操作杆1707的一端穿过连通槽1704与插杆1703相连接,通过按压操作杆1707,使其带动了连接杆1708的移动,连接杆1708的移动带动了插杆1703的移动,使得插杆1703完全没入第一活动槽1701内,尽量避免了插杆1703凸出于轴杆301而不方便轴杆301插入扇叶4上的圆形孔401内。
70.轴杆301的外侧套设有操作环1709,操作环1709上贯穿开设有三个方形口1710,操作杆1707与方形口1710相适配,通过转动操作环1709,使得操作杆1707压入第二活动槽1705内,从而带动了插杆1703完全没入第一活动槽1701内,有助于避免需要使用人手始终按压四个操作杆1707,在轴杆301插入圆形孔401后,转动操作环1709,使得操作环1709不再挤压操作杆1707,进而使得操作杆1707借助第三弹簧1706的弹力穿过方形口1710,以及插杆1703借助第二弹簧1702以及第三弹簧1706的弹力牢牢抵入插槽16内。
71.工作原理:
7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该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通过启动电机3,使其带动轴杆301转动,轴杆301的转动带动了扇叶4的转动,实现了吹风的目的,在无需该装置工作时,关闭电机3,使得轴杆301的转动逐渐降低直至最终停止转动,轴杆301的停止转动带动了扇叶4的停止转动,此时,观察两个复位板702的位置,若两个复位板702位于垂直或者接近垂直水平面的位置,则重新启动、关闭电机3,用于对复位板702的位置重新调整,直至两个复位板702不再位于垂直或者接近垂直水平面的位置,此时,启动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701,使其伸缩端上移推动两个复位板702,使得两个复位板702转动复位到水平位置,这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501,使其伸缩端带动了弧形连接板502进行移动,弧形连接板502的移动带动了扇形杆503移动,扇形杆503的移动扇形模板505从扇形壳2内移出,且使得每两个一组的扇形模板505移至扇叶4的叶片的两侧,然后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504,使其伸缩端带动一组扇形模板505向相对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扇形模板505将扇叶4的叶片挤压在中间,用于在扇叶4不作业时对扇叶4进行长时间挤压修正,尽量避免了扇叶4在长期作业过程中,扇叶4的叶片不断对周围空气进行切割,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叶4的叶片受到长期风阻的影响而变形,尽量避免了扇叶4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扇叶4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对周围空气切割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在扇叶4转动时,一个或多个叶片切割空气产生的气流存在了差异,从而使得扇叶4的周围气流紊乱,进而导致扇叶4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受到紊乱的空气阻力而带动整体的风扇摆动而产生持续性振动,尽量避免了因扇叶4的叶片发生变形而导致风扇振动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
73.通过转动操作环1709,使得操作杆1707压入第二活动槽1705内,从而带动了插杆
1703完全没入第一活动槽1701内,有助于避免需要使用人手始终按压四个操作杆1707,在轴杆301插入圆形孔401后,转动操作环1709,使得操作环1709不再挤压操作杆1707,进而使得操作杆1707借助第三弹簧1706的弹力穿过方形口1710,以及插杆1703借助第二弹簧1702以及第三弹簧1706的弹力插入插槽16内,且插杆1703的一端牢牢抵住插槽16的内部,可以实现在扇叶4与轴杆301的接触位置产生间隙时,可以对扇叶4挤压固定的效果。
7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包括风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式安装有前盖(102)和后盖(101),所述后盖(101)位于风筒(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安装有轴杆(301),所述轴杆(301)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扇叶(4);所述风筒(1)上连通有三个扇形壳(2);所述扇形壳(2)内设置有用于尽量防止扇叶(4)变形的塑形结构(5);所述塑形结构(5)包括分别安装于三个扇形壳(2)的第一电动伸缩杆(501),三个第一电动伸缩杆(501)的伸缩端均安装有弧形连接板(502),所述弧形连接板(502)的两端均安装有扇形杆(503),且多个扇形杆(503)两两一组,每组所述扇形杆(503)的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多个第二电动伸缩杆(504),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504)的伸缩端安装有扇形模板(505);所述风筒(1)上连通有两个安装筒(6);两个所述安装筒(6)设置有用于将扇叶(4)转动到指定位置的复位结构(7);所述复位结构(7)包括分别安装于安装筒(6)内的第三电动伸缩杆(701)以及安装于轴杆(301)外侧的两个复位板(702),两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701)分别位于轴杆(301)的两侧下方,且位于复位板(702)的正下方;所述风筒(1)内设置有用于对扇形壳(2)遮盖的堵塞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结构(8)包括开设于风筒(1)内壁的三个滑槽(801)和贴合于风筒(1)内壁的环形薄管(802),所述环形薄管(802)的外侧安装有三个滑块(803),三个所述滑块(803)分别通过对应的滑槽(801)与风筒(1)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的外侧开设有与其中一个滑槽(801)相连通的操作口(805),其中一个所述滑块(803)的一侧安装有推块(804),所述推块(804)通过操作口(805)与风筒(1)滑动连接;所述风筒(1)通过与操作口(805)相连通的滑槽(801)设置有用于对该滑槽(801)遮挡的遮挡结构(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9)包括开设于与操作口(805)相连通的滑槽(801)相连通的收纳槽(901),所述风筒(1)通过收纳槽(901)安装有第一弹簧(902),所述第一弹簧(902)的一端安装有通过收纳槽(901)与风筒(1)活动插设的遮盖板(9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4)上贯穿开设有与轴杆(301)相适配的圆形孔(401),所述轴杆(301)上安装有方形板(302),所述方形板(302)上安装有安装板(303),所述安装板(303)上安装有螺栓(10),所述螺栓(10)上安装有第一螺帽(11),所述安装板(303)通过螺栓(10)和第一螺帽(11)与扇叶(4)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4)上开设有方形槽(402),所述方形板(302)通过方形槽(402)与扇叶(4)相适配,所述扇叶(4)上贯穿开设有定位孔(13),所述方形板(302)的一侧安装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穿过定位孔(13)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15);所述轴杆(301)上设置有用于对扇叶(4)加固的固定结构(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0)上套设有两个橡胶垫(12),两个橡胶垫(12)分别位于扇叶(4)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4)通过圆形孔(401)开设有插槽(16);所述固定结构(17)包括开设于轴杆(301)上的第一活动槽(1701),所述轴杆(301)通过第一活动槽(1701)安装有第二弹簧(1702),所述第二弹簧(1702)的一端安装有通过第一活动槽(1701)与轴杆(301)活动插设的插杆(1703),所述插杆(1703)通过插槽(16)与扇叶(4)相插设。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301)上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705),所述轴杆(301)通过第二活动槽(1705)安装有第三弹簧(1706),所述第三弹簧(1706)的一端安装有通过第二活动槽(1705)与轴杆(301)活动插设的操作杆(1707),所述轴杆(301)通过第二活动槽(1705)开设有与第一活动槽(1701)相连通的连通槽(1704),所述操作杆(1707)上安装有连接杆(1708),所述连接杆(1708)远离操作杆(1707)的一端穿过连通槽(1704)与插杆(1703)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301)的外侧套设有操作环(1709),所述操作环(1709)上贯穿开设有三个方形口(1710),所述操作杆(1707)与方形口(1710)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机制的旋转式节能型风扇机械结构,涉及技术领域,包括风筒,所述风筒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式安装有前盖和后盖,所述后盖位于风筒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扇叶;所述风筒上连通有三个扇形壳;所述扇形壳内设置有用于尽量防止扇叶变形的塑形结构,通过设置复位结构和设置塑形结构,解决了扇叶的叶片受到长期风阻的影响而变形,扇叶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对周围空气切割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导致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叶片受到紊乱的空气阻力而带动整体的风扇摆动而产生持续性振动的问题,尽量避免因扇叶的叶片发生变形而导致风扇振动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尤兴国 黄理想 王文娟 尤大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奇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