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9 阅读:12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材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


背景技术:

2.铜排导电性优异,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目前铜排的生产工序包括:上引无氧铜杆—连续挤压—精整拉拔—定尺锯切。其中,连续挤压工艺行业上主要采用连续挤压机,其工作原理为:连续挤压机在动力的驱动下沿着挤压轮旋转,铜杆坯料进入挤压轮轮槽时,在槽壁摩擦力作用下被曳引到由挤压轮和模腔形成的挤压腔内,由于摩擦力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作用,金属产生热塑性变形,通过模具口挤出各种形状的产品。
3.现行业上的成型模寿命短、制备的铜排产品耐压性一般,易断层,且加工过程耗电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成型模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挤压获得的挤压铜材耐压性好、不易断层,且其加工更省电。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包括:
7.模座体和模座芯,所述模座芯设于所述模座体内,所述模座体和所述模座芯用于设置在挤压轮的侧边,所述模座体、所述模座芯与所述挤压轮之间形成有进料通道;
8.堵头,所述堵头设于所述模座体内,且所述堵头的两侧分别抵于所述模座芯与所述挤压轮之间,所述堵头、所述模座芯与所述模座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料通道相连通的进料口;
9.模座盖,所述模座盖设于所述模座体远离所述挤压轮的一侧,所述模座盖上具有出料口;
10.模具,所述模具设于所述模座盖内,所述模具上具有成型孔,所述成型孔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模座盖、所述模具、所述模座体与所述模座芯之间形成有堆积区,所述堆积区分别与所述进料口、所述成型孔相连通。
11.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进料口沿其过料方向上的截面依次增大。
12.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进料通道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堆积区的一端的截面积。
13.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进料口的内壁具有至少一倾斜面。
14.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模座体上具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堵头。
15.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模座盖上具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部。
16.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模座芯包括相互第一模座芯和第二模座芯,所述第一模座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模座芯的外壁之间形成模芯台阶,所述模座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台阶,所述模芯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模座芯和所述第二模座芯内形成所述进料口。
17.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模座体的内壁还具有第二台阶,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二台阶限位配合。
18.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堵头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抵靠在所述模座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堵头抵靠在所述第一堵头上,所述第二堵头位于所述第一堵头与所述进料口之间。
19.上述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其中,所述模座体上具有第一拆卸孔,所述第一拆卸孔朝向所述第一堵头,所述模座芯上具有第二拆卸孔,所述第二拆卸孔朝向所述第二堵头。
20.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由小到大的进料口设置,使制备的铜排成型效果好,耐压性能好,不易分层,同时能实现挤压低电流,节省能耗;
22.(2)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材质的模座芯和模座体,分体式的结构能降低材料成本;
23.(3)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的堵头和模座芯,仅需替换损坏部分,降低成本;
24.(4)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的堵头分别对应设置有拆卸孔,方便拆卸;
25.(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堵头散热孔,提高堵头使用寿命,避免设备损坏;
26.(6)本实用新型模座体和模座芯根据铜排制备需求,分别采用不同材质,保证成型质量的同时,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的模座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的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的图2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中:1、模座体;2、模座芯;3、堵头;4、模座盖;5、模具;6、挤压轮;7、进料通道;8、进料口;9、出料口;10、成型孔;11、堆积区;12、第一散热孔;13、第二散热孔;14、第一模座芯;15、第二模座芯;16、第一堵头;17、第二堵头;18、第一拆卸孔;19、第二拆卸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铜排挤压成型模,包括:模座体1、模座芯2、堵头3、模座盖4和模具5,模座芯2设于模座体1内,模座体1和模座芯2用于设置在挤压轮6的侧边,模座体1、模座芯2与挤压轮6之间形成有进料通道7,堵头3设于模座体1内,且堵头3的两侧分别抵于模座芯2与挤压轮6之间,堵头3、模座芯2与模座体1之间形成有与进料通道7相连通的进料口8,模座盖4设于模座体1远离挤压轮6的一侧,模座盖4上具有出料口9,模具5设于模座盖4内,模具5上具有成型孔10,成型孔10与出料口9相连通,模座盖4、模具
5、模座体1与模座芯2之间形成有堆积区11,堆积区11分别与进料口8、成型孔10相连通。
3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进料口8沿其过料方向上的截面依次增大。
3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进料口8靠近进料通道7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进料口8靠近堆积区11的一端的截面积。
3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进料口8的内壁具有至少一倾斜面。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38.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3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模座体1上具有第一散热孔12,第一散热孔12的一端延伸至堵头3。
4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模座盖4上具有第二散热孔13,第二散热孔13的一端与第一散热孔12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散热孔13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部。
4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模座芯2包括相互第一模座芯14和第二模座芯15,第一模座芯14的外壁与第二模座芯15的外壁之间形成模芯台阶,模座体1的内壁具有第一台阶,模芯台阶与第一台阶限位配合,第一模座芯14和第二模座芯15内形成进料口8。
42.优选的,进料口8从第一模座芯14到第二模座芯15截面宽度呈由小到大设置。
4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模座体1的内壁还具有第二台阶,堵头3与第二台阶限位配合。
4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堵头3包括:第一堵头16和第二堵头17,第一堵头16抵靠在模座体1的内壁上,第二堵头17抵靠在第一堵头16上,第二堵头17位于第一堵头16与进料口8之间。
4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模座体1上具有第一拆卸孔18,第一拆卸孔18朝向第一堵头16,模座芯2上具有第二拆卸孔19,第二拆卸孔19朝向第二堵头17。
46.优选的,模座体1可以为h13合金钢制备。
47.优选的,模座芯2可以为718镍合金制备。
48.本实用新型由小到大的进料口8设置,使制备的铜排成型效果好,耐压性能好,不易分层,同时能实现挤压低电流,节省能耗。
49.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材质的模座芯2和模座体1,分体式的结构能降低材料成本。
50.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的堵头3和模座芯2,仅需替换损坏部分,降低成本。
51.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的堵头3分别对应设置有拆卸孔,方便拆卸。
5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堵头散热孔,提高堵头使用寿命,避免设备损坏。
53.本实用新型模座体1和模座芯2根据铜排制备需求,分别采用不同材质,保证成型质量的同时,节省成本。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体和模座芯,所述模座芯设于所述模座体内,所述模座体和所述模座芯用于设置在挤压轮的侧边,所述模座体、所述模座芯与所述挤压轮之间形成有进料通道;堵头,所述堵头设于所述模座体内,且所述堵头的两侧分别抵于所述模座芯与所述挤压轮之间,所述堵头、所述模座芯与所述模座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料通道相连通的进料口;模座盖,所述模座盖设于所述模座体远离所述挤压轮的一侧,所述模座盖上具有出料口;模具,所述模具设于所述模座盖内,所述模具上具有成型孔,所述成型孔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模座盖、所述模具、所述模座体与所述模座芯之间形成有堆积区,所述堆积区分别与所述进料口、所述成型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沿其过料方向上的截面依次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进料通道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堆积区的一端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的内壁具有至少一倾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体上具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堵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盖上具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芯包括相互第一模座芯和第二模座芯,所述第一模座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模座芯的外壁之间形成模芯台阶,所述模座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台阶,所述模芯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模座芯和所述第二模座芯内形成所述进料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体的内壁还具有第二台阶,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二台阶限位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抵靠在所述模座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堵头抵靠在所述第一堵头上,所述第二堵头位于所述第一堵头与所述进料口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铜排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体上具有第一拆卸孔,所述第一拆卸孔朝向所述第一堵头,所述模座芯上具有第二拆卸孔,所述第二拆卸孔朝向所述第二堵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铜排挤压成型模,包括:模座体和模座芯,模座芯设于模座体内,模座体和模座芯用于设置在挤压轮的侧边,模座体、模座芯与挤压轮之间形成有进料通道;堵头,堵头设于模座体内,且堵头的两侧分别抵于模座芯与挤压轮之间,堵头、模座芯与模座体之间形成有与进料通道相连通的进料口;模座盖,模座盖设于模座体远离挤压轮的一侧,模座盖上具有出料口;模具,模具设于模座盖内,模具上具有成型孔,成型孔与出料口相连通,模座盖、模具、模座体与模座芯之间形成有堆积区,堆积区分别与进料口、成型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获得的挤压铜材耐压性好、不易断层,且其加工更省电。电。电。


技术研发人员:刘有锋 雍明健 王洲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田新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