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29 阅读:8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北方露天煤矿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生产排放的煤矸石、排土场等固体废弃物压占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加剧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充分考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生态修复对于区域矿区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3.现阶段,困难立地矿山生态问题突出:一、无土或土壤基质物理结构不良,持水保肥能力差,导致缺乏植物能够自然生根和伸展的介质;二、土壤极端贫瘠,氮、磷及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不足或是养分不平衡;三、生物数量和生物种类的丧失;四、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巨大,又因采矿活动导致环境水资源紧缺,无法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目的是将区域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同时解决困难立地矿山生态修复难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1:对区域市政污泥采样,在实验室中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7.步骤2: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的配置量;
8.步骤3:将污泥、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运输到矿山目标地,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40%-60%、煤基腐殖酸40%-50%、长丝木纤维5%-8%、微生物菌剂0.25%-1.2%、复合肥0.3%-0.8%,并初步拌和;
9.步骤4:用工程装载机械将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压制成为设计要求规格的基盘,备用;
10.步骤5:将穴盘苗放入基盘内,再将得到的基盘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坑穴或定植沟,扶正,回填渣土,覆没基盘即可;
11.步骤6:定向浇水,基盘苗浇足水1l/株。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适用于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无土或土壤贫瘠等困难立地的露天矿排土场、煤矸石山等场合,具有以下效果:1)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废治废,有效减缓环保压力;2)本发明所选材料皆来自于大自然,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风险;3)本发明实施步骤简单,所选培育物种成活率极高,生长量大,2年可实现郁闭;4)本发明基盘具有吸附自然水、储存水、抑制蒸发等特点,所培育超旱生植物,具有超强抗旱能力;5)本发明基盘含有均衡的大小微量元素,缓慢释放供给植物所需养分;
6)本发明基盘能有效改善其周边微环境,利于后期生物繁衍。
具体实施方式
13.实施例1,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1:对区域市政污泥采样,在实验室中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15.步骤2: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的配置量;
16.步骤3:将污泥、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运输到矿山目标地,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51%、煤基腐殖酸40%、长丝木纤维8%、微生物菌剂0.45%、复合肥0.55%,并初步拌和;
17.步骤4:用工程装载机械将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压制成为设计要求规格的基盘,备用;
18.步骤5:将穴盘苗放入基盘内,再将得到的基盘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坑穴或定植沟,扶正,回填渣土,覆没基盘即可;
19.步骤6:定向浇水,基盘苗浇足水1l/株。
20.对于所述步骤3,将煤基腐殖酸、长丝木纤维、微生物菌剂、复合肥按计量配置完成,与污泥混合在一起搅拌,含水量45-60%。
21.对于所述步骤4,用车载式工程装载机械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成圆柱体,长300mm,直径220mm;圆柱体一端留锥形孔,孔深155mm,孔顶部直径85mm,孔底部直径25mm,基盘成型后备用。
22.对于所述步骤5,选用经培育的植物高脚穴盘苗,将穴盘苗从穴盘中取出,置于基盘的锥形孔中,加入多孔土压实后待栽。
23.实施例2,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步骤1:对区域市政污泥采样,在实验室中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25.步骤2: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的配置量;
26.步骤3:将污泥、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运输到矿山目标地,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48.2%、煤基腐殖酸43%、长丝木纤维7%、微生物菌剂0.45%、复合肥0.35%,并初步拌和;
27.步骤4:用工程装载机械将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压制成为设计要求规格的基盘,备用;
28.步骤5:将穴盘苗放入基盘内,再将得到的基盘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坑穴或定植沟,扶正,回填渣土,覆没基盘即可;
29.步骤6:定向浇水,基盘苗浇足水1l/株。
30.对于所述步骤3,将煤基腐殖酸、长丝木纤维、微生物菌剂、复合肥按计量配置完成,与污泥混合在一起搅拌,含水量45-60%。
31.对于所述步骤4,用车载式工程装载机械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成圆柱体,长300mm,直径220mm;圆柱体一端留锥形孔,孔深155mm,孔顶部直径85mm,孔底部直径25mm,基盘成型后备用。
32.对于所述步骤5,选用经培育的植物高脚穴盘苗,将穴盘苗从穴盘中取出,置于基盘的锥形孔中,加入多孔土压实后待栽。
33.本发明中穴盘苗所培育植物为本土化灌木:蒙古扁桃、白刺、柽柳、绵刺、四合木、半日花等超旱生植物。
34.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区域市政污泥采样,在实验室中进行理化指标分析;步骤2: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的配置量;步骤3:将污泥、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运输到矿山目标地,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40%-60%、煤基腐殖酸40%-50%、长丝木纤维5%-8%、微生物菌剂0.25%-1.2%、复合肥0.3%-0.8%,并初步拌和;步骤4:用工程装载机械将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压制成为设计要求规格的基盘,备用;步骤5:将穴盘苗放入基盘内,再将得到的基盘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坑穴或定植沟,扶正,回填渣土,覆没基盘即可;步骤6:定向浇水,基盘苗浇足水1l/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45%-55%、煤基腐殖酸40%-45%、长丝木纤维6%-8%、微生物菌剂0.65%-0.85%、复合肥0.5%-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51%、煤基腐殖酸40%、长丝木纤维8%、微生物菌剂0.45%、复合肥0.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按照如下重量配比配置:污泥48.2%、煤基腐殖酸43%、长丝木纤维7%、微生物菌剂0.45%、复合肥0.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步骤3,将煤基腐殖酸、长丝木纤维、微生物菌剂、复合肥按计量配置完成,与污泥混合在一起搅拌,含水量45-6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步骤4,用车载式工程装载机械初步拌合的基质装入成型机械搅拌罐实施搅拌3-5分钟,输送到液压成型机模具挤压成圆柱体,长300mm,直径220mm;圆柱体一端留锥形孔,孔深155mm,孔顶部直径85mm,孔底部直径25mm,基盘成型后备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步骤5,选用经培育的植物高脚穴盘苗,将穴盘苗从穴盘中取出,置于基盘的锥形孔中,加入多孔土压实后待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困难立地快速复绿及生态免养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区域市政污泥采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确定添加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的配置量;将污泥、煤基腐殖酸及辅助材料按照设计重量配比配置并初步拌和;搅拌3-5分钟,压制成所需基盘,备用;将穴盘苗放入基盘内,再将得到的基盘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坑穴或定植沟,扶正,回填渣土;定向浇水。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通过以废治废,有效减缓环保压力;所选材料皆来自于大自然,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风险;实施步骤简单,植物成活率极高;基盘具有吸附自然水、储存水、抑制蒸发等特点,含有均衡的大小微量元素,缓慢释放供给植物所需养分;基盘能有效改善其周边微环境,利于后期生物繁衍。物繁衍。


技术研发人员:王夕刚 刘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夕刚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