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9
阅读:13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处置器具及处置器具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经内窥镜除去胆管结石时,由于作为胆管的出口的十二指肠乳头较窄,因此存在不能直接排出结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使用美国发明专利7635363号说明书所公开的乳突切开刀等、能够实施组织的切开处置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即,在将乳突切开刀等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穿过内窥镜切开十二指肠乳头、乳头括约肌从而扩开了胆管的出口之后取出结石。缠绕褶的位置与在十二指肠乳头的周围胆管延伸的方向大致一致。由于在十二指肠乳头的周围胆管延伸的方向上血管较少不易出血,因此通常是在缠绕褶的方向上切开乳头括约肌。
3.在这样的乳头括约肌的切开所使用的乳突切开刀自胆胰用的内窥镜前端突出时,刀部分(配置于护套主体的前端部的预弯曲部,自护套的外周面突出)的方向期望自动地朝向内窥镜画面的大致12点钟方向。
4.将内窥镜插入部从患者的口插入使其到达十二指肠乳头,并向内窥镜插入部的通道插入乳突切开刀使其自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突出。此时,乳突切开刀的插入部在从操作部到处置部之间的多处被动地弯曲。由于具有绕处置部的轴线的旋转功能的以往的乳突切开刀具有能够将操作部的转动操作传递至刀部分的前端的旋转扭矩,因此伴随着如上所述多处的被动的弯曲,存在刀部分被取向为与12点钟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需要使刀部分的方向对准预期的方向。特别是在手术的过程中使预弯曲部朝向期望的方向的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6.在具有预弯曲部的以往的乳突切开刀中,存在使导管的方向对准胆管的方向的操作、使刀部分对准期望的切开方向的操作困难的情况。此外,在具有旋转功能的乳突切开刀的情况下,由于内窥镜插入时的导管的旋转,乳突切开刀的远端的方向易于改变,因此存在使导管的方向对准欲插入的胆管的方向的操作、使刀方向对准欲切开的方向的操作困难的情况。
7.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处置部的方向容易地对准期望的方向的处置器具及处置器具的操作方法。
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9.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管,其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线,其贯穿于所述管腔,并沿着所述管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手柄主体,其安装于所述管的近端部;以及旋转手柄,其连结于所述线的近端部,所述旋转手柄具有:第一形态,在该形态中,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以及第二形态,在该形态中,在对所述旋转手柄向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力为预定量以下时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量受到限
制,在所述施加的力超过所述预定量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旋转。
10.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管,其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线,其贯穿于所述管腔,并沿着所述管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手柄主体,其安装于所述管的近端部;以及旋转手柄,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进退,并连结于所述线的近端部,所述旋转手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手柄主体与所述旋转手柄在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方向上卡合的第一位置和解除所述手柄主体与所述旋转手柄的卡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1.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的操作方法包含以下的各步骤:使具备连结于纵长的管的远端部且收纳于所述管的线的处置器具前进至体内的处置对象部位;相对于连结于所述管的近端的第二手柄操作连结于所述线的近端的第一手柄,以使所述线绕所述管的长度轴线旋转;在所述线旋转的期间从所述第一手柄产生第一用户反馈;在所述线旋转的期间使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卡合,从而能从所述第一手柄进行第二用户反馈。
附图说明
12.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系统的整体图。
13.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整体图。
14.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15.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整体图。
16.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手柄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17.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手柄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18.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手柄的立体图。
19.图8是图5的a8-a8线剖视图。
20.图9是变形例1的处置器具的旋转手柄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21.图10是变形例1的处置器具的旋转手柄的立体图。
22.图11是变形例1的处置器具的旋转手柄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23.图12是图11的a12-a12线剖视图。
24.图13是图9的a11-a11线剖视图。
25.图14是图9的a11-a11线剖视图,是从图13的状态旋转操作旋转手柄时的图。
26.图15是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旋转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27.图16是图15的a16-a16线剖视图。
28.图17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旋转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29.图18是图15的a16-a16线剖视图,是从图16的状态旋转操作旋转手柄时的图。
30.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31.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32.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侧视图。
33.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侧视图。
34.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侧视图。
35.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侧视图。
36.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37.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38.图2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39.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使用样态的示意图。
40.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使用时的样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第一实施方式)
42.[处置系统100]
[0043]
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00。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处置系统100的整体图。如图1所示,处置系统100包括软性内窥镜200和处置器具1。处置器具1插入到软性内窥镜200来使用。
[0044]
[软性内窥镜200]
[0045]
如图1所示,软性内窥镜200(以下记载为“内窥镜200”。)包括向体内插入的插入部202和安装于插入部202的内窥镜操作部20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把插入部202向体内插入的插入端侧称为远端侧,将内窥镜操作部207侧称为近端侧。
[0046]
插入部202具有摄像部203、主动弯曲部204、软性部205以及前端硬质部211。从插入部202的远端开始按照前端硬质部211、摄像部203、主动弯曲部204及软性部205的顺序分别配置有前端硬质部211、摄像部203、主动弯曲部204及软性部205。在插入部202的内部设有供处置器具1插入的通道206。在插入部202的远端形成有通道206的远端开口206a。
[0047]
在前端硬质部211的远端开口206a附近的通道206内设有抬起台212。抬起台212使贯穿于通道206的处置器具1抬起。在抬起台212的前端部连接有操作线213,操作线213的近端经由插入部202连接于内窥镜操作部207。仅在图1中示出操作线213。
[0048]
摄像部203例如具备ccd、cmos,能够拍摄处置对象部位。摄像部203在处置器具1自通道206的远端开口206a突出的状态下能够拍摄后述的处置器具1的切开部3。主动弯曲部204能够根据由操作者对内窥镜操作部207进行的操作而积极地弯曲。软性部205是具有挠性的管状的部位。
[0049]
内窥镜操作部207连接于软性部205。内窥镜操作部207具有把手208、输入部209、钳子口206b以及通用线缆210。把手208是由操作者握持的部位。输入部209接受用于使主动弯曲部204进行弯曲动作的操作输入。钳子口206b与通道206连通,是相对于通道206插拔处置器具的开口。通用线缆210将摄像部203拍摄的图像向外部输出。通用线缆210能够经由处理器等图像处理装置连接于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0050]
[处置器具1]
[0051]
图2~图4是表示处置器具1的整体图。图3用截面表示处置器具1的局部。处置器具1插入到内窥镜200来使用。如图2~图4所示,处置器具1具有护套4(管)、操作部20、转矩线7(线,参照图3)以及切开部3。
[0052]
护套4是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41的纵长构件。护套4具有能够向通道206插入的外径。护套4是树脂制的软性护套。护套4是具有多个管腔的多腔管。在多个管腔41具有送液用管腔和供转矩线7、导电线72等线贯穿的线贯穿用管腔。在图3中仅图示了供转矩线7贯穿的第一管腔411(管腔)和供导电线72贯穿的第二管腔412。
[0053]
护套4具有远端护套42、近端护套43以及多个连接管44。远端护套42和近端护套43
在长度轴线方向上分开地配置成一行。在远端护套42和近端护套43之间设有多个连接管44。连接管44是连接远端护套42的各管腔和近端护套43的各管腔的管。
[0054]
如图3所示,在远端护套42的基端部设有织带421。织带421利用粘接材料、热收缩管等固定于远端护套42。织带421例如使用这样的构件,即,将较细的不锈钢丝捆成多捆并编成格子状做成管状、将不锈钢丝或不锈钢的带卷成单条或多条线圈状做成管状、或者将单条或多条线圈在卷绕方向上相互交错地卷成多层做成管状而成的构件。
[0055]
远端护套42也可以包括预弯曲部45。预弯曲部45具有向弯曲形状恢复的恢复力,该弯曲形状是远端护套42向预定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如图4所示,预弯曲部45以形成有用于将切开部3向远端护套42的外侧引出的贯通孔423、424的外周面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弯曲。
[0056]
转矩线7以其中心轴线c沿着护套4的长度轴线延伸的方式贯穿于近端护套43的第一管腔411内。转矩线7将输入到操作部20的旋转扭矩向远端护套42传递,使远端护套42绕中心轴线c旋转。转矩线7的远端伸出到比近端护套43的远端靠远端侧的位置并固定于织带421的近端。转矩线7的远端具有平面部,平面部抵接于织带421而固定(参照图3)。转矩线7的近端部7b具有平面部,平面部插入到旋转手柄6(第一手柄)而固定(参照图7)。转矩线7例如是单线。转矩线7也可以是将多个线材捆束而成的线等。转矩线7例如可以由不锈钢丝、镍钛合金形成。
[0057]
转矩线7以如下方式贯穿于第一管腔411:通过绕中心轴线c(旋转轴线)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转矩线7能够相对于第一管腔411绕中心轴线c相对旋转。另一方面,由于转矩线7的前端固定于远端护套42,因此在绕中心轴线c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时,借助转矩线7传递有旋转扭矩,远端护套42能够相对于近端护套43绕长度轴线转动。
[0058]
切开部3自远端护套42的外周面突出,并沿着护套4的长度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切开部3由导电线72的一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导电线72的具有导电性的芯线被由适当的合成树脂形成的绝缘覆膜(未图示)包覆。导电线72在远端护套42的贯通孔423自第二管腔412向护套4的外侧突出,并沿着护套4的长度轴线向远端侧延伸,并从远端侧的贯通孔424进入到第二管腔412内。导电线72的前端固定于第二管腔412内。导电线72中的、自贯通孔423、424暴露在护套4的外侧的部分未包覆绝缘覆膜,芯线暴露,构成能够切开组织的线状的切开部3。切开部3是电极的一例。
[0059]
操作部20安装于护套4的近端部。操作部20包括手柄主体2(第二手柄)、旋转手柄6以及刀手柄8。手柄主体2与护套4的近端连接。旋转手柄6和刀手柄8设为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2进退。
[0060]
手柄主体2的近端部分分支而包括旋转手柄6的连接部21和刀手柄8的连接部22。如图3所示,旋转手柄6的连接部21与护套4的长度方向同轴地配置。在手柄主体2形成有与护套4的第一管腔411的中心轴线c在同轴上延伸的转矩线管腔2a。刀手柄8的连接部22沿着与护套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手柄主体2形成有与护套4的第二管腔412连通的导电线管腔2b。导电线管腔2b在手柄主体2的远端部与护套4的中心轴线c在同轴上延伸,并在近端部向与第二管腔412的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弯曲地延伸。考虑到操作性,刀手柄8的连接部22只要处于不与旋转手柄6的操作相干扰的位置即可,与护套4的长度方向交叉地设置连接部22的结构并不是必需的结构。
[0061]
在手柄主体2设有与送液管腔连通的送液管头29。能够在送液管头29上装拆未图示的注射器。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管腔412与送液管头29连通,第二管腔412也作为送液管腔发挥功能。
[0062]
刀手柄8是进行导电线72的进退操作和远端护套42的弯曲操作的操作部。刀手柄8包括手柄轴81、滑动件82以及端子口83。手柄轴81的远端是安装于手柄主体2的连接部22的构件。滑动件82设为能够相对于手柄轴81滑动。端子口83设于滑动件82。导电线72的近端部穿过手柄主体2的导电线管腔2b内,贯穿于手柄轴81内而延伸至端子口83附近,连接于端子74。端子74设于端子口83内而固定于滑动件82。端子74能够连接于外部的高频电源。从高频电源装置供给来的高频电流经由端子74向导电线72供给。在使滑动件82相对于手柄轴81前进时,能够设为使切开部3成为直线状并且使切开部3顺着远端护套42的外周面的状态。在使滑动件82相对于手柄轴81后退时,远端护套42相对地弯曲,能够设为切开部3张紧的状态(参照图2)。
[0063]
手柄主体2具有插座5。插座5设于旋转手柄6的连接部21。插座5构成为能够供旋转手柄6嵌入。图5和图6是插座5和旋转手柄6的局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5示出在插座5嵌入有旋转手柄6的状态,图6示出从插座5拉出了旋转手柄6的状态。图8是用图5中的箭头a8-a8线表示的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插座5形成有与转矩线管腔2a的近端开口连通的插入口51。插入口51是能够供旋转手柄6的插入部插入的大小的大致圆筒状的开口。
[0064]
在插座5的内周面511形成有卡定部53。如图8所示,卡定部53具有多个凹凸531、532。卡定部53的多个凹凸531、532在插座5的插入口51的周向上排列设置。多个凹凸531、53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于内周面511。多个凹凸531、53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卡定部53从插入口51的近端开口52向远端侧延伸而设置至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卡定部53构成为在插入口51的内周面511的近端部分形成有多个凹部532。因而,在插入口51的径向上,凸部531的突出端与插入口51的远端侧的内周面511相同或者位于比内周面511靠外侧的位置。
[0065]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插座5与手柄主体2一体地构成的例子,但插座5和手柄主体2的连接部21也可以彼此独立。示出了在旋转手柄6设有一对突起的例子,但突起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示例。突起只要是能够卡定于卡定部53的凹凸的结构即可,只要设有一个以上突起即可。
[0066]
旋转手柄6连接于转矩线7的近端部7b。旋转手柄6设为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2绕中心轴线c旋转。图7是旋转手柄6的立体图。旋转手柄6具有把手61、插入部62以及突起63。把手61是供用户握持并进行旋转操作的硬质部位。把手61只要是易于绕中心轴线c旋转操作的形状即可。
[0067]
插入部62自把手61的远端沿着中心轴线c突出。插入部62具有大致圆柱形状。插入部62具有能够向插入口51内插入的大小。在插入部62和把手61之间设有圆形的基部64。在基部64和插入部62内形成有供转矩线7贯穿的管腔。在插入部62的远端面插入有转矩线7的近端部7b的平面部。
[0068]
突起63自插入部62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63从基部64向远端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于插入部62的近端部。如图7和图8所示,突起63是与长度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突出片。以突起63的顶点631与长度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在突起63与插入部62的外周面的边界部分形成有与插入口51的内周面511连通的
狭缝65。狭缝65与突起63的远端和周向的两侧连续地形成。突起63在施加外力时在径向上弹性变形,在未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如图8所示,保持在自插入部62的外周面突出的状态。突起63在被从径向外侧施加外力时向径向内侧挠曲。在对突起63沿周向施加外力时,突起63略微挠曲。与沿周向施加外力时相比,在沿径向施加外力时,突起63的径向的弹性变形量较大。
[0069]
如图8所示,在本例中,在沿插入部62的周向分离180度的位置设有两个突起63。如图8所示,在从长度方向观察时,突起63向与转矩线7的端部的平坦面正交的方向突出。突起63也可以向顺着平坦面的方向突出。
[0070]
突起63构成为能够在插座5的卡定部53的凹部532内与卡定部53卡定。通过卡定部53的多个凹凸与旋转手柄6的突起63啮合,从而控制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的旋转。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的旋转的控制样态见后述。
[0071]
如上所述,在旋转手柄6固定有转矩线7的近端7b,转矩线7的远端7a固定于远端护套42的织带421。在将处置器具1在长度轴线方向上以直线状配置的状态下,转矩线7的远端7a和近端7b的各平面部朝向相同的方向。在绕中心轴线c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时,借助转矩线7传递旋转手柄6的旋转操作力,使织带421旋转,远端护套42绕中心轴线c旋转,切开部3的方向改变。能够通过使旋转手柄6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操作来变更切开部3的方向。
[0072]
处置器具1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第一形态是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绕中心轴线c旋转自如的形态。第二形态是在对旋转手柄6向旋转手柄6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力为预定量以下时旋转手柄6的旋转量受到限制、在施加的力超过预定量时旋转手柄6能够旋转的形态。
[0073]
图2、图3及图6示出第一形态的处置器具1。在将旋转手柄6配置于相对于手柄主体2后退了的位置(第二位置)时,突起63暴露在比插座5的插入口51靠近端侧的位置,成为解除了其与卡定部53的卡合的第一形态。在解除卡定部53与突起63的卡合时,旋转手柄6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
[0074]
图4、图5及图8示出第二形态的处置器具1。在将旋转手柄6配置于相对于手柄主体2前进了的位置(第一位置)时,通过使突起63和卡定部53的位置在旋转手柄的中心轴线c方向上一致,从而成为突起63与卡定部53卡定的状态。此时,插入部62配置于插座5的插入口51内,成为突起63与卡定部53啮合的第二形态。在第二形态中,插入部62进入到插入口51的远端部内,突起63配置于凹部532内,基部64与凸部531的基端面接触。也就是说,在第二形态中,是突起63与卡定部53啮合的状态。
[0075]
在第二形态中,旋转手柄6绕中心轴线c的旋转受到限制,但在向旋转方向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时,旋转手柄6能够旋转。具体而言,在对旋转手柄6向旋转方向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时,对突起63施加周向的力,突起63的斜面被凸部531从周向推压,从而突起63弹性变形而向径向的中心轴线c侧挠曲。在突起63挠曲预定量以上时,突起63的顶点631能够越过凸部531向周向的相邻的凹部532侧移动。也就是说,在第二形态中,在对旋转手柄6施加预定量以上的旋转方向的力时,能够阶段性地移动至相邻的凹部532。在第二形态中,能够将旋转手柄6的旋转量阶段性地每次调整预定量。
[0076]
在第二形态中,向握持旋转手柄6的用户反馈卡扣感(用户反馈、第二用户反馈)。具体而言,在用户一边握持旋转手柄6、一边绕中心轴线c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时,突起63越
过凸部531时的振动向用户的手传递,作为卡扣感而向用户传递,向用户反馈旋转了预定量的状况。在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时,在突起63越过凸部531时产生可听声音。这样,处置器具1在第二形态中以预定量以上的力使旋转手柄6旋转时,用户能够根据可听声音来识别旋转手柄6的旋转。
[0077]
处置器具1可切换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在处置器具1中,能够通过使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前进或后退来切换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前进时成为第二形态,在从第二形态使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后退时切换为第一形态。在使第一形态的旋转手柄6前进时切换为第二形态。
[0078]
[处置器具的使用方法]
[0079]
以使用处置器具1进行的手术为例说明处置器具1的动作和使用方法。
[0080]
在以下的手术中,两名手术操作者u1、u2作为用户而使用处置系统100。手术操作者u1握持处置器具1的操作部20,手术操作者u2保持内窥镜操作部207和处置器具1的护套4的一部分。手术操作者u2一边确认显示于监视器的图像、一边根据需要操作输入部209,在使软性部205弯曲的同时从患者p的口插入插入部202。此时,如图29所示,患者p以伏卧体位将脸朝右地躺在诊察台300上。
[0081]
虽然省略图示,但从钳子口206b向通道206插入引导线,并将其通过十二指肠向胆管内导入。将自钳子口206b暴露在外部的引导线从处置器具1的远端部贯穿于引导线管腔,从处置器具1的近前侧暴露在外部。引导线设于处置器具1的全长范围内。
[0082]
在插入部202从患者p的口到达作为处置对象部位的胆管p3附近时,处置器具1的护套4和插入部202的软性部205在多处弯曲。例如,在处置器具1向钳子口206b插入而由手术操作者u2所保持的部分、从由手术操作者u2保持内窥镜操作部207的保持位置下垂的插入部202到达诊察台300的上表面附近而朝向患者p的口弯曲的部分、沿着患者p的喉咙弯曲的部分、在穿过患者p的胃时弯曲的部分以及在处置器具1的前端部被内窥镜200的抬起台212抬起而弯曲的部分弯曲。
[0083]
手术操作者u2通过使护套4向通道206插入而前进,从而使护套4自远端开口206a突出。
[0084]
在此,在使处置器具1向处置对象部位前进的过程中,存在如上所述转矩线7在多处弯曲而发生扭转的情况。于是,通过使旋转手柄6后退,从第二形态过渡到第一形态,从而旋转手柄6自由地旋转,因此能够消除转矩线7的扭转。手术操作者u2调整护套4向通道206插入的插入量,使护套4的远端自通道206突出。
[0085]
之后,使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前进而切换为第二形态,将远端护套42向十二指肠乳头p2插入。例如,如图28所示,当在胆管和胰管的分支点等使切开部3的方向对位于处置对象部位的情况下,绕中心轴线c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调整切开部3的方向。在手术操作者u1一边确认图像、一边对旋转手柄6施加旋转方向的力时,突起63越过凸部531向相邻的凹部532移动,借助转矩线7传递旋转手柄6的旋转操作,远端护套42绕中心轴线c旋转预定量。此时,向手术操作者u1反馈卡扣感(用户反馈、第二用户反馈)。在调整了切开部3的方向之后,处置器具1也保持为第二形态,将切开部3保持在期望的方向上。在第二形态中,容许(维持)转矩线7的扭转。也就是说,在旋转操作第二形态的旋转手柄6时,能够以突起63与卡定部53卡合的状态进行保持,因此在容许转矩线7的扭转的同时以使切开部3对准期望
的方向的状态进行保持。
[0086]
手术操作者u1利用由摄像部203拍摄的图像确认缠绕褶p4的位置而决定切开的方向,并且确认当前的切开部3的方向。决定应切开的方向,绕中心轴线旋转操作符合第二形态的旋转手柄6而将切开部3的方向调整为图像上的12点钟方向。在该状态下通过手术操作者u2的操作而使抬起台212移动从而使远端护套42弯曲时,远端护套42能够以朝向与应切开的方向近似的方向的状态突出。
[0087]
在患者p的缠绕褶p4的位置与图像的12点钟方向偏离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者u1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将切开部3的方向变为11点钟方向。
[0088]
手术操作者u1通过使旋转手柄6绕中心轴线c转动而使转矩线7的近端部7b向周向的一侧旋转预定量。
[0089]
旋转扭矩借助转矩线7传递到织带421,从而传递到远端护套42。由此,手术操作者u1利用旋转手柄6输入的旋转扭矩借助转矩线7传递到远端护套42,切开部3绕中心轴线c旋转。
[0090]
手术操作者u1在使旋转手柄6旋转而借助转矩线7对护套4作用旋转扭矩的同时,一边利用图像观察远端护套42绕中心轴线c的方向、一边使切开部3的方向对位于11点钟方向。这样,处置器具1在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应切开的方向与12点钟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切开部3的方向。此时,在以第二形态操作旋转手柄6时,能够一点点地改变切开部3的方向。此外,在以第二形态操作旋转手柄6时,能够保持使切开部3对准期望的方向的状态。
[0091]
接下来,将处置器具1的端子74连接于高频电源。手术操作者u1使刀手柄8的滑动件82相对于手柄轴81后退,使切开部3张紧。从高频电源通入高频电流,使抬起台212抬起或者倒下从而使远端护套42进行摆动动作。对切开部3接触的十二指肠乳头p2的组织施加高频电流和由切开部3的张力引起的压力,将十二指肠乳头p2切开。例如,若利用图像能够确认达到了所需要的切开量,则使高频电流的通电停止。
[0092]
若十二指肠乳头p2的切开完成,则推入滑动件82而使切开部3顺着远端护套42,之后将处置器具1从通道206拔出。替代处置器具1而将未图示的取石篮型钳子等插入到通道206,并从切开的十二指肠乳头p2插入到胆管p3,从而捕捉结石。若排出了结石,则将取石篮型钳子和内窥镜200从体内拔出,结束手术。
[0093]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在第二形态中,能够限制旋转手柄6的旋转。由于能够将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的周向的位置保持在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保持将切开部3的方向调整为预定的方向的状态。因而,当在处置器具1的插入路径中护套4、转矩线7发生扭转导致切开部3的方向意料之外地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为与期望的位置近似的方向。并且,在第二形态中,在对旋转手柄6向旋转方向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时,旋转手柄6旋转预定的旋转量。因而,在调整切开部3的方向时,能够在防止由护套4、转矩线7的扭转等引起切开部3的方向大幅度变动的同时调整切开部3的方向。
[0094]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利用使旋转手柄6相对于手柄主体2进退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
[0095]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在第一形态中,由于旋转手柄6旋转自如,因此当在转矩线7的远端侧发生了扭转的情况下,握持旋转手柄6的用户承受因转矩线7的扭转等而
产生的反作用力,获得旋转手柄6的旋转被向反方向推回的触感(第一用户反馈)。由于旋转手柄6旋转自如,因此当在转矩线7的远端侧发生了扭转的情况下,在第一形态中用户自旋转手柄6松开手时,旋转手柄6自由地旋转,能够消除转矩线7的扭转。因而,能够容易地消除转矩线7的扭转。
[0096]
以下,说明处置器具1的变形例。以下,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97]
(变形例1)
[0098]
参照图9~图14说明变形例1的处置器具。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通过相对于手柄主体2进退操作旋转手柄6来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的例子,但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在本变形例中,手柄主体、插座及旋转手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图9和图11是表示变形例1的处置器具的旋转手柄6a和连接部21a的附近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9示出第二形态,图11示出第一形态。
[0099]
插座5a是相对于手柄主体2的连接部21a独立的构件。插座5a以能够相对于连接部21a进退的方式安装于手柄主体2。在连接部21a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近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26。插座5a包括贯穿通路562和滑动部561。在贯穿通路562插入有连接部21a的近端。如图12所示,贯穿通路562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内侧突出而构成滑动部561。滑动部561进入到槽26,能够在槽26内沿长度方向滑动。如图9和图11所示,在插座5a的插入口51的远端部的内周面511形成有卡定部53。
[0100]
如图10所示,旋转手柄6a的远端部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有所不同。突起63a自基部64的远端面与中心轴线c平行地向远端侧突出设置。突起63a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0101]
插座5a的滑动部561插入到槽26内,连接部21a的近端部插入到贯穿通路562内。在滑动部561在槽26内滑动的同时插座5a相对于连接部21a进退。旋转手柄6a相对于手柄主体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固定。如图9所示,在插座5a配置于后退位置时,突起63a插入到插座5a的插入口51内,突起63a卡定于卡定部53,旋转手柄6a设定为第二形态。在第二形态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突起63a卡定于卡定部5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对旋转手柄6a施加预定量以上的旋转方向的力时旋转手柄6a旋转预定量。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用户获得卡扣感(用户反馈、第二用户反馈)。如图11所示,在使插座5a相对于连接部21a前进时,旋转手柄6a切换为第一形态。在第一形态中,插座5a的滑动部561抵接于槽26的远端,突起63a配置于比卡定部53靠近端侧的插入口51内,解除突起63a与卡定部53的卡合,旋转手柄6a变得旋转自如。在第一形态时,握持旋转手柄6a的用户承受因转矩线7的扭转等而产生的反作用力,获得旋转手柄6a的旋转被向反方向推回的触感(第一用户反馈)。
[0102]
采用本变形例的处置器具,通过使插座5a相对于旋转手柄6a和手柄主体2沿长度方向进退而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
[0103]
(变形例2)
[0104]
参照图15~图18说明变形例2的处置器具。插座和旋转手柄只要是利用卡定部与突起卡定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像图15和图1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旋转手柄6b设置多个凹凸,在插座5b的内周面设置突起。变形例2的插座5b与变形例1同样相对于连接部21a独立地构成,以相对于连接部21a而言能够沿长度方向进退但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通过滑动
部561在槽26内滑动,从而插座5b沿长度方向进退。如图16所示,在插座5b设有突起58。突起58从插入口5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在插座5b中的、设有突起58的部位的在周向上分离的两处形成有狭缝581。狭缝581从插座5b的近端向远端侧沿长度方向延伸。基于形成有狭缝581的结果,突起58在施加外力时在径向上挠曲。在旋转手柄6b的基部64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凹凸,形成有卡定部66。突起58卡定于卡定部66。
[0105]
图15示出第二形态时的旋转手柄6b和连接部21a的区域,图17示出第一形态的旋转手柄6b和连接部21a的区域。在第二形态中,插座5b配置于相对于连接部21a后退了的位置。在插座5b配置于后退位置时,突起58位于卡定部66的凹部662而被卡定。当在第二形态中使旋转手柄6b旋转时,如图18所示,突起58与卡定部66的凸部661接触,突起58向径向外侧挠曲,越过凸部661向相邻的凹部662相对移动,再次被卡定。此时,用户获得卡扣感(用户反馈、第二用户反馈)。在第一形态中,插座5b配置于相对于连接部21a前进了的位置。在第一形态中,卡定部66在比插座5b的插入口51靠近端侧的位置暴露,解除突起58与卡定部66的卡合。在第一形态中,旋转手柄6b旋转自如。在第一形态中,因转矩线7的扭转等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传递到用户(第一用户反馈)。
[0106]
(第二实施方式)
[0107]
参照图19~图23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c。在之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结构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08]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c是操作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c不包括刀手柄8,利用一个手柄6c进行旋转操作和切开部的操作。操作部20c包含手柄主体2c和手柄6c。
[0109]
手柄主体2c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柄主体2的分支的两个连接部21、22。手柄主体2c的近端部23沿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在近端部23的外周部设有与手柄6c连结的连结部861。在手柄主体2c的近端部23设有送液管头29。能够在送液管头29上装拆未图示的注射器。送液管头29与手柄主体2c的管腔231连通。在手柄主体2c的管腔231贯穿有操作线7c。管腔231也作为送液管腔发挥功能。
[0110]
手柄6c包括手柄轴61c、滑动件62c、端子口68以及插座5c。手柄轴61c安装于手柄主体2c的近端部23。在手柄轴61c的远端设有连结部862。通过手柄主体2c的连结部861与手柄轴61c的连结部862连结,从而手柄轴61c以相对于手柄主体2c而言不能沿长度轴线方向移动但能够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手柄主体2c。手柄轴61c以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2c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方式卡合于该手柄主体2c。在手柄轴61c的比连结部862靠近端侧的外周面设有卡定部67。卡定部67由多个凹凸构成。卡定部67具有与图15所示的变形例2的卡定部66相同的结构。
[0111]
滑动件62c设为能够相对于手柄轴61c沿长度方向进退。滑动件62c设为相对于手柄轴61c滑动自如。滑动件62c以相对于手柄轴61c而言能够进退但不能旋转的方式卡合于该手柄轴61c。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刀手柄8的滑动件82相同的结构。端子口68设于滑动件62c。
[0112]
操作线7c是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且具有扭矩传递性的线。在导电线72的远端部连结有切开部3(电极)。切开部3能够自护套4的远端突出。例如,操作线7c除远端部的切开部3之外的部位被绝缘性材料覆盖。也就是说,操作线7c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线72和转矩线7
的功能。操作线7c的近端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线72同样设有端子74。
[0113]
操作线7c的近端部穿过手柄主体2c的管腔231内,贯穿于手柄轴61c内而延伸至端子口68附近,连接于端子74。端子74设于端子口68内而固定于滑动件62c。端子74能够连接于外部的高频电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刀手柄8同样,在使滑动件62c相对于手柄轴61c前进时,能够设为使切开部3成为直线状并且使切开部3顺着远端护套42的外周面的状态。在使滑动件62c相对于手柄轴61c后退时,远端护套42相对地弯曲,能够设为切开部3张紧的状态。
[0114]
插座5c具有与图15所示的变形例2的插座5b相同的结构。插座5c以相对于手柄主体2c的近端部23而言能够沿长度方向进退但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手柄主体2c与手柄轴61c的连结部86配置于插座5c的插入口51内。
[0115]
图19示出操作部20c的第二形态,图20示出操作部20c的第一形态。在将插座5c配置于相对于手柄主体2c前进了的位置时成为第一形态,在将插座5c配置于相对于手柄主体2c后退了的位置时成为第二形态。在图20所示的第一形态中,与上述变形例2同样解除突起58与卡定部67的卡合。在第一形态中,能够使手柄轴61c相对于手柄主体2c绕中心轴线c旋转。在第一形态中,握持手柄轴61c的用户承受因转矩线7c的扭转等而产生的反作用力,获得手柄轴61c的旋转被向反方向推回的触感(第一用户反馈)。在图19所示的第二形态中,通过插座5c的后退而使突起58卡定于卡定部67。在第二形态中,手柄轴61c相对于手柄主体2c的旋转受到限制。在对手柄轴61c施加预定量以上的旋转方向的力时插座5c的突起58越过卡定部67的凸部向相邻的凹部移动的结构与变形例2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c中也是,在第二形态中,在以预定量以上的力使手柄轴61c旋转时,用户能够获得卡扣感(用户反馈、第二用户反馈)。
[0116]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c,通过使插座5c沿长度方向进退的简单的操作而将手柄6c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形态中,手柄轴61c相对于手柄主体2c旋转自如。因此,在使用处置器具1c进行的手术时,即使在由护套4的路径的多个弯曲引起操作线7c发生了扭转的情况下,只要使插座5c移动而设为第一形态,手柄轴61c就也旋转自如,能够消除操作线7c的扭转。
[0117]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0118]
(变形例3)
[0119]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插座5c的突起58和具备多个凹凸的卡定部67使插座5c和手柄轴61c卡定的例子,但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手段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图21和图22所示的变形例3的结构。图22示出第一形态的手柄6c,在图21中示出第二形态的手柄6c。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手柄主体2c和手柄轴61c利用连结部86以能够旋转但不能进退的方式连结。在手柄轴61c的远端不具备卡定部,在插座5d不具备突起58。如图21和图22所示,手柄主体2c的近端部23d的外周面和手柄轴61c的远端部64d的外周面形成朝向近端侧而扩径的锥形面。插座5d是具有与手柄主体2c和手柄轴61c的外周面的锥形形状相似形状的圆筒形插入口51d的环状的构件。插座5d设为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2c和手柄轴61c沿长度方向进退。
[0120]
由于插座5d的近端的插入口51的内径大于手柄轴61c的远端部的外径,因此在使插座5d向远端侧偏移时,如图22所示,能够在插座5d和手柄轴61c之间形成间隙。其结果,手柄轴61c相对于手柄主体2c而言被解除周向的卡定,成为旋转自如的第一形态。如图22所示,若设为在将插座5d配置于远端侧时手柄轴61c的远端部暴露的结构,则用户易于识别切换为第一形态的状况。如图21所示,在将插座5d配置于近端侧时,手柄轴61c的外周面与插座5d的内周面摩擦卡合。同时,手柄主体2c的外周面与插座5d的内周面摩擦卡合。其结果,手柄主体2c和手柄轴61c借助插座5d以不能旋转的状态卡定。
[0121]
利用插座5d切换手柄主体2c和手柄轴61c的相对旋转的样态并不限定于摩擦卡合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在手柄主体2c和手柄轴61c、插座5d设置由槽和突起构成的卡定部而卡定的结构。
[0122]
此外,也可以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插座5e的外周设置卡定部593。插座5e具有手柄主体2c侧的远端构件591和手柄轴61c侧的近端构件592。远端构件591和近端构件592在长度方向上抵接,远端构件591和近端构件592具有大致截头圆锥的外形。在近端构件592的外周面形成有由多个凹凸构成的卡定部593。在远端构件591的外周部设有突起594。突起594借助臂595安装于远端构件591的外周面。突起594构成为能够沿远端构件591的径向移动。
[0123]
图23示出第二形态的操作部20e,图24示出第一形态的操作部20e。如图23所示,在第二形态中,突起594卡定于卡定部593,手柄轴61c相对于手柄主体2c的旋转受到限制。如图24所示,在第一形态中,臂595向插座5e的径向外侧离开,解除突起594与卡定部593的卡合,手柄轴61c相对于手柄主体2c旋转自如。臂595通过手动而移动,将突起594和卡定部593卡合和解除卡合。根据本变形例,通过使突起594相对于卡定部593在径向上的移动的操作而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
[0124]
例如,突起594也可以是根据臂595的弹性变形而能够沿径向移动的结构。例如,突起594也可以是通过臂59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远端构件591而沿径向移动的结构。
[0125]
插座5e的例子也能够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图25~图27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设有插座5e的变形例的插座5f的例子。图25示出第二形态的例子,图26示出第一形态的例子。图27是表示在第二形态中旋转操作旋转手柄6f的状态的示意图。
[0126]
如图25~图27所示,旋转手柄6f在基部64的远端侧具备凸缘641和卡定部642。在比基部64靠远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圆环形状的凸缘641,从凸缘641的远端朝向远端侧形成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卡定部642。在卡定部64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凹凸。手柄主体61、基部64、凸缘641及卡定部642同轴配置。
[0127]
插座5f设于手柄主体2的连接部21的近端23f。插座5f具有插入口51f、保持部571、臂573、突起574、把手575。在插入口51f插入有旋转手柄6f的远端部。保持部571设于插入口51f的近端开口部。保持部571包围并保持凸缘641的外周。通过凸缘641被保持部571保持,从而旋转手柄6f以相对于插座5e而言能够旋转但不能进退的方式被保持。
[0128]
臂573设为插座5f的外周壁的局部能够转动。臂573的远端与连接部21连续,其近端能够开闭。在臂573的近端设有爪576。把手575自臂573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设置。把手575是供用户在开闭操作臂573时抓住的部位。突起574一体地设于臂573。突起574朝向插入口51f的径向内侧突出。在保持部571的远端面设有凹部577。在爪576卡定于凹部577时,臂573保持在闭合的状态。在臂573闭合时,突起574卡定于卡定部642,成为第二形态。
[0129]
在用户握持把手575而使把手575向远端侧倾斜时,臂573挠曲,爪576自凹部577脱离,臂573打开。在臂573打开时,解除突起574与卡定部642的卡合,成为第一形态。在第一形态中,旋转手柄6f相对于手柄主体2旋转自如。
[0130]
在第二形态中,通过突起574与卡定部642的卡合,旋转手柄6f被限制了旋转。在比预定量小的力的作用于旋转方向时旋转手柄6f不旋转。在施加预定量以上的旋转力时,突起574越过卡定部642的凸部向相邻的凹部移动。此时,向用户反馈卡扣感(用户反馈、第二用户反馈)。如图27所示,在臂573挠曲时,把手575也运动。用户通过视觉辨认也能够识别旋转手柄6f旋转了预定量的状况。
[0131]
在图23~图24所示的例子中,在旋转手柄与手柄主体的连结部分设置插座,在插座的外侧设置突起和卡定部。突起支承于臂且从插座的外方朝向插座的外周面突出。伴随着臂的转移而在解除了突起与卡定部的卡定的第一形态和突起与卡定部卡定的第二形态之间切换。基于具有该结构的结果,用户通过插座的臂的旋转操作来切换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并且,由于用户能够视觉辨认突起与卡定部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通过视觉辨认来确认旋转手柄的状态是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中的哪一个形态。
[013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能够使旋转手柄自由地旋转的第一形态和限制旋转手柄的旋转且在施加了预定量以上的力时旋转手柄每次旋转预定量的第二形态之间切换来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管,其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线,其贯穿于所述管腔,并沿着所述管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手柄主体,其安装于所述管的近端部;以及旋转手柄,其连结于所述线的近端部,所述旋转手柄具有:第一形态,在该形态中,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以及第二形态,在该形态中,在对所述旋转手柄向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力为预定量以下时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量受到限制,在所述施加的力超过所述预定量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旋转手柄具有手柄轴和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所述手柄轴的滑动件,所述手柄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卡合于所述手柄主体,所述滑动件以相对于所述手柄轴而言不能旋转但能够进退的方式卡合于所述手柄轴,在所述管的远端部具有能够自所述管突出的电极,在所述线的远端部连结有所述电极,在所述线的近端部连结有所述滑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能够在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能够通过使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前进或后退而在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之间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手柄主体具有能够供所述旋转手柄嵌入的插座,在所述插座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凹凸,在所述旋转手柄的外周面具有突起,通过所述多个凹凸与所述突起啮合来控制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的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第二形态中,是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啮合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第一形态中,解除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的啮合。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通过从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啮合的状态使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后退来解除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的啮合,通过从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未啮合的状态使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前进而使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啮合。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通过从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啮合的状态使所述插座移动来解除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的啮合,通过从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未啮合的状态使所述插座移动而使所述
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啮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管的远端部具有自所述管的外周面突出的线状的切开部。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第一形态是通过所述突起和所述多个凹凸的位置在所述旋转手柄的轴线方向上相对地偏离而解除了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的卡定的状态,所述第二形态是通过使所述突起和所述多个凹凸的位置在所述旋转手柄的轴线方向上一致而将所述突起和所述多个凹凸卡定的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第一形态中消除所述线的扭转,在所述第二形态中容许所述线的扭转。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通过从所述第二形态过渡到所述第一形态来消除所述线的扭转。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第二形态中,向握持所述旋转手柄的手术操作者反馈卡扣感。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手柄主体具有能够供所述旋转手柄嵌入的插座,所述插座的外周壁的局部作为臂能够转动,并在所述臂设有突起,在所述旋转手柄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凹凸,通过所述突起与所述多个凹凸卡定来控制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的旋转,能够通过使所述臂转动而使所述突起在径向上移动,从而在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之间切换。16.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管,其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线,其贯穿于所述管腔,并沿着所述管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手柄主体,其安装于所述管的近端部;以及旋转手柄,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进退,并连结于所述线的近端部,所述旋转手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手柄主体与所述旋转手柄在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方向上卡合的第一位置和解除所述手柄主体与所述旋转手柄的卡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在使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前进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在使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后退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处置器具。处置器具包括:管,其具有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线,其贯穿于所述管腔,并沿着所述管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手柄主体,其安装于所述管的近端部;以及旋转手柄,其连结于所述线的近端部,所述旋转手柄具有:第一形态,在该形态中,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以及第二形态,在该形态中,在对所述旋转手柄向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力为预定量以下时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量受到限制,在所述施加的力超过所述预定量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旋转。过所述预定量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旋转。过所述预定量时所述旋转手柄能够旋转。
技术研发人员:矢沼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边皮加工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改性聚硅氧烷及防水剂乳液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