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9 阅读:88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转印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


背景技术:

2.削笔器是一种常用的文具,用于对铅笔进行切削。削笔器壳体的表面会印有图案,以增加削笔器的美观度。
3.相关技术中将削笔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平面上设置有图案。
4.削笔器壳体表面印上图案的过程中,需要人为削笔器壳体移动放置到带有涂料的转印薄膜下方,再通过人工借助转印辊将转印薄膜上的涂料印到削笔器壳体上,完成转印过程。上述操作加工需要人为进行多个步骤,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提高削笔器转印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运输的第一运输机构以及用于放置削笔器壳体的基座,所述基座位于第一运输机构沿水平垂直于运输方向的一侧,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从第一运输机构与基座之间往复移动的位移机构以及用于将转印薄膜上的涂料热压到削笔器壳体上的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将转印薄膜收卷的收卷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加工的削笔器壳体放置到第一运输机构上,第一运输机构将削笔器壳体进行运输;当削笔器壳体移动到位移机构处时,位移机构将削笔器壳体移动到基座上,通过热压机构将转印薄膜上的涂料热压到壳体上,再重新通过削笔器壳体从基座移动至第一运输机构上,然后由第一运输机构对加工好的削笔器壳体运输,无需人为进行多个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收卷机构对转印薄膜收卷,便于热压机构对下一削笔器壳体加工。
8.可选的,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外套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驱动第一主动辊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主动辊转动,第一主动辊驱动第一传送带运动;将削笔器壳体放置在第一传送带后,第一传送带驱动削笔器壳体移动。
10.可选的,所述位移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挡条、用于驱动基座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位移组件、用于将削笔器壳体从第一运输机构移动至基座的第二位移组件以及用于削笔器壳体从基座移动至第一运输机构的第三位移组件,所述第一位移组件驱动基座移动的方向与第一运输机构的运输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位移组件用于将基座从第一
挡条一侧移动至另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削笔器壳体被第一传送带驱动,当削笔器壳体与第一挡条抵触时,削笔器壳体不再继续移动;第二位移组件驱动不再移动的削笔器壳体移动到基座上,第一位移组件驱动基座和削笔器壳体一起移动,将基座和削笔器壳体从第一挡条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第三位移组件再将削笔器壳体从基座重新移动到第一传送带上,然后第一位移组件驱动基座复位。
12.可选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第一运输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位于第一固定板下方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热压辊,所述热压辊位于基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热压辊转动的热压电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热压电机启动,使热压电机驱动热压辊转动;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固定板和热压辊一起下降,热压辊抵接在转印薄膜上时并驱动转印薄膜的局部区域下降;反之,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固定板复位。
14.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端面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一侧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转印薄膜的输出组件以及用于收卷转印薄膜的收卷组件,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输出组件和收卷组件之间,所述操作杆上远离第二安装板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条和第二操作条,所述第一操作条远离操作杆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辊,所述第二操作条远离操作杆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操作辊,所述第一操作辊和第二操作辊的最低点平齐,所述第一操作辊和第二操作辊的最低点均低于热压辊的最低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带有涂料的转印薄膜安装到输出组件上,将转印薄膜依次绕过第一操作辊和第二操作辊并绕卷在收卷机构上,通过收卷机构可以将转印薄膜绕卷在收卷机构上;而转印薄膜经过热压辊下方时,通过热压辊的热压到削笔器壳体上。
16.可选的,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操作杆远离第二安装板的第二操作板,所述第二操作板远离操作杆的端面转动连接有转辊和第二卷筒,所述转辊外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卷筒外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外套设有齿轮带,所述第二操作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辊转动的收卷电机。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电机驱动转辊和主动齿轮一起转动,主动齿轮通过齿轮带使从动齿轮和第二卷筒一起转动,使第二卷筒对转印薄膜收卷。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操作板上设置有压平组件,所述压平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操作板朝向转辊一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操作板的端面设置有第三操作板,所述转辊与第三操作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板上水平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操作板上水平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压平辊,所述第二操作板上螺栓连接有驱动压平辊靠近转辊的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三操作板上螺栓连接有驱动压平辊靠近转辊的第二调节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使压平辊靠近转辊,使压平辊和转辊可以将热转薄膜挤压,使热转薄膜可以平整地被第二卷筒收卷。
20.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往复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水平垂直于第一运输机构运输方向的侧面,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转动连接安装辊,所述安装辊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削笔器壳体的第一吸盘,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安装辊往复旋转的操作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削笔器壳体被第一传送带运输,当削笔器壳体接触时被第一吸盘吸附,操作件驱动安装辊旋转,即使第一吸盘、削笔器壳体一起旋转180度,将削笔器壳体重新放置到第一传送带上,使削笔器壳体未加工的平面朝上。
22.可选的,所述基座、热压机构和位移机构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与两个热压机构之间。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热压机构分别对削笔器壳体不同的平面进行转印,加快对削笔器壳体的加工,无需使用两套转移设备,提高加工效率。
24.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运输机构,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将削笔器壳体从第一传送带移动至第二传送带上的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立柱,所述立柱朝向热压机构的端面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立柱的端面水平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横杆上设置有驱动滑板水平移动的平移气缸,所述滑板远离横杆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横板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横板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削笔器壳体的第二吸盘。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二横板和第二吸盘下降,第二吸盘对削笔器壳体吸附,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升复位,使削笔器壳体上升;平移气缸驱动滑板、第二吸盘和削笔器壳体移动,使削笔器壳体移动到第二传送带上方;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滑板、第二吸盘和削笔器壳体下降,第二吸盘对削笔器壳体不再吸附,削笔器壳体落在第二传送带上,最后第二升降气缸、平移气缸驱动第二吸盘复位。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待加工的削笔器壳体放置到第一运输机构上,第一运输机构将削笔器壳体进行运输;当削笔器壳体移动到位移机构处时,位移机构将削笔器壳体移动到基座上,通过热压机构将转印薄膜上的涂料热压到壳体上,再重新通过削笔器壳体从基座移动至第一运输机构上,然后由第一运输机构对加工好的削笔器壳体运输,无需人为进行多个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收卷机构对转印薄膜收卷,便于热压机构对下一削笔器壳体加工;2.当削笔器壳体的两个平面均需要热压转印图案时,通过翻转机构可以对削笔器壳体翻转,再直接进行热压转印工作,无需将只热压一个平面的削笔器壳体放置到新的热压设备上进行加工,节约了削笔器壳体的加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削笔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凸显实施例1中位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凸显实施例1中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凸显实施例1中第一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凸显实施例1中收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凸显实施例1中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机架;2、第一运输机构;21、第一支撑块;22、第一支撑板;221、定位板;23、第一主动辊;24、第一从动辊;25、第一传送带;26、第一驱动件;261、第一运输电机;3、基座;31、基板;311、第一通孔;32、基块;4、热压机构;41、第一安装板;42、第二安装板;43、第一固定板;431、导向孔;432、导向杆;44、第一升降气缸;45、第二固定板;46、固定块;47、热压辊;48、热压电机;5、位移机构;51、第一挡条;52、第一位移组件;521、底板;522、底块;523、螺杆;524、水平板;525、滑座;526、位移电机;53、第二位移组件;531、第一竖直板;532、第一位移气缸;533、推块;54、第三位移组件;541、第二竖直板;542、第二位移气缸;543、顶杆;6、第二运输机构;61、第二支撑块;62、第二支撑板;63、第二主动辊;64、第二从动辊;65、第二传送带;66、第二驱动件;661、第二运输电机;7、转移机构;71、立柱;72、横杆;721、滑轨;73、滑板;74、平移气缸;75、第一横板;76、第二升降气缸;77、第二横板;78、第一吸盘;781、第一气管;782、空气泵;79、第二挡条;8、收卷机构;81、操作杆;82、输出组件;821、第一操作板;822、第一卷筒;823、第一操作电机;83、收卷组件;831、第二操作板;8311、第一滑孔;832、转辊;833、第二卷筒;834、主动齿轮;835、从动齿轮;836、齿轮带;837、第二操作电机;84、压平组件;841、第三操作板;8411、第二滑孔;842、连接杆;843、压平辊;844、第一滑块;845、第二滑块;846、第一调节杆;847、第二调节杆;85、第一操作条;851、第一操作孔;852、第一操作辊;86、第一紧固件;861、第一螺栓;862、第一螺母;87、第二操作条;871、第二操作孔;872、第二操作辊;88、第二紧固件;881、第二螺栓;882、第二螺母;9、翻转机构;91、安装块;92、安装辊;93、第二吸盘;94、操作件;941、步进电机;942、主动轮;943、从动轮;944、翻转传送带;95、第二气管;96、引导板;10、削笔器壳体;101、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参照图2和图3,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运输机构2、基座3、热压机构4、位移机构5、第二运输机构6、转移机构7。
31.参照图2,第一运输机构2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运输。第一运输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块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主动辊23、第一从动辊24、第一传送带25和第一驱动件26。
32.参照图2,第一支撑块2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块21均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两个第一支撑块21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一支撑板2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22相互平行。两个第一支撑块21的上端面均与第一支撑板2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均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22之间。
33.参照图2,第一驱动件26包括第一运输电机261,第一运输电机261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2远离第一主动辊23的端面,第一运输电机261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辊23固定连接。第一传送带25套设在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外。第一运输电机261启动时,使第一主
动辊23转动,第一主动辊23带动第一传送带25运动。
34.参照图2,第一支撑板2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21,定位板221朝向第一传送带25的端面与第一支撑板22朝向第一传送带25的端面共面。
35.参照图3,位移机构5包括第一挡条51、第一位移组件52、第二位移组件53和第三位移组件54,第一位移组件52用于驱动削笔器壳体10沿第一传送带25运动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挡条51的下端面与两个第一支撑板22固定连接,第一挡条51的下端面与第一传送带25的表面贴合。削笔器壳体10在第一传送带25上运输时,受到第一挡条51阻挡而不再移动。
36.参照图3,第一位移组件52包括底板521、底块522、螺杆523、水平板524、滑座525和位移电机526。底板52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底板521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底块522设置有两个,一个底块522与底板52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底块522与底板52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挡条51位于两个底块522之间。
37.参照图2和图3,螺杆523转动连接于两个底块522之间。位移电机526位于底板521靠近第一主动辊23的一侧,位移电机526固定连接于底块522远离底板521的端面,位移电机526的输出轴与螺杆523固定连接。滑座525滑动设置于底板521上,滑座525上开设有螺纹孔,螺杆523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水平板524固定连接于滑座525的上端面,水平板524的上端面低于第一支撑板22的下端面。
38.参照图2和图3,位移电机526启动,可以驱动滑座525沿螺杆52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使滑座525可以从第一挡条51靠近第一主动辊23的一侧移动到第一挡条51靠近第一从动辊24的一侧,或者使滑座525可以从第一挡条51靠近第一从动辊24的一侧移动到第一挡条51靠近第一主动辊23的一侧。
39.参照图3,基座3包括有基板31和基块32。基板31固定连接于水平板524的上端面,基块32固定连接于基板31朝向第一运输机构2的一侧。基块32位于第一传送带25和基板31之间。
40.参照图3,第二位移组件53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从第一传送带25移动到基座3上。第二位移组件53设置于水平板524的上端面,第二位移组件53位于第一运输机构2远离基板31的端面。第二位移组件53包括第一竖直板531、第一位移气缸532和推块533。
41.参照图3,第一竖直板531固定连接于水平板524的上端面,第一竖直板531位于第一运输机构2远离基板31的端面。第一位移气缸532固定连接于第一竖直板531的上端面,第一位移气缸532的活塞杆与推块533固定连接。推块533位于第一位移气缸532靠近基块32的端面,推块533的下端面高于第一传送带25的上端面。第一位移气缸532的活塞杆缩回时,推块533位于第一传送带25远离基板31座的一侧。进一步,推块533朝向基座3的端面与第一传送带25远离基板31的端面共面。
42.参照图3,第三位移组件54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从基座3移动到第一传送带25上。第三位移组件54设置于基板31远离第二位移组件53的一侧。第三位移组件54包括第二竖直板541、第二位移气缸542和顶杆543。
43.参照图3,第二位移气缸542固定连接于基板31远离基块32的端面,第二位移气缸54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竖直板541,第二竖直板541位于第二位移气缸542远离基板31的端面。顶杆543设置有两个,两个顶杆543固定连接于第二竖直板541朝向基板31的端面。基板31朝向第二竖直板541的端面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311,基块32朝向基板31的端面开设
有两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311与第二通孔连通。顶杆543穿过第一通孔311后插入到第二通孔。第二位移气缸542的活塞杆伸出时,顶杆543伸出到第二通孔外。
44.参照图2和图3,当削笔器壳体10受第一挡条51阻挡后,将第一位移气缸532驱动削笔器壳体10朝向基板31方向移动,使削笔器壳体10移动到基块32上。位移电机526启动使螺杆523转动,螺杆523驱动滑座525移动,使基块32和削笔器壳体10移动到第一挡条51靠近第一主动辊23的一侧。
45.参照图4和图5,热压机构4用于将转印薄膜上的图案热压到削笔器壳体10上。热压机构4包括第一安装板41、第二安装板42、第一固定板43、第一升降气缸44、第二固定板45、固定块46、热压辊47和热压电机48。
46.参照图4,第一安装板41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安装板41固定连接于机架1的上端面,两个第一安装板41沿机架1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二安装板42远离第一运输机构2的端面与两个第一安装板41固定连接。
47.参照图4,第一固定板43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42靠近第一运输机构2的端面。第一升降气缸44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43的上端面。第一升降气缸44的活塞杆穿过第一固定板43后与第二固定板45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3上开设有导向孔431,导向孔431内穿设有导向杆432,导向杆432的下端面与第二固定板45的上端面。
48.参照图4和图5,固定块46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块46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45的下端面。两个固定块46沿第一主动辊23的轴线方向阵列分布。热压辊47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块46之间,热压辊47位于基块32的正上方。热压电机48固定连接于固定块46远离热压辊47的端面,热压电机48的输出轴用于驱动热压辊47旋转。热压辊47上连接有电线,当热压辊47通电时,对热压辊47进行加热。
49.参照图4和图6,第二安装板42上设置有收卷机构8,收卷机构8用于驱动转印薄膜运动。收卷机构8包括操作杆81、输出组件82、收卷组件83和压平组件84。
50.参照图4,操作杆81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42远离第一安装板41的端面固定连接,操作杆81位于第一固定板43和第二固定板45之间。操作杆81固定连接于固定杆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端面。
51.参照图4和图5,输出组件82和收卷组件83均设置于操作杆81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一侧。输出组件82和收卷组件83位于第二固定板45水平的两侧。
52.参照图4和图5,输出组件82包括第一操作板821和第一卷筒822。第一卷筒822转动连接于第一操作板821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第一操作板821朝向操作杆81的端面设置于第一操作电机823,第一操作电机823用于驱动第一卷筒822转动。
53.参照图4和图5,操作杆81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端面可拆卸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条85,第一操作条85位于第二固定板45靠近输出组件8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操作杆8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操作条85。第一操作条85与第一操作板821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紧固件86。第一紧固件86包括第一螺栓861和第一螺母862。
54.参照图4和图5,第一操作条85朝向第一操作板82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操作孔851,第一操作孔851呈腰型孔状。第一螺栓861依次穿过第一操作孔851和第一操作板821后与第一螺母862螺纹连接。第一操作条85远离第一操作板82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辊852。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条85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操作辊852,两个第一操作辊852沿第
一操作条85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操作辊852的最低点低于热压辊47的最低点。在设备未工作时,热压辊47不与第一操作辊852接触。当削笔器壳体10安装在基块32上时,第一操作辊852高于削笔器壳体10的上端面。
55.参照图4和图6,收卷组件83包括第二操作板831、转辊832、第二卷筒833、主动齿轮834、从动齿轮835和齿轮带836。转辊832和第二卷筒833均转动连接于第二操作板831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转辊832位于第二卷筒833的下方。主动齿轮834套接在转辊832外,从动齿轮835套接在第二卷筒833外。齿轮带836套设在主动齿轮834和从动齿轮835外。第二操作板831朝向操作杆81的端面设置于第二操作电机837,第二操作电机837用于驱动转辊832转动。
56.参照图4和图5,第二操作板831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可拆卸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条87,第二操作条87位于第二固定板45靠近收卷组件8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板831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操作条87。第二操作条87与第二操作板831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二紧固件88。第二紧固件88包括第二螺栓881和第二螺母882。
57.参照图4和图5,第二操作条87朝向第一操作板821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操作孔871,第二操作孔871呈腰型孔状。第二螺栓881依次穿过第二操作孔871和第一操作板821后与第二螺母882螺纹连接。第二操作条87远离第一操作板82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辊872。本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条87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操作辊872,两个第二操作辊872沿第二操作条87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操作辊872的最低点低于热压辊47的最低点。在设备未工作时,热压辊47不与第二操作辊872接触。当削笔器壳体10安装在基块32上时,第二操作辊872高于削笔器壳体10的上端面。
58.参照图5和图6,压平组件84设置于第二操作板831上,压平组件84用于压平转印薄膜。压平组件84包括第三操作板841、连接杆842、压平辊843、第一滑块844、第二滑块845、第一调节杆846和第二调节杆847。连接杆842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杆842均与第二操作板831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固定连接。
59.参照图5和图6,第三操作板841设置于转辊832远离第二操作板831的端面,四个连接杆842远离第二操作板831的端面均与第三操作板841固定连接。第三操作板841与转辊832转动连接。第二操作板831朝向转辊832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滑孔8311,第一滑孔8311呈水平腰型孔状。第一滑孔8311位于转辊832远离第二操作板831的端面。第三操作板841朝向转辊83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滑孔8411,第二滑孔8411呈水平腰型孔状。第二滑孔8411位于转辊832远离第二操作板831的端面。
60.参照图5和图6,第一滑块844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孔8311内,第一滑孔8311远离转辊832的端面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调节杆846螺纹连接于第一穿孔内,第一调节杆846与第一滑块844转动连接。第二滑块845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孔8411内,第二滑孔8411远离转辊83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调节杆847螺纹连接于第二穿孔内,第二调节杆847与第二滑块845转动连接。压平辊843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844和第二滑块845之间。压平辊843与转辊832配合可以将转印薄膜压平。
61.参照图2,第二运输机构6位于第一运输机构2远离第一安装板41的一侧。第二运输机构6用于驱动削笔器壳体10移动。第一运输机构2对削笔器壳体10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运输机构6对削笔器壳体10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运输机构6包括第二支撑块61、第二支撑板62、
第二主动辊63、第二从动辊64、第二传送带65和第二驱动件66。
62.参照图2,第二支撑块6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撑块61均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两个第二支撑块61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第二支撑板6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板62相互平行。两个第二支撑块61的上端面均与第二支撑板6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辊63和第二从动辊64均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62之间。
63.参照图2,第二驱动件66包括第二运输电机661。第二运输电机661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62远离第二主动辊63的端面,第二运输电机661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辊63固定连接。第二传送带65套设在第二主动辊63和第二从动辊64外。第二运输电机661启动时,使第二主动辊63转动,第二主动辊63带动第二传送带65运动。
64.参照图2,转移机构7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从第一传送带25上移动到第二传送带65上。转移机构7包括立柱71、横杆72、滑板73、平移气缸74、第一横板75、第二升降气缸76、第二横板77、第一吸盘78和第二挡条79。
65.参照图2,立柱7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运输机构2与第二运输机构6之间。横杆72固定连接于立柱71朝向第一主动辊23的一侧,横杆72远离立柱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721。滑板73滑动设置于滑轨721上。平移气缸74固定连接于滑板73的上端面,平移气缸74的活塞杆与滑板73固定连接。
66.第一横板75固定连接于横杆72远离立柱71的端面。第二升降气缸76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板75的上端面,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横板75后与第二横板77固定连接。
67.第一吸盘78设置于第二滑板73的下方,第一吸盘7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781,第一气管781远离第一吸盘78的端面连接有空气泵782,空气泵782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第二挡条79的下端面与两个第一支撑板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当削笔器壳体10与第二挡条79抵触时,削笔器壳体10位于第一吸盘78的正下方。
6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削笔器壳体10放置到第一传送带25上,第一运输电机261启动使第一传送带25对削笔器壳体10运输,直到削笔器壳体10与第一挡条51抵触,第一位移气缸532的活塞杆伸出,将第一传送带25上的削笔器壳体10推动到基座3上;其次,位移电机526驱动螺杆523转动,螺杆523带动滑座525在底板521上移动,同时第二操作电机837驱动转辊832和主动齿轮834转动,主动齿轮834通过齿轮带836使第二卷筒833对转印薄膜进行收卷,同时第一升降气缸44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热压辊47下降,将转印薄膜的图案热压转印到削笔器壳体10上;再次,第二位移气缸542的活塞杆缩回,驱动削笔器壳体10重新回到壳体上,由第一传送带25对削笔器壳体10运输,直到削笔器壳体10与第二挡条79抵触;最后,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一吸盘78与削笔器壳体10吸附,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缩回使削笔器壳体10上升,平移气缸74驱动滑板73、第一吸盘78和削笔器壳体10移动,使削笔器壳体10移动到第二传送带65上方,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伸出,使削笔器壳体10放置到第二传送带65上,第一吸盘78对削笔器壳体10不再吸附,削笔器壳体10由第二传送带65进行运输,工作人员对加工好的削笔器壳体10收集。
69.实施例2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热压机构4设置有两个,两个热压机构4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
70.参照图8和图9,翻转机构9设置于两个热压机构4之间,翻转机构9用于将削笔器翻
转180度。翻转机构9位于第一传送带25靠近第一安装板41的一侧。翻转机构9包括安装块91、安装辊92、第二吸盘93和操作件94。
71.参照图9,安装块9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安装块91位于第一运输机构2朝向第一安装板41的端面。安装块91朝向第一传送带25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辊92转动连接于安装孔内,安装辊92位于第一传送带25的上方。安装辊92远离第一传送带25的端面开设有进气槽,安装辊92远离第一传送带2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管95,第二气管95远离安装辊92的一端与空气泵782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安装辊92靠近第一传送带25的端面开设有进气槽,安装辊92上转动连接有进气槽连接的第二气管95。
72.参照图8和图9,安装辊92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进气槽连通。第二吸盘93插接于进气孔内,第二吸盘93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进气孔连通。第二吸盘93位于安装块91靠近第一运输机构2的一侧。第二吸盘93位于第一传送带25的上方。当翻转机构9未工作时,第二吸盘93水平设置且朝向主动辊方向。
73.参照图9,操作件94用于驱动安装辊92往复旋转。操作件94包括步进电机941、主动轮942、从动轮943和翻转传送带944。从动轮943套接于安装辊92外。步进电机94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步进电机941位于安装块91远离第一运输机构2的端面,步进电机94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942转动连接。翻转传送带944套设在主动轮942和从动轮943外。
74.参照图9,步进电机941启动可以驱动主动轮942正转/反转,主动轮942通过翻转传送带944使从动轮943和安装辊92正转/反转,即使第二吸盘93正转/反转。当第二吸盘93吸附有削笔器壳体10时,使削笔器壳体10转动180度并重新放置到第一传送带25上。
75.参照图9,两个第一支撑板22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96,引导板96位于第一挡条51和第二吸盘93之间。两个引导板96之间的间距随远离第一挡条51的方向逐渐减小。
76.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削笔器壳体10放置到第一传送带25上,第一运输电机261启动使第一传送带25对削笔器壳体10运输,直到削笔器壳体10与第一挡条51抵触,第一位移气缸532的活塞杆伸出,将第一传送带25上的削笔器壳体10推动到基座3上;其次,位移电机526驱动螺杆523转动,螺杆523带动滑座525在底板521上移动,同时第二操作电机837驱动转辊832和主动齿轮834转动,主动齿轮834通过齿轮带836使第二卷筒833对转印薄膜进行收卷,同时第一升降气缸44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热压辊47下降,将转印薄膜的图案热压转印到削笔器壳体10上;再次,第二位移气缸542的活塞杆缩回,驱动削笔器壳体10重新回到壳体上,从次,第一传送带25对削笔器壳体10运输,削笔器壳体10与第二吸盘93接触,第二吸盘93对削笔器壳体10吸附后,步进电机941驱动安装辊92旋转,安装辊92驱动第二吸盘93和削笔器壳体10旋转180度,使削笔器壳体10重新放置到第一传送带25上,此时削笔器壳体10未加工的平面101朝上,第一传送带25驱动削笔器壳体10,直到削笔器壳体10与第一挡条51抵触,通过位移机构5、热压机构4和收卷机构8的配合,对削笔器壳体10未加工的平面101进行转印工作并使削笔器壳体10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25上;最后,第一传送带25对削笔器壳体10运输,直到削笔器壳体10与第二挡条79抵触,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一吸盘78与削笔器壳体10吸附,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缩回使削笔器壳体10上升,平移气缸74驱动滑板73、第一吸盘78和削笔器壳体10移动,使削笔器壳体10移动到第二传送带65上方,第二升降气缸76的活塞杆伸出,使削笔器壳体10放置到第二传送带65上,第一吸盘78对削笔器壳体10不再吸附,削笔器壳体10由第二传送带65进行运输,工作人员对加工
好的削笔器壳体10收集。
7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运输的第一运输机构(2)以及用于放置削笔器壳体(10)的基座(3),所述基座(3)位于第一运输机构(2)沿水平垂直于运输方向的一侧,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从第一运输机构(2)与基座(3)之间往复移动的位移机构(5)以及用于将转印薄膜上的涂料热压到削笔器壳体(10)上的热压机构(4),所述热压机构(4)上设置有用于将转印薄膜收卷的收卷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第一支撑块(21),所述第一支撑块(2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2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2)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所述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外套设有第一传送带(25),所述第一支撑板(22)上设置有驱动第一主动辊(23)转动的第一驱动件(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5)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2)上方的挡条、用于驱动基座(3)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位移组件(52)、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从第一运输机构(2)移动至基座(3)的第二位移组件(53)以及用于削笔器壳体(10)从基座(3)移动至第一运输机构(2)的第三位移组件(54),所述第一位移组件(52)驱动基座(3)移动的方向与第一运输机构(2)的运输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位移组件(52)用于将基座(3)从挡条一侧移动至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4)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第一安装板(41),所述第一安装板(41)朝向第一运输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42),所述第二安装板(42)远离第一安装板(4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3),所述第一固定板(4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44),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4)的活塞杆连接有位于第一固定板(43)下方的第二固定板(45),所述第二固定板(45)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固定块(46),两个所述固定块(46)之间转动连接有热压辊(47),所述热压辊(47)位于基座(3)的上方,所述固定块(4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热压辊(47)转动的热压电机(4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42)远离第一安装板(41)的端面设置有收卷机构(8),所述收卷机构(8)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2)远离第一安装板(41)一侧的操作杆(81),所述操作杆(81)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转印薄膜的输出组件(82)以及用于收卷转印薄膜的收卷组件(83),所述第二安装板(42)位于输出组件(82)和收卷组件(83)之间,所述操作杆(81)上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条(85)和第二操作条(87),所述第一操作条(85)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辊(852),所述第二操作条(87)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操作辊(872),所述第一操作辊(852)和第二操作辊(872)的最低点均低于热压辊(47)的最低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83)包括操作杆(81)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第二操作板(831),所述第二操作板(831)远离操作杆(81)的端面转动连接有转辊(832)和第二卷筒(833),所述转辊(832)外套接有主动齿轮(834),所述第二卷筒(833)外套设有从动齿轮(835),所述主动齿轮(834)和从动齿轮(835)外套设有齿轮带(836),所述第二操作板(8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辊(832)转动的收卷电
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板(831)上设置有压平组件(84),所述压平组件(84)包括设置于第二操作板(831)朝向转辊(832)一侧的连接杆(842),所述连接杆(842)远离第二操作板(831)的端面设置有第三操作板(841),所述转辊(832)与第三操作板(84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板(831)上水平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844),所述第三操作板(841)上水平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845),所述第一滑块(844)和第二滑块(845)之间转动连接有压辊,所述第二操作板(831)上螺栓连接有驱动压辊靠近转辊(832)的第一调节杆(846),所述第三操作板(841)上螺栓连接有驱动压辊靠近转辊(832)的第二调节杆(84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10)往复翻转的翻转机构(9),所述翻转机构(9)位于水平垂直于第一运输机构(2)运输方向的侧面,所述翻转机构(9)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安装块(91),所述安装块(91)上转动连接安装辊(92),所述安装辊(9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削笔器壳体(10)的第一吸盘(78),所述翻转机构(9)还包括用于驱动安装辊(92)往复旋转的操作件(9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热压机构(4)和位移机构(5)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翻转机构(9)设置与两个热压机构(4)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运输机构(6),所述第二运输机构(6)包括第二传送带(65),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将削笔器壳体(10)从第一传送带(25)移动至第二传送带(65)上的转移机构(7),所述转移机构(7)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立柱(71),所述立柱(71)朝向热压机构(4)的端面设置有横杆(72),所述横杆(72)远离立柱(71)的端面水平滑动设置有滑板(73),所述滑板(73)远离横杆(7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横板(75),所述第一横板(7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横板(77),所述第一横板(7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横板(77)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76),所述第二横板(77)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削笔器壳体(10)的第二吸盘(9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转印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削笔器的转印设备,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运输的第一运输机构以及用于放置削笔器壳体的基座,所述基座位于第一运输机构沿水平垂直于运输方向的一侧,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削笔器壳体从第一运输机构与基座之间往复移动的位移机构以及用于将转印薄膜上的涂料热压到削笔器壳体上的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将转印薄膜收卷的收卷机构,本申请具有提升削笔器壳体生产效率的效果。壳体生产效率的效果。壳体生产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汤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格致诚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