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29 阅读:13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灾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危险化学品仓储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危险化学品立体仓库已成为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本质安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关于智能化危险化学品立体仓库高效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仍缺乏可依循的标准。现有的火灾试验大多针对平面火灾,并不适用于模拟立体仓库内部火灾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5.本发明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燃烧部分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各部位连接,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外围。
6.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包括立体货架、可燃液体储料容器、液体燃料输送泵、储料容器出口球阀、敞口燃料燃烧罐、燃料供应流量计、燃料供应电磁阀、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控制系统供电电源和实验控制系统,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设置于所述立体货架的上端,所述可燃液体储料容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储料容器出口球阀与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的出口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的进口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供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实验控制系统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燃料供应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实验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实验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和所述燃料供应电磁阀连接,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的出口依次通过所述燃料供应流量计和所述燃料供应电磁阀与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连接,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位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的上方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的下端,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采集端分布于所述立体货架的多层并靠近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的位置,所述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上方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的一侧。
7.所述立体货架的下端位于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燃烧盘。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设置于试验平台内。
8.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控制电源组件、点火头分线器、快接式电线连接器、电子点火头,所述点火控制电源组件的点火信号输出端同所述点火头分线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快接式电线连接器与两个所述电子点火头连接,两个所述电子点火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的上端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的下端。
9.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数据分析计算机、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和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电偶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立体货架的多层,所述热电偶靠近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所述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仪的多个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仪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分析计算机连接。
10.本发明所述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在接液燃烧盘和敞口燃料燃烧罐安装点火装置的电子点火头;
12.s2:启动数据采集装置;
13.s3:打开可燃液体储料容器出口处的储料容器出口球阀,通过实验控制系统启动液体燃料输送泵,向立体货架顶部的敞口燃料燃烧罐输送可燃液体;
14.s4:敞口燃料燃烧罐内液位达2/3高度以上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启动燃料供应电磁阀,使可燃液体沿着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向下流淌,期间保持敞口燃料燃烧罐液位高度基本稳定;
15.s5:当地面处接液燃烧盘液位达2/3高度以上时,启动点火装置,点燃可燃液体,迅速形成立体火灾;
16.s6:当用于研究可燃液体立体火灾特性时,根据需要选择燃烧时间,试验结束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关闭液体燃料输送泵,停止燃料供应,待火焰熄灭,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热流密度-时间曲线,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热释放速率;
17.s7:当用于灭火系统灭火性能评估时,根据试验需要,燃烧30s-180s后启动被测灭火系统,待火焰熄灭后,通过实验控制系统关闭液体燃料输送泵和燃料供应电磁阀,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热流密度-时间曲线,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热释放速率。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发明是一种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效果:
20.模拟立体仓库火灾: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模拟立体仓库中可燃液体的泄漏引发火灾的情况。通过模拟真实的火灾情景,可以更好地研究立体仓库火灾的特性,评估灭火系统的性能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1.数据采集与分析:本发明的装置配备了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实时采集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各个部位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火灾过程、火焰行为、燃烧特性等关键参数,为灭火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22.灭火系统评估:本发明中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于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各个部位。这样可以实时观察灭火剂对火源的灭火效果,并评估灭火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
23.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模拟立体仓库火灾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能够为研究立体仓库火灾特性、评估灭火系统性能以及制定相应安全措施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确保智能化危险化学品立体仓库的安全运营。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装置结构原理框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的喷头布置图;
28.图5是本发明的试验仓库平面图;
29.图6是本发明的方案1立体火温度变化曲线(燃烧60s后实施灭火);
30.图7是本发明的仓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31.图8是本发明的方案2立体火温度变化曲线。
32.图中:立体货架1、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液体燃料输送泵3、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敞口燃料燃烧罐5、燃料供应流量计6、燃料供应电磁阀7、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点火控制电源组件9、点火头分线器10、快接式电线连接器11、电子点火头12、控制系统供电电源13、实验控制系统14、数据分析计算机15、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试验平台17、灭火剂供给装置18、喷头19、热电偶20、接液燃烧盘21。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4.如图1-3所示:本发明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燃烧部分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各部位连接,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外围。
35.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包括立体货架1、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液体燃料输送泵3、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敞口燃料燃烧罐5、燃料供应流量计6、燃料供应电磁阀7、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控制系统供电电源13和实验控制系统14,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设置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上端,所述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的出口通过所述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与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3的入口连接,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3的出口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进口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供电电源13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实验控制系统14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燃料供应流量计6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实验控制系统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实验控制系统1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3和所述燃料供应电磁阀7连接,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出口依次通过所述燃料供应流量计6和所述燃料供应电磁阀7与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连接,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位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上方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下端,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采集端分布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多层并靠近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位置,所述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上方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一侧。
36.所述立体货架1的下端位于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燃烧盘21。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设置于试验平台17内。
37.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控制电源组件9、点火头分线器10、快接式电线连接器11、电子点火头12,所述点火控制电源组件9的点火信号输出端同所述点火头分线器10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快接式电线连接器11与两个所述电子点火头12连接,两个所述电子点火头12分别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上端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下端。
38.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数据分析计算机15、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和热电偶20,所述热电偶20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电偶20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多层,所述热电偶20靠近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所述热电偶2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的多个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分析计算机15连接。
39.所述被测灭火系统如图3,由灭火剂供给装置18和喷头19组成,所述灭火剂供给装置18的灭火剂输出端与所述喷头19连接,所述喷头19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头19分别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上方、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侧面和所述接液燃烧盘21上方,用以喷射灭火剂,控制燃烧规模或停止燃烧,保证试验的安全性。被测灭火系统还可以是其他灭火系统。
40.本发明所述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在接液燃烧盘21和敞口燃料燃烧罐5安装点火装置的电子点火头12;
42.s2:启动数据采集装置;
43.s3:打开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出口处的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启动液体燃料输送泵3,向立体货架1顶部的敞口燃料燃烧罐5输送可燃液体;
44.s4:敞口燃料燃烧罐5内液位达2/3高度以上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启动燃料供应电磁阀7,使可燃液体沿着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向下流淌,期间保持敞口燃料燃烧罐5液位高度基本稳定;
45.s5:当地面处接液燃烧盘21液位达2/3高度以上时,启动点火装置,点燃可燃液体,迅速形成立体火灾;
46.s6:当用于研究可燃液体立体火灾特性时,根据需要选择燃烧时间,试验结束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关闭液体燃料输送泵3,停止燃料供应,待燃烧完毕,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热流密度-时间曲线,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热释放速率;
47.s7:当用于灭火系统灭火性能评估时,根据试验需要,燃烧30s-180s后启动被测灭火系统,待火焰熄灭后,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关闭液体燃料输送泵3和燃料供应电磁阀7,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热流密度-时间曲线,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热释放速率。
48.试验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启动液体燃料输送泵3,将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内的可燃液体输送到立体货架1上的敞口燃料燃烧罐5,当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启动敞口燃料燃烧罐5出口处的燃料供应电磁阀7,使可燃液体沿着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流淌到置于地面的接液燃烧盘21。其中,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可以有两种构造,其一为在圆钢管表面均匀捆扎硅酸铝纤维棉,其二为裸露平整的钢板,实验控制系统14根据燃料供应流量计6的数据可实时显示可燃液体输送流量。
49.点火装置试验时将电子点火头12布置于接液燃烧盘21、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液面表面,启动点火控制电源组件9即可引燃可燃液体,使之蔓延,迅速形成立体火灾。电子点火头12可为一次性用品,采用快接式电线连接器11连接,便于迅速更换。
50.数据采集装置试验时将热电偶20设置于敞口燃料燃烧罐5、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接液燃烧盘21等表面,用于测试立体火灾火焰温度,并根据多个已知间距的温度测点,计算火焰蔓延速度,以热流密度计测量立体火灾的燃烧强度。
51.实施例:以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评估采用二氧化碳的被测灭火系统对于立体仓
库可燃液体火灾的灭火效果。
52.试验仓库模型:
53.试验仓库平面图如图5所示,试验仓库尺寸为12100mm
×
6500mm
×
20000mm仓库外墙采用硅酸钙板,屋面采用岩棉彩钢夹芯板,四侧外墙距地面17m处各设置一个自动泄压装置。
54.系统管网布置方案:
55.采用二氧化碳的被测灭火系统管网及喷头的设计与选型需根据仓库的空间特征、仓储物品的设计灭火浓度等综合考虑。
56.(1)采用二氧化碳的被测灭火系统的设计用量及管网计算
57.根据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93(2010版)的规定,采用二氧化碳的被测灭火系统的设计用量及管网计算应按下列式子计算:
58.1)二氧化碳全淹没设计用量:
59.m=kb(k1a+k2v)
60.a=av+30a061.v=v
v-vg62.式中:m

二氧化碳设计用量(kg)
63.k
b-物质系数
64.k
1-面积系数(kg/m2),取0.2kg/m265.k
2-体积系数(kg/m3),取0.7kg/m366.a-折算面积(m2)
67.a
v-防护区的内侧面、底面、顶面(包括其中的开口)的总面积(m2)
68.a
0-开口总面积(m2)
69.v-防护区的净容积(m3)
[0070]vv-防护区容积(m3)
[0071]vg-防护区内非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积(m3)
[0072]
2)泄压口面积
[0073][0074]
式中:a
x-泄压口面积(m2)
[0075]qt-二氧化碳喷射率(kg/min)
[0076]
p
t-围护结构的允许压强(pa)
[0077]
3)二氧化碳的单位体积的喷射率:
[0078][0079]
式中:q
v-单位体积的喷射率[kg/(min/m3)]
[0080]at-假定的封闭罩侧面围封面面积(m2)
[0081]ap-在假定的封闭罩中存在的实体墙等实际围封面的面积(m2)
[0082]
4)干管设计流量
[0083]
q=m/t
[0084]
式中:q

管道的设计流量(kg/min)
[0085]
5)支管设计流量:
[0086][0087]
式中:n
g-安装在计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喷头数量
[0088]qi-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min)
[0089]
6)管道内径
[0090][0091]
式中:d-管道内径(mm)
[0092]kd-管径系数,取值范围1.41—3.78
[0093]
7)管道压力降
[0094][0095]
式中:d-管道内径(mm)
[0096]
l-管段计算长度(m)
[0097]
y-压力系数(mpa
·
kg/m3)
[0098]
z-密度系数
[0099]
8)延迟时间
[0100][0101]
式中:t
d-延迟时间(s)
[0102]mg-管道质量(kg)
[0103]cp-管道金属材料的比热[kj/(kg
·
℃)];钢管可取0.46kj/(kg
·
℃)
[0104]
t
1-二氧化碳喷射前管道的平均温度(℃);
[0105]
t
2-二氧化碳平均温度(℃);取-20.6℃
[0106]vd-管道容积(m3)
[0107]
9)喷头等效孔口面积
[0108]
f=qi/q0[0109]
式中:f-喷头等效孔口面积(mm2)
[0110]q0-等效孔口单位面积的喷射率[kg/(min
·
mm2)]
[0111]
10)二氧化碳储存量
[0112]
mc=kmm+mv+ms+mr[0113][0114]
mr=∑viρi(低压系统)
[0115][0116]
[0117]
式中:m
c-二氧化碳存量(kg)
[0118]km-裕度系数;对全淹没系统取1;对局部应用系数;高压系统取1.4,低压取1.1
[0119]mv-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的蒸发量(kg);高压全淹没系统取0值
[0120]
t
2-二氧化碳平均温度(℃);高压系统取15.6(℃),低压系统取-20.6(℃)
[0121]
h-二氧化碳蒸发潜热(kj/kg);高压系统取150.7kj/kg,低压系统取276.3kj/kg
[0122]ms-储存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剩余量(kg)
[0123]mr-管道内的二氧化碳剩余量(kg);高压系统取0值
[0124]vi-管网内第i段管道的容积(m3)
[0125]
ρ
i-第i管道内二氧化碳平均密度(kg/m3)
[0126]
p
i-第i段管段内的平均压力(mpa)
[0127]
p
j-1-第i段管道首段的节点压力(mpa)
[0128]
p
j-第i段管道末端的节点压力(mpa)
[0129]
11)高压系统储存容器数量
[0130][0131]
式中:n
p-高压系统储存容量数量
[0132]
α-充装系数(kg/l)
[0133]v0-单个储存容器的容积(l)
[0134]
(2)试验管网布置方案
[0135]
根据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93(2010版)附录a的规定,氢气的二氧化碳设计灭火浓度为已知可燃物中最高的,保守考虑,按氢气的参数对仓库进行灭火系统设计。
[0136]
表1可燃物参数
[0137]
可燃物名称:氢物质系数:3.3设计浓度(%):75喷射时间(min):1火灾类型:表面火灾
[0138]
在竖直方向上,被测灭火系统管网按3层布置,具体如下:
[0139]
参照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第3.1.12条的规定:“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
······
4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确定技术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安装管网如下:
[0140]
如图4所示,采用一台5t定压贮存式高压二氧化碳灭火设备,通过总控阀向喷放管网输送灭火剂,喷放管网分为三层,其中一层(6.60m)2只dn50(32#)喷头,二层(13.30m)2只dn50(32#)喷头,三层(19.50m)2只dn50(32#)喷头。
[0141]
表2管网系统参数
[0142]
喷头总数:6节点总数:24
管段总数(含喷头):30防护区的环境温度(℃):20围护结构的允许压强(kpa):1.2
[0143]
表3二氧化碳用量及储存容器数据表
[0144]
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m(kg):4027.32二氧化碳总需求量(kg)[m]:4027.32单个容器co2的剩余量ms(kg):0灭火剂理论储存量mc(kg)[m+np*ms]:4027.32单个储存容器的容积v0(l):70单瓶储药量(kg):42充装系数α(kg/l):0.6储存容器数量np[》=mc/(α*v0)]:96灭火剂实际储存量(kg)[np*v0*α]:4032
[0145]
表4喷头参数表
[0146][0147][0148]
表5泄压口面积
[0149]
必需增设的泄压口面积不小于(m2):0.88
[0150]
燃料为乙醇,被测灭火系统为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实验数据如图6、7所示;
[0151]
燃料为乙醇+正庚烷,被测灭火系统为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实验数据如图8所示。
[015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燃烧部分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各部位连接,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包括立体货架(1)、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液体燃料输送泵(3)、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敞口燃料燃烧罐(5)、燃料供应流量计(6)、燃料供应电磁阀(7)、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控制系统供电电源(13)和实验控制系统(14),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设置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上端,所述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的出口通过所述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与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3)的入口连接,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3)的出口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进口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供电电源(13)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实验控制系统(14)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燃料供应流量计(6)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实验控制系统(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实验控制系统(1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液体燃料输送泵(3)和所述燃料供应电磁阀(7)连接,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出口依次通过所述燃料供应流量计(6)和所述燃料供应电磁阀(7)与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连接,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位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上方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下端,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采集端分布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多层并靠近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位置,所述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上方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下端位于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燃烧盘(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控制电源组件(9)、点火头分线器(10)、快接式电线连接器(11)、电子点火头(12),所述点火控制电源组件(9)的点火信号输出端同所述点火头分线器(10)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快接式电线连接器(11)与两个所述电子点火头(12)连接,两个所述电子点火头(12)分别设置于所述敞口燃料燃烧罐(5)的上端和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数据分析计算机(15)、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和热电偶(20),所述热电偶(20)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电偶(20)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立体货架(1)的多层,所述热电偶(20)靠近所述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所述热电偶(2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的多个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仪(16)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分析计算机(1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设置于试验平台(17)内。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接液燃烧盘(21)和敞口燃料燃烧罐(5)安装点火装置的电子点火头(12);s2:启动数据采集装置;s3:打开可燃液体储料容器(2)出口处的储料容器出口球阀(4),通过实验控制系统
(14)启动液体燃料输送泵(3),向立体货架(1)顶部的敞口燃料燃烧罐(5)输送可燃液体;s4:敞口燃料燃烧罐(5)内液位达2/3高度以上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启动燃料供应电磁阀(7),使可燃液体沿着可燃液体竖向流动载体(8)向下流淌,期间保持敞口燃料燃烧罐(5)液位高度基本稳定;s5:当地面处接液燃烧盘(21)液位达2/3高度以上时,启动点火装置,点燃可燃液体,迅速形成立体火灾;s6:当用于研究可燃液体立体火灾特性时,根据需要选择燃烧时间,试验结束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关闭液体燃料输送泵(3),停止燃料供应,待火焰熄灭,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热流密度-时间曲线,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热释放速率;s7:当用于灭火系统灭火性能评估时,根据试验需要,燃烧30s-180s后启动被测灭火系统,待火焰熄灭后,通过实验控制系统(14)关闭液体燃料输送泵(3)和燃料供应电磁阀(7),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热流密度-时间曲线,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和火灾热释放速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燃烧部分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各部位连接,被测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输出端分布于所述可燃液体输送及泄漏模拟装置的外围。本发明能够为研究立体仓库火灾特性、评估灭火系统性能以及制定相应安全措施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确保智能化危险化学品立体仓库的安全运营。体仓库的安全运营。体仓库的安全运营。


技术研发人员:颜明强 张泽江 蒋亚强 黄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