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29
阅读:11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园艺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很快,柑橘成为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柑橘果实品质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表明,柑橘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等与果实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柑橘(尤其是川渝春见,即耙耙柑)的生产中,粗皮大果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多发生在柑橘幼树、以及旺长的树势和结果较少的小年树上,主要着生在直立或旺盛的结果枝组上。粗皮大果的特点为果形大、油胞粗、外观丑、水分少、果肉糙、风味差、可食率低等,属于残次果,在市面上只能作为低质果低价售出,大大影响果农收益。而且,粗皮大果十分容易遭受日灼,变成太阳果而丢弃,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目前,及时人工疏果是减少粗皮大果的主要方式,但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增加果园管理成本,而且导致果实收率降低,特别是挂果量原本就少的小年树和幼树,生产效益差。
4.因此,有效解决柑橘生产中粗皮大果率高的问题,提高柑橘果实产量及品质,对于柑橘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在柑橘生产中,能够有效减少粗皮大果的形成,提高柑橘果实产量及品质。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柑橘幼果期,对具有长成粗皮大果特征的果实所着生的结果枝或结果母枝进行拧枝操作,然后按常规管理果树,让其自然生长;其中,所述拧枝操作为:选取结果枝或结果母枝的基部或中部平滑部位作横向拧转,使枝条内部发生部分纵裂,伤及木质部和皮层,并顺势改变结果枝梢或枝组的生长方向,使其保持下垂状态生长。
7.本发明经研究发现,通过拧伤结果枝或结果母枝(枝条内部发生部分纵裂,部分木质部和皮层组织受到损伤,而一部分组织仍能够正常连接保证养分的输送),可以阻断树体养分的快速流通,调整结果枝组的生长极性,降低结果枝组对无机养分的争夺和激素的生成与效应,减缓了果实生长速率,且有利于果皮油胞变得更加密实细腻,同时还能够提高有机光合产物蓄留,增加果实固形物含量,从而有效避免了粗皮大果的形成,长成的果实能够达到商品果标准。
8.优选的,拧伤结果枝时拧伤程度以拧到枝条皮层分离木质部变形破裂为宜;拧伤
结果母枝时拧伤程度以拧到木质部破裂为宜,大部分枝条木质部破裂时会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9.拧枝时间过早会因果柄未木质化,有增加落果的风险,果实收率降低;拧枝时间过晚则作用减弱,仍然可以控制果实大小,但对果皮发育影响逐渐减少,表现为果皮油胞不够细腻,果实品质较差。优选的,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柑橘谢花后的45-75天。更优选的,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柑橘谢花后的50-65天;最优选的,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柑橘谢花后的50-60天。
10.粗皮大果多发生在壮旺树势、结果过少、肥水充足的果树上,其幼果多着生于直立枝条或粗壮枝条(枝组)上。在柑橘幼果期,通过肉眼观察果实生长特征,果皮和油胞较粗糙、色嫩、果径显著较大(果径大于正常果径1/3时),则可以判断其有长成粗皮大果的特征。
11.进行拧枝操作后,不需改变果树的管理方式,按照日常管理方式对果树进行管理即可。
12.本发明方法适用于柑橘类作物,特别适用于川渝春见(耙耙柑)的种植,能够有效减少粗皮大果的形成,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13.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用于春见(耙耙柑)的种植,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优选为6月上旬~7月上旬,结果母枝上的果实果径在2.5cm~4.5cm区间;更优选为6月中旬~6月下旬,结果母枝上的果实果径在2.8cm~4cm区间。
14.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柑橘幼果期,对可能形成粗皮大果的结果枝或结果母枝进行拧枝操作,可以阻止其进一步发育成粗皮大果,最终形成优质商品果(果皮细腻、大小适中、口感风味正常,具有商品价值的果实),相比于现有技术任其粗皮生长或疏除粗皮大果的方式,有效提高商品果率的同时,提升了柑橘产量及品质,增加了果农经济收益。
15.(2)对于大量粗皮大果的小年树和幼树来说,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消除或减少粗皮大果的形成,保证了商品果产量同时,提高优质商品果比例;对大年树来说,粗皮大果通常产生于大年树的近干部位,本发明方法能够使近干部位的结果转化为商品果,改善现有技术“疏果”方式导致结果部位外移的情况,促进内堂结果,有利于稳定缓和树势,为连年优质丰产奠定基础。
16.(3)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疏除粗皮大果的用工需求,降低果园管理成本,实现了从“弃果”到“留果”、产量从“无”到有,收入从少到多的转变,减少损失,具有不增工、节成本、增产量、提品质的特点,大大提高柑橘产业生产效益,能够大规模实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附图说明
17.图1、图2、图3、图4为本发明的拧枝操作示意图。
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19.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在南充市嘉陵区围塘坝村晚熟柑橘示范基地进行(海拔250米)。
20.2.试验材料以粗皮果对果农经济效益影响显著的代表性品种:春见(耙耙柑)作为试验材料,树龄4年。
21.3.试验设计:随机不连续选取5株粗皮果现象较多的春见(耙耙柑)作为试验植株,于2022年6月3号开始,间隔10日设计一组,分别为于6.3、6.13、6.23、7.3、7.13日进行拧枝操作,每组拧枝数量50个,对植株上的大部分粗皮果实进行结果母枝或结果枝进行柠枝操作。每一组标记对照果实数量30个。试验设两种处理方法:一种为拧伤结果母枝,以拧到木质部破裂为宜;第二种为拧伤结果枝,以拧到枝条皮层分离木质部变形破裂为宜,两种处理均以果实保持下垂状态生长为度。结果枝属于当年生枝条,枝条容易拧伤下垂;结果母枝因其木质化程度较高,拧枝后易复原,采用捆绑或枝与枝依靠方式,保持枝组果实下垂生长状态。同时,树上保留少部分粗皮果,不进行拧枝操作,标记后保持自然生长做对照,各试验株田间管理措施与对照相同。
22.4.调查内容:定期调查果实各种生长变化情况,重点调查果实生长速率、大小与对照的差异,果实发育中果皮的表观变化,果实发育中果皮厚度变化,以及果实内在品质变化。
23.5.试验分析:分别对各试验组进行田间实测,对比果实外观粗糙度和实测果实纵横径发育、口感以及外观等进行评价。于7月3日观察果皮发育的汁胞冲水情况、9月3日观察日灼果发生及果实内部变化、11月3日进行果实大小测定和果皮外观情况,翌年2月3日对果实进行颜色及口感测定。
24.5.1.果实发育中果实大小和重量变化与对照果实相比,拧枝后的果实生长明显停滞生长,保持一段时间的大小与重量不变,与对照显著拉开大小和重量差距,一般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恢复后,进入正常生长发育,这可能与拧伤木质造成养分运输受阻有关。
25.5.2.果实发育中果皮表观变化从可辨粗皮果就能看出该类果实油胞相对粗且凸出明显,颜色深绿无光泽,表皮组织较厚。而正常果外观细腻,绿色饱满富有光泽,表皮组织相对较薄。经拧枝操作后,果皮外观有明显变化,尤其在果径达到60cm后,果面更加饱满无皱缩,色泽正常,油胞排列相对没有正常果那么紧密,显著观察到果皮发育减缓。
26.5.3.果实发育中果皮厚度变化一般花后20天左右,即可观察到粗皮果的果皮与正常果的差异,并保持较快的厚度增长速率。经拧枝后,果皮增长速率显著降低,趋于正常果实生长速率。
27.5.4.果实内在品质变化经田间纵横切观察发现,对照果实果肉的果皮保持较长时间持续发育,试验果实果皮与正常果实均表现果肉明显变大,果皮则表现持续变薄现象。说明粗皮果果皮持续发育影响了果肉生长发育,后期可食率显著降低。进入膨果初期,试验果实与正常果实均进入细胞水分逐渐进入充盈状态,而对照果实汁胞冲水呈现明显滞后现象,成为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
28.5.5.果实发育中受日灼的影响正常果实因着生部位受上部叶片遮阴,受高温日灼时间显著减少,同时果皮在正常发育中,抗性相应增加,对日灼的耐受性显著高于粗皮果,日灼甚少。粗皮果通常着生于养分供应充分的植物学顶端部位,养分运输通畅,生长优势明显,每年夏季乃至初秋季节,强光照射极易灼伤果皮,尤其粗皮果近乎全部灼伤,进而果皮氧化变黑甚至腐烂,连接果肉部分粘连、失水,细胞死亡,整个果实失去商品价值,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照发现,经“拧枝”的果实逐渐趋于正常生长速率,其果皮发育进一步减缓,抗性增强;其次,因“拧枝”改变果实呈下垂状生长,受上部叶片的遮挡,降低了强光受光量和缩短了直接照射时间,日灼现象的发生得到杜绝或零星发生。
29.6.收获果实数据统计:果实评价指标主要从果实大小、颜色和口感三个方面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果实糖分、汁度、化渣性、果实外表、果皮颜色、厚度、细腻度。
30.6.1果实市场评价标准如下:
①
优质果:果实大小以果实横径在80~90cm为佳;颜色橙红色;口感糖分≥12度;果皮油胞细腻,果皮厚度3mm左右。
31.②
正常果/大果/小果:从果实尺寸来定义大小,正常果的标准果实横径70cm~110cm之间,小于70cm果实为小果,大于110cm的果实为大果。
32.③
粗皮果:果皮厚度>4mm且粗糙,以果蒂处最为突出,果形似葫芦,果肉不化渣,汁水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风味偏淡,严重影响柑橘果实销售。
33.表1 收获果实数据结果
34.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在柑橘幼果期对可能形成粗皮大果的结果枝或结果母枝进行拧枝操作,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粗皮大果的形成,在保证了商品果产量同时,显著提高优质商品果比例。随着时间延后,大果率和大果中出现粗皮的概率显著增加。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柑橘幼果期,对具有长成粗皮大果特征的果实所着生的结果枝或结果母枝进行拧枝操作,然后按常规管理果树,让其自然生长;其中,所述拧枝操作为:选取结果枝或结果母枝的基部或中部平滑部位作横向拧转,使枝条内部发生部分纵裂,伤及木质部和皮层,并顺势改变结果枝梢或枝组的生长方向,使其保持下垂状态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柑橘谢花后的45-75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柑橘谢花后的50-65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柑橘谢花后的50-60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柑橘类作物的品种为春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6月上旬~7月上旬。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时间为6月中旬~6月下旬。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结果母枝上的果实果径在2.5cm~4.5cm区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拧枝操作的结果母枝上的果实果径在2.8cm~4cm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柑橘类作物粗皮大果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柑橘幼果期,对具有长成粗皮大果特征的果实所着生的结果枝或结果母枝进行拧枝操作,然后按常规管理果树,让其自然生长;其中,所述拧枝操作为:选取结果枝或结果母枝的基部或中部平滑部位作横向拧转,使枝条内部发生部分纵裂,伤及木质部和皮层,并顺势改变结果枝梢或枝组的生长方向,使其保持下垂状态生长。本发明在柑橘幼果期,对可能形成粗皮大果的结果母枝进行拧枝操作,可以阻止其进一步发育成粗皮大果,最终形成优质商品果(果皮细腻、大小适中、口感风味正常,具有商品价值的果实),相比于现有技术任其粗皮生长或疏除粗皮大果的方式,有效提高商品果率的同时,提升了柑橘产量及品质,增加了果农经济收益。农经济收益。农经济收益。
技术研发人员:颜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颜小平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